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挑战杯的规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642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加挑战杯的规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参加挑战杯的规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参加挑战杯的规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参加挑战杯的规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参加挑战杯的规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参加挑战杯的规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参加挑战杯的规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参加挑战杯的规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参加挑战杯的规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参加挑战杯的规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参加挑战杯的规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参加挑战杯的规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参加挑战杯的规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参加挑战杯的规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参加挑战杯的规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参加挑战杯的规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参加挑战杯的规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参加挑战杯的规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参加挑战杯的规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参加挑战杯的规则.docx

《参加挑战杯的规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加挑战杯的规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参加挑战杯的规则.docx

参加挑战杯的规则

第一章走进“挑战杯”

一、挑战杯

(一)认识“挑战杯”

“挑战杯”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

“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

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挑战杯”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全国高校乃至全社会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竞赛的发展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江泽民同志为“挑战杯”竞赛题写了杯名,李鹏、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题词勉励。

竞赛采取学校、国三级赛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全制,分预赛、复赛、决赛三个赛段进行。

(二)“挑战杯”的近年概况

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于2009年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

在这次大赛中,全国组委会共收到全国31个省(区、市)507个高校报送的作品1387件;经全国组委会复审,淘汰281件,最终进入终审决赛项目为1106件(其中文科616件;理科490件),入围高校432个,来自海内外以及港澳台的3800余名精英学子和领导嘉宾齐聚北航。

本届挑战杯规格高、规模大、人员层次多、赛事活动时间长,是历年以来规模最大、参与层次最广的一届。

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将于2011年10月举办。

赛会的主旨为: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第二章参赛须知

一、参赛日程

赛程

时间

赛事阶段

校赛

每年10月8日~每年11月30日

动员准备阶段

每年12月1日~每年12月15日

作品初评阶段

每年12月16日~2011年3月9日

项目完善阶段

次年3月10日~次年3月20日

作品终审阶段

省赛

次年4月15日~次年5月10日

作品上报参评阶段

国赛

次年7月~次年10月

全国复赛和参展准备阶段

次年10月~次年11月

全国决赛和表彰阶段

二、作品要求

(一)对作品内容的规范

参赛作品必须严格遵守《“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详见附件2)。

(二)对作品格式的规范

自然科学论文、哲学社会科学论文及社会调查报告的行文格式应达到A级指标。

论文的具体编辑格式如下:

1.字体:

标题:

主标题一般用三号黑体

正文内各主要部分的大标题用四号宋体加粗

正文:

正文内文字使用小四号宋体

摘要:

中文摘要用五号楷体(其中“论文摘要”四字用同号黑体并加方括号),英文摘要用小四号新罗马体(TimesNewRoman),注释、参考文献依次列在篇末,均用五号宋体(其中具有标题性质的“注释”、“参考文献”左边不空格,采用同号黑体加冒号)。

2.论文内各大部分的一级标题用“1,2……”,二级标题为“1.1,1.2……”,三级标题用“1.1.1,1.1.2……”,四级标题用“1)、2)……”。

不宜使用四级以上标题。

3.中英文摘要:

字数要求300~500字左右,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最终结论,论文的关键词3~5个;摘要和关键词相距一行,英文摘要可重起一页,或者与中文关键词间相距两行。

4.中文图表名,图名放在图下,表名放表上,分章设序号,如式(2-1)(居右),表3-2,图5-3(宋体,五号,居中),图表与正文间距一行。

5.在论文中必须标注参考文献,如“文字[1]”,一般为近年来的新文献,同一本文献不同内容不同页码的引用要分开写参考文献,具体写作要求见模版。

另外,引用文献应按顺序标号。

6.正文应当有问题提出、国内外现状、研究背景,最后部分要表述创新内容与应用性、下一步研究展望。

正文最后附页(附录)解说论文所结合的科研课题研究情况。

(三)版面格式

1.须有页眉,内容为:

作品名称全称;字体为:

小五号楷体;居中。

2.页面设置

(1)页边距:

上:

2.5厘米下:

2.5厘米

左:

3厘米右:

2.5厘米装订线:

0厘米

(2)页眉:

1.5厘米;页脚:

1.5厘米。

页眉页脚使用默认页边距;页眉下为全长横线。

(3)纸型:

A4,纵向;建议单面打印。

(4)全文行间距为22磅,段前、段后均为0行,首行缩进2字符。

3.插入页码

位置:

页面底端对齐方式:

居中

4.注释

采用尾注,自定义标记为[1],[2],[3]……

注:

专著为[M],报纸为[N],期刊文章为[J],论文集为[C],学位论文为[D],报告为[R],标准为[S],专利为[P]。

【例】

[1][美]詹姆斯·W·沃克.人力资源战略[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3-24.

