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整治测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405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0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土整治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土整治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土整治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土整治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土整治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国土整治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国土整治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国土整治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国土整治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国土整治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国土整治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国土整治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土整治测试题.docx

《国土整治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土整治测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土整治测试题.docx

国土整治测试题

国土整治测试题

满分:

100  时间:

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卷页的表格中,第小题2分,共50分。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社会发展进程,如今出现急剧变化,城市间快速交通网络呈现出全面接轨态势,农民向城市迁移,经济一体化措施纷纷启动,以工业化为重心的社会发展进程开始转向工业化与城市化并行的新阶段,“三小时都市圈”呼之欲出。

回答1-2题:

1.制约长三角“三小时都市圈”形成的瓶颈是:

A.信息传递 B.交通建设  C.市场营销  D.农副产品

2.长三角城市带将把15座中心城市、55座中等城市和1446个小城镇全部纳入自己的“怀抱”,城市的这种集聚效应有利于:

①充分利用基础设施②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③获得规模效益,实现共同繁荣④改善城市环境⑤缓解内城衰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今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见》(04年1号文件)全文公布。

主要分析了农民增收的严峻形势和促进农民,尤其是促进粮食生产区种粮农民增收的紧迫性、重要性。

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形势下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

请回答3-5题:

3、由于目前种粮效益比较低,主产区农民增收困难。

您认为下列对农民增收最为可行的措施是

A.在南方农村大力发展畜牧业  B.将农村人口转移到大中城市

C.搞好粮食的转化和深加工   D.精简乡镇机构、减少农业投入

4、“意见”指出:

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那么,对于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改革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改变什么局面:

A.传统经验,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不高

B.人均耕地少,水热条件还未充分合理利用

C.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

D.大规模的企业种植园,农产品商品率较高

5、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而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

下列我国因地制宜创造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A.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B.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C.东北平原的国营农场种植业   D.农耕区生产谷物、饲养牲畜

6、离北京以北70千米处的巨大“天漠”沙丘,正在向北京“挺进”,请指出下图中符合沙丘移动规律的图是:

7、我国北京的沙尘暴可以治理,可以预防,下列措施有助于沙尘暴治理的是:

①大面积露天采矿的弃土上种树种草②限制超量开采地下水③雨季实行人工回灌,增加地下水储量④增加海洋水汽到达陆地的数量⑤采取人工措施,大面积加快高山冰川融化⑥禁止山区毁林开荒,草原毁草开荒

A.①②③⑥  B.①②④⑤     C.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

广东省内部区域划分图和海南岛轮廓图,回答8-12题

8.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有扩大的趋势,与这种差异形成无关的是

A.地形及海洋资源的利用条件有较大差异

B.国家给予这三个地区的对外开放政策有差异

C.这三个地区的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基础有一定差异

D.三个地区所拥有的气候资源和城市数量有明显差异

9.广东西部沿海和海南岛都是重要的北运菜生产基地,蔬菜生产的旺季出现在冬季,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热量B.交通、热量    C.市场、水分D.交通、水分

10.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海南岛的地势特征是

A.西高东低B.北高南低    C.四周高,中间低D.中间高,四周低

11.海南岛的制糖和制盐工业都很发达,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接近

A.消费市场 B.原料产地    C.科学技术D.能源基地

12.关于我国海岛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南岛和台湾岛的淡水资源丰富,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很小

B.目前,我国主要海岛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的加工利用

C.保护好海南岛中部山地植被,对全岛水资源供应至关重要

D.为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经济,海南省始终限制发展重工业

下面是黄河干流沿程年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兰州至河口段水量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A.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   B.农业引水灌溉

C.沿途植被覆盖好,河水下渗严重   D.有支流汇入

14.在含沙量变化图中,正确反映黄河含沙量沿程变化的折线是

A.折线①   B.折线②   C.折线③   D.折线④

读图3,回答15一16题。

15.“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

”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A.反映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

   C.是由于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

   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16.“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

