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14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366590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第14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四单元第14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四单元第14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四单元第14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四单元第14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四单元第14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四单元第14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四单元第14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四单元第14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四单元第14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第四单元第14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第四单元第14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第四单元第14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第四单元第14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第四单元第14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第四单元第14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第四单元第14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第四单元第14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第四单元第14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第四单元第14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第14讲.docx

《第四单元第14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第14讲.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单元第14讲.docx

第四单元第14讲

明考情

理线索

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以区域分布图、剖面图为背景,考查河流地貌的类型、形成过程以及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影响等,考查频度较高,选择题、综合题均可命题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综合河谷的演变图,回答问题。

河谷发展阶段

侵蚀类型

地貌

初期(A)

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

中期(B)

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成熟期(C)

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

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形

【深度思考1】 峡谷、急流、瀑布为什么一般分布在河流的上游

提示 河流的上游,河底纵坡较大,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表现得最为强烈,加上岩石的性质和构造条件的影响,常形成峡谷、急流和瀑布。

2.河流堆积地貌

结合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回答问题。

(1)出山口处a:

洪(冲)积扇或洪积—冲积平原。

(2)中下游地区b:

河漫滩平原。

(3)入海口c:

三角洲。

【深度思考2】 冲积扇和洪积扇的形成有何不同

提示 洪积扇发育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前,冲积扇发育于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山前。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影响聚落的形成

2.影响聚落的规模

(1)耕地破碎地区:

乡村规模相对较小。

(2)耕地连片地区:

乡村规模较大。

3.影响聚落的选点

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要考虑洪水的威胁,一般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

4.影响聚落的分布

(1)平原低地:

沿河呈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中:

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

【深度思考3】 河口三角洲地带一定是聚落密集区吗

提示 不一定。

如黄河三角洲聚落密集度较低,这与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洪灾,黄河多次决口、改道,盐碱地分布广有关。

其聚落密集程度远低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勒拿河三角洲面积广阔,但由于纬度高(北极圈以内),气候极其寒冷,不利于人类生产、生活,无常人居住。

考点一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1)河流的侵蚀方式与河谷特征。

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

不同河段,河流所受的侵蚀方式不尽相同,地貌各有差异。

如下图所示:

(2)河流凹岸侵蚀与凸岸堆积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如下图所示:

2.河流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堆积地貌,有三种类型:

组成及分布

形成机制及图示

洪积—冲积平原(山前)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最后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地貌特点: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质由粗到细

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河流改道,废弃的河漫滩,连接成河漫滩平原。

地貌特点:

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洲平原(河口地区)

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堆积形成三角洲,若干个河口三角洲连成三角洲平原。

地貌特点: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2014·北京文综,6~7)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

读图,回答

(1)~

(2)题。

(1)该河谷(  )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2)本次洪水(  )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析图过程]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答案 

(1)A 

(2)D

1.河谷的发育过程

2.侵蚀河岸与堆积河岸的判定方法

(1)平直河道: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水右偏,右岸为侵蚀岸,左岸为堆积岸;南半球河水左偏,左岸为侵蚀岸,右岸为堆积岸。

(2)弯曲河道:

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河水受离心力的影响,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3.河流堆积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共同性:

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活动。

(2)不同点:

洪积一冲积平原既不旱,也不涝,为农业高产田;河漫滩平原旱涝较为严重,粮食产量不稳定;三角洲地区易出现土地盐碱化,影响农业生产。

考法一 洪积扇形成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2017·课标Ⅱ,9~11)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

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据此完成

(1)~(3)题。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

(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

解析 本组题目主要考查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1)题,贺兰山东麓是我国冲积扇发育比较典型的地区之一,受独特的气候和山地特征影响。

贺兰山东坡处在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贺兰山东麓坡度骤减,河流搬运能力急剧降低、碎屑物质大量堆积,因河谷众多,冲积扇能集中连片分布。

(2)题,形成甲冲积扇的河流主要流经北部低山地区,地形地势起伏较小,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河流流程较长,沿途砾石持续沉积,至洪积扇部位以泥沙沉积为主。

