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5282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浅谈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浅谈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浅谈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浅谈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docx

《浅谈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docx

浅谈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摘要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离异家庭的增多,严重地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进步,而离异家庭子女的特殊心理问题,已上升为社会问题。

据中国妇联统计,中国离婚家庭中,有67%的家庭有孩子,这就意味着,大量的孩子因为父母婚姻关系破裂而成为离异家庭子女。

在急呼素质教育的今天,关注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以爱为核心,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去塑造离异家庭子女的健康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单亲,离异,孩子,心理健康,学校,家庭

 

摘要…………………………………………………………1

目录…………………………………………………………2

引言…………………………………………………………3

1.塑造离异家庭子女的健康心理的重要性…………………4

1.1家庭离异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品德………………………4

1.2家庭离异不利于孩子的正常交往……………………………4

1.3家庭离异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形成和发展………………5

1.4家庭离异对孩子的心灵创伤很难平复……………………5

2、塑造离异家庭子女的健康心理教育中的几点建议………6

 2.1从家庭出发,重塑离异家庭子女的健康心理…………6

2.1.1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家庭环境……………………………6

2.1.2帮助孩子处理好同伴关系………………………………7

2.1.3帮助孩子解开思想的疙瘩………………………………7

2.1.4帮助孩子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影响…………………7

2.2从学校出发,重塑离异家庭子女的健康心理…………8

2.2.1多鼓励,以保护自尊心…………………………………8

2.2.2提供宣泄的氛围……………………………………………9

2.2.3深入学生心灵……………………………………………9

2.2.4允许他们犯错误……………………………………………10

2.2.5鼓励多参加集体活动………………………………………10

结语……………………………………………………………………………11

参考文献………………………………………………………………………12

致谢词……………………………………………………………………………13

引言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得到普遍改善,与此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尤其是婚姻家庭观念也在改变,离婚率也随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离婚率的上升,随之带来了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

这里,我就如何塑造离异家庭子女的健康心理谈一些看法。

 

将作用于同伴的交往活动,最终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社会交往,造成与社交的能力下降、找不到好朋友倾诉。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良的影响会逐步积累,与日俱增,引起更加严重的交往困难,甚至造成交往障碍,以致影响更多的人。

1.3家庭离异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一般而言,离异家庭带给孩子的是残缺不全的影响和教育,使孩子形成缺陷,抑制了孩子个性的成长和发展。

常见的如自卑、胆怯、孤僻、易怒、散漫、守旧、见异思迁,或逆来顺受,随波逐流,或目空一切,孤芳自赏,盲目冲动,有较大的破坏性,也容易封闭自己形成病态心理。

这些孩子对学习无兴趣,对人不友善,对学校教育工作构成较大难点。

同时,家庭离异的原因很多,或为金钱,或为权力,或为美色,或为一时之欢,固然也有本来就是错误的婚姻而导致家庭破裂,但对于子女而言,不管是何种原因引起的离异家庭,对他们的心灵创伤都是非常惨痛的,也因此严重扭曲了他们的审美观。

在他们的眼里一切都是灰色,美丑是非的界限模糊不清。

他们为在雪白的墙壁上踹上一个脚印感到愉悦,以在课堂上能公然违反纪律的同学是大英雄,视老师、家长的规范管理为压迫。

1.4家庭离异对孩子的心灵创伤很难平复

家庭离异如果在小学高年级以后,则对孩子的心灵伤害会更大,负面影响较为久远,其危害性也更为严重。

据一项研究报告称,在调查所涉及的离异家庭子女中有37%的孩子,在父母离异五年后,心灵上依然创伤未愈,另据一项研究称,在跟踪世界最著名的四十位科学的研究中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父母关系和睦,并且在青少年时期至少每天能与父母共进一次餐。

综上所述,家庭离异对于孩子而言,无异于唐山大地震,确是一场灾难;对于学校工作而言,也是一个永恒的难题,因此,净化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灵土,最大限度地抚平这些孩子的心灵创伤,是老师、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

2、塑造离异家庭子女的健康心理教育中的几点建议

2.1从家庭出发,重塑离异家庭子女的健康心理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理想的启蒙教育场所,也是未成年人生活时间最长的,最重要的环境。

