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点标点符号的使用例题详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280034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考点标点符号的使用例题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高考语文考点标点符号的使用例题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高考语文考点标点符号的使用例题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高考语文考点标点符号的使用例题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高考语文考点标点符号的使用例题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高考语文考点标点符号的使用例题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高考语文考点标点符号的使用例题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高考语文考点标点符号的使用例题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高考语文考点标点符号的使用例题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高考语文考点标点符号的使用例题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高考语文考点标点符号的使用例题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高考语文考点标点符号的使用例题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高考语文考点标点符号的使用例题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高考语文考点标点符号的使用例题详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高考语文考点标点符号的使用例题详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高考语文考点标点符号的使用例题详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高考语文考点标点符号的使用例题详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高考语文考点标点符号的使用例题详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高考语文考点标点符号的使用例题详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高考语文考点标点符号的使用例题详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考点标点符号的使用例题详解.docx

《高考语文考点标点符号的使用例题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考点标点符号的使用例题详解.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考点标点符号的使用例题详解.docx

高考语文考点标点符号的使用例题详解

高考语文考点-标点符号的使用-例题详解

标点备考小秘密

1.掌握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在范文阅读中学习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在作文应用中提高标点符号的使用能力。

2.着重看一看教材中两人对话时,标点符号是怎样用的。

引用文字时,标点是如何用的

3.注意易混标点符号的区别,如句号、分号、逗号、顿号的分级使用,引号与其他点号的综合运用,问号与叹号的联系与区别,括号与破折号的区别等。

4.注意发现日常书面语言交际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地方,并及时给予纠正,为自己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提供借鉴。

5.平时在写作中,努力克服一逗到底和乱加小圆点的习惯,提高标点符号使用的规范性。

了解标点的有关情况

标点考试内容:

主要考12种标点。

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规定的标点有16种,包括7种点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和9种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

点号主要是表示语言中停顿的,标号主要是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的。

历年高考考查标点符号的试题,除着重号、连接号、专名号、间隔号外,其余12种都曾涉及。

大家需要掌握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规范判断对错,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20年山东高考语文直接考察了这样的题型:

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项是(3分)

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日》。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若知道破折号的几种用法,这个题目不难,可是不知道只能瞎蒙了。

我前些年总结了重要标点符号的用法,后来几年没考,一直没印发给学生。

今年手头的资料里,恰恰对标点重视不够,破折号简直就没有,不能说不是一个备考漏洞。

先整理出来,以资借鉴

标点题型:

1、一卷选择题(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2、二卷修改题(下列语段在标点、词语、逻辑、修辞等方面有错误的指出来并修改)3、二卷文言断句题4、作文的基础等级中一直有对书写、标点等方面的要求。

答题技巧:

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

另外,标点符号运用起来也有很大灵活性,必须与语段的思路层次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用得准确。

具体说有以下几点:

1、弄清功用。

句号表一句话完了;叹号表语气强烈的感叹;问号只能用于表问的语气;逗号用在需要强调或可以停顿的词句后;顿号用于并列的词语或短语间;分号一般用于需要分类分层的并列句子间;冒号比逗号、顿号停顿长,表解释说明;引号表引用、强调、讽刺否定、特定含义、特定称谓等;省略号表省略,语音断续等;书名号表"作品"名;破折号表语解释、话题突然转换、转折、语音延长、语音戛然而止等。

间隔号的作用概括为:

人名节名卷章名,中间一点来隔开。

根据标点功能对有问题的地方进行推敲,不要没理由地怀疑某个地方有问题,疑神疑鬼,只会让真正的错误之处变成漏网之鱼。

2、分析结构。

句子的结构影响着标点的使用,因此我们在做标点试题时,要注意分析层次结构,不能让标点符号影响句子结构的完整而形成语病,或因层次不清而影响句意的表达。

如单句内部结构不能用句号、问号等句末点号。

同样,复句结构即复句的分句之间,不能使用顿号。

3、揣摩语气。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和语气。

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

其中句末点号除了表停顿外,还用来表示语气。

不同的句末点号表示不同的语气。

判断句子的语气要从整个句子去考虑,不能只看其中的一些词语。

例如,有的句子虽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述的是陈述语气,所以句末就应该用句号,而不能用问号。

4、理解文意。

审视标点的正误要和正确理解句意结合起来。

如:

老杨同志,请您稍等一下!

