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3568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docx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docx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化学试题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95℃纯水的 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

B. pH=3的醋酸溶液,稀释至 10 倍后 pH=4

C. 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

D. pH 均为3且体积相等的醋酸和盐酸分别与足量Zn反应,醋酸产生的H2多

【答案】D

【解析】A.虽然95℃纯水的pH<7,但纯水中氢离子浓度仍然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所以溶液呈中性,选项A错误;B.醋酸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促进其电离,所以常温下,pH=3的醋酸溶液,稀释至10倍体积后pH<4,选项B错误;C.醋酸是弱酸,还有很多的H+没有电离出来,故 pH=3的醋酸溶液醋酸的浓度大于10-3mol·L-1,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的浓度等于10-3mol·L-1,所以醋酸过量,溶液显酸性,选项C错误;D.pH 均为 3的盐酸和醋酸,醋酸浓度盐酸的大,分别与足量 Zn 反应,醋酸产生的 H2 多,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2.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 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为2Cl- -2e- ══Cl2↑

B. 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

O2 +2H2O+4e-══4OH-

C. 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为Cu-2e-══Cu2+

D. 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Fe-2e- ══Fe2+

【答案】A

【解析】A、电解池中,阳极不是活性电极时,在该极上放电的是溶液中活泼的阴离子即氯离子失电子的反应2Cl﹣﹣2e﹣═Cl2↑,故A正确;

B、氢氧燃料电池中负极放电的一定是燃料,即在负极上是氢气放电,故B错误;

C、粗铜精炼时,阴极(和电源的负极相连)是纯铜,粗铜作阳极(和电源的正极相连),故C错误;

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发生的是氧气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电极反应知识,难度不大,可以根据已有知识进行解答.

3.

下面说法中,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

①NaHCO3做发酵粉时加入柠檬酸后效果更好  ②FeCl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

③实验室配制AlCl3溶液,先把它溶解在盐酸中,而后加水稀释  ④NH4F溶液不能保存在玻璃试剂瓶中

⑤实验室盛放Na2CO3、Na2SiO3 等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橡皮塞 ⑥在NH4Cl或AlCl3 溶液中加入镁条会产生气泡

⑦Na2S溶液和AlCl3溶液反应得不到Al2S3    ⑧室温下NaHCO3饱和溶液pH约为8.4

⑨0.1mol/LAlCl3溶液中c(Al3+)<0.1mol/L

A. ②⑧

B. ①②

C. ④⑧

D. 全有关

【答案】B

【解析】①由于NaHCO3与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与盐类水解无关;②因为2Fe3++Fe

3Fe2+,可以防止FeCl2被氧化变质,与盐类水解无关;③盐酸可以抑制AlCl3水解,防止溶液变浑浊;④NH4F的水解产物氢氟酸可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发生反应;⑤Na2CO3、Na2SiO3的水解产物氢氧化钠可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发生反应,产生的硅酸钠溶液可将试剂瓶与玻璃塞粘住;⑥NH4Cl或AlCl3水解产生盐酸,盐酸与镁条发生反应而产生气泡;⑦Na2S与AlCl3水解互促至水解完全,所以反应得不到Al2S3;⑧NaHCO3水解使溶液显碱性;⑨Al3+水解消耗而减少。

故选B。

4.

对某一可逆反应:

A+B 

2C达到化学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加A的量,化学平衡向右移动

B. 温度升高,化学平衡一定会发生移动

C. 增大压强,缩小容器体积,化学平衡不移动

D. 添加MnO2,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答案】B

【解析】A. 没有说明A的状态,若A为固体或纯液体,则增加A的量,浓度不变,化学平衡不移动,选项A错误; B. 所有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若温度升高,化学平衡一定会发生移动,选项B正确;C. 反应A+B 

2C中各物质的状态未知,无法确定反应是否为气体体积变化的反应,若体积有变化,则增大压强,缩小容器体积,化学平衡会移动,选项C错误;D. 添加MnO2,MnO2不一定是催化剂,则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加快,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5.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①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②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③一定温度下,反应MgCl2(l)══Mg(l)+Cl2(g)的ΔH>0、ΔS>0

④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

【答案】D

【解析】①反应NH3(g)+HCl(g)=NH4Cl(s)的△S<0,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H-T•△S<0,则△H<0,故①错误;②反应CaCO3(s)=CaO(s)+CO2(g) 中有气体生成,△S>0,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则△H-T•△S>0,说明该反应的ΔH>0,故②错误;③反应MgCl2(l)===Mg(l)+Cl2(g)中有气体生成,△S>0,一般而言,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ΔH>0,故③正确;④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的△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则△H-T•△S>0,则该反应的ΔH>0,故④正确;故选D。

6.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

A. H2O+H2O

H3O++OH-

B. HCO3-+OH-

 H2O+CO32-

C. CH3COOH+H2O

CH3COO- +H3O+

D. CO32-+H2O

 HCO3-+OH-

【答案】D

【解析】A、H2O+H2O

H3O++OH-是水的电离,选项A错误;B、HCO3-+OH-

 H2O+CO32-是HCO3-和OH-发生反应,不是水解,水解一定有水参加反应,选项B错误;C、CH3COOH+H2O

CH3COO- +H3O+是CH3COOH的电离,不是水解,选项C错误;D、CO32-+H2O

 HCO3-+OH-是CO32-的第一步水解,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7.

