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410264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1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2世纪的西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

下列表述与这些现象相符的是

A.“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D.大学是“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

2.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

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文学、艺术、思想、科学等许多方面硕果累累。

由此可见,文艺复兴()

A.主要在艺术领域成果突出B.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目的

C.让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D.推动欧洲科学文化思想的繁荣

3.下图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根据所示内容判断他笔记中所涉及的历史人物是()

A.克伦威尔B.华盛顿C.罗伯斯庇尔D.拿破仑

4.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借列文(一位同情农奴的农奴主)之口说:

“现在我们这里,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

”下列历史事件与列文所述相关的是()

A.废除农奴制B.二月革命C.英国革命D.法国大革命

5.1861年,美国颁布《反联邦脱离法》,林肯曾经就此比喻道:

“为了保全生命,往往不得不把手脚截掉,但绝不会为了保全手脚而葬送生命。

”他所说的“保全生命”指的是()

A.实现国家独立B.维护国家统一C.争霸世界D.发动美西战争

6.《大国崛起》解说词中写道:

“(它)从根本上否定了旧时代的王权、皇权和特权,并确立以人权和法治作为新的社会秩序的奠基石。

l789年8月,从巴黎传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声音响彻整个欧洲。

”这里的“它”是指

A.《独立宣言》B.《人权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D.《拿破仑法典》

7.下列发明图片的序号与相关发明家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选项是()

a.莱特兄弟b.斯蒂芬森c.本茨

A.①——a②——c③——b

B.①——b②——c③——a

C.①——c②——a③——b

D.①—c②——b③——a

8.“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和美洲建立殖民地,在大西样海域建立四通八达的贸易网络。

欧洲的制造业产品向西越过大西洋,换来了墨西哥的白银、秘鲁的矿产以及蔗糖和烟草等农产品,这些都是欧洲市场的紧俏产品。

“直接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三角贸易

B.新航路的开辟

C.租地农场出现

D.人文主义的影响

9.下侧漫画原图发表于1912年,桶上英文意为“巴尔干麻烦”,桶盖将被蒸汽顶起,上面的人物代表英、法、德、奥匈、沙俄等国。

漫画可以说明()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B.凡尔登战役的空前惨烈

C.欧洲的优势地位被削弱D.巴黎和会上的勾心斗角

10.1640年英国内战的原因是财产发生了转移,从贵族手里转移到“人民”手中了,因此无论内战的结局如何,权力最终一定要转移到“人民中(人民:

仅指有产者)。

据此推知()

A.政治权力维护产权利B.财产权利决定政治权力

C.贵族转移了财产权利D.“人民”握了政治权力

11.“对于他来说,道德价值观总是高于物质价值观,而且人类灵魂的进步是印度进步的重要条件。

他信奉非暴力和非暴力反抗,并证明理想可以将不同国家的人民团结起来并实现长足的进步。

”“他”是()

A.甘地B.扎格鲁尔C.章西女王D.卡德纳斯

12.1932年,苏联的机器设备78%依赖进口,到1937年,机器设备进口不到10%。

这说明苏联

A.优先发展农业

B.实现了工业化

C.推行市场经济

D.发展模式僵化

13.在如下图所反映的美国“失业率”变化曲线中,失业率增加幅度最大的年份区间是(  )

A.1926﹣1927年B.1929﹣1933年

C.1937﹣1938年D.1944﹣1945年

14.在巴黎和会上,为了拉拢日本,英、法、美无视中国的反对和抗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但是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

英美态度发生转变是因为

A.尊重和维护中国主权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C.遏制日本独霸中国

D.二战即将爆发

15.下列图片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中的重大战役,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④②①③D.②④①③

二、综合题

16.观看下列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注:

图一:

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200多年的时间里,日本为了学习唐朝的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遗唐使团,最多的一次有500多人,中国唐朝的典章律令、文化芑术、科学技术以及风俗习惯等,通过遣唐使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图二:

1871年12月23日,为“求知识于世界”,日本政府派出以右大臣外务卿岩仓具視为特命全权大使的约50名使团成员,率領50名留学生,从横滨出发前往欧美考察。

使团成员中,以来自明治政府的实权人物居多,在1年零10个月的时间里,光后访问了美,英、法等12个欧美国家,考察了各国社会经济状况。

通过考察,日本领导者们进一步认识了日本与发达国家之的差距,决心以西方为榜样,开始寻找一条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1)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上述图文资料,与日本历史上哪些重大变革有关?

