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工作案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4881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辅导员工作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辅导员工作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辅导员工作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辅导员工作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辅导员工作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辅导员工作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辅导员工作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辅导员工作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辅导员工作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辅导员工作案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辅导员工作案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辅导员工作案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辅导员工作案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辅导员工作案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辅导员工作案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辅导员工作案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辅导员工作案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辅导员工作案例.docx

《辅导员工作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辅导员工作案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辅导员工作案例.docx

辅导员工作案例

王可:

男,1982年出生。

该同学原为02级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于2003年9月降到03级,重新开始大一生活。

在03级学习一年后,又于2004年9月降到04级学习,又重新开始大一生活。

所以该生读了三个大一。

从2004年9月到04班学习,辅导员深知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生,在新生班级里意味着什么?

于是开始了对他的观察教育与培养。

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生,具有自己的复杂性。

认真分析他连续降级的原因:

通过观察发现他意志薄弱、学习不用功。

虽不上网、但睡觉过多,爱看小说。

连续降级使他的心理很脆弱,很自卑,易冲动,顽固不易沟通,对自己内心保护很严。

所以他的心理调整是一个反复的漫长过程,辅导员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辅导员把他列为重点对象,遵循爱与尊重是沟通学生心灵的基本方式。

第一次谈心时,给他讲明了工作思路,并表示对他一定严格要求。

当时辅导员带的是新生班,如果没有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正确的舆论和一定的工作方法做支撑的话,后续管理将无法进行。

谈话后他依然旷课、迟到,辅导员再三提醒与警告,收效甚微,终于在2004年10月28日因累计旷课达18学时,受到警告处分。

期末时仍然压了好几科,甚至英语听说缺考。

这样下去如何是好?

辅导员非常着急,开始了对他的说教阶段。

2005年3月7日辅导员把他父亲找到学校,讲明上述事实,让该生写保证书等。

对他严管。

对于降级生,他把自己的内心包裹得很严,不太容易走进他的内心深处。

对于他的不配合,曾几何时,把辅导员气的直哆嗦,甚至掉泪。

但生气归生气,辅导员的良知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坚持到底就会胜利。

老师的责任使辅导员心平静下来,面对他的顽固与不配合,从自身找原因,注意平时工作的细节,如:

谈话方式、时间的选择、说话语气、地点的选择、说话的分寸与尺度等,让他感到亲切,感到温暖。

之后一段时间,他情绪较稳定,把心能够用在学习上。

成绩也有提高。

回顾以前的管理没能收到预期效果,及时改变策略,进入感化期。

当辅导员到班级检查自习时,到他跟前说句话,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尤其是他脚严重扭伤在家休息时,经常打电话问寒问暖,并让班长和生活委员于2005年4月6日代表辅导员去问候他。

并指定一名党员做他的帮教对子。

让他感受集体的温暖,同时从细节处让他感到同学帮助的真心实意。

这样的感化与帮助,对他的影响很大,以至于伤好后回校好像换了一个人。

按时上课了,不迟到、不早退,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同学也有说有笑啦。

在期末考试中,除外语外其它科目全部通过。

对此,辅导员感到很欣慰,觉得自己的努力终于看到了成效。

但也认识到应该趁热打铁促其向良好的势头发展。

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辅导员感到他的情绪基本稳定下来。

可是对他的教育与关注不敢有片刻的放松。

适时的组织一些有意义的班会显得很重要。

如:

请优秀毕业生谈切身体会---怎样顺利走完大学时代等。

这些对他、对大家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005年11月18日又因考试作弊受到记过处分。

当时情形是他前座同学将卷纸递给后座的他,于是他帮忙答了几道题,被发现。

辅导员把他叫到办公室时,他情绪很激动,很难接受,不认为是自己的错。

又一道难题摆在辅导员面前。

因为办公室人多,辅导员就利用下班时间来和他交谈。

针对这个突发问题,从多个角度有理有据、入情入理来分析,让他接受处分并能很好地吸取教训。

目前来讲,他顺利毕业应该没问题。

通过他一波三折的求学经历,辅导员感到只有不爱教育的老师,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爱,能感动一切;爱,能改变一切。

