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概论网上形成性考核14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282719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医学概论网上形成性考核14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临床医学概论网上形成性考核14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临床医学概论网上形成性考核14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临床医学概论网上形成性考核14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临床医学概论网上形成性考核14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临床医学概论网上形成性考核14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临床医学概论网上形成性考核14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临床医学概论网上形成性考核14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临床医学概论网上形成性考核14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临床医学概论网上形成性考核14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临床医学概论网上形成性考核14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临床医学概论网上形成性考核14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临床医学概论网上形成性考核14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临床医学概论网上形成性考核14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临床医学概论网上形成性考核14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临床医学概论网上形成性考核14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临床医学概论网上形成性考核14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临床医学概论网上形成性考核14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临床医学概论网上形成性考核14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临床医学概论网上形成性考核14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概论网上形成性考核14答案.docx

《临床医学概论网上形成性考核14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概论网上形成性考核14答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床医学概论网上形成性考核14答案.docx

临床医学概论网上形成性考核14答案

 

临床医学概论网上形考1-4答案

形考任务一

问答题

 

简述痰液观察的要点及其在临床疾病判断中的意义。

参考答案:

1、痰的性质可分为粘液性、浆液性、脓性、粘液脓性、浆液血性、血性等:

性呼吸道炎症为浆液性或粘液性痰,

后期转变为粘液脓性痰;

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多为白

色粘液性痰,伴急性感染时可有脓痰;支气管扩张、肺脓肿以大量脓痰为特征;浆液痰或泡

沫痰见于肺水肿;血性痰则由于呼吸道粘膜毛细血管受损所致;

一般左心功能不全所致肺淤

血可出现浆液性痰或痰中带血。

2、痰液的颜色可有黄色脓痰(化脓性炎症)

、绿色痰(绿

脓杆菌感染)、红色或棕红色痰(肺癌、肺结核及肺梗塞等)

、铁锈色痰(肺炎球菌感染)

巧克力色痰(肺阿米巴柄)、果酱色(肺吸虫病)、灰黑色痰(尘肺)等。

3、痰量:

分为小

量和大量痰,>100ml/24h大为大量痰。

少量痰见于呼吸道炎症早期,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空洞型肺结核、支气管胸膜瘘等痰量较多,可达数百毫升,且排痰与体位有关。

当支气管扩

张、肺脓肿的痰液量多时,痰液可出现分层现象:

上层为泡沫,中层为浆液或浆液脓性,下层为坏死性组织碎屑。

4、气味:

正常人的痰液无特殊气味。

血腥味见于肺癌、肺结核。

粪臭味见于膈下脓肿与肺相通时。

恶臭见于肺脓肿、晚期肺癌或支气管扩张。

 

简述心跳骤停的主要病因、临床判断标准以及急救复苏步骤。

 

参考答案:

答:

1、病因:

75%~80%的心脏骤停患者是由冠心病所致。

导致心脏骤停的直接原因以心室颤动最常见。

2、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判断心脏骤停最可靠的临床表现是意

识突然丧失,伴有大动脉搏动消失,此外有呼吸停止、瞳孔散大等表现。

3、急救复苏步骤:

(1)基本生命支持:

包括:

气道通畅;人工呼吸;恢复循环。

目的是维持主要脏器所需要

的最低血供。

(2)进一步生命维持:

包括:

气管内插管;体外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和(或)人工心脏起搏;建立静脉通道。

(3)脑复苏:

为防止脑组织永久性损害需采取以下措施:

①降温;

②有条件应尽早使用高压氧治疗,改善脑缺氧;③使用脱水剂。

(4)复苏后护理包括:

维持

循环、肾脏、呼吸功能,加强基础护理,严密观察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注意出人量记录,

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及血气分析,保证病人摄人足够的热量,预防褥疮、呼吸道感染和泌尿

系感染。

 

简述发热的原因,并阐述临床常见热型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

答:

临床上按病因不同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以前者多见。

各种

病原体引起的急性或慢性感染,局部或全身感染,均可导致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常见原因有

