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 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017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四年级上册 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 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 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 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 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 单元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 单元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 单元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 单元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 单元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 单元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 单元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 单元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 单元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 单元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 单元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四年级上册 单元备课.docx

《语文四年级上册 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四年级上册 单元备课.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四年级上册 单元备课.docx

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备课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设计理念:

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2.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自己学习相关的课文,举一反三,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背诵

4.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

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

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教材分析:

自然奇观这一组由四篇课文组成。

《观潮》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潮》,描写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雅鲁藏布大峡谷》,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证明它的大,还用了好多优美的语言文字写出了它的神奇美丽;《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

《火烧云》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作品,描写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火烧云图景这些课文虽然都是描写自然景观,但描写的方法却不一样,各有特色。

每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4篇课文,理解课文所描写的景观的特点。

2.以4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寻找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训练景物描写的方法,训练写景作文)

3.通过词语、句子的积累,增加语言储存,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的能力,理解语言的能力。

5.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概括的能力。

6.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7.认识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

8.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热爱大自然。

9.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分为三个模块:

模块一: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以第一篇课文为主,附带其他两篇课文。

同时,积累语言,通过熟读背诵,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模块二:

探究景物描写的方法。

四篇课文连学,学生自主探索,然后进行归类、概括。

同时积累语言,把景物描写的词语、句子进行归类整理。

模块三:

实际能力练习。

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把语文学习的结果落实到能力上。

实施说明:

此教学设计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教学流程指示了教学的基本步骤,是一个大体的路径,教师循着这条路径可以有目的的实施教学。

板块设计,让每个训练项目凸现出来,进行板块设计,需要对每一个内容进行相对深入的思考。

教师在实施时要随机应变。

板块只是一种构思,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灵活处理。

模块一:

感知整体内容学习内容:

《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教学流程:

自由阅读自然奇观这一组课文,说说各个景观给你的初步印象,板书四处景观的主要特点。

找一找,画一画:

这些景物的主要特点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交流画出的内容,指导朗读。

自由读《五彩池》(知道五彩池的具体位置,景物特点,以及水池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总结:

五处景观的不同特点,说一说:

那处景观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板块设计:

板块一:

导入介绍你最喜欢去的地方,用简单几句话说一说那个地方给你的印象。

评一评,谁说得好?

为什么?

板块二:

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学习

1.生字词随课文记忆字词,读准确、写正确。

说一说,怎样认记这些生字。

提醒大家一些难写的字应注意什么。

(让学生提醒学生)听写本单元词语,看看学生巩固的如何,及时纠错。

(对生字词重点强调,重点掌握)

2.课文的理解自然景观──由浅入深:

自由读课文,说一说你不理解的内容;再读课文,解决不懂的问题;简单交流四处景物给你的初步印象;总结出这四处景物的主要特点;默读,深入文字理解人物,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景物的这些特点的?

《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以自学为主:

自由读两篇文章,请教同位自己不懂的内容;边读边画,哪些语言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及时总结出景物的特点。

板块三:

读的设计

1.读正确、流利在自由读的基础上接读课文:

边读边评价。

找出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或请教他人。

学生多读多练多记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读出感情

(1)《自然景观一组》说说评评:

边读边想象钱塘江大潮的声音和样子,《鸟的天堂》里大榕树以及鸟的活动样子,自由练习说(读)评书活动,评价,谁说得好,好在哪里;画出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和样子的语句,自由读一读,给大家读一读,让大家眼前仿佛听到了潮的声音由小到大,到天崩地裂;看到了潮越来越近,由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评价读;大榕树的静态描写,读出大榕树的勃勃生机,鸟多鸟美鸟欢的动态描写,以读书的形式来指导,画出这些优美的句子,大家都来读一读,比一比,谁读的最好,最美。

可选几段精彩的背诵下来,做到声情并茂。

并把树和鸟联系起来,树茂鸟多,鸟欢树旺。

(2)《雅鲁藏布大峡谷》重在读和评:

画出文中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以及一些具体数字描写、景物描写的句子,通过你的读让同学们体会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高,美,奇,边读边评价。