辅导员工作做了很多年,边做边学边研究边总结,情况千差万别,从王可同学的个案发展中谈几点辅导员工作体会:

(1)从精英型教育转为大众型教育,学生自主学习素质在下降,突出表现就是自律性不强,需要看与管。

体会最深的就是好习惯工程的贯彻与学习是多么重要。

此状态下对辅导员如何做好思想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2)责任:

面对一颗颗年轻的心需要在大学里成长,感到沉甸甸的责任。

面对这份责任,如何开展打动学生心灵的班会至关重要。

请优秀学子做经验互动交流、成功可以复制、身边的榜样等教育。

(3)对于特殊学生,尤其是降级生,要给予特殊关爱,努力做到既有情感中的教育,更有教育中的情感。

与他建立信任和谐关系后,你的话才有说服力。

另外,平时工作中要把握好分寸与尺度。

因为他们的心很脆弱、把自己的内心包裹的很严。

(4)让特殊学生融入到新班级里,老师和同学一起做工作,让他感到新班级真心实意的接受。

而且这个班级的氛围对他影响很大。

让特殊学生既感觉到压力,又有前进的信心与动力。

(5)学生工作要坚持全面性、经常性、及时性。

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多谈心,多方式,从各个侧面多了解学生。

(6)和家长保持经常性联系很有必要。

联系时要讲究方式与方法,对孩子的汇报要公正与客观。

使家长能配合你的工作。

(7)无论辅导员做多少工作,都抗拒不了哲学原理: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后进学生的转化关键还是内因在起作用。

辅导员的引导作用显得特殊重要。

尊重、理解、关心、体谅都做到了,可能带给辅导员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与感伤。

辅导员的工作繁杂而艰苦,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与情感,但成效难以量化,也难以立竿见影。

因此,辅导员工作就是个良心活。

不计报酬、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地坚持到底是对辅导员的挑战。

(8)青年的心灵恰似一扇窗,透过它可以看到整个世界;尊重与理解便是心灵的桥,通过它可以走向光明。

(9)辅导员在平时工作中要及时总结不断学习。

努力找到最切合实际和最有效的工作方法。

经过两年多的实验,记录班级日志是很好的方法。

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都记录下来,四年下来就是一笔财富。

(10)辅导员工作日常记录,就是辅导员的整个工作过程与付出。

翻阅它也是自我学习的过程。

《包涵心语》给辅导员以很好的启迪,实际上每一本工作记录就是辅导员心灵与工作方法的体现。

                                   辅导员如何处理学生突发事件

 

   担任了两年多的辅导员,我遇到了不少学生突发事件,有患精神疾病的,有车祸受伤的,有在校外被打的,有突发急病的...有的同事说我运气背,我也用这个似玩笑的话安慰一下自己,但我还是需要反思和总结,使自己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学生中的有些突发事件是可以预防的,但有些却无法预防,比如哮喘、癫痫发作,所以我们需要做好预防工作,但事件真的发生时,我们也要冷静地处理。

   一、做好日常教育和防范工作。

   安全教育是必须的,要教育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做好防火、防盗、防骗工作,教育他们遵守交通规则,与社会上的人打交道不要意气用事,遇到危急情况保护生命是第一位的。

说教式的教育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我们可以结合时下发生的事件,或者视频资料进行教育。

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还要教他们一些处理安全事故的技能。

   同时,要让所有学生在手机上存上你的电话号码,当事件发生时他们能够及时联系到你。

有些学生没有存辅导员的联系方式,事件发生后只联系家长,而家长通常远在千里之外,他们只好十万火急地找学校各个部门的电话,这不但使事件不能及时处理,还有可能引发学校和家长之间的矛盾。

在教育中,我们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意识——在学校,离他们最近,能够及时帮助他们,切实维护他们利益的就是辅导员。

  

二、突发事件处理措施

  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情况,控制局面。

在接到消息后,以最快速度核实信息的真假,以免上当受骗。

然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如果不能立即赶到现场,要联系同事或学生干部先去现场。

 

