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湖南衡阳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51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湖南衡阳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湖南衡阳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湖南衡阳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湖南衡阳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湖南衡阳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三湖南衡阳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三湖南衡阳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三湖南衡阳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三湖南衡阳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三湖南衡阳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三湖南衡阳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三湖南衡阳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三湖南衡阳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三湖南衡阳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三湖南衡阳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三湖南衡阳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三湖南衡阳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三湖南衡阳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三湖南衡阳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湖南衡阳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

《高三湖南衡阳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湖南衡阳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湖南衡阳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

高三湖南衡阳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答案

2017年下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

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衡阳八中高三年级实验班第二次月考试卷,分两卷。

其中共22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考生领取到试卷后,应检查试卷是否有缺页漏页,重影模糊等妨碍答题现象,如有请立即向监考老师通报。

开考15分钟后,考生禁止入场,监考老师处理余卷。

3.请考生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部分请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请用黑色0.5mm签字笔书写。

考试结束后,试题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预祝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分)

庄子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那么逍遥是否就是超越小知小年,突破限制?

庄子在《齐物论》篇中又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似乎又要反对执著追求大知大年了,然则我们应如何了解庄子的意思?

“逍遥”,自然是指对任何依待与条件的超越和破除。

然而这理解只是初步的。

从客观的现实世界来看,任何事情都必然是已被置于因果网络之中。

而所有现实存雀又皆有其实际条件之依待,有果必有所依之因。

要说有待,一切事物都是有待的,就算列子御风亦有待于风。

那么,庄子所讲的破除依待是如何可能的?

郭象《庄子注》认为,逍遥之义必须从圣人的修养境界上立言。

逍遥所描述的是心灵观照宇宙万物的境界,而非对客观外在世界的经验描述。

放在境界上讲,则“一逍遥一切逍遥”,宇宙万物从逍遥境界观照而言都自尔而独化,自生自在。

这种观照的境界,乃一艺术境界,而非道德修养境界。

这种境界即道家无己、无功、无名的“去碍”,从而达致庄子所言“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一种含生抱朴、各适其性、天机自张的道家之境。

所以,从无待逍遥而言,则大鹏小鸟皆同。

郭象说:

“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

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

然而这里或会产生一个问题:

反观《逍遥游》的文本里,庄子似乎有意抬高大鹏列子彭祖大椿,而贬低斥鹞宋荣朝茵蟪蛄,即庄子所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岂不是与郭注“各适自性,逍遥一也”的说法矛盾吗?

郭象认为,这当中不仅没有矛盾,而且还透露了庄子的精义。

因为在庄子那里,所谓大小、长短、夭寿、高下之差乃是由于对待比较而成,是我们成心的知见。

正是由于出自比较,则小年固然不及大年,然而大年却永远可以有一“更大之年”去与它相比,则大年亦成小年了。

可见落在对待关系之中,有待是必然的,永远无法逍遥。

我们必须平齐是非,抛却时待,正如《齐物论》中说: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天。

”既然“莫寿于殇子”,则如何“小年不及大年”?

可见《逍遥游》中的讲法不可执实。

其实,逍遥若是一精神境界,则无论是彭祖还是蟪蛄皆可逍遥,端视其有否为物所累而已。

我们要明白“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之说所透露的超越自身限制的意思,却不应执实于此。

郭象说:

“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世岂识之哉?

徒见其戴黄屋,佩玉玺,便谓足以缨绂其心矣;见其历山川,同民事,便谓足以憔悴其神矣,岂知至至者之不亏哉?

”“圣人……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

”真正的圣人,“出世”而未尝不“入世”,“入世”又未尝不“出世”。

所以郭象认为尧才是真正的逍遥,正因为他不似许由自限于深山之中,与俗情世界对立为二。

相反,尧虽在庙堂之上,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无为而治天下,不以柱梏为桎梏——连桎梏之为桎梏也被超越了,便做到真正的无待,真正的逍遥。

(有删改)

1.下列关于“逍遥”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逍遥”,指对任何依待与条件的超越和破除,只有平齐是非,抛却对待,才能逍遥。

B.“逍遥”不是对客观外在世界的经验描述,而是心灵观照宇宙万物的一种艺术境界。

C.“逍遥”不属于道德境界,所以从逍遥境界来看,宇宙万物都自尔而独化,自生自在。

D.“逍遥”即是对己、功、名的去除,达到含生抱朴、各适其性、天机自张的道家境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庄子在《齐物论》篇中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似乎反对“逍遥就是超越小知小年,突破限制”的猜想。