(3)从国家发展的角度,可以在上述图文资料中借鉴什么经验?

17.观看下列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注:

图一: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领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决心共同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国,各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和敌国单独停战议和,以后又有21个国家在宣言上签字。

此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各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局势。

图二: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仪式在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

投降仪式由美国远东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主持,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授降书上签字。

美、英、中苏等盟国代表也分别在受降书上签字。

至此,三个法西斯轴心国中的最后一个国家日本正式授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轴心国的失败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1)上述图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

A.第一手资料B.第二手资料

(2)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3)上述图文资料说明了什么?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战争后,美利坚合众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的民族国家出现在舞台上。

战后成立的邦联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各州保留其主权、自由与独立等,在申央政府的权力受到严重限制的前提下,各州实质上就是独立国家。

邦联在处理战后经济恢复、国家政权建设等方面软弱无力,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

材料二:

1987年5月,各州派代表齐聚费城召开制宪会议,会议争论的问题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中央与州权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二类是中央行政、立法、司法三大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三类是北部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部奴隶主之间的矛盾问题经过4个月的不断争论与妥协后,制宪会议终于在1787年9月17日制定出了宪法草,随后提交各州制宪会议审议通过。

该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次创举,表明资产阶级革命已经成熟到需要成文宪法来巩固其成果的历史阶段了。

——上述材料摘编自张友伦等《美国的独立和初步繁荣》

(1)根据材料一判断“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枓一和材料二,概括美国制定该宪法的必要性。

(写出二点即可)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会议争论的第二类问题最后是通过确立什么原则来解决的?

(4)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这部宪法的地位。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

材料一:

1850-1900年,欧洲人口从2.66亿增加到4亿,1914年达到4.63亿,增长率高于世界其他地区。

1870年,美国人口总数只有3845万,到1915年,就达到了1亿。

材料二:

1850-1900年,伦敦和组约的人口分别从268万和70增加到658万和344万,到1900年,欧洲和北美的大城市超过了150座,到1914年,英美等西方国家城市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绝对多数。

材料三:

1911-1913年,英国25岁以上人口中,4.93%的人拥有60%以上的财富,在德国,1911年3425个富人平均每人拥有的财产价值是532万马克,另外161万人的人均财产价值只有2.3万马克,最贫困人口尚不在此列,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出现类似情况。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世界文明史》等

(1)材料一反映出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二反映出什么社会现象?

(写出二点即可)

(3)材料三反映出什么社会现象?

(4)上述社会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0.阅读下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争的长期化,使饱受战乱之苦的各国人民强烈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

几乎所有政治家都认为……有必要防止如北巨大的灾难再度发生,于是建立具有政治约束力的国际常设机构的想法应运而生。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这场革命的爆发是二月革命后一系列事件发展的必然结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了本阶級的利益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灬…人们相信布尔什维克,认为只有推翻无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自己的政权,国家才能有出路。

——摘编自齐世荣廖学盛《20世纪的历史巨变》

材料三:

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勢力范国,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

(1)根据所学问答,材料一中的“四际常设机构”指什么?

根据材料一同答,建这一机构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所学回答,材料二中的“这场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

根据材料二概括引发这场革命的原因,

(3)根据所学回答,材料三中“战后世界新秩序”指什么?

