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分章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8251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分章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分章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分章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分章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分章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分章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分章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分章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分章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分章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分章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分章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分章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分章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分章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分章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分章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分章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分章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分章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分章练习.docx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分章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分章练习.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分章练习.docx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分章练习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分章练习题

导论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的时间是()

A.17世纪中叶B.18世纪中叶C.19世纪中叶D.20世纪中叶

2、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理论来源的是()

A.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B.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C.当代西方经济学D.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3、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A.物质资料的消费B.物质资料的生产

C.物质资料的交换D.物质资料的分配

4、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

A.劳动对象B.劳动工具

C.生产资料D.劳动资料

5、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集中表现为()

A.生产工具的发展B.管理水平的改善

C.劳动者素质的提高D.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

6、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之一是()

A.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后者是人们主观创造的

B.后者是客观存在的,前者是人们主观创造的

C.前者一般是长久不变的,后者是经常变化的

D.后者一般是长久不变的,前者大多数不是长久不变的

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A.为两个对立阶级的利益服务的B.为某几个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C.为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D.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的科学

二、多项选择题

1、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有(  )

A.劳动分工B.劳动协作C.劳动者的劳动D.劳动资料E.劳动对象

2、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是指()

A.生产关系B.分配关系

C.交换关系D.消费关系E.信贷关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见教材48页)2、A(见教材49页)3、B(见教材51页)4、C(见教材53页)5、A(见教材53页)6、D(见教材54页)7、D(见教材58页)

二、多项选择题

1、CDE(见教材51页)2、ABCD(见教材52页)

第一篇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第1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化

一、单项选择题

1、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过程是()

A.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B.原始公社制度、封建制度、奴隶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C.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封建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D.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2、自然经济是一种()

A.交换经济B.自给自足经济

C.满足别人需要的经济D.满足市场需要的经济

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是()

A.社会分工B.以货币为媒介的市场交换

C.不同所有者和不同经济利益主体D.以对等为原则的产品交换

4、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资源配置方式有()

A.计划方式B.市场方式

C.行政方式D.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

5、下列有关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同经济制度的国家可以实行类似的经济体制

B.相同经济制度的国家实行相同的经济体制

C.不同经济制度的国家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

D.经济体制是社会形态中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

二、简答题

1、简述商品经济的特征。

2、市场经济的优势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见教材64页)2、B(见教材68页)3、A(见教材69页)4、D(见教材73页)5、A(见教材78页)

二、简答题

1、(见教材72页)商品经济的特征有:

第一,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生产为物质基础的经济形式。

第二,商品经济是以等价交换原则为基础的交换经济。

第三,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竞争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

2、(见教材76页)市场配置的长处主要表现在:

(1)调节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合理分配,引导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按照市场需要优化生产要素组合,把社会资源配置到效率较高的环节中去;

(2)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迫使企业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节约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实行优胜劣汰,给微观经济主体以压力和动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开拓进取的活力。

第2章商品和价值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的二因素是(   )

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B.使用价值和价值

C.交换价值和价值

D.价值和剩余价值

2、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3、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   )

A.价格与价值始终一致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价格始终高于价值D.价格始终低于价值

4、不同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是所有商品都()

A.具有使用价值B.是具体劳动的结果

C.凝结着一定量的人类劳动D.是体力劳动的结果

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二、简答题

1、简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2、简述价值规律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见教材79)2、D(见教材84页)3、B(见教材88页)4、C(见教材81页)5、D(见教材82页)

二、简答题

1、(见教材88页)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实行等价交换。

2、(见教材90页)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自发地调节社会总劳动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使社会资源配置趋于合理。

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第3章货币与信用

一、单项选择题

1、总和的价值形式是指()

A.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B.一系列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种商品上

C.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种商品上

D.一系列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2、“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中的“钱”所充当的职能是()

A.支付手段  B.价值尺度C.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

3、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及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之间的关系是()

A.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B.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C.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4、在商品生产者之间建立起来的信用形式是()

A.银行信用B.商业信用

C.国家信用D.消费信用

二、多项选择题

1、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

2、按主体的不同,信用可分为()

A.银行信用B.商业信用C.国家信用D.消费信用E.企业信用

三、简答题

简述信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双重作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见教材93)2、C(见教材96页)3、A(见教材99页)4、B(见教材100页)

二、多项选择题

1、AB(见教材97)2、ABCDE(见教材100页)

