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体数控加工工艺规划与仿真研究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396314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9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速箱体数控加工工艺规划与仿真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变速箱体数控加工工艺规划与仿真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变速箱体数控加工工艺规划与仿真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变速箱体数控加工工艺规划与仿真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变速箱体数控加工工艺规划与仿真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变速箱体数控加工工艺规划与仿真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变速箱体数控加工工艺规划与仿真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变速箱体数控加工工艺规划与仿真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变速箱体数控加工工艺规划与仿真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变速箱体数控加工工艺规划与仿真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变速箱体数控加工工艺规划与仿真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变速箱体数控加工工艺规划与仿真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变速箱体数控加工工艺规划与仿真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变速箱体数控加工工艺规划与仿真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变速箱体数控加工工艺规划与仿真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变速箱体数控加工工艺规划与仿真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变速箱体数控加工工艺规划与仿真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变速箱体数控加工工艺规划与仿真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变速箱体数控加工工艺规划与仿真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变速箱体数控加工工艺规划与仿真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变速箱体数控加工工艺规划与仿真研究毕业论文.docx

《变速箱体数控加工工艺规划与仿真研究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速箱体数控加工工艺规划与仿真研究毕业论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变速箱体数控加工工艺规划与仿真研究毕业论文.docx

变速箱体数控加工工艺规划与仿真研究毕业论文

中国科技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学院

专业变速箱体数控加工工艺规划与仿真研究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

二零一一年六

江苏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变速箱体数控加工工艺规划与仿真

 

江苏科技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院名称:

机械工程学院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变速箱体数控加工工艺规划与仿真

设计内容与要求:

(1)搜集资料,学习加工中心专用夹具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数控编程流程和数控夹具的设计和应用。

(2)根据加工图纸设计夹具。

(3)设计夹具主要加工工艺。

二、完成后应交的作业(包括各种说明书、图纸等)

(1)夹具安装使用说明书一份。

(2)毕业设计1份。

三、完成日期及进度

四、主要参考资料(包括书刊名称、出版年月等):

1.王启平。

机床夹具设计。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

2.刘守勇。

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7

3.张龙勋。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4.林文焕,陈本通。

机床夹具设计。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7

5.王昆等。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武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6.徐发仁。

机床夹具设计。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7

7.柯明阳。

机械制造工艺学,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1995

8.邱宣怀。

机械设计。

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9.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10.中文AutoCAD2006机械设计。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1.P.L.Jacobs.StereolithograghyandOtherRP&MTechologies.ASMEPress,1996

12.KALPAKJAN.ManufacturingEngineeringandTechnology.Addiso—WesleyPublishCompany,1995

13.P.L.Jacobs.stereolithograghyandOtherRP&MTechologies.ASMEPress,1996

14.G.Zong,etal.DirectSelectiveLaserSinteringofHighTemperatureMaterials,ProcessingoftheSolidFreefromFabriacationSymposition.UniversityofTexas,1992

系(教研室)主任:

(签章)年月日

学院主管领导:

(签章)年月日

摘要

犁刀变速齿轮箱体是旋耕机的一个主要零件。

旋耕机通过该零件的安装平面与手扶拖拉机变速箱的后部相连,用两圆柱销定位,四个螺栓固定,实现旋耕机的正确联接。

犁刀变速齿轮箱体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机器的性能。

本次设计先进行了犁刀变速齿轮箱体的零件分析,通过对参考文献进行的分析与研究,阐述了工艺规程和制造技术等相关内容;在技术路线中,论述箱体的加工工艺,机械加工余量,加工顺序的安排和基本工时计算。

关键词犁刀变速箱定位基准加工余量

 

Abstract

Thecoultergearofchangingspeedisamajorelementofthemachineofrotarytillage.Themachineofrotarytillageislinkedthroughtherearofthegearboxofwalkingtractorandtheinstallationplaneofthiselement,usingtwocylinderstoselllocationand4bolrstofixinordertorealizethecorrectcouplingofthemachineofrotarytillage.Thequalityofthecoultergearcasingofchangingspeedputadirectinfluenceontheperformanceofmachine.Thisdesigngoesontheelementanalysisofthecoultergearcasingofchangingspeedfirst,throughtheresearchandanalysisofthebibliographicalreference,thenithaveelaboratedprocedurandmadetherelatedcontentssuchastechnology;Intechnicalroute,itdiscussedmachiningsurplusandtheprocessingtechnologyofcasing,theprocessofthesequentialarrangementandthecalculationofthebasicman-hour

