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2974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告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广告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广告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广告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广告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广告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广告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广告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广告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广告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广告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广告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广告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广告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广告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广告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广告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广告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广告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广告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告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重点.docx

《广告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告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重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告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重点.docx

广告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重点

广告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重点

广告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重点习题与解答(主观题部分)

一、名词解释

1.个性心理特征,是指能力、气质、性格上的特点所构成的人们心理上的差异。

它受人的需要、动机、兴趣、

信念和世界观的制约。

2.AIDA广告作用于视听者的心理历程,包括注意、兴趣、欲望、行动这几个过程。

意思是广告首先引人注意,

即从周围的对象中指向和集中于特定广告,接着对引起注意的广告发生兴趣,而后产生占有广告产品的愿望,最后导致消费者产生购买该广告产品所诉求的行动。

3.心理过程(伴随着注意的心理特性),包括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过程(喜、怒、

哀、乐等)和意志过程(意志的确定、困难的克服等)。

它是人人都有的,是人的心理现象的共性。

4.注意,是心理过程所共有的心理特性,并伴随于心理过程之中,指意识对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5.总体,是指具有某一类特征的对象全体。

有时被称为样本空间。

构成总体的个体不限于人或物,也可以是

事件或活动。

6.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基本原素称为个体。

有时也被叫做一个随机事件或活动。

7.随机现象,即相同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或观测,其可能结果不止一个,会得到什么样的数据事先也无法确定,

这种现象就叫随机现象。

8.随机事件,是指随机现象中出现的各种可能结果,简称为事件。

9.在总体中按一定规则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10.随机试验,是指对随机现象的观察。

要知道在一定条件下一个随机现象的某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即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只需大量重复地进行这一随机试验。

11.访谈法是通过访谈者和受访者的交谈,了解受访者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态度等的方法。

12.问卷,就是一套让受测者回答的题目,以及使用这套问卷的说明。

说明包括施测的条

件、指导语和记分的规则。

把问卷交给受测者,让受测者回答,通过对答卷的分析研究,得出相应结论的方法。

13.实验法,是指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有目的地给被试者某种刺激,以引发他的某种行

为反应,从而加以研究,找出某种心理活动的规律,或者说找出事物的某种因果联系。

14.自变量,是指研究所用的刺激。

比如不同的广告设计草案、不同的标题、不同的商标

等。

15.因变量,是指实验中拟测的指标,比如反映速度、记忆值、注意值、正误数、喜爱度

等。

16.悬念广告,指广告信息不是一次,而是通过系列广告,由粗至细、由部分到整体,

或者说,随着广告系列的发展,广告信息逐渐充实和完善。

17.任何一个客观事物都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

当客观事物作为刺激物对人发生作用的时候,通过感觉器官,大

量离散的感觉信息传送至大脑,然后大脑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它们组成某个整体或完形。

这种把事物各个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或完形。

18.颜色恒常性,是指当照射物体表面的颜色光发生变化时,人们对该物体表面颜色的知觉仍然趋于不变。

19.上阈限指人类可被感受器察觉到的阈限的最大刺激值。

20.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个体对一些对象或对象的某个(某些)属性知觉,而不对另一些对

象及其部分属性知觉,这就叫做知觉的选择性。

21.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对象歪曲的知觉。

22.绝对阈限指人类可被感受器察觉到的阈限的最小刺激植。

23.条件反射的泛化,是指当受试者学会对某个刺激作特定反应时,这种反应不仅可以由原有的剌激所引起,

而且还可以由类似的刺激所引起,这种现象称作条件反射的泛化。

24.条件反射的分化,是指学习者对不同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25.组块,是指把几个小单位组成大单位。

26.知觉映象,在广告的构思过程中,创作人员都要大量地使用具体材料。

当素材来自眼前的客观对象,将当前

对象直接反映出来就是知觉映像。

27.联觉,是由一种已经产生的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感觉相互作用的一种

特殊表现。

28.再造想象,是指现实中依据语言的描述或图示,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

29.认知失谐,是指人们对熟悉的事物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一旦被打破而导致的认知反常

