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走进汉语的世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5182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学习走进汉语的世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K12学习走进汉语的世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K12学习走进汉语的世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K12学习走进汉语的世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K12学习走进汉语的世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K12学习走进汉语的世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K12学习走进汉语的世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K12学习走进汉语的世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K12学习走进汉语的世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K12学习走进汉语的世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K12学习走进汉语的世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K12学习走进汉语的世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K12学习走进汉语的世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K12学习走进汉语的世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12学习走进汉语的世界教案.docx

《K12学习走进汉语的世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学习走进汉语的世界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K12学习走进汉语的世界教案.docx

K12学习走进汉语的世界教案

走进汉语的世界教案

  第一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

  许艳

  一: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汉语语音上的两个特点:

声调区别的意义,音节性强。

  2、了解现代汉语词汇上的特点:

双音节词占优势,合成词为主,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

3、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上的特点:

词没有形态变化,虚词重要而丰富,语序的作用非常重要。

教学难重点:

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上的特点:

词没有形态变化,虚词重要而丰富,语序的作用非常重要。

教学时间:

2课时一、导入

  据说,有一次苏轼专程上门拜访秦观。

家人告诉苏轼,他出外游玩,很可能上佛印和尚寺里去了。

于是苏轼写信去询问他的情况。

秦少游见苏轼来信后,便写了一封只有14字的怪信遣人带回给苏轼。

苏轼看后,连声叫好。

原来,秦观写的是一首回文诗,诗中描述了他在外出游玩的生活和情趣。

其内容为: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

再看看诗人秦观写给好友苏轼的一封“信”:

  

  暮  赏  14个字组成了一首七言绝句,每个字出现两次,文字处理  

  已  花  技巧高超。

回文诗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世界  时  归  上为中国仅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回文诗是既可顺读又可倒  -

  醒  去  读的诗体,无论怎样读意思大同小异,颇具欣赏价值。

它  微  马  将汉字遣词造句的独特奇妙之处发挥的淋漓尽致!

  力  如  可见汉语的妙处!

  酒  飞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语言文字应用》这本书。

这本书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则规范我们的语言,二来也能让我们更好的来应对高考。

2.材料一:

汉语热WTO和北京申奥成功后,汉语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在日本,开设汉语课的高中数量从1986年的40多所增加到今天的近500所。

  在韩国,已有近200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汉语考试已被正式列入韩国外语高考科目。

在美国3000多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的有近800所。

  在法国,开设中文课程的大学有100多所,150多所中学开设汉语课。

在德国,去年将汉语纳入许多州的中学会考科目。

  在南非,其最大的电视公司已开始向全国播放汉语教学节目。

  据统计,全球100个国家有超过2500余所大学在教授汉语,世界上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3000万。

一方面是海外的汉语热,一方面是国内的汉语危机,可谓“冰火两重天”。

3.材料二:

如果说,汉语热成为连接世界与中国的新桥梁,那么当人家架起了桥梁的那一头时,我们这一边的桥墩可千万不能出现裂痕。

英语充其量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工具,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余光中二、比尔为什么会闹笑话?

  1.学生阅读书上的故事

  ①杯子被子——汉语有区别意义的声调②“男狗”“女狗”——涉及词语的搭配

  ③我给了他一刀——汉语中量词的用法:

动量词一般出现在动词后,表示动词的量;名量词表示名物的量  

  2.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三、汉语——美丽而奇妙的语言

  汉语在人称、数量、表示时间的词语、声调等方面与外国语的不同,使汉语具有委婉含蓄的特点。

这决定了汉语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她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表现出了自己独到的特性。

1.语音特点:

①汉语有声调

  ②汉语音节的音高变化都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③普通话的“四声”: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例子:

看得懂听不懂的文章。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

施氏时时适市视狮。

十时,适十狮适市。

是时,适施氏适市。

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

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

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

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

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

试释是事。

——语言学家赵元任

  2.词汇特点:

双音节词占优势

  古代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里是双音节词占优势。

  使用频率最高的现代汉语8000个常用词中,双音节词占70%以上。

合成词占优势在汉语双音节词的构词上来看,世界语言中三种构词方式“派生、重叠、复合“在汉语中都存在,其中以复合式合成词为主。

练习: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英语

  爸爸生病了,我家客人络绎不绝,阿姨和姨父刚刚走,舅妈和舅舅就来了,婶婶和叔叔还来不及开门呢,姑妈和姑父的问候电话就打来了。

3.汉语语法的特点词没有形态的变化。

  汉语的词不论在词典中或在句子里,也不论在句子的什么位置上,读法和写法都是一样的。

虚词重要而丰富。

  例:

君恩深似海  ,臣忠重如山。

在每句话的后面加同一个字,要使得意思完全相反。

  是洪承畴的自拟联,后来他降了大清,有人加了两字:

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语序的作用重要。

  例:

①清朝有个王少香,学习写诗,但他连平仄都搞不明白.好在他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他的父老乡亲,没有几个人懂得文墨,人们觉得他能写几句诗很了不起.十个,百个,千个,万个的捧,他就觉得自己真的是诗人了。

有一年,“诗人”到了北京。

仍然保留着爱写诗的习惯,而且动不动就赠人一首.后来他的作品传到了李九溪那里,看后他批了“放狗屁”三字.有人见了说:

"你骂人怎么这么狠呢?

"李九溪说:

"这可是第一等评语啊!

还有二等三等呢,那才叫恶骂呢?

"这下人们可糊涂了.李九溪解释说:

“‘放狗屁’是说人偶尔放了个狗屁,其中还有人味,所以是一等评语.第二

  等是‘狗放屁’是狗而不是人了,好在这狗屁不多,不是终日放屁,列第二等.第三等则是'放屁狗',以放屁得名的狗,就全是狗屁了。

”  

  ②“平江李次青元度本书生,不知兵。

曾国藩令其将兵作战,屡战屡败。

国藩大怒,拟奏文劾之,有‘屡战屡败’语。

曾幕中有为李缓颊者,倒为‘屡败屡战’,意便大异。

”③某公司年终总结报告:

存在问题:

好喝酒寻找原因:

酒好喝改正措施:

喝好酒

  四、在古诗里品味汉语的委婉含蓄特点:

两诗有何异同。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两诗中除了有表示时间的名词和副词外,汉语动词在入句后并没有时、体、态的形态变化,因此要判断句中的动作和行为究竟发生在什么时候,要结合上下文语境甚至读者的历史文化知识去体会,这些特点,使是个留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意味深远隽永。

李白的这两首诗呈现出“朦胧美的原因就在于此。

”赏析第一首:

  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

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做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

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写出古今盛衰之感,次句接写当前景色,而昔日的帝王宫殿,美女笙歌,却一切都已化为乌有。

所以后两句便点出,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只有她,才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像夫差、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做历史的见证人罢了。

赏析第二首:

  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

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

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占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消。

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还有什么呢?

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

写出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

比较异同: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但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意。

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五、课堂练习:

  1试把下列文字翻译成中文OnAQuietNightIsawthemoonlightbeforemycouch,Andwonderedifitwerenotthefrostontheraisedmyheadandlookedoutonthemountainmoon,Ibowedmyheadandthoughtofmyfar-offhome.。

  出示答案《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课堂小练习㈠判断下列句子

  ①来中国以前我不学过汉语。

  ②我眼睛近视,所以昨天不看见你。

③我一直对战争片没感兴趣。

  ④她的男朋友以前没抽烟,没喝酒。

⑤他才丢了钱,昨天再丢了书。

⑥今天我再发烧了,还不能去上课。

⑦我没听清楚,请又说一遍吧。

  ①②两句表示已发生的情况,应该用“没”,③④两句表示经常性的情况,应该用“不”,⑤⑥两句表示已发生的情况,应该用“又”,⑦句表示未发生的情况,应该用“再”。

㈡、“或者”“还是”

  ①你用汉语还是英语讲都可以。

  ②他每天晚上12点还是1点才睡觉。

③你喝点什么?