[2]李强.转型期冲突性的职业声望评价[J].中国社会科学,2000(4):

20-29.

[3]Whyte,M.K.&L.Parish.1984,UrbanLifeinContemporaryChina,Chicago:

UniversityofChicagoPress,P78-79.

5.参考文献

格式同上,先中文后英文;中文按姓名的拼音排序,英文按姓名的字母排序。

(四)其他问题

其他未列出的问题请参见新闻出版署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五)作品类别

1.申报参赛的作品须从实际出发,侧重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申报类别分为以下三类: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参赛对象限本科生,作品分类如下:

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

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作品所属领域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参赛对象为本科生和研究生。

(3)科技发明制作类。

参赛对象为本科生和研究生。

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

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

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作品分类同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A—E类。

2.补充说明

(1)FLASH、DV制作属于科技发明制作B类;建筑学院、土木学院、机电学院的建筑、施工、机械模型制作属于科技发明制作B类;艺术学院创作的艺术教育论文属于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

(2)雕塑、摄影、书法、美术、绘画作品不属于学术科技创新作品,不予申报。

(3)混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与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的,混淆科技发明制作A类与B类的,不予申报。

(4)个人创作的诗歌、散文、小说、译文等文学体裁作品或作品集,不予申报;

(5)科技发明制作完成立项时,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或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

(6)哲学社会科学类所完成的作品,每篇论文应在8000字以内,每份调查报告应在15000字以内。

(7)若未发表或未公开出版,原则上不予以奖励,申报该项奖励须占用本学院申报奖励名额。

三、如何参赛

(一)准备阶段

参赛选手必须大量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充分了解更多方面的信息。

重点关注民生及社会热点问题。

作品的初步研发、制作以及论文的撰写(详见第三章“参赛指南”)。

参赛选手应虚心请教老师和历年获奖者,接受建议,学习经验,创作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或实用价值的作品。

(二)报名阶段

1.申报人

参赛作品分为个人和集体作品。

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作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

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学生。

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本专科生作品、硕士研究生作品。

2.申报作品

严格按照参赛手册要求完成作品,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填写第十七届“粉体杯”暨第十三届“中星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申报书(见附4),按时向学院团委(总支)科技部予以申报。

学院团委(总支)科技部汇总后统一于规定时间交于校大学生科技协会办公室。

第三章参赛指南

一、什么样的作品容易获奖?

认真而充分的准备是获奖的前提条件。

同时,还必须注意一些相关因素:

第一,紧密结合当前实际的作品容易获奖。

主要指研究或服务当前的生产发展、经济建设、国际民生等,比如当前国家的重点工作是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共同富裕等,和这些国家大政方针及热点问题密切联系的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容易被青睐;比如当前社会中交通堵塞问题严重、生产生活中浪费现象突出,那么通过设计,提供出某种产品或思路,能够缓解交通堵塞、节约水电资源等问题,这样的发明制作或学术论文的现实价值就很高了。

第二,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科学、合理整合其他学科资源。

不结合专业,自己的所学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只限于自己的专业,视野和思维方式又相对狭窄。

面对感兴趣的话题或现象,在校内充分挖掘资源,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或邀请其他专业的同学加入自己的研究课程,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作品。

第三,有较强教练组的作品容易获奖。

通常情况下,报送陕西省和全国参加“挑战杯”竞赛的作品,必须有两名副高以上职称的老师作为专职教练。

老师们丰厚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将使你的作品提升不止一个层次。

第四,获得专利证书、鉴定证书和公开发表的作品容易获奖。

这些刊物和行政部门本身就代表一种权威和公信力。

二、如何选题

为了在“挑战杯”赛中获胜,参赛作品的选题至关重要,像农民没用好种子,怎么辛苦也得不到好收成一样。

究竟什么才是好的选题呢?