状态。

通俗地讲,就是认知的“反常态”。

30.三大联想率,亚里士多德认为,一种观念的发生必然伴随另一种与它类似的、相反

的或接近的观念的发生。

这种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接近、对比和类似的观念的联系,被称为三大联想律:

接近律、对比律和类似律。

31.反物态是认知失谐的一种表现方式,指的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完全不同的事物巧妙

地组合成一种新的、与众不同的事物,从而导致认知失谐的产生。

32.抽象型商标指的是在商标设计时,由抽象的符号、图形、包括外文字母的变化组成的品牌商标。

33.认牌心理,指的是消费者认定品牌(商标)而购买或消费的一种心理现象。

34.知名度,通常被理解为消费大众对企业及其品牌(商标)产品的了解程度。

其中,包括识别商品包装上的颜

色、图形、符号等诸多线索

35.商标再认,指面对一个个商标,能从中认出某个或某些曾经感知过或使用过的商标。

36.商标扩展,是把某个商品的商标扩展到同类或不同类的新产品

37.态度,是个体以特定的方式对待人、物、思想观念的一种倾向性。

这种倾向性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是意

见。

而意见的本身也就是态度的表现。

除意见之外,态度也可以通过行动表现出来。

38.理性诉求,就是以商品功能或属性为重点的诉求。

39.在消费者显现的需要中,可能包括不同的方面,但常有一种需要是主要的,在所有需要中处于支配地位,这种

需要即所谓的优势需要,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常常由这种需要决定。

40.移情作用,是指把主观的情感移入或灌输到知觉或想象的对象中去,而且意识到二者的完全合一。

41.害怕的诉求,是指通过特定的广告引起消费者害怕及有关的情绪体验,如惊恐、反恶和不适等。

广告主试图

通过它,以期消费者遵照该广告传播的要求,改变其态度和行为。

42.企业形象因子,是人们(大脑)对企业体中个别实态(客体和现象)的主观反映。

商品形象、外貌形象

和营销形象等形象都是企业的形象因子。

43.企业实态,即企业体,指的是企业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实力、生产规模、技术装备、产品质量、售后服务、

教育培训、管理水平、促销活动、视觉标志等。

一句话,企业实态就是企业的客观存在。

44.商品力,是指企业通过产品的质量、价格、设计、多样化等表现出的实力。

二、简答题

1.简述悬念广告的基本特点和作用。

要点提示:

悬念广告意指广告信息不是一次,而是通过系列广告,由粗到细,由部分到整体,或者说,随着广告系列的发展,广告信息逐渐充实和完善。

它的始发信息常以提问的方式,或者直接突出其带有特色的信息。

在报刊广告中,这种悬念常大片留空。

悬念广告的特点引起的一个直接心理效果是受众的好奇心。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受众可能更加注意去寻找信息或信息的线索。

这无疑有利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转化,并加深对已给信息的记忆。

鉴于始发的悬念广告信息十分有限,根本不足以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就形成了一种动机,趋向于对该系列日下一次广告。

这就是所说的定向活动。

由此发展,受众对该系列广告信息就会表现出努力地、精细地加工。

有利于受众对广告信息的认知活动。

2.注意信息的一般动机有哪些特点?

注意信息的一般动机理论表明,具有某些特性的信息更易支配大众的注意。

这些特

性是信息的有用性、支持性、刺激性和趣味性(娱乐性)。

(1)信息的有用性或实用价值。

对广告信息而言,一切能够帮助消费者作出满意购买决策的信息,都会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尤其是当产品价格昂贵,又是新的、复杂产品,或者由于某种原因存有疑惑,这些都会驱使消费者产生对有关信息的需求。

自然,满足这种需求的广告信息就具有了实用性。

(2)信息的支持性。

也就是说人们往往对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产生偏好。

人的注意的选择性,用一致性理论来说明,人有一种驱力促使自己对客体产生一致的认知和行为。

当认知失谐时,人们会出现不适感,进而试图去减少它。

减少失谐的一个机制,就是有选择地寻求支持信息或避免不一致的信息。

(3)刺激性的信息。

有变化才会有信息,而变化的本质是追求新颖性、意外性,这与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好奇性相联系。

