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至井冈山高速公路新建工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318429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07 大小:63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和至井冈山高速公路新建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泰和至井冈山高速公路新建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泰和至井冈山高速公路新建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泰和至井冈山高速公路新建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泰和至井冈山高速公路新建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泰和至井冈山高速公路新建工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7页
泰和至井冈山高速公路新建工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7页
泰和至井冈山高速公路新建工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7页
泰和至井冈山高速公路新建工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7页
泰和至井冈山高速公路新建工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7页
泰和至井冈山高速公路新建工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7页
泰和至井冈山高速公路新建工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7页
泰和至井冈山高速公路新建工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7页
泰和至井冈山高速公路新建工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7页
泰和至井冈山高速公路新建工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7页
泰和至井冈山高速公路新建工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7页
泰和至井冈山高速公路新建工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7页
泰和至井冈山高速公路新建工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7页
泰和至井冈山高速公路新建工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7页
泰和至井冈山高速公路新建工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7页
亲,该文档总共10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泰和至井冈山高速公路新建工程.docx

《泰和至井冈山高速公路新建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和至井冈山高速公路新建工程.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泰和至井冈山高速公路新建工程.docx

泰和至井冈山高速公路新建工程

第四部分

表1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江西省泰和至井岗山高速公路工程(B2标段)施工招标文件和有关设计资料等。

(2)建设单位组织的标前会议精神及补遗书、答疑书内容。

(3)交通部及国家有关部委颁发的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及标准、规范、规程等。

(4)对工程所在地的踏勘调查了解到的有关资料。

(5)我公司的综合施工能力、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及资源状况。

(6)GB/T19002-ISO9002:

1994质量标准体系的相关要求。

1.2编制范围

江西省泰和至井冈山高速公路新建工程B2标段(起止里程:

K40+000~K44+000),全长4.0Km范围内的路基、路面底基层、桥梁、隧道、防护及管道预埋工程。

1.3编制原则

(1)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业主对质量、工期、安全目标和技术经济指标的要求。

(2)全面规划,保证重点,统筹安排,精心组织。

(3)按照“精干机构、精兵强将、精良装备”和“安全、优质、快速、高效”的原则进行施工组织安排。

(4)以满足工期要求为核心,以“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为原则,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实现快速均衡生产。

(5)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为指导原则,科学组织,精益求精,争创全段优质工程,实现安全生产。

6、积极稳妥地推行先进的、科学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大力推广应用“四新”成果,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增加科技含量,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施工管理手段。

2工程概况

2.1地理位置

江西省泰和至井冈山高速公路是江西省干线公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往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井冈山的一条快速通道。

起于泰和县南溪乡,与赣粤高速公路的昌傅至泰和段相交汇,途经泰和县的南溪乡、螺溪镇、禾市镇、桥头镇、碧溪乡,井冈山市的拿山乡,终于井冈山市厦坪镇,设连接线茨坪镇。

2.2地形地貌

路线区域内主要发育有三种地貌类型,即构造侵蚀低山地形区,低丘岗阜地形区以及河谷冲洪积盆地地形。

路线总的地势为中间低两头高。

发育的地层结构和岩性特征复杂,揭露的地层有:

寒武系(T)、泥盆系(D)、石炭系(C)、侏罗系(J)、白垩系(K)、第四系中更新统残破积以及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地层。

2.3水文地质与气象

线路区域内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岩溶裂隙水等类型,水量较丰富。

根据分析区内地下水水质较好,人畜均可饮用。

线路所处区域属中亚热带丘陵季风气候,冷热差异较大,雨水充沛,但丰而不均。

年平均降水量为1381~1856.2毫米,年平均气温14.2~19℃,一月平均气温3.2~7℃,七月平均气温23.4~29℃,极端最低气温-11~-5.9℃,极端最高气温34.8-39.5℃,无霜期243天。

2.4地震基本烈度及情况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江西部分)(1990年版),沿线未来50年内地区地震烈度小于Ⅵ度,因此沿线区内构造物设计可不考虑抗震设防。

