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生物复习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35332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下册生物复习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生物复习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生物复习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生物复习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生物复习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生物复习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生物复习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生物复习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生物复习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生物复习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生物复习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生物复习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生物复习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生物复习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生物复习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生物复习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生物复习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生物复习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下册生物复习学案.docx

《七年级生物下册生物复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下册生物复习学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生物下册生物复习学案.docx

七年级生物下册生物复习学案

第8章人的生殖和发育

一、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

1、人的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的组成

生殖系统的功能

男性

睾丸、输精管、前列腺、阴茎

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输送精子

女性

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

产生卵子、分泌雌性激素,为受精卵和胚胎提供良好发育环境

睾丸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生殖器官;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生殖器官。

2、受精作用:

卵子和精子的结合过程。

受精部位:

输卵管

结扎输卵管和输精管是常用的节育方式之一。

新生命的起点:

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

3、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

子宫

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大约需要280天。

分娩:

胎儿发育成熟后,通过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

二、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1、人的生长发育:

从受精卵开始到个体发育成熟。

通常所说的生长发育指从出生后的婴儿发育为成人这一阶段。

共经历四个阶段:

婴儿期(0~1岁),幼儿期(2~6岁),童年期(7~11岁),青春期(11~23岁),成年期。

2、青春期发育的表现:

身高和体重突增(第一信号),男生:

遗精,女生:

月经等。

一般地说,男生从10—14岁,女生从10—12岁开始进入青春期(女生比男生早两年左右)。

3、青春期的发育包括:

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发育。

生殖器官的发育

第二性征的发育

 

第二性征的发育是在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的刺激下产生的。

4、青春期卫生:

心理卫生和生理卫生。

三、人体概述

1、人体的八大系统:

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控作用)、生殖系统

2、骨的成分与骨的特征之间的关系:

骨内含有钙等无机盐,可以使骨质变得脆硬;骨内的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可以使骨柔软。

这两种成分使得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

第九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

一、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蛋白质:

重要的组成物质。

(瘦肉、鱼、蛋、豆、奶);

糖类:

主要的供能物质(小麦、水稻、玉米、高粱);

脂肪:

主要的储能物质。

(猪肉、羊肉、蛋、大豆、花生等);

水:

细胞的主要成分,调节体温、排泄废物;

无机盐:

构成人体的组织,参与人体代谢;

维生素:

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作用大。

纤维素:

是一种糖类,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但能预防肠癌、胆结石、高血脂等。

(蛋白质、糖类、脂肪既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人体的供能物质。

各种维生素的缺乏症:

维生素A:

夜盲症(在暗环境下或夜晚视力很差或完全看不见东西)

维生素B1:

神经炎、消化不良、脚气病

维生素C:

坏血病(皮下、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各种无机盐以及预防疾病:

钙、磷: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铁:

贫血;碘:

地方性甲状腺肿(碘过多也会引起甲亢)

二、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

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

胃腺———分泌胃液(胃蛋白酶)

肝脏———分泌胆汁(不含酶,可乳化脂肪)

胰腺———分泌胰液(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

肠腺———分泌小肠液(含各种酶)

(2)食物的消化:

物理性消化:

咀嚼、蠕动、搅拌,以及胆汁的乳化作用等

化学性消化:

酶的参与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蛋白质—→氨基酸

脂肪—→甘油+脂肪酸

淀粉初步进行化学性消化的器官:

口腔,初步消化产物:

麦芽糖

彻底消化的器官:

小肠,消化终产物:

葡萄糖

蛋白质初步进行化学性消化的器官:

胃,

彻底消化的器官:

小肠,消化终产物:

氨基酸

脂肪进行化学性消化的器官:

小肠,消化终产物:

甘油和脂肪酸

(3)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吸收少量的水和酒精

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小肠利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小肠特别长;小肠内有皱襞和小肠绒毛,扩大了小肠的内表面积;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壁都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长、大、薄)

注意: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4)牙齿:

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

龋齿形成:

口腔中的细菌将糖类变成酸液,腐蚀牙齿表层的牙釉质。

这样牙釉质会变软、变色,当腐蚀到牙本质时,形成龋洞,最后深入到牙髓腔,引起牙痛。

三、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

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吃清淡少盐的膳食;如果饮酒应限量;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当然,青少年不能饮酒。

