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38310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7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8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8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8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8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8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8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8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8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8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8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8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8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8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8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8页
亲,该文档总共9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docx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docx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解决问题、表内除法

(一)、图形与变化、表内除

(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统计、找规律、总复习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除法。

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因此,表内除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除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克和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重量单位。

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和变化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难点

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四、教学方法

1、以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同桌派评为辅,让学生在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中与小组成员或同桌说一说,议一议,评一评,猜一猜。

在小组中充分发挥小组的能力,让每一小组都有创意的活动,使所学的知识得到灵活应用。

2、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3、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

光盘、卡片、人民币、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卡片。

六、学情分析

(一)学生结构:

本班共有39名学生,其中女生36,回族女生有9人,男生有9人,土族女生有23人,土族男生30人。

(二)本年级组学生共73,每位学生都很天真活泼,他们在学习上是充满无限乐趣的,在学习的探究上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基于他们无限的求知欲望,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好数学。

对数学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因此在教学时注重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密切接触,培养其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课堂教学常规还有待于尽早进行规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优秀生:

马苑茹、秦旭红、鲍志斌、赵怡萍、鄂庆红、吕玉莲、

吉福鑫、张金寿、张雯。

良生:

吕西正、喇远俊、吕志芳、白雨萌、冶晓风、李娟、马志鹏、陈晓莹、赵晶、吕曦。

中等生:

秦玉昊、陈晓莹、完么多杰、马哲建、尕藏仁青、邓玉超、吕萌、仁青冬至、朱晓璐、马克隆、何忠良、蒋青霞、何春义。

学困生:

苏瑞,吕松辉、马崇哲、吕增福、秦祥荣、何如林。

七、教学措施

(一)常规方面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

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

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八、困生转化方面

1、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只有树立起学困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找到了起点。

要用科学的方法教学困生。

2、对学困生多宽容,少责备。

要做到“三心”:

诚心、爱心、耐心。

3、作为任课教师不仅注意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学困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

4、老师的辅导要及时,当然家庭的配合时转化的外部条件。

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

任课教师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三)优秀生培养措施

1、保护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质疑。

2、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指导学生自学,课外有计划对学生进行抓优指导。

3、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好习惯。

4、经常进行思想教育。

5、多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6、多指导、多提问。

7、让学习好的同学多帮助。

九、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

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

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表内除法

(一)课本P13~36页.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教科书第37~47页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

1,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通过看,说,百,分,画,互问几互答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直角,锐角,钝角.

2,知平移,旋转现象.

3,画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

单元课时安排:

约3教时

第四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表内除法

(二)课本P48~66页.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单元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科书第67~84页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单元教学重,难点:

万以内数的读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其中的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概念又是读写数的重点.

难点有三:

(1)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

(2)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的教学.(3)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第六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要求: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

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

掌握质量单位:

克,千克.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

1千克=1000克.

单元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第七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课本P91~105页.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单元教学重点:

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单元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课本P106~111页,第八单元(统计)

单元教学内容:

继续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元)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

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

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

意识和创新精神.

单元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单元教学难点:

完成以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表的制作.

第九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第九单元(找规律)(第115—118)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教学中用主题图找规律的方法.

2,数列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

第十单元总复习

单元教学内容:

课本第119~127页

单元教学要求: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复习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难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

十、全册教学总课时:

约60多课时

十一、教学进度表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  学  内  容

课时安排

备  注

开学报到

一、数据收集整理

4

一、表内除法

(一)

5

二、表内除法

(一)

4

二、表内除法

(一)

5

二、表内除法

(一)

4

四、表内除法

(二)

4

四、表内除法

(二)

3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

3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

3

十一

期中考试

十二

六、克和千克 

3

十三

七、万以内的加减法

3

十四

七、万以内的加减法

4

十五

八、统计  九、找规律

4

十六

九、找规律

4

十七

十、总复习

3

十八

期末复习

3

十九

复习迎考

2

2014年3月1日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

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

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

(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

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

(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

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

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

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

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

(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

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

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

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

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回答:

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

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

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

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

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

怎样计算?

(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2)师:

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

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地点

植物园

动物园

游乐园

森林公园

河滨公园

人数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

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人。

你最喜欢去(),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人。

我喜欢()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人。

四、课堂小结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

(一)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黄蓝白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第2课时数据收集整理

(二)

教学目标:

1、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引导中探索,探索中发展,发展中提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

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

教师出示评选条件:

1、数学成绩优秀。

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

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师:

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

(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张三、李四。

二、互动新授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收集数据。

教师引导:

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

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

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

教师提问:

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

为什么?

小结:

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

(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小精灵的话:

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

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

(2)学习记录方法。

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

师:

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张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张记完。

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

(提示学生:

纸张很多,报得又很快,必须抓紧时间统计,最好能分工合作。

指名学生说,肯定学生的方法,如画“○”、画“∣”、画“正”等。

及搜狐请方法独特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

讲述:

记录完的讨论一下,哪种方法记得既清楚又方便,将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

完成统计表。

姓名

张三

李四

票数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担任数学科代表。

(3)小结。

谈话:

刚才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你们能说说是怎样记的吗?

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喜欢这种方法的理由。

2、教学例2.

(1)过渡:

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