2.5交通运输、电力及其它条件

泰和至井冈山高速公路走向与319国道走向大至平行,其中有几次交叉。

东接赣粤高速公路昌傅至泰和段、105国道、京九铁路;本项目在井冈山市厦坪镇设置一半定向互通与吉衡支线井冈山至衡阳段炎陵县相接,与湖南在睦村相接。

项目沿线各县市镇均有医院、邮电局。

项目沿线的电力由当地的电网供应。

2.6主要技术指标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计算行车速度:

80公里/小时;

车道数:

双向六车道(2×3);

行车道宽度:

2×2×3.75米;

路基宽度:

24.5米;

桥涵设计荷载:

汽车—超20级,挂车—120;

桥面净宽:

2×12.0米;

2.7主要工程数量

本标段主要构筑物有:

路基土石方1222627m3,(其中:

填方570305m3、挖方652322m3)、大桥(双向)247m/1座、隧道左线长933m/1座、右线长1207m/1座、中桥及分离式立交167m/3座、涵洞994.1m/17座、通道294.51m/8座、防护及排水工程圬工38110m3。

主要工程数量:

详见《主要工程数量表》

 

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线路长度

km

4

2

路基

清理与掘除

清理现场

m2

157163

砍伐树木

14662

挖除树根

14662

路基挖方

挖土方

m3

203972

挖石方

m3

341217

挖除非适用材料

m3

25116

路基填筑

利用土方

m3

179117

利用石方

m3

428951

借土填方

m3

583176

结构物台背回填

m3

14884.82

坡脚至红线处理

m2

29369

软土地基处理

土工格栅

m2

11430

换填普通土

m3

25116

7.5#浆砌片石边沟

m3

12726.4

7.5#浆砌片石护坡

m3

42974

三维网植草护坡

m2

16741

框格护坡

m3

1599

抗滑砼挡土墙

m3

19604

3

路面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150mm)

m2

9526

沥青表面处治

m2

5062

4

桥梁

高架桥(双向)

m/座

247/1

中桥、分离式立交

m/座

167/3

5

涵洞

1-Ф1.5钢筋混凝土圆管涵

m

111.6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m

528.76

钢筋混凝土拱涵

m

648.25

钢筋混凝土盖板通道

m

294.51

6

隧道

m

2140

7

绿化及环境保护

m2

44496

 

3施工总体安排

3.1施工组织机构

本项目中标后将被列为我集团公司重点施工项目,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集团公司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

抽调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和工作能力的专业人员组建精干高效的挥机构,在现场成立中铁十五局集团公司泰井高速公路B2标段项目经理部”。

全面负责本合同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实施。

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1人,副经理1人,总工程师1人,下设工程技术部、质量管理部、安全生产部、物资设备部、计划财务部、环境保护部、综合办公室和中心试验室六部二室。

各部门均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和工作能力的人员组成,并配齐配强桥梁、隧道、道路、测量、机械、质检、试验等专业工程师参与本合同项目的施工。

驻地设在

本合同项目的施工组织机构详见《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3.2施工队伍安排

根据本合同项目的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为确保工期要求,我公司将抽调个专业施工队参与本合同项目的施工,其中2个机械化筑路队,2个桥梁队,2个隧道队,2个综拌合预制队,共计754人。

各队均为专业化施工队伍,并配备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和管理能力的干部担任施工一线的领导,为本合同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基础保证。

各施工队的施工范围、工作内容以及施工布置如下:

机械化筑路一队:

负责本标段碧溪隧道进口端路基土石方、路面底基层、涵洞、挡护及排水工程施工。

驻地设在

机械化筑路二队:

负责本标段碧溪隧道出口端路基土石方、路面底基层、涵洞、挡护及排水工程施工。

驻地设在

隧道工程一队:

负责碧溪隧道进口端左线466.5m、右线603.5m及横通道的施工。

驻地设在

隧道工程二队:

