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文章写作与修改讲义第四章 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第一节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326405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8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文章写作与修改讲义第四章 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第一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语文人教文章写作与修改讲义第四章 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第一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语文人教文章写作与修改讲义第四章 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第一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语文人教文章写作与修改讲义第四章 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第一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语文人教文章写作与修改讲义第四章 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第一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语文人教文章写作与修改讲义第四章 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第一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语文人教文章写作与修改讲义第四章 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第一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语文人教文章写作与修改讲义第四章 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第一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语文人教文章写作与修改讲义第四章 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第一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语文人教文章写作与修改讲义第四章 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第一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语文人教文章写作与修改讲义第四章 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第一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语文人教文章写作与修改讲义第四章 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第一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语文人教文章写作与修改讲义第四章 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第一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语文人教文章写作与修改讲义第四章 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第一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语文人教文章写作与修改讲义第四章 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第一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语文人教文章写作与修改讲义第四章 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第一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语文人教文章写作与修改讲义第四章 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第一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语文人教文章写作与修改讲义第四章 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第一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语文人教文章写作与修改讲义第四章 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第一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语文人教文章写作与修改讲义第四章 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第一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文章写作与修改讲义第四章 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第一节 Word版含答案.docx

《语文人教文章写作与修改讲义第四章 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第一节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文章写作与修改讲义第四章 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第一节 Word版含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人教文章写作与修改讲义第四章 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第一节 Word版含答案.docx

语文人教文章写作与修改讲义第四章文章的修改与完善第一节Word版含答案

写作是用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事物、传达思想感情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不逮意”的现象。

因此,修改是写文章的一个重要部分。

古人云:

“文章不厌百回改。

”写文章要经过数次修改,反复推敲,深思熟虑,使之达意、准确、精练、顺畅。

佳作出自苦心。

中外许多著名作家都有苦改作品的经历。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在“悼红轩”中对原稿“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后才定稿的;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的写作时间长达五个年头,在这期间,他重写了八遍,誊抄了七遍。

托尔斯泰曾说:

“写作而不加以修改,这种想法应该永远摒弃,三遍四遍——那还是不够的。

”高尔基对此的评论是:

“托尔斯泰把一本书的校样看到七次之多,而且每次都改得差不多等于完全重写。

”鲁迅先生也说过:

“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或段删去,毫不可惜。

”巴金先生说得更坚定:

“我愿意做一个写到死,改到死的作家。

”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都在修改上下过功夫。

本章共有三节:

《整体的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观点的发展、内容的添加、顺序方面的调整以及角度的转换等。

《局部的完善》主要讲述了完篇之后的修改,除了在内容和文字方面进一步完善外,特别要注意局部性失误的修改。

包括中心的明确、材料的选择以及局部思路的条理化等内容。

《语言的锤炼》主要从整齐与变化、句子的松和紧、衔接与呼应等方面讲述语言的锤炼。

目的是引导我们了解语言锤炼的技巧和方法。

对写作实践中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第一节 整体的调整

曹雪芹五次删改《红楼梦》

《红楼梦》是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伟大小说名著。

曹雪芹早年受过很好的教育,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和艺术才能。

《红楼梦》是他晚年的著作。

这部不朽之作是他在极端凄凉困苦的情况下,花了10年时间完成的。

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结构完整”属于高考作文的基础等级。

“结构完整”就是作文思路的展开有步骤、有次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

具体地说,“结构完整”有如下要求:

(1)要能全面反映客观事物的情况和内部联系。

如记事的文章中,起因、经过和结果缺一不可,议论的文章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是不可缺少的。

(2)结构要清楚、完整。

即写文章要有头有尾,有详写有略写,段与段的安排要清晰、合理,过渡、照应要和谐自然。

只有这样,才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3)结构要严谨。

“严谨”是指段与段之间蕴涵的逻辑力量,这在议论文中最为常见。

议论文可采用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等安排各段内容。

(4)按照合理的顺序组织材料,布局谋篇。

不同的文体对组织材料的顺序有不同的要求。

记叙文可以以文章主旨、人、事及观察时的立足点的转移及时间、空间为顺序。

议论文主要以逻辑为主来组织材料。

说明文可以按时间、空间、事物的特征、性质、不同的发展阶段为顺序。

整体的修改是指就文章中心的表达、材料的取舍、层次的安排、结构的构筑等几个方面作宏观的修整,使文章在关键的方面有所提升。

具体来说,文章整体修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一、观点的发展

写作过程也是思维逐渐深化和细化的过程,分析问题应越来越深刻透彻,要能从多层面进行思考,这样文章在立意上才能占得优势。

在这个过程中,观点的发展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1.观点沿着原有的思路深化,使所谈的道理更有说服力。

