浙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275795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docx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docx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

(2)

第9课灵璧奇石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灵璧奇石的欣赏,感受自然美。

2.利用石头、颜料及其他材料进行简单的造型创作。

3.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的欲望,提高设计、制作的兴趣和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用大篇幅介绍了安徽灵璧奇石。

通过对灵璧奇石的独特形态、色泽、质地、纹理等方面的欣赏,让学生感受自然美,激发他们创作表现的欲望,提高他们对设计制作活动的兴趣。

石头,在路边、溪涧随处可见,随处可捡。

将它们拾起、洗净,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的形状千奇百怪,色彩和肌理极为丰富。

用石头造型可以较为夸张、概括又极具变化,加上线、铜丝、螺丝、纽扣等实物装饰或彩绘等方法装饰,极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意在引导学生根据石头形状、色彩等特征,通过有趣的石头造型设计,在玩耍中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进行石头造型设计、制作。

难点:

石头造型的新颖和富有美感。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形状、色彩、肌理的石头(洗净、晾干),记号笔、水粉颜料、毛笔、笔洗筒、彩色纸、剪刀和生活中的废旧材料等

(教师)课件、石头造型作品、各色颜料、透明漆、AB胶或502快干胶、吹风机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

灵璧奇石是地球造山运动的产物,是大自然的杰作。

(有关灵璧石的知识及赏石文化的简介。

)让学生欣赏安徽灵璧奇石,感受自然美,激发学习兴趣。

(2)揭示课题:

《灵璧奇石》。

2.分组探究。

今天,老师带来一些石头作品。

(1)把石头动物作品分发给各组,组织讨论:

石头动物作品抓住了动物的哪些特征?

石头动物作品与自然界中的动物比较,在造型、色彩和花纹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石头动物作品夸张了自然界中动物的哪些地方?

(2)继续发给每组几块石头,在小组内继续探讨:

让学生把石头横放,看一看像什么,能变成什么?

再竖放,看一看像什么,能变成什么……

把几块石头组合在一起,从不同角度看,又会产生哪些联想。

(3)小结石头艺术作品的制作步骤。

第一步:

设计构思——可以从较大的石头入手,也可以多块石头加以组合,对石头的原有形状加以想象。

第二步:

固定——确定作品造型后,将石头之间用AB胶或502胶固定。

第三步:

装饰——根据表现需要,用水粉颜料、油画棒等绘制,也可以用实物,如铜丝、毛线等加以装饰。

3.作品欣赏。

课件展示,组织学生欣赏不同材料和方法创作的石头作品。

4.实践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根据石头的特征,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进行石头造型设计制作。

(既可一个作品,也可一组作品。

(2)教师在材料选用和个性化设计上进行指导。

(提示:

儿童颜料不能太稀,因为颜料太稀不易着色,效果和色彩不佳。

5.作业展评。

(1)组织学生相互观赏、交流和评选,评出创新奖、优胜奖。

(2)在教室里布置优秀石头设计作品展。

第10课飞流直下三千尺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瀑布的知识。

2.培养学生对瀑布等自然景物的观察能力,学习用线条的疏密变化、明暗对比等方法来表现瀑布。

3.启示学生保护水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的情感。

教材分析:

瀑布作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从高山奔腾而下,或婉转流长,或哗然呐喊,或清脆悠然,昭示自己无可抵挡的力量,向世人展示它那洒脱自信的风采。

这种风采吸引了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的目光,牵动了他们那激昂的心灵。

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就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表达,可见诗人眼中的瀑布的震撼力。

而现代著名的国画家李可染以其作品《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则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瀑布的形态之美,抒写了心中无限的热爱与赞美。

“胸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对自然的观察、解读和表现是非常重要的。

本课以《飞流直下三千尺》为题,意在通过了解有关瀑布的知识,欣赏名家大作,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线的疏密变化和明暗对比方法进行造型。

激发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材选用李白的诗歌、李可染的国画以及各种瀑布的图片和资料等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对瀑布有深刻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观察和表现的欲望,训练他们对线条、明暗的表现力,对自然景色的取舍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对祖国的名瀑大川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

用不同的线条及明暗对比方法表现瀑布。

难点:

画出瀑布的特征及美的感受。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瀑布的图片、诗歌,不同质感的绘画用笔

(教师)课件、范作等

教学过程:

1.欣赏瀑布。

(1)播放课件:

欣赏世界上有名的瀑布。

提问: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2)播放课件:

欣赏有关瀑布的古诗,并提问:

你感受到什么?

