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 刘询简答.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3318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 刘询简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对外汉语 刘询简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对外汉语 刘询简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对外汉语 刘询简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对外汉语 刘询简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对外汉语 刘询简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对外汉语 刘询简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对外汉语 刘询简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对外汉语 刘询简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对外汉语 刘询简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对外汉语 刘询简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对外汉语 刘询简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对外汉语 刘询简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对外汉语 刘询简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对外汉语 刘询简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对外汉语 刘询简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对外汉语 刘询简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对外汉语 刘询简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对外汉语 刘询简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对外汉语 刘询简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外汉语 刘询简答.docx

《对外汉语 刘询简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 刘询简答.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外汉语 刘询简答.docx

对外汉语刘询简答

1、对外汉语教育学科性质

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它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分支学科。

A.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好语言,必须涉及到一定的文化内容也必须包括一定的文化因素的教学,但文化因素的教学必须为语言教学服务。

吕叔湘先生说过:

“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

”So语言课首先是技能课工具课。

B.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

零基础,短期速成集中强化的特点,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掌握目的语文化。

C.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一方面受到第二语言教学规律普遍规律的制约,同时汉语本身又有自身特殊的规律。

例如汉子对于以拼音文字为母语的学习者来说被认为尤其困难。

D.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不同于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外国学生的文化差异和冲突——着重教授与语言交际紧密联系的文化因素,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2、教育和教学的差异?

(定义和任务两方面)

教育:

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和培养的活动。

教学:

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传授与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并使学生身心获得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教育的作用

对社会来说,在于传授前人所总结出来的知识、技能和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意识、道德规范、使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对个人来说,在于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知识和能力,健全人的个性,使人类自身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得以满足。

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P90)

   A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真实接触客观事物,而是通过书本和课堂接受前人总结的实践经验,形成基本认识,然后再运用到实践中去。

   B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

   C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过程不只是知识技能掌握的过程,而且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

   D作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不是学生自发的、主动的要求,而是在教师和课本影响下进行的。

教育获得那该是多种多样的,教学知识其中一种,但是是最重要的,是实现教育的目的,特别是进行智育的最主要最基本的途径,在教育系统中,教学时中心,是教育的主题和核心部分

 

3、当今世界汉语教学的现状和特点?

A.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长,教学规模不断扩大,但在世界绝大多数地区汉语仍属“非普遍教授语言”

B.现代汉语的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但在很大程度上汉语教学仍附属于汉学,未能成为独立的学科。

C.中文的专业教育、学历教育有所发展,汉语教学出现中、小学发展的趋势。

但总的看来学生学习汉语的起点仍然比较低,多数地区尚不能培养高级汉语人才。

 

综上,世界范围内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其现状与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大语种的地位、中国古来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和今天中国在世界上所发挥的作用很不相称。

需要把大力推广汉语教学、促进汉语教学的大发展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4、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难点和有利因素?

有利因素:

A.语法方面汉语最大特点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名词不用变格,动词不用按人称、性、数、时、态来变位{我去学校},在很多情况下,汉语只要把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就行,无需添加任何附加成分,形式结构简明。

B.语音方面汉语只有400多个基本音节,加上四声的区别一共也只有1300多个音节,这就是学习者需要掌握的全部音节。

而且,汉语声、韵、调的音节组成,汉语声调的变化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律可循,没有不发音的哑音节,易于掌握。

C.词汇方面汉语的词音节少,便于记忆;汉语词汇的结构方式以词根符合法为主,由大多数本身就能独立成词的单音节语素结合而成,词义与语素义有关;构词法灵活,这些都便于记忆。

难点:

A.语法汉语语法重“意”而不重“形”,体现了意合为主,隐性语法关系丰富、表意灵活等方面。

汉语的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词类有多功能性,因为与句法成分的关系错综复杂而不对应;双音节化的倾向影响到语法形式;据法结构中松散的主谓结构和大量的述补结构,还有像“把”字句、无标记被动句等特殊的动词谓语句对很多学习者都是难点。

B.语音最大的难点在于声调。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还有几组送气和不送气的辅音的区别

