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75346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2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三点导析】

1.考点: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特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2.重点:

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局限性。

3.难点:

理解希腊城邦的地理特点与城邦特征、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

【方法导拨】

古希腊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其经济特征和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治的城邦特征,在这些特点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古希腊富有民主特色的城邦政体;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的发展经历了奠基、确立、繁荣、衰落的过程,在学习中应注意每个阶段中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可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公民的权力和责任、法律的地位、民主政治的范围等方面分析;

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可从对古希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对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探究导引】

1.以“希腊文明的摇篮”为突破口,探究地理环境对希腊政治文明产生的影响。

(1)希腊的地理环境:

古希腊文明以为依托,和条件得天独厚。

(2)城邦的起源及其特点:

出现于世纪,基本特征是和独立自主。

城邦的狭小,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

2.以“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为突破口,探究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及其作用。

材料一梭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规定,根据每年谷物收入,雅典公民被分为四个等级,并担任相应官职:

第一等级:

500麦斗以上为“五百麦斗级”,可任执政官、司库。

第二等级:

300麦斗以上称为“骑士级”,可任执政官。

第三等级:

200麦斗以上称为“牛轭级”,只能任低官。

第四等级:

200麦斗以下通称“日佣级”,与一切官职无缘。

材料二见右图

陶片放逐法

材料三克利斯提尼对雅典选举体制和血缘团体作了较彻底的改革。

亚里士多德说他的改革“比梭伦改革要民主得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划分公民等级的依据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反映的措施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教材,探究为什么亚里士多德有材料三中的观点?

 

【精题导解】

例1(09安徽)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

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思路:

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是一种直接民主制,雅典民主的局限主要是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和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雅典民主制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

因此可以看出,D项更符合题意

答案:

D.

评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内容,学生必须首先准确理解“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的含义,并将它与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内容和形式结合,然后才能得出选项,此题提醒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w.w.w.k.s.5.u.c.o.m

例2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说:

“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

”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

A.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B.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

C.波斯当时实行君主立宪制D.古希腊的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

思路:

首先找出材料中的核心词“受法律统治”“对法律的畏惧”,然后排除只涉及制度的A、B、C三项。

答案:

D.

评析:

做材料历史题切忌想当然,以为希腊以民主制度而闻名,因而与法制无关,看都不看材料,就选A,这是学生容易出现的一种迹象。

一定要阅读材料,在把握材料的核心词的基础上找出正确的答案。

【知能导练】

一、选择题

1.“她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是她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等方面都独领风骚而且还孕育了西方近代一切文明的胚胎。

”其中的“她”是指()

A.古代中国   B.古希腊C.古罗马    D.爱琴海

2.“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这种自然环境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对此材料的正确的理解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政治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环境左右

3.在西方,有人称他为“雅典的乔治·华盛顿”。

这里的“他”是指()

A.梭伦B.苏格拉底C.伯利克里D.亚里士多德

4.梭伦说“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两方”是指()

A.地主、平民B.贵族、平民C.平民、奴隶D.奴隶主、奴隶

5.梭伦改革中具有否定血缘关系的措施是()

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B.按地域划分部落

C.设立五百人会议D.设立十将军制。

6.雅典城邦最高权力机构是()

A.五百人会议B.公民大会C.十将军委员会D.执政官

7.马克思说:

“埃及神话决不能成为希腊艺术的土壤和母胎。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古代希腊吸纳了整个世界的文化资源B.希腊艺术更富含民主、科学精神

C.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其艺术的根本原D.希腊艺术中有对三权分立制度的描写

8.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具体体现,它每年要召开40次。

它能运行的最重要的前提是()

A.雅典是城邦小国B.雅典高涨的参政热情

C.国家发放参政补贴D.必须参政的法律强制

9.公元前5世纪某年雅典全国人口约20万,自由民约为16.8万人,其中成年男性公民4.5万人,妇女3.2万人,外邦人约3万人,奴隶约1万人。

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至多不超过()

