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简阳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2883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简阳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古典诗歌的“情理交通”

    这里所说的“情”,既包括情感,也包括诗歌的美感; “理”则不只是一般的“理趣”,更侧重指一种人生体悟。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但我以为没有纯粹的“情”或纯粹的“理”。

在优秀的诗歌作品中,“情”和“理”总是共生交织的,也就是说,情感和体悟总是同时出现的。

凡体悟都带有一定的情感,而从情感中也总能得到一些体悟。

这些情感和体悟是超越了技术层面的东西,只有投入一己的人生体验,拿它去和古人碰撞,你才能读懂古人,和他们息息相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中去,真正地理解他们的人生,进而思索探求自己的人生。

这样,读诗就不再是文学鉴赏或研究层面的一种行为,而是上升为

一种生命方式,一种活法。

这才是高境界,也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读苏轼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

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那么豪隽,那么豁达,那么纯净,那么不经意,他把自己的人生浓缩在一场雨中,我们的人生也

随之绽出洗礼过的清新和芬芳。

再读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那种孤寂,那种落寞,那种忧患,那种清醒,我们在人生低谷当中不都曾有过这样的情形吗?

可谁能像黄仲则说得这样透彻?

    名篇之所以为名篇,名句之所以为名句,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可以挑动别人的生命之弦,形成长时间的共振和回响。

我在读古诗词时经常有一些篇句萦回脑际。

仅以近古的创作而言,比如黄庭坚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比如吴文英的“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比如袁凯的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比如张文光的“偶得故人天上句,如怀明月夜中行”,他们会让我感到爱情的馨香,友情的温暖,乡愁的沉重,韶华的流逝。

这些诗句像烙铁一样,会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清晰的印记。

    在为一家期刊作龚自珍诗选时,我在很有限的篇幅中略去了不少名篇,而选入了一首一般选家都不会注意的《己亥杂诗》第八十首:

“夜思师友泪滂沱,光影犹存急网罗。

言行较详官阀略,报恩如此疚心多。

”为何如此?

龚定庵写出了我的心声!

在讲解部分我写道:

“诗有多种读法,其中一种与年龄和阅历有关。

如上这一首不太引人注意的诗,以前我读不懂,大概也是不会选的。

但近日先师严迪昌先生遽归道山,在写完一篇纪念他的文章之后读到这篇作品,则如中雷击,轰然而有共鸣,刹那间体会到了定庵写下此二十八字时内心的沉痛和悲凉。

    读诗,说到底是读人,读人生,能读到这个境界是一种幸福。

   1.下列关于“情理交通”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情”,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感;所谓“理”,则更倾向于指人生体悟。

   B.在优秀诗歌中,没有纯粹的“情”和“理”,两者常常共生交织,同时出现。

   C.我们只有做到和古人“情理交通”,才能真正读得懂诗歌,而技术层面的东西是没有用的。

   D.“情理交通”不仅指诗歌中的“情”“理”共生交织,更指读者要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去和古人“交通”。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深透地道出了对孤寂与落寞的感悟,读过这首诗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触。

   B.名句之为名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道出了人们普遍存有的情感、体悟,从而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

   C.“爱情的馨香、友情的温暖、乡愁的沉重、韶华的流逝”和上文黄庭坚、吴文英、袁凯、张文光的诗句内涵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D.由于作者悲痛的心情和《己亥杂诗》第八十首“思师友”的情境十分契合,所以读后作者“如中雷击”,于是他读懂了诗歌的“沉痛和悲凉”。

   3.对全文意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读者能不能读懂诗歌,不仅和他的艺术修养有关,更和他的人生体悟相关。

   B.常人的境界不高,因为他们没有把读诗上升到一种生命方式。

   C.能“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清晰的印记”的,应该就是能和自己建立起“情理交通”关系的诗句。

   D.我们的人生体悟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歌,诗歌反过来也能给我们的人生以启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分)

正步

刘建超

郑志还在上小学的时候,邻居梁正伯伯就带着郑志和儿子梁帅在门前的空地上,一二一,一二一地练习走正步。

郑志摇摆的小身躯,天真又认真的神态,常逗得两家大人欢笑。

梁正喜欢郑志,夸他能吃苦将来会有出息;对自己那个抹着鼻子哭泣的儿子梁帅,就多了些训斥,“瞧瞧你那窝囊样,走个正步

都怕苦喊累哭鼻子,没出息!