C.词汇汉语有大量的同义词和近义词,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大量固定的四字成语,还有保留了一些古汉语词,增加了学习者的词汇学习负担。

D.汉字汉字是学习汉语最大的困难所在,对于大多数使用拼音文字的学习者而言,汉字是一套完全陌生书写符号体系,难认难记难写。

5、语言的基本特征及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67

A.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这是语言结构的本质属性,语言的物质形式是声音,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符号的形式与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语言中的音和义的关系完全是“约定俗成”的,由社会习惯所定。

但符号一经由社会“约定”,就有强制性,社会成员必须遵守;语言系统又是分层次的结构,语言系统按照一定结构规则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来运作的。

启示:

学习一种语言要重视意义,掌握音义联系,遵守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

掌握语言系统和各分支系统。

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语言词汇语法和汉字及其相关系统;

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本质上是口头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语言的学习和教学应从听说开始,首先着眼于口头语言。

B、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索绪尔加以区分:

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和概括,常指作

为社会惯例的语音、词汇、语法的规则系统;言语是语言的表达形式

启示:

必须以语言为对象,从言语入手,只有通过言语才能学会语言。

教学中首先抓听说读写言语技能的训练以培养交际能力。

从言语中接触到的大量语言事实,应当归结成一定的语言规则,让学习者自觉掌握。

系统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的教学十分必要。

C、语言有生成性。

可以用有限的语言规则生成无限的表达意义的语言形式。

启示:

必须让学习者掌握语言的形式及其组合规则;

强调培养创新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用有限的语言材料理解和表达丰富的思想。

学习者的创造性、灵活运用目的语,有一定的操练模仿,帮助归纳、掌握语言的生成规则,并能运用自如。

D、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是其最本质的社会功能。

启示:

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目标,而且要让学生把语言当作交际工具来学,形成知识转化为技能并形成能力

E、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规律必然在语言中反映出来;语言的结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思维方式;不同民族的思维能力一样,但思维方式既有共同的方面——相互理解。

差异的一面——交际障碍

启示:

了解目的语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介绍汉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

培养学生用目的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尽量使用汉语进行教学。

F、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只有人类才具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特殊生理基础。

启示:

语言是可以学会的(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虑学习者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6、文化的特征※※120

a)文化是人类进化过程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

对具体的人来说,有关文化的知识和能力是后天在一定社会环境下通过学习获得的。

b)文化具有民族性,是以民族形式体现的。

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由于历史发展过程、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同,形成民族间的文化差异。

共同之处,有利于相互理解;文化差异会造出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c)文化具有社会性,为一定的社会群体共同创造、共同遵守并共同享有,体现该社会群体的共性。

d)文化具有系统性,是一个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从表层到深层组成的复杂的体系。

e)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之上。

文化必须通过一定的符号系统的记录才能得以表达、保存和传递、语言是记录文化最重要得符号系统。

f)文化是发展变化的。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由历史的积淀形成一定的文化传统。

 

7、语言与文化的关系※※※※※※121(从汉语国际教育的角度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a)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

语言和文化都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都是人们出生以后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获得的。

b)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语言是记录文化的符号,成为反应文化的一面镜子。

语言之所以能发挥文化载体的功能,是由于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交际的主要工具;而文化的创造和发展离不开人的思维活动和社会成员之间的交际活动。

文化的形成需要由语言来表达,文化的保存需要语言、特别是书面语的记载,而文化跨越时空的传播更需要借助于语言这一重要工具。

c)语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

文化的发展必然带动语言的发展(新词语的产生)语言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另一方面,文化与语言也相互制约,(汉语把颜色分为七色有的语言五色或三色)不能很好地掌握一种语言,就无法理解、体会该语言所表达的文化;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特点又形成了语言结构、语言运用规律的差异,从而制约了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理解和表达。

启示: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是一个整体。

要真正理解或研究一种文化,必须掌握作为该文化符号的语言;而要习得和运用一种目的语,必须同时学习该语言而负载的文化。

对目的语的文化了解越多,越有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

因此,在汉语国际教育中,要特别注意此问题。

教语言就是教文化,汉语国际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要学习者学会用汉语进行交际,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汉语文化是不得不教授的教学内容,我们不提倡在教学中“渗透文化”这一命题,因为汉语国际教育本身就是在教汉语文化,如果不教或者只是“渗透”,则是对汉语教学的理解误区。

