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清市中考语文总复习 修改病句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2980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清市中考语文总复习 修改病句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清市中考语文总复习 修改病句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清市中考语文总复习 修改病句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清市中考语文总复习 修改病句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清市中考语文总复习 修改病句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清市中考语文总复习 修改病句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清市中考语文总复习 修改病句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清市中考语文总复习 修改病句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清市中考语文总复习 修改病句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清市中考语文总复习 修改病句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清市中考语文总复习 修改病句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清市中考语文总复习 修改病句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清市中考语文总复习 修改病句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清市中考语文总复习 修改病句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清市中考语文总复习 修改病句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清市中考语文总复习 修改病句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清市中考语文总复习 修改病句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清市中考语文总复习 修改病句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清市中考语文总复习 修改病句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清市中考语文总复习 修改病句教案.docx

《福建省福清市中考语文总复习 修改病句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清市中考语文总复习 修改病句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福清市中考语文总复习 修改病句教案.docx

福建省福清市中考语文总复习修改病句教案

修改病句

【学习目标】

1、能正确的辨析六种病句类型;

2、能对语段中的病句作恰当的修改;

3、通过本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少说病句、甚至不说病句。

【学习重难点】

1、熟练掌握六种病句类型,并能准确辨析;

2、对出现在语段中的病句,要能做适当的修改,并不改变原意;

3、养成良

好的语言习惯,杜绝病句的现象。

【学法指导】

1、学习时,学生要熟悉六种语病类型及其具体表现,然后精选各种类型的典型病句,辨析归类,指出其病因。

2、要培养自己敏锐的语感。

语感,即在长期阅读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辨识语病首先靠敏锐的语感,即通读句子,感觉是否拗口,是否合乎语言习惯,然后再从语法角度进行理性分析。

这样分析往往快捷准确。

因此,平时要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多读多背。

3、辨析病句要以语法知识的运用为基础,而且这种运用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而不在于知识本身是否系统,是否有深度。

因此对语法知识的复习要抓住其要点,只要根据高考的需要重点强化和深化,不必全面进行。

4、病句问题虽属语法范畴,但又不局限于语法,还涉及词汇、修辞、逻辑等知识。

因此,在复习时,要能多方面的掌握语文知识,在辨析时也要注意在熟悉语病类型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全方位、多角度

地进行。

【课时安排】两课时

【错误解析】

常见病句类型

1.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

例1.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宣传材料,讲解今天安全常识,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

【解析】这个句子实际上并非真正缺少主语,而是误将主语放在介词短语中了。

只要把“通过”或“使”去掉,就有主语了。

【注意】

此类病句特点:

句首出现介词,要查是否滥用介词导致缺主语。

句首滥用的介词常有“在、当、从、对于、为了、由于、通过”等,改这类病句一是将介词及介词连带的方位词删去,二是保留介词短语作状语,后边加上适当的词作主语。

例2.继北京奥运会之后,在21世纪初又举办了一次全球盛会——上海世博会。

【解析】这个句子,缺少主语,可以在“在21世纪初”前面加上主语“中国”。

【课堂练习】

1)在这部电影中,刻画了一个女知识分子的典型。

(删除“在”和“中”。

2)经过这次谈话,对我启发很大。

(删除“经过”或“对”。

3)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成分残缺,介词滥用,造成无主语,去掉“对”。

(2)宾语残缺(★★★★★)

例3.执法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解析】前一个分句句子没说完,缺宾语,应把宾语中心语“的力度”补出来。

【课堂练习】

1)天津市为大部分农民工办理了银行卡,建立工资“月支付,季结算”,维护了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建立”后面没有对应的宾语,应该加上“……的制度”。

2)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8500万元。

(“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的什么?