负责碧溪隧道出口端左线466.5m、右线603.5m及横洞施工;驻地设在

桥涵工程一队:

负责碧溪隧道进口端桥梁、涵洞工程施工;驻地设在

桥涵工程二队:

负责碧溪隧道出口端桥梁、涵洞工程施工;驻地设在

拌合预制一队:

负责碧溪隧道进口端路基、桥涵、隧道、挡护及排水工程所需混凝土供应及各种构件的预制生产。

驻地设在

拌合预制二队:

负责碧溪隧道出口端路基、桥涵、隧道、挡护及排水工程所需混凝土供应及各种构件的预制生产。

驻地设在

3.3施工总体目标

3.3.1工期目标

本标段招标文件规定总工期为12个月。

根据制定的施工方案,结合我单位的施工能力,确定工期目标为:

2003年9月20日开工到2004年9月5日竣工,提前15天完成,实际施工工期350天。

主要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如下:

施工准备:

2003年9月20日至2003年9月30日;

基底处理:

2003年9月31日至2003年10月21日;

路基土石方:

2003年9月21日至2004年7月25日;

路面底基层:

2004年6月1日至2004年7月30日;

隧道工程:

2003年10月21日至2004年8月20日;

桥梁下部:

2003年9月21日至2004年2月28日;

预制梁:

桥梁上部:

2004年3月1日至2004年8月20日;

涵洞通道:

2003年9月21日至2004年5月30日;

排水防护:

2004年3月21日至2004年9月10日;

附属收尾:

2004年8月1日至2004年8月30日;

竣工验交:

2004年9月1日至2004年9月5日;

详见《计划进度横道图》和《施工网络图》

3.3.2质量目标

本标段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5%以上,全标段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标准,并配合全路段争创鲁班奖。

3.3.3安全目标

杜绝因工亡人事故、等级火灾事故和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因工重伤率控制在0.6‰以下。

 

4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4.1设备、人员动员周期

充分发挥我公司的人员和设备优势,在接到中标通知书后,迅速组织人员设备进场,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缩短前期准备工作时间,确保按业主要求实现2003年9月25日正式开工。

设备及人员动员上场周期见下表:

设备及人员动员上场周期表

设备

动员周期(天)

人员

动员周期(天)

测量仪器

3

管理人员

1-5

试验仪器

10

测量人员

3

土石方设备

5-10

技术人员

1-10

混凝土设备

15

试验人员

10

桥涵施工设备

10-30

施工人员

3-30

隧道施工设备

10-30

4.2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1)利用我公司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区有多项在建和已完工项目的有利条件,就近用汽车调运设备、人员、材料直接至施工现场。

(2)用于平整场地和修建便道的筑路设备、开工必需的设备材料、活动房、生活设施等用汽车、拖车从捷径公路运至施工现场。

远运的施工机械设备采用火发运至泰和站、汽车运卸至施工现场。

(4)项目经理部有关人员乘坐飞机或指挥车辆先期到达工地,其它人员乘坐火车到泰和站后再用汽车接往施工现场。

(5)所需工程材料全部采用汽车经地方公路和施工便道运至工地仓库和施工现场。

4.3劳动力组织计划

我单位接到中标通知书后,保证在业主规定时间内立即组织项目经理部和各施工队迅速上场,确保在接到中标通知书后在规定时间内所有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全部到场并开工。

上场队伍主要来源于我单位在江西、湖南、福建的各专业施工队,人员不足时可雇佣当地部分剩余劳动力。

根据该工程特点,我单位在本项目拟投入劳动力余人,高峰期达到余人。

具体施工队伍、人员数量及劳力安排详见《拟投入本合同项目的劳动力安排表》和《劳动力动态图》。

拟投入本工程项目的劳动力计划表

单位

数量

工种

 

项目

经理部

机械化筑路一队

机械化筑路二队

桥涵工程一队

桥涵工程二队

隧道工程一队

隧道工程二队

拌合预制一队

拌合预制二队

合计

管理人员

 

技术人员

混凝土工

 

