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五练7精讲精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3722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五练7精讲精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五练7精讲精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五练7精讲精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五练7精讲精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五练7精讲精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五练7精讲精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五练7精讲精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五练7精讲精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五练7精讲精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五练7精讲精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五练7精讲精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五练7精讲精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五练7精讲精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五练7精讲精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五练7精讲精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五练7精讲精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五练7精讲精练.docx

《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五练7精讲精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五练7精讲精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五练7精讲精练.docx

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五练7精讲精练

课堂限时练(七)

(时间:

45分钟  总分:

37分)

一、语言文字积累(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________,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社会等方面的独特认识。

(  ),这一体系筑基于中国的哲学,得益于中国汉字反映的思维方式,基本特点是不以模拟再现客观世界为根本追求,而是以实现个体的精神超越和群体精神的有序和谐为终极关怀。

其独具特色的笔墨语言,与客观现实不即不离,立足视觉又超越视觉,讲求绘画性又更重视文化性,在“________”追求犹如诗歌中________般的神韵。

使用的宣纸、水墨、毛笔等绘画工具非常敏感,能将宇宙万物和内心波澜的精微处表现得________。

在精神失衡、物欲高涨的后工业社会,富有写意精神的传统中国画,对于实现人类对艺术的人文关怀,具有大可发扬的超前价值。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独树一帜 似与不似之间 羚羊挂角 恰到好处

B.独树一帜 形散神凝之中 萧然物外 恰到好处

C.别具一格 似与不似之间 萧然物外 恰如其分

D.别具一格 形散神凝之中 羚羊挂角 恰如其分

答案 A

解析 第一空,独树一帜:

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别具一格:

另有一种风格。

根据语境可知此处是在说“传统中国画”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自成一家,所以相较而言,“独树一帜”更恰当。

第二空,根据前文“与客观现实不即不离,立足视觉又超越视觉”可知,谈的是绘画与现实的相似性的问题,因此应选择“似与不似之间”。

第三空,萧然物外:

形容极为超脱,不为俗情杂务所烦扰,对象是人;羚羊挂角:

羚羊夜宿,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

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

此处修饰的对象为“神韵”,所以应该用成语“羚羊挂角”。

第四空:

恰到好处:

正好达到适当的地步;恰如其分:

说话或办事正合分寸。

此处语境意在说明“表现得”怎样,正好是达到适当的地步,所以,选“恰到好处”。

故选A项。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在不断演进中,传统中国画既保持了传统基因,又吸取了异质文化的因素,写意美学体系完整

B.传统中国画在不断演进中,保持传统基因并吸取异质文化的因素,形成了完整的写意美学体系

C.写意美学体系是传统中国画在不断演进中,保持传统基因、吸取异质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

D.传统中国画在不断演进中形成了完整的写意美学体系,保持了传统基因,吸取了异质文化因素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B项“传统中国画”承前,作句子的主语,“在不断演进中”放其后,“完整的写意美学体系”与后文“这一体系”关联更紧密。

故选B项。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富有写意精神的传统中国画,在精神失衡、物欲高涨的后工业社会,对于实现艺术对人类的人文关怀,具有大可发扬的超前价值。

B.在物欲高涨、精神失衡的后工业社会,富有写意精神的传统中国画,对于实现人类对艺术的人文关怀,具有大可发扬的超前价值。

C.富有写意精神的传统中国画,在物欲高涨、精神失衡的后工业社会,对于实现艺术对人类的人文关怀,具有大可发扬的超前价值。

D.在精神失衡、物欲高涨的后工业社会,传统中国画具有了写意精神,对于实现艺术对人类的人文关怀,具有大可发扬的超前价值。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项“在精神失衡、物欲高涨的后工业社会”,语序不当,应该是先讲物质方面后讲精神方面,所以,改为“在物欲高涨、精神失衡的后工业社会”;B项“人类对艺术的人文关怀”主客体颠倒,应该是“艺术对人类的人文关怀”;D项“在精神失衡、物欲高涨的后工业社会,传统中国画具有了写意精神”,不合逻辑。

故选C项。

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东宫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所以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中的“东宫”就代指太子,而“除臣洗马”中的“洗马”则是指太子洗马,是太子的侍从官。

B.“拜臣郎中”“除臣洗马”“过蒙拔擢”“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拜”“除”“擢”“陟”“徙”“出”都是指授予官职。

C.白居易的《长恨歌》与陈鸿的《长恨歌传》都是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因为都是以悲剧结局,故以“长恨”名篇,题目中的“歌”“传”都显示了作品的体裁特点:

古体诗、小说。

D.“汉皇重色思倾国”中的“汉皇”非指汉代皇帝,而是指唐玄宗,这是唐诗中的“以汉代唐”现象。

如杜甫《兵车行》中“武皇开边意未已”。

答案 B

解析 B项,解说“拜”“除”“擢”“陟”“徙”“出”都是指授予官职,这是错误的。

“拜”“除”指授予官职,“擢”“陟”指提升官职,“徙”“出”指调转官职。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泷冈阡①表

欧阳修

呜呼!