根据材料三概括,导致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

参考答案

1.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这段话表明城市里人民是自由的,“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D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天主教教会一千多年来对欧洲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的统治,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所以D项符合题意。

A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3.D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笔记中设计的历史人物是拿破仑。

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国家政权,史称“雾月政变”。

拿破仑是世界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官,十九世纪最著名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

拿破仑1804年11月6日加冕称帝,把共和国变成帝国。

对外,他五破反法联盟的入侵,沉重反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拿破仑于1814年和1815年两度战败并被流放。

遭遇过滑铁卢战役,改变了他及帝国的命运,1821年,拿破仑病逝于圣赫勒拿岛,选项D符合题意;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选项A不符合题意;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选项B不符合题意;罗伯斯庇尔是法国大革命的领导人,不符合材料中的史实,选项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A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农奴”,结合所学,俄国1861年废除了农奴制度,农奴获得解放,成为自由人,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所以借列文(同情农奴的农奴主)之口说:

“现在我们这里,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A项符合题意;B项发生在1917年,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5.B

【详解】

据“1861年”“美国颁布《反联邦脱离法》”“林肯”“为保全生命,往往不得不把手脚截掉,但绝不会为了保全手脚而葬送生命”可知,所说的“保全生命”指的是维护国家统一,19世纪中期,美国北部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需要大量自由的劳动力,迫切需要废除奴隶制,南部种植园经济发达,需要大量奴隶劳动,反对废除奴隶制,南北双方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不可调和,国家面临分裂的危机,1861-1865年林肯领导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故选B。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的分析理解材料。

6.B

【详解】

据“1789年8月,从巴黎传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声音响彻整个欧洲大地”可知,材料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出自《人权宣言》。

1789年7月14日,法国人民发动起义,攻占巴士底监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法国大革命中,1789年8月,资产阶级制宪会议颁布《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是反封建专制的旗帜,是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

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7.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①“火箭号”蒸汽机车的发明与斯蒂芬森有关,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创造,②早期汽车的发明与卡尔.本茨有关,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③“飞行者一号”与莱特兄弟有关,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所以图片的序号与相关发明家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是B,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搭配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8.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欧洲的制造业产品向西越过大西洋,换来了墨西哥的白银、秘鲁的矿产以及蔗糖和烟草等农产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直接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过程中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9.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强国向帝国主义过渡,为了争夺殖民地,后期的德国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矛盾激化,先后建立了以德、意、奥匈帝国为成员的三国同盟集团和以英、法、俄为成员的三国协约集团,他们为了争夺巴尔干半岛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正确理解图片的内容,以及结合图片的解释说明解答问题,巴尔干地区成为火药桶是在一战前,属于一战的背景。

10.B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无论内战的结局如何,权力最终一定要转移到人民手中(人民:

仅指有产者)”,据此推知财产权利决定政治权力。

因为题干强调了1640年开始的英国内战的原因是财产发生了转移,所以B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B。

11.A

【详解】

根据材料“印度”“非暴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人物是甘地;甘地是印度国父,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A项符合题意;扎格鲁尔是埃及独立运动领袖,华夫脱党创始人,与材料“印度”不符,B项不符合题意;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激战数日,战斗中,她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与材料“非暴力”不符,C项不符合题意;卡德纳斯是墨西哥总统,他领导了20世纪30年代的墨西哥改革,与材料“印度”不符,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B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1932年,苏联的机器设备78%依赖进口”可知,1928年,苏联正在实施第一个五年内计划。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为苏联的工业化提供的有利条件,体现在对苏联引进技术设备、和资金,提供了有力的国际条件。

而到了1937年,苏联已经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实现了工业化,所以机器设备进口不到10%,B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3.B

【解析】

【详解】

据题干图片内容,可知美国“失业率”变化曲线中,失业率增加幅度最大的年份区间是1929﹣1933年。

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特点是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

“失业率增加幅度最大的年份区间”是解题的关键,依据表格可以看出从1929年美国的失业率开始增多,到1933年失业人数达到了最多。

据所学可知,1929年——1933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很多工场倒闭,导致大量工人失业。

14.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巴黎和会上,日本指出,如果美英不同意它的要求,则拒绝在条约上签字。

由于英法同日本签订了秘密协约,它们不得不牺牲中国的利益满足日本;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列强不满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以及不愿意看到日本过分强大,遂又表示支持中国,故C符合题意;尊重和维护中国主权、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二战即将爆发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15.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①诺曼底登陆发生在1944年6月,②德军突袭波兰发生在1939年9月,③苏军攻克柏林发生在1945年4月,④日本偷袭珍珠港发生在1941年12月。

所以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②④①③,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16.

