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28590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4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docx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docx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

《古生物地史学》习题

第二章

1、什么叫化石(fossil)?

研究化石的意义是什么?

化石:

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遗迹;

研究意义:

为研究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提供证据,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恢复古地理、古气候和古环境,为古板块运动和演化提供证据。

2、什么是石化作用?

有几种主要形式?

石化作用:

地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及其生命活动的痕迹在被沉积物埋藏后,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随着沉积物的成岩作用,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而形成化石。

*矿质填充作用:

生物硬体组织中的一些空隙,通过石化作用被一些矿物质沉淀充填,使生物硬体变得致密和坚实。

*置换作用:

石化作用过程中,原来生物体的组成物质被溶解,并逐渐被外来矿物质填充。

常见置换作用有硅化、钙化、白云石化、黄铁矿化。

*碳化作用:

石化作用过程中生物遗体中不稳定的成分经分解和升馏作用而挥发和消失,仅留下较稳定的碳质薄膜而保存成为化石。

3、化石形成和保存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生物本身条件最好具有硬体

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低能、碱性、还原等

埋藏条件化学、生物成因的沉积物

时间条件迅速、长期埋藏

成岩条件压实小和重结晶作用微弱

4、化石的保存类型(根据化石保存特点分)

(1)实体化石:

经过石化作用保存下来的全部生物遗体或部分生物遗体的化石

(2)模铸化石:

生物遗体在岩层中的印模和铸型。

根据其与围岩的关系分4类:

印痕化石:

生物尸体陷落在细粒碎屑或者是化学沉积物中留下生物软体的印痕。

印模化石:

生物硬体在围岩表面上的印模,包括外模、内模。

核化石:

生物体结构形成的空间或者是生物硬体溶解后形成的空间被沉积物充填固结后形成与原生物体空间大小形态类似的实体。

包括内核、外核。

铸型化石:

当贝壳埋在沉积物中已经形成外模和内核之后壳质全部溶解并被矿质充填形成的化石。

(3)遗迹化石:

保存在岩层中的古代生物生活活动留下的遗迹和遗物。

(4)化学化石:

地史时期生物有机质软体部分虽遭受破坏而未能保存为化石,但分解后的有机成分(脂肪酸、氨基酸)残留在岩层中。

5、化石的分类等级是什么?

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

6、化石命名的优先律、单名法、双名法、三名法是什么意思?

单名法:

属(各亚属)及其以上单位的学名用一个词位来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

双名法:

种的命名用用两个词表示,在种名前加上它所属的属名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种名。

种名第一个字母小写,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

三名法:

亚种的命名在属和种名之后,加上亚种名。

亚种名第一个字母仍小写。

优先律:

生物的有效学名是符合国际动物、植物和菌类学命名法规所规定的最早正式刊出的名称。

未定种sp.不定种sp.indet相似种、比较种cf.亲近种aff.新属gen.nov新种sp.nov

第三章

1、什么是集群绝灭与背景绝灭?

地史上短时期内许多门类生物近乎同时绝灭,使生物界绝灭率突然升高的绝灭方式。

地史上绝大部分时期具较低的平均绝灭速率(百万年0.1-1个种)的绝灭方式。

2、什么是渐变论和间断平衡论?

达尔文认为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自然选择作用使微小的变异在极其漫长的世代遗传中积累出现性状分歧,进而在遗传中积累达到种的等级,就形成新种,他认为自然界没有飞跃,这种观点被称为渐变论。

间断平衡论:

生物界即存在相对均匀、缓慢、渐进的发展变化,也存在不均匀、突然、瞬时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两种过程相互交替出现。

生物演化是突变与渐变的辨证统一。

3、什么是生物进化的不可逆性?

已演变的生物类型不可能恢复祖型,已灭亡的类型不可能重新出现。

生物器官一经退化,就不会在其后代中恢复原状,已经退化消失了的器官也不会再度出现。

4、什么是相关律和重演律?

相关律:

环境条件变化使生物的某种器官发生变异而产生新的适应时,必然会有其他的器官随之变异,同时产生新的适应。

重演律:

生物总是在其个体发育的早期体现其祖先的特征,然后才体现其本身较进步的特征,个体发育是系统发生的简单重演。

5、地史上集群绝灭有几次?

各在什么时期?

