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中国经济安全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4401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中国经济安全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中国经济安全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中国经济安全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中国经济安全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中国经济安全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中国经济安全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中国经济安全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中国经济安全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中国经济安全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中国经济安全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中国经济安全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中国经济安全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中国经济安全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中国经济安全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中国经济安全上.docx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中国经济安全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中国经济安全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中国经济安全上.docx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中国经济安全上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中国经济安全(上)

陈建奇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世经室副主任、副教授

大家好!

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一起讨论“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中国经济安全问题”。

最近这几年,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那就是从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跃居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外贸易占GDP的比重平均在50%以上,中国跟全球的经济联系非常密切,这大幅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的位置的影响。

但同时也导致外部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些潜在的冲击,比如说安全层面。

所以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应该说是我们中国在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融合全球经济以后,我们自身经济得到了较快的提升,但同时也受到了外部的一些威胁、一些挑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安全的问题。

当然,安全的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很多内容,我们这堂课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那个内容,第一个方面,讲讲经济安全内涵及中国经济安全的基础,也就是最近这几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说中国经济快速提升,其实也提升了中国应对风险的能力,背后也对我们中国经济安全过程的重要的支撑。

我们讲第一部分,就是对安全的概念做一个界定,同时,也看看我们整个经济的实力对安全的支撑。

第二部分,讲一讲中国经济安全面临的挑战以及问题。

最后,再谈一谈促进中国经济安全的战略选择,就未来促进中国经济的那个安全性的提升,我们该怎么办、怎么做?

一、经济安全内涵及中国经济安全基础

(一)经济安全内涵

首先来看第一个方面,经济安全的内涵及中国经济安全的基础。

最近几年来,虽然我们对安全认识在提升,但是并没有对安全,界一个非常明确的界定,应该说,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不知道安全,什么叫安全,那就非常模糊。

说我们这边首先要来看,就什么是安全,尤其什么是经济安全。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部分,它是指一个国家维护国民经济发展的经济实力处于不受根本威胁的状态和能力。

简单来说,经济安全就是维护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不受根本威胁的状态和能力,这里边最突出的就是一种状态、一种能力,就我们应对风险,它这种能力。

从广义上看,经济安全包括资源能源安全、金融安全、粮食安全、科技安全、产业与贸易安全等很多方面。

它的表现是一国政府能够有效维护本国经济制度和相关法律,确立本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管控本国经济、抵御外国资本在国际市场的冲击和竞争,保持国内外市场竞争优势,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这一些是广义上的经济安全的这么一个整个概念的延伸,或者说从我们刚才看到经济安全是一种状态跟能力这么一个大的内涵的背景底下,进一步往外延伸。

具体一点看,就是经济安全包括资源能源安全、金融安全、粮食安全、科技安全、产业与贸易安全。

所以我们说经济安全的内涵是非常广,或者说它涉及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

但针对我们国家来说,其实我们国家所说的经济安全又有它特定的安全,这就要回到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这个安全的一个整体的阐述。

2014年4月15号,习主席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并首次系统提出11种安全,就是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

从这个可以看出,我们国家把科技安全、资源安全与经济安全并列。

我们刚才看到,就广义的经济安全通常把资源安全跟科技安全也纳入其中,但是我们国家,现在我们看到了,它把这两个安全跟经济安全并列了,也就是经济安全就不再包括这两个部分内容了。

所以根据我们刚才对经济安全广义概念的分析,其实我们国家所说的经济安全,就主要是指除了科技安全、资源安全以外的金融安全、产业安全、贸易安全并粮食安全四个方面,所以我们这里面所说的经济安全主要就是体现为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什么叫金融安全、什么叫产业安全?

应该说我们刚才看了一个经济安全总的定义,我们进一步可以推延得出,金融安全也是跟经济安全有相似的概念,比如说金融安全是指一国维护金融发展和金融实力处于不受根本威胁的状态和能力,产业安全是指一国维护产业发展和产业实力处于不受根本威胁的状态和能力,贸易安全就是指一国维护贸易发展和国际竞争力不受根本威胁的状态和能力,粮食安全是一国维护粮食发展和实力不受根本威胁的状态和能力。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就是这个安全其实它是一种状态跟能力。

所以我们在这里边应该说对各个安全都可以应用这么一套法则、这么一套规律,进一步往外延伸。

所以理解安全其实也不难。

当然,我们要进一步说到底什么是金融安全、什么是产业安全,进一步细分的时候,那可能就需要做专门的、深入的、比较深入的研究。

但是从概念上讲,应该说我们刚才说的它们本质就是一种状态和能力。

《国家安全法》对经济安全它的地位做了很重要的阐述,《国家安全法》第三条指出,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