沿着原思路多问几个为什么,能对事物提出高于或深于一般人的见解,在文章中能表达超乎一般人的、带远见性前瞻性的看法,将某种理论使用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深度,表达某种更加完善合理的观点,这样的文章会更有说服力、感染力。

如一篇关于“公平”的文章,立意时首先就会想到“社会需要公平”,以此为论点就会过于宽泛、平淡。

如果深入思考,“不公平”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打造公平社会,我们每一个普通人该怎样去做,这样分析,文章就会写得深刻多了。

2.观点的发展还是对原有观点的补充和增添。

事物是多侧面的,但在写作初期我们未必能够全部把握。

随着分析的深入,我们常常会发现还有一些方面没有想到,于是,文章就开辟了新的空间。

针对观点型题目的作文,初写时容易犯理解偏差或不够全面的毛病,修改时需要对观点进行补充和增添。

例如2008年天津卷命题作文“人之常情”,乍看挺俗,挺容易写;细细琢磨,会发现这个题目隐含的信息非常丰富,要写出好作文就必须在“解题”上下功夫。

“人之常情”有两种基本的理解:

一指人们通常的心态、情感或情绪,二指人们所认可或共同遵守的为人处世的一些规则、礼仪,以及世人所崇尚的品质、精神等。

这样一来,作文的思路就会豁然开朗,可对它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作深层解读,可对它作比较分析,可对它作因果追问,还可反向立意等等。

二、内容的增删

文章的内容是为表达某一个主题思想服务的。

有些文章材料不够充实,情节不够完整,无法充分地表现主旨;而有些文章刻意追求内容“丰富”,不去考虑中心主题,结果罗列的材料游离于主旨之外,过犹不及。

针对以上情况,修改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内容的添加

“车轱辘话来回说”是许多学生写作时常犯的毛病。

原因之一,是缺乏丰富的事例辅助证明自己的观点,只能反反复复讲一些空洞的道理。

这样的文章不会有很强的说服力。

不同的事例往往有着不同的侧重点,蕴涵着略有区别的哲理,因此在选择和运用事例的过程中常常可以促发我们作更深入的思考,促进理性思维的深化。

紧扣中心添加论证材料,以期从多个侧面证明观点,甚至深化观点。

2.内容的删减

许多同学以为内容丰富就是材料多,写文章容易犯“堆砌”材料的毛病。

写议论文,为凑够字数,同一个角度,同一个层面的材料不厌其烦地罗列,显得重复啰嗦,还可能有些材料证明不了中心;写记叙文,不知详略安排,只知内容的平铺繁琐而无构思。

针对以上问题,修改时要懂得删繁就简,合理地安排材料。

三、顺序方面的调整

写文章要合理安排顺序,结构思路要让读者清楚明白,在此基础上才知道你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应该怎么表达。

文章的体裁不同,结构思路也不尽相同。

如议论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在逻辑层次来布局,讲究“起承转合”的论证顺序。

记叙文多用“连贯式”结构,按照事物发展和情感的变化来布局,通常顺序为“发生——发展——变化——结局”;有时,采用倒叙手法,也还是属于“连贯”的范畴。

各类文体对文章结构的要求是不同的,必须找到一种最适合的结构来安排材料。

总之,文章的结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思维的条理性,一个是篇章组织的技巧。

前者是指把应表达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出来,后者则更多地体现在段落之间的衔接与呼应等技巧上。

文章的顺序安排不合理,势必影响主题的表达。

巧妙地调整顺序,则会使文章增色。

一篇平铺直叙的记叙文如果调整为倒叙的结构顺序,就可能增加了悬念,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一篇议论文如果按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思路调整顺序,观点的论证就水到渠成。

总之,对文章进行整体修改,顺序调整是关键的一环。

四、角度的转换

1.选取合适的切入角度是文章成功的关键。

(1)议论文开头可以开门见山提出观点,也可以从小事切入,自然引出观点,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