话没说完。

在“3个生产厂”后补上“……的大型企业”,宾语中心语就有了。

(3)谓语残缺

例4.中国人民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解析】句中主语是“中国人民”,状语是“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句子缺少谓语。

应在句子末尾加上“而努力”作谓语。

【课堂练习】

1)发射试验通讯卫星取得圆满成功,表明我国已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成、研制、发射、跟踪、测控和试验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工程体系的能力。

(这种较长较复杂的句子,乍一看没什么毛病,但提取主干后变成了“表明我国已经能力”,显然是缺谓语了。

在“已经”后面加个“具备”,成分就完整了。

(4)主语多余

例5.往事的回忆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地在我眼前映现。

【解析】“电

影一样”“在我眼前映现”的只能是“往事”,而不是“回忆”,硬加上“回忆”反而使句子不

通,所以应去掉。

【课堂练习】

1)全场座位座无虚席,教授的报告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座无虚席”的“座”已经是“座位”的意思了,没有必要再说一次“座位”。

2)我这次没考好的原因,是因为没按老师的要求认真审题。

“原因”和“是因为”说重复了。

可以改成“我这次没考好,是因为没按老师的要求认真审题”,或者“我这次没考好的原因是没按老师的要求认真审题”。

(5)定语多余

例6.炎热的酷暑,在浓荫密布的树下乘凉,的确是一件乐事。

【解析】“酷暑”肯定是“炎热的”,所以定语是多余的,应删去。

这个例子的毛病是定语的赘余。

【课堂练习

1)你去劝劝她,让她别把过去的往事放在心上。

“往事”的“往”就是“过去”的意思,“过去的往事”,显然

说重复了,可以说“别把往事放在心上”,或者“别把过去的事情放在心上”。

2)昨天是交作文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小胜老师又收到了十多篇作文。

“截止日期”就是“最后期限”的意思,“截止日期”也只能是一天,不存在这个范围里还有“最后一天”的问题。

“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犯了语义重复的错误。

2.搭配不当

(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

例7.墨似的乌云和瓢泼大雨从空中倾泻袭来。

【解析】“大雨”可以“倾泻”,“乌云”不能说“倾泻”,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应改为:

墨似的乌云翻滚,瓢泼大雨从空中倾泻下来。

【课堂练习】

1)狂风和暴雨哗哗地下。

句中主语是“狂风和暴雨”,谓语是“下”,可以说“下雨”,但是不可能说“下风“。

2)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一生,创作了九十多部小说。

创作小说的显然得是“巴尔扎克”,而不是“一生”。

(2)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

例8.杜鹃花盛开的大明山,是吸引游人来观赏的好季节。

【解析】压缩掉枝叶之后,该句的主干是“大明山是季节”,这显然是不合情理。

可以改为:

杜鹃花盛开的大明山,是吸引游人来观赏的好地方。

【注意】

在“是”字句里,主语和宾语之间常常表示同一事物或同类事物,不然的话,就会出现主宾搭配不当的毛病。

例9.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解析】压缩掉枝叶之后,该句的主干是“素质得到改善”,主语和宾语没法搭配。

可以改为:

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

高。

【课堂练习】

1)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2)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终会成为发达的国家。

去掉修饰成分后,这两句话就变成了“北京是季节”,“工业和农业成为国家”,显然是不合理的。

这类病句最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去掉修饰语,提取主干之后看看是不是说得通。

(3)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

例10.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解析】句中的谓语动词“看到了”不能和宾语“……乡音”相搭配。

应改为“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听到了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课堂练习】

1)几声鸟鸣打破了沉寂的环境。

这里的谓语是“打破”,而宾语是“环境”,显然不能说“打破环境”。

可以改成“几声鸟鸣打破了环境的沉寂”,就说得通了。

2)老师统一安排了会议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安排“内容、时间、出席人员”都是说得通的,但是不能安排“会议中的问题“。

可改为“老师统一安排了会议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指出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4)关联词搭配不当

不少关联词是成对搭配使用的,不能随意拆换,否则就是使关联词搭配不当,影响意思的准确表达。

例11.穿的只要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解析】此句的前后分句间依句意当是转折关系,“只要”不能和“可是”搭配,应把“只要”改为“虽然”。

【课堂练习】

1)只有恪守学术道德,就会消除学术腐败,净化学术界。

2)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这里的“只有……就……”和“如果……也……”都属于错误的关联词搭配,应当改成“只有……才……”和“如果……就……”。

(5)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12.中学时代打下的坚实的基础知识,为他进一步自学创造了条件。

【解析】主语中心语同定语搭配不当。

“打下”的是“基础”,不是“基础知识”,因而可以把“知识”去掉,让“基础”和“打下”相互搭配。

【课堂练习】

1)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需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50万朵”修饰“花粉”,显然是说不过去的,可以说“一朵花”,但是总不可能说“一朵花粉”。

这里应该是说“大约需要采集50万朵花的花粉”。

2)在会上,海边语文老师们就如何提高秋寒的教学质量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这里想表达的显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

