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四上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166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四上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人教四上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人教四上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人教四上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人教四上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人教四上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人教四上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人教四上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人教四上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人教四上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人教四上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人教四上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人教四上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人教四上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人教四上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人教四上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人教四上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人教四上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人教四上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人教四上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四上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

《人教四上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四上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四上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

人教四上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课题

第六单元人间真情

单元

教材分析

本组围绕着“人间真情”这一主题选入了五篇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篇篇充满着人间真情和爱意。

《古诗两首》 都是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体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

《搭石》通过对“搭石”这一乡间平凡事物的描写,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歌颂了其默默无闻奉献的精神。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中一位台湾青年和一名医学博士,为了挽救一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不顾自身安危,在地震中沉着冷静地抽取骨髓,最终让大陆青年重焕生命的光彩,展示了爱的奇迹。

《卡罗纳》中一名十多岁的小男孩不幸失去了亲爱的母亲,当他来到学校后,他的老师、同学以及同学的父母,都给了他无心的关爱,诠释了爱的真谛。

在一个圣诞前夜,一个小男孩、一辆新车、一个成人、两次误会,向人们阐释了爱的哲理:

《给予是快乐的》。

 

单元

教学目标

1、会写生字30个,会认生字25个。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2、要能结合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积累词句。

3、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围绕“情”来领会课文内容,感受中心思想。

4、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及表现手法。

5、感受人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要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6、进一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实际能力,能看图展开联想些一件事或记叙自己亲身经历或看到、听到的事,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单元教学

重、难点

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词句来感悟课文内容。

2、在每课的教学末尾,可以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延伸开去,联系自己的经历过或读过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3、在阅读中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和心理活动进行细致描述的写作方法。

 

单元

课时分配

20、《古诗两首》 2课时

21、《搭石》2课时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2课时

23、《卡罗纳》1课时

24、《给予是快乐的》1课时

语文园地六4课时

主备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阿勒玛勒镇中学丁岁梅

审核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新源县第三小学陈黎明

课题

20古诗两首

课型

精读课文

教学

目标

1、通过自学、互学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3、教师引导多种方式的朗读达到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4、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主动积累诗歌的习惯。

重难

教学重点

教师引导多种方式的朗读达到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法、学法

教法:

创设情境、朗读法、提问法。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汇报、朗读。

教学准备

教师:

自制课件

学生: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示标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李白与孟浩然的故事吗?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

2、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诗人李白。

(出示课件)

3、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指名读诗题,注意停顿正确。

地名、人名、动词送、之后面—停顿节奏就有了。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互学会认“鹤、孟、陵、辞、唯”字。

会写“孟、浩、君”等七个生字。

2、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出今天的古诗,简单而又直观。

 

二、查学诊断

1、检测读古诗。

指读、开火车读检测学生朗读古诗的情况。

2、出示生词检测预习。

设计意图:

检测预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导学施教

(一)、学习生字、读古诗

1、师范读古诗。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3、学生划分节奏,教师指导朗读。

(二)、读古诗、解诗意

1、指名朗读诗句,点评。

2、结合课本插图及注释,初步理解诗句。

3、小组交流,汇报意见。

教师随机点拨体会诗句。

(一)小组内互读诗句。

(1)交流汇报1、2句的理解。

(出示课件)

烟花三月-赏一幅风景(总结古诗的方法:

边读古诗边想象画面)

(2)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

(3)指导学生朗读诗句。

(配乐)

1、交流汇报3、4句的理解。

(出示课件)

2、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

品读“孤帆远影”创设情景引读:

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看到那渐渐消失的孤帆远影,你在心里想对孟浩然说点什么?

(三)总结,读诗悟情,指导背诵。

“孤帆远影碧空尽”而不尽得却是这份浓浓的情,人在千里外,情在送别中。

这滚滚涌动的是诗人的情啊,让我们一起背诵。

(二)、指导写字:

陵、唯

(1)先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然后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2)学生练习写字。

(3)检测生字书写情况,同桌当小老师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

会认字,会写字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获得初步的理解和体验,体验读书的快乐。

四、练测促学

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

检测学生对古诗的掌握程度。

五、拓展延伸

这样的送别诗还有很多,我们再来一起赏析其他的送别诗。

(出示课件)

作业布置:

1.课后继续收集有关送别的古诗来读读。

2.默写古诗两首。

3.预习《送元二使安西》

设计意图:

阅读其他的送别诗,感受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示标

(一)谈话导入:

1.师: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

谁来背一背?