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2.变态反应与过敏性疾病。

3.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4.皮肤散热减少。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热型与临床意义:

1.稽留热,持续高热,体温持续在39-40℃或以上,一日内温差在l℃以内,可持续数日或数周。

常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等疾病的发热持续期。

2.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

体温在39T以上,一日内体温波动达2~C以上,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水平。

可见于风湿热、败血症、脓毒血症、肝脓肿、重症肺结核等。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表现为体温常突然升高达39t以上,持续数小时又突然降至正常,经过数小时或数天后体温又再度上升,如此反复发作。

可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淋巴瘤等。

4.波状

 

热,体温逐渐升至39咒以上,数日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几日后再次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体温曲线似波浪状起伏。

典型的见于布氏杆菌病。

5.回归热,体温骤升达39℃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有规律地互相交替,反复发作。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

6.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流行性感冒及癌性发热等。

 

简述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中阿托品应用的观察要点

 

参考答案:

答:

主要包括阿托品化的观察、维持时间及停药指征的观察及中毒的预防和抢救。

1、阿托品化的判断指标

①口干、皮肤干燥、面色潮红;②瞳孔稍散大;③心率在

100次

/min左右;④可有燥动;⑤肺部

音消失。

2、阿托品维持时间及停药指征:

主要依据阿托品化后患者症状和体征好转情况以及在维

持用药期间内所给的维持量是否能持续保持阿托品化

通常至少维持到患者清醒后

1~2d,

一般用药疗程5~10d,不能把AchE活性恢复正常作为停药指征。

3、阿托品中毒的诊治

阿托品中毒常有以下表现:

①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症状,如谵妄,狂

躁、两手抓空、胡言乱语、幻听、幻视、定向时间障碍甚至昏迷;②心率>

120

次/min;③

体温达39℃~40℃;④阿托品减量或停用后症状好转。

如出现阿托品中毒应酌情立即停用或延长阿托品给药间歇时间;

输液、利尿促进阿托品排泄;

高热可予物理降温、辅以药物降温;抽搐可用安定、苯巴比妥或水合氯醛灌肠;必要时应用

新斯的明,但应慎重,

以免加重AOPP症状。

 

简述休克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参考答案:

答:

1、临床表现根据休克的发病过程,将休克分为代偿期和抑制期,或休克早期和休克期。

休克代偿期:

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变化不大而

脉压缩小,尿量减少。

休克抑制期:

表情淡漠或神志不清,皮肤黏膜由苍白转为发绀或出

现花斑、四肢厥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且脉压更小、呼吸急促、少尿或无尿,并出现代谢

性酸中毒。

最终出现无脉搏、无血压、无尿、神志不清以及全身广泛出血倾向。

病人可因心、

肺、肾等器官的功能衰竭而死亡。

2、处理原则治疗的根本措施是去除病因,关键是迅速

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注意保护重要器官功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并适当应用血管

活性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试比较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听诊的区别。

 

参考答案:

答:

第一心音音调较低,持续时间长,主要由心室肌收缩和房室瓣关闭时振动

所产生。

标志着心室收缩开始。

第二心音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主要由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和肺动脉的半月瓣关闭时振动所引起的。

标志着心室舒张的开始。

 

简述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参考答案:

答:

1、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较长,为2~10年。

HIV感染人体后的进展过

程可分为4期:

Ⅰ期(急性感染期)可有发热、全身不适、头痛、厌食、关节肌肉痛和

 

全身淋巴结肿大等。

一般症状持续

3~14日后自然消失。

Ⅱ期(无症状感染期)临床上

没有任何症状,但血清中能检出

HIV以及HIV抗体,此期可持续2~10年或更长。

Ⅲ期(持

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

PGL)主要表现为除腹股沟淋巴结以外全身其他部位两处或

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一般持续肿大

3个月以上。

Ⅳ期(艾滋病期)

本期可有发热、乏

力、盗汗、食欲不振、消瘦、慢性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除此之外主要有:

机会性感染,是引起艾滋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卡氏肉瘤。

2、预防:

