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经济法基础讲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291163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48 大小:9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料经济法基础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8页
资料经济法基础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8页
资料经济法基础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8页
资料经济法基础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8页
资料经济法基础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8页
资料经济法基础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8页
资料经济法基础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8页
资料经济法基础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8页
资料经济法基础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8页
资料经济法基础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8页
资料经济法基础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8页
资料经济法基础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8页
资料经济法基础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8页
资料经济法基础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8页
资料经济法基础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8页
资料经济法基础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8页
资料经济法基础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8页
资料经济法基础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8页
资料经济法基础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8页
资料经济法基础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8页
亲,该文档总共1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料经济法基础讲义.docx

《资料经济法基础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料经济法基础讲义.docx(1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资料经济法基础讲义.docx

资料经济法基础讲义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法律基础

一、法和法律

(一)法和法律的概念(掌握)

1.法的概念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例题1·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规范基本特征的有( )。

  A.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B.国家制定或认可

C.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取得社会公众认可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法律的概念(了解)

狭义

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广义

法的整体,即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法的本质与特征(掌握)

1.法的本质——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重点:

(1)法不是社会各阶级意志的体现,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3)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4)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5)统治阶级的某个成员违反法律,也要受到法律制裁。

2.法的特征

特征

解释

(1)国家意志性

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注意:

制定、认可是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

法是通过国家制定和发布的,但并不是国家发布的任何文件都是法。

法需要通过特定的国家机关,按照特定的方式,表现为特定的法律文件形式才能成立。

(2)强制性

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循的效力,具有强制性;

(3)利导性

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有利导性;

(4)规范性

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例题2·单选题】下列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B.法是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C.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D.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

  『正确答案』B

【例题3·多选题】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B.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

  C.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D.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

  『正确答案』ABCD

  【例题4·判断题】(判断题)法是通过国家制定和发布的,因此国家发布的所有文件都是法。

( )

『正确答案』×

二、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了解)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或者说,法律关系是指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1.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非财产关系而形成的法律关系,称为民事法律关系或民商法律关系;

2.调整行政管理关系而形成的法律关系,称为行政法律关系;

3.调整因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管理而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称为经济法律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

【例题5·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法律关系的有( )。

  A.税务局长与下属发生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B.税务所长因商品质量与商家发生的赔偿与被赔偿关系

  C.税务工作人员与被收养儿童发生的收养与被收养关系

  D.税务机关与政府采购供货单位之间发生的债权与债务关系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调整因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管理而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称为经济法律关系。

选项A属于行政法律关系;选项C属于民事法律关系。

(二)法律关系的要素(掌握)

三要素

解释

注意

1.主体

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1)任何法律关系最少要有两个主体;

(2)我国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

①公民(自然人)——最常见的法律关系主体,包括个体户、农户、合伙人等由公民组成的特定主体;②机构和组织(法人);③国家(特定主体);④外国人及外国社会组织

2.内容

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1)法律权利和义务是密切联系不可分离的。

(2)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都受国家法律保障。

3.客体

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1)能够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东西应当具备的特征是:

能为人类所控制并对人类有价值。

法律关系客体的具体内容在不断发生着演变。

(2)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包括四类:

①物——可以是自然物,可以是人造物,还可以是货币及有价证券。

②非物质财富,也称精神产品或精神财富,包括知识产品(智力成果,如著作、发现、发明、设计等)和道德产品(如荣誉称号、嘉奖表彰等)

③行为——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不是指人们的一切行为,而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为达到一定目的所进行的作为(积极行为)或不作为(消极行为),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人身——人体(部分或整体)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注意:

a.活人的整个身体不得视为法律上的“物”;b.权利人对自己的人身不得进行违法或者有伤风化的活动,不得滥用人身或自贱人身和人格;c.对人身行使权利时必须依法进行,不得超出法律授权的界限。

【例题6·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

  A.国有企业  B.集体企业  C.合伙企业  D.个人独资企业

  『正确答案』ABCD

【例题7·多选题】下列各项中,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

A.公民  B.企业  C.物  D.非物质财富

  『正确答案』AB

【例题8·多选题】下列权利义务中,属于经济法律关系内容的有( )。

  A.所有权 B.纳税义务 C.经营管理权 D.服兵役义务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题中经营管理权属于经济权利;纳税义务属于经济义务。

所有权属于物权法律关系,调整财产关系,广义上也属于经济法律关系。

【例题9·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

  A.土地使用权 B.发明 C.劳务 D.产品

  『正确答案』ABCD

【例题10·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我国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

  A.自然人   B.发明专利  C.劳务    D.物质资料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自然人属于法律关系的主体,其他三项均属于法律关系的客体。

【例题11·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

  A.纯净的饮用水 B.专利权 C.经济管理行为 D.活人的整个身体

  『正确答案』D

三、法律事实(熟悉)

任何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都要有法律事实的存在。

法律事实:

由法律规范所确定的,能够产生法律后果,即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情况。

按照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作标准,可以将法律事实划分为两大类:

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类别

解释

法律事件

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定情况或者现象。

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征。

绝对事件:

由自然现象引起的事实

地震、洪水、台风、森林大火等不因人的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

相对事件:

