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3302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刺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冲刺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冲刺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冲刺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冲刺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冲刺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冲刺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冲刺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冲刺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冲刺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冲刺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冲刺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冲刺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冲刺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冲刺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冲刺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冲刺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冲刺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冲刺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刺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冲刺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5.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一方面社会安定、经侪繁荣、国力强盛,另一方面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危机”的表现主要有

①文化专制达到顶峰

②压制打击工商业

③鄙薄科学技术

④白银大量外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如图,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国文学艺术逐渐从少数文人士大夫开始向普通大众普及,通俗程度越来越高,表现方式越来越自由。

请判断与明清小说有关的场景是

C.

7.马克思指出: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这里的“帝国”和“注定……被打垮”的根本原因分别是

A.英国不顾时势

B.法国孤立无依

C.德国落后的技术

D.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

8.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

A.《秦中吟》B.《红楼梦》C.《牡丹亭》D.《本草纲目》

9.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

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10.“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雍正皇帝时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A.设立特务机构

B.设立军机处

C.制造文字狱

D.实行八股取士

11.下表是清朝前期雍正到嘉庆年间土地与人口变化表。

据此,可以推知

时间

人口(亿)

全国耕地(万倾)

人均耕地(亩)

雍正1734

1.0942

820.35

7.50

乾隆1753

1.8368

677.58

3.69

乾隆1784

2.8633

700.94

2.45

嘉庆1812

3.3370

727.08

2.18

 

A.土地兼并有所好转

B.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C.传统农业逐渐没落

D.重农抑商政策失败

12.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清朝时期某一政策时说:

“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

”他评论的政策是

A.对外开放政策

B.休养生息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汉化政策

13.“(明代读书人)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

他们对‘四书’的内容甚至并不了解,但只要能背诵模范文,就可以应付考试。

”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明朝

A.设立军机处

B.采用八股取士

C.废除丞相制度

D.设立厂卫机构

14.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

”他评论的是()

A.“重本抑末”政策B.汉化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D.休养生息政策

15.清末御史张瑞荫在奏折中说:

“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

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

”该史料表明

A.军机大臣办事效率高B.名臣贤相多出自军机处

C.军机大臣多是平庸之辈D.军机处的设立有利于加强皇权

16.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该史料应出自

A.《唐太宗实录》B.《宋太祖实录》

C.《明太祖实录》D.《清太祖实录》

17.历史课上讲了这样几个词:

女真首领、八旗制度、举兵反明。

与这几个词有关的人物是

A.朱元璋

B.努尔哈赤

C.耶律阿保机

D.吴三桂

18.清代旧例:

“凡内地商人赴外洋者,必戚里具结状,限往返期,逾限者连坐…….过三年不归者,不听回籍。

”这体现了清朝的政策是()

A.友好邦交B.鼓励贸易

C.重农抑商D.闭关锁国

19.权力逐渐集中于皇帝手中,这是元、明、清、三代共有的一个趋势。

标志这一趋势的顶峰是(  )

A.设立锦衣卫B.废除宰相制度

C.设立东厂D.设立军机处

20.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进人中原后,提出的斗争口号是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C.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D.均田免赋

21.郑和七下西洋,长驶远驾,“示中国富强”。

如此盛大的远航,却突如其来,悄然而去。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其直接原因是

A.明朝国力的衰退

B.科学技术的落后

C.西方列强的侵略

D.八股取士的影响

22.学完清朝史实后,某班同学在微博上发表评论,有同学说:

“清朝的读书人简直没法活了,稍不留神,就因为写的诗或文章触犯皇帝而被抓起来。

”他评论的是清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A.废除还相

B.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禁书毁书

23.下列明清时期出现的巨著与其作者搭配不正确的是

A.罗贯中---《农政全书》

B.宋应星---《天工开物》

C.李时珍---《本草纲目》

D.曹雪芹、高鹗---《红楼梦》

24.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

”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

A.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B.不利于皇权的加强

C.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25.下列关于明朝抗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倭寇是指日本武士②明朝中期我国沿海地区倭患严重

③倭寇只在海上骚扰过往商船④戚继光曾率戚家军取得台州大捷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明代,北方蒙古贵族经常侵扰内地,为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而修建长城,它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但客观上成为北方各民族交往的纽带,故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D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张择端的一幅反映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的风俗画,与明清科技成就无关,D符合题意;

故宫是明朝在建筑领域的杰作,A排除;

《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是明朝的两本科技巨著,都是明清时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BC排除。

3.D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宋代不可能存在《水浒传》,故D项不符合史实。

4.B

B

根据所学可知:

“该岛一向是……荷兰人暂时借居”,该岛指的是台湾。

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对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和台湾实施侵略,1662年郑成功成功收复台湾,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A

A

本题型可以用排除法来做,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④白银大量外流,这个是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是乾隆时期,故排除含有④的选项BCD。

故选A。

6.B

根据所学可知,如梦令是唐宋时期的的词牌,望庐山瀑布是李白的诗作,窦娥冤是关汉卿的著名戏曲,《红楼梦》是明清小说达到顶峰的标志,B项符合题意;