惟我皇考崇公,卜吉②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

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

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太夫人告之曰:

“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

曰:

‘毋以是为我累。

’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

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

‘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

‘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

’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

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

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吾问之,则曰:

‘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

‘生可求乎?

’曰:

‘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③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

‘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

’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汝其勉之!

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

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

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

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

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

“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

”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

“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

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

又十有二年,烈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

又十年,修为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

于是小子修乃列其世谱,具刻于碑,既又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

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熙宁三年,岁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京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修表。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二十五》,有删节)

【注】 ①阡,墓道,泛指坟墓。

②卜吉,安葬。

丧俗中,葬地、葬日皆卜筮决定,若吉,方能行事。

③矧,况且。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

B.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

C.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

D.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

答案 D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皇考,是对其亡父的尊称,《离骚》中“朕皇考日伯庸”的“皇考”即此意。

古人常用“考妣”称去世的父母。

B.戌,地支之一。

地支与天干搭配,可用来纪年、月、日、时。

文中“岁行在戌”中的“戌”是用作纪时。

C.进士及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

D.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因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

答案 B

解析 此处“戌”是用作纪年。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欧阳修的父亲为吏清廉,乐善好施不留余财,同时居官仁厚,竭力为死囚谋生路。

B.欧阳修的母亲多经患难,能安贫贱,面对夫君先逝、儿子贬谪,她都能安然对待。

C.作者列出所得封赠名号和官名,表明自己并未辜负父母的期望,呼应开篇“有待”。

D.全文构思巧妙,一碑双表,叙写父母往事,甸甸人情,表达了孝敬父母的主题。

答案 D

解析 “表达了孝敬父母的主题”错误。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所以他去世后,没有一片盖的房子,没有一亩地可以耕种,来庇护我们,作为生活的依托,我依靠什么而能够坚守节操呢?

(“一瓦之覆、一垄之植”“庇”“何恃”各1分,大意2分)

(2)使(人们)知道我欧阳修德行浅薄能力微小,只是遇到时机才得到高位,却有幸保全大节,没有辱没先祖,这是有原因的。

(“俾”“德薄能鲜”“全”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唉!

想我先父崇国公,占卜选择吉地于泷冈安葬六十年之后,他的儿子欧阳修才能够作了墓表,刻在碑上竖立于墓道。

并不是敢有意迟缓,而是因为有所等待。

修很不幸,生下来四岁,父亲就去世了,太夫人(母亲)发了誓愿守节;家境贫寒,以自己的力量谋取衣食,抚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

太夫人谆谆告诫我说:

“你的父亲做官清廉,喜欢布施别人,又喜爱招待宾客。

他的俸禄虽然微薄,常常不使其有剩余。

他说:

‘不要因为金钱连累了我的清白!

’所以他去世后,没有一片瓦盖的房子,没有一亩地可以耕种,来庇护我们,作为生活的依托,我依靠什么能够坚守节操呢?

我对你的父亲,大概能知道一二,所以对你有所期待。

自从我嫁到你家做媳妇,没有来得及侍奉婆婆,但知道你父亲是很孝顺地供养老人的。

你幼年丧父,我不知道你一定会有所成就,但知道你父亲一定有后代。

我开始到你家的时候,你父亲服满祖母的丧,才过了一年,逢年过节祭祀祖先的时候,必然哭泣说:

‘祭祀即使很丰盛,也比不上活着时薄薄地奉养!

’有时他自己吃着酒食,则又哭泣说:

‘从前常嫌酒食不够,现在有余了,但来不及供养母亲了!

’我开始见到一两次,以为他是才满了丧服,偶然有所感遇罢了。

但以后他经常是这样,一直到去世,没有不如此的。

我虽然来不及侍奉婆婆,从这些事知道你父亲是孝顺供养祖母的。

你父亲做官,经常在夜里点着蜡烛,审理刑事案卷,屡次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问起原因,他说:

‘这是要判死刑的案卷,我想放一条生路而办不到!

’我说:

‘生路可以求吗?

’他说:

‘放一条生路而办不到,那么死者和我都没有遗恨。

也确实有求一条生路,因而救活一个人的,就知道不去求生路而死者会有遗恨。

就这样经常求生路,一不小心,仍旧会处死刑,而世上人常常希望这些人死去。

’回头看着乳娘,抱着你站在一旁,因而指着你叹息说:

‘占卦的人说我在年岁有戌的一年,将会死去。

如果占卦人的话是真的,我就见不到儿子长大成才了,以后应当把我的话告诉儿子!