可以看出,从《国家安全法》的角度说,我们国家将经济安全作为基础支撑,所以经济安全在整个国家安全当中,起着基础性的地位,因此,经济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经济安全,其它安全就难以保障。

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说经济如果实力很差,经济发展水平很低,就很难有势力去搞军事、搞核武器、搞文化等等其它方面的内容。

所以经济安全是其它安全的基础,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说明经济安全非常重要。

当然,我们刚才说了,经济安全,它还包括金融安全、产业安全、贸易安全、粮食安全,《国家安全法》在这一些方面也给予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相关的阐述或者相关的这么一个界定。

比如说在金融安全方面,《国家安全法》第20条规定,国家要健全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和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和基础能力建设,防范和化解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和抵御外部金融风险的冲击。

在粮食安全方面,《国家安全法》第22条规定,我们要建立起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维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善粮食储备制度流通体系和市场调控机制,健全粮食安全预警制度,保障粮食供给和资源安全。

说明粮食安全在我们整个国家安全当中也是非常重要。

除了这些方面以外,《国家安全法》还对其它,我们刚才说了,产业、贸易等等这一些方面的安全做了一些重要的阐述。

比如说《国家安全法》第19条规定,国家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健全、预防和化解经济安全风险的制度机制,保障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建设项目以及其它重大经济利益的安全。

所以我们从刚才可以看到,就是我们国家维护金融安全、粮食安全包括其它方面的经济安全上升到法律层面,未来我们推进相关的改革、提升经济安全具有了一个法律的保障,有了一个法律的支撑。

这是我们刚才看到的,就是经济安全到底是什么,它的概念是什么,它在整个经济安全当中处的地位是基础性的地位,它的内涵是非常广泛,包括金融安全、贸易安全、产业安全、粮食安全。

所以这一些让我们进一步联系的,就我们国家当中的经济安全是什么样的。

(二)中国经济安全的基础

在接下来,我们就要看,我们国家通过改革开放尤其是最近十几年以来,我们经济社会取得的较快发展,其实为经济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支撑,那我们就要看一看,中国在经济安全的支撑方面到底有哪一些方面的积累或者哪一方面的优势。

第一个方面,我想最重要的就是,通过这三十多年来经济的发展,整个经济体量快速上升,使得中国我们的整个的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地上升,也使得中国在全球的地位不断地上升。

我们从整个历史里看,可以看到,最近三十多年来了,中国主要是通过三次的改革开放助推了中国经济三次较快发展。

1980年以沿海开放为重点的第一次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第一次较快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小平南巡,此后我们看出,上海浦东新区设立,中国开始大规模地引进外资,开始承接发达国家、其它经济体转移过来的一些加工产业,所以中国的经济,进入了第二次较快发展时期;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一直到这一次金融危机之前的2007年,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0%的高水平。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三次的开放都助推了中国经济三次较快的发展,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在全球当中比较高的增长速度,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所以我们现在的这个经济总量相比几十年前有了大幅的增长。

中国在全球当中的地位也快速地上升。

这背后就形成了对我们国家安全对重要的支撑那就是我们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伴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们对全球的影响也在加大,中国对经济对全球影响的加大,客观上提升了我们过程应对安全应对风险的能力,或者说影响全球的能力。

1980年到199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量名义贡献3.7%,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到2015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量贡献达到了48.3%,美国由32%下降到22.5%,中国已经成为金融危机以来拉动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

所以现在全球经济不好的时候,大家都说,全球经济看什么,原来说是看美国,现在说是看中国。

说明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在上升。

中国的经济如果不好,其它国家可能就会受到我们的影响。

所以从全球的角度来说,大家可能会更加希望中国经济更加平稳、更加健康的发展。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中国应该在全球当中就是我们的安全的保障能力在上升,因为我们经济不好,别人也担心。

所以这样的话,比如说我们原来所说的,外部对中国经济的这种负面的这种影响或负面的冲击,人为的因素可能会下降,因为很多国家不希望中国的经济出现问题,出现了问题,他们也难以独善其身。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其实中国对全球的影响提升也提升了中国的经济安全。

同时,我们看到,最近这几年的发展,中国的金融能力在快速地上升,因为我们说,一个经济体里面很重要的这个经济安全以外,这个经济安全里面是金融安全,很多国家动把金融作为非常重要的金融安全的组成部分。

那从金融的角度看,我们国家安全的水平也出现了上升的态势。

比如说,2016年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世界前十大银行”,按预计资本排名的前十大银行当中,中国占据了四家,就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名列其中,更为重要的的是,工行、建行、中行、农行列居到前五位,也就世界前五大银行当中,中国占了四家,这说明中国整个金融规模在快速地扩张,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大国。