"稍等"说明语气比较舒缓,既然是语气舒缓的祈使句,那么末尾就该用句号,而不是感叹号。

再比如:

他是个老革命,过去曾在"铁道游击队"里干革命。

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里的老洪的原型就是他。

5、留意套用。

所谓"套用"是指在标点使用时,有不少情况是点号和标号连在一起使用,最常见的有引号与句末点号的套用和括号与点号的套用这两种。

它们的位置关系都有一些要求,要留意。

不能看了这处标点,忘记另外一处。

6.标点符号与病句一起进行考查,有时可从词语的角度进行修改,有时也可以从标点角度进行修改,二者是相互关联的,应该配合起来进行。

比如下题:

下面一段有三处毛病,标序号处在语言表达上有毛病或者在标点上有毛病,请改正。

中国圣贤孔子①——应为"管仲"——编者注——②曾说:

"衣食足则知荣辱"。

③意思是说,一个人到了不但忧饥寒时,物质生活如果得到了满足,就能辨别荣辱和廉耻④、礼仪与规则。

这大概就是古代的一般人做人的态度与原则,也是为政者在施政上的一种基本精神吧。

标点错误之处有:

(只填序号)——改法:

①处用左括号②处用右括号。

③句号移到后引号的前面。

语言表达毛病有:

(只填序号)——改法:

④处荣辱和廉耻并列不当,应改为"光荣与耻辱"或"荣耀与耻辱"

训练:

1.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国庆节将至,一座"天安门模型"摆在广场上。

"天安门"前花团锦簇,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行人纷纷驻足观看,争相与"天安门"合影留念。

B.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

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

C.朱熹49岁那年,上书建议朝廷重修了白鹿洞书院,并亲自制订学规,提出:

"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方法。

D艺术节期间,这个县将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科技下乡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风情、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

2.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

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壁虎,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

B.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如:

《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等等,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

这首先还是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C.古语云: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D.红丝带——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识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关心,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3.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开班会时,班主任正式向全班同学宣布:

学校这次征文比赛确定了两个主题:

一是支持奥运,二是抗震救灾。

B.小王的手机响了两下,是小丁发来的短信,邀他一起去逛江滩。

他立即回复"现在没空,明天下午再说。

"

C.小雨突发奇想地说:

"今天阳光灿烂,我上你家看看好吗?

"博文打趣地说:

"去我家?

去我家干嘛,扶贫吗,哈哈!

"

D.她写博客是给自己解闷。

"明天就能见到妈妈了,要是爸爸一起来多好啊!

我……"她一阵心酸,写不下去了。

下面介绍几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学习逗号的使用

逗号表的停顿,比顿号停顿稍长些,比冒号、分号停顿稍短些。

如下情况一般用逗号:

主语较长的、强调主语的、词语后有语气词的、谓语是主谓短语的、动词与宾语之间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首状语后、独立语后、关联词语(非全部)之后、倒装句子成分之间、小句之间等等

逗号的基本用法

单句内部成分与成分之间、小句之间需要停顿时,用逗号。

注意以下各类情况:

第一类:

主语不长但需要强调或主语较长需要强调时可用逗号,不用顿号。

⑴桐木岭,黄洋界,朱砂冲,八面山及双马石,是井冈山五大哨口。

⑵升学,是几乎所有的教师和家长都不敢小视的问题。

⑶她呀,已经毕业好几年了。

⑷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吴吉昌击倒了。

(5)因亏损严重,无力清偿债务的这家建筑公司,日前被法院宣告破产。

(并列成分做句子主干时一般用逗号)

