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营区十二五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422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营区十二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五营区十二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五营区十二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五营区十二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五营区十二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五营区十二五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五营区十二五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五营区十二五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五营区十二五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五营区十二五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五营区十二五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五营区十二五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五营区十二五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五营区十二五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五营区十二五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五营区十二五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五营区十二五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营区十二五规划.docx

《五营区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营区十二五规划.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营区十二五规划.docx

五营区十二五规划

五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

序  言

   “十一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区委全会和区人代会议精神,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团结带领全区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围绕“十一五”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打基础、调结构、建支柱。

通过努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旅游业逐步发展壮大,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所有制结构调整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基础设施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围绕增收难、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等社会问题,加强了社会薄弱环节的建设,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计划主要目标基本实现。

全区呈现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实现更快更好更和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章“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第一节基本情况

“十一五”规划期全区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个目标,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为重点,以改革为动力,积极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加快多元化林业经济的建设,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着力解决资源性、体制性、结构性、社会性矛盾,构建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集中全局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期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实现了经济稳步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

第二节“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十一五”规划期,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实现31.3亿元,完成规划的100%,比“十五”期间增长64.7%,年平均递增10%。

其中:

第一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9亿元,完成规划的166.6%,比“十五”期间增长1.25倍,年均递增17.4%。

第二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2.5亿元,完成规划的69.8%(受统计指标调整因素影响),比“十五”期间增长37.6%,年均递增14%。

内:

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0.6亿元,完成规划的64%(受统计指标调整因素影响),比“十五”期间增长23.5%,年均递增12%。

建筑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9亿元,完成规划的158%,比“十五”期间增长35.7%,年均递增11.5%。

第三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9.8亿元,完成规划的115.2%,比“十五”期间增长68.9%。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国有经济累计实现增加值5.3亿元,完成规划的132.5%,比“十五”期间增长39.4%;非国有经济累计实现增加值26亿元,完成规划的100%,比“十五”期间增长72.1%。

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实现了17%和8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8亿元,完成规划的158%,比“十五”期间增长3.8倍。

其中:

经营性投资累计完成6.9亿元,完成规划的187.5%,比“十五”期间增长3.2倍;非经营性投资累计完成5.9亿元,完成规划的122.9%,比“十五”期间增长4.3倍。

主要产品产量达到了规划确定的预期目标。

木材生产总量累计完成21.8万立方,完成规划的96.8%,比“十五”期间下降3.5%。

森林蓄积消耗总量完成31.9万元立方米,完成规划的80.1%,比“十五”期间下降12%。

山野果果酒加工累计完成5.4万吨,完成规划的110%,比“十五”期间增长56%。

山野果饮料累计完成8.1万吨,完成规划的158%,比“十五”期间增长61.3%。

黑木耳产量累计完成10150吨,完成规划的178.8%,比“十五”规划期增长45.2%。

纯净水累计完成10.8万吨,完成规划的185%,比“十五”规划期增长1.2倍。

其它各种产品全部达到或超过规划期确定的任务量。

天保工程各项任务全部完成。

“十一五”期间天保工程累计投资2.4亿元,完成规划的100%,比“十五”期间增长33.3%。

其中:

森林管护费累计完成0.19亿元,完成规划的100%,比“十五“期间增长11.7%。

养老保险统筹累计完成0.36亿元,完成规划的100%,与“十五”期间持平。

政社性投资累计完成1.18亿元,完成规划的100%,比“十五”期间增长17%。

四险补助累计完成0.28亿元,完成规划的100%,比“十五”新增0.28亿元。

一次性安置累计完成投资0.39亿元,完成规划的100%,比“十五”期间增长85.7%。

第三节主要成就

一是天保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十一五”规划期是天保一期工程实施的最后五年,在这五年里我区以规范实施天保工程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天保工程管理力度和天保工程能力建设,经国家、省市天保工程核查小组的核查,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实施标准。

富余职工分流安置取得了新进展。

按照“十一五”规划安排,累计分流富余职工1700人,实际完成1741人,完成规划的102.4%。

混岗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

按照本人自愿申请的原则,到“十一五”规划期末累计完成混岗职工安置4731人,通过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职工再就业达到了规划预期目标。

