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状况职业素养论文教育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276538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状况职业素养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状况职业素养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状况职业素养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状况职业素养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状况职业素养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状况职业素养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状况职业素养论文教育论文.docx

《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状况职业素养论文教育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状况职业素养论文教育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状况职业素养论文教育论文.docx

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状况职业素养论文教育论文

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状况-职业素养论文-教育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

就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状况进行问卷与访谈调查,结合相关文献与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过程中在自我认知、专业知识与临床技能掌握、医德医风和科学精神等方面的相关情况。

同时,针对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状况;对策建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方面,社会对医务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尽管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仍然无法满足民众的现实需求,由此而容易引发各种医患矛盾。

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决于众多因素,其中医务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非常重要。

推及医学教育,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是一个重要方面[1]。

因此,本文以实施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状况和对策的调研———以汕头大学医学院为例”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试图梳理当前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状况并作出相应分析,提出有效建议。

1医学生职业素养含义

学者们对职业素养内容阐释侧重点有所不同,一般认为职业素养是劳动者对职业社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

我国和卫生部联合出台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认为,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达到医务职业所要求的四个内容,包括珍视生命、具有责任感、正确观念;尊重患者;与病人及其家属相处时表现出该有的态度和同理心;承认和正确处理医疗过失[3]。

课题小组综合有关文献[4-6],认为医学生职业素养是医学生为了适应医疗行业所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临床技能、人文关怀、团队精神、敬业精神、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

2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现状

为了解当前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帮助医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同时为学校进行有关教学改革提供更多有效实证资料,课题组借助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根据上述职业素养内涵并参考有关文献,设计问卷并进行效度信度的测试之后,以汕头大学医学院为例开展了有关实证调研。

本次调查时间是2015年4~6月,调查对象是汕头大学医学院2014级、2013级和2012级在校医学生与2010级、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见习生。

共发放800份问卷,回收730份,有效问卷722份,有效率90.3%。

另外,对20个见习生进行了实地访谈,录音并整理访谈内容。

经过梳理和综合分析,同时结合有关研究文献,获得了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的基本情况。

2.1职业素养发展自我认知情况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疗人员的职业素养倍受重视。

个体对职业素养的自我认知程度将直接影响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表现。

据此,课题组分析问卷数据后得出,我院85.0%的学生认为自身对专业知识与临床技能掌握程度较高;同时,89.0%的学生高度认可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提升自身团队意识;另外,89.9%的学生表示理解学院开设人文素养课程的用意,并表示相关医德教育与专业课程均有助于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由图1数据分析可见,除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外,医学生的其余各职业素养要点自我认知程度还有待发展提升。

2.2重视对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掌握

医学生普遍重视学习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7]。

这点从本研究中也得到进一步印证。

从主观上看,课题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我院85%的学生认为临床技能掌握得较好;69%的学生认为自身专业知识扎实,71%的学生对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学习热情高,擅长通过不同途径进行学习。

从客观教学效果上看,我院医学生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确实比较扎实,汕头大学医学院2001~2006级七年制医学生OSCE(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考试的平均分为75~77分,成绩较优秀[8]。

综上,课题组认为,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临床技能掌握较好的原因有二:

一是社会环境的推动作用,当今社会对医生职业素养要求不断提高,高校对医学生的要求随之提高,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专业知识教学模式提高了医学生对知识与临床技能的掌握程度。

二是医学生自身素质因素。

医学类专业在各所大学招生专业中分数普遍较高,多为学习能力较强的优秀学生,为其在医学专业学习中较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与临床技能提供一定保障。

此外,访谈结果显示,在教学医院学习过程中的实践课程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受访者表示,学院实践课程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促进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并且熟练掌握临床技能操作。

2.3崇尚良好的医德医风

虽然当今社会仍然存在部分职业素养较低的医生影响着整个医疗系统的信誉,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行业人员的积极性。

然而,医学生仍然崇尚良好的医德医风。

课题组在针对我院医学生从医原因与医德情况的调查问卷调查中发现(图2),不仅73%的学生选择医学专业是基于个人想法,而且92%的学生坚信未来能当好一名医生并以此为荣,更加可贵的是,95%的学生坚信医者仁心,并以此要求自己。