因此,优化家庭环境是塑造未成年人健康心理的首要因素。

对于生活在离异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如何运用正确的教育和亲切的关怀,来弥补孩子心灵的创伤,使孩子能健康成长极为重要。

2.1.1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家庭环境

家长应坦诚地告诉孩子:

你的爸爸(妈妈)是谁,如实地填写学校中各种表格,无需隐瞒,因为孩子永远是你们俩人的,这种亲子关系是永远不可改变的,要定期让对方见一见孩子,使孩子心目中树立起父(母)亲的活生生的形象,这样孩子会堂堂正正地站在人前,充满自信地和他人相处,因为他拥有父母亲的爱。

家长千万不能把夫妻之间的怨恨和愤怒扩散到孩子头上,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好要告诉孩子:

爸爸妈妈虽然分开了,但依然爱着你,今后无论是谁和你生活在一起,都不意味着另一方不要你了。

父母应当多挤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交流思想,沟通感情,随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尽最大努力减少离婚对孩子的伤害。

2.1.2帮助孩子处理好同伴关系

父母离异后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同伴,家长要鼓励孩子有几个要好的小朋友,经常一起学习,一起度周末。

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如果有个别孩子说了刺激性的话,家长不妨找那个孩子聊一聊,诚恳的态度和有理的分析,会使孩子懂事的。

或找孩子的班主任反映一下情况,请班主任以适当的方式在班上讲清道理,使孩子正确对待这种情况。

2.1.3帮助孩子解开思想的疙瘩

父母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情感投入是孩子身心健康、学业进步的必要条件。

而离异家庭子女最缺乏的便是父母之爱,他们成为父母感情上的弃儿。

离异分居的单亲,除了尽义务的经济补贴,从不去看望孩子,更别说情感沟通了。

还有的抚养孩子的单亲由于怨恨自己的婚姻、怨恨这个家庭,进而会迁怒自己的孩子,把孩子作为自己的出气筒。

在这种没有爱、没有温暖的残破家庭,孩子的智力提高、情感发展及人格完善都会出现障碍。

因此要保证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必须给他们健康的父母之爱。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有些事情会使他们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

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及时跟孩子谈心,了解情况之后,能及时疏导的就及时疏导。

有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不了,要进行更多的调查分析,考虑妥善的解决措施。

2.1.4帮助孩子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影响

父母离异后,子女与父母感情或多或少会被削弱,而与其他亲属,特别是抚养者的一方的亲属的关系,一般反而会因被同情、怜爱而得到加强。

如果我们充分发挥这一情感作用,就可以弥补离异家庭子女残缺的父母之爱。

如果是离异家庭,不管哪一方带孩子,都应该让孩子与另一方面有接触与交流的时间,感受父母之爱。

双方都要讲理智,切忌在孩子面前“争庞”。

如果有可能,应该让孩子与父母同时团聚,这在现代社会不仅应该,而且必须。

不是夫妻,也可以是朋友嘛,何况还有共同的下一代。

还要让孩子与其他亲友中的长辈接触,扩大孩子的交往面,家长的同事也可以是交往对象,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

此外,单亲家庭的家长,要多给孩子当家作主的机会,让他们多为家长分忧解难,还会有利于他们尽快地成熟起来。

总之,为了孩子健康的成长,应努力营造一个温馨、祥和、文明的家庭气氛。

2.2从学校出发,重塑离异家庭子女的健康心理

2.2.1多鼓励,以保护自尊心

教师的鼓励能使学生有成就感,使他们的自信心增强,情感上也得到了满足,并能激发他们的进取心。

因为学生身上的自尊心就像幼芽那样稚嫩,特别是离异家庭子女,他们的内心比一般的孩子更为复杂和敏感,教师的某种疏远、冷落或嫌弃,都会损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自暴自弃。

当人在得到夸奖和鼓励时,就能得到一种愉快舒畅的情绪体验,从而使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

离异家庭子女在家里得不到父爱或母爱,他们取得了成绩无人肯定,遇到的挫折又没人给予正确引导。

作为教师,应特别关注班内这些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想方设法给予鼓励,千方百计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的机会。

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抑或一句美言都在拯救他们的自信心,打消他们的自卑感,昂扬他们低落的情绪。