(2)写人记事的文章切入角度更为关键。

平铺直叙的流水账,不是成功的记叙文。

成功的记叙文讲究切入正题的技巧,或以悬念开头,或以误会导入,或营造某种情境氛围,均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面对平庸的入题方式,修改时要勇于转换切入角度,方能打造文章的亮色。

2.行文过程中角度的转换可使文章显得跌宕多姿。

(1)写作记叙文要注意选材的角度,忌从同一侧面选取材料,只有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选材,才足以阐明中心。

例如:

著名作家魏巍写作《谁是最可爱的人》时,从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三个角度选取了三件事:

松骨峰战斗、马玉祥救孩子和防空洞谈心。

体现了材料角度的转换,材料不多但显得丰富。

(2)写作议论文一定要注意从多个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如正面论证、反面论证、喻证、引证等。

论证角度的转换使文章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把握合理转换角度的原则,对文章进行修改,文章会提升层次。

如高考全国卷Ⅱ一篇题为“不要说你是好心”的满分作文,从“不要说你是好心,当你暴虎冯河、黔驴技穷之时”“不要说你是好心,当你背叛社会、振振有词之时”“不要说你是好心,当你违背规律、统治自然之时”三个角度选取三个材料,农夫与蛇的故事、藏独分子分割祖国的行径、野生华南虎数量减少到以个位数计算的事实,体现了材料角度的转换、论证角度的转换。

文章显得特别有厚度。

例文一 《眼睛》[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原稿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内容不够充实,显得文章单薄无感染力,需要添加内容以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主题;二是有些语句使用不准确、不恰当,与文章的中心(感情基调)不够协调,需要调换。

针对上述问题,修改稿作了相应变动:

1.修改了题目,原稿的题目是“眼睛”,修改稿的题目为“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这一改可谓巧妙!

通读原文,文章塑造了一位乐观的盲女形象,题目反其意而为之,增加了文章的内涵,她的眼睛的确看不见,但心里却是“明亮”的。

相比之下,用“眼睛”作题目就平庸得多。

2.修改稿较原稿内容更加丰富充实。

修改稿在三个地方丰富了内容:

第一处在原文第二段的开头部分,原文用“我疑惑不解了,我希望了解她”概括写出自己的感受,过于笼统;修改稿则不惜笔墨,用“一连串惯性思维信号在我脑际闪现:

她快乐吗?

真的快乐吗?

她是什么性格的人呢?

像耳聋的贝多芬那样暴躁还是像朱诗尧那样的敏感、古怪?

在她现在的微笑后面,藏着的是什么?

痛苦受伤的内心世界?

深夜被窝里的哭泣?

敏感、脆弱、内向的性格?

”替换了原文“我疑惑不解了”的概括说法,这8个问句,问出了作者自己的疑惑,也问出了读者的疑惑,吸引着读者也想去了解这个人。

修改稿把它独立成段了。

第二处在原文第二段(改后第三段)中间部分,原文“她也讲了她自己的一些事情”很是概括,读者自然是不明白,这样“惜墨如金”是不利于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的。

修改稿用一组排比“她谈起了她们学校的生活,特别是体育课;谈起了洛杉矶世界残疾人运动会的盛况,谈起了她和外国选手的激烈竞争”,又加上一个省略号,一个健谈爽朗的少女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又增加一个神态动作的描写“讲着还忍不住咯咯笑着”,更突出了女孩的乐观。

第三处在原文第二段的结尾部分(改后第三段的结尾部分),修改稿在“她会怎么样”之后加上了作者的想象“——承认?

沉默?

哭泣?

争辩?

或愤然离去?

——一般,残疾人最忌讳这个的呀”,又是一连串的问句也问出了读者心里的猜想。

作者通过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丰富了文章内容。

3.修改了使用不准确、不恰当的语句。

原文第二段“她爽朗地答应了”中的“爽朗”一词与“答应”存在着搭配不当的毛病,“爽朗”是“开朗、直率”的意思,是人的一种性格特点,多与性格搭配,如性格爽朗;改为“爽快”(舒适畅快;痛快),搭配就恰当了。

紧接着一句“来到后就随便地坐在床上”,显得主人公大大咧咧,不像一个女孩子的表现,改为“来到宿舍,那么自然地坐在床上”,就写出了人物的修养与坦然,与中心吻合起来了。

第三句原文“后来索性脱了鞋子靠在床上了”,在表达上前后不照应,“索性”写出了人物的开朗大方,“靠”却表意模糊,怎么靠?

斜倚着?

