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圆子教案新教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318442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圆子教案新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圆子教案新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圆子教案新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圆子教案新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圆子教案新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圆子教案新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圆子教案新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圆子教案新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圆子教案新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圆子教案新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圆子教案新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圆子教案新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圆子教案新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圆子教案新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圆子教案新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圆子教案新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圆子教案新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圆子教案新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圆子教案新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圆子教案新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圆子教案新教材.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圆子教案新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圆子教案新教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圆子教案新教材.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圆子教案新教材

2.祖父的园子

课题

祖父的园子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文中的“蚱、晃”等11个会认字,会写“蝴、蚂”等14个会写字;会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园子里有什么,“我”在园子里做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3.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和对祖父的思念。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

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

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文中的“蚱、晃”等11个会认字,会写“蝴、蚂”等14个会写字;会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和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

教具

准备

课件:

萧红及其作品《呼兰河传》简介、词语解释、有关图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7)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简介作者【出示课件2】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

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代表作:

《生死场》《呼兰河传》

2.简介《呼兰河传》【出示课件3】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

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

3.【出示课件4】谈话导入:

为什么萧红对园子如此的念念不忘呢?

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

这节课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一起走近萧红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板书课题:

祖父的园子)学生齐读课题。

 

 

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兰河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新课

教学

( 31 )分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出示课件5】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祖父的园子的?

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

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出示课件6】:

(1)1—3自然段,写记忆中的园子。

(2)4—15自然段,写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

(3)16—17自然段,写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

(4)18—20自然段,写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

(板书:

记忆中的园子——在院子里干活、玩耍——园子里一切都是活的、自由的——玩累入梦)

四、细读课文,初感园子

1.学习课文1—3自然段,了解“我”对园子的印象。

(1)指名读,自由读。

(2)小组交流:

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①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我”说起花园的昆虫,仿佛一个孩子在掰着手指头,给你显示她的富有,那极满足和得意的神态跃然纸上。

当然,拥有这样的花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确实是值得炫耀的,因为这是多么富有童话般色彩的一切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表现了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②“明晃晃”一词,这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

“红的红”“绿的绿”这些词语富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③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老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榆树的活力。

④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

2.有感情地读这几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五、图片展示,欣赏园子

【出示课件7】多媒体出示“祖父的园子图片”,学生用感官来感受园子的热闹和生机勃勃。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既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也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理清文章结构,在读中感悟文章语言的特点。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2 )分钟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0】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家萧红一道欣赏了祖父园子里的美丽风景。

2.请同学们课下搜集和积累“圆滚滚”“明晃晃”这类词语。

积累词语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

春天到了,爷爷把我家院子后面的空地上的杂草bá()掉,用来种菜。

我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还东一脚西一脚地xiā()闹。

几天后,爷爷种的菜发芽了,我和爷爷一起chǎn()地,我往往把菜苗当做野菜gē()掉,把野菜留着。

爷爷浇菜,我拿着水piáo(),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

玩累了,我又缠着爷爷陪我去guàng()街。

二、照样子,写词语。

例:

胖乎乎

圆明白

亮笑热

三、小萧红为我们介绍院子里的景物时,我们可以看出她怎样的神态?

【答案】

一、拔瞎铲割瓢逛

二、圆滚滚明晃晃白花花

亮晶晶笑嘻嘻热乎乎

三、可以看出孩子极满足和得意的神态,显示出她的富有。

(意思对即可)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我”在园子里做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和对祖父的思念。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2)分钟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课文1—3自然段。

2.谈话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了解了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感受到祖父的园子的热闹、生机勃勃,以及作者对园子的满心喜爱之情。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去感受一下“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童年生活的快乐。

 (板书:

热闹生机勃勃满心喜爱)

 

新课

教学

(  34)分钟

二、细读品味,体会文意

(一)走进“园子”,感受童趣。

1.在祖父的园子里,有一位小女孩,她顽皮可爱,读文章4—15自然段,标出她做了哪些趣事,认真体会。

2.小组交流,小组长根据交流情况做好记录。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价,相机引导。

(1)讲解“我”和祖父种小白菜。

【出示课件3】

①“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这些描写准确地表现了种小白菜给“我”带来的乐趣。

②指导朗读,读出“我”的调皮。

(2)讲解“我”帮祖父铲地【出示课件4】

①“我”是怎样铲地的?

(用锄头乱钩一阵,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②指导朗读,表现出铲地给“我”带来的乐趣。

(3)讲解“我”在园子里的玩耍【出示课件5】

①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作者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活泼好动,做事不专一。

感受到园子里的植物和动物给“我”带来极大的快乐。

②指导朗读,读出“我”的活泼好动。

(4)讲解“我”帮祖父浇水【出示课件6】

①同样是浇水,“我”和祖父有什么不同?

(祖父是往菜上浇,“我”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

想象一下,小萧红大喊着“下雨啰!

下雨啰!

”的神情是怎样的?

