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挑战及影响.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3439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率市场化挑战及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利率市场化挑战及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利率市场化挑战及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利率市场化挑战及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利率市场化挑战及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利率市场化挑战及影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利率市场化挑战及影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利率市场化挑战及影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利率市场化挑战及影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利率市场化挑战及影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利率市场化挑战及影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利率市场化挑战及影响.docx

《利率市场化挑战及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率市场化挑战及影响.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利率市场化挑战及影响.docx

利率市场化挑战及影响

利率市场化挑战及影响

 

人民银行6月8日、7月6日一月之内连续两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这是2009年以来的首轮降息,更是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里程碑。

一、央行两次调息特点

(一)存款分档下调,曲线形状趋向平缓,贷款基本统一下调,利率尾数全部取整

6月8日活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10BPS,一年期以内(含)定期存款全部下调25BPS,二年、三年和五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30BPS、35BPS和40BPS,各期限贷款基准利率全部下调25BPS。

7月6日活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5BPS,一年期以内(含)定期存款全部下调25BPS,二年、三年和五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35BPS、40BPS和35BPS,除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31BPS外,其他各期限贷款基准利率全部下调25BPS。

两次调整,短期存款利率降幅均明显小于长期存款,存款利率曲线平坦化趋势明显。

调整后,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全部达到0.05%的整数倍,与国际接轨。

(二)存款利率首次允许上浮,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持续扩大,利率市场化迈出关键步伐

在降息的同时,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由(0,1]倍扩大为(0,1.1]倍,即存款利率可上浮10%;贷款利率下限由基准利率的0.9倍连续调整为0.8倍、0.7倍,至此包括个人住房贷款在内的所有贷款均已可最低执行7折利率。

这是继2004年10月29日实现“贷款利率放开上限、存款利率放开下限”利率市场化阶段性目标后,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又一重大举措,标志着作为利率市场化终极目标的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式开启。

而贷款利率7折下限已跌破商业银行保本线,贷款利率市场化已近完成,对商业银行的市场化定价能力提出严峻挑战。

(三)刺激经济增长政策意图明显

虽然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随着欧债危机影响不断加大,稳增长压力增大。

近期公布的经济指标再度显现疲软迹象,二季度GDP增速7.6%,三年来首次破8%,通胀水平持续下行(6月为2.2%)。

本轮降息的主要目的,是提振市场信心、降低企业财务成本、提高有效信贷需求,防止经济下滑风险。

贷款利率下浮区间的扩大与降息一同推出,使调控信号和作用更加放大。

两次降息时间间隔之小,非对称的方式和连续放宽贷款下浮限制均表明中央刺激经济增长的意图和利率市场化的决心。

(四)银行利差受到明显压缩

允许存款利率上浮部分抵消了降息的影响,第一次降息基本相当于一次单边降息,而贷款利率大幅度下降。

大银行一年期存贷款利差由3.06%降至2.75%,利差空间缩窄31个BPS;极端情况下(存款利率浮动到顶,贷款利率浮动到底),银行一年期存贷款利差将由2.4%降至0.9%,利差空间将缩窄1.5个百分点。

二、我行定价策略及同业市场定价情况

(一)存款定价策略

1.五大行会商定价策略,形成“价格联盟”

人民银行以窗口指导方式要求大商业银行用好定价权,对于长期存款不能一浮到顶,要谨慎评估利率风险,制定详细授权方案。

五大行总行在确定存款利率浮动水平时进行了沟通,两次调息,五大行存款挂牌基准利率均保持一致。

第一次调息。

一年以内存款占比高,是商业银行的核心负债。

为稳定核心负债,对存款定价采取了差异化策略。

6月8日,活期存款按调整后基准利率上浮10%执行,一年以内(含)定期存款上浮约为7.7-8.8%,维持调整前基准利率水平;二年及以上定期存款按调整后基准利率执行,不上浮。

第二次调息。

出于财务成本压力及客户行为分析(收益敏感性),7月6日,活期存款执行人行基准利率,不再上浮;一年以内(含)定期存款挂牌利率按调整前基准利率水平执行,上浮约为8.6-9.6%,略低于调整后基准利率上浮10%;协定存款、通知存款及二年以上定期存款的挂牌利率按调整后人行基准利率(不上浮)执行。

目前工、农、中、建、交行和邮储挂牌存款利率水平保持一致,均未上浮到顶,其他股份制银行均已将一年期以内存款包括活期上浮10%,而部分地方银行和个别股份制银行对两年期以上定期存款也上浮到顶。