同时,统计显示,绝大多数医学生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仅7%的学生在实习及见习过程中未坚持做到尊重并关心患者。

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的学生达89%,仅1%的学生表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注意团队合作意识。

从利他主义而言,问卷显示,95%的学生表示乐于帮助周围的人,然而有25%的学生表示自己并不会十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11%的学生社会责任感不强,76%的学生对社会流行病敏感,有防范意识并提醒周围之人。

综上可见,医学生在医德医风方面有着积极的思想,崇尚良好的医疗职业风气。

2.4尚待发展提高科学探索精神

2015年复旦大学医学院医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该院医学生在“尊重他人”、“利他主义”这两项自我认知方面较为注重,而八年制医学生的两组数据则提示其并未很好地做到“追求卓越和精益求精”[9]。

南京医科大学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状况调查亦得出仅有20.0%的医生认为实习生遇到问题能及时向医生请教或查阅资料学习[10],以上都体现出目前多数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尚待发展提高。

相比之下,我院在这方面的培养比较乐观。

课题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83%的调查对象表示遇到学习难题时喜欢锲而不舍地探究,直至解决。

此应得益于我院十多年来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全面深入地开展PBL[11]教学等教学改革。

尽管如此,调查中仍有17%的学生未做到这一点,这表明我院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注重对学生这方面素质的培养。

3改善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状况的对策

3.1完善实践课程,强调兼顾职业素养各方面的培养

从心理学角度看,内在动力是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提高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的自我认知程度有利于医学生产生源动力并由此自觉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而不断完善实践课程并加强兼顾职业素养各方面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需使学生充分理解何为职业素养。

只有理解其内涵,才能让学生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素养。

二需注意强调医学生职业素养内涵各个方面同等重要。

鉴于医学生多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没有意识到职业素养其他方面也一样重要,因此,应倡导一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尽可能地展现职业素养的方方面面,强调相关内涵的重要性;同时,医学院校亦可适当增加相关必修及选修课程。

如我院构建并实施的《医者之心》课程体系,有效地促进医学生重视职业素养各方面并取得全面发展[12]。

三需严格把关带教老师的职业素养。

学生知识和关于临床的想法多源于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

临床医生把人文关怀等内容有意识地融入到带教中,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相比单纯的课堂传授,效果更为显著。

故医学院校应当定期考核带教老师的授课水平和职业素养,保证教学质量。

3.2加强医德教育,培养团队精神

医德与团队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医学生的自我升华。

从问卷与访谈结果可得,我院大部分学生从医决心坚定,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实习及见习过程中未坚持做到尊重和关心病人。

因此,课题组认为可向国内其他医学院校学习,通过开展伦理讨论等课程以提升我院学生的医德水平[13],促进其主动思考。

另外,结合我院及其他医学院校部分学生未重视团队合作的情况,在进一步加强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方面建议三点:

一是教师应将团队精神的培养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如鼓励课堂中进行小组讨论。

二是学生应以小组模式进行教学活动与考核,并规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见习、实习等,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是学校应多鼓励学生参加团队活动,利用高校交流,技能竞赛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14]。

3.3重视科学教育,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终身学习是一种能力和态度,拥有这种能力得益于教育对科学精神的重视[15],在科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基于以下几点进行。

首先可以从课堂入手,上课形式多样化,普及启发式、互动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表达自身想法。

比如,有效的PBL[16]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求知望。

已进行PBL教育的院校更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PBL的教学系统。

教师是PBL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学院在聘请拥有高水平专业知识教师的同时,也应注重其组织引导能力和综合知识的丰富程度,培养出合格的PBL教师[17]。

其次在课外学生活动方面,开展一些围绕科技创新主题的活动,如举办科技月。

通过为学生创建更多的科学实践机会来培养学生的求真、创新、批判等科学精神。

最后,在一些大型的活动上,鼓励学生参加,对取得优秀成果的学生进行奖励,以期获得一定的催化作用,提升其科学探索精神。

医学是一个不断更新的学科,它的一代代传承者,在培养中不断地成长。

医学生的职业素养状况,涉及到其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甚至是以后职业生涯的走向和升华。

课题组在实证调查与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继而提出的,正是基于对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状况的关切,希望在整个课题中能够找到提升其素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