三、简答题

信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1)信用可以增加投资机会,促进资本的自由转移,推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2)信用可以加速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3)信用可以加快商品流转的速度、节省流通费用。

(4)信用可以给居民提供新的投资渠道和金融资产的持有方式,可以使每个家庭把它们的消费按时间序列进行适当的安排,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

(5)信用有效地调节着国民经济运行。

信用加深市场经济矛盾的消极作用表现在:

(1)信用加深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触发生产过剩的危机。

(2)信用还会引发货币信用危机。

(3)信用刺激投机。

第二篇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运行

第4章剩余价值的生产

一、单项选择题

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

A.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B.消费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全部物质资料成为商品

2、价值增殖过程不过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这个“一定点”是指(   )

A.工人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

B.工人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C.工人转移旧价值的时间

D.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3、资本家在不延长工作日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是(   )

A.绝对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

C.垄断利润

D.平均利润

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

A.延长工作日获得的B.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D.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二、多项选择题

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及其特点是(  )

A.雇佣工人的劳动与生产资料的结合过程

B.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

C.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

D.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E.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2、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

A.不变资本的绝对量B.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D.所用资本与所消耗资本之间差额的大小

E.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三、简答题

1、简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构成。

2、简述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意义。

四、论述题

试述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见教材107页)2、D(见教材109页)3、B(见教材112页)4、D(见教材113页)

二、多项选择题

1、CE(见教材108页)2、BCDE(见教材116页)

三、简答题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具体来看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劳动者本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于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

(2)劳动者养育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于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用于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2、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1)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说明了剩余价值只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即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

(2)为考察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正确反映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四、论述题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其联系表现在:

(1)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关系来看,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不论是延长工作日,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提高了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增加了剩余价值量。

(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其区别表现在:

(1)它们的物质技术不同。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与生产技术不变,或生产技术发展缓慢相适应的;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生产技术的不断变革为条件的。

(2)它们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不同。

在资本主义生产所经历的简单协作阶段,资本家主要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创造了条件;机器大工业出现以后,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意义越来越大。

第5章剩余价值的实现与分割

一、单项选择题

1、产业资本运动过程中依次采取的职能形式有()

A.生息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B.生息资本、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2、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G—W…P…W’—G’   B.W…P…W’—G’•G—W

C.P…W’—G’•G—W…P   D.W’—G’•G—W…P…W’3、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依据是(   )A.在生产过程中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在生产过程中物质存在形态不同C.在剩余价值生产中作用不同   D.运动速度不同4、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公式I(v+m)=IIc,反映了(   )A.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关系   B.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关系C.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关系   D.以上三种交换关系5、资本主义银行利润的最终来源是(   )A.存款利息低于贷款利息的差额   B.存款利息高于贷款利息的差额C.银行雇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6、平均利润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   )A.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C.生产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D.商品价值围绕价格上下波动7、商业资本执行的是产业资本运动中的(   )A.货币资本职能   B.商品资本职能C.生产资本职能   D.流动资本职能8、两块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的土地,一块离市场较近,一块离市场较远,租用前者须多交的地租属于(   )A.绝对地租   B.级差地租ⅠC.级差地租Ⅱ   D.垄断地租

9、在销售阶段,资本形态的转化是(   )

A.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B.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

C.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D.商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

10、年剩余价值率表示(   )

A.预付固定资本的增殖程度B.预付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C.预付流动资本的增殖程度D.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11、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   )

A.社会总产品B.社会货币资本总量

C.全部消费资料之和D.全部生产资料之和

12、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量的关系表现在(   )

A.二者相等B.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

C.利润率大于剩余价值率D.二者没有关系

13、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

A.流通领域中商品买卖的差额B.流通中创造的价值

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共同创造的价值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14、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

A.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制B.农业工人提供了剩余劳动

C.农业工人工资低于其他部门D.土地的资本主义垄断经营

二、多项选择题

1、产业资本循环的形式有(     )A.货币资本循环   B.生产资本循环C.借贷资本循环   D.商品资本循环E.生息资本循环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采取的具体形式有(     )A.产业利润   B.商业利润C.利息   D.级差地租E.绝对地租

三、简答题

1、简述实现资本连续循环的基本条件。

2、简述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区别。

3、什么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见教材119页)2、D(见教材121页)3、A(见教材125页)4、B(见教材131页)5、D(见教材139页)6、B(见教材136页)7、B(见教材137页)8、B(见教材139页)9、C(见教材120页)10、D(见教材128页)11、A(见教材129页)

