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式钢管支顶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1442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门式钢管支顶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门式钢管支顶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门式钢管支顶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门式钢管支顶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门式钢管支顶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门式钢管支顶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门式钢管支顶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门式钢管支顶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门式钢管支顶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门式钢管支顶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门式钢管支顶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门式钢管支顶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门式钢管支顶施工方案.docx

《门式钢管支顶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门式钢管支顶施工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门式钢管支顶施工方案.docx

门式钢管支顶施工方案

门式钢管支顶施工方案

 

工程名称:

江门市金汇酒店附楼

工程地点:

江门市迎宾路五邑大学斜对面

施工单位:

广东省第七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

广东七建集团有限公司审批部门:

部门:

金汇酒店工程项目部审批负责人:

工程技术负责人:

编制人:

编制日期:

2013年6月16日审批日期:

2013年6月日

首层门式钢管支顶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金汇酒店附楼工程位于江门市迎宾路北側(五邑大学斜对面),该工程由江门市金汇置业管理有限公司兴建,广东海外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江门市五邑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监理,广东省第七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施工。

本工程为江门市金汇酒店的附属功能楼,呈一字型布置(分为A、B、C三个区),西南側设有两道二层连廊与酒店主楼连接,其中首层层高为5.5m;二层层高为4.5m;三至五层层高为3.4m,六层层高为3.0m;天面梯屋高4.0m。

建筑物长147.3m,宽25.8m,高29.8m,总建筑面积为19306.41平方米。

由于首层高大于4.5m,特作此施工方案。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本工程均采用门式钢管支顶作模板支承体系。

本方案仅对首层门式脚手架的搭设进行阐述,二至六层可参考此方案进行施工。

2、施工准备

2.1、材料选用

本工程门式钢管支顶使用的杆件主要有:

2.1.1、立杆:

选用B--1700型,规格Φ42×1700×1219,长度A=1700mm,重量G=20.5kg(也可根据不同的搭设高度选择MF1219、MF1217、MF1209等型号);

2.1.2、水平架横杆:

选用H1810型,重量G=16.5kg;

2.1.3、可调底座:

选用A--780型,规格180×520,重量G=5.5kg;

2.1.4、可调顶托:

选用V--780型,规格180×520,重量G=6.5kg;

2.1.5、交叉支撑:

选用C1512型,重量3.5kg;

2.1.6、连找棒:

选用J220型,重量0.6kg;

2.1.7、水平加固杆:

按现场实际情况选用,可用Φ48钢管代替。

2.2、作业条件

2.2.1、门式钢管支顶应待内地台回填夯实并填碎石整平或在首层地骨钢筋砼浇筑完毕7天后,并在钢管支顶脚设15×15×2cm木垫块,方可进行搭设安装,以保证支顶地基能满足承载力要求,防止钢支顶下沉。

2.2.2、使用前应检查门式钢管支顶是否存在弯曲、凹膛、裂缝和锈蚀严重等缺陷。

若有则应剔除不用。

3、施工工艺

3.1、门扣式钢管支顶的安装。

3.1.1、在首层使用满堂门式钢管,支撑二层梁板模板。

经对传递到钢管支顶立杆和横杆上荷载的计算,按门式钢管支顶立杆的容许承载力,确定钢管支顶的架距主梁为0.9m次梁及板为1.2m,间距为1.2m。

用连接棒连接成上下两层门架。

为确保支顶纵横两个方向的稳定,各立杆之间布置两道交叉拉杆,分别固定于两层门架上。

(预留施工通道位置可以取消地层交叉拉杆)。

3.1.2、纵、横两方向的水平加固杆设在满堂脚手轲的底步、顶部并每五排、五列设置。

剪力撑沿满堂脚手架外侧周边设置。

斜杆与地面倾角为45°~60°,宽度为5个架距或间距。

3.1.3、满堂脚手架采用逐排搭设施工。

从①轴向23轴方向搭设,并随搭随设置纵、横方向水平加固杆和剪刀撑。

3.1.4、在同一支承面上,每3跨应设置一剪刀撑。

剪刀撑的两头应靠近钢管支顶的顶部和底部,并应连接牢固。

3.1.5、本工程由于搭设的为双层门架形式,故在门架按底、中、顶设置三道水平加固杆。

3.1.6、楼板模板采用18mm厚优质夹板或900×900×30mm定型钢模板,模板内楞用80×80mm木枋,外楞用Φ48×3.5mm脚手钢管。

外楞的间距与支顶立杆间距相同,直接支承在支顶可调托撑上。

内楞的间距为400mm,搁置在外楞上。

3.1.7、梁模板采用木模板,底板搁置在横檩上。

横檩为80×80mm木枋,间距为400mm,搁置在钢管支顶最上面一道水横杆上,每条横杆上放置三条横檩。

当梁高在800mm及以上时,横檩间距为350mm,在支承该梁横檩的一对立柱中,沿对应梁的中心增加一行Φ48×3.5mm钢管支顶立杆,支顶架距为0.9m,杆的顶部设一条直径Φ48×3.5mm横向钢管并通过直角扣件与立杆连接或设80×80mm木枋(见图示),以便将荷载通过横向钢管直接传递到立杆上。

