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讲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453035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原理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政治学原理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政治学原理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政治学原理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政治学原理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政治学原理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政治学原理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政治学原理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政治学原理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政治学原理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政治学原理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政治学原理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政治学原理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政治学原理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政治学原理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政治学原理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政治学原理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政治学原理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政治学原理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政治学原理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学原理讲义.docx

《政治学原理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学原理讲义.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治学原理讲义.docx

政治学原理讲义

***政治学原理***

许振洲

导言

政治的定义

与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法国Littré字典的三种定义:

--1)统治/治理国家的科学

2)治理一个国家及处理与别国关系的艺术

3)公众事务及政治事件

法国Robert词典的三种定义:

1)治理人类社会的艺术与实践

2)统治的方式

3)统治一国、处理国内事务及国际关系的方式

4)一切有关权力及其对立面的公共事务

根据美国出版的《政治思想百科全书》的定义:

政治是意见及利益均不相同的集团做出共同的决定、共同的选择的一种程序。

这些决定和选择超越了各集团的界限,并象征着一种共同的政策。

柏拉图:

政治是统治人民的艺术。

MaxWeber:

《社会与经济组织的理论》

“如果在一特定疆土内,命令之得以持续实行是凭借行政人员运用武力和武力威胁”,则此社团便是政治性的。

Lasswell:

《权力与社会》

“政治行为是为觊觎权力而采取的行为。

“政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

Dahl:

《现代政治分析》

“政治体系是指人类关系各种稳定的整体,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指的是权力、政府和权威关系。

DavidEaston:

《政治体系分析》

政治是价值在社会中的权威性分配。

Almond/Powell:

《比较政治学》

“大多数定义中有一个共同点,即把政治体系同合法的人身强制联系在一起”。

《一个发展的理论》:

 “政治体系并不只是包括政府体制,它还包括一切体系中的政治权力。

Goguel/Grosser:

《法国政治》

“政治是所有关系到一个国家公共事务的治理的机构、组织及行为的总和。

这些组织及行为者试图组织一个政权,控制它的行动或在必要时替换它。

Birnbaum:

《政治的终结》

“政治从来都是各社会集团冲突的角斗场。

其中每一个集团都力图把自己关于国家组织原则的概念强加于他人。

尽管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权力,政治毕竟是与权力紧密相连的……在迄今为止的大部分人类社会中,政治总是意味着一个社会集团的统治及另一些社会集团的服从。

Aron:

《民主主义与极权主义》

政治可以被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

狭义的政治指的是一些政治组织,如政党、议会、政府。

广义的政治指的是对社会的治理及权威行使的方式。

J.-J.Chevalier:

《政治思想史》

“在广义上讲,权力这个概念有种种外在形式。

但这个词总使我们联想起政治。

Schwartzenberg:

《政治社会学》

“无论如何,我们总是一般地将政治科学定义为关于权力的科学。

马、恩:

《德意志意识形态》

“只是我们的作者也像所有的思想家一样把政治看作是一种具有自身独立发展的独立范围。

马克思:

《马志尼和拿破仑》

“这些人只注意国家的政治形式,而不能理解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基础的社会组织的意义。

马克思:

“国家内部的一切斗争-民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君主政体相互之间的斗争、争取选举权的斗争等等,不过是一些虚幻的形式。

在这些形式下,进行着各个不同阶级间的真正的斗争。

列宁:

一般地讲,“政治就是参与国事、指导国家、确立国家活动的方式、任务和内容。

”但实质上,“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反对世界资产阶级而争取解放的无产阶级的关系。

毛泽东:

“政治,不论是革命的还是反革命的,都是阶级对阶级的斗争,不是少数个人的行为。

“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尚书·毕命》:

“道洽政治泽润生民”

《周礼·遂人》:

“掌其政治禁令”

《周礼》:

“礼以体政政以正民”

《管子》:

“入国家观政治”

孔子: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免且格。

“政者正也。

子率以正,孰敢不正?

