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近代政治文明.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517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近代政治文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近代政治文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近代政治文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近代政治文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近代政治文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近代政治文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近代政治文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近代政治文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近代政治文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近代政治文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近代政治文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近代政治文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近代政治文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近代政治文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近代政治文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近代政治文明.docx

《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近代政治文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近代政治文明.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近代政治文明.docx

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近代政治文明

近代政治文明

一、单项选择题

1.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

“光荣革命后,王权适应了新的形势,完成了关键性的历史演变,于是,它在新的时期为自己找到了新的位置,这是英国王权在剧烈的社会转型的动荡中未被淘汰而终于留存下来的根本原因。

”材料中“关键性的历史演变”是

A.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度B.国王统而不治,建立责任内阁制度

C.改革议会,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D.完善内阁制度,首相掌握大权

2.著名史学家钱乘旦指出:

“经过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的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责任内阁制的形成B.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

C.议会开始限制王权D.国王凭手中权力转嫁责任

3.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今后王位一律由信奉新教者继承,信奉罗马天主教或者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坚持同罗马教会交往者,均无资格按前举法令宣誓加冕。

”这一规定的实质是

A.议会立法限制国王宗教信仰自由B.权力中心开始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英国以法律手段完善王位继承制D.英国立法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4.有学者说:

“在美国的政党制度下,明智的政党领袖总是按照中间路线办事,而避免采取可能使大部分选民惊慌和疏远的极端做法。

”这反映了美国

A.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一致B.重视维护多数选民的利益

C.两党的国家冶理策略不同D.最大限度上保持两党团结

5.1795年,美国通过宪法修正案,限制了联邦法院对各州司法的管辖权。

1868年,美国又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不得制定限制国家公民权益的法律,并对管辖下的所有人,给予平等的法律保护。

这一修订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A.进一步维护各州的司法独立B.督促南方各州解放黑人奴隶

C.强化三权分立维护民众权益D肯定联邦宪法至上维护统一

6.1875年的法国宪法规定:

总统签署的法令须有一名阁员会签方能有效;总统解散众议院需要得到参议院同意;内阁虽然由总统任命,但需要对议会负责,而众议院又可被总统解散。

材料所述内容

A.是孟德斯鸠思想的具体实践B.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

C.确保了总统的权力高于议会D.为法国复辟君主制铺平了道路

7.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

“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

”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

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

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

8.在傅斯麦的拯救之道中,存在一个要求一个普鲁士君主政体和资产阶级双方相互妥协的内核:

君主政体站到民族运动的前列来,内部进行一定的立宪改革;资产阶级则放弃单独统治的要求。

下列能够体现这种设想的是

A.皇帝掌握国家大权,选举产生帝国议会B.皇帝掌握国家大权,选举产生联邦议会

C.皇帝由议会选举产生,各邦推举帝国议会D.皇帝由普选产生,各邦推举联邦议会

9.威廉一世皇帝被称为“骑士皇帝”,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地位高于政治家。

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是

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

C.德意志帝国已走上现代资本主义道路D.将军把持了国家政权

10.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

“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

”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

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B.专制体制臻于极盛

C.政府官员纪律松弛D.军国主义弥漫社会

11.陈旭麓指出: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

C.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

D.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12.有学者认为:

“《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此观点的依据是战胜国

A.掀起瓜分狂潮B.希望利益均沾

C.扩大资本输出D.要求扩大市场

13.“条约有四项,赔款和通商;口岸有五处,广厦福宁上,”是小明同学编写的记忆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的歌诀.该条约的影响是

A.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B.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4.“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以便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

所有添设口岸,均照向开通商海口或向开内地镇市章程一体办理;应得优例及利益等,亦当一律享受:

湖北省荆州府沙市,四川省重庆府,江苏省苏州府,浙江省杭州府。

”此约签订后

A.多口通商,打破了闭关政策B.刘步蟾等率舰巡海作战

C.列强掀起对中国的瓜分狂潮D.清政府为“洋人的朝廷”

15.美国史学家阿德勒认为:

“主要由于慈禧太后的阻挠,在1894-1895年因朝鲜问题而引起的中日第一次战争中,中国军队显得千疮百孔。

”这表明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

A.清朝政府的腐朽无能B.慈禧太后性格的偏执

C.中国军队战斗力弱小D.战争主要在国外进行

16.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8月12日说他“同情中国人”,11月23日更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

马克吐温支持义和团运动,是因为义和团

A.提倡民主法治B.支持清政府统治

C.直接将矛头对准帝国主义D.盲目排外

17.1901年2月21日,清政府接受了列强要求处死的十二名官员名单,即载漪、载澜、载勋、英年、赵舒翘、毓贤、启秀、徐承爆、徐桐、刚毅、李秉衡、董福祥。

到4月,列强要求严惩的地方官员,共达142人多。

这反映出

A.清政府的半殖民化程度加深B.列强完全左右了清政府

C.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开始转变D.义和团运动被联合镇压

1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之所以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这场革命

A.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C.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D.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19.1924年~1927年间,国民大革命轰轰烈烈的爆发。

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有可能遇到的事情是

A.参加五四运动,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B.在报纸上看到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新闻,了解国共开始合作

C.从新闻媒体中得知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

D.从东北来的客人带来消息:

沈阳的日军进攻中国东北

20.陈潭秋曾回忆:

七月底的大会“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党的基本任务……决定建立严密的战斗的工人政党”。

这次大会是

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

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

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体现了政治建设中的什么原则?

