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逻辑自考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319709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逻辑自考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普通逻辑自考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普通逻辑自考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普通逻辑自考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普通逻辑自考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普通逻辑自考复习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普通逻辑自考复习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普通逻辑自考复习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普通逻辑自考复习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普通逻辑自考复习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普通逻辑自考复习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普通逻辑自考复习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普通逻辑自考复习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普通逻辑自考复习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普通逻辑自考复习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普通逻辑自考复习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普通逻辑自考复习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普通逻辑自考复习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普通逻辑自考复习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逻辑自考复习重点.docx

《普通逻辑自考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逻辑自考复习重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逻辑自考复习重点.docx

普通逻辑自考复习重点

1、逻辑涉及两大类:

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普通逻辑即老式形式逻辑。

2、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朴逻辑办法科学。

3、思维分为三大类:

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普通思维指抽象思维。

4、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感觉器官时在人脑中产生关于事物个别属性反映。

5、知觉是事物在人脑中整体性直接反映。

6、表象是在感觉和知觉基本上形成具备一定概括性感性形象。

7、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思维形式,是思维机构基本构成要素。

8、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思维形式。

它是由概念构成,同步,它又为推理提供了前提和结论。

9、思维有两个基本特性:

概括性和间接性。

10、思维逻辑形式指思维内容各某些联系方式或形式构造,也叫思维形式构造。

11、普通逻辑研究推理,正是要研究从不同推理内容中抽取出来各种共同逻辑形式。

12、思维基本规律有四条: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分理由律。

13、同一律规定:

一种思想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不能把不同思想混为一谈。

16、充分理由律规定:

断定任何一种思想为真,都必要拿出充分理由。

17、普通逻辑是撇开思维详细内容来研究思维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

18、普通逻辑工具性体当前:

它自身不能给人们直接提供各种详细科学知识,但是它可觉得人们进行对的思维,获取新知识,表述论证思想,提供必要逻辑手段和办法。

19、学习普通逻辑意义:

1、有助于人们对的结识事物,获取新知识,2、有助于人们精确地表达思想,严格论证思想,3、有助于人们辨认、驳斥谬误与狡辩,4、有助于人们学习和掌握其她各门科学知识,5、有助于提高人们办事效率。

20、逻辑学有两千近年历史,发源地为古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度、希腊。

古希腊是逻辑学重要诞生地。

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科学归纳法,奠定了归纳逻辑基本,提出三表法(存在和具备表、差别表、限度表),培根后,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继承并发展了培根归纳逻辑,形成五种归纳法(契合法、差别法、契合差别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史称穆勒五法。

17世纪末,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提出用数学办法解决演绎逻辑、把推理变成逻辑演算光辉思想,成为数学逻辑(即当代形式逻辑)奠定人。

第二章:

概念

1、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思维形式。

2、概念形成过程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过程,普通是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办法完毕,最重要是抽象。

3、概念作用:

是思维起点,是人们进行判断和推理基本要素,是思维形式最基本单位,由概念构成判断,由判断构成推理,没有概念,就无法进行思维活动。

借助概念,人们可以从本质上把同类对象联系起来,把不同类对象区别开来。

4、概念作为思维最基本单位,它语言表达形式是语词,语词是概念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意思内容。

5、概念与语词区别:

1、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概念是对客观事物反映,而语词并不是事物反映形式,只用来表达概念,2、任何概念都必要借助于语词来表达,但不是所有语词都能表达概念,3、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语词来表达,4、同一语词在不同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概念。

6、任何反映对象及其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概念均有两个逻辑特性:

内涵和外延。

7、概念内涵:

是反映在概念中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普通也叫概念含义。

8、概念外延:

指具备概念所反映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对象,普通称为概念合用对象。

9、概念内涵外延灵活性指在不同条件下,随着客观事物发展和人们结识深化,概念含义和合用对象是可以变化。

10、任何概念都是拟定性与灵活性统一。

12、单独概念:

是反映独一无二对象概念。

13、普遍概念:

是反映一种以上对象概念。

14、集合概念:

反映集合体概念。

15、非集合概念:

反映非集合体概念。

16、正概念:

反映对象具备某种属性概念。

17、负概念:

反映对象不具备某中属性概念。

19、概念内涵和外延反变关系:

外延越大、内涵越小,外延越小、内涵越多,内涵越少、外延越大,内涵越多、外延越小。

这种反变关系只合用于种属关系(真包括于关系)和属种关系(真包括关系)。

20、概念限制:

是通过增长概念内涵以缩小概念外延来明确概念一种逻辑办法,限制是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

限制概念合用于把普通性概念详细化,使概念更加明确,限制极限是单独概念。

21、概念概括:

是通过减少概念内涵以扩大概念外延来明确概念一种逻辑办法。

22、定义:

是揭示概念内涵逻辑办法,特点是用简朴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某些构成。

23、定义办法:

1、属加种差定义,2、发生定义,3、关系定义,4、功用定义。

24、属加种差定义:

把某一概念放在一种更广泛概念里,然后找出被定义项与其她同级种概念间差别“种差”,最后把邻近属概念与种差概念加在一起,构成定义。

公式:

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概念。

25、发生定义:

通过揭示事物产生或形成过程来给概念下定义办法。

26、关系定义:

通过揭示被定义对象与其她事物关系给概念下定义办法。

27、功用定义:

通过揭示事物功用给概念下定义办法。

28、语词定义:

只对语词意义给以解释,而不一定是对事物本质属性揭示。

分为:

规定语词定义和阐明语词定义。

29、规定语词定义:

当提出一种新语词或在某种特殊意义上使用某些语词时,咱们就应当对它作出规定性解释。

30、阐明性语词定义:

当别人不理解一种语词意义时,咱们就要对已有拟定含义语词给以阐明。

31、定义规则:

1、定义项外延和被定义项外延应是全同,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涉及被定义项,3、定义项中不得涉及含混概念或语词,不得用比喻。

32、定义作用:

1、通过定义,可以把人们对事物结识总结并巩固下来,2、可以明确概念,要检查所使用概念与否明确也要通过定义,3、要把一种概念传达给本来不理解这个概念人,也需要应用定义。

33、划分:

是通过把一种概念所反映对象分为若干小类,来揭示这个概念外延逻辑办法。

划分由两某些构成,一某些是划分母项,另一某些是划分子项,把母项分为若干子项依照,叫划分原则。

34、划分办法:

一次划分、持续划分。

35、一次划分:

是依照划分原则对母项一次划分完毕。

36、持续划分:

是把母项划分为若干子项后,再将子项作为母项继续划分。

37、二分法:

以对象有无某种属性作为划分原则,将一种概念划分为一种正概念和一种负概念,也可一次划分和联系划分。

38、划分规则:

1、划分后各子项外延之和必要与母项外延相等,2、每次划分必要按照同一原则进行,3、划分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

39、划分作用:

1、通过划分,可以扩展、加深对事物结识,2、可以明确概念外延,使人们理解一种概念能合用于哪些对象。

40、分类:

是划分特殊形式,它是依照对象本质属性或特性进行划分,具备较大稳定性。

分为自然分类和辅助分类。

41、自然分类:

依照对象本质属性把对象排列成各类分类。

42、辅助分类:

依照对象某种明显特性把对象排列成各个类,目是为了从被分类其她对象中易于找出某个对象。

43、列举:

是划分一种特殊形式,它与划分区别是,在普通状况下,列举并不规定揭示概念所有外延,是揭示概念一某些外延逻辑办法。

必要遵守两条规则,每一次列举必要按照同一原则进行,列举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

第三章:

判断

(一)

1、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思维形式。

2、判断基本特性:

1、判断均有所必定或有所否定,2、判断均有真假。

3、判断和语句联系:

语句就是判断直接现实,判断是语句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联系形式,判断只有通过语句才干表达。

4、判断和语句区别:

1、判断作为思维形式,是精神形态东西,语句作为语言形式,是物质形态东西,2、任何判断都要用语句表达,但并非任何语句都表达判断,3、同一判断可以用不同语句表达,4、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判断。