第(3)题,贺兰山东坡南段地形地势起伏大,水的流动性强,山麓洪积扇堆积物以砾石为主,泥沙较少,土层较薄,耕地面积较小。

答案 

(1)C 

(2)B (3)B

考法二 河流弯曲段地貌分析

2.(2013·海南地理,22,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河流在弯曲段存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

法国罗讷河上的圣贝内泽桥始建于1177年,13世纪和15世纪曾大修和重建,1668年被废弃。

1669年的大洪水冲毁了河流右岸的桥墩,后来左岸的残桥(左侧图中粗实线)成为旅游景点——圣贝内泽断桥(右侧照片)。

通过比较断桥处河流左右岸附近河水的深浅及流速差异,说明该断桥能保存至今的原因。

(10分)

解析 河流在弯曲河段有“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现象。

结合图文材料可知,圣贝内泽桥修建于河流弯曲处,右岸为凹岸,侵蚀作用强,河水较深、流速较快,甚至在洪水期冲毁桥墩;而左岸堆积作用强,河水较浅、流速较缓,河流对桥的冲蚀作用较弱,所以断桥得以保存至今。

答案 桥梁修建在河流的弯曲河段,右岸为凹岸,水深、流急,对河岸的冲蚀强烈;左岸为凸岸,河水浅、流速慢,河岸较少受冲蚀,对断桥的冲蚀作用很弱。

考点二 河流流向判断

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

(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断河流流向

(2)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断河流流向

(3)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断河流流向

(4)根据河床的深浅判断河流流向

(5)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断河流流向

(6)根据河流地貌类型判断河流流向

(7)根据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河流流向

一般地,河流上游沉积物颗粒较大,且棱角分明;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较小,且呈浑圆状;入海口处沉积物颗粒最小。

 

(2018·江西十校联考)下图为某地区一河流某季节示意图及从甲地到乙地流水沉积物平均粒径的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由图中信息可推测出(  )

A.河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B.丘陵山地的等温线向北凸出

C.甲乙河段冬季有冰期

D.河道a处河床坡度比b处缓

(2)近年甲处河流颗粒物粒径减小,可能是该区域(  )

①耕地面积扩大 ②降水量有所减少 ③植被覆盖率提高 ④大力开发旅游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第

(1)题,当河流流速减慢时,粒径大的先沉积、粒径小的后沉积,一般情况下,自河流上游向下游,沉积物粒径呈减小趋势,由此可知,乙地位于上游,甲地位于下游,河流由乙地流向甲地,A选项错误;由图中的气温信息可知,该地区位于北半球,丘陵山地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等温线凸向低纬地区,即向南凸出,B选项错误;由于该地区位于北半球,气温大致由南向北降低,因此甲乙河段最冷月气温应高于0℃,河流一般无结冰期,C选项错误;b处位于凹岸,流水侵蚀作用较强,河床坡度较陡,D选项正确。

(2)题,甲处河流颗粒物粒径减小的原因可能有三个:

一是流速变慢,二是流量减少,三是含沙量减少。

该区域降水量有所减少可导致河流流量减少,河流的搬运能力减弱,使得粒径更小的颗粒物在甲处也可沉积;植被覆盖率提高可使河流含沙量减少;耕地面积扩大、大力开发旅游业均会对地表植被造成破坏,使得河流含沙量增加、汛期流量增大;综上可知,C选项正确。

答案 

(1)D 

(2)C

1.根据河流判断地形特征

(1)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河水从高处向低处流。

(2)根据水系特征可判断地形类型:

向心状水系对应的地形部位为盆地;辐射状水系对应的地形部位为山顶。

(3)根据河床宽度判断地形:

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

(4)根据河道形态判断地形:

若河道呈蛇形弯曲,则说明该地为平原。

2.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判断地理环境特征

(1)含沙量大,则说明上游植被覆盖率不高,水土流失严重。

(2)若河流有结冰期,则说明该河所处纬度较高。

考法一 河流流域特征分析

1.(2014·海南地理,18~20)如下图所示,位于湿润区的某河流,穿过平行的背斜山脉,进入平原。

读下图,完成

(1)~(3)题。

(1)上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河流流量最小的是(  )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2)上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宜修建水坝的是(  )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3)河流穿过平行的背斜山脉的原因可能是(  )