虽然说我们说金融的创新、金融的这个盈利能力我们可能还有待提升,但是我们看到,就世界前五大银行里面,中国占了四家,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对金融方面的一些较快的发展。

这背后其实形成了金融安全的一个支撑。

这是另外一个方面。

金融的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最近几年我们的外汇储备一直处于高位。

原来我们国家是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跟很多其它的贫穷发展中国家是一样的,缺乏资金,没有外汇储备,没有外汇储备,一个是你很难这个通过引进外部的设备、通过这个购买别人的先进技术来这个推动本国的经济发展,也很难使得本国的这个企业到海外进行投资,就很难在全球进行布局。

但是最近几年,我们看到,中国的外汇储备迅速上升,到2014年中国外汇储备曾经达到了将近四万亿美元,最近一两年我们看到,外汇储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到现在为止,中国的外汇储备依然高于3万亿美元,我们是全球用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所以我们对外的支付能力大幅地提升。

外汇储备的高位运行,直接地一个影响就是我们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在快速地提升。

大家简单回顾一下就知道,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为什么说我们东南亚一些国家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甚至爆发了危机?

这背后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因为这些国家外汇储备很少,所以通过索罗斯这么一个资本进行跨境的大规模运作,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在短短时间里面就消耗完了,所以最后,只能以危机出现。

但是我们国家现在有3万多亿的外汇储备,这无形当中为我们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尤其是汇率风险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保障。

所以,国际支付能力的大幅提升,客观上增强了我们全球的或者说我们国家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其实也推动或者说也为我们国家参与全球的布局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一些,都有助于提升经济安全。

除了这以外,最近几年我们看到,我们国家其实在全球主要金融机构当中的话语权也大幅提升了。

比如说,2010年以来推行的国际货币基础组织的份额改革,将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由原来的第六位提升到现在的第三位,就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个全球的重要的国际金融组织里面机构里面我们是第三大投票权这个大国,仅次于美国跟日本。

大家都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是维护全球的金融稳定,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然后,防范全球的金融等等方面的系统性风险。

我们国家在这里边地位的提升或者说我们国家份额的提升,其实背后意味着中国在国际金融机构当中的话语权在上升,我们话语权在上升,其实我们参与国际金融事务的能力也就有机会同步不断上升,这样就会保障我们国家一些重要的经济利益,有利于我们国家参与全球事务。

所以这个这几个方面都突出了,就金融安全,我们也得到了比较快的发展。

从产业安全的角度来看,我们从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已经持续地、快速地上升,制造业规模已经跃居全球第一了,我们的工业、制造业产值达到了全球最高的水平。

是,我们现在是全球第一,制造业第一大国,原来我们是一个落后的工业化国家,现在我们已经是进入了或者完成了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工业化的中后期。

这说明我们国家的这个工业体系怎么样,已经不断地完善,我们的产业这个水平、产业的实力、产业链的这么一个延伸,应该说都为我们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客观上中国为什么说现在对全球影响能这么大?

最重要的就是我们通过制造业等这些产业的发展,怎么样,承接了全球重要的产业分工。

所以使得中国跟外部上,外部也依赖中国,所以中国经济从现在来看,就制造业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国,这对我们中国经济实体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支撑。

不像有些国家说是经济空心化,我们现在至少从现在来看,我们仍然是一个实力经济主导的这么一个经济体,所以我们整个的产业安全应该是不断提升,不断提升。

从贸易安全来看,我们的能力也在不断上升。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跃居全球第一位,我们已经成为货物贸易最大的国家,而且在这么一个过程当中,加工贸易的份额在不断下降,一般保证在不断地上升,说明我们国家的竞争力在不断地增强,我们的贸易结构在不断优化,贸易的总量在不断地增长,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国际经贸的发展有了很好的基础。

伴随着贸易的快速上升,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在金融危机之前曾经达到65%,现在仍然有40%左右,也就说通过这个开放、改革,中国承接全球产业分工,贸易不断地上升,中国的GDP有一半左右跟外部有关系,那也就是说中国怎么样,影响全球的能力在不断地上升。

就刚才我们看到,全球经济发展看中国,但从我们现在这个数据来看,就是通过贸易、通过我们承接全球产业分工,我们对全球的影响进一步地增强。

所以,从这些可以看到,就产业、金融、贸易的安全在不断提升。

粮食的安全,其实也取得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巨大成就,那就是去年我们国家粮食实现了12连增,产量达到了1.2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