2.总行存款定价要求

对一年期及以下存款。

为适应市场变化,支持资产负债业务稳健发展,总行将协定存款、一年以内(含)对公定期存款利率上浮10%的权限授予一级分行,其他客户、期限存款上浮需求,均需报总行审批。

二年以上(含)固定利率单位存款(除统筹住房资金和社保资金存款)、同业存款的转移价格实行按年调整(对月对日重定价),存款合同周期内利差变化计入分行损益,长期限定期存款利率风险由分行自行承担。

(二)贷款

目前我行公司类非贴贷款利率下浮占比为19%。

根据最近数据测算,AAA、AA和A级企业平均保本点分别为基准利率的0.97倍、1.01倍和1.07倍。

如下浮区间进一步扩大至基准利率0.9倍以下,大部分贷款业务将出现亏损。

因此,总行对一级分行的贷款利率浮动权限暂未扩大。

三、我行业务结构及效益影响

(一)短期影响

1.年内对利差影响较小;长远看,利差受到明显压缩

6月8日、7月6日总行对人民币存贷款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调整,各期限一般性存款、各期限贷款的内部转移价格均与建行外部基准利率调整同步下调,7月6日存款利差(各期限存款内转价格-各期限存款利率)和贷款利差(各期限贷款利率-各期限贷款内转价格),与6月8日前相比,均不发生变化。

也就是说:

在不考虑存贷款外部利率浮动水平变化的情况下,近期两次利率调整对我行的影响被总行内转价格调整冲抵,我行年内效益基本不受影响。

在两次利率调整影响全行(总行)今年利息收入12亿元的情况下,总行通过内转价格调整,使分行各期限存贷款产品利差保持不变,让利于分行,传递出总行在定价方面支持全行积极发展资产负债业务的政策信号。

但据总行测算,全部重定价后,两次调息影响全行利息收入293亿元。

届时,总行无力承担,必将通过内转价格传导至分行,按资产规模估算,将影响我行利差收入约15亿元。

2.存贷款利率浮动水平变化需我行承担,直接影响净利差

虽然近期两次基准利率调整影响被总行内转价格调整抵消,但存贷款利率浮动水平的变化,内转价格无法抵消,需我行自行承担。

也就是说,客户要求存款利率超过总行挂牌基准利率的上浮部分增加的利息支出,客户贷款下浮水平较6月8日前增加部分减少的利息收入,均对我行净利息收入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减少我行盈利。

社保客户和公积金客户对存款收益的敏感程度较高(近期省行受理的利率上浮申请多为这两类客户),如果社保客户和公积金客户定期存款上浮到顶,年内将增加我行利息支出232万元,全部重定价后将增加利息支出1.1亿元。

大中型客户贷款议价能力较强,如其贷款利率浮动水平降低5%,年内将减少我行利息收入0.9亿元,全部重定价后将减少利息收入5.9亿元;极端情况下,大中型客户贷款利率浮动水平降低15%,年内将减少我行利息收入2.8亿元,全部重定价后将减少利息收入17.7亿元。

(二)长远影响

虽然总行通过总、分行之间利益分配的调整,年内我行效益基本不受基准利率调整的影响,但利率调整及利率市场化的长远影响,必将对我行经营管理、业务结构、发展方式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

1.存款成本上升,稳定性减弱

从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以及伴随的金融创新将推高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

一是存款利率管制放松后,为抢夺存款使得价格竞争加剧;二是金融创新、债券市场发展将增加投资渠道,投资者对不同资产之间的收益率差异会更为敏感,最终出现金融脱媒。

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尽管活期存款将作为最后放开的品种,其利率也将长期处于管制状态,但随着规避利率上限管制的金融创新不断涌现,商业银行低成本资金来源将急剧下降,综合付息成本将显著抬升。

近年来,基本实现市场化定价的理财产品和协议存款快速发展,其成本明显高于其他存款品种,上半年,我行保本理财存款付息率4.36%,高于一般性存款付息率2.21个百分点。

同时,资金在逐利过程中将加快在金融机构间的流动,存款稳定性可能下降,使得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加大,上半年我行单日资金调拨峰值达到200亿元,流动性管理难度明显加大。

2.大客户、优质客户的贷款收益将下降

随着多层次、多元化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直接融资比重将持续上升,特别是企业债券融资将成为企业外部融资的重要途径,银行大客户、优质客户直接融资及议价能力将逐步增强。

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尽管大客户、优质客户的债券承销、现金管理、理财等需求会上升,但商业银行对大客户、优质客户贷款利率将呈下行趋势。

上半年,我行新发放大型客户非贴公司类贷款利率下浮占比14.5%,基准利率占比72%。

3.利差缩小,盈利将受冲击

利率市场化将推高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降低传统资产业务的盈利占比和水平,导致银行利差很可能下降,进而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

