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76803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5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9页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9页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9页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9页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9页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9页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9页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9页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9页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9页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9页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9页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9页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9页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docx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docx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

 

 

执教:

茆小宇

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浙美版第5册实验教科书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并颁发《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

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3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全册共有16课,分为6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除了艺术瑰宝单元的内容外,其余大多随堂教学,分配在各课之中。

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1.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教材编写的主要指导思想。

2.以教育部制定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

3.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和六项具体目标,努力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为素质教育服务的、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体系。

4.以新的教材观指导教材的编写工作。

明确教材既不是知识体系的浓缩与再现,也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教材应力求向学生提供美术学习的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2.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

4.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探究性学习。

6.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7.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8.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四、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课题

学习领域

美术、人文内容

课时数

1

9.1~6

始业教育

始业教育

1

首页图版

欣赏、评述

提高欣赏能力、了解生活

2

9.9~13

我驾神舟游太空

造型、表现

想象画、爱祖国、爱科学

2

3

9.16~22

我们爱劳动

造型、表现

人物动态、爱劳动

2

4

9.23~29

绿化家园

设计、应用

对称剪纸、植树节

5

9.30~10.6

立体造型

设计、应用

立体构成、美化环境

6

国庆放假

7

10.7~10.12

测试

8

10.14~18

自行车的故事

综合、探索

造型练习、设计与生活

9

10.21~25

四季歌

综合、探索

观察表现、四季变化

2

10

10.28~11.1

美丽的孔雀

造型、表现

花纹设计、热爱自然

11

11.4~8

山外有山

造型、表现

纸立体造型、热爱自然

2

12

11.11~15

灵璧奇石

造型、表现

想象造型、感受自然美

2

13

11.18~22

飞流直下三千尺

造型、表现

观察表现、热爱自然

2

14

11.25~29

测试

15

12.2~12.6

字的创意设计

设计、应用

联想、设计、文字与生活

2

16

12.9~13

图形联想

造型、表现

联想创造、丰富生活

17

12.16~20

图形拼摆

设计、应用

平面构成、美化生活

18

12.23~27

黑白撕贴画

设计、应用

撕纸拼贴

2

19

12.30~1.3

自制棋子

设计、应用

泥塑练习、丰富生活

20

1.6~10

中国民间玩具

欣赏、评述

提高欣赏能力、了解生活

21

1.13~17

测试

首页图版

一、教学目标

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民间雕刻,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初步直观地了解传统雕刻工艺的造型、色彩特点与制作方法。

2.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对传统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二、教材分析

1.《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是本套教材特色栏目之一。

当你打开每册教科书的首页,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幅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之作。

这个栏目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传统艺术日益受到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尤其是西方文化的挑战,如何让学生正确对待我国传统艺术,如何从小培养学生热爱本国的优秀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是新世纪赋予每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涉及相当广泛,就美术领域而言,有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民间艺术等。

本栏目通过撷取传统艺术中的精品,同时符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欣赏特点,使学生首先对这些优秀的作品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并能初步了解我国传统艺术的种类以及特征。

在教材编写中,选用图片的原则是在兼顾内容的前提下,强调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把美术是视觉艺术的这一重要特征强化出来。

在整册教科书中,视觉的印象被相当地强化了。

2.本栏目在内容安排上,小学阶段以我国工艺美术作品为主,中学阶段以绘画、雕塑、建筑为主。

小学阶段选取的作品有民间玩具、剪纸、泥塑、青铜动物雕塑、皮影、陶瓷等。

本册选取了传统雕刻工艺,有商朝的象牙雕杯,有明朝的犀牛角雕云龙杯、紫檀九龙纹笔筒,清朝的竹雕龙柄杯和象牙花插。

这些雕刻工艺品色彩鲜艳、造型独特、做工精致,是我国工艺品中的珍品。

中国的雕刻工艺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居住在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以象牙雕刻作为装饰品而随葬。

