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20284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政.docx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政.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政.docx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政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当今社会上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经济按自己的轨迹运行,无需哲学的指导”。

下列对经济学家是否有世界观的判断认识正确的是

A.没有,世界观就是哲学,经济学家不是哲学家

B.没有,经济学家没有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有,经济学家的世界观都是不自觉的状态

D.有,世界观人人都有,经济学家也有自己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答案】D

【解析】世界观人人都有,经济学家也有世界观,A、B项错误;经济学家的世界观都是不自觉的状态说法绝对,C项不选;世界观人人都有,经济学家也有自己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D项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

2.下列说法不属于世界观的是

A.人能够认识世界

B.太阳东起西落

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D.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答案】B

【解析】本题是一道反向选择题,要求选择不属于世界观的选项。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能够认识世界”是人们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看法,属于世界观,A项不选;“太阳东起西落”是人们对自然界中的太阳的看法,不是对整个世界的看法,不属于世界观,B项应选;“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C、D项属于世界观,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点睛】世界观是阐释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状态,即是什么,世界是怎么样的,重点谈对世界的认识。

方法论是阐释人们对待事物的方法和态度、即怎么看,怎么做,重点谈方法。

3.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下列内容属于方法论的是

A.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D.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ABD都是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都是世界观,均应排除;C正确且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

本题考查世界观和方法论。

4.关于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②哲学就是世界观

③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①正确;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就是世界观”观点错误,②不选;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并不是,③混淆了世界观与哲学的概念,不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正确,④应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5.下列关于哲学的认识,正确的是

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B.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

C.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世界观并不是人人具有,只有哲学家才有世界观

【答案】C

【解析】哲学不一定都是科学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缩小了哲学的外延,A项不选;哲学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不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B项错误;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C项正确;世界观人人都有,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C。

【点睛】哲学有正误之分,不要认为凡哲学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被认为是最正确的哲学,但也不能认为它达到了哲学发展的顶峰,它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6.爱因斯坦说:

“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

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

”这句话说明

①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③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④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D

【解析】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观点错误,①不选;世界决定方法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选;“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这体现了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③正确;“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这体现了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

【点睛】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7.“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的根本分歧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C.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

D.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答案】B

【解析】“没有景物,何来感情”强调了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观点,“没有感情,何事景物”强调了意识决定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两者的根本分歧是“感情”和“景物”,即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B项正确;A、C、D项描述的不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不选。

故本题答案应为B。

8.IMO(国际流星组织)发布的流星年历详细列出了流星雨出现的时间、辐射点、亮度指标等。

人类对天文现象的预报反映了哲学基本问题上的

A.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B.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问题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问题

【答案】A

【解析】人类对天文现象能够进行预报,这说明人的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这体现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反映了哲学基本问题上的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A项正确;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问题均不是材料所反映的,B、C、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点睛】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也叫统一性)是指思维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

如果认为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存在(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这种观点被称为可知论,如果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这种观点被称为不可知论。

9.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正确的是(  )

①都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②都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③对物质概念的理解是相同的 

④都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指导意义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都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它们在基本观点上都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都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指导意义,①④正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并没有做到这一点,②不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反映的客观实在,三者对物质概念的理解不是相同的,③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10.新华网最近刊文称,“人生必须放下四样东西”。

其中,具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的观点是

①放下烦恼:

快乐其实很简单

②放下狭隘:

心宽,天地自然宽

③放下懒惰:

奋斗改变命运

④放下压力:

累不累取决于心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快乐其实很简单”观点没有体现主观唯心主义思想,①不选;“心宽,天地自然宽”认为“心”决定了“天地”,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体现,②应选;“奋斗改变命运”没有体现主观唯心主义思想,③不选;“累不累取决于心态”认为“心态”决定了“累不累”,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思想,④应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

【点睛】如何判断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

凡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凡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天道)的外化和表现的观点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11.“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

”这是斯蒂芬•霍金在他的《大设计》一书中提出的观点。

从世界观上看,与该观点一致的有

①赫拉克拉特:

世界是由一团火组成的 

②康德:

人是万物的尺度 

③黑格尔:

整个世界都是“绝对观念”的产物

④泰勒斯:

世界由水构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材料中“上帝没有位置”是说上帝创世说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是唯物主义观点的体现。

“世界是由一团火组成的”“世界由水构成”都体现了唯物主义观点,与材料中的观点相一致,①④正确;“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材料中观点不一致,②不选;“整个世界都是‘绝对观念’的产物”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与材料中观点不一致,③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12.一提起哲学就少不了“两个对子”,它们是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③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④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指的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①②正确;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不是指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③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点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具有从属的意义,故哲学的基本派别应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3.列宁曾经指出:

“聪明的唯心论比愚蠢的唯物论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论。

聪明的唯心论即辩证的,愚蠢的唯物论即绝对的,不发展的。

”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有

①旧唯物主义具有局限性,唯心主义对认识世界更具有推动作用 

②谬误中渗透着真理的成分,唯心主义比旧唯物主义更科学 

③聪明的唯心论坚持了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④聪明的唯物论指的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的唯物主义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答案】D

【解析】“唯心主义对认识世界更具有推动作用”观点错误,①不选;谬误中不包含真理的成分,唯心主义比旧唯物主义更科学的观点也不正确,②不选;聪明的唯心论是指它坚持了辩证法观点,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③正确;聪明的唯物论指的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的唯物主义,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

