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骏轻型小货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437855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骏轻型小货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唐骏轻型小货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唐骏轻型小货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唐骏轻型小货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唐骏轻型小货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唐骏轻型小货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唐骏轻型小货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骏轻型小货车》.docx

《《唐骏轻型小货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骏轻型小货车》.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唐骏轻型小货车》.docx

《唐骏轻型小货车》

《唐骏轻型小货车》

 当突然失去出国资格、当有了发明创造、当面临被几千人起诉、当有辆“五手车”要卖、当不懂法律却开了律所……当面临这些生活“壁垒”时,你会怎么做?

且看唐骏怎么做。

 我的成功“4+1”理论 经常有同学和我说:

到了大二、大三却发现自己仍不知道未来的前途,会突然迷茫——也经常考虑怎么能让自己变得成功?

怎样超越自我?

 我曾提出一个“成功4+1”理论。

实际也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时需要具备的几个要素:

 第一个是“智慧”。

光有知识就叫智慧吗?

不是。

具备运用知识的能力才叫智慧,所以上大学不只是简单地把书本读会。

读什么专业固然重要,但是比这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学习的能力。

很少有学生看到复杂的方程式会眼睛发光、会兴奋的。

那还该不该学?

要学!

也许不是你的兴趣,但你必须强迫自己,培养毅力和学习的能力。

大家踏进社会后至少有一半工作不是你喜欢的。

不喜欢就可以不做吗?

社会可没那么简单,社会不是你想象那样的,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

一个刚踏出校门的学生,你还没有核心竞争力。

社会竞争很激烈,你应该先在不喜欢的岗位上把工作做好,把你变得有核心竞争力,有了竞争力以后,再来改变。

 “机遇”也很重要。

很多人把自己的不成功归结于机遇的不公平。

其实在大学时每个人都差不多,而十年以后,为什么有那么大差别?

我们再来反思一下,难道每一个机遇都是公平吗?

机遇肯定是不公平的,机遇肯定只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勤奋”也非常重要。

我没有其他本事,只有勤奋,一直勤奋!

很多人问我:

唐骏你从一个普通的软件工程师——写代码的工程师,七年时间怎么就可以成为中国区总裁?

这在微软历史上没有过,在中国的外企也没有的。

难道是聪明吗?

你看我的样子就知道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

但是你看不出来的是我几年、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

我没有其他秘密,只有靠勤奋。

一点点聪明,加上十点的努力,就足够了。

领导不会讨厌勤奋的人,勤奋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比什么都重要。

在座的大学生,今晚一定要把两个字带回去——勤奋——勤奋会影响你的整个命运。

 “4+1”里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是“激情”。

做什么事都要有热情。

如果你对每一件事能做到全身心地投入,那成功的概率会多很多。

 同时,大学时期你要尝试改变“性格”。

大学是什么?

大学是个“小社会”。

跨进校门时就进入改变性格的阶段。

如果你连性格弱点都改不了,你就离成功差得远了。

什么是好的性格?

没有固定定义。

其实就是那些公认的性格:

热情、关爱、正直、坦诚……如果这些都在你身上体现出来,别人会不喜欢你吗?

为什么性格决定成功?

因为机会跟性格联系在一起。

 机会有三种,一种是别人给的;第二种是争取的;第三种是运作出来的。

当每个机会出现时,靠什么把这个机会变成你的?

靠的就是你的性格。

我们需要培养一个好的性格,让周围的人都认同你。

你要用真心来对待每一个人,用正直向上、关爱的心态来对待周围每一件事。

 一个天天到教育部门口“上班”的研一学生 因为性格的缘故,我大学时丢失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虽然成绩第一,却没有拿到出国资格。

但我没有放弃可能属于我的机会。

 因为当时大学的出国名额经常有用不掉的,于是我给每个学校打电话询问是否有出国名额。

幸运的是,我居然发现了一所学校有——北京广播学院。

当我发现这个机会时,就赶紧把广播学院写上我的第二志愿。

北广的研究生老师问我:

我觉得你的考试成绩很不错呀,为什么要来广院呢?

我说我是为了中国的广播事业而来的。

(笑) 他不理解:

那么好的学校,那么好的分数,居然不在本校,要来广播学院?

我们可以接受你,但你要记住一点:

这里只是研究生班,不能拿硕士文凭。

我当时就表白:

为了中国的广播事业,有没有学位没那么重要。

我来的目的很明确!