我们的粮食非常充裕。

原来有一句俗话,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粮食是我们的温饱的支撑,有了粮食,一个国家就远离饥饿。

所以,粮食在整个经济安全当中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我们国家粮食在最近13年里面持续地增长,解决了我们国家这个粮食原来相对出现不足或者说粮食风险上升的问题。

我们现在的粮食持续地上升,粮食的总量不断地增长,客观上为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所以,我们刚才讲的这些,应该说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经济安全里面金融安全、产业安全、贸易安全、粮食安全,这几个方面在最近几年都有了这个较快的发展,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我们这些安全方面的能力建设仍然不断地推进,我们的实力扔在不断地增强。

所以这个也告诉我们一些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中国整个经济安全的水平在上升,防范经济风险的能力在提升,这是我们看到的非常重要的现象或者非常积极的现象。

二、中国经济安全面临的挑战及问题

当然,我们也要非常客观地、理性地看到,中国的经济安全也面临着一些重要的挑战,尤其是我们刚才说的,就中国跟外部联系很紧以后,我们会影响到其它国家,但是同时,外边也会影响中国,在这么一个全球化的背景底下,中国的经济安全,应该说有一些已经突破了传统安全的范畴,进入了或者说出现了新的挑战。

结合现在来看,我想主要有四个层面方面的挑战跟问题:

第一个方面,就是金融风险较大与金融受制于人的问题突出;第二个方面,产业大而不强与产业核心竞争力较弱的挑战突出;第三个方面,国际经贸不平衡与经贸话语权不高的问题突出;第四个,是粮食结构性短缺与转基因等技术引发的挑战突出。

这四个方面,我们分别从经济安全里边金融安全、产业安全、贸易安全、粮食安全这四个方面我们分别探讨,虽然说我们这几个方面的安全能力都提升,但是仍然有不足的地方,仍然有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金融风险较大与金融受制于人的问题突出

我们来看第一个方面,就是金融安全它面临的挑战也很突出,最重要的是金融的风险较大与金融受制于人的问题突出。

为什么我把金融这个问题,应该说就是从我们刚才讲的来看,我认为金融是经济安全当中的非常重要、非常核心的内容。

为什么我就把它放在第一点?

那就是因为它是经济安全的核心,因为货币金融是经济的核心。

我们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明确了金融在经济当中的核心地位。

曾经有两位伟人也对金融做了很高的这个评价。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世界。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也说:

要颠覆现存社会的基础,再没有比搞坏这个世界的货币更微妙且更保险的方式。

说明金融、货币不仅会影响这个经济的发展,还会危机社会稳定乃至国家的存亡。

所以很多国家都把金融安全放在重中之重,把提升金融的这么一个水平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

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经验或者一个教训,我们要格外注意、格外关注。

就是俄罗斯,俄罗斯是世界上军事强国这个可能很多人都不会反对。

因为俄罗斯,我们看到,虽然苏联解体了,但最近几年俄罗斯在全球的军事方面依然它表现出实力很强,我们看到俄罗斯出兵叙利亚,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这个地缘政治的这么一个转变过程当中,他们的军事也发挥了重要的力量,吞并了克里米亚。

所有这些事件都表明俄罗斯是一个军事强国。

但是从前年到现在,欧美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采取了比如说冻结及主要官员在海外的资产,通过这种这一些做法,俄罗斯的卢布前两年出现了大幅的贬值,经济出现了衰退。

为什么俄罗斯受到制裁以后经济会这么难受?

那就是因为它没有掌控全球的金融话语权,俄罗斯的金融的风险是比较高的。

所以从这一点讲,就是俄罗斯它是一个军事强国,但不能称上一个真正金融体…真正的强国,因为它没有掌控金融话语权,它的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是比较差的,金融的建设有待加强。

从我们国家来看,应该说,我们刚才看到中国的金融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中国金融也有内在的重大的挑战。

最大的挑战在哪儿?

那就是我们现在抗风险的能力不高,受制于人。

怎么来看我们金融现在具体的问题?

最主要的我认为就表现在我们这个现在看到的这个图上面,这个图的横轴是货币供应量的绝对量,纵轴是货币供应量占GDP的比重,这是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图,可以看到中国在这个图里面是右上角,其它国家在下面,说明中国是全球货币最多的国家。

我们的货币是美国的两倍,但是我们的GDP仅仅是美国的三分之二。

所以,从这里边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常识性的一个判断就是,中国发一块钱创造的GDP比美国发五毛钱创造的GDP还少,那也就说,中国的货币金融的效力非常低,这个反应了我们金融体系就是大,但是,不强,很弱,效力很低。

当然有些人问,就是说这个到底有什么问题没有?