由社会现象引起的事实。

社会现象,虽属人的行为引起,但其出现在特定法律关系中并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如爆发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等,

法律行为

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即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是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最普遍的法律事实。

【例题12·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有( )。

  A.订立合伙协议 B.签订合同 C.签订和解协议 D.签发汇票

  『正确答案』ABCD

 

法律行为的分类(熟悉)

分类标准

分类结果

根据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范的要求,即行为的法律性质

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

注意:

违法行为也可以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

根据行为的表现形式不同

积极行为(作为)与消极行为(不作为)

根据行为是否通过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行为与非表示行为

表示行为:

行为人基于意思表示而做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非表示行为:

非经行为者意思表示而是基于某种事实状态即具有法律效果的行为,如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等。

根据主体意思表示的形式

单方行为与多方行为

单方行为:

由法律主体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如遗嘱、行政命令等;

多方行为: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方法律主体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如合同行为等。

根据行为是否需要特定形式或实质要件

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

根据主体实际参与行为的状态

自主行为与代理行为

【例题13·单选题】根据行为是否需要特定形式或实质要件,可以将法律行为划分为( )。

  A.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 B.单方行为与多方行为

  C.自主行为与代理行为  D.表示行为与非表示行为

  『正确答案』A

四、法的形式和分类

1.法的形式(法的渊源)——法的具体的表现形态

我国法的形式有: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特别行政区的法、行政规章、国际条约等,注意法律形式的制定机关和法律效力(考试重点)。

法的形式及制定机关

形式

制定机关

法律效力

常用名称

宪法

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

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法律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分为:

(1)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如《刑法》、《民法》

(2)除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如《会计法》

法律效力和地位仅次于宪法

《……法》

法规

行政法规

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

地位次于宪法和法律,高于地方性法规

《……条例、办法、规定》

地方性法规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及某些经济特区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允许范围内制定的适用于本地方的规范性文件

低于行政法规,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

《…地…条例》

自治法规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有权依照当地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依据

 

特别行政区的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特别行政区依法制定在该特别行政区内有效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规章

部门规章

国务院各部委及直属机构

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办法、决定》

地方政府规章

省级、较大市人民政府

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上级和同级地方性法规

《…地…办法》

国际条约

国家之间

 

 

注意:

我国不实行判例制度,最高法院所作的判决书只是一种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不能作为法的形式。

【例题14·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在我国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 )。

  A.宪法  B.民族自治地方条例  C.国际条约 D.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宪法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例题15·单选题】不同法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

下列各项中,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

  A.宪法   B.同级政府规章  C.法律   D.行政法规

  『正确答案』B

【例题16·单选题】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调整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中基本社会关系的是( )。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行政规章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因此选B。

选项A“宪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不包括“常委会”;选项C“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选项D“行政规章”是国务院各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等制定。

【例题17·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B.国务院制定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C.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北京市招标投标条例》

D.财政部发布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正确答案』B

  

(二)法的分类(熟悉)

划分标准

法的分类

以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划分

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习惯法)

以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划分

根本法(《宪法》)和普通法

以法的内容划分

实体法和程序法

以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划分

一般法和特别法

以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形式划分

国际法和国内法

以法律运用的目的划分

公法和私法

【例题18·单选题】在下列法的各项分类中,以法的创制形式和发布形式为标准进行分类的是( )。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B.根本法和普通法C.实体法和程序法D.一般法和特别法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的分类。

【例题19·单选题】下列对法所作的分类中,以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进行分类的是( )。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根本法和普通法 C.一般法和特别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正确答案』C

五、法律规范与法律体系(了解)

(一)法律体系与法律部门的概念

1.法律体系

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简单地说,法律体系就是部门法体系。

2.法律部门

法律部门又称为部门法,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首先是法律调整的对象,即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其次是法律调整的方法。

【例题20·判断题】一个国家的现行法律规范分为若干个法律部门,由这些法律部门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互相协调的统一整体构成一国的法律体系。

( )

  『正确答案』√

  

(二)我国现行的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七个主要的法律部门)

法律部门

解释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有关国家机构的产生、组织、职权和基本工作制度的法律;

(2)有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法律;(3)有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的法律;(4)有关保证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的法律。

民法商法

所调整的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以平等地位而发生的各种法律关系(称为横向关系)。

行政法

调整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因行政管理活动而发生的法律关系(纵向关系)。

经济法

调整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市场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调控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人身关系、行政关系等不属于经济法的调整范围。

社会法

调整有关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刑法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调整因诉讼活动和非诉讼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仲裁。

 

六、经济法概述

(一)经济法的概念

经济法是调整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1.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具体表现为国家计划调控关系、财政调控关系、金融调控关系等

2.市场规制关系,具体表现为完善市场规则、有效地反对垄断、制止不正当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

注意:

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都是“经济关系”,其他如人身关系、行政关系等不属于经济法的调整范围。

2.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不是所有的经济关系,如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转让关系,归民法调整而不属于经济法的调整范围。

【例题21·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是( )。

A.企业组织管理关系 B.市场管理关系 C.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D.财产继承关系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非财产关系而形成的法律关系,称民事法律关系或民商法律关系,不属于经济法律关系。