采取以切断传播途

径为主的预防措施。

(1)管理传染源:

包括加强监测,及时发现患者及无症状带毒者;做

好消毒隔离:

对患者及无症状带毒者应注意隔离,

并应对其血液、排泄物、分泌物进行严格

消毒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

包括加强性道德教育;加强血制品管理;艾滋病患者及

HIV感染者,不提倡结婚与妊娠。

(3)保护易感人群

 

简述病毒性肝炎临床检查的主要项目及临床处理原则。

 

参考答案:

答:

1.临床检查项目

1)肝功能检查:

(1)酶学检查:

主要包括血清丙氨酸转

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

ALT又称谷丙转氨酶(GPT),AST又称谷草转氨酶

(GOT),为临床上最常用的判断肝细胞损害的重要指标。

(2)血清胆红素检测。

2)肝炎

病毒标记物检测

(1)甲型病毒性肝炎

血清抗-HAVIgM

阳性具有诊断意义。

(2)乙型

病毒性肝炎

常检测①HBsAg与抗-HBs;②抗-HBc;③HBeAg与抗-HBe;④HBVDNA。

(3)

丙型病毒性肝炎

抗-HCVIgM阳性提示HCV现症感染;HCVRNA:

阳性是病毒感染和复制的

直接标志。

(4)丁型病毒性肝炎

血清或肝组织中的

HDAg和(或)HDVRNA阳性有确诊

意义。

抗-HDIgG是诊断丁型肝炎的可靠指标。

(5)戊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肝炎患者抗-HEV

IgM阳性,即可诊断为戊型病毒性肝炎。

2、治疗要点:

病毒性肝炎目前缺乏特效治疗。

型肝炎的治疗原则均以足够的休息、

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

过劳和损害肝脏

药物。

案例分析题

男性,36岁,体重60kg,不慎被蒸气喷伤面部、前胸腹部和双上臂;

面部红斑、疼痛、

无水泡,其余部位剧痛,有大水泡。

问:

①问烫伤总面积?

②深度?

③烫伤后第一个

24

小时应补丢失液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答题思路:

1.根据中国新九分法计算烫伤总面积,注意Ⅰ度烧伤不计入烧伤总

面积。

该患者烧伤面积计算:

面部为

I

度烧伤,不计算。

其余部位为浅

II度烧伤。

双上臂

7%,前胸腹部13%。

共计烧伤面积

20%。

2.根据三度四分法估计深度。

3.根据成人第一

个24小时补丢失液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

1.5ml×烧伤面积(%)×体重(

kg)

即:

1.5×20×60=1800ml

形考任务2

问答题

简述抗结核药物的用药原则,以及常用抗结核药物的作用机理及副作用表现。

参考答案:

答:

抗结核病药的用药原则——早期、联合、规律、全程、适宜的剂量。

异烟肼

(雷米封),

抑制细菌DNA合成,对细胞内外结核菌有作用

周围神经炎

、中枢神经系统

毒、肝脏毒性,

单用易产生耐药性。

联用可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并增强疗效。

利福平,抑制细

菌RNA多聚酶,阻碍mRNA合成,

常见为胃肠道刺激症状。

可肝脏损害和黄疸。

过敏反应。

 

对各种类型的结核病均有良好效果,

但单独用药细菌易产生耐药性链霉素

干扰结核菌蛋白

的合成,第八对颅神经前庭功能损害

单独用药易发生耐药性,且一旦发生,即不易恢复

敏感性。

对氨基水杨酸钠(PAS),

在结核菌叶酸合成过程中与对氨基苯甲酸竞争,

影响结

核菌代谢。

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刺激症状及乙酰化物对肾脏的损害。

偶见过敏反应

有细胞外抑菌作用。

但耐药性发生较迟。

主要与异烟肼和链霉素等合用增强疗效,

延缓耐药

性的产生。

乙胺丁醇,为抑菌药,

大剂量、长期用药可引起球后视神经炎,

停药后易恢复。

其他胃肠道反应,偶有过敏反应和肝功能损害。

对链霉素或异烟肼有耐药的结核杆菌,

本药

仍有效。

单用易产生耐药性。

与其他一线药物联合用药,

用于治疗各型结核病。

吡嗪酰胺,

能杀灭吞噬细胞内、酸性环境中的结核菌,不良反应较多,主要为肝脏损害。

此外还可促进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可能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本品与利福平和异烟肼合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单独应用易产生耐药性。

