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质量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376048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质量分析报告.docx

《中考语文质量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质量分析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质量分析报告.docx

中考语文质量分析报告

2009年中考语文质量分析报告

2009年10月

一、中考语文成绩

单位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单位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4

102.37

84.42

0.00

22

100.54

78.41

0.00

5

103.80

87.68

0.00

23

106.87

91.38

0.57

7

99.83

72.65

0.00

24

103.73

89.93

0.00

8

98.11

75.53

0.00

26

97.81

82.73

0.00

10

98.47

75.79

0.00

27

107.68

94.63

0.00

11

104.44

82.46

0.97

28

102.13

86.26

0.00

12

105.32

86.67

0.00

29

103.10

85.28

0.00

13

100.14

76.16

0.58

30

106.56

87.08

0.42

14

105.32

89.01

0.55

31

101.11

83.85

0.00

15

109.39

95.95

0.68

32

105.09

86.59

0.24

16

97.03

76.50

0.00

33

99.29

72.34

0.00

17

96.83

70.86

0.00

34

105.28

85.00

0.00

18

103.05

84.85

0.00

35

109.85

95.12

0.00

19

100.16

78.76

0.00

36

101.58

85.61

0.00

20

103.85

89.52

0.00

37

108.35

89.76

0.00

21

106.26

94.38

0.00

39

105.82

85.14

0.40

全市

103.42

84.29

0.18

成绩分析:

上表是普兰店2009年各校中考语文学科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分布情况。

2009年,大连市中考语文全市平均分为104.46,普兰店为103.42,普兰店语文平均分最高的学校是35中,为109.85,平均分最高与最低之间相差13分;全市语文及格率为84,普兰店为84.29,普兰店及格率最高的学校是15中,为95.95%,及格率最高与最低之间相差25%还多;全市语文优秀率为0.73%,普兰店为0.18%,普兰店优秀率最好的学校是11中,为0.97%,而优秀率为0的学校达24所。

仅就这三项指标作一下比较,我觉得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普兰店只有及格率高于全市平均及格率,其他两项都在平均线以下,特别是优秀率这一项,我们与全市平均线相差甚远,仅为全市优秀率的四分之一;二是普兰店校与校之间在平均分、及格率这两项上分布不均衡,尤其是及格率方面的不均衡更明显。

这些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另外,从普兰店09年中考成绩分布图表还可有一点值得大家注意的现象:

不少农村中学成绩比较突出,如,35中、27中、23中、30中、21中、12中、14中等,这些学校的语文平均分、及格率都超过了大连市的平均分和及格率,走在了普兰店语文学科中考的前列。

(说明:

由于获得的数据不完整,上述分析没有考虑参考率的因素,因而分析难免偏颇,望能谅解。

二、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2009年语文中考试卷仍然延续大连中考多年一贯思路:

两考并一考,即水平考试与选拔考试并举,试卷难度为7:

2:

1。

试卷分四个板块:

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共25道题。

另外设有附加题。

试卷在2008年基础上稍有调整,如,增加了一道仿写题,调整了一道课内文言文词语解释题为语句翻译题。

总的看来,2009年大连中考语文试卷的特点是:

增加应用,回归教材。

这一变化,应成为我们2010年中考备考的一个关注点。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成果。

1、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

根据大连语文教研员邓鑫的试卷分析,从学生中考试卷反馈回来的信息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的观念正在变为语文教师的教学行动;教师更加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仅看学生的阅读结果;教师进一步明确了读与写的关系,读书为写作服务,是写作的准备,写作促进思考,推动读书,读写唇齿相依,不可偏废。

2、以“大语文教育观”为指导,扎扎实实搞好语文积累。

跟08年中考一样,09年中考积累与运用这一板块成绩比较理想,这道大题满分为24分,全市平均得分为17.36。

由此可见,在语文积累与运用方面,学生掌握得较好,尤其是课内知识的掌握较牢靠。

由于强调了了读书、积累与运用、背诵摘抄等,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淀与感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下了厚实的基础。

卷面书写总体较好,大部分考生做到了规范、端正、整洁。

由于在卷首,引起了学生的重视,整个卷面书写得都比较认真。

从今年的试卷看,卷面书写反映了我们平日在这方面是重视的,在我们的培养下,有些学生的书写水平不仅达到了字体端正的要求,而且达到了字体美观的要求。

3、读书推动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唯一正确的途径。

这也体现了一句名言: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只有大量的读书,作文才会有大的突破。