(3)播放课件:

有关瀑布的画作。

注意点:

①构思——表现心中的想法;

②构图——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③表现——线条有魅力,明暗对比和谐,有一定的意境。

2.述说感受。

(1)说说:

以“我是瀑布,我是流动的水”为主题进行一分钟说话练习。

(2)小结,教师提出创作的注意点:

按照建议的要求进行创作;注意线条的疏密、节奏和粗细等;要求配上诗歌或散文或自己的感悟等;创作主题要明确,将瀑布的山石颜色画深,以突显瀑布形状。

3.学生创作。

(1)主题:

我心中的瀑布。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小结评价。

(1)学生自评、互评作品。

(2)展示作品。

5.课外作业。

(1)课外参观家乡的瀑布,拍摄一些瀑布的照片;

(2)收集有关瀑布的诗歌、散文等;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瀑布的成因。

(外出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家长或老师陪同。

第11课字的创意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字体装饰艺术的特点,学习字体设计方法,能从汉字的义、形和结构特征出发,对汉字的笔画和结构作合理的联想和变形,创意出美观形象的美术字。

2.从设计和创意美术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充分体会美术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学习用美术语言表达思想,提高审美文化素养。

3.了解中国古老汉字的历史及构成,感受汉字的奥妙和艺术魅力。

增进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教材分析:

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自5000年前仓颉造字的传说开始,到3400多年前殷商时期在龟甲和动物胛骨上刻写的“甲骨文”,再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文字,古老的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汉字篆、隶、行、楷、草不同字体的演化,形成了自成一体的书法艺术,成为中国造型艺术宝库的瑰宝;从古到今,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汉字的演化还直接促进了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汉字起源于记事图画。

它遵循造型美、对称美、均衡美及意象美的构成法则,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并将其单纯化。

它是用来传达信息、记录思想的一种媒体。

本课程通过文字的创意设计,从基本技巧、构成法则及结构、比例、平衡、节奏、韵律、点画笔调、均匀与重心以及文字设计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方面,创作出有个性、有强烈的视觉震撼力的字体,并将设计出来的字体根据主题进行编排和变化,从而构成最美的设计效果。

在当代平面设计中,文字可以是“信息”的自我表白,也可以是对图形的说明,起着与图形的互补作用。

经过了艺术加工的美术字具有美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整齐醒目的特点,具有刚劲、细腻、浪漫、形象等特殊意境,给人以千姿百态的美的享受。

在不少的设计中,文字本身就是图形的情况也常有发生,在报刊、杂志、书籍,展览会、环境布置、商品包装、广告宣传等方面的美化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其实带有装饰性的美术字并非现代的产物,早在3000年前就已出现,并且形态优美,如鸟书、蝌蚪文、凤尾书、芝英篆、金剪书等。

这与传说中仓颉造字时的“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查龟纹鸟迹之像,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是相吻合的,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得了博采众美,因情生文,因文见情,将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融为一体,从汉字诞生的第一天起,就被注入了美。

本课程所涉及的领域很广,我们可以分三课时来教学。

第一课时为古老汉字文化的介绍和现代美术字的欣赏。

第二课时为基本美术字体的了解与练习。

美术字的基本字体有两大类:

第一类是宋体字,第二类是黑体字。

大量的变体美术字,都是在宋体、黑体的基础上变化产生的。

宋体字:

其风格特点是典雅工整、严肃大方。

笔画形象特征是横细竖粗,竖画起笔、横画落笔、转折处都有装饰角。

点如瓜子、撇如刀、捺如扫。

这类字体比较适合阅读,所以在报刊、书籍以及招贴海报、包装装潢、书籍封面等的文字设计中广泛使用。

黑体字:

其风格特点是结构严谨,笔画单纯,浑厚有力,具有强烈的视觉震撼力,其笔画特征是横竖从视觉上看粗细一致,笔画方头方尾,方黑一块。

因此,也叫等线体、方体。

第三课时为字的创意和设计应用,注重文字的形象创意方法,加入文字图形化的设计,从而拓展文字的表现空间,也可以通过运用电脑辅助设计,使得文字造型的变化更加多姿多彩。

通过试着设计一些简单的字体,对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文化修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从学校教育来说,学写美术字,对促进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创美能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汉字的历史,掌握美术字体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技巧、方法。

难点:

字体设计的创意。

对学生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抓住字义、字形、结构等汉字基本特征,灵活、合理地进行变体,使原字体变得更形象、美观、活泼,达到创新的目的。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商标、广告、印刷品中的美术字,尺子,蜡笔或水彩笔

(教师)课件,教学录像《三十六个字》,范作,商标、广告、印刷品中的美术字图片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多种字体的同一组美术字,认一认、说一说这些是什么字?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结:

美术字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一种字体,具有美观醒目的特点,我们在书刊、广告、包装等方面都能看到,如果我们每位同学都能写出一手漂亮的美术字,那该多棒啊!