(笑) 把资料全部转到北京广播学院后我就开始争取出国机会了。

如果出不了国,我就会变成一个只读过硕士班、没有文凭的学生呀。

我问老师:

听说学校出国研究生名额还没用完。

他说:

对。

但已经过期了。

你不是为广播事业而来吗?

怎么跟出国有关?

我一本正经地说:

中国的广播事业很落后,需要去国外学习一些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回来呀!

(笑) 虽然已经过期,但我还是立刻准备到教育部去反映这个情况。

我拿着资料跑到教育部出国司。

他们说工作已结束,已经报部委领导了,不可能有特例。

 于是我开始每天到教育部去上班——当然只是在部门口。

每天早上我都比司长提前到,他7点半上班,我就7点到,每天早上都问候他:

早安。

中午他出来吃饭,我就说:

李司长,您吃饱一点。

他觉得奇怪,因为他早就不记得我了。

吃完饭,我会说:

中午还早,您休息一会儿。

晚上下班时,我会说:

明天可能下雨,您别忘了带伞。

但他仍然没有理会我。

第二、第三、第四天我继续这么做。

 人不怕狠,就怕被惦记。

当时我采取暴力行动,可以吗?

犯法。

我写信有用吗?

没用。

我直接找他,强势姿态对他?

不可能。

人类最原始的沟通方式是什么?

是感动,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一个人无论成长到什么高度,他为之感动的东西都是相似的,你要做的,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

 很多天过去了,他已经顶不住了,连我都快顶不住了:

每天这么早上班,还这么晚下班。

第五天,他问我:

同志,你到底要干什么?

我回答:

我就是广播学院那个,关于出国研究生的事曾找过您。

下午时,见我还站在那里,他也开始跟我打招呼:

跟我上来一下!

就这一句话,我就知道有门了。

 下午我就把新的资料交给他。

就这样:

通过努力,把一个在外人看上去根本遥不可及的机会,变成了我的机会。

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勤奋,靠的是执着,靠的是热情。

 当有一个机会离你一步时,你不妨学唐骏的方式试试?

很多人不知道碰到这种壁垒该怎么做?

离它远去?

那机会肯定离你远去。

直接的冲撞?

一定是头破血流。

那既不能去撞,又不能跑开。

到底怎么办?

绕过去!

 我和“宏观经济学”紧密相关 昨天我在日本跟几大证券公司开会,聊到一些宏观经济方面的事。

他们很奇怪:

没想到唐骏对宏观经济也有了解。

我说不是了解,而是亲身经历过。

(笑) 1985年-1990年,我去日本留学。

当时80年代初的日本,没人看得上。

但是突然有一年,日本经济一下子腾飞了。

1985年历史上发生过什么事?

我说:

没什么事。

1985年在世界范围、日本范围确实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但是有一个细节发生了:

有个人来到日本。

(笑) 我接着问他:

日本经济崩溃是哪年?

1990年。

1990年发生什么事了?

我们自己也都糊涂,但是实在不知道日本经济为什么一下子崩溃了?

我说:

提醒一下,有个人离开日本。

(笑) 我说:

再问你,美国经济什么时候开始腾飞?

他说:

1990年呀,1990年你在哪里?

我说,你应该能猜出来。

(笑)我再问你,美国经济走下坡路是哪一年?

1997年。

你不会是1997年离开美国吧?

我说,你现在还有点脑袋。

 我说:

问你一下,中国的经济高速稳定增长,你觉得应该从哪一年开始?

他说,差不多是1997年年底吧,那年你回国了?

我开玩笑:

你现在还像个证券分析师,有头脑了。

 我经常开玩笑说:

我现在都不敢离开中国。

虽然我知道我离开中国可能什么都不会发生,但是如果离开了,发生点什么,我真的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经过五年日本、七年美国,又回到中国。

再回过头想,挺有意思的。

 于是,我经常开玩笑说:

比尔盖茨听了我的故事后,非常担心我离开微软后,微软会出现类似的经济低谷,所以赶紧给了我“微软终身名誉总裁”的称号。

 一个小发明救了一个知名公司,也成就了我自己 12年前我从美国回来时,搞了个小发明。

当时我很兴奋,但跟中国很多企业沟通时。

他们都说:

这东西一点技术含量没有。

但我没有放弃,我相信这个东西一定会有人气。

在日本我刚谈了一家,他们就非常有兴趣。

于是大家今天在街上见到了一种叫“大头贴”的机器。

 后来我又做了一个跟大头贴相近、但技术含量高一些的东西——大家常见的卡啦OK中的“计分器”。

经常有人说:

唐骏,原来是你发明的,怪不得不准!

