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级下册历史笔记整理110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43902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年级下册历史笔记整理110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初二年级下册历史笔记整理110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初二年级下册历史笔记整理110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初二年级下册历史笔记整理110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初二年级下册历史笔记整理110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初二年级下册历史笔记整理110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初二年级下册历史笔记整理110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初二年级下册历史笔记整理110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初二年级下册历史笔记整理110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初二年级下册历史笔记整理110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初二年级下册历史笔记整理110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初二年级下册历史笔记整理110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初二年级下册历史笔记整理110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初二年级下册历史笔记整理110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初二年级下册历史笔记整理110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初二年级下册历史笔记整理110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初二年级下册历史笔记整理110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初二年级下册历史笔记整理110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初二年级下册历史笔记整理110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初二年级下册历史笔记整理110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年级下册历史笔记整理110课.docx

《初二年级下册历史笔记整理110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年级下册历史笔记整理110课.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二年级下册历史笔记整理110课.docx

初二年级下册历史笔记整理110课

 

初二年级下册历史笔记整理

(人教版1—10课)

 

 

封面·································································封页

目录·································································-1-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2-

第2课最可爱的人····················································-3-

第3课土地改革······················································-4-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5-

第5课三大改造······················································-6-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7-

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8-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8-

第9课改革与开放····················································-9-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0-

 

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新中国的建立

1、准备(“进京赶考”)

★表现: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纲领性准备):

背景:

解放战争获得基本胜利、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已经结束、中共通过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已经在思想上和理论上为建立新中国做好了准备,建立新中国的条件已经成熟

规模:

代表六百多位,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显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空前大团结,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内容:

①通过《共同纲领》(作用)②建立新中国的国家机构③决定新中国的国家象征④产生国家政权机关⑤采用公元纪年法(古今中国纪年方法的变化:

夏历——帝王谥号——汉武帝之后的皇帝年号——民国纪年——新中国的公元纪年)⑥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性质:

简称新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具体执行性准备)

意义:

在组织机构上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好了准备

二、西藏和平解放

1、背景:

2、过程:

3、意义:

①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实现了除台湾、香港及澳门之外的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②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一个表现,也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石。

三、认识

1、使我们懂得善于吸取教训的民族才会强大。

中国百年巨变告诉我们,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会实现经济的腾飞、民族的复兴。

2、作为青少年我们应懂得,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凝聚着千百万革命前辈的牺牲和艰苦的斗争,要发扬革命前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学习,为民族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国旗的象征意义:

红色象征革命,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小五角星象征各行各业革命人民,小星围着大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为什么会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代国歌?

它是抗日救亡运动中诞生的革命歌曲,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旋律激昂,饱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艰苦的民族复兴任务,需要不断振奋民族精神。

它能够永远警示我们勿忘国耻,激励我们在各自岗位上卧薪尝胆,为民族的复兴、祖国的崛起努力不懈地学习和工作。

*当初有人认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不太合适,建议修改一下。

你们认为呢?

尽管新中国已经成立了,但是我们还受到帝国主义的包围,我们还要争取中国完全独立和解放,还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所以这句话不能改。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还合适吗?

在今天,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进道路上还会有许多挫折,我们还是应居安思危,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放五十年来西藏发生了巨大变化,你认为50年来西藏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巨大的变化?

请说出你的体会。

这五十年里,西藏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今天的西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局势稳定,边防巩固,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西藏50年辉煌成就的取得,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的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西藏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英明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国家对西藏的大力扶持,全国人民对西藏无私援助的结果;是西藏各族人民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

第二课最可爱的人

一、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保家卫国,支援朝鲜)

1、美国侵略朝鲜。

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

2、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3、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参战的必要性(为什么我们应该参战?

①参战的利益:

抗击美国侵略,可以巩固人民政权,赢得安定的国内建设环境,可以壮大新中国的志气,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

②不参战的损害:

不参战会使我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从而影响国内的经济建设。

参战与否是与国家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四、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英明决策②中国人民、朝鲜人民和中朝人民军队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③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五、战争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抗美援朝是一场伟大的反侵略的正义斗争,它沉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扩张政策,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②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④为我国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2、消极影响:

①战后,美国加强了、对中国的军事包围、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阻碍了中国的对外交往;②台湾问题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六、认识

1、(★作为青少年应怎样向他们学习?

在战争年代,志愿军战士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在他们身上体现了英勇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以及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青少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好好学习,打好基础,为以后做好准备。

2、我们要树立保家卫国、振兴民族的自信心,要树立高度的爱国情感和立志为祖国奋发学习、为祖国争光的信念

抗美援朝的经过和结果?