3.1.8、在安装钢管支顶时,应在首层地面上拉线定向,要注意钢管支顶立杆的垂直度,并调节好立杆的标高和立杆的平面布置,使二层梁位置在两条立杆之间,梁两边门架支顶立杆固定为1200mm。

支顶平面布置以板为主。

各开间支顶布置相对独立。

3.2、验收

模板支撑及满堂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应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检查验收内容包括:

3.2.1、门架、水平加固杆、交叉拉杆、剪刀撑、水平架、脚手板的配置是否符合本设计要求。

3.2.2、扣件紧固状态是否合格。

3.2.3、基础是否平整坚实,可调底座、垫木安放是否符合要求。

3.2.4、脚手架垂直度是否合格。

3.2.5、安全网及栏杆等设置是否符合要求。

3.3、门式钢管支顶拆除的注意事项。

3.3.1、拆除时应采取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顺序拆除。

拆除时应采用可靠的安全措施,必须用人力传递,严禁抛掷。

3.3.2、考虑到梁板跨度>8m,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才能拆模。

3.3.3、模板拆除时,如果上层正面浇筑砼,则其下一层板底模及支柱不得拆除,以防构件破坏。

3.3.4、脚手架拆除时,拆下的门架及配件,均须加以检验。

清除杆件及螺纹上的沾污物,进行必要的整形,变形严重者,须送回工厂整修。

应按规定进行分级检查、维修或报废。

3.3.5、拆下的门架及其它配件经检查、修整后应按品种、规格分类整理存放,妥善保管,防止锈蚀。

3.4、用门式钢管作二层梁板支顶的示意图。

(见图1、图2)。

4、施工注意事项

4.1、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4.1.1、在混凝土浇筑时,若发现模板及支撑有异常情况,须立即停止浇筑作业,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加固。

4.1.2、脚手架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产生偏心荷载。

4.1.3、水平加固杆、交叉支撑等不得随意拆卸,施工要求拆卸时,应待施工完毕后马上补齐。

4.2、产品保护

4.2.1、拆卸下来的钢管支顶,要将有损伤的挑出,重新维修,严重损伤的要剔除更换。

4.2.2、所有支顶杆件,粘有砼以及锈斑等应清理干净,然后上油保养。

4.2.3、保管时,原则上分类堆放,不可过高。

首层门式钢管支顶计算书

一、荷载计算

本计算书仅对二层梁板中具有代表性的2B22板及其支承梁2KL6(3)梁模板的门式钢管支顶进行验算。

(一)荷载计算(二层2B22板板厚h=120mm,三层3B17板板厚h=120mm)

按本项目施工方案中对模板支顶拆卸时间要求,首层门式钢管支顶在三层梁板混凝土浇筑后,方可拆除。

因此,对2B22板钢管支顶荷载的计算,分以下两个阶段进行。

1、浇筑二层梁板混凝土时,首层钢管支顶仅承受二层梁板及其模板系统传来的荷载,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及验收规范》附录一中有关的规定,求得:

钢模板及连接楞条自重设计值1.2×0.75=0.90KN/m2

新浇筑混凝土(2B22板h=120mm)自重设计值1.2×0.12×24=3.456KN/m2

钢筋自重设计值1.2×0.12×1.1=0.158KN/m2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设计值1.4×2.5=3.5KN/m2

合计0.9+3.456+0.158+3.5=8.014KN/m2

2、浇筑三层梁板混凝土时,首层钢管支顶不仅要承受首层梁板及其模板系统传来的荷载,还要承受二层梁板及、支承系统分配过来的荷载,梁板及其模板系统、支承系统荷载分按以下假设来计算:

①支顶纵向压缩变形忽略不计,在新增加荷载作用下,各层梁、板挠度相同,平均分摊承受新增加的荷载;

②当梁板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值10~15Mpa时,该层梁板即可参与承受荷载。

一般情况下,在浇筑新一层梁板时,该层梁板荷载由支顶尚未拆除的下面几层梁板承受;