人们感到厌烦时,往往寻求新颖的、不同寻常的剌激以减少这种厌烦。

人类的探究行为发生在环境中出现了新的元素之时,而完全可以预料的信息则会变得乏味。

(4)信息的趣味性。

人们倾向于有趣的信息,对自身以及自身的各种延伸物感兴趣。

人感兴趣的商业信息是他感受到该商品可能给自己带来利益(好处)。

兴趣越浓,越易于注意。

3.要点提示:

知觉组织的特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接近性。

在空间上,彼此接近或靠近的剌激物容易归成彼此不同的组。

这一原则推广到广告画上,不仅要使

(2)相似性。

彼此相似的元素,如在形状上、颜色上、方位上或其他维度上的相似,会倾向于归为一类。

一个视觉对象的各个部分,在色彩、明度、空间方位、运动速度等越相似,看上去它便越统一。

利用这一原则,经商者们的策略之一是力图通过广告等途径展现自己的产品在操作性能、外貌样式与某种名牌货相类似,从而提高该产品的信誉和地位。

(3)连续性。

是指视觉对象的内在连贯性。

(4)封闭性。

对于不完全的剌激,知觉倾向于将它充满与完善。

这是过去经验对当前知觉作用的一种表现,即部分剌激作用于感官时,人脑中存贮的信息能够补充该事物的其他部分刺激的信息,以产生一种完形。

在广告中,有时设计者利用这种原则特意在画面上空着部分信息,让观看者自己去完善。

这一过程的本身,可能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和快感,多少起到“奖励”作用。

4.要点提示:

决定知觉选择性的机制有如下三种:

(1)知觉的超负荷。

外来刺激超出个体在正常情况下所能接受的能力时,一部分刺激就会受到心理上的排斥。

为了避免知觉的超负荷,知觉自然要进行选择。

(2)选择的感受性。

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个性对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或有兴趣的对象表现出较高的感受性。

(3)知觉防御。

个体表现出对恐惧或威胁的刺激倾向于回避、阻滞或反应缓慢。

知觉的防御机制告诉我们,在广告的实践中采用恐惧诉求方式应持审慎态度。

过度的恐惧体验容易激发知觉防御机制,一旦防御机制起作用,该刺激物就很难成为知觉对象。

究竟多大的恐惧强度对说服合适,尚待研究。

5.要点提示:

认知失谐的广告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反物态。

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完全不同的事物巧妙地组合成一种新的、与众不同的事物。

运用“反物态图画的对象在空间、时间上接近,而且要力图使所宣传的商品与某些含义结合起来。

这样有益于诱发消费者的联想。

手法”时,事物的结合应该自然,有所过渡,而不是生硬拼凑。

相结合的事物也应具有一定的关系,或相似,或相反,或接近,这样使受众容易产生联想,理解广告的意思。

(2)反比例。

是指改变人与物或物与物之间正常的比例关系,使之扩大或缩小。

通过反比例手法,突出商品的特点,给人以深刻印象。

用“反比例”设计广告时,要特别注意整个广告画面的平衡协调、比例的改变适当,不致让人产生轻重失调、倾斜的感受。

(3)反时空。

指将不可能同时同地存在或发生的事物、情境,以某种方式同时地呈现出来。

如“反空间”形式,可以表现为物体的扭曲变形、位置的倾斜颠倒、运动方式的反常等。

(4)合成艺术。

指将商品通过某种方式“注入”到人们熟知的艺术作品中去,构成新的整体。

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被“注入”的商品或品牌的特性、形象等应与艺术品的特性、形象相一致至少不相抵触才可能使商品在某种程度上从该艺术品中获得好感,否则可能导致相反效果。

(5)“反白”如通常的报刊广告印刷中的黑底白字、“红底白字”、“蓝底白字”等多种变体。

此外,“空白”、悬念广告、双关语中的同音异字等也是认知失谐的表现形式。

6、简要介绍我国市场上经常出现的商标类型。

通常,商品都会有主要的目标消费群。

不同的目标消费群对不同商标类型的反应往往有所差异。

在我国市场上,经常出现的商标主要有如下四种类型:

(1)抽象型,即由抽象的符号、图形包括外文字母的变化组成的品牌。

(2)具象型,即以具体事物为原型设计的标志。

(3)汉字型,即以汉字为原型展开的变体,包括标准体与美术体。

(4)组合型,即用图案、标志与汉字或外文字母组成的综合体。

6.认牌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步骤:

(1)知名度的获得。

即部分品牌从众多品牌中进入到“了解的”行列,于是它们获得了知名度。

(2)美誉度的获得。

即获得了知名度的部分品牌进一步深化,消费者相信它们能够提供某种利益或某些利益,并产生好感,这样它们便有了美誉度,成了“可接受的”品牌。

(3)认牌购买。

消费者购买后经过消费和使用,感到了满意获得正强化,最后形成了认牌购买即“继续购买”。

总而言之,依据消费者行为学的知识,人们对品牌态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由知名度一一美誉度一一认牌购买的过程。

因此,品牌经营策略不仅仅满足于知名度,还必须注重提升美度。

只有这样,良好的品牌形象才能形成。

7、美誉度的形成和市场策略是什么?

美誉度的形成依赖于企业或商品的品质、服务等客观特性,同时也依赖于该客观特性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的价值观。

前者是客观的;后者则是主观的。

美誉度正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美誉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迁移的。

借助一定的手段或策略,可以让美誉度迁移。

美誉度的市场策略遵循两条途径:

(1)借助他人的良好声誉来提高品牌的美誉度。

“名人广告”和“名人品牌”成了相应的市场策略。

前者为众人所熟知;后者仍鲜为人知。

名人商标可能会受到名人本身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风险。

(2)将核心品牌的声誉扩展到它的其余产品,其策略是进行商标扩展。

8、请简要分析发展商标忠诚性的市场策略。

发展商标忠诚性的市场策略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商标定位。

大众对某商标的忠诚,在很大程度上说明该商标已成了受大众青睐的名牌。

为了创建名牌,首先必须了解和分析市场上现有商标商品的竞争态势,并在此基础上进而确定自己的位置,开拓自己的市场。

所以,商标定位是发展商品忠诚性的前提条件。

(2)奖励对商标的忠诚。

为了鼓励消费大众忠诚于自己的商标,厂家经常要采用各种市场策略。

不同行业奖励的招数不同。

无论何种行业,鼓励“忠诚者”的基本点都是共同的,即给“忠诚者”提供利益,即提供该行业或产品能

满足消费者特定需求的利益。

(3)商标扩展。

商标扩展,即把某个商品的商标扩展到同类或不同类的新产品。

进行商标扩展,一方面节省了新产品的传播费用;另一方面新产品也分享了成功品牌的声誉。

但是成功进行商标扩展也是有条件的,首先,核心商标在市场上必须被大众认可,并获得好感和较高声誉;其次,核心商标被扩展到新产品,应达到一定的质量水准。

只有这样,商标扩张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请加以说明

购买过程本身是一项复杂的决策活动。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大体来说,要受外部的和内部的两大类因素的影响:

(1)外部影响,包括文化的、诸如信仰和价值、生活方式等;社会学的,如社会阶层结构、家庭与参照群体、生命周期、舆论指导等;经济学的,如价格、送货、支付期限和销售服务等。

(2)内部影响,涉及个体的认识结构、学习加工、态度、动机和人格特点等。

如果说外部因素的影响是间接的,那么,自身的内部因素则是产生直接的影响。

如何加强广告信息的可信度?