在下列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常温下水电离的c(H+)为1×10﹣12mol/L的溶液中:

Fe2+、Na+、SO42-、NO3-

B. 滴加石蕊后呈蓝色的溶液中:

K+、AlO2-、Cl-、HCO3-

C. 含有大量HCO3﹣的澄清透明溶液中:

K+、Al3+、SO42-、Na+

D. 常温下c(OH﹣)/c(H+)=1014的溶液中:

K+、Ba2+、Cl-、Br-

【答案】D

【解析】A、水电离出c(H+)=10-12<10-7mol·L-1,溶质对水的电离是抑制,溶质可能是酸,也可能是碱,在酸中NO3-具有强氧化性,能把Fe2+氧化成Fe3+,在碱中Fe2+和OH-生成Fe(OH)2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B、滴加石蕊后溶液呈蓝色,说明溶液显碱性,HCO3-和OH-不能大量共存,且HCO3-和AlO2-发生反应生成Al(OH)3↓和CO32-,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C、Al3+和HCO3-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D、该溶液显碱性,这些离子能够大量共存,故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限制条件下离子共存,需要根据限制条件,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如D选项,c(OH-)>c(H+),说明溶液显碱性,然后根据是否发生反应,进行判断,特别强调的是AlO2-和HCO3-不能大量共存,是因为HCO3-电离出H+能力强于Al(OH)3,发生H2O+AlO2-+HCO3-=Al(OH)3↓+CO32-。

8.

某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 =10-12。

该温度下,将pH=4的H2SO4溶液与pH=9的NaOH溶液混合并保持恒温,欲使混合溶液的pH=7,则稀硫酸与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     )

A. 1:

10

B. 11:

9

C. 10:

11

D. 9:

1

【答案】D

【解析】当混合溶液的pH=7时,混合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10−1210−710-1210-7=10-5 mol/L,设硫酸的体积为X,氢氧化钠的体积为Y;两种溶液混合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10−3×Y−10−4×XX+Y10-3×Y-10-4×XX+Ymol/L=10-5 mol/L,所以X︰Y=9︰1,故答案为D。

9.

常温下,pH均为9的NaOH和CH3COONa两种溶液中,设由水电离产生的OH-浓度为Amol·L-1和Bmol·L-1,则A与B的关系是(    )

A. A=10-4B

B. A>B

C. B=10-4A

D. A=B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含有弱根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pH=9的氢氧化钠和醋酸钠,醋酸钠促进水电离,氢氧化钠抑制水电离,NaOH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OH-)=c(H+)=10-9 mol/L,醋酸钠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OH-)=

=10-14/10-9Lmol/L=10-5mol/L,所以A=10-4B,故选A。

【考点定位】考查水的电离

【名师点睛】明确哪些物质促进水电离、哪些物质抑制水电离是解本题关键,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含有弱根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pH=9的氢氧化钠和醋酸钠,醋酸钠促进水电离,氢氧化钠抑制水电离,NaOH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OH-)=c(H+),醋酸钠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OH-)=

;据此判断。

10.

常温下,有①Na2CO3溶液 ②CH3COONa溶液  ③NaOH溶液  ④CH3COONH4溶液各25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l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四种溶液的pH大小顺序是③>②>①>④

B. 若分别加入25mL0.1mol/L的盐酸充分反应后,pH最大的是①

C. 若将四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④

D. 升高温度,③溶液的pH不变

【答案】B

【解析】A.Na2CO3、CH3COONa水解产生OH-且水解程度:

Na2CO3>CH3COONa,NaOH完全电离出OH-,CH3COONH4中CH3COO-和NH+4NH4+水解程度相同而使溶液呈中性,所以四种溶液的pH大小顺序是③>①>②>④,故A错误;B. 四种溶液分别恰好发生反应:

Na2CO3+HCl

NaCl+NaHCO3,CH3COONa+HCl

CH3COOH+NaCl,NaOH+HCl

NaCl+H2O,CH3COONH4+HCl

CH3COOH+NH4Cl,NaCl对溶液酸碱性无影响,NaHCO3水解使溶液呈碱性,CH3COOH少量电离产生H+,NH4Cl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所以pH最大的是①,故B正确;C.①②③的pH随着稀释而减小,同时稀释促进水解,①②pH变化比③小,④的pH不受稀释影响,所以pH变化最大的是③,故C错误;D. c(H+)= Kwc(OH−) Kwc(OH-),升高温度,Kw增大,c(H+)增大,③溶液的pH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由于酸性:

HCO3-

Na2CO3>CH3COONa。

在稀释过程中,由于c(OH-)减小,①②③的pH随着减小。

同时稀释盐类水解平衡右移,①②pH变化比③小。

11.