千百年来无数工艺美术大师创造了数不清的作品。

传统雕刻工艺有三大门类:

竹雕、木雕和牙雕。

这些工艺由于材料特殊、贵重,技术难度大,一般以制作欣赏品为主,俗称“特种工艺”。

“竹雕”是指以竹为材料(如:

竹笔筒、对联片、书橱、竹椅等)进行的雕刻。

我国南方较为流行。

竹雕的表现方法有镂雕、阴刻、浮雕等多种。

还有一种以老竹根作原坯,对其稍作雕刻,创造成意象的人物、动物等各种造型。

这些作品作陈设用。

“木雕”是在上好的木料上进行雕刻而创作出的一种工艺美术品。

如书中的明代紫檀九龙纹笔筒,因紫檀木质地坚韧、纹理细密、色泽光润,故雕刻精美,堪称笔筒中的精品。

另外,我国的黄杨木雕也非常有名,一般用于建筑和家具的装饰,陈设作品多采用圆雕的形式。

“牙雕”泛指兽牙、兽角的雕刻制品,有时也叫“牙角雕”。

象牙天生丽质,色泽洁白、柔和,雕成器物更是充满艺术魅力。

犀角则因其珍稀而名贵。

其技法与竹、木雕刻大体相同,器物造形也以笔筒、镇尺、笔架、屏风等为多。

书中的商代象牙雕杯采用了镶嵌的工艺,被称为牙雕绝品。

三、教学建议

本栏目的内容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当进行引导和启发,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问来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评述的欲望。

学生学习本页内容可以在课堂上,也可在课后。

教师还可以利用新书下发的时机,提出诸如:

“这些是什么材料制作的雕刻工艺品?

你喜欢吗?

”等问题。

课后小结:

 

第1课我驾神舟游太空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飞行器、宇航服等有关太空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设计创作能力。

3.让学生在设计创作飞行器遨游太空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太空、向往未来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初步了解飞行器、宇航服等有关太空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设计创作能力。

3.让学生在设计创作飞行器遨游太空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太空、向往未来的情感。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蜡笔水彩画的工具,分创作组(4人一组),收集太空的有关图片资料

(教师)课件、范作。

教学过程

1.提问导入。

(1)世界上除了鸟儿会飞外,还有什么东西会飞?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2.了解太空。

(1)学生分组交流自己事先收集的有关太空的图片资料。

(2)教师补充小结并板书:

宇宙飞船、宇航服、太空、星球。

3.欣赏图片。

(1)提问:

说说宇宙飞船的组成部分并简述其设计的注意点。

(2)教师小结,板书欣赏要点:

①形状;②色彩;③结构;④其他因素。

4.学生创作。

(1)主题:

我驾神舟游太空。

(2)提问:

在太空遨游时你希望驾怎样的飞行器?

穿怎样的宇航服?

最想到哪个星球上去探险?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3)学生创作作品,教师指导。

(4)启发:

①构思:

与众不同,富有创意;②构图:

重点突出,主次分明;③创作:

掌握技法,熟练表达。

5.作业讲评。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学互评。

(2)有时间的学生进一步修改作品。

6.课外作业。

(1)收集有关太空的图片资料。

(2)准备小组创作比赛。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创作小组内商讨创作方案

(教师)有关绘画和手工的材料工具

教学过程

1.强调要点。

(1)事先商量好分工情况。

(2)各小组在30分钟内创作一幅作品。

(3)把大家对遨游太空的感受在创作中具体地表现出来。

2.学生制作。

(1)主题:

体验太空。

(2)准备:

交流2分钟,安排好分工。

(3)建议:

①注意安全;②要有创新;③结合未来发展方向;④最好体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

3.教师指导。

教师在构思、构图、技法及学生的合作方面作指导。

4.展示作品。

让各组代表上台发言,并互相评价作品。

5.课外拓展。

(1)要求各班进行作品展评。

(2)举办有关太空知识的讲座。

(3)鼓励对太空有兴趣的同学继续深入探究太空的奥秘。

课后小结:

 

第二课我们爱劳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生活中的人物动态千变万化,在劳动时则会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动作。

各项劳动都有各自的运动规律,身体各部分之间为保持平衡也会发生相关动态。

因此,在劳动时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

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的动态美。

比如画家王文彬的油画《夯歌》是描绘一群姑娘在打夯。

在夯悬于半空,若起若落的最紧张的瞬间,表现了年轻姑娘蓬勃的朝气和建设新农村的崇高理想。

画面构图以倾斜的不稳定形式来加强打夯的动势,生动地表现出劳动的美感。

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劳动动态美,树立热爱劳动的情感。

通过描绘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工具以及周围环境,不仅可以提高造型表现能力,还能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这也是美术课程的学习价值之一。

教材还重点展示了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作品《拾穗》,目的是使学生在中外画家对劳动动态美的不同风格的描绘作品中进行比较、欣赏。

同时还选择了一些素描、速写和版画作品,为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回忆、思考、体验和想象人体活动时各部位的变化,体会各种劳动的动态。

教材还演示了不同动作的动态线,让学生对人体的动态有直观的感悟。

“试一试”和“提示”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一化解。

“学生作业”的展示和“学习建议”都提示了对学生创作的要求。

2.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难点:

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1.欣赏揭题。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书中作品《夯歌》、《拾穗》,设问:

欣赏了这两张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

出示课题《我们爱劳动》。

2.讨论研究。

(1)欣赏书中第5页的4幅示范图,小组内讨论:

画中的劳动者是怎样的动态?

(2)交流讨论意见,教师小结:

人体运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

(3)学生模拟某一劳动动作,其余学生观察人体各部位的变化,教师适当示范动态线。

3.作业要求。

尝试描绘自己从事过的劳动。

(本课时完成人物的描绘)

4.交流评价。

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同学互相评价并提出建议。

5.教师小结。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1.表扬提示。

教师表扬上节课人物动态表现好的学生创作作品。

2.欣赏启发。

(1)欣赏作品《拾穗》,分析作品中人物和背景之间的关系。

(2)教师小结:

选择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和周围的环境可以使画面达到传神的效果。

(3)小组活动:

欣赏分析学生作品,讨论作品是抓住劳动中哪些最典型的动作和环境来表现主题的?

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你认为这些学生作品哪些地方处理得特别好?

(4)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除画出自己劳动时最典型的动态外,还要画出当时使用的工具以及周围的环境等。

色彩的使用也应突出主题。

3.作业要求。

将上节课的作品继续添加劳动的工具和周围的环境。

4.学生创作。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色彩的运用也应突出主题。

5.交流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同学互评。

6.教师小结。

建议学生课后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课后小结:

 

第3课绿化家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植树绿化的作用,学会用绿色装扮家园、社区。

2.学习用折剪纸的方法,表现各种树的外形,感受不同树的造型美感。

3.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剪纸造型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新美术教育理念让我们认识到,小学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会欣赏美,会运用美术知识去美化生活,会实践创造的新一代。

本课就是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美术应用能力及剪纸能力的造型活动课。

了解植树绿化的作用,感知不同树的造型美感,通过折剪、组合、美化等形式,装扮家园、社区。

2.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欣赏和学习折剪纸材树,培养学生有爱绿护绿的兴趣和建设美好家乡的情感。

难点:

掌握折剪树的各种具体制作方法。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彩纸、彩色水笔

(教师)剪刀、彩纸、彩色水笔

教学过程

1.谈话引趣。

教师提问:

你们知道每年的几月几日是植树节?

植树有哪些好处?