 

简述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措施。

 

参考答案:

答:

1、脱离变应原:

2、药物

(1)支气管舒张药(舒张支气管):

β2受体激动剂:

是控制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只控制症状,不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不逆转气道炎症;

茶碱类;抗胆碱药:

多与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钙离子阻滞剂:

如维拉帕米,硝苯毗啶

等。

(2)抗炎药(阻止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糖皮质激素:

是防治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药物;色苷酸钠(吸入):

非激素抗炎药,多用于运动性哮喘。

(3)其他:

酮替芬;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顺尔宁)等。

3.促进排痰。

4.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注意补充液体,吸

氧,防治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缺氧等。

5.其他如脱敏疗法,非特异性免疫疗法,药物预防等。

 

简述洋地黄治疗的适应症、毒性反应观察及中毒处理措施。

 

参考答案:

答:

1.洋地黄适应证:

适用于中、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

对伴有快速心房纤颤

的患者特别有效。

不宜应用的情况:

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二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在最初24小时以内者。

对洋地黄中毒及过

敏者应禁用。

洋地黄类药物的治疗量和维持量个体差异较大,在同一病人的不同病期亦有差

别,因此必须随时结合病情变化加以调整。

洋地黄的毒性反应:

①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

心、呕吐、食欲不振等;②神经系统反应,为头痛、头晕、黄视绿视等;③心脏方面反应,

可表现为引发的各种心律失常,多见室性期前收缩(甚至二联律)、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

导阻滞、交界区心律、房室传导阻滞等。

中毒处理4条:

停药;停用排K+利尿剂;补充

钾盐;纠正心律失常:

室性用利多卡因或苯妥英钠;缓慢型用阿托品。

若中毒致完全房室

传导阻滞则禁用KCL,因K+能降低心肌兴奋性和传导性。

 

简述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参考答案:

答:

1.病因:

比较明确的病因有:

感染因素(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和反复加重

的主要因素)、大气污染、吸烟、过敏因素、呼吸道防御功能降低、其他尚有气候变化、植

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2.临床表现:

(1)症状——咳、痰、喘、炎,但以长期反复咳嗽最

为突出。

咳痰以清晨显著。

(2)体征——早期多无体征,有时在肺底部可以听到散在的干、

湿啰音。

常于咳嗽后减少或消失。

长期发作病例可有肺气肿的体征:

桶状胸,呼吸动度减小,呼吸费力。

语颤减弱。

叩诊过清音,呼吸动度减小,肺下界下移,心浊音界缩小。

听诊呼吸

 

音减弱,且呼气时间明显延长,心音遥远,P2亢进。

(3)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血常规——

急性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均增高;喘息性患者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痰液检查

——急性发作期痰液检查可见大量脓细胞,喘息性中可见嗜酸性粒细胞。

X线——早期无特殊征象,病程长者可有双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以下肺野较明显。

 

简述高血压的治疗目标,以及治疗措施。

 

参考答案:

答:

高血压治疗目的:

降低血压,防止和减少并发症所致的病死率和病残率。

疗目标:

一般人群降压目标血压为<140/90mmHg,对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危患者,

血压目标

为<130/80mmHg。

治疗原则:

一般需长期甚至终身治疗。

1.

非药物治疗

适合于各型高血

压病患者,尤其对轻者,单纯非药物治疗亦可使血压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非药物治疗包括:

①限制钠摄入;②减轻体重;③运动;④戒烟;⑤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2.

降压

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一线降压药物有五大类:

利尿剂、

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

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3.