半躺着?

盘腿坐着?

只有第三种靠法才符合人物个性,所以修改后变为“后来,她索性脱了鞋子,盘腿靠墙坐在床上了”。

这个细节的增加,就使文章严谨了,人物形象也突出了。

第三处“她许是痛苦的吧?

”与“断语”“不”语调不协调,前面肯定,后面推测、拿不准,变为改后的“是痛苦的!

”就协调起来了。

例文二 《我的奶奶》[奶奶和纸鹤]

原稿《我的奶奶》从“我”出生到“我”上中学,时间跨度十多个春秋,在短短的篇幅中,写了奶奶后半生的故事,“和我一起玩游戏,给我折好多纸工艺品,还可以用面捏面人儿”,“睡觉前,奶奶给我讲故事”,“又成了我的‘家教’”,上中学后,奶奶住院,等等,描写重点与情感重点不突出。

修改稿《奶奶和纸鹤》只截取了奶奶生病住院期间比较短的一段时间。

修改稿较原稿的字数变少了,但它选择了一个巧妙的角度——纸鹤,从这一事物入手,把散乱的内容贯穿起来,全文由顺叙变成了倒叙,结构发生了变化,文章的线索和感情也因此更加凝练。

最后两段没有大的修改,但是在修改稿中这两段与文章的整体却更加融合,而且感情也变得更为强烈,更能表现对奶奶深切的怀念之情。

记叙文选取材料,塑造人物形象十分讲究。

材料不够充分,人物形象就不够丰满;但材料太多没有取舍,一样也损害人物形象的刻画。

特别是写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人物更容易犯此错误。

因为要塑造的人物形象太熟悉了,材料也太丰富了,写进文章时,觉得这个行,那个也好,不能果断取舍。

可不能忍痛割爱,就会造成文章详略不当,线索不清,人物塑造也不会成功。

所以对此类文章来说,材料的选取一定要紧扣中心,与之无关的一概舍去不用。

另外,文章的切入点及线索应把握好,这样才能使内容紧凑集中,主旨鲜明。

1.整体的修改可以分为哪几个层面?

答案 整体的修改可以分为四个层面。

第一,是观点的发展。

观点的发展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沿原有的思路深化,使所谈的道理更有说服力,另一种是对观点的补充和增添。

第二,是内容的添加。

举例是使内容丰富的一种常用方法。

第三,是顺序方面的调整。

第四,角度的转换。

选取合适的切入角度,是文章成功的关键。

2.如何理解结构与思路的关系?

答案 结构是思路的体现,是思路的载体。

什么是文章的思路呢?

简单地说,就是作者在文章中的思维进程。

文章的结构组织或隐或显,犹如大山的构架和脉络,它总要具体展现作者行文的思路。

一般而言,文章的结构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指文章作品的体式和章节结构,如体裁形式、顺序线索、开头结尾、章节段落、过渡衔接、伏笔照应等等。

二是指文章的内在联系和组织,如观点和材料、整体和部分、部分与部分等。

一般来说,文章的结构组织是否清晰严密取决于作者的思路是否清晰严密。

写作的思路如果不清清楚楚,不知道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那么文章的结构就会出现混乱、逻辑不清等情况。

因此在写作之前,必须先理清思路,然后再动笔写作。

就像古人说的“三思而后行”。

3.结构要为文章的内容服务,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

答案 结构属于形式的范畴,从总体上来看,它是要为文章的内容服务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是要正确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其内部联系。

文章的结构不只是一个技巧和方法的问题,实质上是写作者如何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的问题;是写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写作方法上的反映;是写作者思路的具体体现。

因此,为了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写作者对客观事物必须有一个深刻、清晰、明确的认识。

写作者不仅要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要把客观事物作为“原料”,经过头脑“加工”,加以“改造制作”,正确地、全面地、深入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

客观事物虽然繁杂多样,但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时间有先后,空间有距离、方位,有它的起止点。

就一个事件来说,总有个发展过程,可以分为若干阶段,有它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就一个问题来说,总有其内部的矛盾和外部联系,有它的成因、现状和发展。

所有这些,都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

我们写文章,就要依据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来安排结构。

第二,是要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

文章的结构是人们用语言思考、表现出来的思维形式和思维结构。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思维的历程从哪里开始,结构也就从哪里开始,结构是思维的体现和发展,结构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一致的,它是人们正常思维的一种反映。

就人们的思维形式来讲,大体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当然还有其他思维形式,如灵感思维等等)。

逻辑思维是抽象的,形象思维是具体的。

如何让文章结构完整?