2.欣赏感知。

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图片作品,谈谈感受。

3.分析剪纸树的方法:

师生共同讨论教材中的问题,研究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的折剪方法。

(1)对折法。

(2)四连折法。

4.作业建议。

用折、剪、添画的方法,设计制作各种树。

5.学生创作。

教师巡回辅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具体问题。

6.作业展评。

展示:

将剪出的各种纸树,用胶水粘贴在教室四周的窗玻璃上。

讲评:

师生互评。

7.小结下课。

教师表扬设计造型有新意的学生。

小结本课的学习情况。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彩纸、彩色水笔

(教师)剪刀、彩纸、彩色水笔

教学过程

1.教师指导学生用彩笔画出“我们的家园”。

(可以画楼房、学校、社区等。

2.学生用折剪纸的方法剪出各种不同的树,在完成的画面上进行粘贴。

3.作业展评。

课后小结:

 

第4课立体造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了解立体造型的基本要素,感受立体构成的美感。

2.在学习中知道平面的纸材可以通过折卷、粘贴等方法构成立体形状,进行纸立体构成练习。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雕塑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以简洁明快的造型,逐渐步入人们的生活,并由其本身独特形象所带来的丰富、具体的内涵联想,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可以说,雕塑作品是抽象与具象的完美结合体。

教材选择了抽象雕塑作为教学内容,适合于三年级学生从低年级“主观感觉表现期”向高年级“现实感觉表现”过渡期间的身心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对雕塑从陌生一步步走向熟悉,保留“主观感觉表现”的抽象意识,挣脱写实的束缚,获得对雕塑艺术的感性认识。

教材选择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园雕塑和中国的现代雕塑《夺》,引导学生比较抽象雕塑与写实雕塑作品的不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立体造型的兴趣。

对两件抽象纸立体造型作品的欣赏可以使学生发现平面的纸材通过卷折、粘贴等方法可以构成立体形状,在玩乐中的拼拼凑凑、搭搭建建就能感受到现代雕塑的想象力,雕塑艺术离自己并不遥远,自己原来与雕塑有了亲密的接触。

书中的制作步骤图详尽地说明了一件纸立体造型作品的完成过程,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图中的另3件作品和“想一想”的提示语在启发学生对立体造型的想象力、感受力和表现力等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在表现上则有板材和管材等多种形式。

2.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纸的立体造型方法。

难点:

使纸立体造型的创作具有一定的特色。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等

(教师)立体造型范例、示范用纸、剪刀、胶水、学生用纸等

教学过程

1.欣赏感受。

教师出示各种纸立体造型作品,学生欣赏感受其魅力。

出示课题《立体造型》。

2.了解感知。

(1)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分析材料,研究纸立体的制作方法。

(2)交流汇报,教师小结:

作品通过卷、压、折、剪、粘、穿插等方法来表现。

3.研究学习。

(1)出示一张纸,设问:

“谁有办法让它变成立体形状?

(2)学生上台展示各种纸立体的制作方法,教师进行适当提示、启发。

4.尝试练习。

将一张铅画纸制作成多个纸立体形状。

5.交流评价。

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同学互相评价。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等

(教师)立体造型范例、示范用纸、剪刀、胶水、学生用纸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启发。

欣赏教材中的范例,分析其构成方法及造型特色。

2.感受体验。

将教师提供的立体造型分解并重新组合。

3.联想创作。

学生将上节课制作好的各种纸立体形状用合适的方法组合,变成一件完整的立体造型作品。

教师巡回辅导。

4.展示评价。

学生将作品布置成一个“立体造型”作品展览,互相参观,互相介绍,互相评价。

5.教师小结。

课后小结:

 

第5课自行车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自行车的演变过程、自行车的造型特点和功能作用。

2.通过对自行车的绘画、设计,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感受工业设计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选择各种各样的自行车为表现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可以在学习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以自行车为教学主线,训练学生搜集、选择、运用资料的能力。

让学生在自行车的造型、功能演变中,了解自行车除了具有实用价值以外,还具有审美价值,感受工业设计的发展。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和款式,感受自行车的设计美,学习用各种工具材料绘画自行车,设计“个性化的自行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新精神。

2.重点、难点。

重点:

学画自行车。

难点:

激发学生的想象,完成个性化的设计。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笔、记号笔、中国画颜料、水粉笔等绘画材料可任选一种

(教师)各种自行车的图片资料、范画、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等

教学过程

1.感受体验,分析讨论。

(1)组织全体同学到操场上课,教师请会骑车的学生骑一骑自行车。

(2)讨论:

①为什么两个轮子的自行车在行驶时不会倒?