5次:

奥陶纪(O)\志留纪(S)D3f1\D3f2(法拉斯\法门)P\TT\JK\E

第四章

1、原生动物概述:

真核单细胞动物;是一个能够独立生活的有机体;个体微小;具有“类器官”;有些种类具有骨架或能分泌外壳;生活于淡水、海水及潮湿的土壤中。

2、古生物学家把生存时限短\地理分布广\保存好\易于在一定地层中发现的化石,称为标准化石。

3、蜒壳的基本形态及构造?

指出图中构造名称

4、腔肠动物概述:

珊瑚

腔肠动物属于低等的二胚层多细胞动物,是真正的后生动物;

有明确的组织,但无真正的器官分化;身体多呈辐射对称,少数两侧对称;

体壁由外胚层、内胚层和中胶层组成;外胚层细胞可分泌钙质或角质外骨骼,但有的腔肠动物不具造骨能力;

中间有一空腔,司消化和吸收,称为腔肠;

在消化腔中央有口,既是食物进口,又是废物排泄口,口的周围具一圈或多圈的触手;

有些种类具有刺细胞,有御敌作用;上面的口既是食物的进口,又是废物的排泄孔;

大多数为海生,少数生活于淡水;

腔肠动物的两种基本形态是水螅型和水母型。

水螅型营固着生活,水母型营漂浮生活

5、四射珊瑚有哪四种构造组合带型?

每种类型包括哪些构造?

单带型隔壁+横板

双带型隔壁+横板+鳞板隔壁+横板+泡沫板

隔壁+横板+中轴隔壁+横板+中柱

三带型隔壁+横板+鳞板+中轴隔壁+横板+泡沫板+中轴

隔壁+横板+鳞板+中柱隔壁+横板+泡沫板+中柱

泡沫型泡沫板充满整个珊瑚体

6、比较四射珊瑚与横板珊瑚的不同点?

软体动物概述:

双壳纲、头足纲

Ø数量多、分布广,是动物界第二大门类;

Ø适应能力强,陆上和海上均有代表,如蜗牛、田螺、乌贼等;

Ø身体可分为头、足、内脏团和外套膜四部分,外套膜包裹内脏团并且常分泌钙质硬壳;

Ø水生种类鳃呼吸,陆生种类以外套膜当肺呼吸

双壳纲—1.概述

水生、两侧对称,具左右两瓣外壳→双壳纲

由两瓣外套膜包围成外套腔,腔内具瓣状鳃→瓣鳃纲

足位于身体前腹方,常似斧形→斧足纲

有些种类足后伸出一簇丝状足丝,用于附着在外物上,足丝发育的成年个体,其足常退化;

背部以铰合构造和韧带相连,壳内以闭肌伸缩司壳体开合;

后方以进、出水管司代谢作用。

2.双壳类基本特征

两瓣壳一般相互对称、大小相等;

每瓣壳本身前后一般不对称;固着、躺卧、漂游生活者壳形变异

 

3、如何确定双壳纲的前后?

确定壳的前后可据下列特点:

①一般喙指向前方;

②壳前后不对称者,一般后部较前部为长;

③放射及同心纹饰一般由喙向后方扩散;

④新月面在前,盾纹面在后;

⑤有耳的种类,后耳常大于前耳;

⑥外套湾位于后部;

⑦单个肌痕时,一般位于中偏后部。

两个肌痕有大小不同时(异柱),前小后大。

壳的前后确定以后,将壳顶向上,前端指向观察者的前方,左侧壳瓣为左壳,右侧壳瓣为右壳。

头足纲————1.概述

软体动物门中发育最完善、最高级的一个纲

全部海生、食肉动物、海底爬行或水中游泳

两侧对称,头、眼发育、位于前方,中央有口。

腕的一部分环列于口周围,用于捕食;另一部分则靠近头部的腹侧,构成排水漏斗,是独特的运动器官。

头足类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感觉器官都较其它软体动物发达

鳃呼吸四鳃:

具外壳二鳃:

具内壳或无壳

2、外壳类基本特征——壳饰

光滑或具装饰

•平行壳口边缘:

生长纹、生长线

•平行旋卷方向:

纵旋纹、纵旋线

•垂直旋卷方向:

横肋

•网状饰

•壳刺和瘤

3、头足纲缝合线类型及其特征?