当时我做这个发明时,做了很多数学模式。

同时用自己的标准制定一个体系来打分:

如果我自己唱一个曲子,连自己都感动,那给个90分;唱得一般就给70多分,唱得不好就给30分。

唱到最后我想多少分就写多少。

所以实际上这是我的标准,如果你唱的效果跟我最相近就能得高分。

所以想得高分?

很简单,在KTV模仿唐骏的声音吧。

(笑) 但专利发明出来,光自己唱唱歌是没意义的,应该投向市场。

当时我还是一个学生,一无资金,二无市场。

怎么办?

我应该寻找一个买家。

后来我把专利卖给一个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据说现在还有点名气,叫“三星公司”。

(笑) 当时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公司是日本的先锋公司,市场份额27%,第二名是三星公司,但只有2.3%的市场份额。

我跟老大合作,他当然不会理我。

于是我就跟老二合作,经过一番周折。

他们最终决定给我8万美元。

我跟他们说:

中国人不在乎钱的!

8万也好,7万也好,都不重要。

(笑)其实我的心理价位是5万美元,就这么一笔生意,改变了我的人生。

 后来我才知道三星公司当时快倒闭了,却因为拿了我这个专利,市场份额从2.3%涨到10%以上。

更重要的是,它把专利使用权又卖给先锋公司。

光第一笔使用专利就要了500万美元。

更更重要的是今后先锋公司每用一次专利,就要付3美元!

为什么今天有盖茨?

盖茨不过做了一个DOS,但当时IBM要花2000万美元买下来,2000万美元对一个年轻人是非常诱惑的。

但盖茨比我聪明得多,他没卖。

而是签约:

每使用一次DOS就收5美元。

现在我明白了我与盖茨的差距。

但当时我拿了这笔钱内心还是挺感动的。

穷学生一下子变成了8万富翁!

 以强势姿态卖车、谈判、办律所 当拿到三星公司的钱,我对自己说:

现在的唐骏有了8万美元身价,绝对不能再开600美元的车了。

第一件事就是把刚到美国时花600美元买的“五手车”换了——花1万美元买了辆“一手车”。

旧车怎么办?

卖掉。

不然是种资源浪费。

 我花了8美元把车一洗,拍张照,贴个广告,上面写的很简单:

车很好,价格面谈。

来了一个美国人,问:

这车怎么样?

我说:

非常好。

他问:

为什么要卖?

我说:

看见那辆新车没?

那是我的。

我不是车要坏才要卖掉,而是因为有了新车。

他问:

车的性能好到什么程度?

我说:

你放心,拿回去先开三个月,不用交钱。

开完后,你觉得好,回来交钱,不好,把车送回来。

首先在气势上就把他压住。

他从没听说过这种卖车方式:

哪有用三个月还不用付钱的?

性能一定很过关!

不然你不会这么自信。

他问:

多少钱。

我说中国人不在乎钱的!

(笑)他说总得有个价格。

我说:

很简单,你说多少就多少,你只要开出价,即使不付钱我都让你开回去!

(又在气势上压住他)他说:

实在不好意思呀,我觉得这车各方面都挺好,我先开一价吧,900块行不行?

我心想:

我买来的时候600美元,我开了1年多还反倒升值50%!

其实我很想往600以下砍。

最后为了保持信用,900块钱成交了(笑)。

 当时我除了有自己的软件公司,还有另外一家叫“好莱坞娱乐影业公司”的公司。

(名字大吧?

没办法,“皮包公司”一定要起个大名字!

) 因为我从小就是一个相声迷。

当时我就想把中国一流的相声演员都请到美国的十大城市巡演,让美国人也感受一下相声,当时这叫“国际走穴”。

中国人出国需要签证,我就委托洛山矶最有名的律师去办这些签证,他说没问题,结果离演出还有10天时,当我把所有场地包下来后,15场演出的30000张票全卖出去时,意外出现了:

姜昆突然告诉我:

签证没办出来。

我一下子瘫了。

倒不是在乎钱,最多我把场地费赔了,把广告几十万美元赔掉。

但有一个我赔不起的是信誉!