作文直接反映了学生读书积累是否丰厚,是否厚积而薄发。

和去年一样,今年中考语文试卷中,又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作文。

总之,学生要写出高等级的作文,离不开平日的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多感悟,多练笔。

这些作文在内容、语言、构思等方面皆很精美,显然是得力于大量的读书。

三、试卷中反映出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⒈写字教学指导不力。

中考成绩反映出学生的汉字书写不容乐观,有相当多的学生的书写不过关,如“成竹在胸”的“胸”字就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写好。

这反映我们在平日的写字教学方面缺乏规范有序有力的训练。

⒉知识教学零打碎敲,缺少整合。

中考语文反映出我们的语文教学没能够建立起知识体系,教学随意而为,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哪些知识学生没有掌握,教者并不十分清楚。

有些知识虽也做过归类,但缺少训练,缺少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训练,没能将知识内化成语用实践能力。

⒊“仿形”训练,导致双基训练的缺失。

热衷于研究答案是什么,而忽视研究试卷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忽视在日常教学备考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把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

研究的结果是机械地套用答案,试图用一成不变的“套子”应付不断变化的考题,造成学生缺乏解题能力或解题能力不高。

⒋教学偏离根本,师生充当了消防员的角色。

没有透彻把握课程标准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作针对性训练,而是考什么,教什么,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哪里出现了问题,师生就奔向哪里,在“怎么教”上兜圈子,放弃了“教什么”这一教学的根本问题。

看起来忙忙碌碌,实则盲目无序,重复低效。

⒌作文教学没有计划安排,缺少数量保证,思维训练不足,迁移套用痕迹明显。

不是有计划地踏踏实实地搞好平日的作文训练,总是企图走捷径、靠投机取巧获得作文高分。

大作文数量不够,短斤缺两时有发生;平日练笔时断时续,缺乏能让学生坚持下去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这表现了我们对80分作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反映了我们在作文价值取向上出了偏差。

这是一种导向性的错误,应引起警惕。

四、教学建议

总体上的建议:

回归教材,落实“双基”,突出读写,强化应用。

第一、复习内容(四大板块)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提高书写能力,练好基本功。

做到:

横平竖直,间距合理。

2.在平日的教学中始终关注积累和运用。

每节课都要考虑在语言教学方面引导学生学点什么,积累点什么,会用点什么。

要立体地全方位地训练学生的语言。

要充分利用教材、结合教材搞好语言训练。

3.学好用好语法、修辞、篇章等语文知识。

要在培养语感、指导语言实践、提高表达能力上下功夫,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锤炼语言。

引导学生学会对重要的文学常识作归类复习。

4.千方百计扩大积累。

不但注意数量,更要讲求质量。

质量不仅在于背得熟,记得多,思得深,更在于要有应用意识和背景意识,以便到时能用的上,用得活,用得好。

积极探寻由积累到运用的途径。

(二)、古诗文阅读

⒈以课内文言文教学为主要内容。

首先要同现代文一样,把文言文作为整体阅读来教,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⒉以文言基础为主体,要落实常用实词(136个)虚词(16个)的积累、运用、迁移。

要培养学生读书习惯,要重视文言翻译。

⒊要借助教材文言文教学,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内容,学会品析作品的人物、语言、写法,并形成能力,达到熟练迁移。

⒋古典诗歌数量很大,欣赏时要以教材为依托,从课内课外筛选难度不大且具典型的诗词,抓住意象、语言、意境、表现手法几方面训练,不可过多过滥。

(三)、现代文阅读

⒈不少学生文章没有读懂,就匆匆动笔。

对此,要指导学生:

整体感知。

可以通过阅读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关键句、过渡句等内容,掌握文章的基本观点、基本感情,明确思维指向,形成“鸟瞰”状态后再动笔答题,就不会犯“方向性”的错误了。

要想闯过理解关,平日的阅读文教学是关键。

要对知识点有训练,对重要的知识点,不是讲没讲,而是过没过关,不贪多,唯求精。

⒉其次,审准题目,选好角度。

做到:

先读文后答题,切忌不读文就答题;先审题,再答题,切忌冒失答题。

⒊再次,明确范围,找全信息,仔细筛选。

⒋第四,结合原文,瞄准疑问答题,紧扣文本作答,切忌随意答题。

⒌教给阅读方法。

叶老说: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要将阅读课作为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主要途径;遵循整体感知到重点品析的规律,使学生掌握解读各种不同文体文本的钥匙;根据现代文阅读命题的特点,让学生把握解答不同题型的思路。