这部约法的是什么性质的法律?

它的颁布有何重大意义?

(3)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革命。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

请说明原因。

22.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追求的永恒主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兵,皆属违法。

……

——摘自英国《权利法案》

材料三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由选举产生,每届任期4年。

总统对宪法负责,对立法有否决权,但国会在复议之后若以三分之二以上的票数再次通过此法时,即为有效。

……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终身任职,他们拥有最高司法权……

——摘自人民版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出现在谁执政时期?

依据材料一,说明雅典民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哪些权力?

据此指出英国确立了什么政体?

(3)根据材料三,概括1787年宪法体现的基本原则?

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请指出该宪法在世界法律史上的地位。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材料二对美国严重的分裂危机,目光敏锐的政治家深表不安。

麦迪逊在1787年2月24日致彭德尔顿的信中指出了形势的严峻,他说:

“一般来说,我觉得有思想的人士对于新制度的希望远不及对于现制度的绝望之甚。

的确,现制度不但没有人们加以拥护,而且不值得加以拥护;如果没有非常有力的支持,它就会马上崩溃下去。

——莫里森等《美利坚共和国

成长》(上)

材料三 

材料四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海陆军队。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材料一的内容出自哪一法律文献?

指出这一法律文献确立的政治体制及其特点。

(2)据材料二,造成当时美国分裂危机的“现制度”是什么制度?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1787年宪法》确立了什么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制度的特点。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朝政治制度的特征和近代美国政治制度体现的原则。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美国1787年宪法在政治体制上有何异同?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这些国家政体确立

主要因素。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材料中“关键性的历史演变”是在光荣革命后,时间是关键,《权利法案》是标志,答案为A;BC的时间分别是1721年、1832年与“光荣革命”时间不符,排除;D主要反映首相和议会的关系,而非国王和议会的关系,错误。

2.【答案】A

【解析】根据“18世纪”、“实际的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随着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国王的权力转移到内阁,英国国王开始了统而不治,因此出现了“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现象,故选A;工业资产阶级开始主导政府是在19世纪以后,排除B;随着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议会就已经开始限制国王权力,排除C;英国国王不会犯错误是因为国王丧失了实际权力,而不是转嫁责任,排除D。

3.【答案】D

【解析】英国立法完善王位继承制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故选D。

材料的主旨并不是立法限制国王的宗教自由,排除A;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权力中心开始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排除B;英国以法律手段完善王位继承制是正确的,但这从根本上来说是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手段,排除C.

4.【答案】A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两党制,由材料中“总是按照中间路线办事”“避免采取可能使大部分选民惊慌和疏远的极端做法”可知,两党都有协调关系、稳定政局的目的,这说明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是一致的,A项正确;B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CD两项材料未体现。

5.【答案】D

【解析】1868的修正案是建立在美国南北战争北方胜利的基础上,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知道,新的修正案重心不在于州权力,而是强调州法律不得侵犯联邦法律法律要为联邦提供权益保障,这是对州权力的约束。

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美国刚刚结束南北战争,北方获得胜利,这一时期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更多要从维护联邦统一与权威入手,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项;材料旨在强调联邦法律的至上性,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6.【答案】A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其体现了分权制约的原则,这是孟德斯鸠思想的具体实践,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中央权力分配,不涉及地方权力,排除B;总统权力受到制约,排除C;宪法确立了共和制,排除D。

7.【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抓住时间“1880年”这一信息分析问题,当时法国刚刚确立共和制,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而采取了以上政策。

8.【答案】A

【解析】题干反映了德意志代议制的特点,即君主制和民主制的混合体,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故A正确;B说法错误,联邦议会由加入帝国的各邦代表组成,不是选举产生;皇帝由世袭产生,故C、D说法错误。

9.【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骑士皇帝”“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地位高于政治家”等信息可以看出,德意志帝国皇帝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故A正确;B项无法体现“将军地位高于政治家”,排除;德意志帝国的政治是不完善的代议制,并没有走上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道路,排除C;D不符合史实,排除。

10.【答案】D

【解析】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老鞋匠,打扮成少尉,打着皇帝的旗号迫使财务官员交出钱财,这说明了当时德国军国主义色彩极为浓厚,故D正确;统一后的德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秩序较为稳定,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皇权至上,因此专制体制极盛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政府官员的纪律松弛与否,故C错误。

11.【答案】A

【解析】材料中叙述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此次战争之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但是自然经济并不是完全解体,A错误,符合题意;B、C和D属于鸦片战争正确表述。

