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案 八年级.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0606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6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教案 八年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初中物理教案 八年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初中物理教案 八年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初中物理教案 八年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初中物理教案 八年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初中物理教案 八年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初中物理教案 八年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初中物理教案 八年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初中物理教案 八年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初中物理教案 八年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初中物理教案 八年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初中物理教案 八年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初中物理教案 八年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初中物理教案 八年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初中物理教案 八年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初中物理教案 八年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初中物理教案 八年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初中物理教案 八年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初中物理教案 八年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初中物理教案 八年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教案 八年级.docx

《初中物理教案 八年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教案 八年级.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物理教案 八年级.docx

初中物理教案八年级

物态变化

考点归纳:

温度: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和读数方法

物态变化:

探究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及凝固过程中的特点;汽化现象及变化过程特点;液化的方法及现象辨析;升华与凝华现象

1.温度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计--分类:

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等。

原理:

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温度的测量:

1.估测温度,选择适当的量程和分度值的温度计;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量的物体充分接触;3.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物态变化

一.物态变化

二.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

非晶体

物质举例

海波、水、食盐、水晶、明矾、萘、

各种金属

松香、玻璃、蜂蜡、沥青

熔点和凝固点

 

熔化图像

AB段:

物质为固态

BC段:

熔化过程,物质为固液共存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此温度为熔点)

CD段:

物质为液态

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凝固图像

EF段:

物质为液态

FG段:

凝固过程,物质为固液共存态,放出热量,温度不变(此温度为凝固点)

GH段:

物质为固态

凝固过程中,物质放出热量,温度逐渐降低

 

三.蒸发与沸腾

蒸发

沸腾

发生部位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

在一定的温度下(沸点)

剧烈程度

缓慢平和

剧烈

温度变化

吸热致冷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等于沸点)

相同点

都属于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光现象

考点归纳:

光现象:

光的传播;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及应用;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想和无的关系特点;光的折射现象及规律;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透镜的应用: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凸透镜成像在实际中的应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眼睛成像原理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光的色散:

实验探究白色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人眼看到物体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红外线、紫外线在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光学作图:

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折射光路图;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是利用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C=3*108m/s。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C/4,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C/3。

2.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如:

太阳、发光的电灯、发光的电视荧屏。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能够从不同的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这些物体表面发生了漫反射,这是每一条反射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

3.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三.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人站在岸上看水中的物体,要比实际的位置高些,人潜入水中看岸上的景物时,要比实际的位置高些,这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了折射。

 

重点---影和像的比较;光的反射规律与折射规律的异同;光现象的特点

(一)影和像的比较

项目

形成的原因不同

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物体(如树木、人体、电线杆等)而被遮挡后,在物体背后出现的黑暗区域。

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如日食、月食、树影)。

像是物体发出的光因直线传播、反射、折射而产生的。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形成的位置不同

影总是形成于不透明物体背光的一侧

像可以形成于物体的前面、后面或其他方位

特征不同

影只能显现在与物体外形相似的阴暗轮廓

像可以清晰地呈现初物体的外形、颜色

(二)光的反射规律与折射规律的异同

光的反射规律

光的折射规律

不同点

介质方面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不同介质中(或同种不均匀的介质中)

角度方面

反射角始终等于对应的入射角

折射角与对应的入射角一般不相等

相同点

三线共面

反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对应的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相同点

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对应的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两角关系

反射角与折射角都随对应的入射角打变化而变化

可逆性

光的反射光路和折射光路都是可逆的

(三)光现象的特点

光现象类型

现象特点

应用举例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眼直线传播

影子、瞄准、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光的反射

改变光路

漫反射

从各个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电影银幕

镜面成像

隧道内采光、潜望镜

镜面成像

平面镜成像

穿衣整容镜、水中倒影

球面镜成像

汽车后视镜、哈哈镜

 