1.借助联想、引申拓展观点

千古文章意为高,观点的深浅高低决定着作文的水平。

要想提炼出深刻高远的观点,可对题目采用联想和引申的方法,由现象探本质,由结果寻原因,由此联想彼;理从事来,因小见大,虚实相生,表里相映,两者间都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如此思考,必将会提炼出令人满意的观点。

2016年天津高考作文题“我的青春阅读”,一位考生的作文围绕自己在纸质书阅读中感受到的生命真谛行文,“置身书香,青春阅读”贯穿全文,扣题紧密。

语言饱含诗意,句式上整散结合,驾驭语言的能力较强;“面对生命之河的坎坷,顺也一程,逆也一程”等评论包含着一定的哲理。

以读《李太白集》《纳兰词》《我们仨》为素材,按照从古至今的顺序编排,脉络清晰;以生命是长河,是瀑布,是溪水,由尾溯源的顺序组织结构,由浅入深,结构完整。

置身书香,青春阅读

置身书香,青春阅读,我虽与古圣相隔千百年,却能洞悉其人生际遇;置身书香,青春阅读,我虽与今贤相距千万里,却能体会其独特的人生态度。

常常困惑于“我从哪里来,要往何处去”的生命叩问。

在书香阅读中,我从古圣今贤的书卷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谛。

置身书香,青春阅读,我感受到生命是一条波涛汹涌的长河,习惯于自由奔放的流淌。

在繁体竖排版的《李太白集》中,我看到了满腹轩墨香,漫卷诗书狂。

李白之名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笔下的奔腾黄河、滚滚长江,席卷宇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最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也是最能体现“诗仙”豪放飘逸风格的妙语,这是一种自然的豪放之美,不受羁绊,清新脱俗。

“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可见一个桀骜不驯、争取自由的灵魂。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诗圣”拜倒在他驾前的惊呼。

在李白的诗中,我读到了生命的狂放。

置身书香,青春阅读,我感受到生命是落差起伏的瀑布,意外的跌落接踵而至。

夕阳古道沙又起,余晖拉长相思意。

纳兰容若的一句“拟把伤离情绪,待晓寒重说”,叹出了一种发自内心的伤感。

精装版《纳兰词》的哀婉不是孤芳自赏的酸腐,也不是无病呻吟的做作,而是糅合了对发妻的哀思和身居高位又跌落凡尘的苦闷,句句真切而不失清新婉丽,岁月将这些情感加以精炼,凝结在书卷上,打开的那一刹那,便散发出只属于纳兰的幽香。

在纳兰的词中,我读到了生命的悲伤。

置身书香,青春阅读,我感受到生命是平和舒缓的溪水,沉醉于云卷云舒的平淡。

旧时梦,梦依稀。

平装版的《我们仨》描绘了一段伤感而又温暖的人生旅程。

杨绛先生以简洁而又朴实的语言,述说了自己经历的沧桑变化。

白发人送黑发人,白发人送白发人,女儿与丈夫的相继离开,给杨绛先生带来的打击非常人所能体会,但同时又让我们看到了一种被温柔浸润的坚强,从容宁静,与世无争。

面对生命之河的坎坷,顺也一程,逆也一程,平和处之,天地自然宽广。

在杨绛先生的书中,我读到了生命的平和。

于此,我掩卷而思,我从哪里来不重要,我到哪里去也不重要,我只需过好当下的生活,该狂放时狂放,该悲伤时悲伤,善待身边人,善处身边事,让自己的生命无悔。

置身书香,青春阅读,让我体会到了生命的真谛。

2.增删材料保和谐

文章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好的文章“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内容不多不少,能恰如其分地表达作者的思想。

因此,写文章要做到不干瘪不空洞,就记叙类文章来说,若文章内容不充实、情节不完整、细节不鲜明,就应该作相关增补;就议论文来说,若论据不充分,也应添加。

还要做到不重复累赘,不画蛇添足,只要与主旨无关,只要妨害表达,就要能够忍痛割爱,弃之如芥。

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题“浙江精神”,一位考生的作文《浙地山水育英杰》颇受好评。