结合金融改革现状判断,我国目前尚处于利率市场化深化阶段初期。

与同业相比,我行资产、负债结构中,议价能力较强的大客户占比高,上半年我行新发放大型企业贷款占比42.9%,高于山东工行9.7个百分点,中型企业、小企业占比分别为26.1%、31%,比山东工行分别低6.6、3.1个百分点。

如不能及时调整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利率市场化对我行盈利的冲击可能相对较大。

4.金融创新和中间业务发展压力和动力加大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为促进客户存款的回升和增长,银行产品创新的动力和空间会加大。

商业银行通过负债类产品创新促进资金在银行内部的循环和流转的同时,为弥补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差损失、规避利率风险,也将不断加快中间业务、衍生品市场、资产证券化等领域的金融创新步伐。

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美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由20.8%提高到43%。

四、应对措施建议

(一)加快业务转型和结构调整

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化,给我行以存贷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带来严峻挑战。

我行必须改变产品结构以信贷为主、客户结构以对公大客户为主、收入结构以利息收入为主的“单一结构”特征,推进业务和盈利渠道多元化。

由传统的存贷款融资中介功能,向“为客户提供多元化、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的全能性服务中介转型,成为客户的全方位金融“管家”。

在业务结构方面,要重视拓展代表未来大型客户和高端客户需求方向的债券承销、并购融资、新型财务顾问等投行业务,养老金、企业年金业务,财富管理、现金管理、资产托管、代客资金交易等知识密集型、智能型业务,把其作为利率市场化趋势下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着力点和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客户结构方面,要不断提升议价能力较弱、收益率较高的中小企业和零售客户占比,不仅是市场需求所在,亦是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条件维持稳定利差的重要保障。

我行战略规划中提出,小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占比要逐年提升,2015年分别达到30%左右,形成与大中型贷款三足鼎立的格局。

今年的贷款结构安排上,优先满足个人类贷款、小企业贷款和信用卡贷款等三类零售贷款的需求。

在收入结构方面,要努力提高非利差收入的增长速度和占比,提高我行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在具体产品上,既要抓好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产品发展,如理财产品、电子银行、手机支付、银团贷款、保理业务等,又要巩固我行传统优势、充分挖掘工程保函、单位结算(现金管理)、代销基金等现有产品的市场潜力。

按我行五年规划要求,非利息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2015年要求达到35%以上。

今年计划安排中间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8%以上。

(二)积极培养市场化定价能力

要根据市场化定价要求,逐步完善“以市场利率为基础,以经济增加值大于零为前提,包含机制、策略、授权、模型、参数在内”的完整、高效的价格管理体系,使价格手段真正服务于银行整体战略。

一是建立职责明确、授权清晰的定价管理机制。

要理顺全行纵向和横向价格授权体系,细化授权方案,加强对授权主体的责任约束,逐步由机构授权向审批人授权过渡。

二是在市场细分基础上,加强客户、产品、期限、风险等多维度的差异化定价研究,针对不同客户、不同产品、不同渠道实施多层次定价策略。

三是夯实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定价技能,加强客户行为研究,建立基于客户行为基础上的内外部定价模型,尤其是抓紧填补存款定价方法空白,加快研发存款定价方法。

四是加强数据挖掘和跟踪分析,提高决策专业化水平,当务之急是提高各项定价参数(特别是运营成本、信贷成本、资本成本、资金成本等)计量的准确性。

五是加强利率风险管理,从利率风险角度对资产负债总量与结构提出指导性意见,及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

六是充实价格管理和利率风险管理人员,在全系统内培养一批专业水平较高的定价人员队伍。

(三)激发内在创新动力,提高产品创新能力

在利率由严格管制走向逐步放松的过程中,通过产品和服务的持续创新,树立差异化技术优势,提升对客户的综合服务能力以满足客户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从而降低价格竞争成本并提高客户忠诚度,是未来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我行应尽快弥补创新能力、新产品供给能力的不足,借鉴成熟市场和国内同业经验,抓住存款、理财、避险、综合化服务等主要潜力领域,全面加强创新力度。

一是通过现金管理服务的创新稳定核心存款。

利率市场化后,以现金管理为核心的综合服务能力,将成为未来吸引低成本资金、提高存款稳定性的重要技术保障。

因此,要加强现金管理系统、企业网银等业务渠道的整合力度,研发推出虚拟现金池、在线影像结算、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存管清算等创新型结算手段。

