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315363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2.docx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2.docx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2

秭归一中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监生jiàn商贾gǔ朱拓tà间或一轮jiān

B.俨然yǎn戏谑xuè劈柴pǐ少不更事gēng

C.孝悌tì新正zhēng霜鬓bìn叱咤风云chà

D.勾当gòu炮烙lù档案dàng力能扛鼎gā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诡秘寒喧百无聊赖雕梁画栋

B.伶俐坚韧年轻力壮揭杆而起

C.渲泄桀骜宽宏大量闪烁不定

D.聒噪厮打捉摸不透自鸣得意

3.下列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薛宝钗、史湘云等女孩子也劝自己致力功名时,贾宝玉感到特别痛心。

他觉得好好的清白女子,也学得沽名钓誉,是“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了”。

B.“协理宁国府”时,王熙凤果然不孚众望,事无巨细,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妥贴得体,表现出非凡的治家本领。

C.精明干练的王熙凤也有艰难窘迫之时,她曾遭到赵姨娘的暗算,也经常受婆婆邢夫人的气,在贾府捉襟见肘的衰落局面下,她以病体恃强支撑,终于在后40回中因心力交瘁而死去。

D.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五一”国际劳动节当天,不少市民都趁着放假,和家人、朋友、老人、孩子一起出游,各地旅游景点游人如织。

B.如今“阿Q”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汉字文化圈,不但进入了教科书,而且还活跃在各媒体上。

C.认识沙尘暴、了解沙尘暴,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达到对沙尘暴进行预防,减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

D.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发展本村经济的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高老头》,讲述了高老头这个资产阶级暴发户无限溺爱女儿,以金钱为手段来满足她们的一切欲望,但最后自己却带着遗恨死去的悲剧。

B.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伟大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主要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祝福》就是选自《彷徨》。

C.海明威是美国当代文学家,被称为“文坛硬汉”,1954年因代表作品《丧钟为谁而鸣》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后期代表作品《老人与海》中,人物独白成为这部小说的一大写作特色。

D.《红楼梦》充满诗情画意,既表现在黛玉葬花、宝钗卧石等优美场景构思中,也表现在人物塑造上。

例如黛玉纤弱清丽的倩影、幽怨含情的眉眼、哀怨缠绵的低泣,还有她所住的静谧高雅的潇湘馆,使她在群芳云集的大观园中,独具一种“风流态度”。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宋词

的文化品格

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

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是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是就其形式立名。

至于“曲子词”、“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

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

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

明俞彦《爱园词话》云:

“诗亡,然后词作,故曰余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

”此论也从音乐入手探讨词的产生。

反言之,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又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密不可分。

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

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

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无可比拟的灵活性。

古人作文吟诗,往往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

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

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

王国维曾就此论道: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

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

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

当其婉转于歌伎之口以娱悦听众时,听众成分的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

除字句易于听懂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

此外,耳听与目治的接受方式的不同,也要求词的写作不宜晦涩艰深,而要有一定的口语化基础。

所有这些要求都无疑会令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得到加强,否则,词将失去赖以发展的土壤,而成为纯粹供文人欣赏的案头文学。

柳永“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么”,李清照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前者写恋人细语温柔,缠绵悱恻,后者感人生苍凉,寓愁于乐。

词句浅显易懂,毫无费解之处,便于听唱;如果用诗的形式表现,就很难传达出个中细腻微妙的情愫。

当然,词也并非只局限于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愁的抒发。

在言志咏史与挥洒壮志的有关题材中,也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苏轼的“大江东去”的放歌,辛弃疾的“千古江山”的抒怀,皆可佐证。

6.下面不属于词的“市井文化品格”特点的一项是()

A.词在早期是与燕乐相配的歌词,燕乐对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形成了影响。

B.词的句法参差,词牌

丰富,能够较少顾忌地表现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

C.词的语言向俚俗靠拢,语句浅显易懂,有一定程度的口语化。

D.词并非只局限于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愁的抒发,也能言志咏史与挥洒壮志。

7.下面关于诗与词不同特征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的句式较为整齐,而词的句式变化错落,适于倚声弦歌与抒发复杂的情感。