钢筋工

 

桥梁张拉工

 

电焊工

 

电工

 

架子工

 

木工

 

砌石工

 

起重工

 

7

风枪工

 

爆破工

 

司机

修理工

 

试验工

测量工

普工

 

合计

4.4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根据本合同段的工程特点和工期要求,我公司将本着“先进、适用、合理、配套”的原则配置本合同段的机械设备,现有设备大部分能满足要求,少量不足部分新购。

上场机械设备将全部是经过认真维修、保养,完好率达到100%。

根据工程进展按计划日期采用火车、汽车运输进场。

在收到中标通知书后立即做好设备调配进场准备,签订合同后10天内,部分设备先期到达施工现场,进行施工营地、料场等临时工程的修建。

近距离调运的设备采用拖车直接运至工地,需远运的设备采用火车、汽车运至工地。

为便于装卸,配备25t汽车吊2台。

主要施工机械和计划到场日期详见第三篇投标书附表3《拟投入本合同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表》。

4.5材料供应计划

本标段工程物资的采购、供应和管理严格按业主的物资管理办法执行。

根据招标文件规定水泥、钢材、木料从建设单位指定供应单位采购,用汽车运到工地料库。

除规定统一采购或指定采购的材料外,工程所需的其它材料均按ISO9002质量管理程序自行采购、供应和管理。

我公司接到中标通知书后,将尽快组织物资采购人员进行市场调查和采购,确定各种材料的供货地点和运输方式,并保证采购的所有材料质价廉、供应及时。

经过调查了解,拟定的主要材料采购供应安排为:

水泥:

从用汽车直接运至工地,运距约km。

砂:

从通过汽车运到施工现场,运距约km。

碎石:

从运距约为km。

片石:

从通过汽车运输到施工现场,运距约为km。

其它材料在采购直接用汽车运至施工工地。

详见《主要材料供应计划表》

5施工准备

5.1施工布置

结合现场实际及工程分布的情况,本着少占用地、布置简洁合理、满足施工需要的原则进行施工现场布置,施工现场布置详见表4《施工总平面布置》。

5.2临时设施

5.2.1生产及生活房屋

根据本合同段施工现场附近民房分布情况,项目经理部及各施工队驻地的生活房屋尽量租当地民房,不足部分租地自建,因工期不长,采用骨架彩塑钢活动板房,项目经理部修建600㎡,其中:

办公室100㎡,会议室35㎡,文体活动室35㎡,食堂30㎡,试验室120㎡,住房280㎡。

工程队按每人4㎡计,计划修建㎡;生产房屋(修理间、发电房、泵站、工地值班室、压风机房、库房等)及厨房、厕所采用砖木结构,炸药庫采用砖混结构预制板或钢筋砼封顶,共需修建㎡。

驻地房屋尽量集中布置,少占土地;生产、生活场区地面进行硬化并种树植草栽花绿化、美化,垃圾集中处理,驻地设置化粪池,建水冲式厕所,避免人为因素破坏环境。

项目经理部和各队驻地图牌齐全,环境幽雅,体现我集团公司良好的企业形象。

5.2.2施工便道、便桥

从319线新修6.2km道路,新建3座便桥进入碧溪隧道进口端;并利用、改造、拓宽既有乡村道路3.5km,加固便桥2座、新修道路1.5km便桥3座进入碧溪隧道出口端,再从碧溪隧道进出口端沿线路修通至本标段起点和终点施工道路以满足施工机械设备和工程材料进场运输。

施工便道按路基宽6.0m,路面宽5m,15㎝厚泥结石路面,最小曲线半径12m,最大纵坡12%的标准修建。

每500m设会车道,会车道宽7.0m。

便桥按设计荷载为汽-20、挂100的技术标准修建。

5.2.3施工用电

可利用当地既有电源,架设10KV高压线路2.5Km,在隧道进出口端各安装1台800KVA变压器,并修建80m2变配电所,隧道进出口端自备配备一台120KW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以满足施工及生活用电需要。