ACD三不符合题意;

7.D

依据“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认为“大帝国被打垮的主要原因是愚昧自大、故步自封、闭关锁国。

清朝前期,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外来商品以通有无,清朝统治者害怕外国人与沿海人民接触,会“滋扰生事”,威胁清王朝的统治,因而清政府实行了闭关政策,闭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是却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了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这是大帝国被打垮的主要原因。

落后的封建制度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所以中国被打垮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制度,故D符合题意;

英国不顾时势、法国孤立无依、德国落后的技术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8.B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我国古代反映现实的文学作品的相关史实。

考察的是学生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识记能力。

需要学生了解每部作品的主题思想。

曹雪芹的《红楼梦》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ACD不符合题意,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9.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在明代时从国外引进,清代不断推广种植;

除此之外,明代从国外引进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

①②③④⑤符合题意,故选D。

10.C

C

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中有“明”“清”二字,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

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1.B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人口一列持续增长,人均耕地一列持续下降,突出体现了人地矛盾。

有限的土地要养活更多的人口,导致人地之争矛盾日益突出。

因此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促进农业的发展。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2.C

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因此,“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

”评论的政策是闭关锁国政策。

故选C。

13.B

根据题干“明朝”、“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四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明朝实行的八股取士,明朝时,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使考中的官员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加强君主专制。

B符合题意,A项是清朝设立的,CD项是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但不符合题意。

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4.C

材料中“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这些字眼就已经告诉我们费正清评论的是闭关锁国政策,而“重本抑末”政策指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汉化政策指的是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政策,休养生息政策指的是与民休息的政策。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15.D

根据所学和“……名臣贤相……小心敬慎,奉公守法……断不至有权臣”可知,这说明军机处的设立使大臣敬畏皇帝,皇权加强,故D符合题意;

是军机处办事效率高,而不是军机大臣办事效率高,故A不符合题意;

军机处里出了很多名臣贤相,故B不符合题意;

军机大臣多是平庸之辈政治精英,故C不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以清末御史张瑞荫的话为切入点,考查军机处的作用。

掌握,军机处的设立使大臣特别敬畏皇帝,皇权空前加强。

16.C

根据所学可知,朱元璋为加强集权,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这在《明太祖实录》中有记载,故C符合题意;

《唐太宗实录》有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的记载,故A不符合题意;

《宋太祖实录》有设立参知政事的记载,故B不符合题意;

《清太祖实录》有七大恨的记载,故D不符合题意。

17.B

依据课本所学,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

1616年女真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

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建立了八旗制度,提高了战斗力,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国号大金。

带领军队攻打明朝,接连取胜。

B项符合题意;

元朝末年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势力不断壮大,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建立南京。

A项不合题意;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辽。

C项不合题意;

明朝灭亡后,李自成力图统一全国的时候,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女真首领、八旗制度、举兵反明”是解题的关键,由此可知是女真族的首领努尔哈赤,举兵反明,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

朱元璋是汉族元末农民起义的领袖,建立明朝;

耶律阿保机是契丹族的首领,建立契丹国;

吴三桂是明朝的将领。

18.D

题干反映了清代对中国商民出海贸易有严格的管理措施。

如要求出海商民登记、找人担保等,要求已出洋的商船商民按期返回,对未能及时回国者施加惩罚或限制归国,可见体现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19.D

依据所学可知,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

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直接听命与皇帝。

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故D符合题意;

设立锦衣卫、废除宰相制度、设立东厂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

20.D

依据所学可知,明末土地兼并严重,赋税沉重,民不聊生,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故D符合题意;

AB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21.A

依据所学可知,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但是随着明朝国力的衰退,明代没有再出现大的远航,故A符合题意;

科学技术的落后、西方列强的侵略、八股取士的影响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22.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曲解,制造了大量冤狱,致使知识分子从此再也不敢过问政治,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思想,连遣词造句都小心翼翼,以免遭到杀身之祸,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

23.A

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关键词“不正确的”,依据课本所学,明朝科学家徐光启的代表作《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生产的力量和科学方法,还介绍欧洲的水利技术。

罗贯中成书于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A项符合题意;

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朝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

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项正确,不合题意;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这部书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的插图,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C项正确,不合题意;

清朝曹雪芹和高鹗创作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

D项正确,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24.C

依据题干“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

”反映了明朝的科举制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加强了皇权,官僚队伍壮大的同时,考试范围狭窄、缺乏实用性,出现了“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的局面,即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C项符合题意;

BD两项不合题意;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科举制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商业无关。

A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

”是解题的关键,反映了明朝的科举制只强调儒家学生的价值观,只强调人文成就,牺牲了自然科学等知识,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25.D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武装集团,经常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进行掠夺和骚扰,沿海人民把他们叫做倭寇。

故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C;

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弛,我国沿海地区倭患严重。

故②符合题意;

明朝的戚继光奉命抗倭,组建“戚家军”。

“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故④符合题意。

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