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405742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2021年春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

90分钟分值:

10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

(10分)

hèsèrǎnɡānɡpáihuáishōuliǎncuìruò

wèijùliúluòdānɡēlǐnɡyùjiànshù

二、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3分)

1.我国民间有许多传(chuánzhuàn)说,其中《白蛇传

(chuánzhuàn)》就是其中之一。

2.爷爷把这些羊儿放在圈(quānjuàn)里圈(quānjuàn)养起来。

3.妈妈一再提(tídī)醒我,一个人在家,要小心谨慎,不要给陌生人开门,提(tídī)防坏人进家。

三、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5分)

1.“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句中的“元旦”指的是公历一月一日。

()

2.“臭味相投”“游手好闲”一般用来对人进行批评或指责。

()

3.《匆匆》是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

4.《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是按照被捕前——法庭上——被捕时——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

5.赵孟頫是我国明代著名书法家,《三门记》是他楷书代表作之一。

()

四、连线题。

(8分)

1.将珍惜时间的名句与作者出处连起来。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颜真卿《劝学》)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岳飞《满江红》)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朱熹《劝学诗》)

2.将下列名著与作者以及国籍连起来。

《鲁宾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瑞典

《骑鹅旅行记》马克·吐温英国

《汤姆·索亚历险记》刘易斯·卡罗尔美国

《爱丽丝漫游奇境》塞尔玛·拉格洛芙

五、填空题。

(29分)

1.填上合适的词语。

(3分)

()的香气()的实验()的机遇

()地生活()地呻吟()地前行

2.根据诗句填写所描写的事物。

(3分)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3.解释句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并写出句子的意思。

(6分)

(1)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孰:

汝:

.

译文:

.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最是:

.绝胜:

.

诗句的意思:

.

4.按要求写句子。

(7分)

(1)我的心里沉重极了。

(改写成夸张句)

.

(2)汤姆说:

“我觉得我是满不在乎的。

”(改为转述句)

.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仿写句子)(3分)

.

.

5.按要求填空。

(10分)

(1)《腊八粥》的作者,本文以“”为线索,写了和两件事。

(2分)

(2)学了《那个星期天》,我们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爱,现在用一句名言和一句诗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4分)

名言:

.

诗句:

.

(3)马上就要毕业了,请你为敬爱的老师和朝夕相处的同学各写一段临别赠言。

(4分)

写给老师:

.

写给同学:

.

六、阅读理解。

(20分)

(一)课内阅读。

(9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

“爹,为什么要烧掉呢?

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

“不要了就烧掉。

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

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本段话的中心句是:

(1分)

2.与“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投到火炉里去。

”照应的句子是:

.。

(1分)

3.找出文中的反问句画上横线,并改成陈述句。

(2分)

.

4.“局势越来越严重”表现哪些方面?

(3分)

.

.

5.这段话反映了父亲的什么品质?

(2分)

.

(二)课外阅读。

(11分)

鲁迅先生记

鲁迅先生家里的花瓶,好像画上所见的西洋女子用以取水的瓶子,灰蓝色,有点从瓷釉而自然堆起的纹痕,瓶口的两边,还有两个瓶耳,瓶里种的是几棵万年青。

我第一次看到这花的时候,我就问过:

“这叫什么名字?

屋里不生火炉,也不冻死?

第一次,走进鲁迅家里去,那是近黄昏的时节,而且是个冬天,所以那楼下室稍微有一点暗,同时鲁迅先生的纸烟,当它离开嘴边而停在桌角的地方,那烟纹的疮痕一直升腾到他有一些白丝的发梢那么高。

而且再升腾就看不见了。

“这花,叫'万年青',永久这样!

”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红了,好像一朵小红花似的和他的袖口相距离着。

“这花不怕冻?

”以后,我又问过,记不得是在什么时候了。

许先生说:

“不怕的,最耐久!

”而且他还拿着瓶口给我抓着。

我看到了那花瓶的底边是一些圆石子,以后,因为熟识了的缘故,我自己动手看过一两次,这花瓶是常常摆在客厅的黑色长桌上;加上自己是来自寒带的北方,对于这在四季里都不凋零的植物,总带着一点惊异。

而现在这“万年青”依旧活着,每次到许先生家去,看到那花,有时仍站在那黑色的长桌子上,有时站在鲁迅先生照像的前面。

花瓶是换了,用一个玻璃瓶装着,看得到淡黄色的须根,站在瓶底。

有时候许先生一面和我们谈论着,一面检查着房中所有的花草。

看一看叶子是不是黄了?

