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端午节粽子的民间传说(共2页)7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2514577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端午节粽子的民间传说(共2页)7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有关端午节粽子的民间传说(共2页)7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关端午节粽子的民间传说(共2页)700字.docx

《有关端午节粽子的民间传说(共2页)7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端午节粽子的民间传说(共2页)700字.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关端午节粽子的民间传说(共2页)700字.docx

有关端午节粽子的民间传说

  

  从南北朝以后,民间开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说法。

话说当年屈原

  投身汨罗江之后,百姓莫不感叹哀伤,空有抱负的屈子就这样离开了楚国,实乃国家损失。

所以百姓为免让鱼虾侵蚀屈子,就纷纷将米粮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只顾吃这些米粮而不损伤屈子肉身。

而后,据古书记载,是屈原托梦百姓说,米粮投入江中实则被江中的蛟龙所食,如果用艾叶包裹,再绑以五色绳,则可以免遭蛟龙吞食;这才有了后来的粽子。

  另有民间传说:

包粽子其实是暗示屈原是被绑着扔到水里害死的,并不是自杀的。

  食品沿革

  春秋时期:

用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

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

  晋代:

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南北朝:

出现杂粽。

品种增多,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裹成的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唐代:

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粽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代:

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见苏东坡“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名。

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代:

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菰叶的季节局限。

  明代:

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松子仁、枣子、胡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清代:

出现“火腿粽子”。

  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璀璨纷呈。

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眼下很多餐饮企业也会在端午节推出粽子产品,并且餐饮企业还会制作礼盒,方便大家品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