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六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4911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市六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福建省莆田市六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福建省莆田市六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福建省莆田市六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福建省莆田市六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福建省莆田市六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福建省莆田市六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福建省莆田市六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福建省莆田市六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福建省莆田市六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福建省莆田市六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福建省莆田市六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福建省莆田市六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福建省莆田市六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福建省莆田市六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福建省莆田市六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福建省莆田市六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福建省莆田市六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福建省莆田市六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福建省莆田市六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市六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福建省莆田市六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市六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莆田市六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福建省莆田市六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福建省莆田市六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

约束、制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

打开

B.数罟不入洿池数:

密申之以孝悌之义申:

反复陈述

C.他生未卜此生休卜:

预料却坐促弦弦转急却:

退回

D.可以横绝峨眉巅横绝:

飞越开国何茫然茫然:

失意的样子

2.下列各项加点词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遂命酒

B.填然鼓之

C.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D.王无罪岁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黄道带分为十二次,各有定名,每次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官,分别配属于各诸侯国,称为分野。

秦是井宿的分野,蜀是参宿的分野;由秦入蜀,故称“扪参历井”。

B.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城城东十里的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据蜀,自号白帝,曾在白帝山筑城,名白帝城。

C.敕造:

奉皇帝之命建造。

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D.青衫,黑色单衣,多为低阶的官服或卑贱者的衣服,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也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官职低。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敕(cì)造憨(hān)厚簇(chù)拥赦(shè)免

B.笑靥(yàn)忖(cǔn)度悚然(sǒng)窈陷(yōu)

C.陪侍(shì)顽劣(liè)炮烙(luò)放诞(dàn)无礼

D.宽慰(wèi)厮混(hùn)呜咽(yè)敛声屏(píng)气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主张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一致、贡献与索取一致的观点,并不是主张把人生的价值仅仅归结到对个人需要的满足和个人向社会的索取上。

B.我们仔细调查研究的结果,认为他要负全部责任,但他却百般抵赖,拒不承担由于酒后开车超速行驶致使大桥护栏被撞毁的损失。

C.要想在此刊物上发表文章,字数必须控制在5000字以内,为了精简字数,我们不得不对文章略加删改一些。

D.在对WTO问题的关注上,过去主要集中在行业、企业等方面所面临的压力上,多是从微观层面考虑问题,而对于经济体制等宏观问题却思考甚少。

6.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寄居在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工人党,对土耳其的装腔作势根本不以为然,并认定土耳其军队只是空摆着架式,并不会大动干戈,攻进伊拉克北部。

B.曾几何时,汶川是那样的美丽,然而可恶的地震使数万人葬身灾难之中,使几十年来的建筑毁于一旦。

C.在这次抗震救灾的第一线,记者不顾危险与劳累,耳濡目染了许许多多感人肺腑而又平凡的故事。

D.改革,他们荜路蓝缕;实践,他们戮力同心。

“资源节约、清洁环保、生态优良”已成为他们科学发展冶炼工业的不刊之论。

7.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不久前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咨询委员会第12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其目的是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通过各种先进手段进行抢救,从而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

A.世界记忆工程又称世界记忆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的一个文献保护项目。

B.世界记忆名录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咨询委员会审定,用以文献和档案的保护和传承。

C.世界记忆遗产又称世界记忆工程,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的一个文献保护项目。

D.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的一个文献保护项目,是保护世界记忆遗产的重要手段。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如今,一个尚未来得及收入《汉语大辞典》的新词儿——“自媒体”大热,由此产生一大批“自媒体人”。

在中国古代,尽管没有自媒体一说,但以类似手段谋生的人并不鲜见。

在汉代,宫廷文学侍从官得到重视,朝廷往往向民间征招“笔杆子”,优秀的还给官当。

贾谊、司马相如、杨雄、东方朔、枚皋、张衡、蔡邕这些汉代词赋名家,当初都是这样的“笔杆子”。

可是,古代既没有稿费制,更无广告分成一说,玩自媒体靠什么获取报酬?