降压药物的选择(

1)伴有左心室

肥厚者选用ACEI/ARB,其次为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

(2)胰岛素抵抗者

选用ACEI/ARB,

α1受体阻滞剂。

(3)伴有冠心病者选用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

ACEI较有效。

(4)肾

功能异常者ACEI/ARB对早期糖尿病性肾病伴有高血压者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5)具体

药物联合方案为:

ACEI/ARB+噻嗪类利尿剂;CCB+ACEI/ARB;CCB+噻嗪类利尿剂;

CCB+

β受体阻滞剂。

简述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

参考答案:

答:

主要为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症两类临床表现。

1.肝功能减退的表现:

(1)全身症状:

营养状况较差,可有低热,消瘦,乏力,皮肤干枯,面色灰暗无光泽

(肝病面

容)。

(2)消化道症状:

食欲明显减退,可有厌食,进食后常感上腹饱胀不适、

恶心、呕吐;

稍进油腻肉食易引起腹泻。

(3)

出血倾向和贫血:

常有皮肤紫癜、鼻衄、牙龈出血或胃肠出

血等倾向,患者常有贫血。

(4)

内分泌紊乱:

雌激素增多、雄激素减少时,男性患者可有性

欲减退、睾丸萎缩、乳房发育等;女性有月经失调、闭经等。

患者面颈、上胸、上肢部位可

见蜘蛛痣,在手掌大小鱼际及指端腹侧有红斑,称为肝掌。

2.门静脉高压症的表现:

脾肿

大、侧枝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水是门静脉高压的三大表现,

其中侧支循环开放对诊断门静

脉高压有重要意义。

(1)

脾肿大:

晚期脾脏大常伴脾功能亢进,即表现白细胞、血小板和红

细胞计数减少。

(2)

侧枝循环的建立和开放:

临床上重要的侧枝循环包括:

①食管和胃底静

脉曲张,常因门静脉压力明显增高、粗糙坚硬食品机械损伤或剧烈咳嗽、

呕吐致腹内压突然

增高可引起曲张静脉破裂;②腹壁和脐周静脉曲张;③痔静脉扩张,破裂时引起便血。

(3)

腹水:

75%以上失代偿期患者有腹水,且是肝硬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

案例分析题

男,65岁,因咳嗽、咯痰

10年,心悸气促五年,神志不清一天入院。

患者近十年来反复咳

嗽,咯白色泡沫样痰或脓痰,冬春季多发,每次持续一月至数月不等,近年来发作时伴喘息,

五年前觉上楼或爬坡时气促并逐渐加重,偶伴心悸,近两年偶有双下肢浮肿,半月来上述症

状加重,昨日起神志不清。

查体:

T37.8℃,P120次/分,R28次/分,BP150/90mmHg,慢性病容,嗜睡,唇发绀,颈静脉充盈,气管居中,桶状胸,叩诊过清音,呼吸音普遍减低,双

中下肺闻及较多细湿罗音及哮鸣音,剑突下可见心脏搏动,心率120次/分,律不齐,早搏

 

参考答案:

答:

1、诊断:

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心功能III级;房性早搏。

2、血常

规检查;血气分析;胸片检查;心电图。

3、处理措施:

(1)控制感染:

根据感染的环境、

痰涂片、痰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抗菌药物,原则是早期、足量、联合、静脉给药。

(2)改

善呼吸功能:

主要包括给氧:

1~2L/min持续给氧;祛痰,解痉平喘等。

必要时气管插管或

气管切开,予以呼吸兴奋剂,必要时作辅助呼吸。

(3)控制心力衰竭:

肺心病的心力衰竭

常经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处理后,多数患者可以缓解,少数需

加用利尿(注意剂量小、作用轻、疗程短)、强心药(选用剂量小、作用快、排泄快的药物)等治疗。

(4)控制心律失常:

一般经控制感染、纠正缺氧后心律失常可自行消失,如持续

存在可根据心律失常类型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

(5)并发症的治疗:

主要针对肺性脑病的

治疗。

男,66岁,因剧烈的心前区疼痛持续

6小时无法缓解而入急诊室。

病人烦躁不安,面色苍

白,呼吸急促。

以往有冠心病病史

12年。

入院后立即行心电图检查,发现病理性

Q波、ST

段抬高。

血清心肌酶异常增高。

医生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问题:

1.该患者入院后还应完

善哪些检查?