加强广告信息的可信度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突出广告产品的特点,也不要回避次要特性的不足,即宣传的客观性。

(2)实际表演或操作。

当人们接触到新产品或不熟悉的产品时,总会有所疑惑。

解除

疑惑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让其观看实际的演示或亲自尝试,为顾客解除疑惑。

(3)科学鉴定的结果和专家学者的评价。

当人们对某种产品缺乏知识和经验时,容易

受他人影响,心目中的权威最具有影响力,因而借助名人和科学鉴定结果都可能提高可信度。

(4)消费者的现身说法。

即由普通人介绍自己使用过某商标产品的切身感受,使人听

后会倍感亲切,从而减少了广告的强加印象。

简要说明态度改变的两个基本路径及其特点。

ELM模型理论态度改变归纳为两个基本的路径:

中枢说服路径和边缘说服路径。

两种路径分别有各自的特点:

(1)中枢说服路径,把态度改变看成是消费者认真考虑和综合信息(如广告商品信息)的结果。

具体地说,消费者在该过程中,主动地考察广告的信源;重新搜集和检验有关体验;分析、判断广告商品的性能、证据并作出综合的评价。

(2)边缘说服路径,认为消费者对客体的态度改变不在于考虑对象本身的特性或证据,而将该对象同诸多线索联系起来。

这线索可能是肯定的,也可能是否定的。

如果同肯定线索联系起来,消费者就可以接受该广告商品是优质产品的结论。

相反,若同如下线索联系在一起:

该产品位置太偏僻;信息源令人怀疑;刊登广告的杂志威望不高等(否定线索),则他会否定该商品是优质产品的结论。

简述与说服和态度改变模型每个环节所关联的重要因素。

与说服和态度改变模型每个环节所所关联的重要因素有:

(1)与第一个环节“传递者”涉及到的问题主要是可信和意图,即他是否从自己所维护

的看法中得到个人的好处。

传播者和信息源的客观性与无私性是可信的基本条件。

(2)意见传播,也就是进行说服,主要取决于信息本身,但是传播方式方法对说服效果

也有影响。

差距与畏惧是它的两个重要变量。

即传递的意见与说服对象的初始态度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应当达到足以引起说服对象的心理不平衡或紧张状态,才可望得到说服效果。

(3)接受者是被说服的对象。

它的中心问题是信念与人格,接受者对原初观点的自信度

越高,可能改变的幅度就越小。

(4)情境因素对说服过程的影响主要涉及警告与分心。

警告可以理解为预告,原先对其

功能一致性理论对营销实践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是通过对关注产品功能特征的消费者进行调查,营销者可以了解消费者所重视的功能特征有哪些,以及自己的产品性能和消费者所期望的产品性能间的一致性程度如何,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

二是通过广告宣传,改变消费者对产品不同特性的重要评价,促使消费者对本公司产品占优的特性给予较大重视。

三是可以找出自己的产品于竞争对手的产品相比在哪些方面占领优势,在哪些方面处于劣势,从而切实改进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简述理性诉求的优缺点。

理性诉求形式的优点是能给消费者提供确凿的商品特性信息,便于消费者对不同品牌的特性进行比较,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理性诉求的不足之处是往往显得单调,不易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同时要求消费者具有一定的有关商品的知识,因此其说服效果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在广告(情感)反应的模型中,情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对广告(情感)反应的模型,情感的影响有四个方面:

(1)它们能够影响认知的反应,进而对商标的态度起间接的中介作用。

(2)这些情感(或情绪体验),或许通过条件化过程同特定商标联系起来,即所说的与商

标的联想过程。

其结果影响到对该商标的态度或商标的选择,或者两者都有。

(3)由广告引起的情感,进而又导致对该广告的态度。

(4)情感的作用还可以转化到使用的体验。

具体说来人们感受到广告中主人公使用特定商标所产生的积极情感,并通过该广告与使用体验的重复,由该广告所引起的同感就有可能变为实际的体验。

这还可以作如下解释:

该广告可能促进有关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引起有关该情感新的想象,这种想象实际上又给广告中的景象添加了新的细节。

广告元素的情感诉求有哪些?

广告元素的情感诉求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颜色的情感诉求

(2)情感词与广告语的情感诉求

(3)插图的情感诉求

(4)广告歌的情感诉求

(5)字体的情感诉求

名人广告受到诸多因素制约,请简要总结针对这些因素应注意的广告策略有哪些?