啤酒或者可乐?

④你们是明天回国或者后天回国?

  ①②两句是一般陈述句,不能用“还是”,应该用“或者”;③④两句是疑问句,不能用“或者”,应该用“还是”。

六、总结

  汉语在声调词汇语法等方面与外国语的不同,使汉语具有委婉含蓄的特点。

这一特点的存在使汉语具有无穷的韵味。

  二:

古今言殊:

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三维目标:

  1.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

  2.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用词上的不同之处。

  3.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学习和阅读古代文献。

教学重点:

了解汉语从古到今发生了什么样的演变教学难点: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哪些主要的区别教学关键:

了解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教学方法:

理解——分析——掌握教学过程

  一、汉语语音的演变

  汉字结构的方法中,以形声造字和方法最常用,因而形声字也为最多。

  李白的《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以上这几首诗,从诗的韵脚规律来看,我们是否可判断出,这个“回”字,在古代极有可能读作“huai”呢?

二、语法的变化

  1、语序的变化“宾语前置”:

A.沛公安在?

B.古之人不余欺也。

2、句式的变化

  陈胜者,阳城人也。

3、词类的变化

  古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

“衣锦还乡”三、汉语词语的演变1、词语的词形变化

  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乃至多音节词为主。

2、词语的词义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

  

(2)词义缩小。

  (3)词义转移。

  (4)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

3、词语的消长变化社会生活方面:

“和谐社会”、“小康生活”、“三个代表”、“三农问题”、“保先教育”、“白领、个税改革”等。

  网络用语方面:

科学技术方面:

如:

“数字电视”、“纳米技术”、“克隆”等。

  此外,还有与人们生命密切相关的医学方面,也出现了众多的新词“非典”、“禽流感”等,也是一时炙热。

  国际用词方面:

  其中有代表意义的有“六方会谈”、“反恐”等。

还有一些是于改名而出现的如新的城市名称。

  4、词语的替换变化

  社会因素:

如把“世”改成“代”观念的改变:

“车夫”——“司机”,“戏子”——“演员”,语言表达:

“足”——“脚”,“面”——“脸”,“目”——“眼”,“口”——“嘴”。

  三、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

  【教学目标】

  1、了解普通话和方言的定义,熟悉汉语的方言分区。

  2、了解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了解方言的意义【教学重难点】了解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普通话和方言

  1.提问:

什么是普通话?

学生回答,明确: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

  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是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的。

  2.中国有哪些方言?

明确:

根据方言间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一些重要差异,现代汉语分成七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3.江口方言主要属于哪种方言区?

三、师生互动:

  等刚刚哉-----等一会儿你莫黑我----你不要吓我

  我着你黑老火了好没----我被你吓死了好不好搞饭了没-----吃饭了没有黑吗秋岗---黑、脏

  嘎公、嘎婆----外公、外婆改放还(hai)------解放鞋哭乃包--说孩子爱哭

  哪站来?

二天个来--什么时候来?

过两天来出善,春关,爪冒官,格早,七饭----吃饭

  慢港----等一下,一会自强,阿强----这样,那样没,莫----不

  港港哉----一会儿海缺子----西红柿娃娃崽----男生妹妹崽----女生七----去

  千翻,,-----形容某人很作怪[一般形容女生]鸟啦----感叹词发曹----发疯满满-----小叔凉凉-----阿姨白白-----伯伯

  你是哪王子的-----你是哪里的你从哪个狼场来-----你从哪里来

  自王子的嘎包子才相阴偶---这里的肉包子好便宜嘎---肉颗颗哉---一点点崽崽子--小娃娃老仔仔--老公公衰包==傻子克心波=膝盖,牙包谷--下巴铁嘎--火钳

  拿根我稀哈--拿给我看一下四、高考链接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08江苏卷)  A.识别/博闻强识  模仿/装模作样  剥削/生吞活剥B.朝圣/朝令夕改  提防/提心吊胆  绿茵/绿林好汉C.箴言/缄默无言  蠕动/耳濡目染  粗犷/旷日持久D.湍急/惴惴不安  讳言/经天纬地  勘察/堪称一绝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对峙zhì  犒劳kào追本溯源sù  蓦然回首mòB.侥幸jiào浇水jiāo不屈不挠náo骁勇善战xiāoC.监察chá趁机chan披荆斩棘jīng脸色刷白shuàD.刹那chà切磋qia正当防卫dàng姗姗来迟shān