5、表达语句判断,称为命题,普通逻辑不研究详细命题,而重要研究命题形式。

6、S、P等称为词项变项,可用品体次项(概念)代入,p、q等称为命题变项,可用品体命题(判断)代入,词项变项和命题变项,统称逻辑变项。

7、给出一种命题,用逻辑变项取代其中详细词项或命题,就得出该命题命题形式,这就是命题形式抽象化,给出一种命题,用品体词项或详细命题分别取代其中所有逻辑变项,就得到一种命题,这就是命题形式详细化,用品体词项或详细命题分别取代这一命题形式中所有逻辑变项,称作该命题形式一种解释。

8、如果一种命题形式在任一解释下都得到真命题,则成永真式,如一种命题形式在任一解释下都得到假命题,则称为矛盾式,如一种命题形式至少有一种解释使它得到真命题,则成为可真式。

9、判断分为简朴判断和复合判断。

简朴判断就是自身中不具有其她判断判断,简朴判断命题形式中,逻辑变项是词项,复合判断就是自身中包具有其她判断判断,复合判断命题形式中,逻辑变项是命题。

10、简朴判断又分为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复合判断又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负判断,此外,根据判断中与否浮现“必然”、“也许”这两个模态词,判断又可分为模态判断和非模态判断。

11、性质判断就是断定对象具备或不具备某种性质判断。

老式逻辑称性质判断为直言判断。

12、性质判断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四某些构成,主项表达所断定对象,谓项表达所断定性质,联项表达性质判断断定自身,即必定或否定,联项分两种,必定联项和否定联项,量项表达主项被断定数量或范畴,量项也分为两种,全称量项和特称量项,全称量项用“所有”表达,特称量项用“有(或有些)”表达。

性质判断命题形式中,主项和谓项分别用词项变项S和P表达。

量项和联项仍用自然语言表达。

13、性质判断按性质划分为:

必定判断和否定判断,必定判断是断定对象具备某性质判断,否定判断是断定对象不具备某种性质判断,否定判断联项为否定联项,鉴别一种判断是必定判断或否定判断,原则只有一种,就是看联项。

14、性质判断按量划分,分为单称判断、全称判断和特称判断,单称判断是断定单个对象具备或不具备某种性质判断,单称判断主项是一种单独概念,单称判断普通不浮现量项,全称判断是断定主项全体都具备或不具备某种性质判断,全称判断主项前面带有全称量项,特称判断是断定主项至少有一种具备或不具备某种性质判断,特称判断主项全面带有特称量项。

16、如果两个性质判断主、谓项均相似,则称这两个判断是同一素材判断,同一素材性质判断之间真假关系,称为对当关系。

18、主项S和谓项P外延间关系,只有5种状况:

(1)S和P全同,

(2)S真包括于P,(3)S真包括P,(4)S和P交叉,(5)S和P全异。

A、E、I、O四种类型判断在上述5种关系下,均有唯一拟定真假。

19、对于对当关系,有两点注意:

1、对当关系成立,是以判断主项非空(即不是空概念)为条件,2、在对当关系中,单称判断不能作全称判断解决。

20、周延性概念:

1、主、谓项周延性,是相对于它们所在判断而言,离开了判断,单纯概念是无所谓周延不周延,2、主、谓项周延性,是相对于判断形式构造而言,不是相对于判断所断定对象自身实际状况而言。

23、关系判断是断定对象之间关系判断,由三某些构成,1、关系者项,表达一定关系承担者概念,也就是关系判断主项,2、关系项,表达关系之间存在关系概念,也就是关系判断谓项,3、量项,表达关系者项数量概念。

24、关系性质:

1、对称性(对称、非对称和反对称),2、传递性(传递、反传递、非传递)。

第四章:

判断

(二)

1、复合判断特点:

、它们是由两个或以上判断构成,即它们基本单位(变项)是判断,构成复合判断判断称作支判断,2、它们支判断通过“联接词”联接,不同联接词显示不同逻辑性质,3、她们真假是由其支判断真假来拟定。

2、联言判断:

就是断定几种事物状况同步存在判断。

逻辑形式是:

p并且q。

其中p、q称作联言支,“并且”表达联接词,用符号“^”表达,读作“合取”,上述形式可写作:

p^q,联言判断支判断至少是两个,也可以是各种。

3、联言判断真假状况是由其联言支真假来拟定。

详细如下图(此表称为真值表):

4、选言判断:

就是断定几种也许事物状况至少有一种存在判断,构成选言判断支判断,称作选言支。

5、选言支之间具备并存关系,指一种选言判断选言支所断定也许事物状况是不排斥,彼此相容,可以同步存在,选言支之间不具备并存关系,就是说一种选言判断选言支所断定也许事物状况是互相排斥,彼此不相容,不可以同步存在。

6、宣言判断种类:

1、相容宣言判断,2、不相容宣言判断。

7、相容宣言判断:

就是断定几种选言支中至少有一种为真且可以同真选言判断,逻辑形式为:

p或者q,其中p、q称作选言支,“或者”表达联结词,用符号“V”表达,读作“析取”,可写作:

pVq。

相容选言判断支判断至少是两个,也可以是更多。

一种相容选言判断真假是由其选言支真假来拟定,任何相容选言判断真假状况都是:

8、不相容选言判断:

就是断定几种选言支中有并且只有一种为真选言判断。

其逻辑特性就在于其选言支之间关系互相排斥,彼此不相容,不可同真,逻辑形式为:

要么p,要么q,其中p、q称作选言支,“要么……要么……”表达联结词,用符号V表达(读作“不相容析取”)可写作:

pVq,不相容选言判断支判断至少有两个,也可以是各种。

一种不相容选言判断真假是由其选言支真假来拟定。

任何不相容选言判断真假状况都是:

·

9、假言判断:

就是断定某一事物状况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种事物状况存在(或不存在)条件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

10、事物之间条件关系:

形式逻辑重要涉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三种条件关系。

11、充分条件:

设定p和q分别为两个事物状况,如果有p,就必然有q,而没有p,与否有q不能拟定,这样,p就是q充分条件。

12、必要条件:

设定p和q分别为两个事物状况,如果没有p,就必然没有q,而有p,却未必有q,这样,p就是q必要条件。

13、充分必要条件:

设定p和q分别为两个事物状况,如果有p,必然有q,如果没有p,必然没有q,这样,p就是q充分必要条件。

14、假言判断种类:

1、充分假言判断,2、必要假言判断,3、充分必要假言判断。

15、充分假言判断:

断定事物状况之间具备充分条件关系假言判断,逻辑形式是:

如果p,那么q,其中p、q分别称作“前件”和“后件”,“如果……那么……表达联结词,用符号“”表达,可写作:

pq,充分假言判断联结词语言表达方式可以是:

“如果……则……”,“有……就……”,“一旦……就……”,“假若……就……”,“哪里……哪里就……”等。

一种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真假,是由其前件和后件真假来拟定。

任何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真假状况是:

16、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断定事物状况之间具备必要条件关系假言判断就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逻辑形式:

只有p,才q,其中p、q分别称作“前件”和“后件”,“只有……才……”表达联结词,用符号“”表达,读作“逆蕴涵”,可写作:

pq,必要假言判断连结词语言表达方式有:

“除非……不……”,“除非……才……”,“不……不……”“没有……没有……”等。

一种必要假言判断真假,是由其前件和后件真假来拟定,任何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真假状况都是:

17、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断定事物状况之间具备充分必要条件关系假言判断就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逻辑形式:

p当且仅当q,其中p、q分别称作“前件”和“后件”,“当且仅当”表达联结词,用符号“”表达,读作“等值”,可写作:

pq,充分必要假言判断连结词语言表达方式有:

“如果……那么……并且只有……才……”,“只有并且仅仅如此,才……”等。

一种充分必要假言判断真假,是由其前件和后件真假来拟定,任何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真假状况都是:

18、负判断:

就与否定某个判断判断,又叫判断否定,负判断是一种复合判断。

逻辑形式:

并非p,其中,p是判断支,“并非”表达联结词,用符号“¬”表达,读作“非”,可写作:

¬p,负判断支判断既可以是简朴判断,又可以是复合判断,还可以是更复杂复合判断,一种负判断真假是由其支判断真假来拟定。

任何负判断真假状况是:

20、复合判断负判断:

否定一种复合判断就构成该复合判断负判断。

(1)“并非(p并且q)”等值于“非p或者非q”。

(2)“并非(p或者q)”等值于“非p并且非q”。

(3)“并非(要么p,要么q)”等值于“(p并且q)或者(非p并且非q)”。

(4)“并非(如果p,那么q)”等值于“p并且非q”。

(5)“并非(只有p,才q)”等值于“非p并且q”。

(6)“并非(p当且仅当q)”等值于“(p并且非q)或者(非p并且q)”。

(7)“并非(并非p)”等值于“p”。

21、模态判断:

断定事物状况必然性或也许性判断,“必然”,“也许”在逻辑上称为模态词,模态判断也包括模态词判断。

22、模态判断种类:

1、或然模态状态,2、必然模态状态。

(1)或然模态状态:

具有“也许”模态词判断是或然模态状态判断,按其对事物状况也许性作出必定还与否定断定,又可将其分为或然必定判断和或然否定判断。

必定逻辑形式:

也许p,普通用“”表达“也许”,写作:

“p”。

或然否定判断逻辑形式:

也许非p,写作:

“¬p”。

(2)必然模态判断:

具有“必然”模态词判断是必然模态判断,可分为必定和否定两种。

必定逻辑形式:

必然p,普通用“”表达必然,可写作:

“p”,否定逻辑形式:

必然非p,写作:

¬p

23、模态判断之间真假关系:

“必然p”,“必然非p”,“也许p”,“也许非p”之间具备一种对当关系。

用模态方阵表达为:

第五章:

普通逻辑基本规律

“pp”

1、普通逻辑基本规律: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分理由律。

2、同一律: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公式表达:

A是A或(读作如果p,那么p)。

A表达任何一种概念,p表达任何一种判断,“A是A”或“pp”,表达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种概念或判断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性,亦即保持拟定性。

3、违背同一律规定所犯逻辑错误:

1、混淆概念,2、偷换概念,3、转移论题,4、偷换论题。

(1)混淆概念:

是无意识违背了同一律规定,把不同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所犯逻辑错误。

(2)偷换概念:

是故意违背同一律规定把不同概念当作同一概念加以使用逻辑错误。

(3)转移论题:

是指无意识地违背同一律规定,使议论离开了论题所犯逻辑错误。

(4)偷换论题:

是故意违背同一律规定用某某些论题来暗中代替所要讨论论题而犯逻辑错误。

4、同一律作用:

1、遵守同一律是对的结识事物必要条件,2、遵守同一律有助于人们对的交流思想,3、遵守和运用同一律,在辩驳谬误和揭露狡辩方面具备重要作用。

5、矛盾律: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用公式表达:

A不是非A,或“¬(p^¬p)”,读作“并非(p并且非p)

6、违背矛盾律规定所产生错误:

犯自相矛盾错误。

7、矛盾律作用:

保证思维具备无矛盾性。

8、排中律: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

用公式表达:

“A或者非A”或“pV¬p”(p或者非p)。

9、违背排中律规定产生逻辑错误:

模棱两可。

10、排中律作用:

在于保证思想明确性。

在论证中,排中律是间接论证逻辑根据。

11、排中律与矛盾律区别:

1、合用范畴不同,2、规定不同,3、逻辑错误不同。

12、充分理由律:

在同一思维和论证过程中,一种思想被拟定为真,总是有充分理由。

表述为:

p真,由于q真,并且由q能推出p。

用公式表达:

[q^(qp)]p。

“p”代表其真实性需要加以拟定判断,称为推断,“q”代表用来拟定“p”真判断,称之为理由。

13、充分理由律逻辑规定重要有两条:

1、理由必要真实,2、理由与推断之间要有逻辑联系。

14、违背充分理由律规定所产生错误:

1、理由虚假,2、推不出。

15、充分理由律作用:

用来保证思维论证性。

第六章:

演绎推理

1、推理:

依照已知判断得到新判断思维形式。

分前提和结论两某些。

前提是推理所根据判断,结论是推理所得到判断。

表达前提与结论关系语句有:

“由于……因此……”,“由于……因而……”,“依照……可知……”,“既然……就……”等。

2、推理种类:

(1)依照推理中前提和结论思维进程不同,可分为:

1、演绎推理(从普通到个别),2、归纳推理(从个别到普通),3、类比推理(从个别(或普通)到个别(或普通))。

(2)依照推理中前提和结论之间与否有蕴涵关系,可分为:

必然性推理(如果前提真,那么结论一定真)和或然性推理(如果前提真,结论仅仅也许真)。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普通是或然性推理。

3、推理有效性:

推理有效或无效,不是就推理内容和意义而言,而是就推理形式构造而言,

因而,推理有效性,也称为形式有效性。

如一种推理形式有效,当且仅当具备推理形式任一推理都不浮现真前提和假结论。

为保证运用推理获得真实结论,必要满足两条:

1、推理有效,2、前提真实。

4、直接推理:

是以一种判断为前提推出结论推理,直接推理前提和结论都是性质判断。

5、对当关系直接推理:

就是根据逻辑方阵,在同一素材各种性质判断之间进行推理。

6、判断变形直接推理:

就是通过变化前提形式从而推出结论直接推理。

1、概念前提质、即把前提联项由必定变为否定,或者由否定变为必定,2、变化前提主、谓项位置,即把前提主项改为谓项,把谓项改为主项。

判断变形直接推理有两种基本形式:

换质法和换位法。

(1)换质法:

通过变化前提质,从而得出结论直接推理办法。

规则:

1、结论和前提不同质,即前提必定,结论与否定,前提与否定,结论必定。

2、结论主项和谓项与前提保持不变,结论谓项是前提谓项矛盾概念。

(2)换位法:

通过互换前提主、谓项位置从而推出结论直接推理办法。

规则:

1、结论和前提质相似,即如果前提必定,则结论也必定,如前提否定,则结论否定,2、结论主项和谓项,分别是前提谓项和主项,3、前提中不周延概念,到结论中不得周延。

推理形式:

SAPPIS,SEPPES,SIPPIS。

O判断不能换位,由于O判断主项是不周延,如果换位,前提中O判断主项作为结论中否定判断谓项就是周延,这样违背了前提中不周延概念到结论中不得周延规则。

(3)换质法与换位法综合运用:

1、先换质,在换位,再持续地换质,换位……直至不能换位,这称为换质位法,2、先换位,再换质,再联系换位、换质……直至不能换位,这称为换位质法。

7、三段论:

是由两个包括着一种共同项性质判断推出一种新性质判断推理,又称直言三段论。

一种三段论是由三个性质判断构成,其中两个是前提,一种是结论,前提和结论主项和谓项。

统称为项,任一三段论中都涉及并且只涉及三个不同项,即同一三段论中每个项都浮现两次,在前提中浮现两次,在结论中不浮现项称为中项,结论主项称为小项,结论谓项称为大项。

包括大项前提称为大前提,包括小项前提称为小前提。

大项用字母P表达,中项用M表达,小项用S表达。

三段论中,单称判断都作全称判断解决。

9、三段论普通规则:

共7条,前5条是基本规则,具备公理意义,后两条是导出规则,可用基本规则证明。

(1)一种对的三段论,有且只有三个不同项。

(2)中项至少要周延一次。

(3)在前提中不周延项,到结论中不得周延。

(4)两个否定前提推不出结论。

(5)如果前提有一否定,则结论否定,如结论否定,则前提有一种否定。

(6)两个特称前提不能推出结论。

(7)如果两个前提中有一种是特称,那么,结论也是特称。

10、三段论格:

就是由中项在前提中不同位置所构成三段不同形式。

在大、小前提中,中项可以分别是主项或谓项,这样,中项在前提中位置共有4种不同状况,相应,三段论共有四个格。

(1)第一格:

中项(用M表达)分别是大前提主项和小前提谓项,其构造:

第一格规则:

(1)小前提须是必定。

典型格

(2)大前提须是全称

(2)第二格:

中项分别是大、小前提谓项,其构造:

第二格规则:

(1)前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