“告诉别人我们的文化”8、对外汉语教学原则※※※※※※305

1)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

2)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原则。

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原则。

4)强化汉语学习环境,加大汉语输入,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原则。

5)精讲多练,在语言知识的指导下以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为中心原则。

6)以句子和话语为重点,语音、语法、词汇、汉字综合教学原则。

7)听、说、读、写全面要求,分阶段侧重,口语、书面语协调发展原则。

8)利用母语进行与汉语的对比分析,课堂教学严格控制使用母语或媒介语原则

9)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加强重现原则

10)加强直观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原则。

 

9、跨文化交际的特点

a)文化的差异与交际障碍。

两种文化的共同之处有利于对双方语言的理解,不同之处则可能由于差异的存在而造成对语言理解和运用的偏误并形成障碍。

b)交际原则与价值观念。

人们在会话交际中需要遵守一定的交际原则,如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c)母语文化的思维定势和对异文化的成见。

人们往往容易形成对母文化的思维定势和优越感,并不自觉地把母文化模式当做衡量别的文化的标准。

不符合的就难于理解和接受。

文化思维定势和对异文化的成见、偏见是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

d)交际过程中的相互接近和求同趋向。

为了使信息传递顺利进行并实现交际目的,在交际过程中往往出现相互接近和求同趋向。

有助于达到交际的目的。

e)交际的结果:

文化的相互影响。

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平等上的交流有助于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不平等的会发生强势对弱势文化的冲击挤压甚至同化。

我们提倡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交流,促进各种文化的共同发展。

10、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的冲突和适应124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会引起人们的心理反应,产生一定的文化冲突,经历从文化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a)蜜月阶段刚刚接触第二文化或进入第二文化的环境,对一切感到新奇、有趣处于兴奋、激动满足的状态,一切觉得美好。

b)挫折阶段新鲜感,各种不习惯,产生孤独焦略思乡的情绪,有的消极采取回避的态度,有的产生敌意,有的想离开。

这些表现叫文化休克。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挫折期是可以度过的

c)调整阶段调整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寻找适应的方法。

交往增多,开始交朋友,对文化的了解逐步加深。

d)适应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对生活环境渐渐习惯,对第二文化也在逐步适应,基本上采取比较客观的态度甚至一部分一能接受,不能接受的部分也能要求自己理智对待。

1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

a)要为语言教学服务,与语言教学的阶段相适应。

与学生的语言水平和交际需要相适应。

要体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而且要适度

b)要有针对性。

文化教学主要针对外国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障碍和困难,确定应教的项目并做出解释和说明。

c)要有代表性。

文化教学中介绍的中国文化应该是主流文化、国家文化或者说是中国人共通的文化{不要津津乐道过去时代的文化:

婚俗—坐花轿、拜天地;春节—叩头祭祖}还应该是有一定的文化教养的中国人身上所反映的文化{一些不文明社会现象}

d)要有发展变化的观点。

在年轻人身上所反映的习俗文化已经有很大变化。

{被人称赞说谢谢而不说哪里哪里}

e)要把文化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

 

12、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因素

1、语构文化

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P133)

2、语义文化(P135)

指语言的语义系统,主要指词汇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涵义,它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首先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特有的事物和概念体现在词汇中,而在别的语言中没有对应的词语。

Ø胡明扬把它分为:

A受特定自然地理环境制约的词语—梅雨  梯田  戈壁滩  熊猫

B受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制约的词语—馒头  旗袍  四合院  炕

C受特定社会和经济制度制约的词语—科举  支书  下放  农转非

D受特定精神文化生活制约的词汇—虚岁 黄道吉日  红娘  阿Q

E更多的则是某一事物或概念虽在不同的语言中有相对应词语,但词义却存在很大差别——农民、肥(词的内涵义有差别)、狗、龙(褒贬义)、松竹梅(引申义、比喻义)

3、语用文化(p136)