货币多会有什么问题?

我们的货币是美国的两倍多。

这么多的货币怎么样到社会去?

现在来看,有70%左右是通过贷款进入社会,还有10%左右是通过债券、票记等等这一些方式进入社会,但是大家知道,债券跟这个贷款都属于债务,也就说我们银行对企业进行贷款怎么样,银行是企业的债权人,企业必须还本付息。

说我们现在可以看出,就是我们这么多钱发出来,然后,大部分是通过贷款跟债券进入社会的,也就说有80%甚至到90%形成的社会的债务,这就说明我们的债务很高。

债务高,有什么问题?

我们做了一个测算,中国现在社会的债务每年的利息除以GDP大于7%,我们每年的经济增长才6%多,而全社会的利息就是债务的利息除以GDP都大于7%,说明每年的GDP增量都不够还利息的。

在这么一种情况底下,企业有利润吗?

企业有回报吗?

没有利润、没有回报,我们的企业就不愿意投资,经济的增长就会放缓。

所以我们现在国家非常重视我们企业这个负担太重的问题,那就债务的包袱非常大,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经济会很困难。

所以我们今年以来一直在力推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去杠杆,就咱们把债务建起来,就债务很高,说明你杠杆率很高嘛,那现在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债务给建起来,叫去杠杆、降低杠杆率。

理论上讲,这个杠杆率有很多指标,但最重要有一个指标就是债务除以GDP,如果债务除以GDP的比例很高,说明用很多的债务做了一个相对少的GDP,那也就这个社会的杠杆率就太高了。

如果债务很少,就债务除以GDP很低的话,那说明用很少的债务做出了较多的GDP,那说明我们的杠杆率就比较低。

所以全社会的杠杆,就是杠杆率怎么看,有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债务除以GDP,用多少债创造出多少GDP,或者说GDP的一块钱用了多少债务来完成,来创建。

所以,我们说要降低杠杆率,其实就是可以理解为降低债务除以GDP。

怎么样降低,怎么样降低这个杠杆率?

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把分子缩小,把债务缩小,那债务除以GDP就降下来了。

这个所以这个很简单,但是怎么把分子缩小,把债务缩下来?

其实应该说这里边有很多方法,但是最重要的是这么两种方法,第一种,让企业把债务还上,企业把债务还上,整个社会的债务就降下来了。

你让他把贷款还上,但这样行吗?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企业很困难,你让他把债还上,他这个企业可能就破产。

所以现在,中央跟地方都是一直跟金融机构在说,不能对企业进行抽贷,要继续给企业贷款。

所以说,你要让企业把债务还上行吗?

不行。

所以通过这么一个手段降低杠杆率就比较困难。

那怎么办?

那今年以来,又有不少的人提出了另外一种方法叫债转股,银行贷给企业的这个资金变成企业的债务,银行是企业的债权人,那现在有人建议把企业这个债权卖掉,卖给第三方机构,第三方机构把这个债权变成企业的股权,第三方机构变成企业的股东,企业原来的贷款就不要再还本付息了,因为它已经变成股权融资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确实是可以降低债务,但是现在问题是,这个你要实施债转股就把债权变成股权,会引起道德风险,就到底你要对哪一些企业进行债转股,哪一些不对它债转股?

因为理论上讲,有困难的企业他们可能很多都希望债转股,但是这些企业里边有很多可能是有退出市场,因为它经营不善或者它竞争力不行,未来肯定要退出市场,如果这些企业是要退出市场,但是你现在通过债转股把它救起来了,那过几年它还是要倒闭的,那如果过几年又倒毙的话,那现在的债权变成股权,谁把这个债把它买走,谁可能会承担比较大的风险。

所以现在我们也非常明确了,政府也明确了,债转股要坚持市场化,政府不担保、不兜底。

那如果从市场化角度,大家想一想,愿意实行债转股的这些企业,可能是业绩不好的,这样,市场上很多人就不会帮他债转股。

市场上希望当企业债转股,可能看到的是那些好企业,那好企业它不一定希望把自己的债务债权变成股权。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通过债转股来降低杠杆率是比较困难。

那怎么办?

这样的话,杠杆率就降不下来,降不下来,怎么办?

今年以来又有不少的学者又提出了新的方式,去杠杆叫什么,做大分母去杠杆。

我们看到刚才说,可以把分子缩小去杠杆,但这不行了,现在怎么办?

把分母做大去杠杆。

怎么把分母做大?

把GDP做大。

那就是再大规模地给企业贷款,那么企业增加投资拉动GDP,只要大规模地贷款,拉动了这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