A.4.5万人B.7.5万人C.7.7万人D.16.8万人

10.克利斯提尼根据地区原则划分阿提卡的基层组织。

阿提卡被分成三个区域:

(一)雅典城及其近郊;

(二)内陆中央地带:

(三)沿海地区。

每个区域分为十个部分,名为三分区。

三个区域的一个三分区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部落,这种部落并不是集合在一片毗连的地带的部落,而是跨三个区域的一种人为的集合,它唯有在公民大会表决期间才能集合起来。

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消灭贵族特权产生的基础B.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C.为十将军的产生布局选区D.壮大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

11.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②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

③设立五百人会议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2.伯利克里说:

“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

A.全体国民B.全体成年国民

C.所有的成年男子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五千到六千名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除外)。

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筒单的多数票,就几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决定任何内部问题。

至于审判方面,

则由一个五百零一名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

——《什么是民主》

材料二: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图片:

雅典露天剧场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回答当时雅典的公民大会和陪审团(陪审法庭)分别是怎样的机构?

 

(2)伯利克里执政时雅典的民主政治处于怎样的阶段?

 

(3)为使“全体人民掌握权力”,伯利克里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4)材料三是当时社会繁荣的重要见证,当时政府采取了哪些与此相关的措施?

 

14.阅读下列图文:

“一人之治与众人之治”

雅典“公民大会”召开《史记·秦始皇本纪》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民主政治

君主专制

政治基础

 

大一统帝国

基本特点

 

君主独裁

决策机构或人

存在的合理性

能极大地发挥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政治经济的繁荣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三点导析】

1.考点:

掌握罗马法的起源、发展及对后世的影响

2.重点:

了解罗马法演变的历程及意义

3.难点:

分析罗马法对欧美及世界的影响。

【方法导拨】

罗马法从狭义上讲是指罗马公民法,从广义上讲是指通行于罗马帝国内部的全部的法律。

我们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去掌握它:

1.从内容上看,从罗马建立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为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统治者逐步制定出适用于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体系:

政治上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经济上维护帝国的经济基础,实质上是奴隶主维护其阶级利益的工具。

2.从形式上看,罗马法历经了从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过程;从结构和适用的范围上看又可分为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公民)和万民法(到公元3世纪帝国内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适用于帝国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3.从影响上讲,罗马法体现了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渗透着自然法的思想,这些原则和思想不仅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秩序,而且奠定了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探究导引】

1.以“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为突破口,探究罗马法演变的大致轨迹,增强对西方法制规范悠远历史渊源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莫洛是一个生活在罗马共和国早期的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

生前立遗嘱,他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捐给那些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

但罗莫洛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其遗嘱,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因此将其告上了法庭。

材料二第3、第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十二铜表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教材,探究法官会怎么判,为什么?

假如你作为平民生活在那个时候的罗马,你会怎么做?

 

(2)根据材料二《十二铜表法》“第5表中的规定,法官又会怎么判呢?

(3)根据所学的知识探究《十二铜表法》具有什么特点。

 

2.以“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为突破口,探究罗马法的发展完善过程,理解罗马法在演变过程中的联系和发展趋势。

(1)发展背景:

早期,罗马征服并统一了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年,罗马帝国建立。

至1世纪后期,帝国控制三大洲。

(2)万民法的出现:

时间:

期间。

特点:

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

(3)最终形成:

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汇编成《》,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4)阅读下列材料:

德国著名的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

“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

结合教材探究材料中的“第一次”征服世界与教材“罗马扩张示意图”有何关系?