B.客观世界中一切事物都是有待的,要破除依待,理解逍遥,郭象认为必须从圣人的修养境界上来说。

C.郭象认为尧才是真正的逍遥,是因为尧身在庙堂之上而心系俗情世界,不似许由自限于深山之中。

D.我们只要同于成心的知见,落入了大小、长短、天寿、高下等对待关系之中,就永远无法达成逍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的圣人,既“人世”又“出世”,其心不为物所累,所以,即使整天忙碌于世俗事务,也能神气无变,淡然自若。

B.既然庄子还说过“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天”,那么对他在《逍遥游》中“小年不及大年”的这一讲法就不可执实。

C.“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之说,透露的是超越自身限制的意思,不应认为这是主张有大小对待和是非分别。

D.“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郭象认为,大鹏小鸟都是自由的,而大鹏高远的境界仍然值碍小鸟羡慕。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一双长丝袜

凯特﹒肖邦(美)

(1)一天,年轻的索莫斯太太意外拥有了十五美元,这对她来说是一大笔钱,让她觉得无比珍贵,也想起自己好几年没有享受过了。

(2)如何利用这笔钱成了萦绕在她脑海中的问题。

有那么一两天她看起来像梦游一般,反复斟酌后,一个合适而明智的用钱计划愈见清晰。

(3)一两美元应该加到珍妮的买鞋费用当中,以确保鞋子比以往更耐穿,再买几匹细棉布给男孩子们做衬衫,剩下的钱足够用来买新长袜,每人两双。

这样的话有一阵子就可以省去许多织补的麻烦啦!

她还会给孩子们买帽子。

她的孩子们在人生中可以有一次看起来生气勃勃、漂漂亮亮,这个图景令她激动不已,满怀期待地整宿未睡。

(4)邻居们有时会谈起“美好的往昔”,年轻的索莫斯太太在还没嫁人之前也曾有过。

她自己却不会沉浸在这种病态的回想中。

她没有一丁点儿时间去怀念过去。

(5)她坐在较为清静的柜台前的一把椅子上,想要集中一点力量和勇气来挤进围堵在衬衫衣料和花纹细布柜台边的人群,她漫无目的地把手摊在柜台上。

她没戴手套。

慢慢地她感到自己的手碰到了什么光滑的东西。

她朝下看,看到了手下面的一堆长丝袜。

布告显示这些长丝袜从两美元五十美分降到了一美元九十八美分;一个年轻的小姐问她想不想看看这些丝袜。

索莫斯太太笑了,仿佛售货小姐在问她想不想看看钻石王冠。

但是她继续触摸这些柔软闪耀的奢侈品﹣﹣现在用两只手,把长丝袜拿起来,瞧着它们闪闪发光的样子,感觉它们犹如蛇一般在她的手指间滑行。

(6)两朵兴奋的红晕突然出现在她苍白的脸颊上。

她抬头看售货小姐。

(7)“请问这有八码半的丝袜吗?

(8)事实上,这是最普遍的码数,而且样色齐全。

索莫斯太太挑中了一双黑色丝袜,长时间地端详它们,她假装在检查丝袜的质地,售货小姐向她保证质量绝对可靠。

(9)“一美元九十八美分,”索莫斯太太若有所思地说。

“好吧,我要这双。

”她递给售货小姐一张五美元钞票,然后等着找钱还有打包好的丝袜。

多么小的一包丝袜!

它一下子就淹没在她破旧的购物袋深处。

(10)索莫斯太太之后并没有朝特价商品柜台走去,而是到了女士等候室。

在一个隐蔽的小角落里,她把穿着的长棉袜脱去,换上了刚买的长丝袜。

她现在仿佛根本没有在思考,只任机械的冲动指引自己的行为,卸下责任,得到暂时的释放。

(11)丝袜的触感是多么好啊!