该剪掉的剪掉;该洒水的洒水,因为不停地动作是她的习惯。

有时候就检查着这“万年青”,有时候就谈鲁迅先生,就在他的照像前面谈着,但那感觉,却像谈着古人那么悠远了。

至于那花瓶呢?

站在墓地的青草上面去了,而且瓶底已经丢失,虽然丢失了也就让它空空地站在墓边。

我所看到的是从春天一直站到秋天;它一直站到邻旁墓头的石榴树开了花而后结成了石榴。

从开炮以后,只有许先生绕道去过一次,别人就没有去过。

当然那墓草是长得很高了,而且荒了,还说什么花瓶,恐怕鲁迅先生的瓷半身像也要被荒了的草埋没到他的胸口。

我们在这边,只能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而谁去努力剪齐墓上的荒草?

我们是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少远,那荒草是总要记在心上的。

1.作者在文中写了三个怀念鲁迅先生的情景,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来。

(3分)

.

.

2.联系上下文解释句子的含义。

(4分)

(1)但那感觉,却像谈着古人那么悠远了。

.

(2)我们是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少远,那荒草是总要记在心上的。

.

3.结合文章,谈谈万年青有怎样的个性特点。

(2分)

.

.

4.文题是“鲁迅先生记”,却以大量笔墨从侧面去写“万年青”,为什么?

(2分)

.

.

七、习作展示。

(25分)

日月如梭,小学六年生活即将过去了,往事历历在目,选择一件你印象最深的事情写下来以表达自己的留念之情,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的表达出来。

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提优训练】2021年春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

90分钟分值:

10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

(10分)

hèsèrǎnɡānɡpáihuáishōuliǎncuìruò

褐色染缸徘徊收敛脆弱

wèijùliúluòdānɡēlǐnɡyùjiànshù

畏惧流落耽搁领域建树

二、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3分)

1.我国民间有许多传(chuán√zhuàn)说,其中《白蛇传

(chuánzhuàn√》就是其中之一。

2.爷爷把这些羊儿放在圈(quān√juàn)里圈(quānjuàn√)养起来。

3.妈妈一再提(tí√dī)醒我,一个人在家,要小心谨慎,不要给陌生人开门,提(tídī√)防坏人进家。

三、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5分)

1.“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句中的“元旦”指的是公历一月一日。

(×)

2.“臭味相投”“游手好闲”一般用来对人进行批评或指责。

(√)

3.《匆匆》是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

4.《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是按照被捕前——法庭上——被捕时——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

5.赵孟頫是我国明代著名书法家,《三门记》是他楷书代表作之一。

(√)

四、连线题。

(8分)

1.将珍惜时间的名句与作者出处连起来。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颜真卿《劝学》)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岳飞《满江红》)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朱熹《劝学诗》)

2.将下列名著与作者以及国籍连起来。

《鲁宾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瑞典

《骑鹅旅行记》马克·吐温英国

《汤姆·索亚历险记》刘易斯·卡罗尔美国

《爱丽丝漫游奇境》塞尔玛·拉格洛芙

五、填空题。

(29分)

1.填上合适的词语。

(3分)

(醉人)的香气(反复)的实验(偶然)的机遇

(愉快)地生活(疲惫)地呻吟(艰难)地前行

2.根据诗句填写所描写的事物。

(3分)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小草)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竹)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鹅)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

3.解释句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并写出句子的意思。

(6分)

(1)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孰:

谁。

汝:

你。

译文:

两个小孩笑着说:

“谁说你知道得多呀?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最是:

正是。

.绝胜:

远远胜过。

.

诗句的意思:

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

.

4.按要求写句子。

(7分)

(1)我的心里沉重极了。

(改写成夸张句)

我的心里沉重极了,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2)汤姆说:

“我觉得我是满不在乎的。

”(改为转述句)

汤姆说,他觉得他是满不在乎的。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仿写句子)(3分)

示例:

看书的时候,日子从眼皮底下过去;写作的时候,日子从笔尖下过去;散步的时候,日子从脚底下过去。

5.按要求填空。

(10分)

(1)《腊八粥》的作者沈从文,本文以“腊八粥”为线索,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

(2分)

(2)学了《那个星期天》,我们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爱,现在用一句名言和一句诗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4分)

名言: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诗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马上就要毕业了,请你为敬爱的老师和朝夕相处的同学各写一段临别赠言。

(4分)

写给老师:

老师,人说您在培育祖国的栋梁,不如说您就是祖国的栋梁,正是您,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

写给同学:

今日同窗分手,说一声:

珍重!