开始——1950年10月

重要战役——五战五捷、上甘岭战役

结束——1953年7月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二、战争过程(时间、战役、英雄人物)

三、战争性质:

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

★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志愿军战士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赴朝作战,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许多战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

生命,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保卫了国家,也为国家和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如何看待联合国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发展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是国际社会共同认可的,尽管在履行职责方面并非尽如人意,但其作用仍是无可替代的。

1.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能不出兵吗?

他们说的对吗?

为什么?

男孩和女孩都认识到了抗美援朝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后,美帝国主义采取了一系列扼杀新生的共和国政权的举措,我们有义务去援助同我们友好的、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弱小的邻国,我们更要严厉阻止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扼杀和践踏,抗美援朝,不仅是为了援助朝鲜,更是保家卫国。

“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失极大”。

因此,中国人民志愿军必须出兵。

第三课土地改革

一、土改的必要性(原因):

1、这是发展农业、实现工业化的需要:

解放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仍然维持封建土地制度,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二、土改的概况:

1、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内容:

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意义:

为土改制订了方针政策,使土改有法可依)

2、依法实施改革(过程:

有步骤的分期分批进行,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农民,地主也有份地)

三、结果:

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解放(1959年西藏才完成以土改为中心的民主改革)

四、意义:

1、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改变:

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2、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生产建设准备了条件

3、巩固了国家政权:

土改的胜利完成,摧毁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集团的社会基础,巩固了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认识:

1、土改产生的积极意义使我们认识到发展经济要因循规律,要以农业为基础;使我们认识到国家机器的运作也要贯彻人文主义精神,要以人为本才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政权的巩固

2、中国农民两千年来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实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几千年来的土地问题才真正得到了解决。

因此,我们要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我们要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会实现经济的腾飞、民族的复兴。

★土改为什么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土改的必要性)

封建土地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的总根子,它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只有废除这种制度才能真正解放农民,才能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为什么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土改政策?

①少数民族地区情况比较复杂,应从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不同的政策

②这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全民族的共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政权的巩固

★反腐斗争的启示(P.15自由阅读卡)

党员干部要廉洁自律,国家要加强廉政建设,惩治腐败,这是推动社会主义治经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

一、经济建设的发展——工业化的起步

(一)工业化建设的必要性(提出并实施“一五”计划的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但工业水平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

②美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人民政权仍然虎视眈眈,我国为防御外来侵略、巩固政权,必须大力发展重工业,增强自己的国防力量

(二)工业化建设的起步———“—五”计划的实施

1、基本任务:

P.18-2

2、成就:

(1)工业:

P.18-3+P.19-2

(2)交通运输业:

P.19-1

3、意义:

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评价:

一五”计划工业建设的成就,远远超过旧中国一百年的成就的总和。

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足以让我们自豪和骄傲

5、取得成就的原因:

①党和政府基于对国情的正确认识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

②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

二、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制定:

1954年…P.20-1

2、内容:

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P.21-1

3、历史意义:

①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它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的社会性质③它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三、认识:

1、国家政策方针的制定和实施必须与国情相符合,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并产生实效。

2、“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学习他们永争第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为祖国和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3、我们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制定相适应的政策,大力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对旧企业进行改造和翻新;结旧厂的资本运作,所有制形式,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都进行改革,要重视人才,要合理利用资源等。

4、社会主义国家宪法的制订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

★P.20动脑筋:

看待任何事物,都应放到当时的环境中去,解放牌汽车也是这样,我们应当看到它诞生的意义和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而不能拿它和现在的产品去比较。

★为什么要集中力量主要发展重工业?

中国近百年来之所以积贫积弱,原因之一就是工业落后。

要想改变落后现状走向富强,就要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

实现工业化是改变国家落后的唯一出路。

重工业是工业建设的重点,是擎起社会主义大厦的栋梁。

同时,美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人民政权仍然虎视眈

眈,我国为防御外来侵略、巩固政权,也必须大力发展重工业,增强自己的国防力量。

所以,要集中力量主要发展重工业

★P.20动脑筋:

看待任何事物,都应放到当时的环境中去,解放牌汽车也是这样,我们应当看到它诞生的意义和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而不能拿它和现在的产品去比较。

★为什么要集中力量主要发展重工业?

中国近百年来之所以积贫积弱,原因之一就是工业落后。

要想改变落后现状走向富强,就要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

实现工业化是改变国家落后的唯一出路。

重工业是工业建设的重点,是擎起社会主义大厦的栋梁。

同时,美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人民政权仍然虎视眈眈,我国为防御外来侵略、巩固政权,也必须大力发展重工业,增强自己的国防力量。

所以,要集中力量主要发展重工业

第五课三大改造

一、三大改造的过程

(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必要性:

P.23-1-1~4

2、形式:

参加生产合作社

3、结果:

P.24-1P.24-2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必要性:

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

2、形式:

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特点:

P.24-4)

3、结果:

P.24-3

二、三大改造的实质

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深刻的社会主义变革

三、三大改造的作用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起了积极作用。

二、三大改造的实质

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深刻的社会主义变革

三、三大改造的作用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起了积极作用。

五、认识:

①搞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要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不能急于求成。

②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符,不能弄虚作假。

★为什么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了?