⑵一日三餐热能分配:

早30%;午餐40%;晚餐30%

⑶食品安全:

预防“病从口入”;不吃霉变和已过期的食品,不滥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强化食品。

第十章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一、血液和血型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料

血细胞名称

形态结构

功能

红细胞

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含有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当有一氧化碳时首先和一氧化碳结合

白细胞

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吞食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

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

有凝血和止血的作用

2、血清:

血浆—纤维蛋白原

3、抗凝剂:

柠檬酸钠溶液

4、伤口结疤时,疤的周围有淡黄色的液体渗出,那是血清

伤口化脓时,脓是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5、血型鉴定:

针对ABO血型系统(A型血,B型血,AB型血,O型血)

A型血

B型血

O型血

AB型血

A型标准血清

无凝集现象

有凝集现象

无凝集现象

有凝集现象

B型标准血清

有凝集现象

无凝集现象

无凝集现象

有凝集现象

6、输血原则:

同型血相输,当没有同型血时要慢输

O型血:

万能输血者,AB型血:

万能受血者

二、血液循环

1、血管和心脏

血管:

血管

概念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大小

血液流速

动脉

心脏→全身

较深部位

厚、弹性大

较小

静脉

全身→心脏

深、浅部位

薄、弹性小

较快

毛细血管

最小的动脉

和静脉之间

最广

最薄(一层上皮细胞)

最小

最慢

心脏:

位置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结构四个腔:

左心房---与肺静脉连通,左心室---与主动脉连通,

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连通,右心室----与肺动脉连通

瓣膜:

防止血液倒流

2、心率:

单位时间内心脏跳动的次数。

正常值:

75次/分(60--100次/分)

3、脉搏:

动脉随心脏的搏动,在皮肤外能摸到。

脉搏=心率

4、血液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右心房

(氧气)↓↑(二氧化碳)

组织细胞

体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氧气)↑↓(二氧化碳)

肺泡

肺循环:

动脉血:

含氧量高,颜色鲜红;静脉血:

含氧量低,颜色暗红

体循环使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肺循环使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5、血压:

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

测量处:

上臂肱动脉

正常值:

收缩压:

12---18.7千帕舒张压:

8---12千帕。

高血压:

血压经常超过18.7/12kPa

三、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1、呼吸系统的组成

鼻腔

其中的鼻毛能阻挡空气中的小颗粒,黏膜能温暖湿润空气、粘连空气小颗粒,形成“鼻涕”

既是空气的通道,又是食物的通道

声带在空气通过时震动发出声音

气管

内表面有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粘连空气小颗粒,形成“痰”

支气管

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基本单位是“肺泡”

2、呼吸运动

(1)呼吸运动:

指人体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的过程。

(2)与呼吸作用有关的结构:

肺、肋骨、肋间肌、膈

(3)呼吸运动的过程:

吸气运动:

肋间肌、膈肌收缩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都增大胸廓容积增大肺部扩张气体进入肺部

呼气运动:

肋间肌舒张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都缩小胸廓容积缩小肺部回缩气体排出体外

3、肺活量:

指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反映肺在一次呼吸运动中的最大通气能力。

成年人2500~4000ml

四、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1)肺泡里的气体交换:

透过进入输送

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血液全身各处

透过进入呼出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肺泡体外

(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2、吸入的气体中: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为:

78%、21%、0.03%

呼出的气体中: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为:

78%、14%、4%。

 

五、人体能量的供给

1、体内营养物质的去处:

①转变为人体的组成物质

②暂时储存在人体内

2、暂时储存在人体内的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进行呼吸作用在氧气的参与下可发生分解,释放能量,供各项生命活动所需。

3、人体所产生的能量的利用:

①维持人体各项生命活动

②以热能的形式向体外散发,保持体温

4、体温的测量部位:

腋窝、口腔、直肠。

平均温度分别为36.8℃、37.2℃、37.5℃。

其中最接近体温的是在直肠中测得的温度。

5、发热:

利(一定限度内,抵抗疾病)

