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4 古今贤文 勤俭篇 戒骄篇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321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7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4 古今贤文 勤俭篇 戒骄篇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4 古今贤文 勤俭篇 戒骄篇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4 古今贤文 勤俭篇 戒骄篇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4 古今贤文 勤俭篇 戒骄篇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4 古今贤文 勤俭篇 戒骄篇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4 古今贤文 勤俭篇 戒骄篇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4 古今贤文 勤俭篇 戒骄篇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4 古今贤文 勤俭篇 戒骄篇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4 古今贤文 勤俭篇 戒骄篇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4 古今贤文 勤俭篇 戒骄篇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4 古今贤文 勤俭篇 戒骄篇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4 古今贤文 勤俭篇 戒骄篇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4 古今贤文 勤俭篇 戒骄篇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4 古今贤文 勤俭篇 戒骄篇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4 古今贤文 勤俭篇 戒骄篇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4 古今贤文 勤俭篇 戒骄篇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4 古今贤文 勤俭篇 戒骄篇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4 古今贤文 勤俭篇 戒骄篇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4 古今贤文 勤俭篇 戒骄篇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4 古今贤文 勤俭篇 戒骄篇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4 古今贤文 勤俭篇 戒骄篇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4 古今贤文 勤俭篇 戒骄篇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4 古今贤文 勤俭篇 戒骄篇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4 古今贤文 勤俭篇 戒骄篇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4古今贤文勤俭篇戒骄篇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春新教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补、拙、廉、恒、益、泰、拒、壤”等8个生字。

2.能力目标:

了解“勤俭篇”和“戒骄篇”中,贤文的出处,初步掌握它们的意思。

3.情感目标:

感受古人的智慧,体会语言的优美,学习古人修身养性,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修养,会自省,能自律的有用人。

教学重点

掌握贤文中每句话的大意,并能灵活运用能体会每句话的深刻含义,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对自己的启发。

教学难点

掌握贤文中每句话的大意,并能灵活运用能体会每句话的深刻含义,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对自己的启发。

教学课时

一课时

第24课古今贤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补、拙、廉、恒、益、泰、拒、壤”等8个生字。

2.了解“勤俭篇”和“戒骄篇”中,贤文的出处,初步掌握它们的意思。

3.感受古人的智慧,体会语言的优美,学习古人修身养性,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修养,会自省,能自律的有用人。

教具准备:

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学了不少名人格言、警句,今天我们将集中学习由16句组成的《古今贤文》(勤俭篇、戒骄篇)。

教师板书:

2.教师板书课题:

古今贤文(勤俭、戒骄)。

3.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贤文”、“勤俭”、“戒骄”吗?

生:

“贤文”是指教导人们做有德行、有才能的人的文章,有警句、格言、谚语等。

生:

“勤俭”是勤于劳作而生活俭朴的意思,是从古到今与勤俭有关的警句、格言等。

生:

“戒骄”是警惕产生骄傲和急躁的情绪的意思,是从古到今与骄傲有关的警句、格言等。

二、整体感知,指导读通

1.学生自学课文,教师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全文,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和结合上下文理解。

(2)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3)全文共多少句话,分几部分,每部分大意是什么?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学生读课文,相机正音。

(2)画出句子,鼓励学生质疑。

(3)再让学生读读自己理解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大体说说意思。

三、抓住重点,指导读懂

采用“读读——议议——再读读”的方法来理解。

1.“鸟美在羽毛,人美在羽毛”。

(1)指名学生读好这一句;

(2)这句话的意思是:

就是说人要勤劳,劳动者是最美的。

鸟的美是在外表,也就是它的羽毛。

这句是比喻比喻,是说衡量一个人美不美首先要看他的心灵和对劳动的态度。

(3)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体会句中意思。

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指名学生读好这句话。

(2)说说它的意思:

生活环境从节衣缩食变成丰衣足食,轻而易举;若是丰衣足食变成节衣缩食,那就面有难色。

(3)再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满招损,谦受益”。

(1)指名学生读好这句话。

(2)说说“满”、“招”、“损”、“谦”、“受”、“益”的意思:

满:

骄傲、自满;招:

招来;损:

损害、损失;谦:

谦虚;受:

受到;得到;益:

益处。

这句话的意思是:

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

它的意义在于教导人们谦虚是一项美德。

自己自满于已取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虚而时时改掉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3)再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1)指名学生读好这句话。

(2)说说它的意思:

这两个成语常连用,比喻能人之外还有能人,激励人不能满足于现状。

(3)再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小组用上面的方法合作学习。

6.班级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感”,从而理解课文。

四、诵读感受,指导读好

1.学生放声诵读,感受这些警句、格言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同时一会每句话的意思。

2.指名读。

3.学生积累。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的名言、警句、格言。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加拼音,标调。

()()()()()

补拙养廉受益不拒泰山

二、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骄傲—()勤劳—()短—()

三、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鸟()在羽毛,人美在()()。

()招损,谦受()。

人为有(),天外有()。

参考答案:

一、zhuōliányìjùtài

二、谦虚懒惰长

三、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

满招损,谦受益。

人为有人,天外有天。

板书设计:

《古今贤文》

勤俭戒骄

【教学反思】

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这一维度,教学中力求突出:

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根据本节课的课堂效果以及学生教师的综合表现,特做如下反思:

俗话说: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

所以在教学设计之初,我就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除了制定了“反复诵读,理解贤文表达的意思”这个基本目标外,还制定了“在诵读中感受语言的形式美,并能熟练诵读;在创设的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

”这两个教学目标。

现在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

学生除了积累一定的知识,更多的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常常发现,孩子们是储备了一些知识,但是能力上很欠缺,表现在不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表达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更要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和阅读教学的要求是相同的。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018)期末专题

课内阅读专项训练

一、阅读《燕子》片段,回答问题。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毛毛细雨洒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

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1.文中“赶集”的意思是()

A人们到集市上买买东西。

B各种花草争相开放的景象。

2.词语美容师。

()的嫩叶()的花()的春天

3.文中画“——”的句子把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做人来写,写出了___________的景象。

4.燕子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从赶来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一)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本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泊:

东吴:

万里船:

_________

3.古诗前两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象?

()

A.春天。

B.夏天。

(二)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怜:

幽草:

春潮: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三袋麦子》片段,回答问题。

最后,土地爷爷又来到小猴家。

谈起去年那袋麦子,小猴拉着老人的手,神秘地说:

“请跟我来。

土地爷爷跟着小猴到里屋一看,呀,麦囤里堆得满满的!

小猴说:

“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收获。

您带一些回家吧!

”土地爷爷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

“你真聪明!

真能干!

1.“神秘”是什么意思?

从小猴神秘的表情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地爷爷为什么夸小猴聪明、能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土地爷爷也给了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做?

简要说明你这样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小伞兵”和“小刺猬”》片段,回答问题。

小伞兵有个好朋友,就是隔壁苍耳妈妈的孩子——小苍耳。

小苍耳身体小小的,像个枣核,全身长满尖尖的刺。

小伞兵亲热地叫他们“小刺猬”。

一阵秋风吹来,小伞兵头上的白绒毛被风吹得飘呀飘的,白绒球一下子散开了,一个个小伞兵就像真的伞兵那样,在空中涨着降落伞飞翔。

他们快乐地喊道:

“小刺猬,瞧,风伯伯带我们旅行了!

再见,再见!

好朋友走了,小刺猬真羡慕呀!

他们也想旅行,可是他们没有小伞,没法跟着风伯伯走。

1天,一只小鹿从苍耳妈妈身边擦过,一下子,许多小刺猬被挂在小鹿的毛上。

就这样小刺猬也快快乐乐地跟着小鹿旅行了。

1.照样子写一写。

一个个____________________快快乐乐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伞兵”指的是_____________,“小刺猬”指的是_____________。

3.“小伞兵”的外形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来说一说“小伞兵”和“小刺猬”分别是怎样旅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苹果里的五角星》片段,回答问题。

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

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他们对切苹果都不生疏,总是循规蹈矩地按通常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切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

  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也许是出于无意,也许是出于好奇。

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一下词语的意思。

(1)魅力:

(2)循规蹈矩:

2.人们通常切苹果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鲜为人知的图案”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小男孩横切苹果后所带来的有趣发现中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剪枝的学问》片段,回答问题。

春天到了,桃花开了,王大伯的桃园红云片片。

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它们欢天喜地地在花间飞舞。

我和小伙伴们在桃园里奔跑着,嬉戏着。

看着满树的桃花,我盼望着这朵朵桃花能早日变成又大又甜的桃子。

  暑假里,我又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

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

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

还真有道理呢!