目的是什么?

2.如何对该患者进行治疗?

参考答案:

答:

1.该患者入院后应入监护病房,持续进行心电监护,以及抽血做白细胞计

数、肌红蛋白,以及心肌坏死标记物检查。

2.治疗要点

(1)一般治疗①休息:

急性期需

卧床3~7天,保持环境安静,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

②吸氧:

间断或持续吸氧

2~3天,重

者可以面罩给氧。

③监护:

入冠心病监护室(

CCU)行心电图、血压、呼吸等监测

3~5天,

重者可延长。

④护理:

病初

1-3天绝对卧床休息;

4-6

天卧床休息,被动活动

+主动活动。

无合并症者可试行坐起活动;

第1-2周床边、病室活动及完成个人卫生活动;

根据病情和对

活动的反应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时间;第

3-4周试行上下楼梯。

(2)镇静止痛①吗啡

5~10mg皮下注射,或者杜冷丁50~100mg肌肉注射,每

4~6h重复使用,最好与阿托品合

用。

②疼痛较轻者用可待因或罂粟碱;

③硝酸甘油或消心痛舌下含化或静脉滴注;

④复方丹

参加右旋糖酐液静脉注射。

(3)再灌注心肌①溶栓疗法:

尿激酶

100万~150万U半小时

内静脉滴入。

②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可达

95%以上。

3.消除心

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用利多卡因静脉注射治疗;

缓慢性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肌肉注射或者

静脉注射治疗。

4.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

阿司匹林。

5.

治疗心力衰竭:

使用吗啡、利尿

剂、血管扩张剂、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等。

6.

治疗休克:

补充血容量、升压、扩血管,

以及纠正酸中毒等,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强心剂等。

7.其他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早期

常伴有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在无禁忌证的前提下,应尽早应用

β受体阻滞剂,对防止梗

死面积扩大、减少危险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预后有益。

此外尚有促心肌代谢药、极化液、激素、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形考任务3

 

问答题

简述过敏性紫癜的可能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常用药物。

参考答案:

答:

可能病因:

1)感染,以β-溶血性链球为常见,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球菌及结核杆菌等。

2)食物:

主要是机体对异种蛋白蛋白过敏。

3)药物:

常用的有抗

生素、磺胺类、解热镇痛和镇静药物。

4)其他:

寒冷刺激、昆虫咬伤、植物花粉、预防接

种等。

临床表现: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春秋季节。

临床可分为5

型:

皮肤紫癜性、腹型、关节型、肾型、混合型。

治疗用药:

抗组胺药(口服扑尔敏4mg,

 

或苯海拉明或异丙嗪25mg,3次/日。

同时加用钙剂);肾上腺皮质激素:

对关节型和腹型疗效好,首选泼尼松;免疫抑制剂:

适用于泼尼松治疗无效或严重肾型患者。

常用环磷酰胺或硫唑嘌呤。

 

简述缺铁性贫血的病因、血液检查特点及治疗方法。

参考答案:

答:

病因:

1)铁摄入不足:

如婴幼儿喂养不当;月经、妊娠、哺乳等生理情况

需要量增加而摄入没能相应增加。

2)慢性失血:

是贫血的主要原因。

3)吸收障碍:

例如胃大部切除、慢性萎缩性胃炎、小肠疾病等导致吸收减少或障碍。

血液检查:

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重者可见血小板减少。

治疗:

1)病因治疗:

是关键。

2)铁剂治疗:

目的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补足储存铁。

常用的铁剂治疗方法有口服和注射两种,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口服铁剂——硫酸亚铁、枸缘酸铁和富马酸铁等;注射铁剂——常用的有右旋糖酐铁和山梨

醇铁。

应用指针为①口服铁剂无效或不能耐受;②原有肠道疾患,影响肠道铁剂吸收;③需要迅速纠正的贫血,如妊娠晚期及短期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