弊(过高或长期发热,会使人体生理功能发生紊乱)

第十一章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一、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1、组成人体泌尿系统的器官及其功能

肾:

形成尿液;输尿管:

输送尿液;膀胱:

暂时贮存尿液;尿道:

是尿液从膀胱排出体外的通道

2、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

形成和排出尿液

3、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肾的解剖结构:

肾皮质(红褐色),肾髓质(色淡),肾盂

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每个肾大约含有100万个肾单位)

肾小球:

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球(它两端都连接动脉)

肾单位肾小囊:

一端包裹肾小球,另一端连接肾小管

肾小管:

细长,终端汇合成集合管,与肾盂相连

二、人体废物的排出

1、尿液的形成:

(1)原尿的形成:

血液中的成分(除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肾小球壁

和肾小囊壁肾小囊原尿

(2)重吸收形成尿液: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所有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重新吸收进毛细血管,即进行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尿液的成分:

尿素、无机盐、水

2、尿液的排出:

尿液由肾小管集合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3、决定尿量多少的因素:

每天摄入的水量(正比)、由其他途径排出的水量(反比)

4、肾能够对尿液的成分作出自动调节:

大量饮水尿液水含量高

饮水减少尿液尿素含量高

尿液少于500ml,有害健康。

5、人体内废物排出体外的方式:

①排泄:

人体将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无机盐、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主要器官:

肾、肺、皮肤

②排遗:

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

主要器官:

大肠、肛门

6、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

(1)农村:

经过腐熟,作为肥料使用

(2)有些地区:

作为沼气池的原料

沼气发酵技术:

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经过微生物发酵生成以甲烷为主的可燃气体的技术。

沼气发酵产生的三种物质:

①沼气:

以甲烷为主,是一种清洁的能源

②沼液:

含可溶性的N、P、K,是优质肥料

③沼渣:

主要成分为菌体,是优良的有机肥,可改善土壤

第十二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

内分泌腺:

腺体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量少作用大

种类

激素

主要作用

特点及病症

垂体

生长激素

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内分泌腺之首

促甲状腺激素

促进甲状腺的合成和分泌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促进生长发育和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缺碘

小儿呆小症

甲亢(碘过多)

甲状腺肿大

肾上腺

性激素

影响性行为和第二性征的发育

肾上腺素

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等

胰岛

胰岛素

调节血糖的浓度

糖尿病(三多一少)

胸腺

促淋巴细胞生物作用的物质

人体抵御疾病

睾丸

雄性激素

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发育

卵巢

雌性激素

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发育

糖尿形成机理:

当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浓度就会明显升高,肾小管则不能将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重新吸收回血液,从而使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形成糖尿。

糖尿病的治疗与预防:

用胰岛素制剂来治疗,每年的11月14日:

世界糖尿病日

二、神经调节

1、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

2、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细胞体,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

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神经:

许多神经纤维集成一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根神经。

位置:

在脊柱的椎管内

⑴脊髓结构:

灰质——位于脊髓的中央;白质——位于灰质的周围

功能:

反射和传导功能,脊髓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尿反射、眨眼反射。

但是脊髓里的神经中枢受大脑控制,如排尿反射

⑵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

大脑:

表面是灰质(由神经元的细胞体组成),有许多重要的神经中枢,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

大脑有两个半球:

左脑控制身体右半部(如右手、右腿等)活动,还负责语言及逻辑思维,如科学、数学和棋艺等;右脑:

控制身体左半部(如左手、左腿等)的活动,还负责艺术思维,如绘画、舞蹈、音乐等。

小脑(人体内的平衡木):

能使运动协调、准确,保持身体的平衡。

脑干:

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管理着人的心跳,血液循环和呼吸等生命活动。

3、反射和反射的类型:

⑴反射的类型

非条件反射:

如哭、眨眼、呼吸、吃奶、膝跳反射、排尿排便等

条件反射:

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等。

⑵两种反射的区别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参与反射的中枢是脑干和脊髓

参与反射的中枢是大脑皮层

终生具有

可以消退,也可以重新建立

4、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人类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等信息发生反应。

           

例如:

“一笔画”“走迷宫”。

人的学习活动包括分析、判断、推理和记忆。

学习的特点:

经过多次反复练习,完成反射活动的时间就逐渐缩短。

文化学习也是个

熟能生巧的过程。

5、睡眠的作用:

消除身体的疲劳,恢复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利于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青少年时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不少于8小时。

保证睡眠的条件:

睡前不要过于兴奋,也不要吃得过饱,睡眠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不要蒙头睡。

三、感知信息

1、眼和视觉

外膜(角膜和巩膜)

眼球壁中膜:

虹膜(中间有瞳孔)、睫状体和脉络膜

眼球的结构内膜:

视网膜(具有感光作用,成像)

房水

内容物晶状体(似凸透镜)

玻璃体

⑴晶状体的功能:

晶状体的曲度可以根据眼与视物体之间的不同距离而改变,使物像

正好落中眼球内的视网膜上。

⑵虹膜的作用:

自动调节瞳孔的大小,以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

当光线弱时,瞳孔放大,当光线强时,瞳孔缩小。

⑶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物像)→视神经→大脑皮层→视觉

⑷近视眼:

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凸度过大,使远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做近视眼。

①假性近视:

儿童、青少年时期,由于用眼过度或光线不好,晶状体的凸度就会增大,形成假性近视。

(正确用眼,做眼保健操可以恢复正常)

②真性近视:

假性近视如果不采取防治措施,就会造成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就成了真性近视。

(戴凹透镜矫正)

⑸保护眼的方法: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预防眼病、眼传染病;多吃维生素A和维生素B2含量丰富的食物。

2、耳和听觉

⑴耳的结构

外耳:

耳廓和外耳道(功能是收集和传导声波)

中耳:

鼓膜、鼓室、咽鼓管和听小骨(鼓膜随声波振动;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

保持鼓膜内外空气压力的平衡;鼓膜和听小骨有传导和放大声波的作用。

内耳: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信息。

⑵听觉的形成过程:

外界的声波鼓膜(振动)三块听小骨耳蜗内的听觉

感受器听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⑶耳的保健:

预防中耳炎(用指甲或发夹在耳内掏挖,易将外耳道皮肤戳破,引起感染发炎。

鼻、咽、喉发炎时,病菌易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3、皮肤感觉:

四种(触压觉、痛觉、冷觉和热觉)

特点:

皮肤感觉也是在大脑皮层上形成的。

例子:

盲人依靠手指的触摸来“阅读”盲文(指尖、嘴唇对触压觉最灵敏)

意义:

对人体有保护性,能使人体避开有害的刺激。

第十三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

一、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1、人口增长过快:

计划生育政策

2、环境问题严峻

⑴酸雨:

在工业生产中燃烧煤和石油等会释放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它们在空气中被氧化,进而形成硫酸和硝酸,随着降雨落到地面。

这种PH小5.6的雨水,我们称之为酸雨。

⑵酸雨的危害:

对人的眼和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酸雨降落到地面,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减产;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可使水呈现酸性,影响鱼类和水生植物等的正常生长;严重时,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雕塑,使它们斑痕累累,黯然失色。

⑶其它环境污染:

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增强,水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等。

臭氧层具有吸收紫外线的能力。

遭破坏的危害:

可能会导致皮肤癌患者数量的增加,也可能对人眼造成伤害。

温室效应:

主要是二氧化碳。

危害:

导致全球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增多,物种灭绝等。

水污染: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包括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等。

噪声污染:

交通噪声,工厂噪声,施工噪声,社会活动噪声和家庭生活噪声等。

农药污染:

大量使用农药防治虫害,污染了土壤,还可扩散到很远的地方。

二、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

1、人类发展和生物圈的关系: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生物圈,也得益于生物圈,人类的活动又影响生物圈,人类应该协调与生物圈的关系

2、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处理:

⑴可回收垃圾:

报纸、废塑料、废金属和废玻璃等。

⑵不可回收垃圾:

果皮、菜叶、剩饭等,但可被微生物分解。

⑶危险有害垃圾:

废电池、废灯管和过期药品。

废电池和废灯管可通过再加工变为产品,过期药品要进行处理。

即:

产品→垃圾→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