1.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比作。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

从哪里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到这些桃子的我心情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黄山奇松》片段,回答问题。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1.我能把词语补充完整。

姿态()()饱经()()郁郁()()()()不舍

2.黄山最妙的观松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长城和运河》片段,回答问题。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__________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__________,西到__________,

  __________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短文补充完整。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一下词语的意思。

(1)连绵起伏:

(2)曲折蜿蜒:

3.巨龙指的是谁?

为什么会有起伏?

为什么会曲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像巨龙“穿行”大地呢?

可不可以改为“爬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超级球迷”邓小平》片段,回答问题。

小平爷爷青年时代曾经在法国勤工俭学。

一次,巴黎举办一场(chángchǎng)国际足球赛,他很想去看,可是没钱买票,怎么办呢?

就在他沮丧的时候,一个念头闪过脑海:

“对了,把衣服当(dāng

dàng)了换钱,不就行了吗?

”就这样,他如愿以偿,看到了一场精彩的比赛。

几十年后,小平爷爷还清楚地记得,对阵的双方是乌拉圭队和阿根廷队。

新中国成立后,小平爷爷是北京农坛体育场的常客。

据国家足球队一位前锋回忆:

某个星期天,忽然听到外边嚷嚷“邓小平来了”,他心里想,今天农坛体育场没有比赛呀!

出去一看,邓小平正坐着马扎(zázhá),在球场边看小朋友踢球呢。

1.给加点的生字选出正确的读音打上“√”。

2.把下面句子改为陈述句,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对了,把衣服当了换钱,不就行了吗?

3.选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情?

请概括一下写出来。

(1)

(2)

4.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看出邓小平爷爷是,你身边有没有人会对什么入迷?

想一想哪件事最能表现“入迷”,用一段话写下来。

 

十、阅读《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片段,回答问题。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

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

它们还要养儿育

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

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

持。

()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

不变。

()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怕它一天。

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是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词语写句子。

(1)

(2)

2..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3.选文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可以去掉吗?

4.下面说法正确的打上“√”。

(1)文章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

()

(2)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

()

(3)文章告诉我们樟树不招虫子。

()

十一、阅读《恐龙》片段,回答问题。

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

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支利剑一样的尾刺。

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每只角都有一米长——这样的脸型,让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

1.小小解词员。

千奇百怪:

庞然大物: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恐龙种类

特点

3.为什么“三角龙让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

十二、阅读《石头书》片段,回答问题。

“石头就是书。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川川不禁笑了起来,说:

“这书上有字吗?

”“有哇,你们来看:

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

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

磊磊问:

“这书上有画吗?

叔叔说:

“有。

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

1.“这书”指的是。

2.石头书上有   也有  。

石头书上的字是指      、      和      ;石头书上的画是指      、      和      的化石。

3.根据选文内容填一填。

“雨痕”指的是;

“波痕”指的是;

“矿物”指的是。

4.联系全文想一想,我们看懂了这本书有什么好处呢?

十三、阅读《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片段,回答问题。

汤姆朝湖的四周看看,月光下没有渔舟,也没有钓客。

汤姆说:

“放心吧,爸爸,没有人看见我们,也没有人知道我们在这个时候钓到了鲈鱼。

“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从爸爸斩钉截铁的口气中,汤姆知道已经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了。

他只好慢吞吞地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把鱼放回水中。

1.仿写词语。

慢吞吞(ABB形式):

2.理解句子。

(1)从爸爸的口气中,汤姆知道已经没有商量的余地了。

(2)从爸爸斩钉截铁的口气中,汤姆知道已经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了。

这两句话中第句表达的更好,因为:

3.我会用“斩钉截铁”写一句话。

4.“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十四、阅读《这不仅仅是个人修养》片段,回答问题。

要怎样节约呢?

节约不是要降低我们的生活水准,而是有节制地使用,节约不必要的开支,不铺张,不浪费。

节约在很多时候只是举手之劳。

比如洗手的时候把水流拧小,节约用水;夏天适当调高空调的温度,减少用电。

现代社会还倡导“绿色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是骑自行车、步行,以节省燃料,减少废气排放。

这也是一种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

1.我会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降低——()节约——()减少——()

2.这段话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3.什么是“绿色出行”?

4.关于“节约”,你在生活中是怎么做的?

请举例说明。

十五、阅读《槐乡五月》片段,回答问题。

五月,洋槐开花了。

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

“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1.请用“——”画出文中的象声词,我也会写:

、。

2.照样子,写出描写香的词语。

清香

3.“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

”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