Keywords;thecoultergearcasingofchangingspeed;locationstandard;mentalallowance

目录

  摘要Ⅰ

  AbstractⅡ

  目录Ⅰ

  第一章绪论

  1.1箱体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

  1.2箱体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

 第二章零件的功用与结构分析

  2.1零件的功用

  2.2零件的工艺分析

  2.2.1零件主要加工表面尺寸

  第三章工艺规程设计,确定切削用量及工序设计

3.1铸件尺寸公差

  3.2铸件机械加工余量

3.3确定切削用量及工序计算

 

  第四章夹具设计

 4.1夹具的组成

 

4.2夹具的分类

4.3夹具的作用

4.4定位误差及其分析与计算

  结束语

参考资料

  致谢

第一章绪论

箱体零件是机器或部件的基础零件,轴、轴承、齿轮等有关零件按规定的技术要求装配到箱体上,连接成部件或机器,使其按规定的要求工作,因此箱体零件的加工质量不仅影响机器的装配精度和运动精度,而且影响机器的工作精度、使用性能和寿命。

 

1.1箱体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

箱体类零件中以机床主轴箱的精度要求最高。

2

  1.主要平面的形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箱体的主要平面是装配基准,并且往往是加工时的定位基准,所以,应有较高的平面度和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否则,直接影响箱体加工时的定位精度,影响箱体与机座总装时的接触刚度和相互位置精度。

  一般箱体主要平面的平面度在0.1~0.03mm,表面粗糙度Ra2.5~0.63μm,各主要平面对装配基准面垂直度为0.1/300。

  2.孔的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3

  箱体上的轴承支承孔本身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都要求较高,否则,将影响轴承与箱体孔的配合精度,使轴的回转精度下降,也易使传动件(如齿轮)产生振动和噪声。

一般机床主轴箱的主轴支承孔的尺寸精度为IT6,圆度、圆柱度公差不超过孔径公差的一半,表面粗糙度值为Ra0.63~0.32μm。

其余支承孔尺寸精度为IT7~IT6,表面粗糙度值为Ra2.5~0.63μm。

4

  3.主要孔和平面相互位置精度

5

同一轴线的孔应有一定的同轴度要求,各支承孔之间也应有一定的孔距尺寸精度及平行度要求,否则,不仅装配有困难,而且使轴的运转情况恶化,温度升高,轴承磨损加剧,齿轮啮合精度下降,引起振动和噪声,影响齿轮寿命。

支承孔之间的孔距公差为0.12~0.05mm,平行度公差应小于孔距公差,一般在全长取0.1~0.04mm。

同一轴线上孔的同轴度公差一般为0.04~0.01mm。

支承孔与主要平面的平行度公差为0.1~0.05mm。

主要平面间及主要平面对支承孔之间垂直度公差为0.1~0.04mm。

1.2箱体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

1.21`箱体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分析 

一般来说,箱体零件的结构较复杂,内部呈腔形,其加工表面主要是平面和孔。

对箱体类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应针对平面和孔的技术要求进行分析。

1.平面的精度要求 箱体零件的设计基准一般为平面,本箱体各孔系和平面的设计基准为G面、H面和P面,其中G面和H面还是箱体的装配基准,因此它有较高的平面度和较小表面粗糙度要求。

2.孔系的技术要求 箱体上有孔间距和同轴度要求的一系列孔,称为孔系。

为保证箱体孔与轴承外圈配合及轴的回转精度,孔的尺寸精度为IT7,孔的几何形状误差控制在尺寸公差范围之内。

为保证齿轮啮合精度,孔轴线间的尺寸精度、孔轴线间的平行度、同一轴线上各孔的同轴度误差和孔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误差,均应有较高的要求。

3.孔与平面间的位置精度 箱体上主要孔与箱体安装基面之间应规定平行度要求。

本箱体零件主轴孔中心线对装配基面(G、H面)的平行度误差为0.04mm。

4.表面粗糙度 重要孔和主要表面的粗糙度会影响连接面的配合性质或接触刚度,本箱体零件主要孔表面粗糙度为0.8μm,装配基面表面粗糙度为1.6μm。

1.22 箱体类零件的材料及毛坯

箱体零件的材料常用铸铁,这是因为铸铁容易成形,切削性能好,价格低,且吸振性和耐磨性较好。

根据需要可选用HT150~350,常用HT200。

在单件小批量生产情况下,为缩短生产周期,可采用钢板焊接结构。

某些大负荷的箱体有时采用铸钢件。

在特定条件下,可采用铝镁合金或其它铝合金材料。

铸铁毛坯在单件小批生产时,一般采用木模手工造型,毛坯精度较低,余量大;在大批量生产时,通常采用金属模机器造型,毛坯精度较高,加工余量可适当减小。

单件小批生产直径大于50mm的孔,成批生产大于30mm的孔,一般都铸出预孔,以减少加工余量。

铝合金箱体常用压铸制造,毛坯精度很高,余量很小,一些表面不必经切削加即可使用。

3 箱体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

箱体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是孔系和装配基准面。

如何保证这些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孔系之间及孔与装配基准面之间的距离尺寸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是箱体零件加工的主要工艺问题。