’他平时在家教育子弟,常常说起此话,我听熟了,所以能详细地说给你听。

他在外面办事,我不知道。

在家中的时候,没有一点矜持文饰,不摆架子,而所以这样,是真正地发于内心的!

唉!

他的心地厚道而注重仁义方面,这就是我知道你父亲必定有后代的原因,你应当自己勉励才对。

供养长辈不在于丰厚,而在于孝顺;利益虽然不能普及于万物,而在于心地厚道内存仁义。

我不能教导你,这是你父亲的志向。

”修哭泣着,牢牢记住,永不敢忘。

先父崇国公少年时没有了父亲,努力学习。

在真宗咸平三年考中进士,出任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继任泰州判官,享年五十九岁,葬在沙溪的泷冈。

太夫人姓郑,她父亲名德仪,世代为江南名门大族。

太夫人恭顺节俭仁爱知礼,起初封福昌县太君,又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

自从她家里贫贱时,以节俭治理家务,后来家里过日子也不超过一定的花费,她说:

“我的儿子不能苟且迎合世俗人,要俭朴节约,以预备有患难的时候。

”后来修被贬官到夷陵,太夫人谈笑自若,说:

“咱们家原来是贫贱的,我已经过得习惯了。

你能安心,我也能安心!

自从先父崇公死后二十年,修才得到朝廷的俸禄来奉养太夫人。

又过了十二年,才位列朝官,开始封赠亲属。

又过十年,修任职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这时候太夫人因病逝世于官府中,享年七十二岁。

于是我排列世代的家谱,刻在碑石上,后又记载先父崇国公的遗言训诫,以及太夫人所教导、对我有所期待的话,一道揭示于墓表上。

使(人们)知道我欧阳修的德行浅薄能力微小,只是遇到时机才得到高位,却有幸保全大节,没有辱没先祖,这是有原因的。

神宗熙宁三年,庚戌年,四月辛酉初一,十五日乙亥,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兼摄兵部尚书,任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担任京东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邑一千二百户,欧阳修表。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论证人有过错而后改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述了人们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

(2)《诗经·氓》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痛地写出了女子没有什么过错,而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的情形。

(3)在《庄子·逍遥游》中,先说“覆杯水于坳堂”能使当作船的“芥”浮起来,又从反面说明水深才能承载大船的道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励志小语:

时间抓起来就是金子,抓不住就是流水。

——谚语

一、古代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破 阵 子

晏 殊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

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

歌长粉面红。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

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

此情千万重。

(1)下列对本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高楼昨夜西风”,昨天西风袭来,一叶落而天下秋,高楼远望,良人未归,写出一个女子的深深思念和浓浓的悲意。

B.“歌长粉面红”这是对女子歌声和面容的描写。

“歌长”写出了女子的不忍分别。

女子的深情,在这两个字上表现得一览无疑。

“粉面红”三个字,写出了女子的美丽。

C.“微凉渐入梧桐”又看到了梧桐,这是思念、闺怨、孤独、寂寞、凄凉、悼亡的隐喻。

梧桐,也寄寓着一颗绝望、凄凉、无助而思念的心。

D.燕子已然双飞入巢,人却未归,其中蕴含着女子内心的失望和落寞。

他独自留下她忍受这漫长的寂寞和煎熬,此处寓情于景,移情于物。

答案 D

解析 词中是“燕子欲归时节”,所以题干中“燕子已然双飞入巢”不对。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来赏析本词的写作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上片“求得人间成小会”“歌长粉面红”,写出主人公对相聚的渴盼,“试把金樽傍菊丛”,展现了主人公的想象和憧憬,是虚写。

②下片写主人公与情人的短暂相会,内心千言万语倾诉不尽,只得在信笺里写下诗词歌赋,以传达不尽的思念之愁,是实写。

③上片由“燕子欲归”和昨夜秋风叶落,恋人高楼独倚,引发主人公对相聚的憧憬,下片在短暂相聚的感慨中表达了主人公千言万语诉不尽,唯有托词排遣自己的愁思,渲染不舍离别之情。

运用虚实对比,将感情表达得真挚细腻。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王廷,字子正,南充人。

嘉靖十一年进士。

授户部主事。

历苏州知府,有政声。

累迁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

三十九年,转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

南京督储,自成化后皆以都御史领之,至嘉靖二十六年,始命户部侍郎兼理。

及振武营军乱,言者请复旧制,遂以副都御史章焕专领,而改廷南京刑部。

未上,复改户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时倭乱未靖,廷建议以江南属镇守总兵官,专驻吴淞,江北属分守副总兵,专驻狼山。