12、B(见教材135页)13、D(见教材138页)14、D(见教材139页)

二、多项选择题

1、ABD(见教材121页)2、ABCDE(见教材137页)

三、简答题

1、资本连续循环的基本条件有两个:

第一,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

第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继起。

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也就转化为利润率。

但是,无论在量上还是质上,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都存在差别。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即m/v。

利润率则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即m/c+v。

从量上来看,由于c+v总是大于v,因此利润率总是低于剩余价值率,从而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从质上来看,剩余价值率表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在利润率的计算中,剩余价值似乎是由预付总资本产生的,这就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3、固定资本是投在厂房、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上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流动资本是投在原料、材料、辅助材料上以及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根据是,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

第6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国家协调私人垄断资本的相互关系

B.各个私人垄断资本相互有机结合的总体

C.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矛盾的体现

D.私人垄断资本利用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为其获取垄断利润服务

2、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方式是(   )A.联合制   B.参与制C.建立咨询和政策研究机构   D.控制报纸出版等新闻媒体3、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订货属于(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   B.国家与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C.半国有企业垄断资本   D.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与调节代表着()

A.大垄断资本家的经济利益B.中小资本家的经济利益

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D.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A.生产的相对过剩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资本主义条件下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

D.垄断的存在二、多项选择题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调控的目标主要包括(     )A.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B.保持币值的稳定C.保持物价的稳定

D.保持国内国际收支大体平衡E.实现充分就业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一个周期一般包括(     )A.危机阶段 B.萧条阶段C.复苏阶段   D.高涨阶段E.危机的再次爆发阶段

三、简答题

1、简述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2、简述资本输出对输出国的重要意义。

3、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

四、论述题

试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与长期性。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见教材152页)2、B(见教材146页)3、D(见教材152页)4、C(见教材154页)5、B(见教材156页)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见教材153页)2、ABCD(见教材157页)

三、简答题

1、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包括:

(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

(2)金融资本的形成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3)资本输出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4)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5)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领土分割完毕。

2、资本输出对输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成为输出国剥削经济落后国家,进行国际垄断的基础。

主要表现在:

(1)可以获得大量利润和利息。

其中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绕过对方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利用当地廉价的原材料、劳动力就地生产和销售,取得高额的利润。

(2)可以带动国内商品的输出。

借贷资本的输出往往舰定债务国要用贷款中的全部或部分来购买债权国的商品等,从而使资本输出国通过资本输出带动了商品输出。

(3)可以从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控制其他国家。

3、首先,资本占有更加社会化。

其次,经济运行相对有序化。

再次,收入分配趋向兼顾公平。

最后,阶级结构复杂化。

四、论述题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表现在:

首先,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社会主义生产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其次,管理的社会化为社会主义准备了可供借鉴的经营和管理方式。

再次,资本的社会化为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创造了条件。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表现在:

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具有复杂性。

其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限度内的不断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资本主义的灭亡。

再次,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充满着艰辛曲折。

第三篇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及其运行

第7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劳动者共同富裕B.社会化大生产

C.生产资料公有制D.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公有制为主体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公有制与按劳分配D.多种经济成分并存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按劳分配(   )

A.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的

B.是以企业为单位的

C.只限于购买个人消费品

D.不受市场机制的制约

4、即属于商品市场同时又属于生产要素市场的是(   )A.金融市场   B.劳动力市场C.技术市场   D.生产资料市场二、多项选择题

1、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包括(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C.个体经济   D.私营经济E.外资经济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有(     )A.产权清晰  B.权责明确C.政企分开   D.管理科学E.自主经营

3、市场机制包括()

A.价格机制  B.供求机制C.竞争机制   D.联系机制E.制约机制

三、简答题

1、简述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原因。

2、简述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3、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见教材169页)2、B(见教材168页)3、B(见教材174页)4、D(见教材183页)

二、多项选择题

1、AB(见教材169页)2、ABCD(见教材181页)3、ABC(见教材182页)

三、简答题

1、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原因在于:

首先,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

其次,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最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2、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具有客观必然性。

首先,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重要前提条件。

其次,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最后,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表现在: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第8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的产业是(   )A.高新技术产业   B.农业C.支柱产业   D.现代服务业2、一个国家随着经济增长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