箱体零件的典型加工路线为:

平面加工-孔系加工-次要面(紧固孔等)加工。

1.23 箱体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一、主要表面的加工方法选择

   箱体的主要加工表面有平面和轴承支承孔。

   箱体平面的粗加工和半精加工主要采用刨削和铣削,也可采用车削。

当生产批量较大时,可采用各种组合铣床对箱体各平面进行多刀、多面同时铣削;尺寸较大的箱体,也可在多轴龙门铣床上进行组合铣削,可有效提高箱体平面加工的生产率。

箱体平面的

精加工,单件小批量生产时,除一些高精度的箱体仍需手工刮研外,一般多用精刨代替传统的手工刮研;当生产批量大而精度又较高时,多采用磨削。

为提高生产效率和平面间的位置精度,可采用专用磨床进行组合磨削等。

  箱体上公差等级为IT7级精度的轴承支承孔,一般需要经过3~4次加工。

可采用扩一粗铰一精铰,或采用粗镗-半精镗一精镗的工艺方案进行加工(若未铸出预孔应先钻孔)。

以上两种工艺方案,表面粗糙度值可达Ra0.8~1.6μm。

铰的方案用于加工直径较小的孔,镗的方案用于加工直径较大的孔。

当孔的加工精度超过IT6级,表面粗糙度值Ra小于0.4μm时,还应增加一道精密加工工序,常用的方法有精细镗、滚压、珩磨、浮动镗等。

二、箱体加工定位基准的选择

1.粗基准的选择 粗基准的选择对零件主要有两个方面影响,即影响零件上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的位置和加工表面的余量分配。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一般宜选箱体的重要孔的毛坯孔作粗基准。

本箱体零件就是宜主轴孔

Ⅲ和距主轴孔较远的Ⅱ轴孔作为粗基准。

本箱体不加工面中,内壁面与加工面(轴孔)间位置关系重要,因为箱体中的大齿轮与不加工内壁间隙很小,若是加工出的轴承孔与内壁有较大的位置误差,会使大齿轮与内壁相碰。

从这一点出发,应选择内壁为粗基准,但是夹具的定位结构不易实现以内壁定位。

由于铸造时内壁和轴孔是同一个型心浇铸的,以轴孔为粗基准可同时满足上述两方的要求,因此实际生产中,一般以轴孔为粗基准。

2.精基准的选择 选择精基准主要是应能保证加工精度,所以一般优先考虑基准重合原则和基准同一原则,本零件的各孔系和平面的设计基准和装配基准为为G、H面和P盖,因此可采用G、H面和P三面作精基准定位。

三、箱体加工顺序的安排

箱体机械加工顺序的安排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先面后孔的原则 箱体加工顺序的一般规律是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

先加工平面,可以为孔加工提供可靠的定位基准,再以平面为精基准定位加工孔。

平面的面积大,以平面定位加工孔的夹具结构简单、可靠,反之则夹具结构复杂、定位也不可靠。

由于箱体上的孔分布在平面上,先加工平面可以去除铸件毛坯表面的凹凸不平、夹砂等缺陷,对孔加工有利,如可减小钻头的歪斜、防止刀具崩刃,同时对刀调整也方便。

2.先主后次的原则 箱体上用于紧固的螺孔、小孔等可视为次要表面,因为这些次要孔往往需要依据主要表面(轴孔)定位,所以这些螺孔的加工应在轴孔加工后进行。

对于次要孔与主要孔相交的孔系,必须先完成主要孔的精加工,再加工次要孔,否则会使主要孔的精加工产生断续切削、振动,影响主要孔的加工质量。

3.孔系的数控加工

由于箱体零件具有加工表面多,加工的孔系的精度高,加工量大的特点,生产中常使用高效自动化的加工方法。

过去在大批、大量生产中,主要采用组合机床和加工自动线,现在数控加工技术,如加工中心、柔性制造系统等已逐步应用于各种不同的批量的生产中。

车床主轴箱体的孔系也可选择在卧式加工中心上加工,加工中心的自动换刀系统,使得一次装夹可完成钻、扩、铰、镗、铣、攻螺纹等加工,减少了装夹次数,实行工序集中的原则,提高了生产率。