A.河流侵蚀、逐步将山脉切开

B.河流改道,由与山脉平行改为穿行

C.河流先于褶皱形成

D.山脉断裂,断裂处形成河流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示地形及河流流向判断:

甲位于河流上游,丙和乙位于中游,丁位于下游。

因此A正确。

(2)题,通过图示分析,乙位于地势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最适宜建大坝,因此选B项。

第(3)题,若山脉先形成,河流应平行于山脉延伸,即纵列分布,不会将山脉切开,更不会穿行山脉,因此A和B错;只有河流先于褶皱形成的前提下,才会出现河流穿行山脉,C正确。

答案 

(1)A 

(2)B (3)C

考法二 据等高线特征描述河流流向

2.[2015·安徽文综,35

(1),10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

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

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

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

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

(10分)

解析 河流发育在山谷之中,等高线弯曲方向与河流的流向相反。

答案 (自源头)由东向西流经小尤尔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鲁克附近向南流入大尤尔都斯盆地,然后再向东南流出本区。

考点三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形态、密度、成因及分布的影响不同,具体表解如下:

地形

高原

山区

平原

分布

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

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形态

多呈狭长的带状

条带状

团状、带状

密度

较小

原因

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淤积有肥沃的土壤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

举例

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甘肃省城市及人口的分布

四大文明古国发祥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2017·海南地理,9~11)位于岭南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

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下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

(1)~(3)题。

(1)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

A.谷地面积B.河流水量

C.林木产量D.风俗习惯

(2)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

A.通风B.避灾C.采光D.美观

(3)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

①砾石多 ②退水快 ③历时长 ④流速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第

(1)题,由题干提示,该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所以可知谷地面积是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

(2)题,该县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水淹频率很高,所以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可以在一、二层被洪水淹没时,方便人们避险和出行,所以这些集镇住宅能够“淹而不没,灾而无难”。

第(3)题,根据材料提示,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说明集镇遭遇的洪水破坏力较弱,由该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洪水来时流速缓,带来的砾石少,洪水退水快。

答案 

(1)A 

(2)B (3)C

聚落合理选址的判断技巧

(1)根据地形判断。

聚落应布局在地形平坦的地区,建设成本低,难度小。

(2)根据水源判断。

聚落应布局在水源丰富或靠近水源的地区。

(3)根据交通判断。

聚落布局应有便利的交通,位于沿海、靠近河流、有公路或铁路通过等。

(4)根据灾害判断。

聚落布局应避免灾害的影响,应位于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影响不到的地区。

考法一 聚落分布与地理环境

1.(2015·北京文综,4~5)下图为华北某地局部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中(  )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2)图示地区(  )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解析 第

(1)题,本题考查外力作用、自然灾害及地下水。

读图可知,甲地为花岗岩,不会发育喀斯特地貌,A项错误;乙地低平,而泥石流发生于山区,B项错误;丙村位于冲积扇边缘,沉积作用显著,土层厚,丁村位于冲积扇顶部,土层薄,C项正确;结合图中地下水水位分析,丁村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藏深,丙村地下水埋藏较浅,D项错误。

(2)题,本题考查外力作用、水循环等。

通过山地与山前平原分布的位置、地表水流向及指向标可知,该地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A项错误;山前平原受外力沉积作用明显,B项错误;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地形、岩石性质、植被覆盖程度等,C项错误;渠水不易下渗,主要通过蒸发、径流等环节参与水循环,D项正确。