在0.1mol·L-1 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

CH3COOH

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入少量0.1mol·L-1 HCl溶液,溶液中c(H+)不变

B. 加入水稀释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都减小

C. 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变大

D. 加入少量NaOH固体,促进了醋酸的电离,溶液中c(CH3COO-)c(CH3COOH)c(CH3COO-)c(CH3COOH)变大

【答案】D

【解析】A、氯化氢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则向醋酸中加入等浓度的盐酸,溶液中c(H+)增大,抑制醋酸电离,选项A错误;B、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H+)、c(CH3COO-)减小,c(OH-)增大,选项B错误;C、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c(CH3COO-)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选项C错误;D、加入少量NaOH固体,促进了醋酸的电离,溶液中n(CH3COO-)增大,n(CH3COOH)减小,溶液中c(CH3COO-)c(CH3COOH)c(CH3COO-)c(CH3COOH)变大,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2.

在一个不导热的密闭反应器中,只发生两个反应:

A(g)+B(g) 

2C(g)  ΔH<0;X(g)+3Y(g) 

2Z(g)  ΔH>0,且达到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等压时,通入惰性气体,C的物质的量增大

B. 等压时,通入X气体,反应器中温度不变

C. 等容时,通入惰性气体,各反应速率不变

D. 等容时,通入X气体,Y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等压时,通入惰性气体,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1不移动,平衡2向左移动,该反应逆反应为放热反应,相当于给体系加热,平衡1向左移动,C的物质的量减小;B、等压时,通入X气体,平衡发生移动,一定有能量变化;C、等容时,通入惰性气体,反应气体浓度不变,没有影响;D、等容时,通入X气体,平衡右移,Y的浓度减小。

考点:

考查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

13.

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

2Z(g)Δ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min

2

4

7

9

n(Y)/mol

0.12

0.11

0.10

0.10

A. 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

B. 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ν(逆)>ν(正)

C. 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molZ,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增大

D. 0~2min的平均速率ν(Z)=2.0×10﹣3mol•L﹣1•min﹣1

【答案】A

【解析】                        X(g)+Y(g) 

2Z(g)

起始(mol·L-1)0.016   0.016        0

变化:

                    0.006      0.006          0.012

平衡:

                    0.01    0.01        0.012     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K=c2(Z)/[c(X)×c(Y)]=0.0122/(0.01×0.01)=1.44,故正确;B、没有达到平衡前,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即v(正)>v(逆),故错误;C、在通入Z,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当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相等,平衡不移动,故错误;D、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v(Y)=(0.16-0.12)/(10×2)mol/(L·min)=0.002mol/(L·min),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Z)=2v(Y)=0.004mol/(L·min),故错误。

14.

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其总反应为Fe+Ni2O3+3H2O

Fe(OH)2+2Ni(OH)2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

B. 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 ══Fe(OH)2

C. 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

D. 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 ══Ni2O3+3H2O

【答案】C

【解析】A项,根据电池总反应,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Fe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Fe为负极;Ni2O3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Ni2O3为正极,正确;B项,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e- +2OH- =Fe(OH)2,正确;C项,电池充电时的反应为Fe(OH)2+2Ni(OH)2=Fe+Ni2O3+3H2O,阴极电极反应为Fe(OH)2+2e- =Fe+2OH- ,阴极附近碱性增强,pH增大,错误;D项,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正确;答案选C。

点睛:

二次电池放电时为原电池原理,充电时为电解原理。

充电时的阴极反应为放电时负极反应的逆过程,充电时的阳极反应为放电时正极反应的逆过程。

15.