   A.说明了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

   B.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的差异

   C.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

   D.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树生长

一次寒潮刚过,“漏斗户主”陈奂生便悠悠上城来做买卖。

稻子收好了,麦垄种完了,公粮余粮卖掉了,口粮柴草分到了。

乘这个空当,出门活动活动。

自由市场开放了,卖一点农副产品,冠冕堂皇。

他去卖油绳—自家的面粉,自家的油,自己动手做成的。

赚了钱他打算买一顶帽子遮风寒。

(“漏斗户”指常年负债的穷苦人家,“油绳”是一种油煎的面食)。

据这段话中的内容,回答17一18题。

17.陈奂生上城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A.初秋      B.春季      C.寒冬     D.深秋

18.陈奂生生活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A.东北平原      B.江淮一带     C.珠江三角洲       D.四川盆地

读图三我国某区域图回答19-20题:

19.圆圈地区洪灾严重,主要成因是:

①夏季多暴雨②植被稀少③地热低洼,入海河流少④地下水水位高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0.下列现象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黄河含沙量大

B.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气候——纬度位置的影响

C.东部季风区的土壤——与森林植被的发育有关

D.青藏高原区的河谷农业——土壤肥沃

2003年8月24日至10月5日,陕西全省连降暴雨,造成渭河流域5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洪水灾害。

然而有专家指出,今年渭河洪峰最高流量每秒3700立方米,仅相当于35年一遇的洪水流量,但却形成了50年不遇的洪灾。

这显然是典型的“小水酿大灾”。

2003年10月31日晚,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以此为背景,播发了一期专题,把今年渭河流域发生严重洪灾原因的矛头直指三门峡水电站。

据此回答21-22题。

21、“把今年渭河流域发生严重洪灾原因的矛头直指三门峡水电站”是因为:

①三门峡水库修建后导致渭河部分河段成悬河②三门峡水库淤塞严重,防洪能力减弱③三门峡水库蓄水水位过高,加重了上游泥沙淤积④汛期三门峡水库调度失误,没能发挥较好的防洪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2、从气象方面分析,造成渭河流域形成洪灾的主要原因是

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使梅雨期延长

B、今年夏秋季节台风活动频繁

C、今年的华西秋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

D、当地气温持续偏高,多对流雨

读右图,回答23-25题。

23、正常年份,该地区河流的洪峰期出现在

A、2月B、4月

C、6月D、8月

24、该地区的湖泊水与河水有互补关系,当湖水补给河水时

A、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B、塔里木河进入汛期

C、开普敦炎热少雨D、北极地区出现极昼

25、关于T铁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铁路沿线地区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丰富

B、自然因素是影响该铁路建设的决定性因素

C、该铁路与陇海铁路交汇于郑州

D、该铁路建设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二、综合题。

(共5小题,共50分)

26、下图为“我国鄱阳湖、滇池、白洋淀、青海湖湖面水温年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8分)

(1)曲线①、④代表的湖泊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③代表的湖泊水温年变化最小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结冰期外,湖水温度变化与当地气温年变化异同点是什么?

 

27.图11为我国南方某山区有关环境问题产生示意图,读图并回答有关问题。

(8分)

(1)给这幅图加上适当的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结合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帮助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8.物候学是记录一年中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来往生育,从而了解气候变化及其对动植物影响的科学。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桃始花时间(桃花开始开花时间)的等候线图”(图12)和“冬春寒潮入侵主要路径图”(图13)。

回答下列各题。

(10分)

(1)长江中下游的长江以南地区与纬度相当的四川盆地相比,桃始花在日期上有何明显差异?