   如果是特别严重的事件,要先电话汇报情况。

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汇报,但是要尽快告知直接领导。

 在现场处理完之后,要在24小时内向有关部门书面汇报情况。

    及时联系家长,根据情况,最好是家长来校处理。

由于我们刚刚工作,经验不足,在态度立场方面要多征求领导的意见,以免有些话说出来之后造成误解和矛盾,使工作难度加大。

   及时做好相关学生的安抚工作,控制事件的影响面,并把此事作为一个教育的契机,对知晓这一事件的同学进行教育,使他们以此为前车之鉴。

   此外,在处理过程中要做好记录。

   三、做好自身的心理调适

   有些突发事件可能像噩梦一样,使我们的心情很沉重,比如一个很好的学生患了很难治愈的疾病,你几乎可以肯定他的人生就此改变了,再比如学生因病或其他事情被送进急救室抢救...这些事情使人一时难以接受,甚至要好几天心里才能平静下来,才能不再失眠。

所以我们要做好心理调适,倾诉出来,或者抽空到户外散散心。

   等自己心情平静下来了再对这些事情进行总结,吸取经验教训。

如何帮助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

李强张小钢

D大学H学院G专业一直是H学院录取分数最低的专业,每年录取的二百多名学生中有70%以上是服从调剂的。

2004年10月,G专业辅导员在大一新生上课一个月后,对新生学习状况作了广泛的调查,调查的问题主要包括专业兴趣、学习方法、课余时间利用、上课效率、上课的状况、老师讲课、课后作业、是否能跟上上课节奏等。

学生李平(化名),学习勤奋刻苦,每天早晨5:

30起床,晚上10点多才回到寝室。

经常最先到教室,上课十分用心,他的笔记在同学们中广泛传阅。

期中考试以前,同学们都认为他的成绩肯定会在班级名列前茅。

但是在同学自己组织的期中考试当中,他的高等数学和无机化学均考了不到40分的成绩。

同学们十分惊讶,他也感到十分意外。

但却仍然不知道自己的毛病出在哪,认为还是付出不够。

张力(化名),上课时精力不集中,老师讲课自己总是听不进去,总想着课外的事情,比如学生会招新了,什么面试了,班级还要准备什么材料等等。

课程落下很多,可一到自习室就不自在,不能集中精力去写作业,感觉很苦恼。

调查反映出85%的学生不知道在大学如何学习,还沿用高中的学习方法,学习以上课老师讲的为主,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72%以上的同学感到课余时间太多,不知道如何利用,有时经常在图书馆或自习室一待就是一天,但又觉得什么都没做,要么就去上网;40%的同学感到课堂上老师讲课太快,跟不上;65%的同学认为多媒体上课容易犯困,不能跟上上课节奏;调查显示近一半同学对大学学习很茫然,不能跟上多媒体上课的节奏,没有固定的教室上自习有时候不知所措,感觉孤独等等。

针对新生入学后不能很快的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这种情况,H学院的新生辅导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通过走访寝室详细了解了学生不适应的原因,并对大一新生的这种情况进行了一般与个别的指导;在班级建立起学习小组,为每个同学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舞台,在小组里每名同学都可以成为老师,去讲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安排由学生干部带领学习小组集中上自习,通过学习小组集中安排固定地点上自习使得同学们不至于孤独;召开学习讨论会,会上辅导员和同学们一道共同探讨对于大学学习特点的认识,和大学学习方法的特点。

另外,G专业辅导员还特意举办了一场“走近你我他——学习经验交流会”。

交流会旨在促进高低年级同学间学习经验的交流。

学习经验交流会跨专业、跨年级,H学院二年级十佳学子代表应邀与同学们交流了学习体会。

H学院分管教学的张副院长,数学系蒋老师,外国语学院李老师和H学院李老师等与同学们一起参加了交流会。

交流会上,第一学期成绩排名在前5%的二年级同学作了经验介绍,同时接受新生们的现场提问;十佳学子代表就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认知、学习目的等和新同学进行了坦诚交流。

张副院长结合自身经历,向同学们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数学系的蒋老师给同学们阐述了数学这门基础学科在将来人生道路上所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外国语学院的李老师围绕着“purpose,interestandmethod”这三个词声情并茂地讲解了如何学习英语;H学院的李老师详细讲解了H学院试行的学分绩点制基本情况。