靠“打赏”。

成语“一字千金”便因打赏而来。

首开打赏先河的是汉代,如汉代四川才子王褒便屡被打赏。

据《汉书·王褒传》,王褒文章文采飞扬,汉宣帝刘询听说后,将他征召入京,常将他和张子侨俩带在身边,“所幸宫馆,辄为歌颂”。

但文章并不是白写的,汉宣帝会根据文章的质量进行打赏,即所谓“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唐代时,现代很流行的稿费制已出现,在打赏外,自媒体人又多了一条创收的渠道。

稿费在古代通称“润笔”。

在唐朝,不少文人已能获得很高的润笔。

如当时文化名人韩愈、李邕等通过为人撰写碑文便可拿到巨额稿费。

尤其是韩愈,他最擅长写墓志、碑文,高的话一篇碑文就能拿到“(黄)金数斤”,时人曾讥之为“谀墓金”。

看来,为了拿到润笔,韩愈在志文中未少用阿谀奉承之词。

其实,“谀墓受金”韩愈并非第一人,这一词最早使用在东汉末文人蔡邕的身上,由此可见,润笔早在汉代即已存在。

“写软文”被一些现代媒体人视为一种心照不宣的创收手段,殊不知古代文人早就开始玩这一套了,到明清时手法已颇老到。

所谓“软文”,就是根据对方需要而创作、发布的形象宣传、广告、美言性质的文章。

古代最早最出名的一篇“软文”,是出自汉代才子司马相如之手的《长门赋》。

司马相如本人也没有回避此事,他在序中如实交代:

“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

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

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

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这就是后世文人津津乐道的“千金买赋”的故事。

古代文人创收的花样还有很多,除了传统的打赏、稿费,还可以直接“卖文”、代人“捉刀”、“卖版权”等等。

(摘编自倪方六《古人如何玩“自媒体”》)

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无自媒体一说,但以类似手段谋生的人并不鲜见,如王褒、司马相如等。

B.古人玩自媒体靠“打赏”获得酬劳,成语“一字千金”便因汉宣帝赏赐王褒而来。

C.唐代已很流行稿费制,这样,在打赏外,自媒体人又多了“润笔”这条创收渠道。

D.人们津津乐道的“千金买赋”的故事,说明古代文人“写软文”都是心照不宣的。

9.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打赏”“润笔”“写软文”等为例,介绍了古人玩“自媒体”获取报酬的方法。

B.“谀墓受金”一词最早用在东汉蔡邕身上,为汉代已存在润笔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C.唐朝韩愈、李邕等通过为人撰写碑文拿到巨额稿费一例,证明古代文人润笔很高。

D.司马相如在《长门赋序》中的如实交代,证明了作品是根据陈皇后的需要创作的。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代的一些词赋名家如贾谊、杨雄、张衡等都是朝廷从民间征招上来的“笔杆子”。

B.如果不是为了拿到高额润笔,韩愈在墓志、碑文中就不会用那么多阿谀奉承之词。

C.汉宣帝“第其高下,以差赐帛”,才子王褒、张子侨便因其文章文采飞扬屡被打赏。

D.古代文人有时还直接“卖文”、代人“捉刀”、“卖版权”,这也是他们的创收渠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鱼钓

郑武文

王铮担任住建局长的时候,已经有两任局长从这个职位上落马了。

王铮已经58岁了,再干两年,就安全到站,光荣退休。

王铮每天如履薄冰,小心翼翼。

他定下规矩:

无论是谁,都不能到他家里谈公事。

双休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熟人骚扰,带一个只有老婆知道号码的手机,自己开车到几十里外的水库去钓鱼。

水库里钓鱼的人不少,都互不相识。

王铮钓得安然自在。

水库很大,库底自然卧了不少大鱼。

有一天王铮运气特好,竟然钓到了一条足有几十斤的大鱼,王铮一抬没抬起鱼竿来,又抬还不行,只好带着鱼竿沿岸溜鱼,三溜两溜,脚下一绊,竟被鱼拖进了浅水里。

王铮赶紧爬起来,旁边一个钓鱼的老头也过来帮忙。

王铮解嘲地说:

“呵呵,我钓鱼竟然被鱼钓了。

”初春的天气,风还刺骨。

老头忙说:

“我家就在附近,先到我家换身衣服吧。

”王铮开始还推托,禁不住老头一个劲劝说。

又一想,不过是一个农家老头,又实在冷,就去了。

老头就住在旁边的村子里。

老头先拿出自己的衣服给王铮换上,又吩咐老伴把湿衣服烤上。

然后拿出一瓶酒,二人推杯换盏,相谈甚欢。

当然王铮没说他是干啥的,老头也不问。

又一个周末,王铮钓够了鱼,就直接去了老头家。

不能白吃人家的不是?