政社性人员控制在天保工程实施方案之内“十一五”期间规划安排政社性人员2335人,实际安排政社性人员2323人,比规划减少12人。

职工养老保险全面完成规划期的交缴任务。

职工四险已经开始起动,现有8676人参加了职工四险,累计完成四险交缴2225.2万元,完成规划期的100%。

天保工程资金管理一步得到了强化。

制定了五营林业局天保工程资金管理办法,严格按照上级制定的财务制度执行,设立了天保工程资金专户,实行了专户管理专户储存,确保了天保工业程资金安全合理的运行。

天保工程能力建设增强。

天保工程领导机构随着人员的变动及时进行了调,重新购置了电脑3台、打印机1台、传真机1台、GPS1台,各基层单位全部配备了电脑,为天保工程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档案管理取得了新进展。

在国家林业局天保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天保工程档案管理新途径,针对天保工程档案比较分散的难以管理的特点,经过认真系统的调查研究,形成了五营林业局天保工程档案网络管理办法。

对林业局所属的财务档案、劳动档案、干部档案、资源档案、营林生产木材生产档案等按照分类标准进行了分类分地管理,解决了天保工程档案管理死角死面的问题,为天保二期工程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职工生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累计完成投资5.9亿元,重点实施了安居工程、供热工程、安全饮水工程、林场(所)撤并工程、就业再就业工程、社会保障工程、绿化美化亮化七项工程。

这些工程的实施极大的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十一五”期间职工工资累计完成了2.2亿元,平均递增了19.1%。

到“十一五“规划期末,年人均工资达到了8740元,比2005年增长了5399元。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职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初步得到了解决,职工医院药品价格实行了差价控制,实现了药品价格为零利润的目标。

惠民医院的正式开业解决了困难职工看不起病的问题。

职工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正式实施,职工的后顾之忧初步得到了解决。

城镇低收入家庭社会保障费发放取得明显的成效。

到“十一五”规划期末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费2900.9万元,年平均递增了14.5%,人均最低生活保障费比2005年增长了130元。

现有2111户困难家庭得到了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对社会福利院进行了搬迁和全面改造,社会福利院的房屋面积由原来的320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730平方米,是原来面积的4.4倍,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现有31名老人住进了福利院,孤寡老人实现了老有所养的社会保障目标。

三是城镇基础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十一五”期间城镇建设累计投资2.5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了1.7亿元。

重点完成了中心街路面拓宽1.5公里,路面宽度由原来的9米拓宽到14米,增强了中心街道路通行能力。

新建沿河公园总面积30万平方米,铺设人行步道9.9万平方米、铺设水泥路面6760平方米,安装步道路灯106盏。

新建休闲健身广场两处7000平方米,安装体育器材15套,为全民休闲健身提供了良好的场地。

绿化面积累计完成3.5万平方米,比“十五”期间增加了2万平方米。

中心街、工商路、三角线、沿河公园等地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绿化目标。

局址供热日趋完善,新建锅炉房1500平方米,延伸和更换供热管网9300延长米,安装20吨锅炉1台,供热能力由原来的21.8万平方米增加到40万平方米,为今后棚户区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亮化工程全面完成。

河北大桥、中心街大桥、部分巷道安装了路灯205盏彩灯2500延长米。

棚户区改造全面完成计划,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面积93600平方米,完成计划的100%,有1864户居民搬进了新居。

职工吃水难的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自来水管线延伸3450延长米,有2500户居民吃上了自来水,维修水井5眼、打深水进3眼,安全饮水有了保障。

四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

“十一五”期间,我区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以本局自然资源为优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到2010年末,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4:

38:

38调整到2010年的34:

41:

25。

从以上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幅较大。

在第一产业内重点抓了黑木耳的种植,黑木耳的种植量由2005年的3000万袋到2010年增加到5600万袋,比2005年增加了2600万袋。

蓝莓产业发展迅速,从2009年开始起步到2010年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3509万元,主要建设项目有改造组培室1000平方米,新建生态日光温室2500平方米,新建塑料大棚75000平方米,育苗基地46690平方米,示范园20万平方米,蓝莓果园80000平方米,打深水井6眼,输电线路1265延长米,锅炉房80平方米,材料库180平方米等50余项。

2010年可培植蓝莓苗木680万株,可满足全市乃至全省苗木栽植的需求。

在第二产业中以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着重扶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帮助中芝企业集团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五个,积极开展对上争取资金工作,争取到位省农业发展资金150万元。