一系列帮助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的措施的开展,取得了很明显的效果。

该专业225名同学中期末考试后仅仅有14门次不及格。

H学院新生期末考试排名在前5%的31名同学中有17名来自于该专业。

可以说G专业从入学时成绩落后的专业一举成为H学院学习成绩最好的专业。

[案例评述]

主题分析:

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的重大转折,大学学习生活的特点表现在:

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思想上要自我教育,学习上要求高度自觉。

尤其是学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上,比起中学的学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要想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除了继续发扬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外,还要适应大学的教学规律,掌握大学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些对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来讲,尤为重要。

G专业的情况在新生中很普遍,很有代表性。

G专业的辅导员为此举办了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活动,邀请了有关的老师及学生代表,介绍了大学的学习经验、方法等新生关心的问题,对帮助新生顺利适应大学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其实是找对了大学新生学习不适应的原因,对症下药。

一般来讲,大一新生不能适应大学学习生活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学习方法沿袭高中的老路子,做题——总结——再做题-——再总结的死循环。

认为搞题海战术就能把课本掌握得很好,而且所学的知识是在做题中总结的,忽视了教材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忽视从教材中理解并且应用知识的能力。

第二,团队协作意识不强。

自己独来独往,喜欢自己钻研,死抠问题,往往在一个问题上浪费很多时间,不善于与同学交流。

第三,上课时间没有利用好。

大学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提纲挈领式的,教师在课堂上只讲难点、疑点、重点或者是教师最有心得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就要由学生自己去攻读、理解、掌握。

同学们平时复习只看自己的笔记,对笔记盲目崇拜,忽视了课本内容的整体性,所学的知识不能够连贯起来,融会贯通。

第四,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针对这些情况,G专业辅导员把教育大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大学的学习规律和特点放在首要的位置。

首先,通过仔细摸底,分析原因,正面多角度引导和行为约束等措施,帮助新生明白大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比中学大为扩展。

通过走访寝室,深入到同学们中去交流大学学习,使他们明白提高学习的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涉猎,培养从教材中揣摩并且应用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做题。

因为没有任何一篇有价值的论文是有配套习题集的。

其次,组建学习小组,为每位同学提供讲课交流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活动的开展使他们明白大学的学习特点,在大学里既要求掌握比较深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要求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

使他们认识到大学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定向性,要求大学生除了扎扎实实掌握书本知识之外,还要培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另外,学习小组还能帮助学生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会独立地支配学习时间,自觉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同学们在学习小组中不仅找到了学习的伙伴,而且也为小组成员找到了新的约束力量,避免了进入大学后没有父母管,老师顾不上,同时自我管理又跟不上的“管理真空”的出现。

最后,通过班团会等交流途径提高新生们对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的认识,为适应大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G专业的辅导员加强大学学习过程的管理,提高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针对大学学习的特点和新生面临的困难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

邀请了优秀学生和有关的老师和同学们面对面的交流,使得新生能尽快地适应大学学习。

同时还组织了期中考试,通过考试使新生端正学习态度,增加学习紧迫感和动力。

通过个别谈心的形式了解新生的思想,纠正了他们不正确的看法和认识,以促进他们的学习。

通过集中上自习,排除了新生入学后新的社会关系建立前的孤独感,使他们尽快地找到团队的归宿。

启示:

新生正确学习观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目的让新生尽快的掌握大学生活的特点和增强自理能力。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交流、引导、管理等措施,使他们明白在大学要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思想上要自我教育、学习上要求高度自觉,并尽快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大学学习和生活方式。

对此,辅导员作为新生大学生活的引路人,作用不可忽视。

所以新生辅导员应该在仔细了解所带专业学生的特点,清楚知道他们所遇到的困惑,并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长期坚持不懈,才能够给新生带来实实在在的收获。

思考:

1、大学的学习方法和中学的学习方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2、如何采取具体的方法帮助新生适应大学学习?

3、大学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学习观?