王铮带了现成的食品和酒。

老头也不推辞,又拉起了家常。

一来二往,二人就成了好朋友。

有一天喝酒正欢,老头拿出一幅画,说是祖上留下的,让王铮鉴定一下。

王铮一看,是一幅《秋钓图》,画着一个老头在湖边钓鱼,岸上菊黄竹疏,秋风瑟瑟。

立意很好,画工也好。

只是落款不甚明确。

王铮对画本无研究,只是看着顺眼,就连声说:

“好,好……”老头说:

“一张破画子,这么旧了,咱庄户人没用,送给你当个玩意吧。

”王铮说:

“那不行,说不定挺值钱呢,你先去鉴定一下。

”老头说:

“鉴定啥,以前就在屋里挂着的,脏成这样了。

”王铮一看,不好再推辞,就收下了。

回去以后很喜欢,经常拿出来看,后来就直接挂办公室了。

后来一段时间,市里要建一个国际会展中心,王铮忙得没时间去钓鱼了。

投标那天,办公室进来一个四十来岁中年人。

进来就打招呼:

“王叔,你好,我是赵强,还认识我吗?

”王铮一怔,看着有点面熟,没想起来。

赵强一指王铮后面的画,说:

“我住在水库边,您跟我爸是好朋友。

”王铮的心里就有些不快,说:

“你也来投标吗?

”赵强说:

“是啊,我也干工程。

”王铮说:

“那下午投标吧,同等条件下我帮你。

”赵强说:

“谢谢叔,中午一块出去吃饭吧?

”王铮说:

“那不行,我们有纪律。

”赵强就没说什么,出去了。

下午投标,赵强中标。

王铮也和三个副局长开了碰头会,三个副局意见难得统一,一致拍板让赵强干。

王铮总感觉有点不对劲,可也没说什么。

过了一段时间,还真出事了。

赵强潜逃,三个副局长被双规,王铮党内记过一次。

在反贪局,副局长们感到很冤枉,说:

“王铮拿了一个郑板桥的《秋钓图》,价值数百万,为何只记了个过?

反贪局长拿出一幅画,说:

“你们说的是这幅吗?

王铮拿画以后,做了鉴定。

发现是真画,就到反贪局备了案。

如果没事,那是正常赠与,退休后还给人家;如果相求,此是贿赂,就交到局里。

因为他太喜欢那幅画了,就又求人临摹一幅挂在办公室里……”

此时的王铮正坐在他的老板桌后面,副局们的落马让他脊背一阵阵发凉。

到周末,王铮又去钓鱼,秋风起了,落叶萧萧,到处一片凄肃景象。

他感觉自己很像《秋钓图》里的老叟。

鱼漂动了,提上来却没鱼,只是鱼食没了。

如此几次,令王铮气恼不已。

想一想又笑了,不是吗,人在钓鱼的时候,鱼也在钓人。

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铮因贪钓大鱼而被鱼拉下水的故事情节,既照应了题目,又自然引出“老头”。

而这“老头”,正是一条伺机钓王铮下水的“大鱼”。

情节设计巧妙自然,颇具匠心。

B.这篇小说不仅用景物描写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而且还灵活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来正面塑造主人公王铮的形象,使主人公形象有血有肉,性格鲜明。

C.王铮因喜欢钓鱼而收了《秋钓图》,又因怕出事而上交给反贪局,还叫人临摹了一幅挂于办公室内,却让几位副局长误会并受贿落马。

这说明他廉洁奉公,深谙做官防“钓”之道。

D.文末写“他感觉自己很像《秋钓图》里的老叟”,一是因为当时秋风阵阵,落叶萧萧,一叟一竿,独钓寒池,暗合《秋钓图》的意境;二是因为差点落马的他感受到了画中钓叟远离世俗,超然物外的不易与孤独,揭示了主旨。

12.王铮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3.本篇小说以“鱼钓”为题,你认为这个题目好在哪里?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

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

稍长,博通古今。

凡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者。

以文学闻于时。

元至正中,鲁帅里中豪,集少壮保乡曲。

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

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议者。

人号其里曰君子乡。

洪武初,修《元史》,召鲁为总裁官。

史成,赐金帛,以鲁居首。

乞还山,会编类礼书,复留之。

时议礼者蜂起。

鲁众中扬言曰:

“某礼宜据某说则是,从某说则非。

”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

鲁让曰:

“袭帕误耳,纳贡称籓而不奉正朔,于义何居?

”使者谢过,即令易去。

安南陈叔明篡立,惧讨,遣使入贡以觇朝廷意。

主客曹已受其表,鲁取副封视之,白尚书诘使者曰:

“前王日熞,今何骤更名?

”使者不敢讳,具言其实。

帝曰:

“岛夷乃狡狯如此耶!

”却其贡。

由是器重鲁。

五年二月,帝问丞相:

“鲁何官?