而美国人最喜欢做的就是起诉,这是欺诈行为呀!

 我又碰到壁垒了:

面临进监狱。

就剩下十天时间,我什么也做不了。

但毕竟我在美国也混了两年,对美国社会有些了解:

美国是一个政治的社会,他们的国会议员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当时我把56个众议院、参议院的所有人名都拿到手。

做什么?

给每个议员写信。

当然如果我在信的末端注明:

在两天之内收不到回信,我会把信转抄给《纽约时报》等报纸。

 很多人给我回了信,说很关注这些事情。

也有一些议员直接给白宫、国务院、移民局、驻华使馆打电话、发电传,都询问这件事。

因为总统最怕参议院、众议院。

所以总统也发传真到驻华使馆询问这件事。

如果你是驻华大使,一下子收到这么多有关同一件事的询问,他肯定觉得这家公司来历不小呀,连美国的国家机器都被他动用了,背景一定很强!

(笑) 于是,所有签证很快拿下。

花了19000美元请的最大的律师没有做成的事,我却做成了。

那他能做成的事我就更能做了。

于是我马上花100美元注册了一个公司——“美国第一移民律师事务所”。

让人感觉还有第二、第三。

把名字弄得响一点。

(笑) 但美国是一个律师市场很成熟的竞争社会。

人家介绍律师时,都是哈佛、耶鲁的法学博士。

唐骏算什么?

计算机科学的博士。

有人理你吗?

于是我又采用了高姿态的强势方式。

 律师都是按小时收费,一小时300美元。

所以,如果他缺钱就给我打个电话,随便侃一小时,你就要准备300美元支票。

但有时候你谈几次、花很多个300美元,也不一定办下来。

 所以我跟他们玩得不一样,我采取完全透明的方式。

怎么透明?

把签证收费写清楚:

学生签证转工作签证600美元!

明码标价总比含糊其词容易让人信服。

另外,对客户而言,比价格更重要的是成功率。

抓住这个心态,我又采取了一个高调方式:

不成功不收费!

 更重要的,别的律师事务所的广告措辞通常是模糊的:

本事务所成功率“较高”。

而我则说:

目前,本律师事务所成功率是100%(我总共做了一个,就成功了,你说是不是100%?

)。

 没有想到吸引了一大群人。

我只租了三条电话线,根本接不过来,电话总占线,客户开始抱怨。

我赶紧跟自己另外一个软件公司的部下说:

你们先别做软件了,都过来帮我接电话!

 统一接电话模式是:

当客户想跟律师谈一下时就回答说“我们律师很忙,所以你的案子只能以书面形式来交给我们。

”总共就一个律师,当然很忙!

一方面给人的感觉是,我们的生意很好。

当然,我也根本不敢跟他们见面。

我在做什么?

我在读书呀。

虽然美国的法律书那么厚一摞,而且全是英文。

没办法还得硬着头皮啃。

 大学里什么最重要?

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学习方式。

社会上需要的也是懂学习方式、有学习能力的人。

尤其要学会快速学习方式,要学会抓重点。

 这么厚的律师书,我在看什么?

目录,把目录记住就可以了。

既然不可能把一个个案例细节记清,那只要听到一个案子时能以最快速度翻到对应的某页就可以了,到时再临时攻关。

 最后,越来越多人都要我这里来办理,一下子变得非常成功,比我的主营业务还要成功。

我突然有种失落感:

我是做软件出身的,结果软件没有做出什么来,做律所反倒成功了。

而这个律师事务所最大的创意就是它的高姿态广告——抓住了消费者的心态。

 我喜欢挑战,虽然律师事务所做的还不错,但不是我的追求。

我的追求是什么?

做软件。

但我觉得做软件我又做不大,30-40人的小公司,没有成就感。

1994年,到了事业顶峰时,我选择了放弃。

虽然在洛杉矶有三份事业,可是我觉得做三个“小公司”,没有追求,我要到外面更大世界去看看。

当时恰好因为在日本发明的“婚姻配对机”引起了微软注意,在接到了来自微软的两个招聘电话之后,我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洛杉矶的三家公司,结束忙碌而无为的“小老板”生活。

但加入微软时,我只是一个软件工程师。

很多人不理解,放弃自己公司的总裁位置,去做工程师?

我觉得人要能上也要能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