(6)这翻滚的麦浪,这潺潺的溪水,这百鸟的鸣唱,这热闹的劳动场面,使我深深陶醉了。

文明,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历史进步的结果,人类智慧的结晶。

第二类:

全句状语后一般用逗号,句中状语多数不用逗号停顿。

⑴九五"期间,我市增加了对能源工业的投入,推动了能源工业的技术进步。

⑵她暗下决心,一旦成婚,就把支持丈夫干好本职工作,作为今生今世最大的追求。

("作为"前面的逗号应去掉)

这些谬论都已被我国建设事业的胜利,驳得体无完肤。

("驳"前面的逗号应去掉)

总结:

把字句和被字句中的状语后不用逗号。

第三类:

动词和宾语之间一般不能用逗号,宾语是较长的主谓短语时,有时可以用逗号隔开。

我记得,她那时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姑娘。

第四类:

并列成分作谓语、补语时,不用顿号,用逗号.

⑴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你这话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斗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主谓短语做谓语。

顿号改为逗号)

他常来这里下棋、品茶、听书。

(顿号改为逗号)

她独自一个人在林间小路上走着、想着、感动着,几乎忘记了一切:

已分不清天上浙浙沥沥飘洒着的是雨还是雪?

也不知道自己脸上缓缓流淌着的是水还是泪?

(全部顿号改为逗号,问号前一个改为逗号,后一个改为句号,因为都是陈述语气。

我们要开展以实行优质服务,建立优良秩序,创造优美环境,学习雷锋、先进人物为内容的竞赛。

 (动宾短语并列问题)

发挥"能人效应",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农民更新观念、转换脑筋、增强本领、参与竞争、尽快致富。

(四个逗号分别改为逗号,这五个并列的短语作"农民"的谓语)

⑵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第五类:

几个定语之间一般加顿号,若定语较长且需强调,加逗号。

他的准确,清新,形象的语言,使球迷们感到仿佛自己就坐在体育馆里亲眼目睹这场比赛。

(前两个逗号分别改为顿号)那时我在上海,也有一个唯一的不但敢于随便谈笑,而且还敢于托他办点事的人。

第六类:

并列名词加了语气词"呀""啊""呢"等就成了短句,用逗号不用顿号。

古人清明踏青往往还举行体育活动:

踢球呀、折柳呀、放风筝呀、荡秋千呀——其中荡秋千最受人们喜爱。

(明确:

并列词语后带有"啊/呀/哇"等语气词时,应视为一独立句,用逗号,不用顿号。

所以本句中的顿号改为逗号)

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非常熟悉的。

(主语后有语气词。

加逗号,啊后改为逗号)

(场长)介绍给我们看董昆他们打的野物皮子:

狐狸呀,箱子呀,水獭呀,野猫呀……种类实在不少。

总结:

并列词语间一般用顿号,但并列词语后有语气词则一定要用逗号。

第七类:

倒装句子成分之间必用逗号。

多美呀!

祖国的春天。

(主谓倒装用逗号。

如果谓语在前,这个逗号便非用不可。

感叹号要放在末尾,呀后加逗号)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定语后置)我们的祖国正高速度地向前跃进,沿着胜利的道路。

(状语后置)

第八类:

独立成份插入语后一般用逗号。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检查发现的问题全部出在联营柜台上。

毫无疑问对这种人我们只能诉诸法律。

(插入语后一般加逗号跟其他成分分隔。

"毫无疑问"后面应加逗号。

我国研制成一种全塑车身轿车,也就是说:

轿车的车身都是塑料,没有一块钢铁。

(这里的"谁敢说"、"也就是说"是句子的插说成分,不表示引话,故不能用冒号,应该用逗号

这次云南丽江地震的捐款,据不完全统计:

高三年级捐了862元,高二年级捐了754元,而高一年级则多达1584元,同学们十分踊跃。

(冒号改为逗号,因是插入语,且冒号也全带动不起后面的内容。

这样的插入语要注意,如在我看来,用他自己的话说,更确切的说,据说,据调查等。

如下句:

11岁时,他给白城子一家地主老张家放牛;13岁,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官升了一级",给老张家放马了。

西方世界以"自由""平等""民主"为核心内容的发展理念与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如以赛亚·伯林所说:

西方世界"声称得救的道路只此一条。

"("自由""平等""民主"间不用顿号更连贯,如以赛亚·伯林所说为插入语不加冒号加逗号第九类:

称代式的复指同位语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老王,我们的党委书记,我们的好领导,昨天进京开会去了。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

.第十类。

复句内部各分句之间的停顿,用逗号。

A风是沙漠向人们进攻的武器,但是也可以为人类造福。

B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此句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不是句子内部的成分并列,而是三个分句的并列,所以应该用逗号。

第十一类."第一""第二""第三"和"其一""其二""其三"等表示序次的词语后面用逗号。

"首先""其次""最后""第一""第二"等的后面,用逗号。

"一""二""三"等的后面,用顿号。

"1""2""3"等的后面用小圆点。

第十二类:

并列成分必须是一个层次,若两个以上层次,最小的层次用顿号,第二个层次加逗号

国家有关法律文件对非法制造、贩卖、运输、持有毒品、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植物、引诱,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等,都作了相应的处罚规定。

(错用顿号,混淆了大小并列的界限。

"持有毒品"和"大麻等植物"后的顿号都应改为逗号。

什么是艺术精品?

深刻的思想启迪,鞭辟入里的人性揭示,精美的舞蹈编排、演出、动人的剧场艺术氛围等,怕是题中应有之义。

第十三类:

当"××说"插入到所说的话中间时,"××说"后面应用逗号。

"还愣着干嘛?

"妈妈大声地训斥我:

"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等会儿老师来了,看你怎么办……"(我后的冒号改为逗号)

第十四类:

选择问句中只能在问话末尾用一个问号,选择项中间一般用逗号连接。

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

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

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沉沦"后应用逗号)

第十五类:

并列成分已用问号、叹号、书名号、引号,一般不再用顿号,但句子较长就用逗号。

他一进教室门就看到两则标语:

"心态决定一切!

""将积累进行到底!

"

教室里布置简单,只有三幅标语挂在墙上:

"学贵有恒","于无疑处见疑,方是进矣","百川归海"。

第十六类:

凡是用逗号能清楚地表示并列分句的并列关系的,分句间的停顿用逗号。

①▲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对于一切犯错误的同志,要历史地全面地评价他们的功过是非,不要一犯错误就全面否定;也不要纠缠历史上犯过而已纠正的错误。

(不需要分类分层,分号错误)

凡是用逗号不能清楚地表示并列分句的并列关系的,分句间的停顿用分号。

记住:

分号用于并列间,分类分层很鲜明。

②▲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若句子有分层意味,小句间又有逗号,一般加分号。

只有一重关系的复句,分句之间应该用逗号。

最后一句总结上文,用冒号)

第十七类:

象声词、叹词的使用

他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

(荷花淀中的妇女们愉快的往家赶。

象声词间用逗号)

"啊,啊!

原来是你。

"(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只在后面的叹词后用感叹号。

啊,这馈赠是多么丰饶啊!

推开窗户一看,呀,流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

("呀"之后应加叹号,因为是独词句。

随机训练: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老人拿到医疗救助金后感动地说:

"如今有这么好的政策,有这么好的医疗条件,虽然得了重病,并不可怕,我呀!