  

第二节 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重点)

  一、经济纠纷的概念与解决途径

(一)经济纠纷的概念(了解)

经济纠纷是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因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矛盾而引起的权益争议。

(二)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掌握)

在我国,解决经济纠纷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经济纠纷类型

解释

解决方式

适用时注意事项

横向关系经济纠纷

平等民事主体的当事人之间发生经济纠纷

仲裁与民事诉讼

遵循或裁或审原则——有效的仲裁协议可排除法院的管辖权。

只有在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或者当事人放弃仲裁协议的情况下,法院才可以行使管辖权

纵向关系经济纠纷

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

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选择哪种方式与纠纷的性质有关。

选择复议VS必经复议

有的只能通过行政复议的方式解决

【例题1·多选题】下列争议解决方式中,适用于解决平等民事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经济纠纷的有( )。

  A.仲裁   B.民事诉讼  C.行政复议  D.行政诉讼

  『正确答案』AB

  【例题2·判断题】对于平等民事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经济纠纷而言,有效的仲裁协议可排除法院的管辖权。

( )

  『正确答案』√

二、仲裁(掌握)

(一)仲裁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了解)

仲裁是指由经济纠纷的各方当事人共同选定仲裁机构,对纠纷依法定程序作出具有约束力的裁决的活动。

2.特征(掌握)

(1)仲裁以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为基础;

(2)仲裁由双方当事人自愿选择的中立第三者(仲裁机构)进行裁判;

  注意:

仲裁机构是民间性的组织,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对经济纠纷案件没有强制管辖权。

(3)仲裁裁决对双方当事人都具有约束力。

(二)仲裁的适用范围(重点掌握)

1.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2.下列纠纷不能提请仲裁:

(1)关于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

(2)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3.下列仲裁不适用于《仲裁法》,不属于《仲裁法》所规定的仲裁范围,而由别的法律予以调整:

(1)劳动争议的仲裁;

(2)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

【例题3·单选题】下列纠纷中,可以适用《仲裁法》解决的是( )。

A.甲乙之间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  B.甲乙之间的货物买卖合同纠纷

C.甲乙之间的遗产继承纠纷  D.甲乙之间的劳动争议纠纷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仲裁法》的适用范围是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纠纷。

与人身有关的纠纷,不适用仲裁法,劳动争议以及农业承包合同发生纠纷可以由法律规定的组织仲裁,但不由仲裁法调整。

【例题4·多选题】下列纠纷不适用仲裁方式解决的有( )。

 A.企业之间的合同纠纷B.企业之间的财产产权纠纷

C.收养纠纷 D.企业对税务局的罚款不服的纠纷

  『正确答案』CD

(三)仲裁的基本原则

1.自愿原则;(掌握)

没有仲裁协议,不能通过仲裁方式解决纠纷。

2.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的原则;

3.独立仲裁原则;

仲裁机关不依附于任何机关而独立存在,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4.一裁终局原则(掌握)

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

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例题5·单选题】(单选题)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这体现仲裁的原则是( )。

 A.自愿原则B.一裁终局 C.两审终审制D.独立仲裁原则

  『正确答案』B

(四)仲裁机构

仲裁机构主要是指仲裁委员会。

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

仲裁委员会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

仲裁委员会由主任1人、副主任2~4人和委员7~11人组成。

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法律、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于2/3。

  【例题6·多选题】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仲裁委员会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仲裁委员会是行政机关  B.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C.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  D.仲裁委员会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

仲裁委员会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

(五)仲裁协议

1.仲裁协议的概念(了解)

仲裁协议:

双方当事人自愿把他们之间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经济纠纷提交仲裁机构裁决的书面约定,仲裁协议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

口头达成仲裁的意思表示无效。

2.仲裁协议的内容

仲裁协议包括:

(1)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

(2)以其他书面形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

仲裁协议应具有的内容:

(1)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2)仲裁事项;

(3)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3.仲裁协议的效力(掌握)

(1)仲裁协议一经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

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2)仲裁庭有权确认合同的效力。

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法院作出裁定。

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法院作出裁定的,由法院裁定。

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

(3)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法院受理后。

①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法院应当驳回起诉,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

②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法院应当继续审理。

【例题7·判断题】甲公司与乙公司解除合同关系,则合同中的仲裁条款也随之失效。

(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例题8·单选题】甲、乙发生合同纠纷,继而对双方事先签订的仲裁协议效力发生争议。

甲提请丙仲裁委员会确认仲裁协议有效,乙提请丁法院确认仲裁协议无效。

关于确定该仲裁协议效力的下列表述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

  A.应由丙仲裁委员会对仲裁协议的效力作出决定

  B.应由丁法院对仲裁协议的效力作出裁定

  C.应根据甲、乙提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的时间先后来确定由仲裁委员会决定或丁法院裁定

  D.该仲裁协议自然失效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六)仲裁裁决

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仲裁委员会应当由当事人协议选定。

仲裁庭可以由3名仲裁员或者l名仲裁员组成,由3名仲裁员组成的,设首席仲裁员。

仲裁员必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