简单的回答就是能打破现有市场需求和学术科技供给平衡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是新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观点。

而如何去寻找能打破现有平衡的选题,则是大家最关心、最费周折的事情。

首先要求做好调查和资料搜集工作,只有充分掌握了将要涉及领域的现有水平、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才有可能知道什么选题值得去做。

这是一件需要时间、条件和方法才能做好的事情。

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料和互联网上的有关信息。

当然,更不能忘记向有关教师咨询。

(一)学术论文的选题

撰写学术论文的选题,实际上是科研选题。

理、工、农、医类学术论文的选题,应偏重研究进展的追踪,特别是要能提出新理论、新方法,不一定要大,但一定要新。

社会调查报告和社会科学学术论文的选题,则要瞄准社会热点问题,要能取得研究数据,提出新的观点或新的对策。

在具体捕捉科研课题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检核与思考:

1.社会生产和现实生活提出了什么新问题

社会生产和现实生活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是形成科学研究课题的最重要的源泉。

捕捉直接影响生产发展和生活质量的关键问题或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具有更大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每年,国家科技管理部门都用科技发展指南的形式公开科研选题方向,表明了国家各级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关注。

高校的教师或科研工作者通常依据《选题指南》提出的方向,申报有新颖性、创造性和意义较大的科研课题。

对于大学生或研究生来说,可通过导师的指导,或直接参与教师科研项目,选择参加“挑战杯”竞赛的题目。

如果能选择科学前沿课题或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课题,更会有出类拔萃的机会。

2.科学园地中还有哪些“处女地”

科学在不断发展,一门学科内各分支学科的交叉,各门学科的交叉与互相渗透,有可能产生交叉处的空白区,将目光投注到那些尚未被人开垦的“处女地”,往往能形成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例如,某体育学院一研究生选择了《竞技体育技术、战术创新理论研究》,意在探索促进竞技体育运动不断创新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这一研究课题的提出,是在竞技体育科学与创造科学交叉区寻找到一块科研“处女地”。

再如,有人在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交叉结合中,找到有关“计量史学”方面的科研新课题。

3.已有理论、传统观点和结论有值得怀疑的地方吗

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已有理论、传统观点和结论,寻找其缺陷和矛盾,也是捕捉科研课题的途径。

历史上,当绝大多数物理学家完全不加怀疑使用牛顿的经典力学公式时,爱因斯坦却对它进行质疑,重新考虑牛顿力学的时空观,从而萌发出建立新的时空观的设想(狭义相对论)。

现在许多人致力于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也是源于对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的怀疑和批判。

由于历史的局限,许多前人的某些理论、观点和结论,看起来无懈可击,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其缺陷和矛盾,揭示这种缺陷和矛盾就是科学发现,深入研究就可能提出新的理论。

4.书本上记载过什么难题

研究课题从实际中找,这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有些课题也可能来自书本中的难题。

我国著名数学家侯振挺教授早年在大学学习时,就从一本《职6队论》中找到了自己的研究课题。

经过研究,最终创建了被国际数学界称为“侯氏定理”的科学理论。

国际上获得菲尔兹奖的20多位数学家中,有不少人是由于解决了“希尔伯特问题”中的某个问题或者历史遗留下来的其他难题而获奖的。

数学如此,其他学科也是如此。

5.研究工作中是否发现有反常现象

根据研究工作中的反常现象选择课题而取得成功的例子是很多的。

冯·卡门在他的导师的指导下做流体力学实验,以观察圆柱后面水的流动分离。

但是,圆柱后面的水流始终不稳定。

导师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只关心他的“流动分离”课题。

但是,冯·卡门却注意到了这一反常现象。

他想,这里可能有某种自然规律在起支配作用,于是,冯·卡门把这反常现象作为自己的科研课题。

经过探索,结果发现了“卡门涡流”这一流体力学规律。

大学生在科学实验中,如果观察到意外现象或与传统情理不符的反常现象,就可以思考其中有没有科研新课题。

6.学术争论中提出的问题

对于同一对象、现象或过程,存在着不同观点、不同学派之间的学术争论,这是科学发现过程中常有的事情。

历史上光的微粒说与波动说之争,热的本质之争,物种不变论与进化论之争,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学术之争。

争论时,双方都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

了解这种争论的前因后果与争论焦点,乃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

许多科学研究,常常被学术争论所诱发。

在了解当前学术争论的基础上,大学生也可以从中找到科研新课题。

7.对同一个课题能否从新的角度去研究

对于同一个研究课题,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即从新的侧面、采用新的材料、使用新的手段去研究也可以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例如,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问世以来,红学研究已风靡海内外,研究成果也可谓车载船装、千姿百态。