光的折射

改变光路

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近视镜、老花镜矫正视力

折射成像

在岸上看水中的鱼,海市蜃楼

透镜成像

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

色散

三棱镜色散现象、彩虹

重点---光反射时的作图方法

类型

作图方法

已知入射光线作反射光线

先找出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焦点(即入射点),过入射点作垂直于界面的直线--法线,将法线作为角的一边,以入射点作为角的顶点,在图中作一角等于入射角的线,该线就是反射光线,并注明光线方向。

已知反射光线作入射光线

先找出反射光线与反射面的焦点(即入射点),过入射点作垂直于界面的直线--法线,将法线作为角的一边,以入射点作为角的顶点,在图中作一角等于反射角的线,该线就是入射光线,注意光线方向是从光源射向入射点。

已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先作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此线为法线。

过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交点(角的顶点或者说是入射点)作垂直法线的一条直线,该直线为平面镜的位置。

试题练习

1.(2016•乐山)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B.

C.

D.

筷子在水中弯折山在水中的倒影手的影子天空中出现的彩虹

2.(2016•呼和浩特)自然界中有许多有趣的光现象,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空游泳池中注水后,看起来变浅了B.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

C.开凿隧道时,工人们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D.雨后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

3.(2016•莆田)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茂密的树林下,常能在地上见到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

A.太阳的虚像B.太阳的实像C.树叶的影子D.树叶的实像

4.(2016•武汉)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影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玻璃幕墙反射的光会“晃”着人的眼睛,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

C.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当她远离平面镜后退0.5m时,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3m

D.“海市蜃楼”的形成,是由于光发生了折射

5.(2016•黔南州)小明在湖边树荫下乘凉,发现树下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沿    形成的;可以看到湖水中的鱼,这是光的    现象;当听到身后有人喊自己时,他马上判断出是同学小张的声音,这主要是通过声音的    来判断的.

6.(2016•安徽)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①阳光下树的影子;②水面波光粼粼;③交警身上穿的警用背心在灯光照射下很亮;④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鱼.其中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    (填序号).

7.(2016•自贡)李白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诗句中的三个人,除他自己外,另外的两个人,一个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影子,另一个是由酒面    形成的像.

8.(2016•锦州)我们在照镜子时能看见镜中的自己,是因为光发生了    (填“反射”、“折射”或“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当我们逐渐远离平面镜时,我们在镜中像的大小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把平面镜放在水中并调整其对太阳光的角度我们就可以看到由此产生的“彩虹”,这是属于光的    .(填“反射”、“折射”或“光沿直线传播”)

9.(2016•阜新)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4m时,该“倒影”距小鸟    m,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    (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10.(2016•北京)如图所示,MM′为平面镜,A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角∠AON等于60°.已知∠NOB等于30°,∠NOC等于45°,∠NOD等于60°.则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将沿着    方向射出.(选填“OB”、“OC”或“OD”)

11.(2016•无锡)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现有茶色玻璃板和透明玻璃板,实验时应透择    来代替平面镜.实验时,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    ;测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    .

12.(2016•烟台)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梭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    ;如果在白色光屏前放置﹣块红色玻璃,我们在白屏上能看到    ;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绿色纸板.我们能看到    .

 13.(2016•威海)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保留作图痕迹).

14.(2016•天水)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15.(2016•郑州模拟)如图所示,纸板M中心处有一小孔,发光体AB正对小孔,N是光屏,虚线为光屏的竖直中线,请在图中画出发光体AB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光路图.

16.(2016•河南)如图所示,在某房间的天花板上装有平面镜M,S为一灯泡,P为不透明的墙.请画出灯泡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够照亮P墙右侧区域的光路图.

17.(2016•聊城)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并穿过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注意标出法线).

18.(2016•盘锦)如图所示,不透明的容器内装有水,为了使从A点发出的光照亮水面上的B点,可以在C点安装一块平面镜.请把安装在C点的平面镜画出来并完成光路图,同时画出这束光进入水中的大致折射光线.