(3)揭题:

《字的创意设计》。

2.了解文字历史,感受传统文化。

(1)出示一个象形文字,说说这个字在古代是怎么写的?

(如:

日、月、山、水、草、木、鱼、牛、鸟等字。

日 月 水 牛

(2)了解这个文字的变化过程。

(3)观看动画片《三十六个字》。

(4)说说观后感。

3.欣赏评述,小组研究。

(1)欣赏、了解常见的美术字字体。

认识宋体美术字以及它的三种变形——老宋体、仿宋体和新宋体。

认识黑体美术字。

认识变体字。

(教师用电脑演示不同字体格式的变化)

(2)认一认,找一找美术书、语文书、报刊杂志中的各种字体。

(3)研究宋体字和黑体字的特点。

(4)仔细欣赏和放大字体,比较宋体字和黑体字的区别,

研究这两种字的特点。

4.抓住特征,审美体验。

(1)结构分析:

平衡稳定;布白匀称;穿插变化。

(2)特征分析:

字形方正;横平坚直;大小统一;四边靠壁。

(3)了解基本笔画的特点。

“点入水滴撇似刀,横窄竖宽捺如扫,左钩右钩鹅进食,横到尽时有三角。

——宋体

“横平竖直,笔画等粗,粗壮有力,庄重醒目,结构均匀,方头方尾。

——黑体

(4)感受宋体和黑体字的美及其特点。

5.作业练习,展评修改。

(1)分别用“黑体”和“宋体”书写“永”字。

永永

根据字数多少确定字体大小,并划好字格。

分析字的结构、笔画,并合理安排布局。

(左右、上下、里外、半封闭结构等。

轻轻勾出字的单线结构,用笔要轻。

笔画统一,以双勾字形法画出笔画。

修整细节。

选择颜色进行填色,填色一般先画轮廓,再在中间填色。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3)展评:

对照“笔画形状是否统一,结构是否稳妥,文字在格内是否满格,大小一致”的要点,共同评议优劣。

6.课后延伸,拓展研究。

收集各种商标、广告、印刷品中的美术字。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商标、广告、印刷品中的美术字,尺子,蜡笔或水彩笔

(教师)课件,范作,收集古今中外的各种装饰性美术字、各种商标、广告、印刷品中的美术字图片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导入课题。

欣赏各种现代美术字,认一认这些是什么字?

请学生在黑板上书写“艺”字,直接导入课题。

2.欣赏评述,博古通今。

欣赏中国古代的美术字(如:

鸟书、蝌蚪文、凤尾书、芝英篆、金剪书等中国古代美术字。

)、数字和英文美术字。

(主要为英文字体的设计。

3.研究创意,启发思维。

(1)讨论“艺”和四川电视台台标“四”字书写特点及规律,介绍笔画的变形。

(2)欣赏一组变体美术字,说一说这些字的“创意”在哪里?

找出其特点:

①笔画变化。

欣赏书中范字,提问:

“衣”字主要抓住了哪一笔画的变化?

有几何形体变化,如:

圆形、方形、三角形……

有形象化处理,如:

变点为花朵形、草形、蝴蝶形……

笔画相连:

平连、竖连、斜连;

②结构变化。

有意识地将某些笔画进行夸大、缩小、移位来获得新颖的效果。

可以一笔破框,两笔破框;改变框形:

变成圆形、拱形、扇形、平行四边形……

③字形变化:

改变字体的外形,可以是整个字的几何形体变化,如:

圆形、梯形、平形四边形等。

④立体变化: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聚光、成角、凹凸等,画出字的三维空间感。

⑤形象变化:

以字义出发,将整个字作形象化处理。

木:

变体后绘成四截木料叠成。

冰天雪地:

变体后绘冰纹,画上积雪。

尖:

变体成上部小下部大。

曲:

变体成曲线状。

……

⑥装饰变化:

肌理、渐变、字内装饰、字外装饰。

⑦光影变化:

叠影、明暗、倒影、投影等。

总结:

变体美术字变化的方法无论多么丰富,都要表现出整体和谐、统一、完美的艺术特点。

4.创意设计,作业练习。

(1)设计自己的名字或寻找合适的字、词,设计有创意的字体。

(2)要求:

写出设计意图,即创意。

5.作业欣赏,开拓思维。

(1)作业展评,小结。

(2)收藏、保存同学的作品。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尺子,蜡笔或水彩笔等工具

(教师)课件,范作,各种商标、广告、印刷品中的美术字图片

教学过程:

1.欣赏学生作品,复习导入。

(1)欣赏学生的作业,讲评新颖生动的创意设计作品。

(2)提问:

你认为字形创意设计的作用是什么?