二是通过存款功能拓展,扩大资金来源。

存款创新要围绕客户流动性、收益性和便利性的综合需求展开。

三是以理财业务为主要增值服务,加快塑造理财产品核心品牌。

重点发展期限灵活的债券类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稳步发展结构简单、格式标准,与汇率、利率、股票挂钩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和艺术类等另类投资理财产品,产品功能从满足客户单一目标,向高附加值和综合金融服务模式转变。

(四)提升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

利率市场化使银行无法再通过简单的规模扩张实现收益的长期、稳定增长,资产负债管理在银行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位日益强化。

因此,全面提升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管理水平,是从容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的重要保障。

一是明确资产负债发展策略。

根据全行的战略目标,明确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的承担水平,并据此制定资产负债计划,对总量、结构、期限、定价等进行与风险偏好匹配的统筹安排。

二是加强对利率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控和报告,完善管理体系。

综合各种计量工具,形成规范的利率风险计量、报告体系,加强重点产品的利率风险监控。

三是优化信用风险管理政策和工具,满足利率市场化后转型与定价要求。

加强新兴业务风险管理,创新信用评价体系、方法及工具,推进风险评级(评分卡)技术研发,为经营一线提供便捷易用的风险识别和计量工具等,都是增强风险定价能力的前提保证。

(五)加强IT系统建设,强化信息技术支持

随着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急剧上升,对IT系统的支持要求越来越高,IT系统建设必须适应资产负债管理新要求,及时、准确地为资金安排和产品定价提供支持。

一是全面整合前中后台IT系统。

差异化定价需要管理会计、客户评级、经济资本等分析管理类系统与业务处理类系统高度融合,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相关决策支持信息汇集,并迅速反馈给业务处理系统,利用内置定价器确定价格底限,加快市场反应速度。

二是实现定价管理流程自动化。

核心业务系统应能够灵活定制和调整包括前台客户经理、业务部门、信贷审批部门及价格管理部门等各种角色在内的定价权限,并对超过权限的价格实行刚性限制,实时监测并向各管理系统反馈利率执行情况。

附件: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附件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利率市场化改革,即包括各种金融市场利率在内的利率体系,由政府管制或限制到由市场供求方式决定的转变过程。

自从1993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3)91号)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一直遵循“先放开银行间利率后放开客户利率;先放开外币利率后放开本币利率;在存贷款利率上,先放开贷款利率后放开存款利率”路线稳步推进。

1997年,货币市场利率实现市场化;1999年,债券市场利率实现市场化;2004年,外币存贷款利率实现市场化;而人民币存款利率、人民币贷款利率的市场化仍在推进过程中,今年迈出了关键步伐。

改革至今,在利率体系中,我国市场化利率对货币资金的供求调节作用日益增强,利率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货币市场利率、资本市场利率、外币存贷款利率、人民币协议存款利率、人民币同业存款利率、贴现利率已完全市场化。

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也实现了“贷款管下限、存款管上限”的半市场化。

利率

时间

事件

货币、资本市场利率

1996.6

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正式放开,标志利率市场化迈出具有开创意义的一步

1997.6

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放开

1998.9

国家开发银行的金融债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首次公开招标的市场化方式发行

1999.1

国债发行也开始采用市场招标形式发行

贷款利率、贴现利率

1998.3

人民银行改革再贴现利率和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规定再贴现利率作为独立的利率档次由央行确定,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的基础上加点生成,在不超过同期贷款利率(含浮动)的前提下由商业银行自行决定

1998

央行连续扩大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扩大了商业银行自主定价权,提高了贷款利率市场化的程度

2004.10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再设上限。

下浮幅度保持10%不变,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0.9,2.3];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本过渡到上限放开,实行下限管理的阶段

2008.1

人民银行决定允许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利率下浮区间由15%扩大至30%

2012.7.6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

存款利率

1999.1

人民银行批准中资商业银行法人对中资保险公司法人试办五年期以上(不含五年)、3000万元以上的长期大额协议存款业务,利率水平由双方协商确定

2002

存款人的试点范围扩大到社保基金、养老基金和邮政储汇局等机构

2004.10

人民银行决定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即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对其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利率,可在不超过各档次存款基准利率的范围内浮动,但存款利率不能上浮

2012.6.8

人民银行决定允许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上浮,浮动区间为基准利率的(0,1.1】倍

外币存贷款利率

2000.9

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和300万美元(含300万)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

2003.7

放开了英镑、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的外币小额存款利率管理,由商业银行自主确定

2003.11

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下限放开。

商业银行可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变化,在不超过上限的前提下自主确定

2004.11

央行决定放开一年期以上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商业银行拥有更大的外币利率决定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