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42-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

B. 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

C. 负极反应为2H2O—4e-=O2 +4H+ ,负极区溶液pH降低

D. 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的O2生成

【答案】B

【解析】        A.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则,在电解池中阴离子会向正电荷较多的阳极区定向移动,因此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42-离子向正极迁移;在正极区带负电荷的OH-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放电,由于破坏了附近的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中c(H+)>c(OH-),所以正极区溶液酸性增强,溶液的pH减小,故A错误;B.阳极区氢氧根放电,溶液中产生硫酸,阴极区氢离子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而放电,破坏了附近的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中c(OH-)>c(H+),所以产生氢氧化钠,因此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故B正确;C.负极区氢离子得到电子,使溶液中c(H+)增大,所以负极区溶液pH升高,故C错误;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根据整个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可知反应产生氧气的物质的量是n(O2)=1mol÷4=0.25mol,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电极判断、电极反应式书写、电极产物判断与计算等。

电化学是历年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考查的内容为:

提供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判断能否形成原电池,原电池电极名称判断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提供反应方程式设计原电池、电解池(包括电镀池、精炼池),根据电解时电极质量或溶液pH的变化判断电极材料或电解质种类,电解产物的判断和计算,结合图像考查电极质量或电解质溶液质量分数的变化。

16.

现有两正盐的稀溶液,分别是amol·L-1NaX溶液和bmol·L-1NaY溶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a>b,测得c(X-)=c(Y-),可推出溶液中的c(HX)>c(HY)

B. 若a>b,测得c(X-)=c(Y-),可推出溶液中的c(HX)=c(HY)

C. 若a=b,且pH(NaX)>pH(NaY),则相同浓度时,酸性HX

D. 若a=b,并测得a=c(X-)=c(Y-)+c(HY),则HX是强酸,HY是弱酸

【答案】B

【解析】当两溶液浓度不同时,得到的两种阴离子的浓度相等,则说明原浓度大的溶液中阴离子的水解程度大,即X-的水解程度大,则水解生成的HX的浓度也大;当两溶液的浓度相等时,溶液的pH越大,说明阴离子的水解程度越强,对应酸的酸性越弱,即HX的酸性更弱;a=c(X-)说明X-没有发生水解,则HX为强酸,NaY溶液中有HY,则说明Y-发生了水解,HY为弱酸。

17.

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

[已知N2(g)+3H2(g)

2NH3(g)ΔH=-92.4kJ·mol-1]

容器

反应物投入量

1molN2、3molH2

2molNH3

4molNH3

NH3的浓度(mol·L-1)

c1

c2

c3

反应的能量变化

放出akJ

吸收bkJ

吸收ckJ

体系压强(Pa)

p1

p2

p3

反应物转化率

α1

α2

α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c1>c3

B. α1+α3=1

C. 2p2 <p3

D. a+b=92.4

【答案】D

【解析】甲容器投入1molN2、3molH2,乙容器投入2molNH3,恒温恒容条件下,甲容器与乙容器是等效平衡,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含量、转化率等完全相等;

而甲容器投入1molN2、3molH2,丙容器加入4molNH3,采用极限转化法丙相当于加入2molN2、6molH2,丙中加入量是甲中的二倍,如果恒温且丙容器容积是甲容器2倍,则甲容器与丙容器为等效平衡,所以丙所到达的平衡,可以看作在恒温且容积是甲容器两倍条件下,到达平衡后,再压缩体积为与甲容器体积相等所到达的平衡,由于该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缩小容器体积,增大了压强,平衡向着正向移动,所以丙中氮气、氢气转化率大于甲和乙的。

A. 丙容器投入4molNH3,采用极限转化法转化为反应物是2molN2、6molH2,是甲中的二倍,若平衡不移动,c3=2c1,丙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向移动,所以丙中氨气的浓度大于乙中氨气浓度的二倍,即c3>2c1,故A错误;

B. 丙容器投入4molNH3,采用极限转化法转化为反应物是2molN2、6molH2,是甲中的二倍,若平衡不移动,转化率α1+α3=1,由于丙中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向移动,氨气的转化率减小,所以转化率α1+α3<1,故B错误;

C. 丙容器投入4molNH3,是乙的二倍,若平衡不移动,丙中压强为乙的二倍,由于丙中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向移动,所以丙中压强减小,小于乙的2倍,即2p2>p3,故C错误;

D. 甲投入1molN2、3molH2,乙投入2molNH3,则甲与乙是完全等效的,根据盖斯定律可知,甲与乙的反应的能量变化之和为92.4kJ,故a+b=92.4,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8.

室温下,用0.100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0.100mol·L-1的盐酸和醋酸,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Ⅰ表示的是滴定盐酸的曲线

B. pH=7时,滴定醋酸消耗的V(NaOH)小于20mL

C. V(NaOH)=20mL时,两份溶液中c(Cl-)=c(CH3COO-)

D. V(NaOH)=10mL时,醋酸溶液中c(Na+)>c(CH3COO-)>c(H+)>c(OH-)

【答案】B

【解析】A、醋酸是弱电解质,HCl是强电解质,相同浓度的醋酸和HCl溶液,醋酸的pH>盐酸,所以I是滴定醋酸的曲线,选项A错误;B、pH=7时,溶液呈中性,醋酸钠溶液呈碱性,要使溶液呈中性,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