2.2.2提供宣泄的氛围

离异家庭,很少有和谐的家庭气氛,孩子害怕与父母沟通,也害羞与同学交流,更胆怯与教师交谈。

这些学生的心灵就像一只“闷葫芦”,与人隔绝,把所有的苦闷都压在内心上。

学校应创造条件为孩子创设轻松、愉快、温馨的环境。

如:

“知心姐姐信箱”能为那些不善言语的儿童提供用文字倾诉的机会和场所;“心理热线电话”能及时帮助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儿童解决心理问题。

通过这些途径,他们能将自己的心理负担向老师诉说,在老师那里可以自由表达受压抑的情感,发泄内心的不快,疏散内心的积郁,去掉包袱,以达到内心的平衡,这样能促使他们排除心理障碍,消除心理压力,恢复心理健康。

2.2.3深入学生心灵

在对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中,若要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热爱学生,从心灵上与孩子进行沟通。

对那些心理异常的孩子,教师应仔细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抓住机会接触这些孩子,与他们进行交谈。

在与每位学生的交流、沟通中,教师都要有真挚的爱、由衷的情。

因为教师的感情是影响学生情绪的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能促使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学校是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的过渡机构,教师应根据他们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实际教育中,教师还应指导他们能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

首先,可以引导他们能与人相处,并能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在与别人相处中通过别人的评价,逐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健全自己的人格。

其次,教育他们积极接纳自我,不能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消极对待。

要会寻找自己的长处,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从而不断进步。

也要坦诚地接受自己的短处,努力克服缺点,不断完善自己。

2.2.4允许他们犯错误

离异家庭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与完整家庭中的孩子不同,所以他们比一般的孩子容易犯错误,因此,我们教师能理解和宽容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犯的错误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对待他们不能有过高的要求,要能允许他们犯错,但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能及时指出,分析原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他们改正错误,养成克服困难的良好习惯。

教师的理解、宽容和引导会使他们获得自尊和力量,从而使他们的不良行为和习惯有所转变。

2.2.5鼓励多参加集体活动

离异家庭孩子由于常常遭到周围人们的歧视,他们不愿参与集体活动,恐惧与群体接触。

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组织丰富多采的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因为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可促进人际关系,也能使孩子忘却痛苦,消除孤独感,从而全身心地来体验欢乐。

 

 

结论

总之,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因此,在对离异家庭子女教育中,学校必须经常与离异家庭子女抚养者取得联系,教师的经常家访,能使教师、家长及时发现孩子在学校、家庭各方面的表现,以便双方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教师在重视对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应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要求家长在各方面关心子女,时时处处给孩子以热情,以慈爱,尽量满足他们合理而正当的要求,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上、学习上的种种困难,弥补父母离异给他们精神上带来的创伤,使他们重新回到温暖的健康的生活中来。

 

参考文献

[1]傅安球,史莉芳《离异家庭子女心理[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

[2]赵明阳,吴敏,张德甫,等《离婚家庭儿童个性特征研究[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97,8

(2):

80-2吴增强:

[3]王新华《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及疏导[J]》.教育导刊,1997,8:

35-6

沃建中:

[4]陈会昌等《离异家庭子女的社会性发展特点》,《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年第3期

[5]易法建《心理医生》,重庆大学出版社,1995年

[6]刘本部《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离异家庭智力优势型学生心理矫正个例[J]》;山东教育;2000年35期

[7]魏知超,邹庆宇《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5年02期;31-34

 

致谢词

深深感谢我的导师一直以来对我的无私关怀和谆谆教诲。

感谢老师悉心的教诲、严谨的治学风格和渊博的学识,这是鞭策我不知疲倦探究问题的力量源泉;更要感谢老师的学术远见,拓展了我的视野和研究思路。

导师的博学和人品,不仅在学业对我潜心引导,而且在生活、做人等方面也给予我很大的关心和悉心指导,这些都令我终身难忘,我将铭记在心。

同时也更感谢教育系的其他老师,你们的传道授业解惑使我终身受益。

最后,谨以此稚嫩的论文献给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亲人、同学、和朋友们。

我唯有在以后不断地努力进取,以学业和工作的继续求索来感谢培育我的母校和所有关心我的师长亲朋!

希望我们都幸福快乐!

谢意难尽,前途漫长,除了热血、辛劳、泪水和汗水之外,我别无奉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