遂为定制。

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

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

转左侍郎,还理部事。

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级。

迁南京礼部尚书,召为左都御史。

奏行慎选授、重分巡、谨刑狱、端表率、严检束、公举劾六事。

隆庆元年六月,京师雨潦坏庐舍,命廷督御史分行振恤。

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

廷因发齐奸利事,言:

“齐前奉命赏军宣大,纳盐商杨四和数千金,为言恤边商、革余盐数事,为大学士阶所格。

四和抵齐取贿,踪迹颇露。

齐惧得罪,乃借攻阶冀自掩。

”遂下齐诏狱。

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①阿阶意,罗织不辜。

诏夺恺职,廷斥为民。

巡抚四川都御史曾省吾言:

“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

直节劲气,始终无改。

宜如毛恺例复官。

”诏以故官致仕。

十六年,给夫廪如制,仍以高年特赐存问。

明年卒,谥恭节。

(节选自《明史·王廷传》,有删改)

【注】 ①恺,即毛恺。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

B.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

C.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

D.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

“璠谢不见”中“璠”为主语,“谢”意思是推辞、谢绝,不能断开。

排除B、C两项。

“受贾人金”不可断开,排除D项。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户部”古代六部之一。

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等事务,为国家财务行政的最高机构。

B.“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动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

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

C.“隆庆”属于年号,“隆庆元年”指该帝王改号当年。

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视事等名称,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答案 D

解析 “视事”指官员到任治事,并不指官员正常退休。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廷考取进士之后,先后担任重要职务,其中在担任苏州知府的时候,取得良好的政绩,赢得美好的声誉,后被升任。

B.当淮安闹饥荒时,王廷和朱纲向皇帝写奏章,请求留下商税做军饷,却遭严厉批评,严讷为他们辩护,才使他们幸免于难。

C.王廷揭发张齐的罪行,说他曾接受盐商杨四和几千两银子,还借攻击徐阶的机会来掩饰自己的罪行,使得张齐锒铛入狱。

D.巡查四川的都御史曾省吾进谏,评价王廷这个人耿直有气节,坚守节操,建议恢复他的官职。

答案 B

解析 严讷为之辩护的是李邦义的弹劾,而不是皇上的斥责。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阿阶意,罗织不辜。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正赶上(皇帝)让天下百官来朝拜,王廷奏请皇帝严禁馈赠,斟酌道里的费用,以警戒官场的邪恶,恢复民力。

(2)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为张齐的事申诉,称王廷、毛恺阿谀徐阶的心意,给无罪者罗织罪名。

解析 第

(1)小题的关键词语有“朝觐”“儆”“苏”三个,“朝觐”在文中作使动用法,意思是“让……来朝拜”,这里是在考查文言实词的活用,“朝觐天下官”应该解释为“(皇帝)让天下百官来朝拜”。

“儆”在此处是一个动词,意为“惩戒、警戒、警告”,常用在成语中,如“以儆效尤”“杀鸡儆猴”,所以“以儆官邪”应该解释为“以警戒官场的邪恶”。

“苏”在此处是一个动词,根据和后面“民力”的搭配,可以推断“苏”应该为“恢复”的意思,“苏民力”应该解释为“恢复民力”。

(2)小题中的关键词语有“讼”“阿”“罗织”三处,“讼”一般理解为“为……申诉(申辩)”,所以原句“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应该解释为“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为张齐的事申诉”。

“阿”有“阿谀、讨好”之意,如“刚正不阿”“阿谀奉承”等,所以原句“谓廷、恺阿阶意”应解释为“称王廷、毛恺阿谀徐阶的心意”。

“罗织”意为编造、编织,所以“罗织不辜”应该解释为“给无罪者罗织罪名”。

【参考译文】

王廷,字子正,南充人。

嘉靖十一年考取进士。

授任户部主事。

历任苏州知府,颇有政绩声誉。

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

三十九年转任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理粮食储备。

南京的粮储督理,自成化元年以后均由都御史领命,到嘉靖二十六年才开始指令户部侍郎兼任。

等到振武营的军队叛乱,舆论要求恢复旧制度,于是让副都御史章焕专门领命,改派王廷去南京刑部。

王廷还没上任,又被改任户部右侍郎兼任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当时倭寇骚乱还没有肃清。

王廷建议派遣江南地方镇守总兵官,专门驻防吴淞,江北的属地分派的副总兵,专门驻防狼山。

于是成为定制。

淮安发生大饥荒,他与巡按御史朱纲奏请留下商税做军队的粮饷,被皇帝下诏严厉申斥。

给事中李邦义于是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