孟子:

“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

孙中山:

“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

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

我们对政治的定义

按照我们的观点,政治就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切权力关系的总汇及其反映。

这些权力关系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而首先及集中地存在于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国家及其他与之密切相关的组织及其活动中。

这些权力关系包括了权力的占有、权力的获取、权力的运用、权力的维持、权力的目的等等方面。

因此,政治学就是研究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权力关系的一门科学。

具体地讲,它是一门研究权力的起源、权力的基础、权力的合法性、权力的获得、权力的占有者、权力的运用、权力的平衡与制约、权力的维持、权力的目的及权力的丧失等权力关系、权力现象的科学。

它的研究重点在人类社会中权力关系最集中的层次-国家上,而兼及人类社会生活中有权力关系存在的一切方面。

理想主义:

核心特征:

对现实的否定,特别是对人性的否定;对一个理想社会的向往。

具体研究方法:

经常是演绎性的、逻辑性的。

现实主义:

核心特征:

对现实的肯定或至少是无可奈何的承认,不谋求改造人的本性,要在人性的基础上寻找统治的方法。

具体研究方法:

经常是描述性的、分析性的、归纳性的,特别是经验主义的。

或者说,前者是“形而上”(métaphysique)的,后者是实证主义的(positivisme)。

前者如Fichte和Hegel,注重的是《Sollen》(应然),后者则注重《Sein》(实然)。

孔德(AugusteComte)【法】的主要学术主张:

社会学的研究应该是实证主义的。

所谓实证主义,一言以蔽之,就是去研究那些可以被事实、可以被我们可观察到、可验证的事实所证明的问题,即所谓的“实然”问题;而不是那些无法观察到、无法验证的“应然”的问题,或如价值观的问题。

Tocqueville(托克维尔)【法】,1805-1859

1835-1840:

DeladémocratieenAmérique(论美国的民主),1856:

L’AncienrégimeetlaRévolution(旧制度与大革命)。

Marx【德】

MaxWeber(韦伯)【德】,1864-1920

1896:

<<古代文明衰落的社会原因>>,1904:

《科学及政治学知识的客观性》,1904-1905: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13:

《广义社会学的若干范畴》,1922:

《经济与社会》

 EmileDurkheim(杜尔凯姆)【法】,1858-1917

1893:

Deladivisiondutravailsocial(社会分工论),1895:

Lesrèglesdelaméthodesociologique(社会学方法准则),1897:

Lasuicide(论自杀),1912:

Lesformesélémentairesdelaviereligieuse(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FerdinandTonnies(托尼)【德】,1855-1936,

1887:

《社团与社会》,

 1925-29:

《社会学研究与批判研究》

GeorgSimmel(西梅尔)【德】,1858-1918,

1890:

《社会分层-社会学与心理学的研究》

 VilfredoPareto(帕雷多)【意】,1848-1923

 1896:

Coursd’économiepolitique(政治经济学教程),1902:

Lessystèmessocialistes(社会主义体系),1916,Traitédesociologiegénérale(普通社会学)

AndréSiegfried(西格弗里德)【法】,1875-1959

1913:

TableaupolitiquedelaFrancedel’Ouest(法国西部的政治地图),1949:

Géographieélectoraledel’ArdèchesouslaIIIeRépublique(第三共和国阿尔代什地方的选举地理学)

 

1903年,美国政治科学学会创建。

1890-1914年间,美国大学中普遍设立了政治学系。

1910年前后,英国开始在大学中普遍开设政治学课程。

JamesBryce:

1893年的《TheAmericanCommonwealth》

 

Bentley,1908:

《theProcessofGovernment》

其中论述了政治过程politicalprocess的概念,认为政治过程实际上是政治体制、机构与各社会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大量借用了生物学和达尔文主义的观点概念如process、function、adjustment、environment等。

Behavioralism革命的兴起,来源及高潮,退潮。

行为主义:

20世纪初的心理学派别,强调通过对人们行为的科学的、实验性的研究来研究人的心理,否定传统的方式如内省、如心理类别分类、如深层心理学等。

即用可以看得见、摸得着、说得清的方式研究,从而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行为主义革命的理论来源:

心理学特别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等。

简单地讲,是将行为主义的方法运用到政治学的研究之中,与传统的方式、与制度研究的方式决裂,将政治学科学化,使它成为一门对可以观察的政治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

这场革命在美国从20年代、特别是30年代开始,著名政治学家CharlesMerriam(1876-1953)是当时的代表。

他提出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革命:

1)方法论:

认为政治科学应建立在对科学的技术手段的运用的基础上,与过去的政治思想史研究告别。

2)进行交叉学科的研究,将政治学与心理学、医学结合起来。

他对心理学研究尤其情有独钟。

他的得意门生Lasswell坚持并实践了他的主张,认为政治学应是一门真正的科学,要应用严格的、科学的研究手段、方法论。

30年代中,欧洲的许多政治学家到美国避难,加强了美国的研究阵容,也带来了新的观点和方法,特别是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方法。

二战结束后,行为主义革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我们可以将行为主义革命的主要口号概括为:

在研究的指导思想方面,要扬弃价值判断,提倡客观中立的研究。

方法论方面,要实现科学化,定量化,模式化;非制度化即动态化。

后行为主义

第一阶段是对行为主义的批评。

这种批评可分三个层次:

1、 方法论

2、 研究不3、 能完全无视价值。

4、 结果:

不5、 尽人意。

第二个阶段是理论的重新被肯定及对建立模式的尝试。

几种理论或模式的说法:

Easton的系统论,系统论的理论来源之一:

Benthen的社会有机体论。

新颖之处:

不再提政府、国家或民族等传统概念,认为这过分强调了法律和机构。

而是应用了系统这个说法。

强调了环境因素、动态因素。

Almond的制度-结构-功能理论:

制度是一个生态学概念,它意味着一个包含着许多相互作用的内在部分的、又与一种环境相互作用的、组织。

它影响环境,同时也受环境影响。

为了进行各种活动(目标),政治制度有各种各样的组织或机构,如议会、行政机关、法院、政党。

这些组织或机构各自进行专门的活动或职能,这些活动或职能反过来又使政治制度能够制定和实施其政策。

制度、机构和职能都是同一个持续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的提出:

结构的定义:

结构(如立法机关)是由各种相互关联而又相互作用的角色组成的,而政治体系则是由相互作用的结构组成的。

现代政治体系一般包括6种政治结构:

利益集团、政党、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官员、法院。

结构的活动或曰影响、运动便构成了该结构的功能。

每个结构都在执行着某种功能。

功能的概念:

任何政治体系所发挥的功能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体系层次、过程层次、政策层次。

体系层次:

体系的维持和适应功能。

包括:

政治社会化、政治录用(体系的更新)、政治交流。

过程层次:

要求和支持的输入通过一个转换过程变成了权威性的政策输出,此转换过程的功能有:

利益表达、利益综合、政策制定、政策实施。

政策层次:

政策的实际作为。

包括:

政治输出、结果和反馈、政治产品(如福利、安全、自由)。

(HerbertSpencer1820-1903:

《PrinciplesofSociology》)

政治文化的概念:

要研究任何一个政治体系,不但需要了解这个政治体系在某个特定时期内的实际作为,而且需要了解它的基本倾向。

我们把这些倾向(政治体系的心理方面),称作政治文化。

它包括一国居民中当时所盛行的态度、信仰、价值观和技能。

不同的地方集团、种族集团、社会的各阶级也可能有自己特殊的倾向或趋向,此谓亚文化。

1950时UNESCO规定的政治科学的四大范畴:

 

一、政治理论

 1、 政治理论

 2、 政治思想史

二、政治制度

 1、 宪法

 2、 中央政府

 3、 地方政府

 4、 公共行政

 5、 政府的经济、社会职能

 6、 比较政治制度

三、政党、团体及公共舆论

 1、 政党

 2、 政治团体

 3、 公民参与

 4、 公共舆论

四、国际关系

 1、 国际政治

 2、 国际组织

 3、 国际法

1957年,Bendix和Lipset的分类:

1、选举行为

2、决策过程

3、意识形态

4、政党及利益团体

5、政府及公共行政。

此时规定的政治学的研究范畴:

政治理论、政治思想史、政府或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公共政策、国际政治。

《孟子·尽心》: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

 

第一章

政治权力

权利(rights)与权力(power)的区别:

前者起源较晚,是法治传统、封建社会、特别是个人主义的产物。

它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依赖法的保护。

权利的概念也一直在发生着演变。

后者从人类一有社会生活时即已出现,甚至早于国家。

它可以建立在法、合法性的基础上,但法不是它的必要条件。

权力首先是一种力,一种暴力,一种强制支配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的本质是超时空的,而且变化不是很大。

它不要求其他事物的保护,相反,它更多地是保护者。

从制度的角度来讲,政治权力指的是抽象意义上的国家,或具体意义上的国家机构。

从事实的角度看,权力是一种能源、资源、能力,或用经济学的术语,是一种资本。

但更确切地讲,政治权力应被理解为一种关系,它是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类社会中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或一部分人对另一个人、另一部分人的领导、命令、支配关系。

这个意义上的权力强调的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

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中说:

“权力意味着在一种社会关系里哪怕是遇到反对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任何机会,不管这种机会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对某一个人的权力与做某一件事的权力是不同的。

所谓做某一件事的权力是指采取某一行动的能力问题,或是物质方面的能力,或是法律意义上的能力(得到法律承认的能力)。

做某一件事的能力未必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对政治权力的这三种观察角度各有其特点。