⒍平日要一点一滴地训练学生语言表述简洁准确生动,语言组织清楚连贯完整。

阅读知识要与阅读实践相结合,突出知识的准确运用。

同时,要把语言实践活动与思维方法训练结合起来,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7.平日阅读教学要目标明确集中,每节课的目标不可太多,一节课只解决几个问题。

为此要简化头绪大胆取舍,抓有效时间做有效事。

从形式入手,以语言教学为重点,训练学生规范的理解、分析、提炼、概括、表达。

⒏课堂讨论一定要把好方向,引导读书,指点方法,讲究质量,读、说、评结合。

要在语文形式的研讨上花时间,下工夫,真正是在教学生学语文,而不是在干别的什么。

(四)、作文

⒈关于大作文

作文教学必须按照“课标”要求,每学年大作文不少于15次。

对于大作文的写作要精心准备,从教师的备课到指导,从当堂写作到评改,都要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

建议将大作文的写作纳入课堂,尽力让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任务,同时,要认真组织评改,每次针对一两个主题集中评改;评改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

⒉关于写随笔(或日记)

根据课标要求,初中三年的平日练笔要不少于80万字。

这是最低标准,是底线。

我们要落实课标的这一要求,平日的练笔就必须在80万以上。

根据许多教育行家的经验,写随笔或日记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最佳途径。

其实,写随笔或日记也是由积累到运用的最佳途径。

⒊关于应试作文

有考试就有应试。

应试的各种准备都是必要的,但,写作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非一日之功可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因此,教师在日常的作文指导上一定要因人而异,学生擅长什么文体就写什么文体,不要搞千人一面;要从写作基础抓起,一步一个脚印,指导学生扎扎实实为文,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希望靠投机取巧得高分;作文形式可以创新,但一定要与学生的个性特长相结合,适合学生发挥的创新是好的,反之则不好。

当代中学生思维很活跃,也很盲目,急功近利,想通过“吃快餐”的形式得高分大有人在。

教师不能放纵学生的这种倾向,更不能迎合这种倾向,要向正确的方向引导(也包括思想倾向的引导)。

第二:

其他建议:

1、各校都要把语文学科尖子生(中考语文成绩有希望达到135分及以上者,我个人认为这部分人数应不少于5%)的培养落到实处。

2、发挥初三备课组合作分工的优势,通过集体的力量提高备考效率。

3、认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考试说明。

必须熟练把握课标和考纲。

4、认真分析近几年(至少是近三年的)大连中考语文试题,弄清各个板块知识点能力点。

尤其是现代文阅读,更要研究近几年大连中考试题,明确考点,按考点整合教材整合知识。

5、少讲多练。

坚持先练,后引导学生总结,再教师讲。

把教师的讲压下来,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

6、明确自己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底细,明确知识与能力的体系,明确中考各板块的考点,作针对性的训练,重在方法上的指导。

第二、复习形式

(一)教材复习

1以单元为单位(字、词、句、章,课后练习)。

阅读复习,以单元为单位。

2以文体为单位(文体共同点,不同章法)

①文言文

②古代诗歌

③现代文

记叙为主的文章

说明为主的文章

议论为主的文章

实用文体的文章

④背诵默写

⑤名著阅读

⑥一般修辞,常见语法知识

(二)专项(单项)复习

词语、拼音(写字、组词、错别字)

句子(修改病句,一般修辞,常见语法问题)

概括文意(筛选信息)仿写,扩写,缩写,改写,对联

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背诵默写(适当课外)

古诗赏析

文言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作文

名著阅读(点到即可)

(三)综合复习

1几个单项的整合

2全面复习

上述分析与建议难免片面,不当之处,望领导和同行斧正。

中学教育教学研训部

修景斌

2009年10月28日

附录:

2010年中考增加现代诗歌背诵默写篇目

2010年中考背诵默写部分拟增加现代诗歌,篇目如下

     七年级上册 14课   何其芳  《秋天》

     七年级上册 27课   郭沫若   《天上的街市》

     七年级下册  4课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九年级上册  1课   毛泽东  《沁园春 雪》

     九年级下册  1课   艾青    《我爱着土地》

     九年级下册   1课   余光中  《乡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