14.19世纪4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在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中逐渐成熟起来,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突出的表现是英国的宪章运动、德国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和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适应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斗争需要而产生的。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A.使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B.有其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C.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使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观点夸大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A项不选;材料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B项不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适应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斗争需要而产生的”,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并没有说明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项不选,D项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

15.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其产生具有必然性,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②细胞学说等三大发现及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从哲学上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辩证性质的条件已经成熟 

③全盘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④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部分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答案】A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必然性,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①正确;细胞学说等三大发现及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从哲学上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辩证性质的条件已经成熟,②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全盘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只是吸收了二者的“合理内核”,③不选;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部分并不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条件的角度来分析的,④不符设问要求,故本题答案应为A。

16.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最科学、最完整、最严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下列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完整性的选项是

A.以新的实践观为基础

B.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C.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D.建立了百科全书式的完备的知识体系

【答案】C

【解析】“以新的实践观为基础”并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性,A项不选;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并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性,B项不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哲学在历史观上是唯心的,这导致了唯物主义的不完整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性,C项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并不是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

17.新修改的党章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

A.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B.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答案】A

考点:

本题考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18.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①某城市新开通的地铁二号线 

②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 

③价值规律

④某学校制定的《2017-2022学校发展五年规划》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新开通的地铁线已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属于物质范畴,①正确;美国的亚洲再平衡战略、某校的五年规划均是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并为人的意识所左右,不属于物质范畴,属于意识范畴,②④不选;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属于物质范畴,③应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19.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下面对物质的这一定义理解正确的是

①物质具有客观性 

②物质具有可知性 

③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④物质是具体事物的总和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解析】“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体现了物质具有客观性,①正确;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体现了物质具有可知性,②正确;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征,③错误;物质并不是具体事物的总和,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A。

20.201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7年经济工作。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会议明确,2017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会议要求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①会改变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②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要尊重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④否定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人类社会是物质的,这点无法改变,①错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基于原有的农业供给侧结构不合理,是在承认原有供给侧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这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②正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基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进行的改革,这体现了对人类社会物质性的尊重,③正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是否定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而是体现和尊重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21.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因势而建,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

其造园准则运用的哲学思维有

①通过人类活动改造自然环境,使之适应建筑艺术发展的需要

②取各种建筑艺术的优势,在园林设计中实现各类艺术的融合

③以客观自然环境为基础进行园林设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④尊重自然规律、建筑规律,将艺术融入自然和人文景观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D

【解析】改造自然环境并不是为适应建筑艺术发展的需要,而是为了适应实践的需要,①不选;“在园林设计中实现各类艺术的融合”并不属于哲学思维,②不符设问要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以客观自然环境为基础进行园林设计,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③正确;“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尊重自然规律、建筑规律,将艺术融入自然和人文景观,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

22.康德在其撰写的《宇宙发展史概论》中指出:

“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

这一观点

A.否认了意识现象的存在,陷入了“一元论”的泥潭

B.承认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

C.认为意识能够创造物质,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D.否认了自然界的物质性,把宇宙看成是意识的产物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观点并没有否认意识现象的存在,A项不选;“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这一观点承认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B项正确;这一观点是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并不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C项不选;这一观点并没有否认自然界的物质性,把宇宙看成是意识的产物,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23.“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句诗不仅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说明

A.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B.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主体

C.城市是社会运动的主体

D.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答案】A

.....................

【点睛】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则会导致唯心主义。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

24.下列观点正确反映运动和静止关系的是

A.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B.江河竞注而不流

C.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

D.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答案】D

【解析】“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否认了相对静止,没有正确反映运动和静止的关系,A项不选;“江河竞注而不流”否定了运动,没有正确反映运动和静止的关系,B项不选;“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是脱离物质谈运动,它没有正确反映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与运动和静止关系无关,C项不选;“静即含动,动不舍静”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对运动和静止关系的正确反映,D项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

【点睛】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5.“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这句话并没有表明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A项不选;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B项错误;“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率皆有法”是说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并没有强调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C项不选,D项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据新华社报道,2017年9月19日,墨西哥中部莫雷洛斯州发生7.1级地震,目前已造成至少273人死亡。

面对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损失,人们议论纷纷:

第一种人认为,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第二种人认为,天灾已成定局,过一天算一天吧;第三种人认为,天灾不可避免,但事在人为,我们应该把损失降到最低。

(1)哲学的基本派别是什么,二者的观点分歧是围绕着什么问题展开的?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上述三种人分别属于什么哲学基本派别?

其根本观点各是什么?

【答案】

(1)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二者是围绕着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2)①第一种人认为“天命不可违”,属于唯心主义派别;

第二种人认识到“天灾已成定局”,但消极等待,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第三种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方向。

因此第二种和第三种均属于唯物主义派别。

【如果学生答出的是哲学基本派别的具体形态,可酌情给分2分。

②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解析】本题以墨西哥地震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

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者的根本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原问题展开的。

(2)回答本题,考生可从三者观点分别属于唯心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派别进行分析说明。

三者的根本观点考生可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角度进行回答。

 

27.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结合材料,试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分析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正确性。

【答案】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科学发展观正确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②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科学发展观是贯穿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统领社会和经济发展全局,才能推动社会变革,推动时代的步伐。

【解析】本题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

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考生可从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