  3、下列各组词语中,斜线“/”前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清澈/掣肘殷红/湮没瞠目/螳臂当车  B.箴言/斟酌蛊惑/商贾  船舷/扣人心弦  C.联袂/抉择整饬/炽烈辍学/风姿绰约  D.徘徊/脚踝戏谑/琐屑惬意/锲而不舍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中肯/中意  穿着/歪打正着  得心应手/应接不暇  B.创伤/重创  桂冠/弹冠相庆  好大喜功/乐善好施  C.供稿/供应  涤纶/羽扇纶巾  厚古薄今/日薄西山  D.解数/解读  寒舍/退避三舍  曲径通幽/曲尽其妙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刍议麾下探本溯源A、仲(zhòng)裁  阿(ē)谀  入场券(quàn)  捕(pǔ)风捉影B、袅娜(nuó)  勒(lēi)紧  嚼(ju)舌头  百孔千疮(chuāng)C、精辟(pì)  躯壳(qiào)横剖(pōu)面  一语中的(dì)D、柏(bǎi)树  模(mó)具  配给(jǐ)制  否(pǐ)极泰来

  五、布置作业  多注意方言和普通话的联系,找一些规律,以便于学习普通话。

  第一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

  许艳

  一: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汉语语音上的两个特点:

声调区别的意义,音节性强。

  2、了解现代汉语词汇上的特点:

双音节词占优势,合成词为主,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

3、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上的特点:

词没有形态变化,虚词重要而丰富,语序的作用非常重要。

教学难重点:

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上的特点:

词没有形态变化,虚词重要而丰富,语序的作用非常重要。

教学时间:

2课时一、导入

  据说,有一次苏轼专程上门拜访秦观。

家人告诉苏轼,他出外游玩,很可能上佛印和尚寺里去了。

于是苏轼写信去询问他的情况。

秦少游见苏轼来信后,便写了一封只有14字的怪信遣人带回给苏轼。

苏轼看后,连声叫好。

原来,秦观写的是一首回文诗,诗中描述了他在外出游玩的生活和情趣。

其内容为: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

再看看诗人秦观写给好友苏轼的一封“信”:

  

  暮  赏  14个字组成了一首七言绝句,每个字出现两次,文字处理  

  已  花  技巧高超。

回文诗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世界  时  归  上为中国仅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回文诗是既可顺读又可倒  -

  醒  去  读的诗体,无论怎样读意思大同小异,颇具欣赏价值。

它  微  马  将汉字遣词造句的独特奇妙之处发挥的淋漓尽致!

  力  如  可见汉语的妙处!

  酒  飞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语言文字应用》这本书。

这本书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则规范我们的语言,二来也能让我们更好的来应对高考。

2.材料一:

汉语热WTO和北京申奥成功后,汉语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在日本,开设汉语课的高中数量从1986年的40多所增加到今天的近500所。

  在韩国,已有近200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汉语考试已被正式列入韩国外语高考科目。

在美国3000多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的有近800所。

  在法国,开设中文课程的大学有100多所,150多所中学开设汉语课。

在德国,去年将汉语纳入许多州的中学会考科目。

  在南非,其最大的电视公司已开始向全国播放汉语教学节目。

  据统计,全球100个国家有超过2500余所大学在教授汉语,世界上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3000万。

一方面是海外的汉语热,一方面是国内的汉语危机,可谓“冰火两重天”。

3.材料二:

如果说,汉语热成为连接世界与中国的新桥梁,那么当人家架起了桥梁的那一头时,我们这一边的桥墩可千万不能出现裂痕。

英语充其量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工具,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余光中二、比尔为什么会闹笑话?