B.“诗庄词媚”“词为艳科”之说,表明诗和词在所表现的情感内容方面存在不同。

C.“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是说诗长于反映社会生活,词善于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

D.诗的语言晦涩艰深,而词较为浅显易懂,既能满足文人的欣赏,又能娱悦听众。

8.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词又被称作“诗余”,这标志着诗的发展在唐代之后,到了宋代便开始逐渐消亡。

B.词的音乐属性,影响了词的创作方式和接受方式,是词形成市井文化品格的基础。

C.由于词具有市井文化品格,深受普通大众的喜爱,这就决定了宋词的荣耀与辉煌。

D.词在咏史言志时,具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是因为其表现情感更有深度和广度。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

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

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

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

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

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

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

“二百年无此作矣!

”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

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

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

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

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

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

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

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

呜呼!

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注]梅圣俞即梅尧臣(公元1002年~公元1060年),北宋著名诗人,欧阳修之友。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达:

得志。

B.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放:

放逐。

C.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凡:

一共。

D.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掇:

选取。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得奋见于事业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出语已惊其长老其一犬坐于前

C.而为穷者之诗为击破沛公军

D.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作者提出“穷而后工”这一闪耀千古的诗论,后文的内容多围绕这一观点展开。

B.第二段写“长老”“世人”都惊异于梅尧臣的诗才,这些并非闲笔,从正面肯定了梅尧臣诗文所取得的成就。

C.三、四两段交代梅圣俞诗集编次的情况,不仅反映了梅圣俞诗作之多,而且表达了作者对他逝去的哀痛之情。

D.欧阳修为已故挚友梅尧臣的诗集写此序言,重点不在评梅诗,而在对梅一生怀才不遇表示同情和不平。

12.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

(10分)

(1)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3分)

译文:

(2)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

(3分)

译文:

(3)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4分)

译文:

13.给下列文言文的划线部分断句。

(用“/”在需标点处标明,不得超过七处)(3分)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身随。

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唐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眼儿媚

[南宋]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

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1)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履至尊而制六合,,威振四海。

(贾谊《过秦论》)

(3)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4)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5),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6)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8)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韩愈《师说》)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最后的黄豆

爷爷是染布的。

他爱吃黄豆出了名。

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在地上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

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

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斗蛐蛐。

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

爷爷蹲着看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粒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

“呆瓜!

”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

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并不呆。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起几口大锅开始染布。

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

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

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

青色衬着爷爷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

后来,那家大染坊被爷爷挤垮了。

没过半月,爷爷快乐地嚼着黄豆把那几口锅搬进了大染坊。

于是,镇子里又了有大染坊。

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

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还娶了奶奶。

迎亲那天,爷爷喝了好多酒,醉了,进洞房时还绊了一脚,兜里的黄豆全撒在地上,他捡了好一阵子,奶奶什么反应,到现在我也不知道。

后来跟我讲这事时,爷爷还叹气,这一绊,不是什么好兆头,要不,后半辈子也不会活得这样磕磕绊绊。

说这事时,爷爷喘着粗气,我帮着捶了半天背,他还是喘得满脸猪肝紫。

其实,爷爷在生父亲的气。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地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

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

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

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

没钱,就赊账。

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讨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就像一颗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

大染坊被抵了赌债。

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

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

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

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

昏暗的灯光下,豆子炒得金灿灿的。

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

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

他颤巍巍地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想嚼它。

不知是黄豆太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口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世上留个念想。

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

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扰我了。

他语气中满是沮丧。

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

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亲才回来。

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的影子。

父亲长号着,声音凄厉,如同塌了脊梁。

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了好几个人把小院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坨金子。

他疯了。

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

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它们打成了一颗颗金珠子。

我蓦然明白,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

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

有人曾问我,金子最终找到了吗?

当然没有。

爷爷的坟头早被我平了。

当时还有人说,我跟我那疯了死掉的父亲一样,也是忤逆不孝。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

不久前,一次慈善大会上,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

我那个儿子和老婆都不跟我说话了。

为什么这么做?