她靠在椅子上,好好享受了一下奢侈的触感。

接着她穿上鞋子,将长棉袜卷好,塞到包里。

之后她径直走到卖鞋的区域,找了个地方坐下来。

(12)索莫斯太太要求苛刻。

她想要一种绝妙的时髦的搭配,于是她告诉那个服务她的年轻小伙,只要她能得到想要的鞋,她不在乎多花一两美元。

(13)索莫斯太太很久没有买到合适的手套了。

(14)现在她的胳膊肘靠在手套柜台上的垫子上,年轻售货员动作灵巧、熟练地给索莫斯太太戴上羊皮长手套。

她自上而下理顺了手套,然后干净利落地扣上扣子。

两个人都用了一两秒的时间欣赏着这双匀称的戴着手套的小手。

(15)在几步开外的报刊亭,索莫斯太太又买了两本高价杂志,仿佛她已经习惯阅读杂志,就像习惯了其他令人愉悦的事情一样。

在十字路口,她尽可能地提起她的裙子。

她的袜子、靴子还有合适的手套使她的仪态奇迹般地大为改观。

(16)她已饥肠辘辘了。

若是以前,她会抑制住对食物的渴望直到回家,随便吃点。

但是现在指引她的冲动不允许她拥有这样的想法。

(17)街角有一家餐馆。

她以前从未进去过。

从外面看,她有时候会瞥到干净无瑕的织花台布,闪光耀眼的玻璃杯。

而现在她选择在一张小桌边坐下。

一个殷勤周到的服务员立即走过去等着她点单。

她不想过于奢侈;她只想优雅、细致的品尝﹣﹣六只小牡蛎,一份水芹猪排,一份甜品,一杯白葡萄酒,最后再来一小杯黑咖啡。

(18)等菜上桌时,她从容地取下手套,把它们放在一旁。

然后拿起一本杂志,一切都十分令人惬意。

台布甚至比从窗外看更加干净,而玻璃杯更加闪耀。

一段动听的音乐旋律在耳边低诉,一阵柔和的微风从窗外吹进来。

索莫斯太太尝一口食物,读一两个字。

她抿一小口琥珀色的葡萄酒,在长丝袜里扭动她的脚趾头。

酒的价格对她没有影响。

结账时,她数够钱交给服务员,并在他的托盘上留下一枚硬币。

(19)索莫斯太太的钱包里还有钱,她下一个抵制不住的诱惑是去看一出日场戏。

(20)她进入剧场的时间稍晚了一些,戏已经开演了。

可以说现场观众中没有人持着和索莫斯太太同样的态度来看待周围的一切。

整个舞台,全部演员以及所有观众在她脑中聚拢成一个大印象,她沉浸其中,自得其乐。

(21)戏演完了,人们鱼贯而出,仿佛梦醒一般。

大家朝各个方向散去,索莫斯太太走到街角等电缆车。

(22)一个有着锐利眼睛的男人坐在她的对面,似乎很喜欢研究她苍白的小脸。

他不知道如何解释他所看到的。

事实上,他什么也没看到﹣﹣除非他有魔力,能够察觉到索莫斯太太内心一种强烈的愿望,一种深切的渴望,那就是电缆车永远不会停,带着她一直一直走下去。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是()(3分)  

A“美好的往昔”意味着索莫斯太太少女时代的生活是很美好的,只是为人妻后,生活的拮据和家庭的责任迫使她放弃了这些,成为一个大家期盼的贤妻良母。

B索莫斯太太感觉丝袜“犹如蛇一般在她的手指间滑行”一句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丝袜犹如引诱夏娃偷食禁果的蛇一样,引发了索莫斯太太强烈的物质欲望,让她无法抗拒。

C.文章开头“有那么一两天她看起来像梦游一般”和结尾“戏演完了,人们鱼贯而出,仿佛梦醒一般”相照应,说明索莫斯太太已经完全觉醒,明确了内心真正的需要。

D.文章以第三人称口吻叙述,从一个全能的角度窥视索莫斯太太的思想和行动,对其挣扎的心理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5.简要分析索莫斯太太形象特点。

(5分)

6.小说结尾索莫斯太太为什么“希望电缆车永远不会停,带着她一直一直走下去”?

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材料一:

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3.4写,较2014.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

从。

阅读量来看,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3本,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0.02本,但对比2013年的4.57”本还有微弱下降。

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54.76期和4.91期,与2014年相比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的阅读环境。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数字阅读已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重要的阅读方式。

据林克艾普大数据,2012年至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分别为2.35本、2.4}本、3.22本和3.26本,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014年的51.1%上升至6}.000,提升了5.9个百分点,其中,手机阅读增速最快。

据统计,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比2014年的33.82分钟增加了28.39分钟。

这是历次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

数据监侧发现,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数字化阅读形式。

在数字化阅读用户中,90后成为了绝对的主力军,占比达到53纬;80后以22写的占比蟋随其后;其他年龄层占比25写,可以预见的是,未来00后的数字阅读潜力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