  1.学生阅读书上的故事

  ①杯子被子——汉语有区别意义的声调②“男狗”“女狗”——涉及词语的搭配

  ③我给了他一刀——汉语中量词的用法:

动量词一般出现在动词后,表示动词的量;名量词表示名物的量  

  2.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三、汉语——美丽而奇妙的语言

  汉语在人称、数量、表示时间的词语、声调等方面与外国语的不同,使汉语具有委婉含蓄的特点。

这决定了汉语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她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表现出了自己独到的特性。

1.语音特点:

①汉语有声调

  ②汉语音节的音高变化都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③普通话的“四声”: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例子:

看得懂听不懂的文章。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

施氏时时适市视狮。

十时,适十狮适市。

是时,适施氏适市。

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

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

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

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

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

试释是事。

——语言学家赵元任

  2.词汇特点:

双音节词占优势

  古代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里是双音节词占优势。

  使用频率最高的现代汉语8000个常用词中,双音节词占70%以上。

合成词占优势在汉语双音节词的构词上来看,世界语言中三种构词方式“派生、重叠、复合“在汉语中都存在,其中以复合式合成词为主。

练习: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英语

  爸爸生病了,我家客人络绎不绝,阿姨和姨父刚刚走,舅妈和舅舅就来了,婶婶和叔叔还来不及开门呢,姑妈和姑父的问候电话就打来了。

3.汉语语法的特点词没有形态的变化。

  汉语的词不论在词典中或在句子里,也不论在句子的什么位置上,读法和写法都是一样的。

虚词重要而丰富。

  例:

君恩深似海  ,臣忠重如山。

在每句话的后面加同一个字,要使得意思完全相反。

  是洪承畴的自拟联,后来他降了大清,有人加了两字:

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语序的作用重要。

  例:

①清朝有个王少香,学习写诗,但他连平仄都搞不明白.好在他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他的父老乡亲,没有几个人懂得文墨,人们觉得他能写几句诗很了不起.十个,百个,千个,万个的捧,他就觉得自己真的是诗人了。

有一年,“诗人”到了北京。

仍然保留着爱写诗的习惯,而且动不动就赠人一首.后来他的作品传到了李九溪那里,看后他批了“放狗屁”三字.有人见了说:

"你骂人怎么这么狠呢?

"李九溪说:

"这可是第一等评语啊!

还有二等三等呢,那才叫恶骂呢?

"这下人们可糊涂了.李九溪解释说:

“‘放狗屁’是说人偶尔放了个狗屁,其中还有人味,所以是一等评语.第二

  等是‘狗放屁’是狗而不是人了,好在这狗屁不多,不是终日放屁,列第二等.第三等则是'放屁狗',以放屁得名的狗,就全是狗屁了。

”  

  ②“平江李次青元度本书生,不知兵。

曾国藩令其将兵作战,屡战屡败。

国藩大怒,拟奏文劾之,有‘屡战屡败’语。

曾幕中有为李缓颊者,倒为‘屡败屡战’,意便大异。

”③某公司年终总结报告:

存在问题:

好喝酒寻找原因:

酒好喝改正措施:

喝好酒

  四、在古诗里品味汉语的委婉含蓄特点:

两诗有何异同。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两诗中除了有表示时间的名词和副词外,汉语动词在入句后并没有时、体、态的形态变化,因此要判断句中的动作和行为究竟发生在什么时候,要结合上下文语境甚至读者的历史文化知识去体会,这些特点,使是个留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意味深远隽永。

李白的这两首诗呈现出“朦胧美的原因就在于此。

”赏析第一首:

  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

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做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

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写出古今盛衰之感,次句接写当前景色,而昔日的帝王宫殿,美女笙歌,却一切都已化为乌有。

所以后两句便点出,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只有她,才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像夫差、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做历史的见证人罢了。

赏析第二首:

  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

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

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占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消。

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还有什么呢?

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

写出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

比较异同: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但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意。

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