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2.师板书课题。

(20送元二使安西)

(二)出示目标

1:

通过反复诵读古诗,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2:

利用多媒体的画面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二、查学诊断

1、检测读古诗。

指读、开火车读检测学生朗读古诗的情况。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所收集到的,为新课讲送别古诗。

设计意图:

检测预习及作业完成情况授奠定基础。

三、导学施教

(一)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出示课件)

(1)师:

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2)强调题目读法送元二/使安西。

齐读课题。

(3)师:

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

(孟浩然)

(4)师:

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呢?

(课件出示)

(二)诵读,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诗句的字音,读出古诗的节奏。

2、指名读。

指导读出诗句的节奏、停顿。

3、理解诗意。

(1)学生按照上节课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这首古诗。

(2)汇报并交流自学成果。

(出示课件)

(3)诗中写景的诗句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说一说)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中交代了送别的地点(渭城)和出使的地点(安西)。

教师:

这一别,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见啊!

王维是在用什么送别友人呢?

(酒)

一杯酒吗?

(不是)一杯喝完再来一杯。

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也记不清说了多少遍祝福的话。

此次分别,不知何时相见。

千言万语都化在了这一杯酒里。

教师引读!

(三).多诵读,悟诗情

(1)复习诵读方法。

 师:

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大意,接下来请同学自己带上感情,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能背诵的同学就背下来。

 师:

学完古诗,应该做什么呢?

(多诵读,悟诗情)谁还记得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

(小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

(2)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朗读的时候不要影响其他小组。

(3)汇报:

哪个小组愿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

设计意图:

回顾古诗,自读古诗,加深学生对古诗的影响,为古诗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练测促学

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

训练学生理解古诗词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

说说你知道哪些送别的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来给大家背背。

作业布置

1、完成小练习册上的题。

2、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

体会诗人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叙事抒情

借景抒情

依依惜别之情

送元二使安西

写景

送别

依依惜别之情

 

主备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则克台阿西勒学校张婷婷

审核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县三小陈黎明

课题

21搭石

课型

精读

共2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谴、惰、俗”等7个生字。

会写“洪、暴、猛、涨”等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山洪暴发、猛涨、裤子、平稳、平衡、联结、清波荡漾、理所当然、有序、伏下”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4、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重难

教学重点

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教法、学法

讲授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二次备课

一、导入示标

出示事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

看图片中的人们在干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搭石》,看看作者家乡小河里那些不起眼的石头,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

设置悬念,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

 

二、查学诊断

1、出示词语:

组内互相检查,做到人人参与,字字落实。

2、全班汇报,小组赛读,接火车读。

3、自读课文,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相互评价,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调整上课的节奏。

三、导学施教

(一)个性自读,自主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段并写上旁注,说明为什么喜欢。

2、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简单概括)

(二)合作交流,释疑解难。

解决几个问题,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a、“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b、为什么需要搭石?

C、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

1、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相互帮助解决。

(三)、通读课文,理清文章脉落

1、学习第1自然段,明白在没有搭石前人们是怎么做的?

(如果没有溪里的石头,人们出工必须脱鞋挽裤,反复读出脱鞋挽裤)

人们收工就必须——()

人们赶集就必须——()

人们访友就必须——()

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4、一次次的脱鞋挽裤,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四)指导写字

a、自学生字,读准字音,特别注意俗(su)、绰(chuo)、序(xu)的读音。

b、指导写字:

惰衡。

先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然后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c、练习书写生字。

检测生字书写情况,同桌当小老师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

自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带着问题读文,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为做阅读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练测促学

出示课件的动动小脑筋

设计意图:

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节课做准备。

五、拓展延伸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2、说说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3、完成本课生字作业

设计意图:

通过背诵自己喜欢的佳句,使学生感受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熏陶。

第二课时

二次备课

一、导入示标

1、抽读生字。

2、听写部分词语。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引出今天的所学,简单而又直观。

二、查学诊断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好好体会这道风景中所蕴含着的美!

文章共有几个段落?