该文引例丰富,逻辑严谨。

文章先引用越王勾践的事例,分析其忍辱负重的做法对激发民众团结起来的刺激作用;接着引用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经历,论述把行动落实在用思想唤醒民众的做法的意义;最后引用马云经过多次尝试后创建阿里巴巴集团的事例,证明实干争先助人成功。

考生由古今不同时代造就不同的杰出人物的事例,论证了浙江精神对人的影响,论证充分。

文章通过浙江山水与浙江精神之间的联系说明精神对人的指引作用,然后运用事例进行论证,最后得出“传承浙江精神是浙江儿女的责任所在”的观点。

浙地山水育英杰

浙江一考生

浙地面朝大海,背靠腹地。

山水相间,山之沉稳,塑造了当地民众千百年来的务实风格;水之浸润,携来灵气,滋润了当地百姓的生活,涵养了祖先心中的经世致用的精神。

浙地山山水水孕育着不同时代的英杰。

求真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敢为天下先等精神,汇聚成浙江儿女的优秀品质,如同血液一般流淌在英杰的身体里。

当浙地民不聊生,越地亡国之时,越王勾践忍辱负重,给吴王做马夫,试图救赎曾经的作为,更是以此向百姓赎罪,激励国民,带领国民积蓄力量。

终于,“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勾践一雪前耻。

危机并不可怕,只要千千万万的人民愿意同耻辱,共命运,敢于直面悲惨的境遇,争取独立与自由,就会谱写壮丽诗篇。

当国家处于生死存亡之际,留学日本的青年鲁迅从电影里看到了中国人被日本人残杀而同胞围观的情景,心中悲愤难以抑制。

他认识到民众的身体之病相较于精神之病简直微不足道。

他毅然决然放弃学医,期盼用纸笔唤醒麻木沉睡中的国人。

于是,《药》《祝福》《阿Q正传》等唤醒民众的精神之汤见诸笔端,引领了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斗争。

鲁迅先生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决心,诠释了浙江精神,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当国家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浙地人民乘风破浪,从无到有,从落后贫穷到发家致富。

互联网快速发展,涌现了无数成功的企业家。

浙地山水养育的儿女勇立潮头,马云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大学毕业后,他先担任教师,后选择创业,推销过产品,做过翻译员。

一次次实干,革新了他的观念,催熟了他的敏锐思维。

尽管进入互联网行业遇到了无数的困难与挫折,但争先的劲头让他建立起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

古往今来,浙地山水养育了浙地百姓,积淀了共同的思想精髓——浙江精神,淘洗了无数英雄豪杰。

越王勾践、鲁迅、马云是不同时代的英杰代表,浙江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完美的演绎。

作为新时代的浙江儿女,不论是进入大学深造还是选择进入社会,传承浙江精神,自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所在。

我们自当以求真务实、知行合一的态度,撸起袖子加油干,为谱写浙江更加灿烂的明天而努力。

正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选好角度和结构

选择什么样的角度切入,选用什么样的结构呈现,都要依据写作的目的和文章的主旨需要。

对于角度的选择,建议新字当头,敢为人先,才能先声夺人;对于结构的选取,也要从行文的流畅和给人的印象深刻着眼。

总之,要遵循人们的认知习惯,充分展现文章的主旨。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重庆一考生的满分作文《拨开云雾见青天》,角度奇特,立意新颖。

考生从“把握住事情的本质,拨开云雾见青天”角度进行立意,和一般的辩证思维角度有所不同,立意颇新,值得赞赏。

文章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文章开门紧扣材料,点出主题;接着分析材料,进行道理论证;随后以“苏轼《题西林壁》”“毛泽东《论持久战》”“邓小平解放思想”三个事例进行论证;结尾呼应开头。

文章层次清晰,有条不紊。

该文语言精美,富有文采。

本文标题富有诗意,结尾也引用了王安石的诗词,都紧紧围绕了“浮云”和“真相”来叙议,语言富有文采又论证有力。

拨开云雾见青天

重庆一考生

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二战”期间,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

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

结果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沃德之所以能发现他人之所不能发现的问题,正是因为他把握住了矛盾的关键地方,即事情的本质之处,运用科学分析手法,拨开云雾见青天。

拨开云雾见青天是一种智慧。

苏轼在《题西林壁》里写道: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高耸,自己在其中,怎么能看到自己呢?

所谓“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能知道拨开云雾见青天的人,都是有自知之明的智慧之人。

在抗日战争年代,面对日本人的凶残和精良装备,国民党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