”挨了批的梁帅有时就怂恿郑志也耍个懒,还到郑志的父亲那里去诉苦,说哥哥故意逞能,故意显摆,惹得父

亲光训斥自己。

郑志的父亲让郑志让着点儿弟弟,郑志听话答应了,可是一到走正步,他就雄赳赳气昂昂。

有一次,梁帅想要一辆凤凰牌山地自行车,便和郑志商量,让他练正步时收点劲,好让自己出出风头,老爸一高兴没准儿就把自行车给推回来了,郑志听后点头答应了。

谁知正步一走,郑志照样还是精气神丝毫不减,气得梁帅把嘴噘得老高。

买车的计划泡汤,郑志挠着头皮说:

“我也不知道怎么了,一走正步就把啥都忘了。

郑志的父亲和梁帅的父亲是战友,两个人一同入伍,又一同转业到公安局。

在一次处置紧急事件中,行凶的歹徒拉响了捆绑在身上的炸药,导火索冒着呲呲作响的蓝色火焰。

紧急关头,梁帅的父亲一把推开了站在身旁的郑志父亲,抱着歹徒纵身滚下了山坡。

巨响之后,浓烟升起,歹徒毙命,梁帅的父亲也身负重伤,还拐了一条腿。

郑志的父亲经常讲这个故事,对郑志说:

“我这条命是你梁伯伯给的。

没有你梁伯伯就没有今天的我,也就不会有你小子,这恩情我们一辈子都不能忘了。

郑志当然不会忘记,对梁帅也像亲兄弟一般。

梁帅作业偷懒,郑志就帮他把作业补上。

梁帅同别人打架,不管是梁帅惹了别人,还是别人惹了梁帅,只要梁帅吃了亏,郑志就会奋不顾身地上去护着梁帅,最后往往是惹事的梁帅一点事儿没有,郑志却被弄得灰头土脸,鼻青脸肿的。

梁帅也不愧疚,只是搂着郑志的脖子,理所当然地说:

“没啥没啥嘛,我爸救过你爸的命啊。

郑志十八岁那年考入了公安大学,第二年参加了国庆大阅兵,还是方队的领队。

郑志正步走过天安门广场时,电视剧前的老哥俩又激动地举杯喝上了。

梁正对儿子梁帅说:

“你看看你哥郑志,阳光、正气、有精神。

再看看你那窝囊样儿,大学考不上,还在瞎混。

”梁帅不屑地说:

“那有啥,不就是踢个正步嘛。

”梁正眼睛一瞪,“走正步也和人生一样,人正步子才能正。

你小子到院子里给我走十个来回。

郑志毕业后回到了家乡,依旧保持着每天走正步的习惯,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郑志每天清晨在桥头荷塘边走正步,成了公园里的一道风景。

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自己升任局长后,遇到的第一个案子居然是梁帅的。

其时,梁帅已经是本市知名私营企业的董事长,事业做得很大,也是报纸电视经常关注的人物。

在前不久竞标一块地皮时,梁帅竟然怂恿手下行凶,将对手打伤致残。

郑志带人前去调查,梁帅却满不在乎,说:

“郑局长,别忘了。

我爸救过你爸的命。

父亲让郑志回家吃晚饭,母亲做了郑志喜欢吃的菜,还特意开了一瓶好酒。

父子俩吃着,喝着。

父亲几次欲言又止,饮下酒的叹息声很重。

母亲则拭着泪,不停地往郑志碗里夹菜。

一顿饭,父子俩谁也没有说一句话。

父亲拍拍郑志的肩头,走了。

郑志第一次失眠了。

他在院子里独自转着,看着隔壁梁伯伯家里的灯光发呆。

第二天清晨,郑志还是准时到了荷花池公园,让他意外的是,绿荫下站着父亲和扶着轮椅的梁正伯伯。

梁正伯伯的旧伤,让他过早地依赖上了轮椅。

梁正说:

“孩子,我和你父亲是专门来看你走正步的。

我教你走正步的要领记着没有?