并说说讲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

回顾课文内容,加深学生映像,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导学施教

深入学习课文

1、请大家自由地读第2-4自然段,读后,用“~~”画出你认为美的“风景”(词语或句子),在一旁写出自己的感受。

四人小组交流汇报。

谁来汇报?

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了美?

“早早”摆好搭石,说明他们,急这为大家做好事,很乐于助人。

1“谴责”是什么意思?

严正申斥、严厉斥责。

2人们为什么会去严厉地斥责那些没摆搭石的人?

③人们谴责,严厉斥责不摆搭石的人,多凶啊,可你却感受到美,这美来自于你认为他们(有爱心、关心别人、无私、助人为乐、为他人着想……)

小结:

他们早早摆搭石,同时谴责没摆搭石的人。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第二自然段中还有让你感受到美的风景画面吗?

谁来读读。

(1)老爷爷,你急着赶路,为什么还要停下脚步呢?

(石头不稳)石头不平稳怕什么,你自己能过就行,赶路要紧啊。

(不行,别人会摔到水里去的。

(2)那你会怎么做?

(找合适的石头搭上)

(3)找到合适的石头,还在上面来回踏了几次,这下满意了吧?

你心里想到了什么?

(大家可以安全过小溪啦。

(4)你也是摆好搭石的老爷爷,你想说什么?

(5)从这几位老爷爷所说的话,我们感受到,他们心里只有(别人),他们一心为(别人着想)。

小结:

搭石,连同那蕴含在搭石上的为他人着想、助人为乐的美,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一起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3、在第三自然段,你们又发现了哪些美丽的风景?

(2)这是多么美的画面啊,我们也一起走走搭石吧。

走搭石有什么诀窍吗?

(3)一个紧跟一个,说明他们走得很有秩序,很有规律。

文中哪个词告诉我们?

(4)搭石,构成了家长的一道风景。

在这段里,你能找到描写家乡自然美景的词语吗?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看着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老师把它变成了一首小诗,大家自由读读看。

指名读。

小结:

搭石,连同那蕴含在搭石上的音乐美、画面美,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我们一起来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4、在走搭石的时候,我们还会看到这样的风景:

(男同学,读)美在于哪个字?

(谦让)

5、我们还会看到这样的风景:

(女同学,读)

(1)美在于哪个字?

(背)

(2)年轻人背了老人过对岸,老人走得急,忘了说声谢谢,你觉得年轻人会生气吗?

(不会)

为什么?

因为——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透过这个“背”字,透过“理所当然”,你看出了乡亲们怎样的优秀品质?

小结:

搭石,连同那蕴含在搭石上的谦让美、尊老美,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我们一起来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6、“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

a、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b.赞颂了搭石什么精神?

联结着乡亲们什么美好的情感?

7、小结:

生活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设计意图:

由于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读文体验,并理解课文内容。

 

四、练测促学

完成小练习册1、2题

设计意图:

积累好词佳句,为写作打基础

五、拓展延伸

1、小练笔:

把你发现的平凡生活中的美的事情或场景写下来。

2、做小练习册

3、预习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设计意图:

小试牛刀,把自己学到的写作方法和好词佳句运用到小练笔中,学以致用。

21搭 石

摆搭石为人着想

走搭石协调有序美

让搭石谦让尊老

 

 

 

 

主备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马青芬

阿勒玛勒镇中学

审核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新源县第三小学

陈黎明

课题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型

新授

共2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科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们高尚的精神品质。

3.感受海峡两地人民的人间真情。

重难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

教学难点

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法、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教材及课件

 

 

 

 

第一课时

二次备课

一、导入示标

猜谜导引

老师有个谜语,请大家猜猜。

谜语:

水里看是一个洞,岸上看是一张弓。

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到河东。

(打一交通设施)

是啊,桥是联系河两边的,其实我们刚才的交流就像已在我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之桥、友谊之桥。

三、揭题

1.教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学生读题,教师引导学生质疑:

(1)生命桥是从哪里到哪里?

(2)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

猜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质疑,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

 

二、查学诊断

1.学生自读课文。

2.反馈:

(1)教师出示词语认读:

步履,间隔,凋零,暂停,身躯,袭击,空旷,辗转,血脉,白血病,骨髓,移植

设计意图:

检验学生是否能够通读课文,使学生能够熟悉课文。

三、导学施教

1、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故事:

请找出是谁需要骨髓,她的现状如何?