初步体会文中的一些说明方法。

《火烧云》边读边想象:

文章3──6自然段,读一读这些段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说说你的感觉,并边读边想象,还可以画一画天空中的火烧云。

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刚开始的霞光把大地变成什么样了,地上的事物有什么变化,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边读边评价。

还可以在吃完晚饭后,带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然后说一说,评一评,让学生学会观察,正确地表达。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材简说

本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其中《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是精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略读课文,《语文园地二》是综合性训练。

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

二、单元设计理想

本单元教学设计,要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应大胆地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策略上,教师要注重体现语文课本身的特点,以读文本,让朗朗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要求会写的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会背的地方。

3、理解古诗两首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4、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5、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6、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7、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9、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们交流。

10、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11、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

12、学生在交流各自的发现的同时,进一步体会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

13、积累花名的歌谣,了解几种花的特点,并作适当拓展,让学生仿照短文试写歌谣,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重难点:

1、借助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诗句意思。

2.体会诗人的心境,能与他人交流读诗的感受。

3、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知道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4、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倡导积极肯定的评价方式,激励交际信心,加强实践、突出互动,发展学生交际语言。

5、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6、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7、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

五、教学措施:

在进行本组教学时,既要在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还要在课后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习写观察日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不断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在教学时,还要充分注意“导语”“阅读链接”“资料袋”等各部分内容的相关性,有机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六、课时安排:

5、《古诗两首》                       2课时    

 6、《爬山虎的脚》                    2课时

7、《蟋蟀的住宅》                      2课时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课时

《语文园地二》                           5课时

第三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语文园地三本组的专题是“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安排了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也围绕这一专题安排,整组教材形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教学系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本组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2、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从同学交流中学习知识。

3、朗读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意的事情。

教材简析教学目标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6、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7、我的发现:

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8、日积月累:

积累诗中优美语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9、展示台:

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教学措施

1、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会童话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措施教学重点难点

2、如何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多读书,多看童话书。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本组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体会“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2、朗读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意的事情。

3、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4、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课时安排

巨人的花园2课时

幸福是什么1课时

去年的树2课时

小木偶的故事1课时

语文园地三5课时

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4篇文学作品,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二是通过同题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

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

2.以4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寻找描写动物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3.通过词语、句子的积累,增加语言储存,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概括的能力。

6.培养学生描写动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喜爱的动物。

7.学会比较分析,提高学生发现语言特点的能力。

8.通过阅读4篇课文,理解课文所描述动物形象的特点。

9.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三、教学措施

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二是通过同题阅读,使学生

体会到,同样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

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四、课时安排:

13.白鹅2课时

14.白公鹅1课时

15.猫2课时

16.母鸡1课时

语文园地四4课时

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和略读课文《秦兵马俑》,还有语文园地。

三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可以图为主线组织学生阅读。

如,初次读图,描述图意,围绕“长城”提出疑问,以学定教;再次读图,图文结合,读文与画示意图结合,感悟文本,解决疑问,了解长城的特点与构造;三读插图,课内外结合,启发想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激发情感。

《颐和园》这篇课文是一篇游记,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作者以游览的线路为写作的顺序,一步一步的把自己在颐和园看见的景色写下来。

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文章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却能把颐和园的美景生动的展现在读者眼前,文中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教学时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景点是哪里,并说一说理由;也可以创设带领学生到颐和园游玩的情境,让学生谈谈最想在哪里摄影留念并说明理由。

在开放式的互动交流中,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图片、课件,把语言文字形象化,用土话和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情境中。

还可以选择一两个自然段指导学生美读,初步达到有感情的朗读,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秦兵马俑》是一篇略读课文,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

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的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

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了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按照提出疑问——梳理问题——自主探究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组织学生学习,把朗读课文、交流资料等整合在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语言与思维。

“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围绕文物保护展开的口语交际,以写导游词为内容的习作,建议学生继续搜集关于中国的“世界遗产”的资料的“宽带网”……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语文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本组专题展开的,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查等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同时尽可能多地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培养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2、在提高语文能力,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同时,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培养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3、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