1.3夹具的组成

(1)定位元件:

确定工件在夹具中位置的元件。

(2)导向元件:

用以引导刀具或调整刀具相对于夹具位置的元件。

如:

钻套、对刀块。

(3)夹紧元件:

使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在夹具中既定位置的元件。

(4)连接元件:

用以确定夹具在机床上的位置并与机床相连接。

(5)夹具件:

基础件,用于安装其它元件,使其形成整体。

(4)其它辅件:

夹紧用的扳手,操作手柄,分度机构等。

第二章零件的功用与结构分析

2.1零件的功用

犁刀变速齿轮箱体是旋耕机的一个主要零件。

旋耕机通过该零件的安装平面(零件图上的N面与手扶拖拉机变速箱的后部相连,用两圆柱销定位,四个螺栓固定,实现旋耕机的正确联接N面上的4-Φ13mm孔即为螺栓联接孔,2-Φ10F9孔为定位销孔。

犁刀变速齿轮箱体2内有一个空套在犁刀传动轴上的犁刀传动齿轮5,它与变速箱的一倒档齿轮常啮合。

犁刀传动轴8的左端花键上套有啮合套4,通过拨叉可以轴向移动。

啮合套4和犁刀传动齿轮5相对的一面都有牙嵌,牙嵌结合时,动力传给犁刀传动轴8。

其操作过程通过安装在SΦ30H9孔中的操纵杆3操纵拨叉而得以实现

2.2零件的工艺分析

材料HT200,主要加工面有:

N面、R面、Q面、2-Ф80H7孔。

N面的平面度0.05mm。

2-Φ80H7孔的尺寸精度、同轴度Φ0.04mm,与N面的平行度0.07mm,与R及Q面的垂直度Φ0.1mm,以及R相对Q面的平行度0.055mm。

2一Φ10F9孔的尺寸精度、两孔距尺寸精度140±0.05mm以及140±0.05mm对R面的平行度0.06mm。

图2.1传动示意图

1一左臂壳体2一犁刀变速齿轮箱体3一操纵杆4一啮合套5一犁刀传动齿轮6一轴承7一右臂壳体8一犁刀传动轴9一链轮

2.2.1零件主要加工表面尺寸

1.主要孔:

2-Ø80H72-Ø10F98—M12螺纹底孔4-Ø13

2.主要平面:

N面R面Q面等

3.其他加工部分凸台等

第三章工艺规程设计,确定切削用量及工序设计

 根据零件材料HT200确定毛坯为铸件,又已知零件生产纲领为6000件/年,该零件质量约为7Kg,可知,其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

毛坯的铸造方法选用砂型机器造型。

又由于箱体零件的内腔及2—Ø80mm的孔需铸出。

故还应安放型芯。

此外,为消除残余应力,铸造后应安排人工时效。

  ⒈铸件尺寸公差

  铸件尺寸公差分为16级,由于是大量生产,毛坯制造方法采用砂型机器造型,由工艺人员手册查得,铸件尺寸公差等级为CT10级,选取铸件错箱值为1.0mm。

  ⒉铸件机械加工余量

  对成批和大量生产的铸件加工余量由工艺人员手册查得,选取MA为G级,各表面的总余量如表3—1所示。

表3—1各加工表面总余量

加工表面

基本尺寸

(mm)

加工余

量等级

加工余量

数值(mm)

说明

R面

168

G

4

底面,双侧加工(取下行数据)

Q面

168

H

5

顶面降1级,双侧加工

N面

168

G

5

侧面,单侧加工(取上行数据)

凸台面

106

G

4

侧面单侧加工

孔2—Ø80

80

H

3

孔降1级,双侧加工

  由工艺人员手册可得铸件主要尺寸公差如表3-2所示。

表3—2主要毛坯尺寸及公差(mm)

主要面尺寸

零件尺寸

总余量

毛坯尺寸

公差CT

N面轮廓尺寸

168

168

4

N面轮廓尺寸

168

4+5

177

4

N面距孔Ø80中心尺寸

46

5

51

2.8

凸台面距孔Ø80中心尺寸

100+6

4

110

3.6

孔2—Ø80

Ø80

3+3

Ø74

3.2

  铸件的分型面选择通过C基准孔轴线,且与R面(或Q面)平行的面。

浇冒口位置分别位于C基准孔凸台的两侧。

  ⒊零件—毛坯综合图

  零件—毛坯综合图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铸造毛坯形状、尺寸及公差、加工余量与工艺余量、铸造斜度及圆角、分型面、浇冒口残根位置、工艺基准及其他有关技术要求等。