(激动地、欢快地、开心地、天真烂漫地……)

(3)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我”的动作,神情,在读中表现出“我”的激动、欢快、开心、天真烂漫……读出作者的快乐和顽皮。

(板书:

快乐和顽皮)

(二)走近祖父,感受慈爱。

1.作者在园子里是那样的淘气,那样的调皮,祖父是怎样对待她的,阅读课文5—14自然段,标出有关句段,细读感悟。

2.小组交流,小组长根据交流情况做好记录。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价,相机引导以下问题。

【出示课件9】

(1)从“慢慢”你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祖父对我的耐心和慈爱。

(2)文段描写了祖父的几次笑?

(三次)分别是怎样的笑?

(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你从祖父的笑中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祖父的慈祥、和蔼可亲、疼爱孙女。

(3)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4.在祖父的园子中,“我”爱胡闹,祖父从来不恼,正是有了祖父的慈爱,在他宽容、耐心、呵护下,我才可以纵情地在园子中嬉戏!

这座园子在“我”的眼中、在“我”心里又是怎么样的呢?

(这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

5.教师小结【出示课件10】:

在祖父的园子,慈爱的祖父让“我”自由快乐,对“我”倾注了爱心和耐心,给了“我”心灵的自由。

祖父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我”的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

(三)走进景物,感受童年生活的自由自在。

1.自由读课文16、17自然段,看看能了解到什么?

感受到什么?

2.小组交流,小组长根据交流情况做好记录。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价,相机引导以下问题:

【出示课件11】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好像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1)“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表达效果?

(运用了夸张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太阳光之强,富有童趣。

(2)“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天气非常晴朗,一切都是光明的。

(3)从“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一句中,你感受到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充满活力。

(4)你从这段话感受到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充满光明、健康、漂亮,充满活力。

【出示课件13】

花开了,……太阳也不知道。

(1)“花开了,……都是自由的。

”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

)形象地表现了什么?

(园子里所有的事物都是勃勃生机和美丽无比的。

【出示课件16】

(2)“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一句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3)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

(描写倭瓜上架上房、黄瓜开花结瓜、玉米生长和蝴蝶飞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把自己自由快乐的心情寄托在它们身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自己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

(4)互相交流,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在祖父的园子里,就连动物和植物都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

(5)教师小结:

这些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出来了,在她的心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都是做得了自己的主的,是自由快乐的,不受约束的,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的。

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

这样的感受,当然与作者的自由快乐是分不开的,用自由而富有灵性的心感知到的事物,才会如此无拘无束!

4.指导朗读:

把自己当成园子里的一只蝴蝶、或者一朵花,或者一棵树,来讲述你的快乐和自由吧!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6、17自然段。

)(板书:

快乐和自由)

(四)学习课文18—20自然段。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8—20自然段,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板书:

快乐)

三、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1.【出示课件17】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里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不只是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我”心灵的自由,放飞了“我”的心灵,舒展了“我”的人生。

)(板书:

无穷的乐趣)

2.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

在作者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

所以,作者用一颗真诚的心,用一本《呼兰河传》记录了曾经生活的点点滴滴。

(板书:

眷恋童年怀念祖父)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1.小组交流:

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

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读了课文,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

 

教学中,抓住重点句段,采用质疑提问、感情朗读、想象说话等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还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文中的场景和意境,并把语言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通过学生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

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的习惯。

 

集体交流作者的写作手法,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有助于学生掌握作文技巧。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4 )分钟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

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

2.布置作业:

课后读一读《呼兰河传》,和小伙伴交流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

 

 

板书

内容

 

无穷的乐趣

祖记忆中的园子——热闹生机勃勃满心喜爱

父在院子里干活、玩耍——快乐和顽皮眷恋童年

园园子里一切都是活的、自由的——快乐和自由怀念祖父

子玩累入梦——快乐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黑体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蚌壳(bàng bàn)  樱桃(yīng yīn)  啃吃(kěn kěng)

倭寇(wō wēi)  水瓢(piáo páo)  玩腻(mì nì))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一()花园一()李子树一()大草帽

一()谷穗一()狗尾草一()倭瓜花

一()果园一()白蝴蝶一()大蜻蜓

三、判断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在相应的括号里打“√”。

1.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比喻()夸张()拟人

2.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拟人()夸张()反问

3.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比喻()排比()拟人

4.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带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比喻()夸张()排比

四、阅读《祖父的园子》片段,回答问题。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1)文段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读了这段话,你想说些什么呢?