5.2.4施工用水

本合同段地表及地下水源充足,施工及生活用水可就近解决。

采用挖集水井、建蓄水池、设泵站、铺设管道解决施工及生活用水。

分别在隧道进出口洞顶左右线中间位置修建容量120m3高位蓄水池。

5.2.5临时通讯

本合同段范围内有市话和移动通讯网络覆盖,项目经理部和施工队计划安装10~15门程控电话和2部传真机对外联系,各级主管领导配备移动电话以便于联络,施工现场使用对讲机以解决临时通讯联系。

项目经理部设置信息中心,建立内部网站。

各工程队均配置计算机,同时与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联网,以便及时传递与交流各种数据和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5.2.6砼拌和站

根据结构物的分布,为了确保砼质量,砼采用集中拌制供应,分别在隧道进出口端各设一座生产能力为40m3/h砼拌和站。

以满足本标段砼施工需要。

各拌合场场地均进行硬化处理,面积不小于1500㎡。

采用25cm厚片石和20号混凝土进行场地硬化。

5.2.7预制场

T梁预制场设在K的路基上。

制梁场占地6600㎡,其中预制场4200m㎡,存梁场2400㎡。

本合同段工程开工后,先进行本段路基施工,在开挖至设计路基标高以上500~800mm左右,对场地进行整平,用25㎝厚片石和15㎝厚混凝土进行硬化,作为T梁预制和堆放场地。

5.3技术准备

5.3.1人员配备

根据工程需要,我公司计划抽调有施工经验的高级工程师5名、工程师16名及助理工程师(技术员)20名担负本合同项目的专业技术工作,组成一支与本项目技术工作相适应的技术队伍。

根据各施工队工程任务的划分情况,配齐技术人员的数量,其专业和能力状况要适应工程施工的要求,同时做好技术人员的分工,实行定人、定岗制度、各负其责,以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5.3.2技术资料准备

由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负责,备齐工程所需的图纸和资料,同时组织项目经理部所有技术人员以及各工程队技术主管、专业工程师对设计文件和资料图纸进行会审,搞清设计意图,使每个技术干部都能准确理解设计情况。

复核设计文件和图纸资料时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上报设计、监理工程师解决。

5.3.3技术交底

开工前,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部、队技术室、技术负责人要层层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并编制技术交底书。

5.3.4技术培训

结合该合同段工程项目的技术要求和专业施工技术,对所有上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5.3.5编写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我单位中标后,立即对本合同项目工程和各分项工程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

5.4工程测量

5.4.1接桩、复测

测量人员提前到位,踏勘合同段地形、地物,熟悉、复核定测资料,会同设计单位到现场点交所有测量桩橛。

接桩后,组织得力测量人员,采用LeicaTCR702全站仪等设备,按照定测标准,对设计提交的线路中线控制点、交点桩、转点桩和水准基点等进行同精度复测。

经复测,确认线路测量资料和测量桩橛均准确无误、控制桩橛牢固可靠后,会同监理部门与设计单位办理桩橛交接手续。

5.4.2控制测量

(1)高程控制测量

拟采用LeicaTCR702全站仪,沿线布设贯通全合同段的三等符合水准,为施工放样提供高程基准。

施测后支水准路线分段与设计提交的水准基点闭合,以资检核。

施测时,自合同段起止点,分别向外延伸一个水准基点。

(2)平面控制测量

拟采用Leica530双频GPS卫星定位系统,沿拟建线路,布置连接式狭长“三角锁”形GPS控制网,覆盖整个合同段,并在小安溪大桥两侧布设加密三角网,用于小安溪大桥的施工测量控制。

布网时将线路主要定测控制点纳入GPS控制网中。

在有利时段利用快速静态定位技术施测。

(3)线路中桩、边桩放样测量及纵、横断面测量

拟采用LeicaTCR702全站仪测量线路中桩、边桩及纵、横断面,为确保整个合同段测量精度均匀,施测时利用邻近的控制点作为基准站,为提高可靠性,采用两个基准站、一个流动站的形式施测。