明日校友重逢,贺一句:

成功!

六、阅读理解。

(20分)

(一)课内阅读。

(9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

“爹,为什么要烧掉呢?

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

“不要了就烧掉。

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

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本段话的中心句是: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1分)

2.与“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投到火炉里去。

”照应的句子是: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1分)

3.找出文中的反问句画上横线,并改成陈述句。

(2分)

我哪能离开呢?

我不能离开。

4.“局势越来越严重”表现哪些方面?

(3分)

①父亲每天早出晚归。

②父亲有时候留在家里,埋头整理或烧毁文件。

烧掉重要文件。

③工友阎振三被抓走了。

5.这段话反映了父亲的什么品质?

(2分)

这段话反映了父亲忠于革命事业的高贵品质。

(二)课外阅读。

(11分)

鲁迅先生记

鲁迅先生家里的花瓶,好像画上所见的西洋女子用以取水的瓶子,灰蓝色,有点从瓷釉而自然堆起的纹痕,瓶口的两边,还有两个瓶耳,瓶里种的是几棵万年青。

我第一次看到这花的时候,我就问过:

“这叫什么名字?

屋里不生火炉,也不冻死?

第一次,走进鲁迅家里去,那是近黄昏的时节,而且是个冬天,所以那楼下室稍微有一点暗,同时鲁迅先生的纸烟,当它离开嘴边而停在桌角的地方,那烟纹的疮痕一直升腾到他有一些白丝的发梢那么高。

而且再升腾就看不见了。

“这花,叫'万年青',永久这样!

”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红了,好像一朵小红花似的和他的袖口相距离着。

“这花不怕冻?

”以后,我又问过,记不得是在什么时候了。

许先生说:

“不怕的,最耐久!

”而且他还拿着瓶口给我抓着。

我看到了那花瓶的底边是一些圆石子,以后,因为熟识了的缘故,我自己动手看过一两次,这花瓶是常常摆在客厅的黑色长桌上;加上自己是来自寒带的北方,对于这在四季里都不凋零的植物,总带着一点惊异。

而现在这“万年青”依旧活着,每次到许先生家去,看到那花,有时仍站在那黑色的长桌子上,有时站在鲁迅先生照像的前面。

花瓶是换了,用一个玻璃瓶装着,看得到淡黄色的须根,站在瓶底。

有时候许先生一面和我们谈论着,一面检查着房中所有的花草。

看一看叶子是不是黄了?

该剪掉的剪掉;该洒水的洒水,因为不停地动作是她的习惯。

有时候就检查着这“万年青”,有时候就谈鲁迅先生,就在他的照像前面谈着,但那感觉,却像谈着古人那么悠远了。

至于那花瓶呢?

站在墓地的青草上面去了,而且瓶底已经丢失,虽然丢失了也就让它空空地站在墓边。

我所看到的是从春天一直站到秋天;它一直站到邻旁墓头的石榴树开了花而后结成了石榴。

从开炮以后,只有许先生绕道去过一次,别人就没有去过。

当然那墓草是长得很高了,而且荒了,还说什么花瓶,恐怕鲁迅先生的瓷半身像也要被荒了的草埋没到他的胸口。

我们在这边,只能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而谁去努力剪齐墓上的荒草?

我们是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少远,那荒草是总要记在心上的。

1.作者在文中写了三个怀念鲁迅先生的情景,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来。

(3分)

第一个是写与许广平谈话;第二个是写墓上的荒草;第三个是写我在异地的思念。

2.联系上下文解释句子的含义。

(4分)

(1)但那感觉,却像谈着古人那么悠远了。

表达了她对鲁迅的思念之情突出了鲁迅先生的美好品质。

(2)我们是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少远,那荒草是总要记在心上的。

我们离鲁迅先生越来越远,但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忘记鲁迅先生顽强拼搏的精神的!

3.结合文章,谈谈万年青有怎样的个性特点。

(2分)

万年青的个性特点:

第一:

万年青不怕冻,最耐久。

第二:

万年青四季都不会凋零,总是带着绿叶,有生机。

4.文题是“鲁迅先生记”,却以大量笔墨从侧面去写“万年青”,为什么?

(2分)

作者拿万年青的形象来比照、象征鲁迅先生的形象,万年青的个性风采象征着鲁迅先生坚贞不屈、勇于斗争、永不休战、浩气长存的崇高形象。

七、习作展示。

(25分)

日月如梭,小学六年生活即将过去了,往事历历在目,选择一件你印象最深的事情写下来以表达自己的留念之情,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的表达出来。

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略。

部编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