(摘编自林克艾普公司《2016年最新国人阅读大数据分析报告》)

材料二:

2014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的识字率较2007年增加了3.48个百分点,基础教育进一步普及,人口识字率持续上升,2014年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较2007年上升4.9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有效提高了国民综合文化素质。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并发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对国民图书阅读童、阅读习惯、数字阅读发展趋势等进行统计研究。

近5年来,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与年均图书阅读量均稳步上升,2014年人均图书阅读量4.56册、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0肠,反映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支撑图书市场稳步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读书数量较低,发达国家不仅以经济手段支持图书产业发展,也通过多种途径营造社会读书氛围,如韩国颁布《读书振兴法》、美国颁布《卓越阅读法》,从立法层面鼓励读书。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中国图书市场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

(摘编自《2017﹣2022年中国图书零售连锁市场供需预侧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材料三:

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这其中还包括教材教辅。

而据不完全统计,扰太人以64本的年人均阅读量雄据世界首位。

日本、法国、韩国的人均阅读读书量分别为40本、20本和11本。

与日韩等国相比,我国纸质图书平均阅读量差距不小。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一大原因是,确实没时间读书,首份《中国国民休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天用于休闲的时间仅3.156个小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ECD)18个国家平均值5.736小时,而中国人工作的时间则达到9.24.9小时。

有限的休闲时间,国人又大把扔进了应酬、交际中。

相对于其他国家,我们中国人工作强度是全甘界最大的。

此外,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果道日益增多,快餐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也令人们很难静下心捧一本书细细品味。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影响,从小学到大学,被强迫学习,读死书,导致很多人对读书都很抵触,甚至害怕读书。

(摘编自天下趣事网)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材料一,虽然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但数字化阅读更受年轻人的喜爱,数字化阅读将会取代纸质化阅读。

B.根据材料一,2015年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相比2014年增长了接近一倍,是历年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

C.材料二认为,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取决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国民不断增长的阅读消费需求将支撑图书市场进一步发展。

D.材料三认为,我国国民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比日韩等国少的最直接原因,是中国人的工作强度全世界最大,导致国民没有时间读书。

8.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合理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显示2013至2015年,我国国民阅读方式中,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电子书的阅读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B.材料一显示,2015年手机阅读增速最快,这一趋势与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阅读的倾向一致。

C.材料二中发达国家通过经济手段、立法方式鼓励国民读书,营造良好的社会读书氛围来促进国民阅读,这种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D.材料三显示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中还包括了对教材和教辅的阅读,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广大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抵触。

E.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分析,都认为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虽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但会越来越好。

9.请你对提高我国国民阅读量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结合材料简要阐述。

(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三部分,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第10-13题。

唐胄,字平侯,琼山人。

弘治十五年进士。

授户部主事。

以忧归。

刘瑾斥诸服除久不赴官者,坐夺职。

瑾诛,召用,以母老不出。

嘉靖初,起故官,请为宋死节臣赵与珞追谥立祠。

进员外郎,迁广西提学佥事。

令土官及瑶、蛮悉遣子入学。

土酋莽信虐,计擒之。

木邦、孟养构兵,胄遣使宣谕,木邦遂献地。

屡迁广西左布政使。

官军讨古田贼,久无功。

胄遣使抚之,其魁曰:

“是前唐使君令吾子入学者。

”即解甲。

十五年进左侍郎。

帝以安南久不贡将致讨郭勋复赞之诏遣锦衣官问状中外严兵待发胄上疏谏曰若谓中国近境宜乘乱取之臣考马援南征,深历浪泊,士卒死亡几半,所立铜柱为汉极界,乃近在今思明府耳。

先朝虽尝平之,然屡服屡叛,中国士马物故者以数十万计,竭二十余年之财力,仅得数十郡县之虚名而止。

况又有征之不克,如宋太宗、神宗,元宪宗、世祖朝故事乎?

此可为殷鉴。

今四川有采木之役,贵州有凯口之师,而两广积储数十万,率耗于田州岑猛之役。

兴师数十万,何以给之?

今北寇日强,据我河套。

边卒屡叛,毁我籓篱。

北顾方殷,更启南征之议,脱有不测,谁任其咎?