②自行车由哪些部分组成?

(车轮、车座、车把、车铃和车身)

2.欣赏图片,学习探究。

分小组,看课本第10页,说一说:

自行车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早期的自行车怎样演变成现在的自行车?

3.学生作业。

对照刚才骑过的自行车,画一辆自行车或有关自行车的场景画。

4.作业展评。

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笔、水彩笔、记号笔、中国画颜料、水粉笔等绘画材料可任选一种

(教师)优秀学生作业、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等

教学过程

1.佳作欣赏,导入新课。

⑴展示上节课优秀作业,激发学习兴趣。

⑵揭示课题:

设计新式自行车。

2.师生讨论,学习探究。

⑴新式自行车从哪些方面去设计?

引导学生讨论。

(从自行车的造型、色彩、轻便、用途等方面进行改造设计。

⑵发挥学生想象,开展个性化自行车的设计。

教师巡视辅导。

3.作业展评。

(1)请学生谈谈自己创作的思路、自行车的个性特征和给自行车取的名字。

(2)引导学生评选“最喜欢的自行车”,说说选择理由。

评选“最佳设计师”。

(3)举办优秀作业展览。

课后小结:

 

第6课四季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一年四季的知识,能运用花、树等自然界中的各种景物来表现四季的不同特征。

2.培养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绘画工具、材料表现四季,学习给诗配画或画配诗,体会画画与作诗互相融合的感觉;能用色彩表现四季的象征景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色彩表现力和综合创造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四季、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究四季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杜甫眼中的春景,碧与白,青与红,色彩流溢,春天的美景历历在目;“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杨万里眼中的夏天,碧绿的莲叶,茂盛而广袤,阳光映照下的荷花显得特别的红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杜牧眼中的秋天,色调明朗、充满生气,充分展现了秋季的美丽;“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眼中的冬天,则因为有了梅雪争春而更显活力,色彩鲜明。

那在儿童眼中的四季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本课以《四季歌》为题,意在通过观察、欣赏一年四季的典型美景,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特点,知道有关色彩的象征意义;学习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诗画融合创作的能力。

教材提供了春天的樱花、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和冬天梅花的图片,目的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观察比较四季的特点,体会四季色彩象征意义。

为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诗画融合的名家大作或同龄作品,教材还提供画家笳咏的《春江水暖》、徐英槐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潘天寿的《映日荷花别样红》及一些学生作品,并以此激发创作欲望。

那么,怎样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加强生活感悟呢?

让学生游览、观察,感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这样,学生的创作才会更有生机,教师的教学也更显得有本有源。

2.重点、难点。

重点:

画出四季的特点,进行四季的诗配画或画配诗创作。

难点:

画出四季的象征景色,能够在创作时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蜡笔水彩画等工具、探索春季的秘密(花、叶等)、收集有关四季的资料

(教师)范画等

教学过程

1.交流发现。

(1)提问:

你心中的四季是怎样的?

(2)交流在一年四季中花、草、树等景物的变化特点。

2.欣赏范画。

(名作或师生范作)

(1)出示范画,提问:

画的是哪个季节,你怎么知道?

(2)比较各季节范画的画面区别。

(3)教师小结。

3.学生创作。

(1)让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季节进行创作。

(2)建议:

要抓住这个季节的主要事物及色彩特点。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作业评价。

(1)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讲评。

(2)同桌参考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进行互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