字的创意设计可以应用在哪些地方?

(3)小结。

2.欣赏招贴商标,创意剖析。

(1)了解著名文字商标、招贴的创作设计过程。

(2)请上节课完成优秀作业的学生介绍创作经过。

(3)欣赏、讨论经典文字商标的创意及招牌的创意。

(4)课件动画演示变体美术字。

3.选择创意形式,表现创造。

(1)确定设计内容。

(如:

广告语,商标,招牌,版报题头、题花等。

(2)寻找内容的个性特征。

(3)选择合适的材料及表现形式。

(4)对初步选定的文字,结合内容从各种角度,不同的构成形式、变化形式,按一定的构成法则进行揣摩、构思。

(5)草图表现,修改定稿。

作业练习:

设计一个报头或题花。

4.学生创作表现,个别辅导。

学生作业设计开始,进行针对性指导;对好的、有新意的设计进行表扬,以此来启发其他同学。

5.师生共同评价,深入体会。

(1)自己评:

介绍作品的创作过程。

(2)小组评、集体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6.提供主题,拓展思路。

(1)了解和关注电视、影片中的动画文字创意设计。

(2)保存学生作品。

布置下一节课的准备工作。

第12课图形联想

教学目标:

1.欣赏图形联想的图片,初步了解图形设计的基本知识。

2.能利用不同的图形,进行各种创意的联想,设计、组织画面,提高创造能力。

3.引导学生在观察、联想等活动中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感受,增强图形创造的兴趣。

教材分析:

图形与人类知识和生活的整个领域有关,而且关系密切。

图形本身是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形象,是视觉传达过程中较直接、较准确的表现媒体,它在人们的文化、信息沟通和交流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图形设计是一门专业设计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形象思维和开发想象意识的课程,并通过作业训练,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开发学生自身的创作潜力和构思动力,为专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形象思维与图形表现技巧基础。

一个圆,在小学生的眼里会变成太阳、月亮、球、饼、轮子、扇子……小学生是善于想象、长于联想的。

但平时小学生对各种大小、形状、纹理都不一样的图形往往又是不太注意的。

本课编排的目的是通过看看、想想、画画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通过对所观察事物的形状和大小的联想,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本课简要介绍了图形联想的构思方法和思考途径,然后着重介绍联想在构思创意中的重要性和基本运用,对图形的基本运用、图形的基本训练形式加以介绍和讲解。

本课展示了各种不同的图形联想图片,便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业提示相呼应。

教材中各种示范图片的联想、添画具有一定的情趣,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为造型表现课,安排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图形联想的构思方法和思考途径,并进行初步练习;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基础上的提高,让学生自己选定一个图形,画一组这个图形的联想图。

重点、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和想象的方法,体验图形的联想和添画的乐趣。

难点:

图形的联想和画面的组织。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可自由选择彩色水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签字笔等

(教师)课件、范例、浅色卡纸(32开)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体验感受。

(1)游戏激趣:

老师出示一个圆形,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在印有圆形的纸上画出各种事物,比赛谁画的变化图形最多。

(2)课件慢慢展示出悉尼歌剧院的屋顶。

让学生观察:

瞧,这是什么?

它像什么?

(展示帆船)

(3)展示悉尼歌剧院全貌,引导学生欣赏建筑与自然相和谐的巧妙的艺术构思。

2.小组研究,自主学习。

(1)出示范例《水杯》,请学生研究:

水杯变成了什么?

加了哪些关键图形?

还可以变成什么?

(2)小组学习:

图形联想中添加的图形数量宜少而精,还是多多宜善?

引导学生依据书中的图解与提示,研究图形联想的基本方法。

(3)学生汇报交流。

(4)小组讨论:

图形联想有什么用?