(4)建筑、构筑物施工放样

为保证隧道、桥梁等重要建/构筑物的施工放样精度,施工前,先利用控制网向建/构筑物施工区域加密适量的控制点,确保建/构筑物各部分的相对精度。

(5)测量资料

所有测量记录、计算成果整理成正规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交工程队测量班,据以施工放样。

5.5工地试验

在项目经理部设一个中心试验室,由项目总工程师领导。

配备试验工程师2名,试验员3-4名。

试验室建立后,请当地的国家技术监督局进行计量东坑高架大桥验工作。

试验仪器设备详见第三篇投标书附表表4《拟配备本合同工程主要的材料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表》。

6总体施工方案

6.1路基工程

路基土石方工程采用机械化施工,挖、装、运、平、压机械化作业。

土方施工采用挖掘机、推土机开挖,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装运,平地机、振动压路机整平、碾压。

石方施工采用潜孔钻机、风动凿岩机打眼,梯段松动控制爆破施工,边坡采用光面和预裂爆破技术。

松动爆破后,用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装运,用于路基填筑。

6.2路面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采用厂拌法施工,拌合场设置在砼拌合站位置,拌合设备采用WC300拌合机,自卸汽车运输,平地机摊铺,振动压路机碾压至规定压实度。

6.3桥梁工程

本标段有东坑高架大桥、白马寺中桥、白马寺分离式立交桥、马田中桥,均为钻孔灌注桩,其中东坑高架大桥为30mT梁先简支后连续梁结构,其它为空心板梁。

根据桥梁结构特点及桥位处的工程地质情况,钻孔灌注桩采用冲击钻机和旋转钻机成孔,灌注水下混凝土成桩;墩柱采用半园形钢模施工;盖梁采用托架法施工;桥台肋板、耳墙等采用大块钢模板浇筑砼施工;预应力T型梁、空心板梁在现场预制梁厂预制,公路架桥机、汽车吊架梁。

桥梁桩基、墩身、台身施工中钢筋骨架在钢筋加工厂加工,现场绑扎、汽车吊装。

砼采用拌合楼集中生产,砼输送车运输,砼输送泵浇筑。

6.4隧道工程

本标段碧溪隧道左洞长933m、右洞长1207m,根据碧溪隧道围岩的实际情况,洞口Ⅱ类浅埋段和正洞Ⅲ类围岩段采用上下台阶法施工,Ⅳ类围岩段采用全断面开挖,视围岩情况分别采用两臂钻孔台车或自制钻孔台架配7655型风动凿岩机钻眼,非电毫秒微差雷管起爆,采用光面爆破及预裂爆破技术控制隧道超欠挖。

隧道出碴采用ZLC40B型装载机装碴,15T自卸汽车出碴。

隧道支护根据设计采用管棚、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径向砂浆锚杆、格栅钢支撑、挂网锚喷等措施进行加固支护。

隧道通风采用压入式通风。

隧道衬砌采用全断面液压衬砌台车整体衬砌,拌合站拌合砼、砼由输送车、HDT65A型输送泵输送砼。

洞身采用防水板和无纺土工布组成防水层防水,防水层铺设采用无锚钉铺设技术。

6.5涵洞与通道工程

为保证路基土石方工程施工顺利进行,涵洞、通道及早安排施工。

基坑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放坡开挖,坑底设排水沟、集水井加强排水。

基础、台身采用浆砌块石,砌筑砂浆采用机械拌合。

6.6防护与排水工程

本标段防护工程主要为挡土墙、路肩墙、拱形护坡和骨架方格护坡等,防护工程施工顺序按开挖一段,防护一段,填筑一段,防护一段的原则分段施工。

排水工程施工分别在各路基分段开挖、填筑结束后,再分段进行圬工施工。

根据测量定出路基开挖、填筑边坡线后,优先施作排水和截水沟,按照施工作业队的人员编制,分段进行施工,要在雨季来临前施工结束,尽早形成排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