郑志郎朗地答道:

“记着。

挺胸抬头,两眼平视前方,腿绷直,脚尖下压,脚掌与地面平行,离地面二十五厘米。

“好,现在听我口令!

目标——正前方。

正步——走!

郑志甩开步伐向前走去,步子格外地神气有力。

朝阳把金色的光铺洒开来,映照着郑志坚毅的脸庞,眼角处如珠的泪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选自《啄木鸟》2015年第06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结尾梁正喊口令、郑志走正步的细节描写以及朝阳的环境描写,意在表现郑志得到了父辈们的理解和支持。

B.小说中写到面对梁帅的案子,郑志的母亲做了一桌好菜,父亲还特意开了一瓶好酒款待儿子,父母是想让儿子徇私枉法。

C.作者在文章中特意加入一段插叙交代梁帅父亲舍身勇救郑志父亲的往事,目的在于表明他们之间的战友情深。

D.小说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如郑志与梁帅从小学习走正步的态度与后来选择的不同人生道路进行对比。

(5)梁帅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简要概括。

(4分)

答:

(6)小说以“正步”为题,又不惜笔墨地描写郑志坚持走正步的场景,请结合文本内容

探究作者的用意。

(5分)

答: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4分)

吴冠中:

飞向天堂的铁骨风筝

吴冠中先生于6月25日晚11点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突然的噩耗不仅震动了美术界,也叩击着普通民众的心灵。

回顾吴老的一生经历,他一直是孤独的另类,因为他的真实和硬气。

“我不该学丹青,我该学鲁迅,这是我一辈子的心态,越到晚年越觉得绘画技术并不重要,内涵最重要。

”2009年,吴老在自传《我负丹青》中对他燃烧一生激情付诸的丹青事业做出如上让人不解之说。

这“不解”的答案,印在他坦荡执著的一生中。

1946年以绘画第一名成绩考取教育部公费,次年留学巴黎,1950年返国并开启创作生涯,及至近年厚积薄发,荣誉等身——他的艺途轨迹由命运的偶然和无奈铸就。

原先吴冠中迫于生计就读浙江大学工科,一年后与朱德群的偶然结识,重燃他对文艺的炙热,从此不管不顾痴魔献身丹青。

塞纳河畔,拳拳学子内心激烈的挣扎权衡,留在巴黎呼吸浓郁的艺术气息,还是回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投身建设?