让学生懂得图形联想在图形设计、仿生学等学科中的作用。

3.布置作业,启发联想。

(1)作业要求:

自选一个图形,添画成一组有趣的联想图。

(2)欣赏《尺》、《鸭子》等图形联想画面,想象你还能让它们变成什么。

4.创作联想,大胆表现。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5.作品展示,师生评价。

(1)学生介绍各自作品中联想的方法,小组交流。

(2)集体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6.收拾整理,教师小结本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自己喜爱的图形资料,带齐绘画工具

(教师)搜集各种创意图形资料及学生的优秀作品,制作成课件;准备好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谈话导入。

(1)检查课前准备,安定情绪。

(2)讲评上节课的学生优秀作品,鼓励学生画出有自己特色的画,激起学生的作画兴趣。

(3)图形联想可以培养我们的创造性形象思维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开发我们自身的创作潜力和构思动力,为图形设计打下良好的形象思维与图形表现技巧的基础。

揭题:

《图形联想》

2.欣赏与感悟。

(1)播放课件,显示各种创意图形画面,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提问:

读懂画面了吗?

哪幅画面更有创意?

为什么?

小结:

创意图形给我们的思维带来了活力。

(2)播放各种图形。

提问:

你联想到了什么?

让学生采用小组接龙方式回答。

3.思考与表现。

(1)观察图形。

课件把一个图形慢慢地作上下左右、四面八方自由翻动,使它“活”起来,让学生仔细观察、联想。

每小组分发几个图形,请学生进行小组探讨、思考。

小结:

不同角度的仔细观察、不同头脑的大胆思考,都能给图形带来神奇的变化。

(2)尝试表现:

依据自己的观察对图形进行联想并画出来。

4.作业与辅导。

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表现一组独一无二的图形联想图。

要求学生表现图形联想时,应发挥想象力,大胆动笔画。

老师在巡视中多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5.评价与拓展。

把学生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组合成一个丰富的图形联想园。

并引导学生扮演设计师从造型、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课后进行图形联想创作。

第13课图形拼摆

教学目标:

1.平面构成设计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理解基本形的概念、构成,以及基本形在平面构成设计中的意义。

运用形象与空间关系的规律,设计出新颖的图案。

2.学习用分割、组合的方法获得基本形,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巧妙组合、色彩搭配,完成简单的平面构成设计。

培养、锻炼学生的组合造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3.通过动手拼摆、操作,使学生初步了解分解构成的原理,增强设计意识,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培养探索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材分析: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平面构成已发展成为现代造型设计教学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平面构成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纺织印染、时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商业美术设计等领域中被广泛运用。

本课的编写目的就是向学生介绍浅显的平面构成的知识,并作简单的练习。

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性的造型行为,是将两个以上的基本形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解并重新组合成新的单元,赋予视觉化的形态美感。

扩大传统抽象图案和几何图案的表现领域,大大丰富了装饰图案的图像和表现手段。

教材将“基本形的变化与排列”,“基本形的重复构成”,“平面形态的分解构成”等三项内容作为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以“图形拼摆”的游戏形式简单地介绍给学生,并与生活相联系。

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较早地对现代设计有所接触,并通过构成方法的练习,初步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

建立学生对形态的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观念,并且通过研究构成的形态及构成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

“基本形的变化与排列”和“基本形的重复构成”让学生了解基本形是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单位元素。

图形是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基本形用相加合成或相减分割的方法获得的。

基本形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又可以构成更大的基本形。

基本形的变化是极其丰富的,教材运用并列、对称、平移、重叠等方式组合成不同的新形象,图片充分体现了视觉上理性、明朗的美感。

“基本形的分解构成”这一课时中,“分解”是对原始关系的解脱和破坏;“构成”则是对新关系的建立与创造。

可加深学生对视觉元素、空间的整体关系与构成方法的认识,培养对形态的基本感受和创造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学生能自由、大胆、巧妙地用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形进行排列组合,运用接触、覆盖、透叠、分离、等变化方法构成各个不同的基本形。

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难点:

掌握基本形的构成方式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创新;“正形”与“负形”的相互转化这一平面构成形态的创造与表现的基本手段。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蜡笔、水彩笔,画纸,尺子,各种基本图形的硬纸片学具(圆形、方形、三角形、菱形、梯形、半圆形等)

教师:

课件,平面构成作品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请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图形:

圆形、方形、三角形、菱形、梯形、半圆形等。

学生边说,老师边画出来,或用课件展示。

让学生在彩色纸上画出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图形,并用剪刀剪下。

(提示:

将各色彩纸叠在一起来剪,可以一下子得到很多相同的图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