同时我局还积极扶持鑫野实业有限公司开展对上争取工作,可行性研究报告现已上报省发改委正在等待批复。

到2010年末,全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2.8亿元,年均递增25%。

在抓好规模以上工业的同时不断强化对建筑行业的管理,进一步完善统计制度,对建筑行业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了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到2010年末预计实现建筑业增加值0.5亿元,年均递增12.6%。

五是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协调发展。

通过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区域经济的稳步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也有了全面的进步。

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十一五”期间对教育累计投资1175.2万元,新建第一中学、第三小学教学楼2栋8884平方米,改造第一中学、第一小学、第三小学教学楼4栋10026平方米,新建第一中学、第一小学、第二小学、第三小学室外学生厕所4栋120平方米。

解决了第一中学、第一小学、第三小学校园场区的排水问题,对所有学校安装了广播系统,达到了标准化学校硬件建设要求。

在全力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将所有的精力放在抓软件建设上。

按照全省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要求,进一优化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考试等方式实行了竟聘上岗,全局有271人被重新录用。

通过“十一五”时期的全局的共同努力,小学升学率达到了100%,有110名学生由初中升到了重点高中,比“十五”期间增加了38人;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增强。

对全局7个林场(所)的卫生院进行改造,改造面积达到了560平方米。

新建林场(所)卫生院2处面积1500平方米。

林场(所)的医护人员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现有医护人员16人工作在生产第一线。

区政府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对林业局职工医院进行了全面的维修和改造。

惠民医院的正式运行解决了职工看病难的问题;社会保障事业不断状大。

全局现有在册职工7825人,有5800人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参保率达到了74.1%。

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启动,参保人员逐年增加,现有5227人参加了四种保险,参保率达到66.7%,职工参保意识进一步增强,促进了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通讯事业发展迅速。

2010年末有线电话容量达到了6420门,比2005年增加了2420门。

移动通讯总容量达到20200部,比2005年增加了10000部。

宽带网络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宽带网络用户已经达到了2720户,全局有2000户居民安装了宽带网络,占总容量73.5%;文化体育进一步普及。

区政府投资400万元建成青少年活动中心一处,面积3500平方米,现有图书阅览室、音乐室、电子阅览室、乒乓球室、健身房等11项功能,为全局青少年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

“十一五”期间建成体育活动场所2处,面积达2万平方米,安装健身器材21台套,全民健身运动在全局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广播电视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有线电视入户率进一步提高,由2005年的54.5%增加到2010年的78.6%;有线电视节目由2005年15套增加到2010年的34套。

有线电视正向网络化迈进。

第四节基本经验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十一五”期间全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教育广大党员群众,一切要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区上下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党员群众的政治素质,激发了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和职工群众加快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为全区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坚持以生态优先是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的前提条件。

“十一五”期间我区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牢牢把握生态优先这个原则不放松。

在建设项目用地上,以土地规划为依据,充分发挥原有土地的作用,在哪里拆迁就利用那里的土地。

同时还不断扩大林地面积。

通过积极向上争取累计投资2626万元,使灭失的废弃矿山得到了有效的治理,治理面积完成了37.81公顷。

全区林地面积由2005年的11.7万公顷增加到2010年的11.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89.2%增加到2010年的92.3%。

第三,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是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十一五”期间我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每个产业中确定了发展的重点项目。

在第一产业中以蓝莓组培、木耳栽植为重点;在第二产业中以培育忠芝果酒、鑫野饮料、鑫盛矿业等规模以上企业发展为重点;增强了这些企业经济发展的实力,为全局GDP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第三产业中以旅游发展为重点,加大了对国家森林公园的投入力度,累计投资5400万元,使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景点景区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旅游人数由2005年的6万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10万人次。

三次产业到2010年末分别实现增加值2.2亿元、2.6亿元和1.5亿元,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增长目标。

第四,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必要政策资金支持是缓解林区危困的重要保障。

“十一五”期间区政府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从强化企业管理上要效益,制定了林业局《计划执行办法、工资审批办法、电费支付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统计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十余项,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

坚持资金一支笔审批制度,严格控制资金支出。

同时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在抓好企业管理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对上争取工作。

“十一五”期间累计对上争取资金1.6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了1.2倍。

通过对上争取进一步缓解了资金紧张的问题,加快了城镇建设的步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有了新的提高。

第五节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于发达地区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职工生活水平与发达地区比还是偏低。

“十一五”期间虽然广大职工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职工工资仍然很低,职工人均工资每年只有8740元,跟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