(1)历史时期、使团名称、出使目的、出使次数、使团规模、使团成员、出使时间、出使地点、访问国家、考察内容、出使意义等方面回答(写出三点即可)

(2)大化改新 明治维新

(3)善于学习外国先进文化,促进国家发展。

【详解】

(1)依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我们能获得的历史信息有据图一:

日本遣唐使出访中国的时间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出使目的是全面向唐朝学习;出使次数有十几次;出使意义是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据图二:

明治维新期间,以右大臣外务卿岩仓具視为特命全权大使的使团出访欧美国家;出访时间是1871年12月23日;考察内容是各国社会经济状况;出使意义是日本领导者们进一步认识了日本与发达国家之的差距,决心以西方为榜样,开始寻找一条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2)依据材料“日本为了学习唐朝的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遗唐使团……通过遣唐使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可知,该材料与大化改新有关。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据材料“1871年12月23日,为“求知识于世界”,日本政府派出以右大臣外务卿岩仓具視为特命全权大使的约50名使团成员,率領50名留学生,从横滨出发前往欧美考察……决心以西方为榜样,开始寻找一条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分析可知,该材料与明治维新有关。

从1868年开始,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政治、经济、军事、文明开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3)从国家发展的角度看,我们在上述图文资料中借鉴的经验是善于学习外国先进文化,促进国家发展。

17.

(1)A

(2)可从宣言名称、签署时间、签署地点、签署国家、宣言内容、宣言意义、(投降)仪式时间、仪式地点、仪式主持、签字代表、投降国家、受降国家、仪式意义等方面回答(写出三点即可)

(3)可从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协作,取得了二战胜利的角度回答。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

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图一《联合国家宣言》局部、图二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的日本投降仪式都属于第一手资料,故选A。

(2)依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我们能获得的历史信息有据图一: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于1942年1月1日;有26个国家参加;地点在华盛顿;宣言的内容是共同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国,各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和敌国单独停战议和;宣言发表的意义是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各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局势。

据图二:

日本投降仪式发生在1945年9月2日;地点在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投降仪式由美国远东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主持;签字代表是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授降书上签字;美、英、中苏等盟国代表也分别在受降书上签字;仪式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轴心国的失败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3)通过图一图二及文字资料的解读,说明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高了重要保障。

18.

(1)美国独立战争

(2)邦联松散;中央政府软弱无力;地方权力过大:

中央权力受限;地方权力大于中央;中央各部门权力关系不够明确;南北存在矛盾等(写出二点即可)

(3)分权制衡

(4)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详解】

(1)依据材料一“这场战争后,美利坚合众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的民族国家出现在舞台上。

战后成立的邦联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可知,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美国独立战争。

1775—1784年,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取得了民族独立,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是一个松散的邦联。

(2)依据材料一“战后成立的邦联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各州保留其主权、自由与独立等,在中央政府的权力受到严重限制的前提下,各州实质上就是独立国家。

邦联在处理战后经济恢复、国家政权建设等方面软弱无力,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可知,战后成立的联邦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联邦在处理战后经济恢复、国际政权建设等方面软弱无力,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地方权力过大,中央权力受限;地方权力大于中央,所以需要制定一部宪法。

据材料二“第二类是中央行政、立法、司法三大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三类是北部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部奴隶主之间的矛盾问题”可知,中央各部门权力关系不够明确;南北存在矛盾等,这都需要美国制定宪法。

(3)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二中会议争论的第二类问题最后是通过确立分权制衡原则来解决的。

独立战争后,美国制订了1787年宪法,确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三权分立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权力分属三个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机构,由三者互相制衡,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4)依据材料二“在经过4个月的不断争论与妥协后,制宪会议终于在1787年9月17日制定出了宪法草案,随后提交各州制宪会议审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