(1)1949年我国建立起来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2)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虽然在社会主义性质国营经济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的经济仍占有很大比重。

(3)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领域里的任务,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成分,把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变成社会主义经济。

(4)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建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历史性胜利的重要标志。

第六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一、良好开端--中共八大的召开

1、背景:

①国际形势:

P.27-1-1

②国内形势: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改变,但党和政府尚未认识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还没有经验

2、主要内容:

P.27-1-3、4

3、意义:

八大制定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路线,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是个良好开端

二、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1、表现:

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2、影响:

(1)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力遭到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后果,使是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发展。

(2)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使森林面积急剧减少,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没有合理的利用矿产资源,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今天工业生产发展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如:

森林面积减少,土地荒漠化,白色垃圾问题以及工厂的废气和废水所造成的)

3、造成失误的原因:

由于中国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我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走了曲折之路。

三、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及调整恢复:

1、困难:

P.28-1-2

2、调整:

P.28-1-3

四、成就和模范:

P.29-1、P.29-附文1、2、P.30-图

五、认识:

(1)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2)搞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要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不能急于求成。

(3)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符,不能弄虚作假。

★你知道雷锋纪念日是哪一天吗?

毛泽东同志给雷锋同志的题词是什么?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雷锋精神到底是什么?

雷锋纪念日是3月5日。

毛泽东的题词是:

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锋精神就是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刻苦学习、奋进自强的钉子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勤俭节约的精神;热爱祖国和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新时代还要不要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

我们该怎么做?

越是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人们越是感到雷锋精神的可贵,越是深深地呼唤他的回归。

我们在新时代赋予了雷锋精神新的内涵,特别是在遵守社会公德、发扬传统美德等方面雷锋精神具有规范和指导人们言行的功能。

我们在工作中要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在生活中,要淡泊名利、不怕吃亏。

在学习中,要具有钉子精神,抓紧时间丰富自己,要肯于钻研。

第七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一、“文革”爆发的原因:

1、国内: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党内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越来越严重,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已经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2、国际:

中苏关系恶化,周边国际形势紧张

二、经过:

1、导火线(1965年冬,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2、全面发动(1966年,毛泽东一纸《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引发大革命)3、全面夺权(1967年,上海造反派全面夺权,在全国掀起全面夺权风暴,导致党政机关瘫痪,生产遭到破坏,全国陷入空前混乱之中)4、二月抗争:

谭震林、陈毅、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挺身抗争,被江青一伙诬蔑为“二月逆流”。

之后,八届十二中全会上将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造成我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5、知青上山下乡和干部下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从长远来说,给国家得现代化建设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干部下放给国家现代化建设造成了很大损失)6、九一三事件(客观上宣告文革理论和实践的失败)7、四五运动(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8、结束(1978年10月,党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四人帮”)

三、性质:

“文革”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建国以后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的一场动乱。

四、危害:

①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受残酷迫害,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②国民经济遭受巨大破坏和损失,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③科学文化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优秀的民族传统和文化遗产被毁弃,国民素质下降④在思想上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和严重后果⑤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更大了

五、认识: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点,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②“文革”是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党内“左”倾错误严重发展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坚决避免“左”倾错误的出现③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增强人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

④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个人崇拜⑤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使我们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个伟大的党,有能力解决自身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当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⑥面对大动乱的局势,一些老一辈革命家的挺身抗争,代表了党和人民的意志,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家无私无畏的凛然正气,值得我们学习。

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①“文革”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革”的错误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大会的成功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主要内容:

①思想上:

彻底否定…②政治上: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③组织上:

形成了以…领导集体

3、意义(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①从党的指导思想上看,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实事求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改变了“文革”期间以及以前“左”倾错误思想路线②对“文革”中的错误进行了彻底纠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③从党的工作中心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代替了文革十年的以“阶级斗争为纲”,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背景:

“文革”使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践踏,广大人民群众深刻地认识到了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2、内容:

(1)平凡冤假错案:

1980年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

(2)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①197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②198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③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一系列法律

3、意义:

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伟大成就。

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使人们树立了依法治国的观念,加快了将我国建设成为法制国家的步伐

三、认识:

1、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

我们要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健康情感

2、从拨乱反正的史实中,我们认识到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是个伟大的党,有能力解决自身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当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毛泽东建国有功,治国有误。

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他的是非功过

4、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必须将改革开放坚持到底

★我国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