可支配收入每户每年只有7061.42元,可支配支出每户每年达到了7383.55元。

仍然处于赤字状态。

医疗救治还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部分职工群众生活困难的局面还没有彻底改变,职工再就业的压力仍然很大。

二是经济质量不高影响了财政和税收的增长。

我局地区生产总值虽然年达到了6.9亿元,但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只有1%,税收占GDP的比重只有1.5%。

由此可见经济运行质量亟待需要提高。

三是没有新的主导产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

我局在“十一五”期间虽然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是经济实力还是比较薄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缓慢,没有真正的形成支柱产业,仍然靠国家天保工程资金的支持和少量木材销售收入来维持职工群众的生活。

以上问题需要在“十二五”规划期内要尽快的加以研究和解决。

第二章“十二五”规划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构想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和林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个目标,加大改革力度、加快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积极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着力解决资源性、体制性、结构性、社会性矛盾,构建比较完整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推进全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第二节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经济快速发展。

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把实现既快又好的发展作为主题,坚持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不断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2、必须坚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节约型社会。

    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核心,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注重社会公平公正,着力解决涉及人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发展的成果,充分调动和激发全区上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以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为重点,解放思想,打破陈规,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进一步树立全球视野,积极有效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推进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和引进战略投资者为重点,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5、必须坚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全面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确保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6、必须坚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经济结构明显改善,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主要预期目标是:

     ----经济增长速度年均增长15%,其中:

第一产业年均增长13%,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7%,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

     ----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

----万元GDP能耗控制在0.8吨以内。

     ----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5%。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

     ----城镇新增就业率达到80%。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100%以上,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全区人口控制在3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以下。

第三章“十二五”规划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是我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时期,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个千载难逢有利时机,特别是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继续实施,国务院对建立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规划的批复,对我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

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个千载难逢大好机遇,加快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步伐,“十二五”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节加快第一产业发展的基础

第一产业是我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在加快和打好基础上下功夫。

计划安排投资2.8亿元,累计可实现产值4.8亿元,占新增产值的17.1%。

主要抓好个项7个项目建设。

一是继续抓好天保工程的继续实施。

进一步提高天保工程实施的质量,强化天保工程能力建设,加大天保工程的森林资源的管护力度,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做好森林抚育,为天然林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进一步完善天保工程的各项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天保工程规范实施奠定基础。

二是抓好蓝莓组培项目,计划投资1.1亿元,开发建设年产3000万株的蓝莓组培基地,可实现产值1.8亿元。

三是抓好蓝莓栽植项目,计划投资0.5亿元,栽植蓝莓苗木5000亩,可实现产值1.8亿元。

四是继续抓好黑木耳种植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种植木耳52500亩,生产黑木耳2500吨,实现产值1.0亿元。

五是抓好经济林建设,计划投资200万元,栽植经济林500亩,可实现产值0.02亿元。

六是抓好星火养殖场的扩建工程,计划投资1200万元,生猪养殖量增加20000头,可实现产值0.03亿元。

七是抓好野猪的养殖,计划投资300万元,野猪养殖量达到500头,可实现产值0.03亿元。

通过以上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增强第一产业的经济比重,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抓住第二产业发展的关键

我局要紧紧抓住第二产业这个关键这个环节不放松,加大投资力度,计划安排投资2.8亿元,做好9个重点项目建设。

到规划期末累计可实现产值21.8亿元,占新增产值的77.8%。

一要抓好蓝莓果酒加工项目。

以中芝企业集团为龙头,加快鑫野、鑫浩等生产企业的发展速度。

计划安排投资1600万元,新建果酒加工生产线一条。

使产量由目前的1.5万吨增加到2万吨,可实现产值2.7亿元。

二要抓好蓝莓饮料加工,重点培值鑫野有限公司,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计划安排投资2000万元,新建生产线2条、生产车间4800平方米。

使产量由目前的2万吨增加到3万吨。

可实现产值1.2亿元。

三要抓好纯净水加工项目。

计划安排投资3850万元,新建纯净水生产线2条,生产车间4000平方米。

产量由现在的3万吨增加到10万吨,可实现产值1.9亿元。

四要抓好花青素加工项目。

计划安排投资4000万元,通过忠芝企业集团引进先进技术,开发建设花青素生产车间4000平方米,安装加工生产线2条,达产后年可加工花青素产品50吨。

实现产值1.4亿元。

五要抓好黑木耳精深加工项目。

计划安排投资500万元,新建生产车间1600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