19.(2016•泰安)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上方有一盏路灯,潜水员在水下E处看到了路灯的像,图中A、B两点,其中一点是路灯的发光点,另一点是路灯的像点.请你区分发光点、像点,在图中画出水下E处的潜水员看到路灯的光路图.

20.(2016•黄石二模)如图,A为河底的鹅卵石,A’为河边观察者在B处看到的虚像,画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透镜的应用

一.透镜

1.透镜有两种,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它对光有发散作用。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在主轴的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它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二.透镜成像规律

1.一倍焦距是凸透镜成像时,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一倍焦距以外是实像,一倍焦距以内是虚像。

2.二倍焦距是凸透镜成像时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以外是缩小的像,二倍焦距以内是放大的像。

3.凸透镜成像物距的变化情况:

a.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就变小,相距也变小。

b.当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变大,像就变大,相距也变大。

c.凸透镜成实像时,u=v,必定是等大的实像;u>v时,必定是缩小的实像;u<0时,必定是放大的实像。

三.透镜的应用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摄影时人站在距离透镜二倍焦距之外,在胶卷上形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是应用了凸透镜能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3.凹透镜、凸透镜、凹面镜、凸面镜和平面镜,都是常用的光学器材。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老花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教学投影仪的反射镜是平面镜。

4.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相距与焦距的关系

位置关系

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

凸透镜

u=∞

v=f

像与物异侧

一个点

测定焦距

u>2f

2f>v>f

缩小、倒立、实像

照相机

u=2f

v=2f

等大、倒立、实像

测定焦距

2f>u>f

v>2f

放大、倒立、实像

幻灯机

u=f

同侧

不成像

探照灯的透镜

u<f

放大、正立、虚像

放大镜

注:

.物体沿主光轴移动,像也沿主光轴移动。

对于实像来说,物体向靠近镜的方向移,像像远离镜的方向移,且像越来越大。

对于虚像来说,物向镜移,像也向镜移,且像越来越小。

.物距一定,沿垂直主光轴做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移动时,虚像的移动方向跟物体移动方向是一致的,但实像的移动方向跟物体移动方向恰好相反。

.透镜一部分被遮挡,这部分不透光,其余仍透光,仍生成完整的像,只不过像变暗些。

3.光的色散

光的颜色:

一束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看见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能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能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

 

力学一,力.力和运动

考点归纳:

力的基本概念:

力的基本性质及作用效果;会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理解重力三要素特点,会应用公式G=mg计算物体的重力;经历实验图案就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力与运动的关系:

经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理解惯性并会解释惯性现象;应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运动过程中的受力特点。

作受力分析示意图:

用力的示意图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

1.力的基本概念

一.力

定义: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外一个物体的作用。

性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物体的形态。

单位:

牛顿,符号N,1N大约是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的大小。

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二.重力

产生:

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大小:

物体受到的重力跟他自身的额质量成正比。

G=mg

方向:

总是竖直向下。

作用点:

物体重力的等效果作用点叫重心。

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三.弹力及弹簧测力计

弹性: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弹力: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缩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a.认清分度值和量程;b.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处,如果不是,则要校零;c.使用前要轻拉几次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d.测量时,测力计弹簧伸长方向应与受力方向一致,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e.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垂直。

四.摩擦力

产生: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方向:

和物体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a.压力的大小;b.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使接触面粗糙;增大压力;以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使接触面尽可能光滑;减小压力;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是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形成气垫)。

 

重点---重力、弹力、摩擦力

(一)正确理解力的概念

1.力的物质性: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有的力都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只要有力的发生,一定涉及两个物体,即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产生情况:

两物体接触且相互挤压能产生力,如推力;两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力,如磁体见的引力和斥力。

3.力的相互性: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是成对出现的,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4.力的方向性:

与质量、密度等物理量不同,力有方向。

5.力的作用效果:

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力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

物体有静止到运动、由运动到静止、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

只有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两种情况是运动状态不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或形状的改变,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而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可能改变运动状态,也可能形状改变,或者两者都改变。

(二)重力

内容

重点

概念

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

施力物体是地球,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地球也受地面附近物体的吸引力,如月球吸引地球产生的潮汐现象

大小

物体所受重力与他的质量成正比,根据G=mg计算物体受到的重力

不能说成“物体的质量跟重力成正比”,因为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跟重力无关,一个物体的质量是一定的,但其重力随所处的空间位置,重力加速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方向

总是竖直向下

与垂直向下的区别

作用点

质地均匀且外观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支持力的作用线必须通过重心才能使物体保持平衡状态,重心越低则物体的稳定性越大

应用

重垂线,水平仪

检验建筑物是否垂直

(三)弹力及力的测量

弹力:

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大小与弹性形变量有关。

内容

重点

测量工具

弹簧测力计

即会正确使用,又能灵活根据物理公式间接测量质量、浮力、大气压强等

工作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是弹簧的伸长量而不是总长度

正确使用

使用前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使用时应使弹簧伸长方向跟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利用二力平衡测重力或摩擦力应注意使测力计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科学方法

用容易观察的弹簧长度变化显示不易观察的力的大小,这种方法称作“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一起有温度计,液体压强计等

 

(四)摩擦力

分类

滑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定义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外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产生条件

1.两物体相互接触、挤压

2.接触面粗糙

3.有相对运动

1.两物体相互接触、挤压

2.接触面粗糙

3.有相对运动趋势

影响因素

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

与物体所受其它力和运动状态有关

方向

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1.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如:

汽车轮胎刻上花纹

2.增大压力。

如:

骑自行车刹车时捏闸的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变滚动为滑动。

如:

汽车急刹车时车轮只滑不滚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使接触面变光滑;2.减小压力;3.用滚动代替滑动;

4.使接触面分离,如:

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注: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者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而不能说,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如:

人走路时,地面给鞋底的摩擦力方向向前,与人运动的方向相同,因此摩擦力有时阻碍运动,有时有利于运动。

 

2.力与运动的关系

一.力的合成

1.定义: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作用,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这几个力叫做这一个力的分力。

2.力的合成:

求两个力的合力叫做二力的合成。

3.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F=F1+F2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的绝对值。

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方向相同。

F=∣F1-F2∣

二.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观点: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又称惯性定律。

(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3.惯性: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质的质量大小有关。

三.二力平衡

1.二力平衡:

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运动和力的关系

(一)牛顿第一定律

1.探究物体的运动与所受阻力大小的关系

.器材:

斜面、小车、木板、玻璃板、毛巾、棉布

.图示:

.步骤:

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个高度释放,观察小车在不同表面移动的距离。

(从同一高度滑下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获得的初速度相同)

.结论:

相同的速度,小车所受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

.推理:

如果小车所受阻力更小,小车运动的距离更远;如果小车不受阻力,小车将会以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又称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即:

物体不受力,运动状态不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必定受力。

.“没有收到外力的作用”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外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他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外力时的作用效果。

.“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指:

物体不受外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原来的运动状态不清楚,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二)惯性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正确理解惯性,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决定物体惯性大小的是质量。

物体惯性的大小与其质量带下有关:

物体的质量越大,其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就说他的惯性越大;反之越小。

.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和联系:

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的运动规律。

.惯性和力的实质不同。

惯性和力是两个本质上完全不同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与外界因素无关,把惯性说成是“惯性力”、“物体受到惯性的作用”、“克服物体的惯性”等,都是错误的。

(三)二力平衡

1.二力平衡的概念及条件

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条件:

同物--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等值--两个力大小相等;

反向--两个力方向相反;

共线--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

注:

.二力平衡时要求四个条件同事具备,缺一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