可以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6)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13.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

【解析】中心语同状语搭配不当。

“完善”与“展示”不搭配,可以将“完善”改为“完美”。

【课堂练习】

1)每个人都必须深刻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句中“深刻”不能修饰人的动作,一般修饰人的精神活动。

可把“深刻”改为“积极地”。

2)老板口口声声欺骗那些雇工。

(应将状语“口口声声”改为“挖空心思”)

3)他渐渐地爬起来,吃力地走着。

(应将状语“渐渐”改为“慢慢”)

4)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将“严肃”改为“认真”、“慎重”等。

(7)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14.情况不出所料,他估计得正确而及时。

【解析】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估计”只

能说“正确”,不能说“及时”,应删去“而及时”。

【课堂练习】

1)一到晚上,他就吓得胆小如鼠,不敢出门。

(“胆小如鼠”不能作“吓”的补语,改为“胆战心惊”)

2)甲A队队员射门射得很正确。

(应将补语“正确”改为“准确”)

3)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整整齐齐”与动词“打扫”不搭配。

(8)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15.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解析】“能否”是“两面”的,“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只包含“一面”,“两面”和“一面”不能搭配,应把“能否”直接删除。

【注意】

此类病句特点:

句子中出现“是否、能否、好坏、是不是、能不能”等两面词语,要查前后是否有两面的意思与它对应。

【课堂练习】

1)越来越多的农村干部认识到,交通是否方便,是招商引资一个重要条件。

“招商引资的重要条件”是“交通方便”而不是“交通是否方便”,这就是典型的两面对一面的错误,前后失衡。

2)一个人能否约束自己的言行,不但要靠严明的纪律,还要靠自身的品德修养。

前一句“能否”说了两面,而后半句“严明的纪律和自身的品德修养”都是单面的,对应不起来。

要修改的话,可以说“一个人能否约束自己的言行,要看纪律是否严明,自身的品德修养是否良好”,也可以说“一个人约束自己的言行,不但要靠严明的纪律,还要靠自身的品德修养”。

不是两面对一面就好,注意这个前后平衡的问题。

3)敢不敢向世界电影艺术的峰巅迈进,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关键。

(“敢不敢”改为“敢于”)

4)公民能否遵守纪律,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

(删除“能否”)

5)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在“做好”前增加“能否”)

3.语序不当

(1)逻辑顺序不当

例16.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解析】逻辑顺序不当,对“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应当是先“发现”后“解决”,应将句子改为:

我市电部门发现并解决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课堂练习】

1)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全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语序不当,应该为“如何认识、管理、把握”)

2)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语序不当,应该为“发现、讨论、解决”)

3)亲子鉴定,不仅“鉴”出了社会世相,也“鉴”出了骨肉亲情。

(这个例子中,亲子鉴定“鉴”出骨肉亲情是最根本的目的,事情小一些,二者之间的关系也近一些;而“鉴”出社会世相不是根本目的,是顺带的副产品,事情大一些,二者之间的关系也远一些。

所以这里的顺序颠倒了。

4)作为市长,他不仅能关心一家一户小老百姓的冷暖,而且还关心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

(这个例子中,作为市长,关心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是本职工作,而能关心一家一户小老百姓的冷暖却是不容易的,所以这里的顺序颠倒了。

【注意】

此类病句特点:

动词性的词语、短语(句子)并列在一起,要查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是否混乱,以免造成逻辑混乱。

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并列的词语、短语(句子)有事理的先后、程度的轻重、范围的大小、性质的远近等逻辑顺序,它们之间的次序不能随意颠倒。

(2)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17.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次迎新会。

【解析】本句这个说法有歧义,是说另外学校的领导呢,还是说一个学校里的其他领导呢?