答案 

(1)C 

(2)D

考法二 河流堆积地貌与皇家陵墓选址

2.(2014·浙江文综,7~8)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

读图,完成

(1)~

(2)题。

(1)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

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

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

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

(2)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

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 第

(1)题,根据此地位于北纬°,东经106°附近,且有黄河流经,可推知是银川平原,①地为贺兰山,地势较高,无法受到黄河干流流水侵蚀,A项错误。

②地位于山口地区,由黄河的众多小支流形成沙砾洪积,不是干流洪积形成的,B项错误。

③地有黄河干流流经,断裂下沉后黄河的泥沙在这里冲积形成冲积平原,C项正确。

④地地势较高,黄河干流无法向高处堆积,D项错误。

(2)题,仔细读图,①为侵蚀山地,土层薄。

②地洪积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藏较深。

③为冲积平原,土层深厚,但地势较低,地下水埋藏较浅。

④为沙丘覆盖的平原,土层较薄。

对比四个地点,②地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符合皇家修建陵墓的选址条件,B项正确。

答案 

(1)C 

(2)B

 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主观题

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问题一般有三种:

一是判断影响侵蚀地貌或沉积地貌的主要因素(流水、风力、冰川、海浪);

二是分析形成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原因,强调外力是怎样影响该地貌的;

三是描述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形成过程,侧重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在高考中多以判断地貌类型、描述成因等设问形式呈现。

[典题示例]

读图,回答问题。

(28分)

(1)结合材料说明宁夏平原的成因。

(8分)

(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其原因。

(10分)

(3)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

(10分)

[尝试自解] 

(1)                                    

(2)                                    

(3)                                    

[样卷评析]

样卷

展示

得分:

18分

样卷

剖析

失分原因:

(1)要点不完善。

只答出了宁夏平原形成的内力作用,漏掉外力作用,扣4分。

(2)部分原因分析不正确。

CD段等高线向下游凸出与该处为流水堆积作用有关,冲积扇中轴区域海拔略高于两侧。

扣3分。

(3)原因分析不准确。

沉积物颗粒大与流水搬运作用强弱有关。

影响流水搬运作用强弱的主要是流速,其次是水量。

图示河流往下游地形趋于和缓,流速降低,搬运作用减弱。

扣3分。

标准

答案

(1)内力作用:

两侧岩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4分)外力作用:

黄河带来的泥沙以及贺兰山的洪积物的沉积而成。

(4分)

(2)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2分)原因:

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

(3分)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2分)原因:

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为主。

(3分)

(3)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

(2分)原因:

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4分)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4分)

[答题模板]

1.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题目成因的答题思路

分析外力作用地貌的成因,其答题思路为:

2.侵蚀作用与沉积作用的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

河谷、沟

谷、峡谷

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冲蚀作用形成

喀斯特

地貌

可溶性石灰岩在含有CO2的流水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解而形成的地貌

风力侵蚀地貌

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

河流

冲积扇

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河口

三角洲

河流携来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

风力沉

积地貌

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

冰川堆

积地貌

冰川携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

[应用体验]

[2013·课标Ⅱ,36

(1)、(3),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

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6分)

(2)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8分)

观点A:

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

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解析 第

(1)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会带来大量泥沙,枯水季节水位较低河床泥沙裸露,风出山口后,M处附近风力减小会导致风沙沉积。

(2)题,先表明观点,然后说明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

如选择观点A沙丘群规模会扩大,则要根据材料中的沙丘群形成的条件说明理由,即风和河流带来泥沙导致沙源丰富,河床裸露、风力减小导致泥沙沉积。

如选择观点B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则要说明泥沙来源减少的原因,以及限制沙丘群规模扩大的因素。

答案 

(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

(2)观点A:

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

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

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论点B:

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

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限时规范专练

(时间:

45分钟 满分:

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高考经典题)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1~2题。

1.该沙丘位于(  )

A.冲积扇B.洪积平原

C.三角洲D.河漫滩

2.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 第1题,一般冲积扇位于山前开阔地段,洪积平原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三角洲位于河口地区。

而题干明确告知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再结合图可确定爬升沙丘位于河漫滩。

故选D。

第2题,爬升沙丘是指沙丘移动受山地阻挡时,沙在风力作用下沿坡面爬升形成的沙丘,沙丘迎风坡面较缓,背风坡面较陡,再结合景观图可确定选C。

答案  

(2014·重庆文综,8~10)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成3~5题。

3.如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

A.河源B.凸岸

C.凹岸D.入海口

4.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

A.石笋B.冰斗

C.风蚀蘑菇D.花岗岩风化球

5.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