菊石式:

鞍、叶都分出许多小叶。

齿菊石式:

鞍浑圆,叶部呈锯齿状。

棱菊石式:

叶部呈尖棱状,鞍叶数目较多。

无棱菊石式:

鞍、叶都呈宽圆状,鞍叶数目较少。

鹦鹉螺式:

无明显的鞍叶之分,呈平缓的波状。

4、鹦鹉螺类体管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有哪几个类型?

依据隔壁颈的长短、弯曲程度和连接环形状划分。

5种类型:

无颈式:

隔壁颈甚短或无,无连接环

直短颈式:

隔壁颈短而直,连接环直

亚直短颈式:

隔壁颈短而直,仅尖端微弯,连接环微外凸

弯短颈式:

隔壁颈短而弯,连接环外凸

全颈式:

隔壁颈达到或超过后一隔壁,连接环有的存在

 

节肢动物门三叶虫

Ø门类最庞大,占现生动物的85%,如虾、蜘蛛、蚊子、苍蝇等;

Ø生态领域极广,几乎遍布所有生态领域,部分寄生;

Ø体节愈合成头、胸、腹或头、胸、尾三部分;

Ø每一体节通常具一对附肢,附肢又分成若干节;

Ø体披甲壳或厚皮,几丁质或磷酸钙质,脱壳生长;

三叶虫身体扁平,披以坚固的背甲,腹侧为柔软的腹膜和附肢。

背甲为两条背沟,纵向分为一个轴叶和两个肋叶;背甲成分以碳酸钙和磷酸钙为主,质地较硬。

长卵形或圆形,通常长3-10cm,最小不及5mm,最大可达70cm。

从结构上可分为头甲、胸甲和尾甲。

1、三叶虫头甲的构造特征有哪些?

2.三叶虫的面线类型及其特征?

三叶虫面线:

穿过眼和眼叶,眼叶前端的为面线

前支,眼叶后端的为面线后支。

根据面线后支延伸方向分四种类型:

后颊类面线——后支交于后边缘

前颊类面线——后支交于侧缘

角颊类面线——后支切于颊角

边缘式面线——面线处在头甲边缘,从背视看不到

腕足动物

Ø海生、底栖、单体群居、不分节、具真体腔、两侧对称的无脊椎动物;

Ø两瓣壳,大小不等;壳质主要为钙质或几丁磷灰质;

Ø滤食性生物,摄食器官是纤毛腕;

腕足动物壳体外部构造特征?

半索动物门笔石纲

口索:

口腔背面向前伸出的一条短盲管。

海生,个体小,群体动物,绝灭生物,经石化蒸馏作用而保存为碳质薄膜化石。

正笔石的十种胞管类型及其特征?

12、笔石的生态及地史分布特征?

固着(树形笔石)或漂浮(正笔石)。

可以生活在滨海—半深海。

往往保存在页岩中,即黑色笔石页岩,反映了缺氧的还原环境:

页岩相、黑色笔石页岩相。

地史分布:

€2—C1(O-S盛)

第五章脊索动物和古植物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分类

Ø身体背部具一条富弹性而不分节的脊索支持身体。

Ø具背神经管,位于身体消化道的背侧,脊索(脊柱)就在它的下方。

Ø具咽鳃裂,水生的脊索动物终生保留咽鳃,而陆生的脊索动物仅见于胚胎期或幼体阶段。

1、脊椎动物亚门的分类?

Ø有头、躯干和尾的分化,又称有头类;

Ø脊索只见于个体发育的早期,以后即为脊柱所取代;

Ø躯干部具附肢(偶鳍或四肢),少数种类附肢退化或消失;

Ø除无颌类外,均具备上、下颌;

Ø

具完善的中枢神经系统,位于背侧,其末端发育为大脑,循环系统位于身体腹侧;

Ø具内骨骼;

 

2、两栖纲的一般特征及进化意义?

(两栖类登陆的条件)D3-现代,C-P繁盛

(1)成年用肺呼吸,肺功能不完备,靠湿润的皮肤帮助呼吸

(2)五趾的四肢,陆上支持身体和运动;

(3)早期身披骨甲或硬质皮膜防止水分蒸发。

3、爬行纲的进化特征C2-现代

(1)终生用肺呼吸,可以完全摆脱水体;

(2)身披鳞甲或角质板,能保护身体,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3)大脑较发达;具五趾型四肢;骨骼全面硬骨化;

(4)繁殖后代出现了羊膜卵。

包裹胚胎,防止干燥和机械损伤。

可在陆地上进行繁殖。

4、鸟纲J-现代.