③楼盖处于弹性变形阶段,每次增加荷载后,可用叠加原理计算。

对于本工程地下室钢管支顶来说,其新增加的荷载是二层梁板新浇筑钢筋混凝土重量(包括施工荷载)q3及模板系统、支承系统重量q3',如果参与承受荷载的楼盖层为n(本工程n=2,包括二层梁板及内地台)则每层楼盖的承接荷载为q3/n+q3'/n,而支顶承接荷载逐层递减。

设二层梁板钢筋混凝土及其模板系统重量为q2,依上述假设,各层梁板及其模板系统、支承系统承接荷载分配如图1

 

图1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及验收规范》附录一中有关的规定,

求得三层以下数据:

3B17板钢模及其支架自重设计值1.2×0.75=0.9KN/m2

新浇筑砼(3B17板h=120mm)自重设计值1.2×0.12×24=3.456KN/m2

3B17板钢筋自重设计值1.2×0.12×1.1=0.158KN/m2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设计值1.4×2.5=3.5KN/m2

合计q3+q3'=0.9+3.456+0.158+3.5=8.014KN/m2

对二层有

2B22板钢模及连接楞条自重设计值1.2×0.75=0.90KN/m2

2B22板混凝土(板厚120mm)自重设计值1.2×0.12×24=3.456KN/m2

2B22板钢筋自重设计值1.2×0.12×1.1=0.158KN/m2

施工人员及设备(非当前施工)荷载设计值1.4×1.0=1.4KN/m2

合计q2=0.90+3.456+0.158+1.4=5.914KN/m2

则:

q2+0.5(q3+q3')=5.914+0.5×8.014=9.921KN/m2

(二)荷载计算(二层2KL6(3)梁梁截面为400×800;三层3KL6(3)梁梁截面为350×800)

由于各层支顶的支承作用,各层楼面盖板荷载可以认为由其支承顶支承,这样,计算楼盖梁的荷载时,可以将楼盖梁看成是矩形梁。

仍然分两个阶段进行计算:

1、浇筑二层梁板混凝土时

①梁及其模板对横檩(80×80木枋)的荷载:

梁模板自重设计值1.2×0.5×0.25=0.15KN/m

梁混凝土自重设计值1.2×24×0.4×0.8=9.216KN/m

梁钢筋自重设计值1.2×1.5×0.4×0.8=0.576KN/m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1.4×2×0.25=0.70KN/m

合计q=0.15+9.216+0.576+0.70=10.642KN/m

2、浇筑三层梁板砼时,

与B25板支顶分析类似,浇筑三层梁板混凝土时,二层楼盖梁板2KL6(3)对其支承横檩的荷载如下:

对三层,则有(3KL6(3)截面350×800)

梁模板及支架自重设计值1.2×0.75×0.25=0.225KN/m

梁新浇筑混凝土自重设计值1.2×24×0.35×0.8=8.604KN/m

梁钢筋自重设计值1.2×1.5×0.35×0.8=0.504KN/m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1.4×2×0.25=0.7KN/m

合计:

q3+q3’=0.225+8.604+0.504+0.7=10.033KN/m

对二层则有(2KL6(3)梁)

梁模板自重设计值1.2×0.5×0.25=0.15KN/m

梁混凝土自重设计值1.2×24×0.4×0.8=9.216KN/m

梁钢筋自重设计值1.2×1.5×0.4×0.8=0.576KN/m

合计q2=0.15+9.216+0.576=9.942KN/m

那么q=q2+0.5q3+0.5q3'=q2+0.5(q3+q3')

∴q=9.942+0.5×10.033=14.959KN/m

二、脚手架支撑承载力验算

取其中一个架距的荷载进行验算。

由于浇筑三层梁板砼时首层脚手架须承受的荷载大于仅浇筑二层梁板时首层脚手架所须承受的荷载,故验算时,按浇筑三层梁板的情况进行。

验算脚手架的稳定性以及松枋的抗弯、挠度也按此情况进行。

(1)结构板门式钢管支顶验算

根据荷载计算所得:

qmax=9.921KN/m2

由于架距为1.2×1.2m,则每根立杆承受的荷载为:

N1=9.921×1.2×1.2÷4=3.57KN

查门式脚手架立杆的容许承载力为:

[P]=49KN>N=3.57KN

故此时,立杆承载力符合要求。

(2)结构梁门式钢管支顶验算(为了安全起见,验算时按次梁架距1.2m计算)

根据荷载计算可得:

q梁max=14.959KN/m

则每根立杆承受的荷载为:

14.959×1.2÷4=4.488KN

因为N2=4.488KN<[P]=49KN

故此时,立杆承载力也符合要求

(3)当钢管支顶既承受板,也承受梁传来的荷载时,将梁侧每1/2架距的板荷载叠加于梁上,则有:

N=N1+N2=3.57KN+4.488KN=8.06KN

因为N=8.06KN<[P]=49KN

故立杆承载力符合要求。

三、稳定性验算

①按MF1219门杆立杆外径Φ42mm,查表可知每米高度模板支撑自重产生的轴心力设计标准值NGK1=0.28KN/m;每米高度内附件产生的轴心力标准值NGK2=0.12KN/m。

②作用于一榀门架上的轴心力设计值N(为了安全起见,验算时按主梁荷载计算)

N=1.2H(NGK1+NGK2)+1.4∑QiK

=1.2×(5.5-08)×(0.28+0.12)+1.4×14.959×1.2×1.2

=32.413KN

③一榀门架稳定承载力设计值Nd

调整系数k=0.80

Nd=kρ·A·f=0.8×0.428×2×304×205×10-3

=42.676KN

因为N=32.413KN

故门架稳定性符合要求。

四、上述施工工艺3.1.7条的支顶安装中,主梁大于800mm及以上的梁加钢管立杆,故现验算梁高小于800mm的梁。

选取KL13(8)梁(截面为250×700mm)对其檩条、横杆、立杆进行验算。

(1)、从前面计算可知,楼板传给立杆的荷载为:

N1=3.57KN

(2)、横杆承受的均布荷载Q

浇筑三层梁板混凝土时,二层楼盖梁板KL6(3)对其支承横檩的荷载如下:

q=q2+0.5q3+0.5q3'

对三层面,有

3KL13(8)梁模板及支架自重设计值

1.2×0.75×0.25=0.225KN/m

3KL13(8)梁新浇筑混凝土(梁截面250×700)自重设计值

1.2×24×0.25×0.7=5.04KN/m

3KL13(8)梁钢筋自重设计值1.2×1.5×0.25×0.7=0.315KN/m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1.4×2×0.25=0.7KN/m

梁两侧板自重(板模忽略不计)3.456×0.5=1.73KN/m

合计:

q3+q3’=0.225+5.04+0.315+0.7+1.73=8.01KN/m

对二层

2KL13(8)梁模板自重设计值(模板自重取值:

按砼施工规范为0.5KN/m2)

1.2×0.75×0.25=0.225KN/m

2KL13(8)梁混凝土自重设计值1.2×24×0.25×0.7=5.04KN/m

2KL13(8)梁钢筋自重设计值1.2×1.5×0.25×0.7=0.315KN/m

梁两侧板自重(板模忽略不计)3.456×0.5=1.73KN/m

合计q2=0.225+5.04+0.315+1.73=7.31KN/m

有q=q2+0.5q3+0.5q3'=q2+0.5(q3+q3')

∴q=7.31+0.5×8.01=11.315KN/m

每根横杆承受的均布荷载为:

Q=0.6q=0.6×11.315=6.489KN/m

(3)、横檩验算

横檩的间距为400mm;材料为80×80木枋

梁及支承系统传来的集中荷载为:

p=0.4×6.789=2.72KN

V=p/2=2.72/2=1.36KN

M=0.6V=0.6×1.36=0.815KN.M

W=a3/6=80³/6=85333mm3

I=a4/12=80²×80²/12=3413333mm4

S=AY=80×80×40=256000mm3

b=80mm

查<<木结构设计规范>>得:

[σ]=13N/mm;[τ]=1.4N/mm2

σ=M/W=0.72×1000000/85333=8.44N/mm〈[σ]=13N/mm2

[τ]=VS/Ib=1.36×1000×256000/3413333×80

=1.275〈1.4N/mm〉

横檩符合安全规定。

横杆主要承受横檩传来的荷载;每条横杆承受三条横檩传来的三个集中重每条横檩传来的荷载为。

P=V=1.36KN;

此时杆件的挠度为:

pL3paL2a2pL2La2

Fp=──+──(3-4──)=───[──+a(3-4──)]

48EJ24EJL224EJ2L2

1.36×1.2²1.20.8²

=──────×[──+0.8(3-4───)]

24EJ21.2²

=0.129/EJ

设当横杆上承受的是均布荷载时,杆件产生的挠度为:

5qL45q×1.24

Fq=───=─────=0.027q/EJ

384EJ384EJ

令Fp=Fq;则有

0.129/EJ=0.027q/EJ

q=4.768KN/m〈[Q]=7.11KN/m

[Q]为横杆可承受的最大荷载。

横杆符合安全要求。

五、由于上述方案中规定顶架须在首层砼地骨浇捣并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进行搭设。

而地基承载力复核中,基础底面的压力值主要与顶架基础底面面积有关,故不再对地基承载力进行复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