把它写下来。

(3)仿写一段话。

【答案】

一、蚌壳(bàng)  樱桃(yīng)  啃吃(kěn)

倭寇(wō)  水瓢(piáo)  玩腻(nì))

二、一(个)花园一(棵)李子树一(顶)大草帽

一(个)谷穗一(棵)狗尾草一(朵)倭瓜花

一(个)果园一(只)白蝴蝶一(只)大蜻蜓

三、1.(√)比喻2.(√)反问3.(√)拟人4.(√)排比

四、1.排比

2.童年是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在孩子的眼中,一切是那么美好。

(答案不唯一)

3.树绿了,就像换了新衣似的。

蝉叫了,就像吹起小喇叭似的。

蜻蜓飞来了,就像飞来一架飞机似的。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注重训练学生默读。

根据“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这一要求,引导学生在默读中根据需要搜索信息。

对于这样的长篇,默读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学习方式,最终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中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理解感悟,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阅读的方法,最终达到能自主阅读和理解感悟的目的。

在课堂中,学生运用前面学到的阅读方法深入阅读和感悟,深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多种读书方式穿插进行,在课堂上,学生时而浏览课文,时而默读片段,时而在我的引领下深情朗诵,通过个别读、范读、师生对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把教学推向了高潮。

四、为了将学生引进文学的乐园,在教学中适时插入《呼兰河传》结尾中的章节,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同时也弥补了课文的空白。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

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中没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还是教师引导得较多。

2.课堂容量偏大,个别地方处理得较为仓促。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里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不只是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我”心灵的自由,放飞了“我”的心灵,舒展了“我”的人生。

文章用独特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艳、动感十足的画面。

第一、二自然段是由白的、黄的、大红的、金粉的蝴蝶、金的蜻蜓、绿的蚂蚱、各色鲜艳的花组成的一幅色彩丰富绚丽而富于生气的画。

第十三自然段则是一幅流动的画,“我”看见黄瓜摘来吃,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随着作者文字的描述,一个个画面一一展现,在画面自然转换中,读者能够充分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的嬉戏生活。

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我”跟随祖父做着看似相同实则完全不一样的游戏的内容,祖父是劳作,而“我”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

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

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

“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自由的,祖父没有批评,甚至没有一丝责怪,是完全理解甚至是赞同的。

祖父给予“我”足够的宽松氛围,让“我”自由快乐的,慈爱的祖父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

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我”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

本文善用寄情于景,寄情于物。

如: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

太阳也不知道。

”这段话表面上描写倭瓜上架上房、黄瓜开花结瓜、玉米生长和蝴蝶飞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实际却是作者把自己自由快乐的心情寄托在它们身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自己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寄情言外,清新自然。

作者语言选择很有意思,大量使用短句表达情感。

文中选择短句营造出轻松欢快的氛围,表达了自由快乐的感情,读来流畅自然,轻快灵动,亲切感人。

再则,语言儿童化、口语化,更显童年的稚气和童言的天真无忌。

【作者介绍】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迺莹,曾用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县人。

幼年丧母。

1927年在哈尔滨市第一女中学读书,开始爱好文学和绘画。

1930年,为反对封建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开始过流浪生活。

1933年写了《跋涉》、《旋风》等短篇。

1935年她的代表作中篇小说《生死场》出版,这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

它引起当时文坛的重视,鲁迅为之作序,给予热情鼓励。

1936年去日本养病,写了短篇小说《牛车上》、《家族以外的人》、《孤独的生活》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回国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写了散文集《旷野里的呼喊》。

后应李公朴之邀到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

她于1940年去香港,抱病勤奋写作,完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作品。

1942年因患肺病逝世于香港。

她的作品还有《马伯乐》、《小城三月》,短篇集《牛车上》、《朦胧的期待》等。

1958年出版了《萧红选集》。

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火烧云》是她写的一篇散文。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

《呼兰河传》

  1940年12月20日,萧红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完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作品通过对自己故乡的回忆,以朴素率直、凄婉细腻的笔调,真实而感人地再现了作者童年时代东北农村黑暗、落后、愚昧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人民的束缚和戕害,表达了她对家乡人民苦难境遇的深切同情。

同时,对旧风俗、旧习惯进行了无情地鞭挞。

  《呼兰河传》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是萧红又一部有影响的代表作。

茅盾先生在序言中称“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的完成,标志着萧红文学创作已进入成熟时期。

继《呼兰河传》后,萧红在香港还写出了长篇小说《马伯乐》、小说《后花园》,散文《小城三月》、《北中国》,散文《骨架与灵魂》、《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九一八致弟弟书》等作品。

萧红的文章

呼兰河传(节选)

  除了念诗之外,还很喜欢吃。

  记得大门洞子东边那家是养猪的,一个大猪在前边走,一群小猪跟在后边。

有一天一个小猪掉井了,人们用抬土的筐子把小猪从井吊了上来。

吊上来,那小猪早已死了。

井口旁边围了很多人看热闹,祖父和我也在旁边看热闹。

那小猪一被打上来,祖父就说他要那小猪。

  祖父把那小猪抱到家里,用黄泥裹起来,放在灶坑里烧上了,烧好了给我吃。

  我站在炕沿旁边,那整个的小猪,就摆在我的眼前,祖父把那小猪一撕开,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

  第二次,又有一只鸭子掉井了,祖父也用黄泥包起来,烧上给我吃了。

  在祖父烧的时候,我也帮着忙,帮着祖父搅黄泥,一边喊着,一边叫着,好像拉拉队似的给祖父助兴。

  鸭子比小猪更好吃,那肉是不怎样肥的。

所以我最喜欢吃鸭子。

  我吃,祖父在旁边看着。

祖父不吃。

等我吃完了,祖父才吃。

他说我的牙齿小,怕我咬不动,先让我选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