”章下兵部,请从其议。

得旨,待勘官还更议。

明年四月,帝决计征讨。

侍郎潘珍、两广总督潘旦、巡按御史余光相继谏,皆不纳。

后遣毛伯温往,卒抚降之。

郭勋为祖英请配享,胄疏争。

帝欲祀献皇帝明堂,配上帝,胄力言不可。

帝大怒,下诏狱拷掠,削籍归。

遇赦复冠带,卒。

隆庆初,赠右都御史。

胄耿介孝友,好学多著述,立朝有执持,为岭南人士之冠。

(选自《明史·唐胄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帝以安南久不贡/将致讨/郭勋复赞之/诏遣锦衣官/问状中外/严兵待发/胄上疏谏曰/若谓中国/近境宜乘乱取之/

B. 帝以安南久不贡/将致讨/郭勋复赞之/诏遣锦衣官问状/中外严兵待发/胄上疏谏曰/若谓中国/近境宜乘乱取之/

C. 帝以安南久不贡/将致讨/郭勋复赞之/诏遣锦衣官/问状中外/严兵待发/胄上疏谏曰/若谓中国近境/宜乘乱取之/

D. 帝以安南久不贡/将致讨/郭勋复赞之/诏遣锦衣官问状/中外严兵待发/胄上疏谏曰/若谓中国近境/宜乘乱取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祠,即祠堂。

封建制度下供奉鬼神、祖宗或先贤的房屋,相当于现在修建的纪念堂。

B. 蛮,对东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古人把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称为蛮、夷、狄、戎。

C. 故事,有多种含义。

既可指旧事,以往的事情;也可指先例、成法,旧日的典章制度。

D. 役,指旧时官府指派成年男子从事的义务性的劳役,包括修城、造桥、铺路、戍守边疆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胄孝顺友爱,侍奉双亲至孝。

唐胄在父亲去世后,按丁忧制度离职回乡守丧;后来朝廷征召任用时,又因母亲年迈而不出任官职。

B. 唐胄任职地方,治政颇有成绩。

当地土酋莽信暴虐,唐胄用计将他擒获;木邦、孟养交战,唐胄派遣使者前往宣示自己意图,木邦便献地归服。

C. 唐胄尽心国事,处事勇于求实。

唐胄既通过列举前朝事例,强调以史为鉴;又指出国内筹集军饷困难且又有外患的实际情况,劝阻出兵安南。

D. 唐胄耿介敢言,执政坚持原则。

郭勋请求祖父郭英入功臣庙同受祭飨,唐胄上疏反对;皇上欲明堂祭祀天帝时附祭献皇帝,唐胄力言不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胄遣使抚之,其魁曰:

“是前唐使君令吾子入学者。

”即解甲。

(2)帝大怒,下诏狱拷掠,削籍归。

遇赦复冠带,卒。

 

【二】古代诗歌赏析(共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周必大:

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长年:

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由水路出发,离家渐行渐远。

“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图中景象“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

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E.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

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的含蓄隽永。

15.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6分)

【三】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6.

(1)曹操在《观沧海》中以“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自己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浪中的岛屿高高矗立。

(2)《曹刿论战》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曹刿在齐师败绩后观望敌情的举动。

(3)在《离骚》中,屈原表达不愿苟合阿谀的坚定信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②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③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石火,让小余心头郁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起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

④在真正的民主拆迁中没有“强制”二字,一切都在相互尊重与协商中解决;而在所有的强制拆迁中也根本没有“民主”二字,这就是两种拆迁方式的云泥之别。

⑤“中石化”虽然对汽油涨价不厌其烦地做解释,广大用户对此却莫衷一是,普遍认为是“一路飙升”。

⑥华莱士的学术方法虽比较新颖,但其学术成果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却不是很多,再加上其追随者大都等而下之,以致他的学术地位一直不高。

A. ①③⑤B. ①⑤⑥C. ②③⑤D. ②④⑥

18.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莫言自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书法作品就频繁出现在拍卖场,并一度价格走高,甚至拍出近百万元的天价。

B.由濮存昕主演的话剧《李尔王》将于2017年元月上演,备受瞩目的李尔王的三位女儿,分别由著名演员赵倩、卢芳和青年演员万千惠饰演。

C.近年来,茅盾文学奖的评选将逐渐呈现出从“作品奖”到“作家奖“转变的趋势,获奖作家每每是在文学界耕耘或经营多年、本人在很高程度被“经典化”了的“名宿”。

D.“二十四节气”是华夏文明注重天人和谐自然哲学观的重要体现,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祖先曾经如此“诗意地柄息”在这片土地上。

19.下列各项中,语言表达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