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在边上写下自己的体会,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出示句子认读: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学习第2、3自然段

1.教师:

救这个青年容易吗?

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词语。

(“谈何容易、终于”等词语)

2.出示句子:

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

教师:

为什么这么不容易找呢?

从文中找到有关句子。

(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3、写字指导。

9个左右结构的字归一类,范写“暂”。

设计意图:

品鉴关键字,让学生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四、练测促学

完成小练习册基础题部分。

设计意图:

使学生学练一致,巩固知识点。

五、拓展延伸

1、四人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材料,再向班上汇报,畅谈两岸的血脉亲情。

2、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

了解故事的背景,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情感。

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二次备课

一、示标导入

请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教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查学诊断

分小组朗读课文。

三、导学施教

(一)学习第4-6自然段

1.教师: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4—6自然段,把令你感动的句子划下来。

2.学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感动的句子,引导探究。

(课件相机出示重点词句)

3、有感情的朗读令你感动的句子,读时请注意情感真挚,注意重音、语气、语调、语速的把握。

(二)升华情感、体会生命桥的含义

1.经过李博士不分昼夜的奋战,由于台湾青年血浓于水的无私奉献,小钱得救了。

引导学生讨论:

如何理解“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

”这句话。

2.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是他们的爱心给了小钱第二次生命。

(三)总结全文

宝岛台湾与大陆同胞被台湾海峡所隔,但血脉亲情是无法割舍的这种血脉亲情——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设计意图:

让学生多说,多发言,做到了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练测促学

想象:

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

练习学生的说话和写作能力,并联系课文,加强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

请学生分享课前收集的有关爱的诗句或名人名言。

设计意图: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积累好词好句。

作业布置:

1.完成小练习册的题。

2.预习新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等待骨髓捐骨髓

 

大陆小钱台湾青年

 

 

 

 

 

主备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新源县中心小学

王盼

审核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新源县第三小学陈黎明

课题

23*卡罗纳

课型

略读课

1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自学、教师教读的方式认识5个生字。

2.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训练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通过教师引导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的情感。

重难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阅读体会和感受。

教学难点

通过字面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感情。

教法学法

教法:

引导点拨法。

学法:

读议结合法。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示标

(一)突显母爱——情境导入

说说这个人是谁?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说妈妈对你的关爱?

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给你们将一个关于“母爱”的感人故事。

这里面的主人公是谁?

(板书课题:

23.卡罗纳)

(二)教学目标

出示总目标1、2、3.

【设计意图:

让学生联系生活,再现妈妈的关爱、生活的幸福;再通过老师的煽情表述,垫定哀伤基调。

 

二、查学诊断

1.认读屏幕上的5个生字。

(自己组一个词)

2.将生字放在新词中,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3.这些词语中,你有哪个词语不理解吗?

(重点理解“恍然大悟、嚎啕大哭”的意思。

三、导学施教

(一)、走进内心——感受伤痛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近卡罗纳,走进这饱含深情的字里行间。

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

交流感受:

1.默读课文思考:

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失去母亲的卡罗纳内心的悲伤的?

请用“——”画出来。

2.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思考:

大家是怎样关爱卡罗纳的?

用“~~~~”画出来,与本组同学交流你从受到的启发。

(学习方法:

自学小组交流5分钟后展示)

3.学习表现卡罗纳伤心的四句话。

课件出示句子:

①、指名读感受最深的句子。

②、说说你从哪感受到卡罗纳的伤心?

(引导抓住字词理解:

面容灰白、放声大哭、号啕大哭、趴、抱等)

③、渲染气氛,激情引读

1.此时此刻卡罗纳最需要的是什么?

(爱)

2.他得到了那些人的爱?

【设计意图:

用比较经济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感悟句子、体会卡罗纳的伤痛。

渲染气氛,再次营造更深层次的哀伤基调,作第二个铺垫。

(二)、身临其境——体味关爱

过渡:

作者通过描写卡罗纳的神态、动作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卡罗纳失去母爱的那份伤,那份痛!

失去母爱的卡罗纳来到学校得到了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