然而至今仍有不少人情系红学,不断地从新的角度去选择研究课题。

中国科学院高级工程师崔耀华一部洋洋洒洒36万余言的《红楼梦探幽》,可谓独辟蹊径。

他突破考证派、思想评论派及艺术评论派的研究视野,运用自然科学中的系统论,建立起系统分析《红楼梦》的科学体系,提出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新观点。

例如:

《红楼梦》不是梦,其本身的伟大艺术魅力无需索隐派艰苦考证便可为读者理解;《红楼梦》的核心是作家阐述自己哲学思想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治世思想和理论以及如何创造理想社会的艺术体现,书中人物是这些哲学思想的形象化描述。

在“挑战杯”竞赛前,我们可能知道组织者提供的社会科学学术论文或调研报告的《选题指南》,对《选题指南》上的题目,我们应注意选好新的研究角度,力求有所创新。

8.能否从论文中的限制词中找到课题

许多研究论文在阐述某种观点或结论时,经常有这样一类限制词:

“在一定条件下”、“在相当程度上”、“在某种范围内”等。

那么,究竟在什么条件下?

在多大程度上?

在哪些范围内?

对于这些限制词的具体规范的寻找,可以构成相应的研究课题。

此外,对于给定明确限制规范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超出规范的外推思考捕捉到研究课题。

9.能否对他人失败的研究进行分析

科学研究中有许多失败或失误案例,对这些案例进行个案分析或综合分析,以探索其失败或失误的原因,抑或在失败的废墟上重新筑起研究的大厦,也可以形成相应的研究课题。

以上所举课题的来源或线索,并不一定概括得全面。

对于奥妙无穷的自然界和错综复杂的人类社会,鲜为人知的东西比比皆是,供科研选择的课题是层出不穷的。

只要我们有创造的动机,善于进行创造性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总会找到合适的参加“挑战杯”竞赛的科研课题,撰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二)发明课题的选题

发明创造是创造前所未有的人工事物的一项实践活动。

不计其数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等,都是发明创造的成果。

发明属于技术创造范畴,有别于科学创造中的发现。

发明是人类运用自然规则创造出某种人工事物,而这种人工事物在没有发明以前是不存在的。

如青霉素药品、电灯、复印机、电子计算机等,都是“人工事物”,是发明成果。

至于科学家发现世界上存在着青霉素、电磁感应现象,不能算是发明,因为他们只是创造性地“发现”了自然界存在着的自然规律,而这些规律在人们发现之前依然客观存在。

当然,发明与发现也有联系,发现可以导致发明,发明也可推动发现。

如果没有青霉素的发现,是不可能有青霉素药品的发明;正因为人们发现了激光原理,才导致激光打孔机、激光治疗仪、激光武器、激光音响、激光育种方法等发明的问世。

当然,如果没有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天文望远镜和电子计算机等产品的发明,人类要探索太空奥秘,做出新的重大发现也是不可能的。

1.发明创造成果分类

对发明创造成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分类。

从发明创造的成果形态分,有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两大类。

(1)产品发明又可以分为物品发明(如合金、玻璃、水泥、油墨、染料、涂料、农药、食品、饮料、调味品、药物、纸、焊料等),设备发明(如各种机器、仪器、器械、装置等),配置或线路发明(这是指由空间和时间起作用的工作手段,如电压调节器、放大器,带有分支和闸门的管道系统等)。

固定建筑物也属于专利保护的范围,可归为产品发明类。

例如,自行车是很早就发明出来的机械产品,关于它的发明至今仍层出不穷。

如果有人用新型传动(如变速齿轮传动)改进普通链传动的自行车,就是一种发明创造。

有人在传统的双叶罗茨鼓风机的基础上设计出三扭叶罗茨鼓风机,力图降低工作噪声,这也是机械设备方面的一项产品类发明创造成果。

(2)方法发明可以分为产品制造方法发明(包括产品的机械制造方法、化学制造方法、生物制造方法)和非产品制造方法(如通讯方法、分析测试计量方法、修理方法、消毒方法等)。