 

【精题导解】  

例1: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是因为()

A.平民参加了铜表法的制定      B.规定平民和贵族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

C.有了按律条判决和量刑的成文法依据D.损害了贵族的私有财产权

思路:

成文法制定之前,平民三分痛恨贵族利用习惯法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随意解释法律,损害平民的利益以保护自己的利益。

《十二铜表法》虽然从内容上看基本上还是习惯法的汇编,但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从此审判和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随意解释的权力受到限制,从而在客观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答案:

C。

评析:

此题为因果关系的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题目以题干为果,以备选项为因。

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及与之相关的教材内容的准确的理解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对重要的概念、历史事件要有全面准确的理解。

功夫要用在平时。

例2.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代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②重视维护平民的利益③被迫改善奴隶的处境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思路:

《十二铜表法》是平民和贵族斗争的成果,而非解决奴隶的处境,由此可以确定凡含有③的选项是不符合题目的要求的。

答案:

D

评析:

此题以《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出台的背景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这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对重要的知识点要全面掌握。

【知能导练】

一、选择题

1.“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

”通过这一法案的古代罗马机构是()

A.保民官B.立法委员会C.执政官D.元老院

2.《十二铜表法》产生的背景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A.奴隶和奴隶主的斗争B.平民和贵族的斗争

C.贵族内部的斗争D.罗马和外邦人的斗争

3.《十二铜表法》的制定被视为罗马法律发展历史上的重要的里程碑,其最主要的依据是()

A.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形成B.罗马的全体居民均受到法律的保护

C.罗马法律从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D.它调整了罗马居民间的关系

4.《十二铜表法》规定:

“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

”该规定反映了()

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古罗马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D.古罗马对商品交换活动的严格限制

5.在古罗马有一案例,某人的葡萄藤被别人毁坏,但在诉讼时只能说“树木”,不能说“葡萄藤”,因为法律没规定。

这种法律是()

A.自然法B.公民法

C.万民法D.习惯法

6.公元前3世纪之后,罗马法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法律本身的问题    B.公民要求有更多的权力

C.罗马的对外扩张    D.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尖锐

7.在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

A.《十二铜表法》B.《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C.1787年宪法D.《权利宣言》

8.罗马法不断积累与完备的根本推动力是() 

A.罗马法学家不断努力    B.罗马平民的强烈要求和不断斗争

C.罗马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需要    D.罗马社会的不断发展

9.罗马法是指()

A.《十二铜表法》B.《查士丁尼法典》

C.万民法D.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10.下列不属于罗马法内容的是()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自然法则

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D.奴隶不应被看作财产

11.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B.罗马法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C.罗马法崇尚自由平等D.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12.罗马帝国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

“麻烦就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

”下列何种法律体系有效地为他们纾解了困难()

A.自然法B.公民法

C.万民法D.习惯法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法律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享有国家全面保护的公权和私权。

──“万民法”

材料二“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

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

材料三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摘编自《民法大全》

材料四第3、第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十二铜表法》

请问:

⑴材料一中的自由民包括哪些人?

 

⑵材料二、三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矛盾之处?

 

⑶材料四中关于债务的规定体现了怎样的财产原则?

 

⑷材料三的规定保护哪一阶级的利益?

维护什么制度?

 

⑸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罗马法制定颁布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的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前,罗马法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异邦人不能享受此法的保护,被称为公民法或市民法,内容主要是有关罗马共和国的行政管理、国家机关及一部分诉讼程序的问题。

公民法存在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为:

法律的主体范围太小、内容保守、形式主义色彩浓厚、保留大量的氏族残余等。

随着罗马对外征服范围的扩大,罗马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民法不足以解决帝国内出现的各种复杂的问题。

在罗马逐渐形成了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这就是有名的万民法。

材料二 德国著名的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

“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

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亡,宗教随着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和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欧美各国在不同程度上无不受到罗马法的影响,20世纪初,罗马法的影响经过日本,延伸到了中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公元前3世纪以来罗马法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生变化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说出罗马法对世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并分析其影响深远的原因。

(3)你认为罗马法的哪些内容或原则依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单元知识过关自我测评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英国诗人雪莱曾说:

“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艺术都源自希腊希腊。

如果没有希腊,我们现在可能还都蒙昧、无知,与野人无异。

”雪莱要表达的意思是()