朱德群、熊秉明、赵无极……诸多好友选择留下。

吴冠中,义无反顾地成为第一批归国的学子。

这两个貌似偶然的转折,底里潜伏着必然。

鲁迅弃医从文,忧民归国。

以鲁迅为精神父亲的吴冠中,在心中的使命感驱使下也选择了相似的道路。

50年代末,无奈的吴冠中走上风景创作的道路。

他把浓郁的情感映射在一张张风景中……塞翁失马,不曾想就此孕育出他浓柳成荫的独特艺术世界。

进入春风吹拂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吴冠中的画作开始被业界接受。

然而,吴冠中总是显得不合时宜,甚至身影孤单。

《笔墨等于零》、《绘画形式美》、《油画的抽象美》——几篇言辞激烈的艺术文笔如同一颗颗重磅炸弹,引发强烈的纷议甚至责难。

90年代后,当他的艺术成就被国内外权威美术界重视,艺术市场也热捧之时,耄耋之年的吴老仍是犀

利得近乎苛求。

他的画作不断创新,严苛甄选后,又大量地焚毁不中意之作,以至于一个新加坡记者目睹后感慨,吴老烧的是豪华房子。

渐次,老人的逆耳言论,更是放眼到教育、文化,“美院无用论”、“以奖代养”、“文化虚假繁荣”……硬骨的人不畏揭丑,吴老就是要效仿鲁迅先生挑开陋习弊病的脓疮。

诚然,他当今的地位让人不得不做倾听状,可是多少人害怕他开口。

谁又能知吴老的乖张源自对当今文艺界的忧虑。

清醒的人定然看出貌似繁荣的文化艺术界,实则外忧内困。

内忧,是对于艺术自身的雾里看花。

短短三十年,从西方舶来的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当代艺术,诸多名目纷沓而至,中国传统艺术被逼到死胡同。

纷杂的艺术界浮世之风让业内人士都无

从应对,更别说是普通大众。

找不到自己方向的创作拼命求新求异,已然在当代艺术界有显赫坐标的大腕却不敢轻易改变风格,小心维护现有的风光。

外患,则源自这个被市场魔棒驱使的时代。

一百多年前巴黎亦是鱼龙混杂的名利场。

不同

的是,那时对艺术纯净膜拜的心灵似乎更多。

不该责怪活在当下的人们,首先得求生计。

但诚如吴老所说,“艺术家本无职业”,选择以绘画技艺糊口,无人可指责。

可又想头顶艺术家头衔,又要贪享眼前名利,必然成了吴老抨击之辈。

吴冠中的一生作为,可以看作一面镜子。

多年激烈的言辞,饱含着他从“艺”到“人”的忧思。

于是,吴老说出《我负丹青》中让人“不解”的言论。

风筝不断线,这是吴老一篇创作笔记的名字。

他就犹如那只风筝,一直牵着他跌宕人生的那根线就是“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信念。

这是一只铁骨风筝,风筝飞逝天堂,但是线永不会断,它萦绕在吴老的画上、文中,还有人们的心里。

7、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吴冠中早年迫于生计而学工科,一个偶然的机会,重新点燃了他对艺术的热情,从此走上了艺术创作的道路。

B.50年代末,吴冠中主动选择了风景画的创作方式,他倾注了浓厚的热情,终于孕育出独特的艺术世界。

C.“吴老烧的是豪华房子”,这句话含蓄地说明了吴冠中大量焚烧自己不中意的作品是感情冲动的行为,大量画作被烧令人惋惜。

D.吴冠中性格刚直,言语犀利,锋芒毕露,他的言论不仅限于美术创作,还涉及教育、文化等领域。

E.题目中“飞向天堂的铁骨风筝”取自吴冠中一篇创作笔记之名,化用自然贴切,比喻形象生动,突出了吴冠中的刚直性格。

8.作者说吴冠中是“孤独的另类”,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的?

请简要概括。

(4分)

 

9.怎样理解吴冠中“以鲁迅为精神父亲”的内涵?

结合文本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

(5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0——13(19分)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

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

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

父嗣。

商隐幼能为文。

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

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解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

会昌二年

,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

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

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

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

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

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

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

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

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

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

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

从事令狐楚幕。

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

文思清丽,庭筠过之。

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

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弟义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

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节选自《旧唐书》)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B.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

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C.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D.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唐设进士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解褐”指脱去官员服饰,换平民穿的粗布衣服。

C.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六艺,其中的一种说法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D.“拜”和“除”是任命或授于官职之意。

 “举”是推荐或推举之意,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黜”是降低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B.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

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C.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

诔文和奠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5分)

译文:

(2)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

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5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

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

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

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

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②。

东风渐绿西湖岸,雁已还、人未南归。

最关情,折尽梅

花,难寄相思。

【注】①周密的友人陈君衡被元王朝征召,将要前往大都赴任,周密作此词为他送行。

周密在宋亡以后隐居不仕。

②方回:

贺铸的字。

词人在此处以贺铸自比。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首词中词人既写了眼前的实景,也写了想象中的虚景,虚实相合,深沉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羡慕友人前程、哀叹自己命运复杂感情。

B、“茸帽风欹”写友人头上戴的皮帽被郊野的风吹得略略倾斜,一个“欹”字,极为传神地勾画出人物志得意满的神气。

C、下阕前三句阔大而凄清的景象与上阕中“叠鼓清笳”的欢快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下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D、“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的意思是自己已是风烛残年,江南的人谁会念及我呢?