 李强 化工学院辅导员助教

 张小钢 招生办办公室助教

关切新生特殊心理的一点体会

刚刚走入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由于社会环境、大学的半开放式教育模式以及步入青年期相应社会角色的改变,往往导致学生在自我认识定位及适应性等方面出现难“断奶”的情况。

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不同生活背景的新生表现也不完全相同。

高校辅导员应该在实际工作中,仔细观察学生的各种表现,结合新生特殊时期的心理特点,找准原因,采用合理的方式加以引导,防止问题进一步的恶化。

一、案例

小王,男,20岁,系本校新生,安徽省人。

新生军训后第三周到办公室,称失眠头痛严重,影响学习和休息,要求请假到医院就诊。

经医院系统检查,并无任何器质性疾病改变。

一周后,以复诊开药为由再次请假。

并出示某医院心理门诊诊断: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见注)。

据同寝同学反应,小王性格腼腆,平时沉默寡言,军训时认真刻苦,曾受到教官口头表扬。

开课后,小王越发消沉,独来独往,很少与同学交流。

就寝时间推迟,并经常自言头痛。

同学担忧其身体状况,无论谁问其病情,小王皆出示病例称自己是精神病,与众不同,语气自豪。

综合该生平时表现,笔者找到本人进一步了解情况(以下为谈话记录)。

时间:

2005年10月28日20:

30地点:

办公室

内容:

关于小王病情及行为原因分析

辅导员(以下简称辅):

最近睡眠怎么样了?

有没有改善?

小王(以下简称王):

好像好多了,以前就能睡5、6个小时吧,现在能达到8小时。

辅:

头还痛吗?

王:

可能是那个药吧(心理门诊处方药),挺管用的。

辅:

怎么想起来去看心理门诊呢?

王:

以前就想去——到大学报到前,本来我就想我头痛肯定是有病,可是一直也没查出什么原因。

高考前就检查过,说我就是休息不好,压力大。

可是现在才刚开学啊,应该没什么压力。

我也不知道。

(语速慢,表情痛苦)

辅:

能谈谈最初发病时的情况吗?

小王详细回忆了自己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认为那时自己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异,深得老师、同学的喜爱。

可是高考前由于压力较大,发挥失常,不得不复读。

由于他是插班生,再加上性格内向,不能很快地融入新的班级。

新的班主任没能及时发现开导,反而经常以他为例,提醒同学好好学习,导致他更为自己的复读身份而自卑。

他由过去老师眼中的“尖子生”变成了“差生”,出现巨大的心理落差,导致学习效率不断降低,学习成绩始终没有起色。

严重的偏头痛和失眠就是那时出现的。

王:

高考失败后,我觉得对不起原来的老师、同学和父亲。

辅:

但是你现在不是在大学里啊,最后你还是成功了啊,只不过走了一小段弯路。

老师同学知道你的情况会高兴的。

王:

可是现在我总觉得跟不上啊,同学都比我小,我沟通不好。

辅:

刚来嘛,大家熟悉总要有一个阶段,日久见人心,不用急于求成。

据说你给同学讲题,从不隐瞒,这点就十分难得。

王:

但他们那么自信,什么都敢说、敢做。

而且他们都有特长,我什么都不会,连普通话都说不好。

辅:

带口音的普通话也不错啊,能听懂就行,大家都不是广播员。

说到特长,你英语成绩很好,据同学反应你口语也不错,怎么能说自己没有特长。

特长不一定是唱歌、跳舞,良好的动手能力、严密的科学逻辑思维能力、创新精神等等,这些都是特长。

关键是把特点变成特长,发挥出来,懂吗?

王:

我懂了,特长就是别人没有的,或者自己特别好的!

嗯,昨天同学还说我可以直接参加口语比赛了。

这时的小王,坐姿也端正了,语速也加快了,脸上露出兴奋之情。

王:

可是,老师,我总头痛。

而且大夫说我有病,要吃药我才能睡着。

我是不是就是精神病啊?

辅:

除了这些症状,你不是和普通人一样吗?

不要老说自己有病,疾病是敌人,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

你要是积极调整,树立信心,肯定不久病情就能控制,不需要继续服药了。

至于你提到的精神病,你认为呢?

