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 学案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317296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 学案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 学案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 学案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 学案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 学案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 学案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 学案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 学案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 学案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 学案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 学案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 学案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 学案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docx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 学案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 学案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 学案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docx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学案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气温的变化

一、气温的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中测定的气温是离地面1.5米处的温度。

气温的观测项目包括实时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

观测仪器主要有温度计、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等。

这些观测仪器放置在百叶箱中。

1.温度计的放置:

将温度计放置在离地面1.5米处的百叶箱中来测定气温。

2.观测时间:

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在我国一般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进行观测。

二、气温的计算

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时通常使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1.日平均气温:

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

把一天中四次测得的气温值相加,除以4。

2.月平均气温:

将一月中每天的平均气温加起来,除以该月天数。

3.年平均气温:

将一年中各月的平均气温加起来,除以12。

三、气温的变化

午热晨凉,冬寒夏爽,气温在不断变化。

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年变化。

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

概念: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思考:

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为什么出现在午后2时?

因为空气中的热量来自地面,正午过后,太阳高度虽然降低,太阳辐射开始减弱,但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的热量仍然比地面失去的热量多,地面储存的热量继续增多,温度继续升高,地面辐射继续增强,气温也继续上升。

气温升到最高,这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午后2时左右,气温才能达到最高值。

2.气温的年变化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南半球则1月最高,7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则2月最高,8月最低。

一年中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气温的分布

一、等温线

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温线。

二、等温线图的判读

1.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等温线闭合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该地是低温中心;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

三、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纬度因素的影响

低纬地区气温高,高纬地区气温低。

因为随着纬度的升高,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逐渐减少

海陆因素的影响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这是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造成的,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

地形因素

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其他

北半球10℃等温线,在亚洲大陆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拐弯,使得等温线向南凸出,原因是这里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

【技巧突破】气温分布有差异,低纬高来高纬低;陆地海洋有不同,夏季陆高海洋低;地势高低也影响,每千米相差6℃。

例题1(东营)下面是某地区一年的气温变化资料,四位同学根据表中数据分别绘制了该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其中正确的是(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7

9

12

13

19

23

27

27

22

18

13

10

A.AB.BC.CD.D

思路分析:

绘制气温曲线图时应先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12段,逐段标上月份;再绘出纵坐标轴,在左侧按相等的温差标上气温刻度,再将资料中各月的气温数据用点标注出来,再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画一条曲线,即气温年变化曲线。

读图可知,该地的气温1月为7℃,7月为27℃12月为10℃,年变化曲线图D是正确的,故选D。

答案:

D

例题2读某地等温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两点的气温不同

B.B、C两点的气温相同

C.A点形成高温中心,是因为它海拔低

D.A点形成低温中心,是因为它纬度低

思路分析:

由于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相等,相邻的两条等温线温差相同,可判定B、C两点的气温相同,等温线呈闭合曲线的地区,受地形影响,形成暖热或寒冷中心,A点形成低温中心,是因为它海拔高,故选B。

答案:

B

例题3读某地1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1)该地区处在半球(北、南)。

(2)造成南北方向上的气温差异的因素是什么?

(3)A、B均在陆地上,二者在地形地势上有何不同?

假使A地海拔为200米,气温比B地高0.6℃,那么B地海拔应为多少米?

思路分析:

(1)该地区处在北半球,气温向北降低。

(2)造成南北方向上的气温差异的因素是纬度因素。

在北半球,越往北太阳高度角越小,气温越低;越往南太阳高度角越大,气温越高。

(3)A、B均在陆地上,A地的气温比B地的气温高,地势较低,假使A地海拔为200米,气温比B地高0.6℃,那么B地海拔应为300米,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答案:

(1)北;

(2)纬度因素;

(3)A地的气温比B地的气温高,地势较低;300米。

习题指导

题号

考点

老师建议

1

气温的日变化

选做(与例题1类似)

2

气温的日较差

必做(常考知识点)

3

世界气温的分布

必做(自主巩固)

4

气温曲线图的判读

必做(能力提升)

5

气温曲线图的判读

必做(自主巩固)

6

等温线图的判读

选做(与例题2类似)

7

气温曲线图的判读

必做(自主巩固)

8

等温线图的判读

选做(与例题2类似)

9

气温日较差

选做(与例题1类似)

10

等温线图的判读

必做(能力锻炼)

(答题时间:

20分钟)

1.(荆门)下图是某气象观测站一天中四次气温的观测记录,其中能正确反映14时的气温状况的是(  )

A.AB.BC.CD.D

2.(青岛)读某气象站测得该市某日的气温数值图,该日气温的日较差是(  )

A.10℃B.20℃C.38℃D.5℃

3.(绥化)下列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气温大致由高纬向低纬递减

B.气温大致由海洋向陆地递减

C.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D.气温大致由陆地向海洋递减

*4.(武汉)“中考”后武汉地区将酷热难当,如果父母欲带你去旅游避暑,最理想的避暑地点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5.(滨州)读太平洋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中海域的气温空间分布规律是(  )

A.由北向南递减

B.由大洋中心向四周递减

C.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D.由大洋中心向东西两侧递减

*6.下图中的温度数据有两个不正确,请你找出这两个数据的组合(  )

A.28℃和10℃B.16℃和21℃C.10℃和21℃D.16℃和20℃

7.(梧州模拟)读某地各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对该地气温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终年高温B.夏季高温C.终年严寒D.冬暖夏凉

*8.关于等温线的判断,错误的是(  )

A.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B.等温线不会呈封闭状态

C.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D.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9.关于气温日较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早晚气温之差

B.一天中最高与最低气温之差

C.2时与14时气温之差

D.气温记录最高与最低值之差

10.(枣阳市模拟)读图,同纬度 A、B两点,若A点为陆地,B点为海洋,判断图中所表示的是(  )

A.北半球春季B.北半球夏季

C.南半球秋季D.南半球冬季

1.C解析:

比较四个选项可得:

C所示的气温最高,即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

故选C。

2.A解析:

从气温数值图看出,该地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气温约15℃,气温最低值出现在2时,气温约5℃,则该地的气温日较差为10℃,故选A。

3.C解析: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影响气温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故选C。

4.C解析:

从题干中知道,旅游的时间是“中考”后,约在7月份左右,A地7月气温约28℃,B地7月气温约32℃,C地7月气温约20℃,D地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应为热带地区,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5.C解析: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

①从纬度位置看:

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

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

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选项A、B、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

6.C解析:

读图可得,图中每相邻的两条等温线的温差是4℃,图中的10℃和21℃数据错误,应该是12℃和24℃。

故选C。

7.A解析:

从气温曲线图看出,该地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终年高温,应位于热带。

故选A。

8.B解析:

A.等温线密集,说明该地温差大,故不符合题意。

B.等温线会呈封闭状态,故符合题意。

C.等温线稀疏,说明该地温差小,故不符合题意。

D.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解析:

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被称为气温日较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程度。

故选B。

10.B解析:

一般而言,同纬度的陆地与海洋气温不同。

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高;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低。

结合图示得知:

等温线越往北越低,图中同纬度的A、B两点的温度都处于20℃左右,表明这是北半球的夏季;结合选项,故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