试分析原因。

 

(2)我国东南部260N以南地区,桃始花等侯线走向大致与_____线于行,弯曲程度与260N以北相比,较为_____,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试分析原因。

 

29.阅读下列材料和图15,完成下列各题。

(11分)

   材料一:

2003年12月15日《长沙日报》称:

据央视报道,日前,国家正式启动了“振兴东北”的100个项目。

   材料二:

2003年12月16日《浙江日报》报道:

“我省农民纷纷到东北建粮仓。

北工种粮、省内销售已成为我省粮食生产一个新特点。

   材料三:

中国东北第一大湖呼伦湖近年来水位骤降,盐碱化加剧,水环境恶化令人触目惊心,已严重危及中国北方绿色屏障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兴安岭林区。

(1)国家“振兴东北”的100个项目,多集中在东北地区的优势产业上,下列属于东北地区优势产业的有(     )(多选)

A.机械制造业   B.原材料加工业       

C.棉纺织工业   D.农产品加工业

(2)图中A平原近年来耕地面积有所减少,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3)浙江省农民为什么到东北种粮?

 

 

 (4)图中B即为东北第一大湖呼伦湖,试分析其水位骤降的原因及危害。

 

30读某区域降水及区内五地点气温资料图,根据图示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判断回答:

(13分)

    

(1)C地的地形区名称是___________,该地形区当前主要的产业部门是_________。

(2)图中A、C两地的降水量之差可能是()

A.530mm  B.350mm   C.800mmD.180mm

(3)C点南侧有该区域最大的淡水湖,该湖2m等深线平均最长的月份一定是_______。

(4)描述该区域的气候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近年来,该区域的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备受重视。

①该区域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至少2条)

 

②限制该区域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至少3条)。

(6)该区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为此应采取哪些对应措施?

(至少3条)

 

地理测试题参考答案

12345678910

BACCBCADAD

11121314151617181920

BCADABDBBC

2122232425

BCCCA

26、

(1)鄱阳湖、青海湖(2分)

(2)夏季因为所处地势较高,水温较其他湖低;冬季因其纬度较低,温度较其他湖高,导致其水温年较差较小(2分)。

(3)相同点:

湖水温度变化与当地气温年变化相似,夏季温度最高,冬季温度最低(2分);不同之处:

湖水最高、最低温出现的时间要落后于当地气温极值出现的时间;湖水年温差比气温年较差小(2分)。

27.

(1)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2分)

2)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人口素质较低(2分)

(3)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积极开展多种经营,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立体农业的道路,开发当地优势资源;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4分)

28.

(1)长江中下游的长江以南地区桃始花时间明显晚于四川盆地。

(2分)我国东部地区地势低平,冬春季节易受寒潮影响,气温较低;而四川盆地北有秦岭、大巴山的阻挡,受寒潮影响较小,冬春季节气温较高。

(4分)

(2)纬 平直(2分) 距寒潮源地较远,受寒潮影响小,同纬度地带热量条件相近,同一纬度上桃始花的日期相差不大。

(2分)

29.

(1)ABD(1分)

(2)为保护该地区的湿地资源,部分已开垦的荒地已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

(2分)

(3)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阔,土壤肥沃,土地平坦开阔,利于机械化耕作,农业生产效率较高,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3分)

(4)原因:

气候变化导致蒸发量增加;农业和畜牧业及生活用水增加;周边及补给河流两岸生态长期遭到人为破坏,导致入湖水量锐减;多年来疏于治理等。

(3分)

危害:

生态恶化、湿地萎缩,人畜饮水出现危机,渔业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湖周边的大兴安岭林区和呼伦贝尔草原也会因水源补给不足,进一步退化和沙化等。

(2分)

30⑴天山(1分)畜牧业(或林牧业)(1分)⑵A(1分)

⑶7月(1分)⑷夏热冬冷,温差大,全年少雨(1分)

⑸①资源丰富(煤炭、石油、土地、光热、旅游等);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边境贸易优势等。

(2分)

②生态环境脆弱(或水资源不足,气候干旱,导致生态环态脆弱);交通运输还不够发达;劳动力素质不高;科技还不够发达;当地市场狭小等。

(3分)

⑹土地沙化措施:

封沙育草,退耕退牧还草还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发展风能、太阳能等生活能源,尽量减轻樵采现象;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工业等;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的水量(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