还得活一阵子呢。

"

B.这怀念是痛苦又是幸福。

痛苦,是远离了祖国的亲人、祖国的山川风物。

幸福,是有这样伟大的祖国供我怀念。

C.艺术节期间还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文艺评论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

D.如果没有润滑剂,机器就无法运转,特别是在尖端科学技术:

如原子能、宇宙航行方面,更需要具有特殊性能的润滑剂。

句号的使用

(一)、句号的基本用法是:

陈述句末尾用句号。

示例:

⑴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⑵你明天在家休息休息吧。

⑶他问你什么时候出发。

注意:

"虽然……但是……""尽管……但是……"两种句式,"但是"之前一般不能用句号。

其他情况下,可以用句号,也可以不用句号,视具体情况而定。

例如:

⑴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

但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

⑵文化大革命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总要总结,但是不必匆忙去做。

(二)、句号使用常见差错

1.当断不断,一逗到底。

现代都市人常常渴望逃出钢筋水泥的城堡,去体验乡间的淳朴生活,乡村旅游顺应了现代人追求自然的渴望,所以刚刚兴起便迅速走俏,相信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节奏的加快,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项旅游活动中来。

("淳朴生活"和"走俏"后面的逗号应改作句号。

2、不当断却断了,割裂了句子。

A.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一个是设备落后,能耗高。

另一个是管理不善,浪费严重。

(错误类型:

在句意连贯处误用句号。

"能耗高"后面的句号应改作逗号)

小张为人忠厚,对自己严格要求,说到做到。

对他人则宽大为怀,热情周到。

(句中"为人忠厚"后面的四个句子实际上是两个并列关系的分句。

"说到做到"后的句号应改为分号。

B.没有朋友,一个人是孤单的,做什么事都很难顺心。

爬山没有劲,打球没有趣,连看电影、看比赛都缺乏滋味。

(句中"爬山"后的几个句子都是对"做什么事都很难顺心"的具体说明,句意是连贯的。

"顺心"后的句号应改为冒号。

错误类型:

冒号句号不分。

训练: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对于同济医院某科室实行实名挂号制度,多数患者表示:

虽然程序繁琐,但是至少自己能挂到号,不用高价找号贩子,该院拟将在其它科室推广这一做法。

B.面对所谓的"决乐杀猪法",真不知道该为我们的人道屠宰唱一首赞歌,还是为那些死得不明不白的猪唱一首挽歌?

C.危害有多大,会不会像问题奶粉一样,让人肾结石呢?

对此,有关专家表示,问题鸡蛋三聚氰胺含量较低,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

D.高三学生只需在复旦开出的包括海明威《老人与海》、卡尔的《历史是什么?

》等22本经典著作中选择一本写成一篇3000字左右的评论,发送至复旦招生办就可参赛。

标点天天辩——问号

口诀:

一句一问一问号,整句陈述不能加,选择问句加一个,倒装放在句最后。

选择问,倒装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特别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一句回答选择问,每句都答特指问。

尤其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问号辨析关键点:

整个句子是问句就加问号(关键在于看整个句子是否问句),一个问句加一个问号,不加、少加或多加都算错。

注意以下各类情况:

1、整个句子是"问"才用问号

(1)、大旱之下,在云南超过300万公顷的152处自然保护区内,珙桐、苏铁等珍稀植物,大象、黑颈鹤等珍稀动物的生存状况如何呢?

请看本报记者调查。

("呢"前的句子是一个问句,应加问号,关键看从哪个词开始到哪个词为止是一个独立的"问"的意思)

(2)、气候变化,从未像2009年这般引起广泛关注,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全球公映的好莱坞灾难大片《2012》更是寓意无穷,让人类深思如何善待地球,如何善待共有的家园?

(明确:

在一个句子中用了疑问词但全句是陈述语气的,句末不用问号)

(3)"我夜坐听风,昼眠听雨,悟得月如何缺,天如何老?