有记者问我。

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

(改自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两项全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A.“我”平掉爷爷的坟头,是既不想让任何人打扰爷爷死后的安宁,又表明了不依赖祖辈财富、自己创业的决绝。

B.文中说“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一是形容他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体长得快;二是形容他备受溺爱,放纵无拘。

C.本文语言平实,情感饱满,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各具特点,叙事手法新颖,主题有教益。

D.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时,爷爷蹲在一旁看人染布,这暗示着爷爷对读书的渴望和对财富的羡慕。

E.本文运用动作、语言、细节和对比等艺术手法,生动凸显人物个性;人物行为也具有深厚寓意。

17.小说中“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这一行为反映了爷爷什么样的心态?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小说多次写到爷爷嚼黄豆,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概括。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何在?

这对现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以下是中国作家协会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所写贺词的部分内容,请从中提取三个关键词,概括莫言作品的创作风格。

要求每个关键词不超过4个字。

(4分)

在几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莫言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潜心于艺术创新,取得了卓越成就。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莫言一直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

莫言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莫言的获奖,表明国际文坛对中国当代文学及作家的深切关注,表明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

 

21.以下是湖南卫视陈鸥代言聚美优品的广告词。

(4分)

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现在/我决定我的将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的漂亮/我是陈鸥/我为自己代言/

请你模仿以上文字,以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琵琶女、桑地亚哥其中一人的口吻,为他(她)自己代言。

答:

22. 请用对偶句描述《祝福》中祥林嫂遭呵斥时的心理活动,不超过30字。

(4分)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吧,祥林嫂!

”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

答: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有一头倒霉的毛驴不小心掉进村边一个深深的枯井里,怎么也爬不上来。

并且每天还不断有人往井里倒垃圾。

开始,毛驴抱怨自己倒霉,死也不能死得舒服点。

可是有一天,它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每天把垃圾踩到自己的脚下,并从垃圾中找东西吃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终于有一天,它重新回到了地面上。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的命运与这头驴的遭遇相似,虽然有太多的不如意,但同样能把“垃圾”踩到脚下。

人生没有失败,不过从头再来。

请以“态度与命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文体,自拟题目。

2、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

3、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B2.D3.B4.D(A项,“家人,朋友,老人,孩子”这几个词语的范围有交叉,并列不当;B项,语序不当,递进关系,程度轻者在前,重者在后,改为“不但活跃在各媒体上,而且还进入了教科书”。

C项,成分残缺,“达到”的宾语中心语残缺,可在“损失”后加“的目的”。

)5.D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6、D7、D8、B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9.B(放:

放浪)

10.D(介词,表示原因,“因为”。

A项,介词,“在”;介词,“比”。

B项,代词,第三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他的”;代词,“其中的”。

C项,动词,“写作”;介词,“替,给”。

11、B(应是从侧面反映了梅尧臣诗文所取得的成就,世人也没有惊异于梅的诗才)

12.

(1)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困厄,大概是困厄后才能写出工巧的好诗来吧。

(2)他写的文章,简洁古朴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世上的人只知道他的诗罢了。

(3)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

13.(3分)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14、

(1)“锁”字是“笼罩”(包围、环绕、围绕)的意思,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阴云四布、雾压朱楼的情景,表现了深闺女子郁闷(烦恼)的心情。

(2)下片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通过绿杨、海棠、红杏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的无限哀(春)愁(烦恼、惆怅等)。

(如果表现手法答“用鸟语花香来反衬自己的惆怅”也对)

15.(5分)

  

(1)申之以孝悌之义

  

(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3)可以横绝峨眉巅

  (4)环珮空归月夜魂

  (5)别有幽愁暗恨生

  (6)只是当时已惘然

  (7)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8)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8个小题,从中任选5个小题作答即可)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16、AB

17、心态:

反映出爷爷在产业被抵债之后内心的痛苦、失落和气愤。

分析:

①“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是因为内心痛苦,没兴趣嚼黄豆了;②“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寓意其守成的失败,也表达了对儿子败家的气愤。

18、①生动揭示了爷爷心理,反映爷爷专注、执着和顽强的性格特征;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将爷爷创业、守成过程中的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③为情节发展做铺垫,是故事情节更丰富,更合理。

19、寓意:

一是爷爷通过一生奋斗留给我的物质遗产,是现实世界中的财富;二是爷爷留给我的人生教训,启发我对物质有清醒认识,是精神财富。

启示一:

就人生追求而言,单纯的物质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