意思表达不明确。

应当改为:

校长、副校长和学校其他领导出席了这次迎新会。

例18.这个盛产哈密瓜的地处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小镇,还以其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闻名。

【解析】“盛产哈密瓜的”与“地处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对调。

【课堂练习】

1)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解析】“许多”表数量,“附近”是地点(属性),“许多”应移至“附近”之后,句子应该为:

附近许多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2)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解析】“有效的”是一个形容词,“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是两个动词性短语。

因而句子应改为: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有效的方法。

【注意】多层定语语序排列顺序

领属性的词(表谁的)+数量性的词(表多少)+动词或动词短语(表怎样的)+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什么样的)+表性质的名词(什么)+中心语

例如:

她是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篮球(名词)女(名词)教练(中心语)。

(3)关联词语序不当

例19.由于小李苦干加巧干,所以半年完成了全年的生产任务。

【解析】“小李”都是两个分句的主语,因而应该为:

“小李由于苦干家巧干,所以半年完成了全年的生产任务”。

例20.鸟的翅膀不管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

【解析】本句是个复句,第一句是一个分句,其主语是“鸟的翅膀”,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是“鸟”

,此时连词应该放在第一分句的主语前,即“不管”放在“鸟的翅膀”前面。

所以应该为:

“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

【注意】

当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时,第一分句的关联词语就放在主语后面;当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不相同时,前一分句的关联词一般放在主语前。

至于后一分句,不论分句的主语是否相同,是关联词词性是连词时应放在主语前,词性是副词时应放在主语后。

例如:

1)小李因为睡眠不足,所以上课精神不振。

2)因为小李睡眠不好,所以父母很为他担心。

【课堂练习】

1)这样的教学,既使学生复习了旧课,又学到了新的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属于主语相同的情况,应把“既”放在“学生”之后)

2)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属于主语不同的情况,应把“如果”放在“他”之前)

4.前后矛盾

例21.他的父亲仍然健在,享年83岁,精神尚佳。

【解析】“享年”是指死者一共活的岁数,而第一句说“他的父亲仍然健在”。

这两个概念显然矛盾了。

例22.同学们争先恐后地陆续来到操场。

【解析】“争先恐后”是指争着向前,唯恐落后;“陆续”表示有先有后,时断时续。

删除“陆续”即可。

【课堂练习】

1)去年美国《福布斯》杂志把你排为国内第二首富,你觉得准确吗?

(既然是“首富”,就是“第一富”的概念,就不存在“第二”的问题。

2)我敢肯定今天可能会下雨。

(“肯定”和“可能”是互相矛盾的。

3)开班会前三分钟,全班同学基本上全部到齐了。

(应去掉“基本上”或“全部”。

4)昨天傍晚下了一夜大雨。

(应将“傍晚”去掉,或者将“一夜”改为“一场”。

5)老师详细而又简略地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

(应去掉“详细而又”或“而又简略”)

5.句子歧义

(1)停顿不明

句子停顿的地方不同或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了,可使句子产生歧义。

例23.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

【解析】这里涉及一个断句的问题。

究竟是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还是“本月15日/前去报到”?

如果换成“本月15日之前去报到”或者“本月15日去报到”,话就说清楚了。

【课堂练习】

1)这次总共有七名运动员因服用兴奋剂被责令回国不得参赛。

解说:

“这次总共有七名运动员因服用兴奋剂被责令/回国不得参赛。

与“这次总共有七名运动员因服用兴奋剂被责令回国/不得参赛。

这两种不同的停顿而造成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不同,因而产生歧义。

消除的办法是在这两个停顿的任何一个

地方打上标点即可。

2)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解说:

这个句子既可以理解为“没有水平,写不好。

”也可以理解为“我写有人说闲话,让别人写好些。

”可改为:

“我写不好这份报告。

(2)修饰不明

句子中的定语,因其修饰、限制的对象不确定,引起歧义。

例24.会议结束后,他和几个学校的校长合影留念。

【解析】“几个学校的校长”,“几个”究竟是修饰“学校”还是“校长”的?

没法判断。

可以改成“几所学校的校长”或者“几位学校的校长”,这个歧义就不存在了。

【课堂练习】

1)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

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部分”可为福利院,也可为孤儿,因而形成歧义。

可改为“福利院的部分孤儿”

2)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该项中修饰语“几个”,既可以修饰学校,也可以修饰“领导”,因而造成了歧义。

可改为“局长嘱咐学校的几个领导”。

(3)词义不明

一个句子里的某个词本身是多义的,则可能引起歧义。

例25.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解析】此句中“看不上”是个多义词,造成句子不能表达确定的意思,它的一个意思是“看不起”“瞧不起”;另一个意思是“无法看见”。

可把“看不上”改为“无法看到”。

【课堂练习】

1)这辆车没有锁。

由于词义不明造成歧义。

“锁”既可以理解为自行车没有“配锁”,也可以理解为自行车有锁而没有“上锁”。

2)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解析:

“想”可以是“回忆”,也可以是“算盘”;“起来”可以是起床,也可以是“趋向”。

作“想”的补语。

可改为为“他想起床了。

(4)结构不明

在一个句子中某个词语(一般为动词或介词)可能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发生关系,成分指向不同,造成表意不明。

例26.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解析】“十天”既可作“看”的补语,指“看”的天数;也可作“报纸”的定语

,指“报纸”的份数。

可改为:

“强迫着自己看了近十天来的报纸”

【课堂练习】

1)观察员们认为可以提前结束这一地区俄格战争状态的《报告》是有根据的。

解析:

这个句子有两种理解:

一是观察员认为这个《报告》是有根据的;二是体现观察员们观点的这个《报告》是

有根据的。

这是由于句子的结构不明而造成的语意不明。

可改为“观察员们认为可以提前结束这一地区俄格战争状态的报告,这是有根据的。

(5)对象不明

这种歧义的产生,主要是因承前省略不当造成的。

例27.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解析】“批评的人很多”,可以理解为“他在文章中批评了很多人”,也可以理解为“批评这篇文章的人很多”。

【课堂练习】

1)天色渐暗了,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修车的”可以指修车的顾客,也可以指修车的师傅,都解释得通。

可改为“修车的顾客急坏了”

6.句式杂糅

同一内容,往往可以采用不同的说法。

如果既想用这种说法,又想用那种说法,结果把两种说法都用上,揉到一起,形成两种句式混杂。

例28.经调查,“8·12”天津港爆炸事故原因是瑞海公司违规经营、违规储存危险货物以及安全管理极其混乱造成的。

【解析】把不同主、宾的两个判断句杂糅。

或说“天津港爆炸事故原因是瑞海公司违规经营、违规储存危险货物以及安全管理极其混乱”,或说“天津港爆炸事故是瑞海公司违规经营、违规储存危险货物以及安全管理极其混乱造成的”。

【课堂练习】

1)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本句的后分句是“其根本原因

是党风不正”和“是党风不正在作怪”的杂糅,修改时,任删其一即可。

7.特殊病句

(1)表意不清

例29.备受关注的2016年全国小型电动车测试大赛5月25日在山东德州举行,有近50家左右的电动车生产企业参赛。

【解析】本题表意不明确。

到底是“近50家”还是“50家左右”?

应将句子改为“有近50家电动车企业参赛”,或者改为“有50家左右的电动车企业参赛”。

“大约、大概、上下、左右、近和余”这类表示约数的词,不能在一句中出现两个。

【课堂练习】

1)我做完今天的作业大约需要二十分钟左右。

(“大约”与“左右”矛盾,去掉其中之一即可。

2)“五四”征文稿件的字数不要超过1000字左右。

(“不超过”与“左右”矛盾,去掉“左右”)

(2)否定不当

例30.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解析】本题要表达的意思是希望同学们注意安全,不要有意外事故发生,但“防止”“不要”放在一起,表达的意思刚好相反。

最后一句应该为“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注意】

此类的病句通常在句中出现“防止”“杜绝”“禁止”“避免”“预防”“忌”“拒绝”等这类本身就有否定的意思词语之后,后面又接着出现“不要”“没有”等否定词,使得句子的意思出现相反的情况,通常删除后一个否定词。

【课堂练习】

1)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疑问句再加双重否定,变成了三重否定,把“否认”改为“认为”)

2)他写信告诉我说,近几年来,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思念家乡。

“无时无刻不”等于“时时刻刻都”,应把“无时无刻不忘”改为“时时刻刻不忘”或“无时无刻不在”。

3)我们要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尽量避免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避免不犯”等于要犯错误,应改为“避免犯错误”。

4)我们要坚决杜绝此类事不再发生。

可改为“我们要坚决杜绝此类事再次发生”

(3)数词有确数、概数之分,概数前面不能加上“至少”“最多”“最高”“超过”“最低”一类词;增加可以用倍数来衡量,也可以用百分比来衡量,“减少”、“降低”、“缩小”则只能用百分比或者分数来衡量。

例31.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了10%。

【解析】把“一倍”改为“二分之一”或“50%”

例32.这次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三千万元以上。

【解析】删去“至少”或“以上”

【课堂练习】

1)距离申办2008年奥运会表决还有不到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2)国产轿车的价格低,适于百姓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