4、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将围绕这一专题进行的资料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并延伸至整个学期以至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提倡学生建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

单元训练重难点

重点:

图文结合,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

难点:

指导学生抓住总启句、重点句,利用词语推敲等方法,读懂句子、品味语言、领悟写法,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单元课时分配

《长城》2课时

《颐和园》2课时

《秦兵马俑》1课时

语文园地五5课时

六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围绕着“人间真情”这一主题选入了六篇课文(古诗有两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篇篇充满着人间真情和爱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 都是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体现里朋友间真挚的爱。

 

《搭石》通过对“搭石”这一乡间平凡事物的描写,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歌颂了其默默无闻奉献的精神。

 

一位台湾青年和一名医学博士,为了挽救一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不顾自身安危,在地震中沉着冷静地抽取骨髓,最终让大陆青年重焕生命的光彩。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示了爱的奇迹。

 

一名十多岁的小男孩不幸失去了亲爱的母亲,当他来到学校后,他的老师、同学以及同学的父母,都给了他无心的关爱。

《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

 

在一个圣诞前夜,一个小男孩、一辆新车、一个成人、两次误会,向人们阐释了爱的哲理:

《给予是快乐的》。

 

【单元总体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句。

 

2、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及表现手法。

 

3、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要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单元教学建议】 

   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明白快乐的真谛。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词句来感悟课文内容。

 

3、在每课的教学末尾,可以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延伸开去,联系自己的经历过或读过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单元教学时间】 

本组教材可用13至15课时。

 

精读课文6至7课时,略读课文2至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课时,成语故事1课时

七单元单元备课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材是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进行编排的,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两篇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文园地七》是综合训练。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故事,表现了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那片绿油油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他家做客的故事。

《乌塔》讲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5.能对课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6.明白: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7.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8.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回忆成长中体验到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中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学习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

3.对文中的人或事进行评价,阐述自己的独特看法。

4.学习书信的正确格式及写法。

5.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6.围绕成长的故事,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

四、教学课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课时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2课时

《乌塔》1课时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1课时

五、教学建议

(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先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的生平事迹

2.初读课文,知道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3.深入阅读,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少年周恩来的志向,并联系全文深入思考周恩来立下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4.教学后,可以让学生谈谈课文哪些部分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畅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初步了解这两位作家。

2.初读时,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写了哪两件事,知道这两件事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存在着独立性,然后引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

⑴第一件事叶讲老给“我”批改作文,是本文的重点部分。

可以让学生先自读这部分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就“叶老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和“‘我’有什么感受”这两个问题进行交流,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修改作文的方法。

⑵课文第二件事,语句含义深刻,是教学的难点。

要通过反复朗读,抓关键词语揣摩其含义。

3.回归整体:

讨论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特别是在写作和修改作文方面的收获。

(三)《乌塔》

1.课前师生一起观察欧洲地图,了解欧洲地图的主要国家、著名城市,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引导学生思考:

课文中哪些内容反映了乌塔在生活上的独立?

一边读一边找出相应的句段,并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理解,然后再进行交流。

4.通过读好乌塔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特点。

5.教师引导学生就学习课文时产生的问题和想法谈谈自己的见解。

(四)《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学生自读课文。

2.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已见。

3.鼓励学生推想:

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回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你对此有何看法?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

4.教师还应根据文后的提示,讨论从课文中发现的书信的格式、写法。

5.课后,可以建议学生之间互通书信。

第八单元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其中<<呼风唤雨的世纪>>、《飞向蓝天的恐龙》、是精读课文,《电脑住宅》、<<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是略读课文,《语文园地八》是综合性训练。

通过学习本组教材,领略科学技术的神奇,感受科学技术的威力,开阔眼界,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单元设计理想

本单元教学设计,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充分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畅想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质疑,在交流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要求会写的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兴趣的地方背下来。

3、边读边体会语言表达方面的体会。

4、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5、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6、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7、初步学习说明文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8、继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9、提高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自学的能力。

 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