(1)最成功的飞行脊椎动物;

(2)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37.0-44.6︒C),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3)身体流线型,具羽毛,前肢成翼,骨骼致密轻巧,髓腔大;

(4)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

(5)具有较完善的繁殖方式(造巢、孵卵、育雏),保证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5、哺乳纲T-Rec.

(1)最高等的脊椎动物;

(2)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能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3)牙齿分化,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

(4)身体结构比爬行动物更进化和坚固,一般具快速运动的能力;

(5)恒温、胎生、哺乳

哺乳动物的牙齿:

门齿、犬齿、臼齿

根据食性不同,臼齿又可分出不同类型:

切尖型、脊齿型、瘤齿型

6、从猿到人的发展演化经历哪些演化阶段?

(1)、南猿440-100万年,分布于非洲南部和东部,具有粗壮的颌及厚层珐琅质的齿,直立行走,身高1.3米,脑量400-500ml。

(2)、能人250-160万年,头骨壁薄,眉脊不明显,脑量500-700ml,颊齿比南方古猿非洲种窄,直立行走,可以使用砾石制成的石器。

(3)、直立人180-30万年,在亚、欧、非洲等地有发现,如我国云南的元谋人;陕西蓝田人,是直立人的不同亚种。

北京猿人也属于直立人的一种。

(4)、智人早期智人(20—10万年)(山西丁村人)(德国尼人)

晚期智人(10万年-现代)(旧石器时代)(周口店山顶洞人)(法国克罗马农人)

7、脊椎动物演化中的几件大事

Ø颌的出现:

有效捕食(棘鱼、盾皮鱼开始),在进化中有重要意义;

Ø水生→陆生:

进化史上又一里程碑(水陆两栖);

Ø羊膜卵:

它的出现是进化史上的第三件大事,完全脱离水,成为真正的陆生动物;

Ø变温→恒温,卵生→胎生:

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加快了动物发展的步伐,以致最后产生人类;

古植物学

研究意义:

生命起源:

最早出现的生命属于植物界

地层划分:

尤其对元古宙地层和各时代非海相地层最为重要

古环境:

古植物是划分、恢复地史时期古大陆、古气候和植物地理分区的主要标志

矿产方面:

古植物本身参与成矿如铁矿,石油,油页岩,煤等,各种藻类亦可以形成礁、藻煤、硅藻土等

植物的形态和结构

一般有根、茎、叶和繁殖器官等部分的分化,形体结构复杂;

具输导作用的维管束;

主要为维管植物,适于陆地生;

生殖器官

原始类群(原蕨、石松、节蕨、真蕨):

生殖器官为孢子囊,载孢子囊的叶称为孢子叶。

同孢(孢子母细胞大小一致)和异孢(大小不一致)。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都是异孢,雄性的孢子囊称为花粉囊,可聚成各种形式的孢子叶着生生殖枝(小孢子叶球);雌性生殖器官叫胚珠,受精后发育成种子。

(2)茎的分枝:

二歧式:

等二歧式

不等二歧式

二歧合轴式:

叉枝交替成为主枝

侧出式:

主枝生长快,成较粗的中轴,

主轴的侧芽发育慢,成较细的侧枝

4、说出下列蕨类植物叶中标出的构造名称。

5、地史时期植物界演化阶段?

(1)菌藻植物阶段(Ar-S3)

水生。

低等菌类和藻类。

为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的丝状体或片状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不具维管束。

(2)裸蕨植物阶段(S3-D2)

植物登陆。

生活于滨海潮湿低地。

裸蕨为主,有原始的石松、节蕨、真蕨。

(3)蕨类植物阶段(D3-P2)

蕨类植物:

石松纲、节蕨纲、真蕨纲+裸子植物:

种子蕨纲、科达纲繁盛。

C-P:

第一造煤期(全球最大造煤期)。

(4)裸子植物阶段(P3-K1)

裸子植物:

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真蕨纲繁盛。

T3-K1:

第二造煤期。

(5)被子植物阶段(K1-Q)

E(古近纪):

乔木;E3后出现灌木、草本。

Q:

与现代的植物面貌相似。

E+N(古近纪-新近纪):

第三造煤期。

第六章生物与环境

1、生物的生活方式

根据海洋生物居住地段和运动方式的不同分:

底栖生物:

指生活在水层底部,经常离不开基底的生物。

底栖活动型生物、底栖固着型生物

游泳生物:

游泳生物有游泳器官,能主动游动,动物身体常呈流线型,两侧对称,运动、捕食和感觉器官发达。

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没有真正的游泳器官,常随波逐流,被动地漂浮在水中。

2、影响生物生存的主要环境因素:

温度水深光线盐度底质气体海拔生物因素

3、群落:

生活在一定的生态领域内的所有种的总和。

(群落有居群所组成)

居群:

一个群落中某一种的所有个体的总和构成一个居群。

特征种:

一个群落中往往存在着为该群落所特有的种,该种在其他群落中缺失或少见,可以用来作为该群落的标志,该种就被称为该群落的特征种。

生态系统:

由群落及其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包括: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或分解者

4、什么叫标准化石和指相化石,有什么重要意义?

标准化石:

指那些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

利用这些化石既可以鉴定地层的时代,也可以用于地层年代对比。

指相化石:

指能够反映某种特定的环境条件的化石,可以推断环境

5、形态功能分析法

深入研究化石的基本构造,力求阐明这些构造的功能,据此重塑古代生物的生活方式。

第七章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和古地理

沉积环境:

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条件的自然地理单元。

沉积相:

在特定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是特定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1、相对比定律(瓦尔特相律)

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的重叠在一起。

(或)在连续沉积的地层中,相邻沉积相在纵向上的依次变化和在横向上的依次变化是一致的。

2、沉积环境的主要判别标志?

1)物理标志

物理标志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介质的性质(水、风、冰川、泥石流、重力流)及其动力条件,主要以沉积岩的结构,构造反映出来。

a.沉积物(岩)的结构,包括粒度、分选性、磨圆度、球度、支撑类型

b.沉积物(岩)的构造,包括层面构造和底面构造,如波痕、冲刷痕、流痕、重荷模、冲刷摸、刻压痕、层理构造(随流体动力能量、速率变化有水平层理、小波痕交错层位,大波痕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反丘交错层理)反映快速堆积的块状构造,递变层理以及浪成波痕交交错层理,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层理——潮汐层理、爬升层理、变形层理等等。

c.沉积岩的组构——主要指沉积物中两轴延长的颗粒或生物遗体化石的定向排列,砾石的叠瓦状排列等等。

除层理构造之外,还有泄水构造、渗虑构造、暴露构造等等。

2)生物标志

生物标志包括两个方面:

生物遗体化石和生物遗迹化石。

两者都能反映沉积环境,如生物遗体化石种类,反映盐度,水深(浮游、底栖)水动力条件(原地、异地、保存好坏)等等,遗迹化石对水深和环境更为敏感。

3)化学标志

沉积物的原生颜色、自生矿物、矿物成熟度、稀有元素含量、同位素等,可以反映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盐度、气候(干、湿)气温。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孤立地看待上述环境识别标志,在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时特别要注意各种标志的综合分析,尤其它们自下而上的变化,总结垂向层序(沉积序列)单一的标志对于沉积环境都具有多解性,而沉积序列是唯一解的。

3、紫红色泥岩,具食盐假晶,产三叶虫,属何种环境?

干旱气候滨浅海

4、鲍马序列?

一种浊流沉积的典型层序,由自下向上变细的五个层段组成,最底部由具递变层理的杂砂岩组成(a段),底面具有槽模,沟模等冲刷铸模,往上为b段,具有平行层理的砂岩;c段为具小波痕交错层理,变形层理的粉砂岩,d段为具有水平纹理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最顶部E段,为块状泥岩。

5、纵向堆积作用、横向堆积作用、生物筑积作用

纵向堆积作用:

沉积物在水体中自上而下降落,依次沉积在沉积盆地底部的沉积作用

指在水流运动能量较低或静水条件下,主要是悬移物质从水体中垂直向下沉降

多发生于深湖远洋等环境

形成的地层特征:

沉积地层的时间界面一般是水平或近水平的,它与岩性界面是平行或基本平行的岩性界面与时间界面完全一致,垂向加积的地层具等时性

横向堆积作用:

沉积物的颗粒在介质搬运过程中沿水平方向位移,当介质能量衰减时而沉积下来。

岩性界面与时间界面不一致,横向堆积作用具有穿时性

生物筑积作用:

造架生物原地筑积而形成地层的作用方式。

一般呈丘状隆起,岩层多具块状构造。

6、古地理图

概略性的古地理图(≤1:

500万)巨区域或区域构造演化分析

小比例尺的古地理图(1:

200万~1:

500万)巨区域或区域构造演化分析

中比例尺的古地理图(1:

50万~1:

100万)成矿带成矿规律研究和成矿预测

大比例尺的古地理图(≥1:

20万)直接用于找矿和矿床预测研究

第八章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第九章地层单位和地层系统

1、地层划分:

根据岩层具有的不同特征或属性把岩层组成不同单位的工作。

地层对比:

根据不同地区或不同剖面地层的各种属性的比较,确定地层单位的地质时代或地层层位的对应关系的工作。

2、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有哪些?

(1)岩石学方法:

①单一岩性法:

根据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的不同,划分成具有单一岩性的自然层,1、2、3……。

②标志层法:

标志层:

厚度不大、特征突出、分布广泛、易于识别的特殊岩层。

如华北地台区下奥陶统顶面,上石炭统底部的G层铝土矿就是华北地区的一个良好标志层,它为下奥陶统和上石炭统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许多方便,可使华北上下古生界的划分对比工作大大简化

A穿时性标志层:

砂岩夹层、煤层等,用于岩石地层单位对比。

B非穿时性标志层:

火山灰层和小行星撞击事件层等,用于年代地层单位对比。

③地层结构法:

有的地层中岩层结构或组合常有一定的规律,

a一种岩石为主夹有其它少量岩石;

b两种岩石互层;

c沉积旋回。

如华北石炭-二叠系太原组砂岩-粉砂岩-泥质岩-灰岩组成有序多层式结构。

④重矿物法:

比重>2.9。

锆石英、磷灰石、电气石、金红石、钛铁矿。

利用重矿物的组合和含量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

(2)生物地层方法

①标准化石法:

演化快、分布广、数量多、特征明显、易于识别。

②化石组合法:

在一定的地层层位中所共生的所有化石的综合。

(3)构造运动面方法:

地质构造发展的主控因素是地壳运动,地壳运动的性质和强度决定了地层之间的关系。

利用地层之间的各种关系划分和对比地层。

(4)放射性同位素年龄法:

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释放出能量并转变为终极元素。

U-Pb法、K-Ar法、Rb-Sr法、Th-Pb法、Sm-Nd法……

①地球物理法

②地震法:

③测井法:

电测井、核测井、声波测井、地层倾角测井等等

(5)古地磁法(磁性地层法)

①剩余磁性:

岩石形成时受当时地磁场影响而磁化的结果,具有全球一致性。

地磁极的倒转也反映在岩石中:

地磁极向年代表。

②地球化学法

③稳定同位素法:

④元素(比值)法:

3、张夏组

时属中寒武世晚期,分布于华北及东北南部,命名地点在山东长清县张夏镇。

张夏组为一套浅海鲕状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沉积,具波痕交错层理,属高能环境,含细粒海绿石。

4、生物地层单位——生物带(5种)

生物带是生物地层单位的不同类别,而不是具有包容关系或从属关系的级别

延限带:

任一生物分类单位在整个延续范围之内所代表的地层。

从发生-绝灭所占用的地层。

顶峰带:

某些化石属、种最繁盛时期的一段地层,不包括该类化石最初出现和最终消失时的地层。

不同地区的繁盛期未必完全一致

组合带:

特有的化石组合所占有的地层。

根据多种化石类别的共存所占的地层确定

间隔带:

位于两个特定的生物面之间的地层体。

谱系带:

含有代表进化谱系中某一特定化石的地层体。

具较强的时间性

5、界线层型(Boundarystratotype)与单位层型(Unitstratotype)?

界线层型:

给两个命名的地层单位之间的地层界线下定义和识别这个界线做标准的特殊岩层序列中的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