A称呼

B问候和道别

C道歉和道谢

D敬语与谦称

E褒奖与辞让

F宴请与送礼

G隐私与禁忌

13、认知学习理论的内容148

受哲学上的理性主义的影响,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对环境和客观事物主动的认识和行为的主动的改变,是主体的认知过程,而不是在外界环境支配下被动地进行刺激——反应的联结和行为习惯的改变。

强调学习中认知机制所起的作用,着重探讨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变。

⑴完形说(珂勒)(P148)

Ø德国格式塔心理学家柯勒于20世纪初的“黑猩猩够香蕉”实验,认为顿悟是成功的关键。

顿悟:

是指突然觉察到决绝问题的办法,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整个问题的情境进行知觉,了解构成要素之间的各种关系。

Ø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有机体获得的每种经验都是一个有机组织的整体,也就是完形。

学习就是个体内部通过知觉重组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也是实现顿悟的过程。

⑵认知——发现说(布鲁纳)(P149)

布鲁纳强调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掌握知识结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主动探索知识结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Ø综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是刺激——反应理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建立直接联结并由于强化的结果而形成习惯,习惯形成后在遇到类似的刺激情境时就会有自动的反应。

Ø行为主义强调环境的支配作用,把学习看做是渐进的过程,着重研究外显行为;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顿悟和理解的认知过程,强调个体作用于环境,把学习看成是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学习是突变,着重研究内部心理过程。

 

14、偏误分析及其步骤191

偏误分析:

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

步骤:

A搜集供分析的语料:

从第二语言学习者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听力理解中选择供分析的语料

B鉴别偏误:

区分有规律性的偏误还是偶然的失误,是结构偏误还是语用偏误。

C对偏误进行分类

D解释偏误产生的原因

E评估偏误的严重程度,是否影响到交际

15、课堂教学的作用和局限231

优势:

A课堂教学能充分利用人们长期积累的对语言本身和语言教学的研究成果,通过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精心安排,进行集中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收到相对来说短期速成的效果。

B课堂教学的重点往往是语言形式的掌握,课堂能有目的地提供比自然语言环境更集中,范围更广、形式更为复杂的语言形式。

C课堂教学强调教授语言规则,符合成人的思维特点和学习特点。

D课堂教学有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和帮助,可以迅速提供反馈,及时纠正错误,从而加快语言学习的速度。

局限:

A通过课堂教学接触目的语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目的语的输入量也无法与自然习得相比。

B课堂教学所提供的不都是真实的语言材料,教给学生的常是“课堂语言”或“教科书语言”,与实际生活中的语言有一段距离。

C课堂教学侧重语言形式,但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语法规则,最好的语法规则体系也是不充分的。

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也可能产生误导。

D课堂教学最根本的缺陷在于难以提供真实的交际情景,也难以进行真正的交际活动。

16、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趋向288

1、不同教学法流派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出现了综合化的趋向,教学法研究的重点转向知道教学的基本原则。

2、在探讨习得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教学规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为教学法的发展提供了更科学的基础。

3、培养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正成为第二语言教学目的的共识。

4、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和人际关系是重要的教学原则。

5、加强教学手段现代化,迎接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的挑战。

17、课堂组织管理347

A排除心理障碍,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B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自始至终驾驭课堂。

C稳定课堂秩序

18、语音教学方法359

a)教具演示。

运用发音部位图,以吹动纸片来演示送气音等

b)夸张发音。

为了突破难点,适当加以夸张。

轻声前的音节故意拖长、加重,然后再发出低而短促的后一个庆生音节

c)手势模拟。

用手势模拟舌位的变化:

手心向上、四指并拢翘起表示翘舌;手心向下、手背隆起表示舌根隆起。

四个声调可用手指在空中画符号等。

d)对比听辨。

学生母语的发音与汉语的发音对比,汉语本身如送气不送气的对比,学生的错误发音与老师的正确发音对比等

e)以旧带新。

用已掌握的知识引导出新的知识。

如ϋ的发音可由i引出,从zcs可以带出zhchsh。

f)声调组合。

用一定的有意义的词语练习声调的组合。

如练习四声加二声可用“复习”“姓名”练习二声加二声用“银行”“学习”练习四声可用“非常感谢”“欢迎访问”