1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但由于自然经济的抵抗,列强并没有真正打开中国市场,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要求进一步扩大市场,掠夺原料,以满足资本主义发展需要,D项正确。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与材料不符,A项错误。

“利益均沾”是英国“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中“一体均沾”原则的进一步发展,它最早由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关于对美“片面最惠国待遇”中提出来,与材料不符,B项错误。

甲午战争后,西方侵华才以资本输出为主,C项错误。

13.【答案】A

【解析】根据“口岸有五处,广厦福宁上”,结合所学,《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故条约为《南京条约》,《南京条约》使我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正确;《天津条约》使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BCD。

14.【答案】C

【解析】据“湖北省荆州府沙市,四川省重庆府,江苏省苏州府,浙江省杭州府”可知是开放了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此条约为《马关条约》,此条约的签订使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故选C;打破闭关政策的是《南京条约》,排除A;B项发生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前,排除;《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排除D。

故选C。

15.【答案】A

【解析】材料中信息认为,甲午战争中中国之所以失败是由于“慈禧太后的阻挠”。

而慈禧太后作为当时清政府的最高统治者,她对战争的阻扰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清政府腐朽落后的表现,故选A。

材料提到慈禧太后的阻挠,但不等于性格的偏执,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军队战斗力的问题,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甲午中日战争的战场以国外为主的信息,排除D。

16.【答案】C

【解析】马克·吐温认为义和团是爱国者,结合义和团反帝性质可知,马克·吐温支持义和团的原因是该运动直接将矛头对准了帝国主义,选项C正确;选项A不符合义和团运动内容,排除;马克·吐温自称为一个义和团员,“同情中国人”,显然是站在中华民族的角度看待该运动,其立意是反帝,而非支持清政府,因此选项B排除;选项D是义和团的局限性,不是马克·吐温支持义和团的依据,排除。

17.【答案】A

【解析】由于清政府被列强所左右,逐步成为西方列强在华的工具,其半殖民性恰如其分地体现出来,故选A项;B项错在“完全”的表述上;从甲午战争之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兴起,民族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对清政府官员的惩罚,与义和团运动无根本关联,排除D项

18.【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其强调辛亥革命为一段2132年的历史划上了句号,结合所学应为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所以D项正确。

19.【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党一大召开于1924年,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故B项正确;A项,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排除;C项,井冈山会师发生于1928年,排除;D项,沈阳的日军进攻中国东北发生于1931年,排除。

20.【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七月底的大会”“决定建立严密的战斗的工人政党”等信息说明这次大会是中共一大,故A项正确;八七会议召开于1927年8月7日,故B项错误;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1月,故C项错误;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春,故D项错误。

二、材料分析题

21.【答案】

(1)移风易俗,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价值观念,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原则:

三权分立性质:

资产阶级宪法意义:

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成为近代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

(3)成功:

①推翻了两前年的封建君主专制;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④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失败: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从风俗改变及思想解放进行分析。

(2)一问根据材料二“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结合所学可知为三权分立制度;二问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三问结合所学从旧制度灭亡及政治民主化进程进行分析。

(3)赞成成功结合所学政治民主化、思想影响及打击帝国主义进行分析;赞成失败结合所学从革命果实被窃取及中国社会性质进行分析。

22.【答案】

(1)时期:

伯里克利

特点: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直接民主。

(2)方面:

立法权、财政权(征税权)、军事权。

政体:

君主立宪制。

(3)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或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原则)、主权在民原则(民主原则)。

实现:

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只掌握行政权;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

制约;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

地位:

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解析】

(1)时期: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执政时,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特点:

根据材料“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可知,雅典民主的特点是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直接民主。

(2)方面:

根据材料“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兵,皆属违法。

”可知,《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征税权)、军事权。

政体:

结合所学可知,从此,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3)原则:

根据材料“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终身任职,他们拥有最高司法权”可知,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或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原则);根据材料“总统对宪法负责,对立法有否决权,但国会在复议之后若以三分之二以上的票数再次通过此法时,即为有效。

”可知,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民主原则)。

实现:

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的权力设置角度分析,美国通过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只掌握行政权、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等措施实现了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地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23.【答案】

(1)文献:

《权利法案》。

体制:

君主立宪制。

特点:

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

(2)现制度:

邦联制。

新制度:

联邦制。

特点: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3)特征:

三省互相监督,皇权高度集中;

原则:

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

(4)同:

民主共和制。

异:

美国:

总统制;中国:

责任内阁制。

(5)因素:

国情。

【解析】

(1)“法律文献”,依据材料一信息“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内容出自1689年的《权利法案》。

“政治体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君主立宪制。

“特点”,依据所学知识从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的角度分析。

(2)“现制度”,依据材料二信息“1787年2月24日”可知,“现制度”是邦联制。

“新制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应对分裂危机,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

“特点”,依据所学知识从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角度分析。

(3)“特征”,依据材料三可知,唐代的政治制度是三省六部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政治制度的特征是三省互相监督、皇权高度集中。

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