在名人广告中,广告效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我们需要注意的广告策略有:

(1)在拟请名人做商品广告时,应依据商品类型仔细选择不同类型的名人,以便在名人与商品之间有更高的一致性,进而使广告获得正效应。

(2)谨慎对待同一位名人做多类商品广告。

因为难以保证一位名人与多类产品之间都有一致性。

一旦“错位”,就有可能导致负效应。

(3)切勿过高期望名人的吸引力因素会给商品带来更大的促销效果。

(4)切勿置自己的商品是否与吸引力相关而不顾,单纯追求名人的漂亮脸蛋和身材等外貌特点。

(5)广告中名人的诉说和表演,必须有利于强化受众对其使用该商品的信任,而不在于取悦于受众,更不可弄虚作假。

制约企业形象要素的因素有哪些?

制约企业形象要素的因素有四个方面:

(1)社会环境。

这里主要指社会的经济环境。

(2)行业特点。

企业形象的类别差异是以不同行业为基础的。

同行业的企业在形象要素上更接近;反过来,不同行业的形象要素具有明显的差异。

每一个行业都存在一个要素体系。

在不同行业的形象要素体系中,有的要素是共同的,有的带有个性化。

(3)受众的群体差异。

公众基于与企业的不同利益关系,对企业的期望、要求和评价标准也有所差异。

对于同一企业体,其形象要素体系会受群体差异的影响。

(4)企业的各种对外活动。

企业的对外活动都可能对企业的特定形象要素起到强化或削弱的作用。

CIS导入有些什么基本步骤?

导入CIS因行业特性和企业实际存在问题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不过,任何企业导人CIS的程序,原则上都要经历企业诊断、企业规划和实施几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开展对企业实态和企业形象的调查。

第二步,对调查资料进行研讨,以明确企业要将自己塑造成什么样的形象;企业发

展的方向、重点;与同行业对手的差异和本企业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第三步,实施阶段,从制定明确的目标、设立一流形象的指导原则或企业理念到视觉识别设计、企业行为与活动的规范、培训等,都要依照规划的程序来实现。

三、案例分析重要知识点及典型题型范例

1.知识点一:

如何提高记忆的信息量:

请举例说明如何提高记忆的信息量?

在信息论里,信息量表示消息所具有的概率价值。

它的单位是二进制。

要更多、更有效地传递信息或使消费者增强对广告信息的记忆,可选择以下途径:

1、把信息编成组块

组块指的是把几个小单位组成大单位。

通过组块,对于原来的小单位来说,记忆容量就可以增大。

数字和文字语言都可以组块。

比如现在常用的谐音广告,把熟悉的成语贯穿到广告文案中便于人们记忆,这就是组块理论在广告中的应用。

如近期热播的可比克薯片广告:

“薯我香,可比克;薯我脆,可比克”,将“薯”与“属”谐音,让人们在便于记忆的同时记住

了可比克是“薯片”这一概念。

2、增加对象的维度

通常一个对象总会有若干特性。

每种特性都可看作一个维度。

资料表明,要想提高正确辨认刺激的数目,增加刺激程度是可取的。

特别是当单个维度变化达到7个数量的时候。

在广告包装设计中这一规律已被广泛地应用。

具体地说形意结合、形字结合、图形与色彩结合等,均可望收到较好的记忆效果。

如“可口可乐”的路牌广告,构图、色彩、线条等构成了一个和谐整体,很容易被人记忆。

另外目前在广告中常用的情感策略,在产品中贯穿人们喜闻乐见的故事或精神寄托,也同样是利用增加对象的维度来增强人们记忆的效果的。

如市场上销售的“他她水”,本来是很普通的饮料,但是以男他女她命名,贯以“男女分开喝”、“情侣水”的概念,很容易与市场上其他产品区分开来,增强大家的关注和记忆。

增加对象的维度也就突出了特性、平添了刺激。

3、利用视觉记忆优势

视觉与听觉是人脑的两大信息传递通道。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视觉媒介比听媒介更有

利。

如日本松下电器有一则推销彩电的广告,标题是“请欣赏电视的天然吧!

”其目的在于宣传这种彩电的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