产品用途发明也可归为方法发明这一类。

例如,某发明人研究出一种电镀塑料物品的方法,能使塑料制品具有金属的外观。

这是一项方法类发明。

分析产品发明创造实例,我们可以发现它通常历经“选择发明课题”、“构思技术方案”和“样品制作”等基本阶段。

发明创造的选题,要着重考虑市场需求和新技术运用,特别是交叉学科知识与技术的应用。

如核技术,用于军事已不新鲜,用于医学也很平常,用于海关集装箱货物不开箱查验,则是近年来的一大创新。

2.发明创造成果特点

选择发明创造课题,应考虑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行性。

(1)先进性,即你的作品要能反映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能代表某一个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或是在某一学科领域中处于先进地位。

这样,你的作品立意越高、越远,在竞赛中获胜的机率就越大。

先进性还反映在作品具有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特征。

在某一个领域,别人还未去研究,或是在研究过程中还没有成果出现,而你的作品恰好能反映先进技术在这一领域中的应用,这就说明你的作品具有先进性。

当今时代是一个网络的时代,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而网络的发展又非常之快,如果你在这一领域做出一个有独到见解的作品,你的作品就具有先进性。

(2)实用性,即你的作品要能为人们的生产或生活服务,解决人们生产或生活中的某一个问题或给人们生活的某一方面带来好处。

如果你的作品不能解决问题,对人们无关重要,或是人们的生活中可有可无,甚至它的性能比同类产品还要差,这就说明你的作品不实用。

实用性还表现在:

当今人们生活中急需解决某一个难题,而又没有这样的产品。

而你的作品却能应运而生,急人们之所急,这就突出了你的作品的实用性。

要选择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作品,我们就需要细心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了解人们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然后从实际出发,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设计产品,解决问题。

这样,我们的作品一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3)可行性,即发明作品不光在理论上是先进的,而且在实际中也行得通。

当我们设计一件作品时,只在理论上进行考虑,而忽略了在实际中各种情况的变化和各种因素的限制,就有可能在制造技术方面或现实需求方面遇到障碍。

因此,我们在选择发明课题时,要综合考虑实际中各方面的因素,各种情况的变化以及各种制约因素的限制,既保证作品在理论上可靠,又使其在设计制作和使用方面可行。

3.发明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发明创造的本质是提出新技术方案,因此方案设计工作十分重要,它是将设想变成现实的关键性技术阶段,是对设计者创新能力的挑战。

参加“挑战杯”竞赛的发明作品,应在技术方案上体现出设计构思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因此,参赛者要学习和掌握技术方案创新设计的方法。

样品制作,是完成发明作品的重要环节。

技术方案确定之后,应考虑样品制作的工艺方法。

动手制作之前,要将总体构思理顺,对整个系统有一个粗略认识。

要明白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

只有这样,发明作品的制作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如何组队

团队协作及精神——成功的钥匙

人是构成团队最核心的力量。

3个以上(包含3个)人就可以构成团队。

1.打造团队精神

团队工作代表了一系列鼓励倾听,积极回应他人观点,对他人提供支持并尊重他人兴趣和成就的价值观念。

这些价值观念能帮助团队发挥价值观念,同时提高个人及组织整体的业务表现。

团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没有这一点,团队只是松散的个人集合。

这种共同奉献需要有一个令成员信服的目标。

事实上,一个团队不能确定一个具体的工作目标,那么团队成员会因此变得困惑、涣散、表现平庸。

除了共同明确的目标之外,队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也至关重要,和谐的工作氛围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

2.明确团队分工

健全的系统流程为团队的高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这是因为,系统流程首先解决了团队中各个成员在各个领域、在各项工作中的输入输出关系问题,明确了各自的职责所在,这样,就有效确保了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避免了因不规范而扯皮的现象;其次,系统流程为团队成员所从事的各项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就如同一本行动的指南,引导团队的运作,同时又如同一个游戏的规则,保证了团队成员必须在这个规则内来行动,不然就随时有出局的可能。

所以,总的来说,健全的系统流程有效提高了团队的整体效率,提高了团队的整体作战能力,使团队真正实现了高效

四、作品创作

(一)论文的构思与写作

1.构思论文框架

论文框架构思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论文提纲的编写。

论文框架越成熟,论文提纲产生的基础就愈扎实,提高论文撰写速度才成为可能。

它包括如何搜集、整理、筛选信息资料、怎样研究有效信息资料以及构思模式的研究。

(1)如何筛选已有信息资料

利用各类信息资料源和信息资料查阅方法将论文选题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搜集来之后,必须对其进行筛选,选出与选题密切相关的核心信息资料,以便节约时间与精力。

如何筛选?

可按以下几步完成。

首先,在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