王:

我也觉得要是我不吃药我就不是精神病了。

辅:

加强身体活动能缓解失眠的症状,休息好了头就不会总痛。

最近不是有篮球比赛吗,参加试试,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联络同学感情,一举多得。

王:

那我考虑考虑吧。

第一次谈话被打断。

笔者后来和小王的父亲取得了联系,进一步了解了小王病情发展恶化的原因。

王父称,小王是独生子女,勤奋好学,与父亲交流较多。

复读中发现小王出现病情,但也没查出什么,但从那时起,小王就不爱与父亲谈论有关学校、学习等方面的事。

好在成功进入大学,家长就没再深究失眠头痛的原因。

而且认为最近病情反复只是休息不当,对医院诊断也不甚重视。

介绍完小王的病情后,王父表示将多与小王联系沟通,协助辅导员做好工作。

有趣的是第一次谈话后,小王立即向同学炫耀,称老师主动找其谈话,甚为自豪。

这一点也得到王父的进一步证实,小王甚至向父亲详细叙述了老师对其的评价和肯定,对于小王迅速恢复的自信心,其父连连称奇。

二、结果

对比小王第一次谈话后的表现,综合同学的反馈情况,笔者再次分析小王的心理:

由于小王高中期间一直处于优势,一直是大家关注的中心,由此克服了他腼腆性格带来的自卑感以及在人际交往方面产生的障碍。

而高考失利成了他产生失落感的起因,由于不能继续享受“好学生”光环所带来的特殊照顾,再加上青春后期独立意识的萌发使其不愿求助于他人,导致小王不能正视自己、评价自己,交往的焦虑、学习的压力和对自我能力的怀疑,导致其精神高度紧张,表现为失眠头痛也就在所难免了。

对于现在的小王,他面临的是普通大学新生双重的压力:

不光要适应崭新的大学生活、在同学中表现优异拔得头筹,更要通过成功的大学生活进行自我定位、一扫复读生的耻辱。

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急于直接给予表扬或帮助小王通过种种成功来肯定自我,一旦失败的话,以他目前的身体状况很可能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小王公开自己心理诊断结果的行为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是其要求大众关注、关怀的畸变心理结果。

他如此渴望大众的关注,远胜于对疾病本身所产生的耻辱感。

他急切地需要这种关注,哪怕这种关注是非正常的、非自愿的,这种等价即认定关注本身就是对自我的肯定和表扬,是小王求学阶段经历的潜意识的自我总结。

由于小王对高中老师的感激和敬重,此时给与其适当的关心和关注,对于扶助其完成自我定位或许能取得更佳的结果。

鉴于此,笔者采用“温处理”,即经常通过与小王同寝同学、班级干部谈话,班会中询问小王近况等灵活多变的方式,暗示辅导员老师对小王的关注和重视。

偶尔与小王碰面时,也询问身体学习等各方面情况。

慢慢地,小王逐渐开朗起来,并且不再向别人说起自己的病情。

他没有参加篮球赛,但是却和寝室同学一起跑步,头痛失眠状况也有所减轻。

王父称与小王讨论的内容也多了,不再只局限于学习方面。

在第一学期期末前,笔者再次找到小王,他明显大方了许多,也敢直视与自己谈话的对方了。

当谈及考试压力时,小王说:

有是有点,但与同学在一起也就不怕了,另外还有辅导员老师,就感觉有一个后盾。

至此,小王已摆脱了高中时留下的心理阴影,真正融入了大学生活。

第二学期末,经心理门诊复诊,由于小王的症状减轻,已停止药物治疗。

三、分析评述

综合来看,小王的案例,虽为个案,但并非偶然,这仅是大学新生心理失衡的极端表现。

能取得如此良好的远期后果,与辅导员及时发现了解、家长重视积极配合、学生自身不断努力等各方面因素有关。

但回顾历时一年的指导方法,笔者感悟到针对大学新生不能只将其心理特点停留在理论掌握和精神领会上。

要针对学生实例,客观分析,选择最优方法,把握尺度合理解决。

首先,所有的工作应建立在客观事实上,在充分准备之后以第一手事实开展工作。

平时接触学生时应不忌小——小处入手、注意细节,往往是小事情反应大问题;不偏小——看问题不能局限,也要注意事情的偶然性。

尤其要警惕在与学生接触中,受他人或自己的主观印象影响,防止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

其次,学生工作的灵活性注定了工作的复杂性,要防止千人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