”对曰:

“主事耳。

”即日超六阶,拜中顺大夫、礼部侍郎。

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

吏部持典制,不之许。

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

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

“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

”未几,命主京畿乡试。

甘露降钟山,群臣以诗赋献,帝独褒鲁。

是年十二月,引疾归,道卒。

淳安徐尊生尝曰:

“南京有博学士二人,以笔为舌者宋景濂,以舌为笔者曾得之也。

”鲁属文不留稿,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四》)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

B.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

C.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

D.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

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汉武帝设五经博士教授弟子,儒教国家化由此开始。

B.礼:

含义丰富,主要有三,一指礼制,指全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伦理秩序;二指礼仪,指具体的礼节仪式;三指礼貌,指个人在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

C.洪武:

明朝第一个年号,当时在位皇帝为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在击破各路起义军后,于应天府称帝,定都北京,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D.京畿:

本意即“位于国之中央的都城”,后来指京城及其周边地区。

从周代开始,把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称为“王畿”。

唐时有京畿道,宋时有京畿路。

1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鲁记忆超群,博古通今。

他少时就能一字不漏的背诵《五经》,并通晓漫长历史中国家体制、人才、制度沿革等知识,其文章才学颇为闻名。

B.曾鲁文采出众,常得褒奖。

他草拟的诏书以及赋写的诗歌,也深得皇上赞赏,皇上认为他的文章可以反映出文运的昌盛,为此破格提升了他的官职。

C.曾鲁谙熟礼法,深得器重。

当时议礼者与之有辩诘,他一一列举传记告知对方;高丽的文书、安南陈叔明的上表,均被曾鲁看出礼法细节上的错误,因此,他受到皇帝的器重。

D.曾鲁编撰有功,赐赏丰厚。

他担任总裁官负责《元史》的编撰,书成之后,以他为首功,给予金帛赏赐;他打算辞官归隐,却未得允许,朝廷又留下他负责编类礼书。

1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

吏部持典制,不之许。

(2)鲁属文不留稿,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公安县怀古①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

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

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

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1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

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C.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D.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19.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什么艺术手法?

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评卷人

得分

五、情景默写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诗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高》直接描述杜甫一生失意流离,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秋兴八首》虚实结合既写景物也寓时事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琵琶行》中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珠”“玉”典故创设出一种对理想可望而不可即的情景,表达了悲哀之情。

评卷人

得分

六、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面问题。

一日,甲方梳洗完了,只见乙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

甲笑道:

“共记得多少首?

”乙笑道:

“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

”甲道:

“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

”乙笑道:

“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

”甲笑道:

“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

你且说来我听。

”乙笑道:

“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

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甲笑道:

“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

”乙笑道:

“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

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

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

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

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

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

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21.请填写出文段中甲、乙的人物姓名。

甲:

__________乙:

__________

22.以上场景最可能出自《红楼梦》哪个回目?

()

A.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院夜拟菊花题

B.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C.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D.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评卷人

得分

七、语言表达

23.下面是某中学文学社社长给该校校长写的一封信,其中有四处在表达上不妥当,请找出来并改正。

尊敬的程校长:

您好!

我是敝校星云文学社的社长,我社想出版一本名为《放飞梦想》的书。

这本书收录了我社同学的102篇作品,是我们文学社成员智慧的结晶。

请您抽出时间拜读,为这本书写一篇序言。

您是著名的教育家,能得到您的鼎力相助,我社一定会蓬荜生辉。

希望您能同意,在此敬谢不敏!

祝您工作顺利!

某某中学星云文学社

2018年5月6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八、材料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师不敢惩戒学生的现象,近年来频频引发热议。

日前,《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公开征求社会意见。

草案中明确了中小学教师的管教权,提出:

“中小学教师对学生上课期间不专心听课、不能完成作业或者作业不符合要求、不遵守上课纪律等行为可以采取一定的教育惩罚措施”。

对于以上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题中,D项,“开国何茫然”,该句源自《蜀道难》,结合诗句可知,这句话是说“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句中是形容蜀国开国的时代,而“失意”是形容人的状态,代入句中显然与语境不合,此处的“茫然”应该是指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或渺茫遥远的样子。

故选D。

2.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各项加点词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的活用类型设题。

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主要有:

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做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用做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数词的使动用法。

辨别词类活用最好的方法是进行成分分析,就是把句子的成分先画出来,然后看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题中,ABD三项中加点词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遂命酒”中“酒”意思是“布酒”“备酒”;“填然鼓之”中“鼓”意思是“击鼓”;“王无罪岁”中“罪”意思是“归罪”。

C项,“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中“生”属于动词活用为名词,生者。

故选C。

3.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有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借助阅读把握的内容辨析正误。

题中,D项,“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官职低”错误,该短语出自《琵琶行》,诗歌中原句是“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同情琵琶女的处境而不禁想到自己的处境,衣衫为泪水所湿,极度悲伤,由此可知,“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故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