"这是戴望舒《寂寞》里的诗句,把它用在考古工作者身上很合适。

("悟得月如何缺,天如何老"这个句子是陈述语气,问号去掉)

2、一个问句就应加一个问号

(1)我告诉孩子,要经常进行这样的思考:

我是谁?

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

这三个问题没答案,却最有意义,它能够把我们的生命引向高处。

("思考"后是三个连续的独立问句,正确。

如改成: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没答案,却最有意义,它能够把我们的生命引向高处。

则问号消失。

(2)、电影《后天》的预言真的会成为现实吗,持续的暴雪与全球气候变暖是否有关,全球气候是否面临转型,种种问题,随着雪灾的发生,逐一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一个问句就应加一个问号。

关键是判断整个句子是否是独立完整的问。

前三句都是连续的独立完整的问句,应分别加问号)

(3)、年味淡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

还是其中别有原因?

我们是漠然置之?

还是积极主动地去做些什么?

(选择问句是一个问句。

选择疑问句中,问号应放在后面,两个分句之间应用逗号,即第一、第三个问号改为逗号。

(4)、有钱的人开着豪华跑车在街上狂飙,穷人为了几斤米去卖血,这是讽刺还是批评?

不论是什么,那些"富人"是否该向"穷人"伸出援助之手呢?

(选择问或是非问是一个问句的,分别加问号)

(5)一副棉布套袖,我说不清到底联系着什么?

联系着质朴、节俭?

联系着勤劳、创造和开拓?

好像都不完全。

("到底联系着什么?

"中的问号应为句号。

因为不是一个问句。

后两个是独立的"问"的意思)

总结:

按照意思分辨一般疑问、特指问、是非问、选择问、倒装问等问句,从哪个词开始到哪个词是一个独立问的意思,一个独立问的意思加一个问号。

3、选择问句用一个问号

(1)、"我们一切工作是从本本出发呢,还是从实际出发呢?

在这个问题上认识清楚了么,老王同志?

"王玉山惭愧地摇了摇头。

(第一处问号是一个明显的选择问,第二处是明显的倒装问)

(2)、中学文理分科是否制约了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

是否已成为一种必须革除的积弊?

杨叔子带有个人色彩的教育"试验",究竟是矫枉过正?

还是亡羊补牢?

(明确:

选择疑问句,只在句末用问号;选择问中间一般加逗号,若选择问很短就不加,如"你是吃食堂还是自己做饭?

"。

第三个问号改为逗号)

(3)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

(一般的的"还是句"是选择问,但一定要判断好句子是不是选择问。

本句有表选择问的词语"还是",貌似选择问,但判断选择问的关键在于这个问句是不是要求回答时二选一。

本句两个"吗"句和一个"还是"句,是分别的"问"的意思,回答时要一一回答,所以要分别加问号)

4、倒装问句用一个问号

(1)、"到底去不去呀?

我的小祖宗!

"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

"(明确:

倒装问句中,句子倒装,标点符号不倒装。

问号改为逗号,第一个感叹号改为问号。

问话中含有称呼语的,无论称呼语是在前还是在后,问号用在句末;成分前后倒置形式的问句,问号不能跟着倒置的句中,而仍然用在全句末尾。

同理,倒装感叹句也是如此改法)

5、、引号中的问号看问的意味

从这些关于祖先的事迹中,孩子们在精神上与祖先建立了联系,找到了族群上的归属感,完成了"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的原初确认。

(引号中句子的问号的意味已经消失,可以不加)

3、不要看到疑问词就加问号(关键看整个句子的语气)

王昭君究竟埋葬在哪里?

这件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多的昭君墓?

(不要看到疑问词就加问号,关键看整个句子的语气。

本句两处都不是问句,所以分别改为逗号和句号)

对于袁野小朋友来说,人工鸟巢本身就像巨大的问号在吸引着她:

小鸟会住进去吗?

都有什么样的鸟,有多少鸟会住进去,住起来舒服吗?

(少加了两个问号)

小雨突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