  零件—毛坯综合图上技术条件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⑴合金牌号。

  ⑵铸造方法。

  ⑶铸造的精度等级。

  ⑷未注明的铸造斜度及圆角半径。

  ⑸铸件的检验等级。

  ⑹铸件综合技术条件。

  ⑺铸件交货状态:

如允许浇冒口残根大小等。

  ⑻铸件是否进行气压或液压试验。

  ⑼热处理硬度。

 

 

 

  技术要求

  l.毛坯精度等级CT为10级;

  2.热处理:

时效处理,180-200HBS;

  3.未注铸造圆角为R2-R3,拔模斜度2°;

  4.铸件表面应无气孔、缩孔、夹砂等;

5.材料:

HT200。

制订工艺路线

  根据各表面加工要求和各种加工方法能达到的经济精度,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如下:

N面:

粗车——精铣;R面和Q面:

粗铣——精铣;凸台面:

粗铣;2—Ø80mm孔:

粗镗——精镗;7级~9级精度的未铸出孔:

钻一扩一铰;螺纹孔:

钻孔一攻螺纹。

  因R面与Q面有较高的平行度要求,2—Ø80mm孔有较高的同轴度要求。

故它们的加工宜采用工序集中的原则,即分别在一次装夹下将两面或两孔同时加工出来,以保证其位置精度。

  根据先面后孔、先主要表面后次要表面和先粗加工后精加工的原则,将N面、R面、Q面及2—Ø80mm孔的粗加工放在前面,精加工放在后面,每一阶段中又首先加工N面,后再镗2—Ø80mm孔。

R面及Q面上的Ø8N8孔及4—M13螺纹孔等次要表面放在最后加工。

  初步拟订加工工艺路线如下:

工序号

工序内容

 

铸造

 

时效

 

涂漆

10

粗车N面

20

钻扩铰2—Ø10F9孔(尺寸留精铰余量),孔口倒角1×45°

30

粗铣凸台面

40

粗铣R面及Q面

50

粗镗孔2—Ø80,孔口倒角1×45°

60

钻孔Ø20

70

精铣N面

80

精铰孔2—Ø10F9

90

精铣R面及Q面

100

精镗孔2—Ø80H7

110

扩铰球形孔SØ30H9,钻4—M6螺纹底孔,孔口倒角1×45°,攻螺纹

 

4—M6

120

钻孔4—Ø13

130

锪平面4—Ø22

140

钻8—M12螺纹底孔,孔口倒角1×45°,钻铰孔2—Ø8N8,孔口倒角

 

1×45°,攻螺纹8—M12

150

检验

160

入库

  上述方案遵循了工艺路线拟订的一般原则,但某些工序有些问题还值得进一步讨论。

  如粗车N面,因工件和夹具的尺寸较大,在卧式车床上加工时,它们的惯性力较大,平衡较困难,又由于N面不是连续的圆环面,车削中出现断续切削,容易引起工艺系统的振动,故改用铣削加工。

  工序40应在工序30前完成,使R面和Q面在粗加工后有较多的时间进行自然时效,减少工件受力变形和受热变形对2一Ø80mm孔加工精度的影响。

  精铣N面后,N面与2一Ø10F9孔的垂直度误差难以通过精铰孔纠正,故对这两孔的加工改为扩铰,并在前面的工序中预留足够的余量。

  4一Ø13mm孔尽管是次要表面,但在钻扩铰2—Ø10F9孔时,也将4一Ø13mm孔钻出,可以节约一台钻床和一套专用夹具,能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工时也不长。

  同理,钻Ø20mm孔工序也应合并到扩铰SØ30H9球形孔工序中。

这组孔在精镗2一Ø80H7孔后加工,容易保证其轴线与2—Ø80H7孔轴线的位置精度。

  工序140工步太多,工时太长,考虑到整个生产线的节拍,应将8—M12螺孔的攻螺纹作另一道工序。

  修改后的工艺路线如下:

序号

工序内容

简要说明

 

铸造

 

 

时效

消除内应力

 

涂底漆

防止生锈

10

粗铣N面

先加工基准面

20

钻扩铰2—Ø10F9孔至2—Ø9F9,孔口倒角

留精扩铰余量

 

1×45°,钻孔4—Ø13

 

30

粗铣R面及Q面

先加工面

40

铣凸台面

 

50

粗镗孔2—Ø80,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