但我们认为第三种最能够揭示政治权力的内容,反映其实质。

归根结底,我们这门课的兴趣点是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中的权力现象。

而在人类社会中,权力当然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

第一节

权力关系的特性

历代学者对此问题的探讨汗牛充栋。

我们可以尝试将他们的主要观点概括为三种理论:

政治权力是对自由的可能威胁,政治权力构成了某种政治行为的动因,政治权力是一种不平等的交换的产物。

1) 政治权力的运用是对他人自由的一种限制

这是绝大部分传统政治哲学家的观点。

因为政治权力象征着国家,而自由象征着个人,这本来就是两个互相对立的概念。

我们可以法国著名的哲学词典Lalande对自由的定义为例:

“自由的一般意义可定义为人的一种状态,即他的行动不受除自己意志及天性外的任何限制。

”如果我们同意此定义,那么对某一个人行使权力当然会限制、乃至剥夺其自由。

由此,我们可以提出两个问题。

A) 自由是否意味着个人意志的完全独立?

有一种意见认为,在政治领域中,个人自由意味着人的思想、表达及行动完全脱离政治权力的控制;法律的任务是保护而非限制、更不用说禁止这种自由。

这种观点表达了人权和法制国家的思想,其代表人物是BenjaminConstant的《Delalibertédesancienscomparéesàcelledesmodernes》。

他认为古代人的自由是民主参与的政治自由,而并不谋求限制政治权力对个人生活的干涉。

与此不同的,现代人所要求的只是个人独立的自由、意志的自由:

它要求有个人自己的天地,政治权力不应干涉,只应尊重、保护。

并不必须意味着对政治生活、尤其是决策过程的积极参与。

穆勒:

“政治权力能够合法地违背文明社会中的一个成员的意志的唯一条件是阻止他去损害他人的利益。

”(《功利主义》)

B)   自由可否被理解为被统治者对政治权力的行为的同意?

如果对某人行使政治权力意味着限制他的自由,那么他的同意当然便是十分重要的。

法学家对此的回答可以是十分清楚的:

人的行为可以分成两大部类:

契约和单方面行为。

契约意味着当事人之间在意志完全独立的前提下达成的协议、共识。

在法学角度看,一个合法的契约当然与个人自由原则决不冲突,即使它确实限制了其中一些人的自由。

反之,单边行为,不管是法律、是法令,只要没有得到对象的同意,就在法理上不合法、无效。

因此,法学解释的重点在于被统治者对政治权力及行为的是否同意。

这种解释本身似乎并没有什么漏洞,但问题是它没有顾及到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或心理状态。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契约都准确地反映了人们的真实意志。

因此,我们要注意研究人们行为(在这里是同意)的动机。

这种哲学思辨是重要的,但有时过于理论化,过于考虑到政治权力的伦理方面。

所以又可以采用社会学的思路,观察一下权力的实际运用。

2) 政治权力的运用构成了某种政治行为的动因

Dahl指出,政治权力的运用实际上构成了、解释了人们的某种政治行为、政治中某种政策的动因、因果关系:

我们说甲对乙行使了权力,其意义是:

甲使乙做了一种行为A,而乙不能做或没有做行为B,或不能/没有用另一种方式做行为A。

这种理论的特点是有助于理清某一政治行为的动因,并在权力与责任两个概念之间建立了联系。

这种理论比较简单,但在实际运用上有两个问题:

A)在西方现代国家的各级决策机构中,总有一些人(经常是领袖、或因此成为领袖)能够更早地感觉到多数意志,他们自然会试图第一个将此意志进行总结、表述。

在行为主义者的眼中,他们当然是决策者,是政治行为、政策的动因。

但我们看到,决策并不是完全由他们做出的,而是一个各种因素、各种角色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一种综合结果。

   因此这种理论在运用上有可能将事实简单化、甚至部分扭曲事实。

如将表面上的决策者认作事实上的决策者,或将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个人化。

B)达尔的理论天然意味着甲和乙在利益和欲望上的不一致:

正因为如此,甲才会可以使乙接受或采取一个违心的行为。

如果在某时某事上甲和乙在利益和欲望上都完全一致,他们的选择当然也会一致。

那么此时甲是否还对乙行使着权力?