A.希腊人创造的法学体系沿用至今    B.近代西方文明复原了古代希腊的文明

C.希腊文明是全世界文明的源头     D.希腊文明是近代西方文明的源头

2.“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的泛滥

C.希腊的地理环境对希腊的民主政治的形成具有决定意义

D.政治文明完全由地理环境左右

3.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文明的源头,近代的人文精神、民主法治都借鉴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体制的创立与发展、儒家文化博大精深;两大文明薪火相传,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从文明史的角度来看,这两者分别是哪两类文明的杰出代表()

A.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       B.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

C.儒家文明和基督文明       D.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

4.下面是对陶片放逐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绝对民主的政治制度,在《十二铜表法》里可以得到印证

B.把反民主的势力置于公众的严密控制之下

C.是一种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的敌人的有效方法

D.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政治措施

5.马克思说:

“希腊内部的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

”“希腊内部极盛”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交流频繁  B.法律体系完备  C.民主政治发展  D.人文思想盛行

6.伯利克里说:

“我可以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

”伯利克里如此断言的依据是()

A.国民文化素质高        B.成年国民得以参政议政

C.公民大会成为最高的权力机关  D.公民享有民主权力

7.雅典公民希米奥出身于商人家庭,他在家里接受私人教育,其父母主要关注的应该是()

A.逆运算能力B.外语水平

C.在学校考试时取得好成绩D.能言善辩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水平

8.“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

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力。

”“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制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这反映出雅典的民主制度的特点是()

A.人民主权   B.轮番而治  C.君民共治  D.代议制民主

9.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真正参加公民大会的是()

A.全体城邦公民   B.所有男性公民  C.少数男性公民 D.所有男性

10.古希腊公民大会的决策方式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决策方式的根本区别是()

A.公开性  B.民主性  C.效率高低  D是否辩论

11.《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有“男人就是城邦”的说法,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对此语解释最确切的是()

A.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与政治

B.全体男性都是公民,他们拥有管理国家的权力

C.男人都必须参军,以捍卫国家的安全,确保雅典城邦的利益

D.男性公民共同分享城邦的政治权利,承担社会义务

12.“帕帕迪是雅典城邦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他通过抽签来到法庭,参加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尽管他对许多的问题都不懂,但最后投票时他投苏格拉底有罪!

”(《苏格拉底之死》)以上的描述中不能说明的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较大限度地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B.雅典的民主制度创造了抽签制、投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

C.雅典民主使雅典人都能直接参与国家的管理

D.雅典的民主容易导致民主的滥用和误用

13.古代希腊罗马的设立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元老院”等政治机构与我国西周时期出现的“宗法制”、“分封制”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A.地域特征决定了统治形式      B.都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工具

C.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方式不同  D.经济模式决定了政治手段

14.罗马的成文法出现是()

 A.奴隶反对奴隶主的结果       B.平民反对贵族的结果

 C.罗马领土扩张的结果        D.奴隶主的自觉的行为

15.最初的罗马法能为保护贵族的特权提供方便的直接的原因是()

A.当时罗马只有习惯法而无成文法   B.奴隶制度本身的特点

C贵族担任法官,往往因循旧例    D.法律与习惯没有界线

16.下列内容不符合罗马法实际的是()

A.提倡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有利于缓解纠纷,调解矛盾     D.西罗马帝国的查理士丁尼编订《民法大全》

17.公元2世纪罗马的皇帝哈德良说:

“皇帝就是最高的法律。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      B.皇帝是法律的唯一代表者

C.皇帝高度重视法律         D.法律至高无上

18.在罗马帝国的极盛时期,一个自由的男子娶了一名女奴隶为妻后,因对妻子不满,所以将妻子“休”回娘家,该女子决定到法庭起诉丈夫时,法庭将()

A.进行调解   B.宣布“休”妻无效  C.要求男子合理赔款  D.不予理睬

19.马克思说:

“罗马帝国到处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此话的准确的理解是()

A.法官是罗马帝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