词人有一腔愁怨,故以贺铸自比。

E、词的前三句“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以豪放的笔调描绘出送别时凄凉、冷清和萧瑟的景象。

15、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16、名句默写: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雨霖铃》中用细节描写刻画出了分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定风波》里最能体现苏轼超然物外情怀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舍人甘心追随蔺相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望海潮》中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卷(表达题)8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他在家里不声不响,妻子总是觉得他木讷,把他当成个闷葫芦,但在社会上他却玲珑剔透,无论做什么事总是一点就通。

②为什么人言可畏?

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那是一种铄石流金的力量。

③陶渊明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从此无意于仕途,转而求田问舍,过上寄情山水、恬然自适的隐居生活。

④在改革浪潮刚刚兴起的时候,这一群年轻人相遇相识在深圳;10年后,他们又在西雅图萍水相逢,不禁心潮起伏。

⑤现在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纸质媒体已经四面楚歌,如若不想法设法挖掘其核心竞争力,很有可能被时代淘汰。

⑥美国卫星追踪网站声称,美国一卫星曾拍到马航客机失联海域附近的照片,并以“可能为马航坠机地点”为题发布消息,这令此事件更加扑朔迷离。

A.①⑤⑥B.③⑤⑥C.②④⑥D.①③④

18.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全球最快的轿车车型问世!

奔驰官方改装商Brabus声称,其基于奔驰顶级轿车S级打造的新款SV12RBiturbo800轿车的最高时速将能够达到每小时300多公里左右,这将使该车成为全球最快的轿车。

B、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C.这场专项整治行动是为规范互联网金融在迅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乱象,经过广泛征集意见,酝酿一年之久,形成最终方案。

D.京剧是中国独有的表演艺术,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雕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价值的高低。

古代家具上的雕剥,一般分为透雕,平面实雕和立体雕三种.雕工的优劣,首先看形态是否逼真,立体感是否强烈,层次是否分明;再看雕孔是否光滑,根脚是否干净,底子是否平整。

总的来说,在评价家具的雕饰时,除考虑工艺的难易和描作的精确度外,关键是要看整体是否具有动人的质感和传神的韵味。

A.古代家具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往往是雕刻部分。

B.古代家具的质感和韵味主要体现在雕刻部分。

C.雕刻部分最能体现古代家具高超的工艺水平。

D.雕刻部分传神动人,往往使古代家具引人注目。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

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

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须看得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

① ______

---,绘画是片断静止的文字。

文学用文字作画,所有的文字都是色彩;② _______________,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

画非画,文非文,③ ____________。

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已;站在画面上的千姿百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淌过纸表的流水,不论舒缓、激荡,还是迷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这与写作时的心又有何异?

         

21.下面是“圆梦1+1”爱心助学公益活动标志。

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80字左右。

(5分)

 

22、作文(60分)

材料一:

“毒舌”来了,不仅来得快,而且多。

从《金星脱口秀》到《奇葩说》,曾经人人厌弃的“毒舌”,如今成了网红,成了诸多综艺节目的卖点。

材料二:

我们生活在虚伪中太久,人们普遍患上了人际关系真相匮乏症。

励志书、温情的电视剧、人与人之间过多的客套……这些很有必要,但多到让人窒息,就需要毒舌来刺破沉闷的空气,打开一扇窗子。

——《南方周末》

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①选好角度,自拟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