按照Dahl的理论,回答应当是否定的:

因为两者的选择一致,不存在谁的意志占了主导地位的问题。

但是在事实中,我们又应注意到两种现象:

一、即令两者一致,权力关系也依然存在。

二、有着所谓的“负权力”,即乙一定要避免给人以印象说他俯仰由人,所以要发出不同声音。

而这与他的利益与欲望不一定直接相关。

3) 将权力关系理解为一种不4) 平等交换

按照PeterBlau的看法(《ExchangeandPowerinSocialLife》NY1964),人际关系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利益的交换关系:

在卖主与顾客中,是商品和货币的交换;在顾主和雇员中是劳动与工资的交换。

如果没有权力的作用,交换应当是平等的。

而权力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可以使交换变得不平等:

如果顾客为某一商品付出了过高的代价,就说明他在与卖主的关系中处于弱势,而后者显然拥有某种他不具备的权力。

社会中任意两方之间的地位/权力越不平等,出现不平等交换的可能性便越大。

这种交换理论的优点很明显,它明确了以下几点:

一、权力关系是一种选项、一种选择,而不是一种单向的、封闭的指令:

如果……,就会……;如果另一样,就会……。

二、权力的运用程度可由权力拥有者、运用者从不平等交换中得到的好处来衡量。

三、很自然的,权力现象并不只存在于一时、一个孤立的交换之中。

权力的持有者天然倾向于将自己的优势扩大到各个领域、各个时间段。

上面的三种理论都是试图从某种角度来说明权力关系的特征、特性,也都在某种意义上使我们加深了这种认识。

但我们还可以加上一些自己的思考。

我们可以将政治权力区分为命令权和影响权。

这两者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军队军官对士兵的权力显然与记者对读者的权力不完全一样。

在我们这里,命令权与影响权的区别在于:

当存在一个有权威的命令权时,受众无法逃避权力关系的范围。

他的选择是:

服从,或不服从而受到惩罚。

当存在一个有权威的影响权时,受众可以有的态度或选择是:

接受影响,从而进入权力的范围,以便得到若干利益。

不接受影响,从而逃离权力的范围,得不到预期的好处。

或者说,命令权伴随着的是惩罚,而影响权伴随着的是吸引或诱惑。

第二节政治权力的运用

一、政治权力的运用目的及原则 

我们可以简单归纳一下前人对政治权力的运用目的及原则的讨论。

目的:

1)所有人的利益还是一部分人的利益?

回答1:

从柏拉图开始,大部分理想主义者对权力运用目的的回答是为了所有人的利益。

回答2:

极少部分的现实主义者的回答是为了自己或一部分人的利益。

而马克思主义的回答是最为彻底而系统的。

其中阶级观点的提出表明,人是划分为阶级的,不存在超阶级的全体利益。

政治权力运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区别在于谁是统治阶级,人数的多寡。

回答3:

功利主义者的回答或现实主义者的回答:

不会是所有人的共同利益,但可以争取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

政治权力的运用,与政治一样,应当是一种妥协,而不应是一部分人/阶级压倒另一部分人/阶级。

目的:

2)政治权力的运用是为了让被统治者的道德、本性得到提升,还是让他们过一个更加富庶的物质生活?

回答1:

绝大部分圣贤的回答是前者,即让被统治者/人民变得更好。

可以这样讲,几乎所有的宗教或理想主义都带有某种禁欲主义色彩。

回答2:

一部分现实主义者、相对主义者、非理性主义者认为是使人过得更好:

理由或是人的劣根性不可改造,或是最终目标不可知。

原则或方式:

暴力/强迫性的与非暴力/强迫性的。

在任何社会中,政治权力运用的原则/方式都首先是暴力/强迫性的,因为政治权力的本质便是如此,它的运用必然要以暴力/强制为依托。

当然,政治权力的运用也可以有非暴力/强制性的一面。

说服奖酬固然是一种例子,但我们更多见的是用官方的意识形态来规范、诱导被统治者的行为的方法来达到运用政治权力的目的。

但归根结底,暴力和强制都是政治权力运用原则、方式的本质特征,是非暴力形式的基础和依托。

依法的或不依法的

在初始意义上,政治权力是一种暴力/强制性力量,它的行使未必需要法的依托,也不以依法为前提:

它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不依法律而行使。

而依法行使权力的历史一是比较晚,二是即使如此,也未必存在于一切领域、一切方面。

政治权力的运用是否依法与是否暴烈不呈简单的函数关系。

在现代意义上,依法行政的优越性是不容置疑的,它减少了不确定性,保护了被统治者的利益。

而政治权力的依法运用的最大优点是限制了统治者的行动自由,限制了政治权力本身。

二、政治权力运用的实质:

控制与支配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过的那样,政治权力的运用归根结底是对社会成员、社会角色的行为的一种控制,是对他们自由的一种限制。

他们的行为因此被分成了允许的/不允许的、正常的/不正常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