19、词汇教学方法364

A直接法 表示具体意义的常用,无法直接用实物演示的尽量也用目的语直接进行描述或解释。

B翻译法在用目的语难以解释的情况下,若母语与目的语的词对应明显,可以通过母语翻译避免绕圈子。

但要避免误导还需要联系大量的例句。

   

C情景法把新词放在语境中,联系句子、话语和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来理解。

   

D语素义法用语素义来理解词义

E搭配法 通过词与词的搭配来理解词义并使用。

如名量词:

1、专用名量词个体量词:

一颗心。

集合量词:

双、对度量词:

寸尺不定量词:

些点2、借用名量词碗身

动量词(做补语)1、专用动量词次回遍阵2.借用动量词咬了一口看了一眼  

F话语联结法   在话语中学习词汇特别是关联词语,易于在话语中掌握。

G比较法对近义词、反义词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发现不同点   

H类聚发利用词语间的聚合关系,根据一个固定的语义群或话题,将相关词语同时讲解或复习 

I联想法利用联想反应,如学习“下雨”让学生的联想可辐射到与之有关的“刮风、水灾、担心、春游、凉快等词语。

20、语法教学方法368

A归纳法让学习者先接触具体的语言材料、进行大量的练习,然后再教师的启发下总结出语法规则,再运用这些规则进一步练习。

B演绎法先讲清语法规则,使学习者对语法结构有清楚的了解,然后在语法规则的指导下进行练习,通过实践学会运用语法规则

C演绎与归纳相结合先采用演绎法,简要揭示语法规则,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初步掌握语法规则的情况下,再做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加深对规则的理解。

还要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直观手段,如实物、图片、动作等

21、汉字教学方法372?

A语和文先分后合,初期汉字应该按自身规律独立教学

B强化汉字教学,字与词教学相结合

C把握汉字的构成规律和基本理论,利用汉字的表意和表音功能识记汉字。

D按笔画、部件、整字三个层次,从笔画、笔顺、部件、间架结构四个方面进行汉字教学。

教学评估:

对教师和学生、对同行和教学管理者都十分重要,教师通过教学评估总结经验教训,特别是活得学生的反馈改进教学,学生通过教学评估反映自己的意见和要求,与教师进一步沟通,同行和教学管理者通过教学观摩,对课堂教学展开研讨,实现教学最优化

教学计划:

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所制定的全面指导某专业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是以课堂设计为核心的总体设计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课程设置、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等

中介语:

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又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逐渐向目的语过渡的动态语言系统

 

✧教学原则:

①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②知识传授与智能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③理论联系实际与理论知识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

④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

⑤统一的培养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⑥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

⑦直观性原则      ⑧巩固性原则     ⑨量力性原则

✧教学方法:

A以语言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      B以观察为主的教学方法

C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D以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方法

1、通过注释法直接阐述文化知识

2、文化内容融汇到课文中去

3、通过语言实践培养交际能力

✧习得与学习的不同

A习得,特别是儿童第一语言习得,是从本能的要求开始,与其生理和心里的自然发育、成熟同步进行,儿童是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第一语言的。

成人的习得也是一种潜意识行为;学习则是为了掌握一种新交际工具所进行的目的性非常明确的活动,伴随督促、考试、竞争等外部因素的作用,是一种有意识行为。

B习得一般是在使用该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学习主要在课堂环境下进行。

C习得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的功能和意义方面,集中在语言如何有效地表达思想以及语言所表达的信息上(语言的内容),而不是语言的形式,语言形式的掌握、知识的获得往往是潜意识的;学习特别是传统教学法的影响下,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形式方面,有意识地、系统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甚至在很大程度忽视了语言的意义。

D习得的方法,主要靠在自然语言环境中的语言交际活动,没有教学大纲和课本和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学习则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大量的模仿和练习来理解,掌握和运用语法规则。

E习得需要大量的时间,效果也比较好;学习相对来说花的时间较少,但效果不确定。

简言之,习得是潜意识的自然的获得;学习是有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